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4_第4课_探究世界的本质_第1页
必修4_第4课_探究世界的本质_第2页
必修4_第4课_探究世界的本质_第3页
必修4_第4课_探究世界的本质_第4页
必修4_第4课_探究世界的本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u知识主线世界的世界的物质性物质性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哲学的物质概念哲学的物质概念世界是物世界是物质的世界质的世界物质和运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动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性和存在方式物质世界物质世界是绝对运是绝对运动与相对动与相对静止的统静止的统一一物质运动物质运动的规律的规律规律的概念规律的概念规律的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规律的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及其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及其方法论人能认识和人能认识和利用规

2、律利用规律物质物质运动运动是有是有规律规律的的探究世界的本质探究世界的本质构建体系构建体系坚持一切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相符合坚持用运坚持用运动变化发动变化发展的观点展的观点看问题,看问题,承认相对承认相对静止静止要遵循要遵循规律按规律按客观规客观规律办事律办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二、哲学的运动概念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1)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3)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也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2.绝对运

3、动与相对静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联系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性质一是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含义静止运动三、物质运动的规律1.规律的概念: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1)世界观原理。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4、。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2)方法论要求。不可随心所欲: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并非无能为力: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u堂上检测1.康德在其撰写的宇宙发展史概论中指出,给我物质,我就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这一观点( )A.承认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世界统一于物质B.否认了意识现象的存在,陷入“一元论”的泥潭C.认为意识能够创造物质,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否认了自然界的物质性,把宇宙看成是意识的产物解析 “给我物质

5、,我就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表明物质是形成宇宙万物的基础,世界统一于物质,属于唯物主义观点,A正确。B、C、D是对题干中康德观点的错误理解。答案 A3.明朝诗人钱宰在拟古中写道:“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白日没西山,晨光还奕奕。春花瘁复荣,秋草黄已碧。造化无停机,循环岂终极?人生天壤间,少壮须努力!”下列与诗中哲理相近的是( )A.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B.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C.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D.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解析 该诗蕴涵的哲理是物质是永恒运动的,D与此相符。A、C属于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B属于夸大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或诡辩论观点。

6、答案 D4.日全食是指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月球挡住全部太阳光的天象。整个日全食的过程分成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和复圆五个阶段。对地球上的某一具体地点来说,平均大约370年才能出现一次日全食。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 )A.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B.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C.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D.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主观的解析 材料体现了日全食的发展过程及成因,体现了物质运动的规律性。B与材料无关;C、D说法本身错误。答案 A5.日本观叶石楠、美国红栌、鸡腿菇一个个农业新名词日益走进百姓生活。某市近年来引进农业新品种约50个,农艺师结合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使洋菜“本土

7、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农艺师的做法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B.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解析 自然界的规律是客观的,A错误;B的观点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排除;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也是客观的,D错误。故选C。答案 C真题调研真题调研1.(2012浙江文综)我国地质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因此,科学防灾减灾对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这里包含的道理有()地理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质气候变化虽然复杂但一定有内在规律发

8、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就可以防灾减灾顺从自然是防灾减灾的根本出路 A. B. C. D.【解析】选A。自然灾害属于自然界的客观现象,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说法错误。同时防灾减灾工作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自然规律、尊重客观规律,利用自然规律,而不是一味顺从自然,错误。故选A。2.(2011江苏)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 )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解析】 题干的意思是天不会因为人们厌恶寒冷就停止冬天的到来,地不会因为人们厌恶辽远

9、就缩小它的面积,这说明事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A、B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干的主旨;C错误,客观事物本身没有意志,只有人才有意志。【答案】 D3.(2011浙江)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海水中也会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新注入的盐分数量与海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海水的平均溶盐度保持稳定。这表明(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A. B. C. D.【解析】 材料旨在表明海水与海床沉积层之间每天都有盐分流动,但海水平均溶盐度保持稳定。每天都有盐分流动表明运动的绝对性,物质是运动的物质,当选;海水平均溶盐度保持稳定即其性质保持不变,

10、这是绝对运动中的相对静止,表明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当选。【答案】 B真题调研真题调研 4.(2013北京)当前,有些家长“超前”“超负荷”地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使孩子学习压力过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结果,事与愿违。在孩子培养问题上,这些家长( ) A.认为事物发展不存在矛盾 B.忽视了规律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C.没看到事物发展过程存在质变 D.不重视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的影响【解析】 考查规律的知识,考查学生从材料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材料的意思是家长使孩子超负荷,导致没学到东西,说明家长没有遵循孩子成才的客观规律,选项B符合题意;事物不存在矛盾,是错误的表述,排除A;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到

11、质变的过程,C选项错误;D选项与题意无关。【答案】 B巩固训练巩固训练1.频发的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警示人类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依据是( )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根本出发点A. B. C. D.解析 本题考查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观点错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以客观实际为根本出发点,科学发展观对实践有指导作用。答案 A2.某地气象部门称,2014年年底前,该市将投入400万元,实施10次人工增雨,“让雨水把城市洗得更干净”,以便改善该市空气质量。这表明( )A.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B.规律是不变的,可变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C.人们可以把握规律、改造规律D.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的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中该省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的做法表明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故D项正确;A项与题意无关;B、C两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