2017年高三必修一课内文言文复习_第1页
2017年高三必修一课内文言文复习_第2页
2017年高三必修一课内文言文复习_第3页
2017年高三必修一课内文言文复习_第4页
2017年高三必修一课内文言文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烛之武退秦师1、史书体例,主要有六种:(1)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2)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如史记。(3)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4)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5)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6)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以上六种史书体例是按不同标准划分的,实际上同一史书可能同时属于多个不同史书体例。如史记属于纪传体、通史;三国志属于纪传体、国别体、断代史。2、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

2、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也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2、春秋时期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汜水(fán)  缒(zhuì)  阙秦(qu) 逢孙(páng)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   &

3、#160;    (厌,通“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通“悦”,高兴。)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二、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从属

4、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三、词类活用(例句)(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夜缒而出  

5、0;      (表时间,在晚上)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时间,在早上,在晚上)既东封郑         (表处所,在东边)2.名词作动词晋军函陵 / 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与郑人盟           (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附:使动大都是客观行为,动作由宾语发出;意动是主观臆测,动作由主语发出,常见意动词有奇

6、怪、羞耻)既东封郑(封:疆界。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名词作使动,使得利)越国以鄙远(鄙:边邑。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2.动词的使动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使灭亡)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撤兵)(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越国以鄙远(远,远地)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2.形容词作动词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变得雄厚;薄,变得单薄)(四)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四、一词多义(一)重要实词:1

7、师军队 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老师,师长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学习,效法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说)对有某种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的称呼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师说)2.贰“二”的大写。(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从属二主。(本文: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3.鄙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本文:“越国以鄙远”)庸俗,鄙陋。(例:

8、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看不起,轻视。(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4.许准许        (同现代汉语)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表处所    

9、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5.阙què 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鹊于中阙史记·扁鹊传)què 城楼què 皇宫,引申为朝廷 (诣阙上书,书久不报汉书·朱买臣传)qu 通“缺” ,缺少,空缺(去年米贵缺军粮,今年米贱大伤农。杜甫岁宴行)qu,缺点,过错(有驰慢之阙。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jué侵损,削减。(本文:若不阙秦)jué 挖掘(若阙地及泉左传·昭公二十年)6.微细小,轻微(同现义)衰败 (国势衰微)卑贱 (例: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

10、与萧何善。”)幽微,精妙。 微言大义(成语)隐蔽,不显露。见微知著(成语)假如没有。 (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7.敝坏,破旧。(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谦词 敝人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二)重要虚词1.以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越国以鄙远 (表目的,连词)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目的,连词)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介词表示工具,拿,用,把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表示凭借,凭,靠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表示所处置的

11、对象,把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赤壁之战)表示时间、处所,于,在,从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祭妹文)表示原因,因为,由于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表示依据,按照,依照,根据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斧斤以时入山林“以”字的宾语有时可以前置,有时可以省略,把秋以为期。(诗经·氓)连词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而,又,而且,并且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表示承接关系,前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而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表示目的关系,后一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而,来,用来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表示因果关系,常

12、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因为不赂者以赂者丧。(六国论)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助词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受命以来,夙夜忧叹。(以:表时间)(出师表)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以:表方位)(廉颇蔺相如列传)起调整音节的作用逆以煎我怀。(孔雀东南飞)动词以为,认为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用,任用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名词缘由,原因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通假通“已”,已经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通“已”,止无以,则王乎?(齐桓晋文之事)固定结构有以 无以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2.而

13、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若亡郑而有利于君 (表顺承,连词)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连词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劝学)表示递进关系,并且,而且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祭十二郎文)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鸿门宴)表示转折关系,但是,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表示假设关系,如果,假如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表示因果关系余亦悔

14、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愿举国为内臣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表示目的关系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代词通“尔”,第二人称,你的,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副词通“如”,好像,如同军惊而坏都舍。(察今)3.焉子亦有不利焉。 (啊,句末语气词,表感叹)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代词,为什么)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代词,哪里)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代词,之)永之人争奔走焉 (兼词,于此)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焉:在其中)(论语·述而)积土成

15、山,风雨兴焉。(焉:从这里)(劝学)相当于“于何”,在哪里,从哪里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代词相当于“之”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哪里,怎么未知生,焉知死?(论语·先进)语气词句末语气词,了,啊,呢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做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做词尾,相当于“然”,的样子,地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阿房宫赋)4.其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代词,指代“行李”)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代词,指代“那件事”)失其所与,不知 (代词,自己的)吾其还也 (语气词,还是,表商量)代词第三人称代

16、词,做领属性定语,他的,他们的,她的,她们的,它的,它们的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三人称代词,做主谓短语中的小主语,他,他们,她,她们,它,它们秦王恐其破璧。(廉颇蔺相如列传)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我的,我(自己),你的,你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指示代词,表示远指,那,那个,那些,那里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指示代词,表示近指,这,这个,这些,这里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副词加强祈使语气,可,还是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加强揣测语气

17、,恐怕,或许,大概,可能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其真不知马也加强反问语气,难道,怎么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其真无马耶婉商,还是吾其还也。(殽之战)连词表示选择关系,是还是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表示假设关系,如果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祭十二郎文)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5之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秦军)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臣之壮也(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五、

18、特殊句式代词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之:我)(廉颇蔺相如列传)指示代词,这,此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季氏将伐颛臾)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是寡人之过也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臣之壮也 邻之厚用于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用于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用于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之后,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余

19、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动词到去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一)判断句1.是寡人之过也(用“也”表判断)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失其所与,不知 / 以乱易整,不武(通过语意直接表判断)(二)倒装句1宾语前置句夫晋,何厌之有 (“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有何厌)2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以其无礼于晋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佚之狐言于郑伯(三)省略句1.省主语(晋惠公)许君焦、瑕(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夜缒而出(烛之武)许之(秦伯)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2省宾语 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指

20、灭郑之事或退兵之事) 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之:指郑国)3省介词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省略介词“于”)六、固定句式夫晋,何厌之有(何之有:表反问的句式,译为:有的呢)七、素材积累:【适用话题】 选择、爱国、匹夫有责、口才与成功、艺高人胆大、有志不在年高、发现人才、隐忍、宽容、知错能改、义与利、变通 (有志不在年高:指年轻人只要有志向,成就不可限量,不在年纪大。也指只要有志向,岁数大了,也可以干出一番事业)【运用示例】 烛之武1.有才无须溢于表,有志仅须喻于心。这是中国古代一部分有识之士的处事原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烛之武便是这样的人,然而,在他身上却兼存着独善其身般之内敛与怀才不

21、遇般之无奈,但是,身处微不足道之地位并怀拥愤恨与期待之矛盾心境的他,在国家面临危难时却毅然挺身而出,毫不推卸,可以说,烛之武象征的是一种心态才美无须外现,秉承的是一种信念虽老可仍毅坚,先驱的是一种精神有难必然担当。2.岁月给了太多的落寞与不甘,磨砺了他的沉稳和敏锐,救国于危难之间,又体现了他的爱国之心,即使壮时未被重用,亦为国不计私怨,顾全大局。 3.何谓君子之勇?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烛之武为国只身涉险,他为何如此笃定面对那很有可能一去不回的任务?人生道路困难重重几多变故,又有谁能做到如此笃定,我想烛之武与秦伯谈判时一定成竹在胸,谈吐冷静,那是超越生死的智慧与心力战胜了秦伯。 4.“酒香不怕巷

22、子深。”烛之武就是一壶香醇的美酒,经过了时间的酝酿,终于散发出浓郁的酒香。烛之武年轻时,刻苦积蓄经纶之才,隐忍于世。在秦国围郑的危急存亡之刻,烛之武的才能终于找到了用武之地,改变了战局也改变了历史。5.兵临城下,万箭齐发,刀光剑影,威力甚大,亦敌不过一张嘴。 古有烛之武凭嘴退秦师,后有孔明舌战群儒,实例甚多,然则口舌之争不可小觑。只靠一张嘴,亦可通天下事,知天下人,掌天下权。6.烛之武虽有“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矣”的牢骚与怨气,但是他是一匹蓄势待发的老骥。我想他也曾因人生虚掷而悲哀过感伤过,但他并没有放弃对国家与人民安危的关心。我们可以想象出多少个日夜他翻看竹简的手势与眼神,想

23、像出多少次他侧耳细听能从王宫中传来征召自己的声响的焦急与渴盼。如果没有对国家结实朴实的爱与时刻准备着为国家效力的心,他又怎么能对秦伯的心理以及秦晋之间的恩怨如此了然?烛之武与秦伯的交锋从一开始就注定烛之武的胜利,因为成功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晋侯1.学会包容,不因为被人背叛而发怒,从而做出不理智的举动,学会包容,要像晋侯一样,懂得把握形势,理智退兵,学会包容,更要放眼未来,不要把眼光留在自己的脚下。2.忍是成事之本,晋侯从一开始流亡时就忍。忍到了当上国君之日。如今看着眼前的肥肉他忍,最后成了春秋五霸主之一。晋侯以忍做成了大事。俗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忍是一门艺术。能忍必会积蓄力量,挥出那致命

24、一击。.当你进退两难,无法抉择时;当你尴尬时,不妨试着为自己找个台阶下。晋侯擅长为自己找台阶。当盟军背信弃义时,他不慌不忙地说:“失掉自己的盟友,是不理智的;得到过别人的帮助,又反过来害人家,是不仁义的;用散乱的军队攻打整编的部队,是兵家所忌的!”这样既可以达到退兵目的,又不失颜面,实为明举!其实在生活中也是这样,给自己一个台阶下,挣脱尴尬。(退一步海阔天空)4.晋、秦之间应是种赤裸裸的利益关系,一旦对方于己无益,便趁机吞并。对于两国的君王,无疑晋侯更有远大的目光,他看到的不仅仅是郑国的土地,还有中原广阔的领土。他就好比是躲在树从中的野兽,一旦有猎物,必然能够把握时机。而秦伯正如海上捕鱼的船夫

25、,让人一眼就看穿他真实的目的。人是为利益所趋,晋侯能够驾驭利益,而秦伯却被利益所趋。 郑伯1.做人要听得进良言,像郑伯,既然自己的能力不行,但他起码能听进别人的建议。最终成功地保住了郑国。既然你没有似水才华,那你应该听懂水流的声音。那样即使你不行也能成功!2.现代也有不少“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人,不过在那样一个年代,放下架子求贤的人也着实不多,大丈夫能屈能伸,关键时刻也别管什么臭面子了,承认错误,求贤若渴,这不也是抓着了烛之武想要的虚荣吗?生活中,你对尊严的看法是什么呢?什么事能让你抛下尊严呢?佚之狐伯乐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荆轲刺秦王1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记载了西周、东

26、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2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字音:淬(ì)    忤()    徵()     陛(ì)    卒(ù) 

27、   提()   创()       揕(è)   拊()     髓 (su)   樊於()期        箕踞(jjù)    亢(kàng)      

28、      夏无且()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通“悦”,高兴   yuè)2使工以药淬火(通“焠”,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cuì)3日以尽矣(通“已”,已经)     4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通“凌”,凌辱)5今日往而不反者(通“返”)     6请辞决矣(通“诀”,诀别)7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通“震”,震慑)8设九宾(通“傧”,傧相bnxiàng,迎宾赞礼的人。傧,旧读bì

29、n。)9图穷而匕首见(通“现”)      10秦王还柱而走(通“环”,绕)11荆轲奉樊於期头函(通“捧”)  12卒起不意(通“猝”)二、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作状语 进兵北略地(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函封之(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发尽上指冠(名词作状语,向上) 箕踞以骂曰(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 秦兵旦暮渡易水(名词作状语,马上)2名词作动词 前为谢曰(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樊於期乃前曰(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左右既前(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白

30、衣冠:名作动,穿白衣,戴白帽) 乃朝服,设九宾(朝服:名作动,穿朝服)(二)动词的活用使使以闻大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其人居远(形容词活用作名词,远方)2形容词作动词则秦未可亲也(形容词作动词,亲近、接近)3形容词的意动太子迟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迟)群臣怪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三、古今异义1、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2、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4、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古义:对待。今义:遇到,碰到。深

31、,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5、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今义还有“故意”之意)6、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7、终已不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忌)8、左右乃曰(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今义:表两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9、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为“可以之”的省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10、秦王购之金千斤(金:古代指金属总称,用于流通货币时,先秦指黄金,后来指银,文中指铜。今义:特指黄金)11持千金之资币物(古义:礼物 今义:货币)12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32、(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13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的侍卫 今义:中医医生)14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古义:投击 今义:拿着)15.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表原因:的原因)/表凭借:用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四、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判断句)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判断句)3仆所以留才,待吾客与俱(判断句)4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判断句)(二)省略句5秦王购之 (以) 金千斤 (省略介词“以”) (省略句)6取之 (以) 百金 ( 省略介词“以”) (省略句)7欲与 (之) 俱 ( 往 ) (省略介词宾语和谓语) (省略句)8待吾客与 (之) 俱

33、 ( 往 ) (同上) (省略句)9其人居远未来,而为 (之) 留待(省略介词宾语 ) (省略句)10嘉为 (之) 先言于秦王曰 (同上) (省略句)11乃 (穿) 朝服,设九宾 (省略谓语) (省略句)12见燕使者 (于) 咸阳宫 (省略介词) (省略介词)13使 (之) 毕使于前 (省略兼语 ) (省略介词) (省略句)14群臣侍 (于) 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省略介词) (省略句)15献 (于) 秦王 (省略介词) (省略句)16比 (于) 诸侯之列 (省略介词) (省略句)17而 (按) 秦法 (根据文意省略 ) (省略句)18皆陈 (于) 殿下 (省略介词) (省略句)(三)被动句1

34、9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被动句)20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动句)(四)倒装句21常痛于骨髓 (状语后置句)22嘉为先言于秦王(状语后置句)23燕王拜送于庭 (状语后置句)24使毕使于前(状语后置句)25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定语后置句) 26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27秦王购之 (以) 金千斤,邑万家 (介宾短语后置,数量词作定语后置)五、固定结构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2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3将奈何(表疑问,怎么。下文“为之奈何”“既已无可奈何”意同。4荆轲有所待(意为:有的人东西。“所”后常跟动词组成“所”字结构,作“有”的

35、宾语)5将军岂有意乎(表揣度,是否呢)6荆卿岂无意哉 (表反问,难道吗)7仆所以留者 (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8事所以不成者(同上)六、成语典故1切齿拊心:语出本文,又作“切齿腐心”。形容愤恨到极点。2一去不复返:语出本文。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后亦称人或者已成陈迹。唐崔颢黄鹤楼诗:“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3发上指冠:语出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本文“士皆目真目,发尽上指冠”暗引此语。4图穷匕首见:语出本文。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5无可奈何:语出本文。没有办法,无

36、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6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典出本文。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7变徵之声:语出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徵,古代五声之一,读zh。七、一词多义(一)实词【兵】、不得持尺兵(武器,名词)荆轲刺秦王、不及召下兵(士兵、武士,名词)荆轲刺秦王、秦兵旦暮渡易水(军队,名词)荆轲刺秦王、今彗星长竟天,天下兵当大起(名词,战争、战役)、犹厌言兵(名词,战争)扬州慢【虽】、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即使,纵然,副词)荆轲刺秦王、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虽然,连词)送东阳马生序【

37、信】、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名词,凭据,信物)荆轲刺秦王、听其言而信其行(动词,相信)论语、言必信,行必果(动词,讲信用)论语、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形容词,(言语)真实)今以蒋氏观之,犹信(确实,真实)捕蛇者说、信可乐也(副词,实在,的确)、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语(名词,信使)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使者,信托之人)、低眉信手续续弹(副词,随意、随便)琵琶行、欲信大义于天下(动词,通“伸”,伸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诚恳,不欺骗)曹刿论战、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诚信)屈原列传【亲】、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动词,亲近,接近)荆轲刺秦王、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名词,父母

38、)廉颇蔺相如列传、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副词,亲自)、爱臣太亲,必危其身(形容词,亲密,亲近)【诚】1、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    果真,如果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的确,确实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3、竭诚以待天下,愿陛下矜悯愚诚 真诚,诚心【穷】、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困厄,走投无路,动词) 、图穷而匕首见(穷尽,动词) /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得志,不显贵,与“达”相对)4、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贫困)【私】、丹不忍以一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私事)荆轲刺秦王、乃遂私见

39、樊矜期(私自,)荆轲刺秦王【遇】、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动词,对待)荆轲刺秦王、度道里会遇之礼毕(动词,相遇,相会)廉颇蔺相如列传、子路从而后,遇丈人(动词,遇到)论语、斯固百世之遇也(名词,机遇)、不如因善遇之(对待)鸿门宴【深】、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形容词,刻毒)荆轲刺秦王、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形容词,深刻)游褒禅山记、夜深忽梦少年事(形容词,(时间)久)、桃花潭水深千尺(名词,深度。一说,形容词)赠汪伦、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深失所望(副词,很,十分)【顾】、顾计不知所出耳(副词,表转折,不过,只是)荆轲刺秦王、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动词,回头看)荆轲刺秦王、三顾臣于草庐

40、之中(动词,探望、拜访)出师表、顾恋慈母(动词,思念)、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副词,反而,却)为学【解】、可里解燕国之患(动词,解除,解救)荆轲刺秦王、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动词,此用本义,用刀剖开动物肢体)庖丁解牛、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动词,分开)、土崩瓦解(动词,分裂,涣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解答)师说、解元(乡试中第一名为“解元”,jiè)【教】、乃今得闻教(名词,指教,jiào)、曲罢曾教善才服(动词,使,让,jio)琵琶行、乃修教三年,执十戚舞(名词,教化,jiào)、十三教汝织(动词,传授知识技能,jio)孔雀东南飞【辞】、今太子迟之,请辞决

41、矣(动词,辞别,告辞)荆轲刺秦王今者出,未辞也(告辞,动词)/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动词,推辞)鸿门宴、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动词,推辞)烛之武退秦师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动词,推辞)鸿门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动词,计较,讲究)鸿门宴、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名词,文辞,指文学)屈原列传【还】、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动词,回来)荆轲刺秦王、秦王还柱而走(动词,通“环”,绕)荆轲刺秦王、居十白,扁鹊望桓挨还走(动词,通“旋”,掉转身)扁鹊见蔡桓公、计日以还(动词,归还)黄生借书说、一尊还酹江月(副词,还是,hái)念奴娇。赤壁怀古、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副词,通

42、“旋”,立即,xuán)周亚夫军细柳营【就】、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登上,动词)荆轲刺秦王、轲自知事不就(动词,成功)荆轲刺秦王【资】、持千金之资币物(名词,资财、钱物)荆轲刺秦王、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名词,资本,依据)、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动词,资助)、唯是脯资饩牵竭矣(名词,通“粢”,谷类总称,粮食)【遗】、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动词,赠送)荆轲刺秦王、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放弃,动词)师说、至唐李勃始访其遗踪(动词,遗留)石钟山记、使人遗赵王书(动词,送给)廉颇蔺相如列传【振】、诚振怖大王之威(动词,通“震”,惧怕)荆轲刺秦王、振长策而御宇内(动词,挥动)过秦论、大命将

43、泛,莫之振救(通“赈”,赈济)、迁我如振振落叶(动词,振动)、振奋作声(动词,振作)、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动词,通“震”,震动)过秦论【陈】、恐惧不敢自陈(陈述,动词)荆轲刺秦王、诸郎中持兵,皆陈殿下(陈列,动词)荆轲刺秦王【图】、唯君图之(动词,考虑,筹划)、图穷匕首见(名词,地图)荆轲刺秦王、不图子自归(动词,想,反复考虑)【奉】、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双手捧着)荆轲刺秦王、轲既取图奉之(献上)荆轲刺秦王【次】、以次进(名词,次序)荆轲刺秦王、之次所旁丛祠中(动词,驻扎)陈涉世家、凡用兵之法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名词,在排列上次一等)【引】、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动词

44、,指身子向上起)荆轲刺秦王、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动词,举起)荆轲刺秦王、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动词,牵,拉)廉颇蔺相如列传、引赵使者蔺相如(动词,延请)廉颇蔺相如列传、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动词,引导,率领)赤壁之战、李凭箜篌引(名词,乐府诗体的一种)李凭箜篌引【室】、拔剑,剑长,操其室(名词,剑鞘)荆轲刺秦王、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名词,居所)陋室铭、今其室十无一焉(名词,家)捕蛇者说【卒】、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仓猝)荆轲刺秦王、鲁肃闻刘表卒(动词,死)赤壁之战、卒成帝业(动词,终于)出师表、缮甲兵,具卒乘(名词,士卒,士兵)【被】、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动词,遭受)荆轲刺秦王、盖当

45、蓼洲周公之被逮(介词,表被动)五人墓碑记、被明月兮佩宝璐(动词,通“披”,戴)离骚虚词:【乃】、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副词,才)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副词,于是,就) 乃遂私见樊於期、而今乃以手共搏之(副词,只,仅仅)荆轲刺秦王、乃今得闻教(副词,却,竟然)荆轲刺秦王、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判断动词,是)游褒禅山记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判断动词,是)荆轲刺秦王6、家祭无忘告乃翁(代词,你,你的)示儿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才,这才,就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廉颇蔺相如列传)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却,竟(然),反而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

46、汉。(桃花源记)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只,仅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第二个“乃”:只,仅仅)(史记·项羽本纪)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是,就是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代词用作第二人称,常做定语,译为“你的”;也做主语,译为“你”。不能做宾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用作指示代词,这样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岂】、将军岂有意乎(副词,是否,是不是)荆轲刺秦王、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副词,表示访问语气,难道)荆轲刺秦王、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疑问代词,怎么)荆轲刺秦王【以】、以刀试人(介词,用)荆轲刺秦

47、王、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介词,用)廉颇蔺相如列传、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连词,表目的,用来的)荆轲刺秦王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连词,表目的,来)荆轲刺秦王、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介词,因为)荆轲刺秦王、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荆轲刺秦王、皆白衣冠以送之(连词,而)荆轲刺秦王、以次进(介词,按照)荆轲刺秦王、以故荆轲逐秦王(连词,因此)荆轲刺秦王【之】、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代词,您)荆轲刺秦王、秦王购之金千斤(代词,指樊将军的首级)荆轲刺秦王、为之奈何(代词,这件事)荆轲刺秦王、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结构助词,的)荆轲刺秦王、顷之未发(用在时间副词后面,凑足音节,不译)荆轲刺秦王、秦之遇

48、将军,可谓深矣(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荆轲刺秦王素材积累:【适用话题】可用于“心灵的选择”“命运与时代”“真面强权”“仁厚”“情义”“壮烈”“诚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写作话题。(一)人心不是武力征服的,而是用和平、仁爱。太子丹用仁厚爱人之心获得了樊於期的信任,同时也成就着自己的高洁品质。(二)渴望壮烈可以说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壮烈不因生命的长短而改变;壮烈也不因生命的尊卑而“彼尊我卑”。壮烈就是壮烈,壮烈的人生谁都有权利拥有。人生一世譬如草木一秋,理应为这个世界留下些铿锵的跫音和深深的足迹。卓而不群的泰山睥睨群峰,让人赞叹唏嘘;汪洋恣肆的长江啸傲百川,让人扼腕击节;司

49、马迁忍大辱而著史记,让人高山仰止;屈大夫不随俗而沉汨罗,让人一酹江月;当荆轲义无反顾踏上刺秦之路,耳边响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时,是何等的壮烈;当谭嗣同引颈就戮菜市口,高吟“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时,又是何等的壮烈!生命之花无论花期长短,只要开得灿烂,开得辉煌,花期长短之论又何足道哉!(三)我常常怀念远古。那是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时代。那些君子翩翩风度的背后,是一个用诚信、无私、执着的信念支撑的人的结构。那别萧萧易水而去的壮士,难道他不留恋自己的家园故国?难道他不知道深入虎穴的艰难与危险?但他义无反顾地去了,去得那样坚定,带着一腔对国家的忠诚和对誓言的忠贞。那手

50、执和氏壁在秦王殿上慷慨陈词的蔺相如,难道不知道秦王的阴险与贪婪吗?他出发前许下了完璧归赵的承诺!他正是在寻着一条实践诺言的艰难道路,在英勇地悍卫国家的利益和个人心灵深处那份不朽的契约!(四)国家危难,荆轲毅然不惜以生命的代价,前往刺秦。“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何等地壮烈!何等地令人为之惊叹!这易水送寒,送的是希望,送的更是勇气。 在秦王的大殿之上,当荆轲手持匕首刺向秦王的时候,我们看见昔日威严无比的一国之君,居然也失去了天子的仪态。所有的大臣更是惊慌失措,方寸大乱。荆轲一刺,刺穿了所谓天子的神话。秦王和大臣们的名字,也许在历史的风尘中渐渐地被人们淡出记忆,但荆轲一名,永载史册

51、,万古流芳。荆轲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他的勇气却是熠熠生辉的。(五)有人说,荆轲仅仅为了一个承诺,为了一种方式,为了燕太子丹设置的情感和信义的罗网而无法自拔,在身不由己地异化为一把刺秦的匕首中完成了个人的悲剧。也有人说,荆轲为了去兑现那个时代所崇尚的“士为知己者死”的信条而用生命拥抱信仰,这就注定了其完成的必定是个时代悲剧。其实,在那个大悲大歌风起云涌的时代,荆轲也犹如一颗没有决定输赢勇气与权利的棋子,在那个时代,荆轲的选择是二元对立的,同时,他的选择也是步履维艰的。无论哪个时代,生命与生活都充满了悖论,面对扑面而来的机遇与挑战,我们也常常走出了一个陷阱,却又陷人了另一个困境。人总是处于一定的时代

52、,我们从一个时代去反观另一个时代的局限时,往往忽略了自己所处时代的局限。我们不能用白己所处时代的价值作为标准去衡量荆轲那个时代的信仰价值。因而,荆轲的选择是那个时代的必然,也是那个时代的无奈。其信仰的成功度己体现在其悲剧行为过程的执著中。壮士,让我送你一程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当西风古道不再有漫天的黄沙,柔美的丝绸也已带不走那悠扬的驼铃,当曾经的辉煌已成为淡淡的往事,经典的传说就成了永垂不朽的奏鸣。此刻,站在绵长的历史河畔,岁月如同滔滔不绝的一江春水,日日夜夜奔流不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惨淡的黄昏,一位年轻的壮士踏着最后一抹斜阳,缓缓走来。一个足以彪炳史册的名字,你

53、荆轲映入了我的视线,站在易水河畔,你那为国分忧的爱国之心让我震撼不已。为了报效太子,更为了让我们这些燕国的子民继续过着幸福安宁的生活,你毅然决然地作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举动刺秦。此刻“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壮士,让我送你一程吧!当你“和而歌,为变徵之声”时,我们早已“垂泪涕泣”,或许不久之后,我们就能看到你凯旋的身影。报国路,险象环生,你以如燕国大地般宽厚的脊背,负起了太子及百姓的重托,“士为知己者死”,国家多事之秋,舍弃小我,成就大我,这一切都让我万分激赏,“回首河山空荡响,只留风雨响青萍”不会是你的叹息,“白刃临头惟一笑,青天在上任人狂”才是你无畏的精神,而这一切怎能不让我热泪盈眶,你此

54、去也许会“壮志难酬”,也许会“英雄气短”,但你毫不畏惧,就为这,壮士,让我送你一程!路上,是那沙沙的树叶声;河边,是那缓缓的浪涛声;高空,是那嗷嗷的孤雁声,它们是在为壮士你奔赴前路而叹息么?秦国是虎狼之地,此去必是凶多吉少,壮士,珍重啊!鸿门宴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2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早地)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6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7交戟之士欲止不内(内,通“纳”,使进入)二、古今异义1约为婚姻   

55、            古:儿女亲家;   今:指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2所以遣将守关者        古:的原因;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意外的变故;今:很,十分4将军战河北            古:黄河以北;  今:河北省5臣战河南 

56、60;            古:黄河以南;   今:河南省6沛公居山东时             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山东省。7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地讲述。8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古义:现在别人(指

57、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三、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 12个 )1军沛公军霸上:               名词作动词,驻扎。从此道至吾军:             名词,军营。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名词,军队。勇冠三军:      

58、60;          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2击急击勿失:                  动词,攻击,攻打。因击沛公于坐:              动词,杀。秦王不肯击缶:   &

59、#160;          动词,敲打,敲击。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名词,碰撞。3内毋内诸候:             内,通“纳”,动词,接纳。帘内掷一纸出:              名词,里面,与“外”相对。内无法家弼士:  

60、;            名词作状语,在内部。色厉内荏:                  名词,内心,心里。4如劳苦而功高如此:            动词,像。沛公起如厕:     &#

61、160;          动词,往、去。固不如也:                  动词,及、比得上5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动词,通“背”,违背。每逢佳节倍思亲:            副词,愈加。6谢旦

62、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动词,道歉,谢罪。乃令张良留谢:              动词,辞别。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动词,感谢。7意然不自意:                  动词,料想、意料、估计。其意常在沛公也:  

63、0;         名词,心意、意图。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    名词,意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名词,神态,神情。8坐项王、项伯东向坐:         动词,坐下。因击沛公于坐:      坐,通“座”,名词,座位。坐北朝南:      

64、0;      动词,坐落,指位置所在。停车坐爱枫林晚:           介词,因为。9举杀人如不能举:             副词,尽。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      动词,举起。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动词,举行、施行。举不胜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