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6讲 PART 06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考纲解读知识导图 1.学会分析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2.掌握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特点及转化过程3.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并会解释各种宏观地形和火山、地震的分布及成因4.理解褶皱、断层的成因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5.掌握外力作用的类型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6.理解山地和河流地貌对聚落和交通线路的影响基础自主梳理1.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图6-1(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地震波的分类及特点基础自主梳理不连续面及波速变化名称及代码传播速度能通过的介质共性横波(S) 固体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性质的变化而变化纵波(P)较快 较慢固体、液体
2、和气体代码名称波速横波纵波C 传播速度都明显 D古登堡界面完全消失传播速度突然下降莫霍界面加快基础自主梳理(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地壳:位于_(填图中的字母)界面以上的部分。其特点是厚度不均,陆地部分较厚,海洋部分较薄。在陆地上,高原、山地处地壳厚,平原、盆地处地壳薄。 _:位于C界面与D界面之间,该层上部有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软流层。 地核:位于D界面以下的部分,由A(外核)和B(内核) 组成。(3)岩石圈: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包括_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如图6-2所示。 地壳C地幔图6-2基础自主梳理2.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1)三大类岩石的成因与常见岩石 类型成因常见岩石岩浆
3、岩岩浆沿地壳薄弱地带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而形成 (侵入岩)、玄武岩(喷出岩)等 沉积岩岩石在被风化、侵蚀后,经搬运、堆积、作用而形成 砂岩、页岩、石灰岩、砾岩等变质岩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地壳中原有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板岩、片麻岩等 冷却凝固花岗岩固结成岩大理岩基础自主梳理(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地质作用:a,b ,c,d。 循环过程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冷却凝固作用变质作用图6-3重熔再生作用基础自主梳理代码原物质地质作用生成物质a岩浆冷却凝固作用岩浆岩b岩浆岩、变质岩和已生成的沉积岩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沉积岩c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生成的变质岩变质作用(高温、
4、高压)变质岩d各类岩石重熔再生作用岩浆基础自主梳理(3)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了地表的环境。3.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1)内、外力作用比较基础自主梳理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力作用主要是地球内部的热能、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 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内、外力作用同时进行,内力作用往往对地表形态变化起主导作用外力作用主要是地球外部的太阳能和地球重力能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等使地表趋于 地壳运动平坦基础自主梳理(2)板块构造学说板块划分:全球岩石圈被_等断
5、裂构造带分割成_大板块。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平稳,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六海岭、海沟图6-4基础自主梳理板块运动图65板块相对移动方向形成地貌举例板块张裂( 边界)裂谷、海洋、海岭(A)东非大裂谷、 大西洋中脊板块碰撞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消亡边界)(B)、海岸山脉(C)、岛弧 美洲西岸的山脉、马里亚纳海沟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消亡边界)巨大的褶皱山脉阿尔卑斯山脉生长海沟基础自主梳理(3)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褶皱a.形成: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形成褶皱。b.基本形态:背斜和_。 断层a.形成: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层所能
6、承受的强度,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形成断层。b.地貌:谷地或陡崖等。向斜基础自主梳理(4)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流水作用a.侵蚀地貌:沟谷、峡谷等。b.堆积地貌:冲积扇或洪积扇,冲积平原和_等。 风力作用a.风蚀地貌:风蚀蘑菇、风蚀柱、风蚀洼地等。b.风积地貌:_、沙垄等。 沙丘河口三角洲1.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的判断核心突破探究点一地质构造考点互动探究考点互动探究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褶皱是地下岩层受到水平挤压发生弯曲变形而形成的判断方法从形态上背斜向斜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岩层一般中部向上拱起岩层一般中部向下凹陷从岩层新老关系上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部分岩层较
7、新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部分岩层较老图示考点互动探究构造地貌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大的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相对上升的岩块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有沟谷、河流,有时有泉、湖泊侵蚀后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图示2.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1)找水利用向斜找水: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汇聚,两侧的水向中间汇集,形成地下水富集区,故打井宜选择在向斜中心处。利用断层找水:岩隙水易沿断层线出露;因岩体破碎,断层处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
8、汇集;断层处往往是泉水等地下水出露的地方。(2)找矿利用背斜找石油、天然气: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一般天然气最轻,分布于上层;水最重,分布于底层;中间为石油。如图6-6所示。考点互动探究利用背斜、向斜确定钻矿的位置:如果岩层中含有矿层,如煤矿、铁矿等,则这些矿层往往被保留在向斜槽部的地下,因此钻矿应在向斜槽部;背斜顶部易被侵蚀,故背斜顶部岩层中的矿藏很可能已被侵蚀掉。(3)工程建设背斜部位适宜开凿隧道:背斜天然呈拱形,结构稳定,且不易储水;向斜部位结构不稳定,且是地下水汇集区,若建隧道可能变成“水道”,因此开凿隧道应避开向斜。考点互动探究图6-6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工程的建设应避开断
9、层:断层能加大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断层处的烈度会变大。在断层地带建设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3.地壳运动过程的判断(1)根据地层厚度判断地壳运动过程不考虑侵蚀作用,地层厚度大,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内,地壳下降快或沉积时间长,或沉积物来源丰富;地层厚度小,说明地壳下降慢或沉积时间短,或沉积物来源较少。(2)根据地层形态判断地壳运动过程若地层呈水平状态,并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到新连续排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明显变化。考点互动探究若地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地层形成后,地壳的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地层颠倒是地壳运动剧烈、岩层强烈褶皱所
10、致。这种情况下,判断背斜和向斜就需要利用岩层的新老关系,而不能只看岩层形态。若地层出现缺失,则其原因可能是缺失地层所对应的年代里地壳发生隆起,使当地的地势升高,中止了沉积过程;或者是当地一开始有沉积层,等地壳隆起后,原沉积层被剥蚀殆尽;也可能是当时当地气候发生了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考点互动探究若上下两层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地层遭受了外力侵蚀。若侵蚀面上部覆有新的岩层,这是由之后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地壳上升形成的;若侵蚀面上部为风化壳,则是由于地壳上升后岩层一直在遭受外力风化。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
11、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年代。考点互动探究考点互动探究命题点一 地貌类型和地质构造的判断12017天津卷 读图6-7,图中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 ()A.岩浆岩、褶皱B.沉积岩、褶皱C.岩浆岩、断层D.沉积岩、断层命题探究图6-7甘肃省张掖某地区地貌景观考点互动探究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岩石类型和地质构造的判断。地表裸露的岩石在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下形成碎屑物质,再经风、流水等外力的搬运、沉积,最后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沉积岩,沉积岩的典型特征是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图中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为沉积岩。该地区岩层受内力作用影响,发生弯曲且并未丧失连续性,因此该地区主要的地质构造
12、为褶皱。所以B正确。考点互动探究命题点二 地质构造的相关判断及实践意义2图6-8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回答(1)(2) 题。图6-8考点互动探究(1)图中()A.断层形成时间早于岩层B.形成的内力作用相同C.岩层受到挤压后隆起形成山地D.岩层断裂之后相对下降D 解析 结合图示信息,在调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可知:岩层在断层两侧有明显位移,说明断层形成时间晚于岩层;为变质岩,为岩浆岩,二者形成的内力作用不同;岩层是因火山喷发形成的;岩层断裂之后相对下降。考点互动探究(2)图中区域()A.a 处地质构造具有良好储水条件B.b 处为花岗岩,可用作优质石材C.c 处有河流流经,适宜建坝蓄水D.d
13、区的石灰岩形成喀斯特地貌D 解析 a 处岩层中间上拱,为背斜,具有良好的储油条件;b处主要为喷出岩,是玄武岩,并非优质石材;c 处有河流流经,但由于有断层发育,不适宜建坝蓄水;d 区有钟乳石形成,d区的石灰岩形成喀斯特地貌。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 地壳运动引起地表起伏和海陆变迁等变化,按地壳运动方向和性质可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如下表所示:核心突破探究点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考点互动探究考点互动探究运动类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岩层运动方向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化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对地形的影响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常形成高原、
14、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等地貌举例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相互关系它们相伴发生;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2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考点互动探究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举例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岩浆喷出经冷凝形成火山火山地貌,如富士山、夏威夷群岛、五大连池变质作用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考点互动探究1.地壳水平运动形成的典型地貌(1)喜马拉雅山:喜马拉雅山是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水平挤压作用使岩层弯曲变形形成的褶皱山脉。(2)东非大裂谷:东非大裂谷是由地
15、壳强大的水平张裂作用使岩层发生断裂而形成的。2.地壳垂直运动形成的典型地貌台湾海峡:在远古时代,台湾是与祖国大陆相连的;约在几百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台湾海峡,将台湾岛与大陆隔开。知能拓展考点互动探究3.板块运动与地貌的关系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板块相对运动对全球构造地貌的影响可总结如下:板块运动张裂相撞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对地球表面的影响形成裂谷或海洋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海沟、岛弧、海岸山脉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美洲西岸山脉考
16、点互动探究板块运动张裂相撞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边界类型生长边界 消亡边界 图示(续表)考点互动探究命题点一 内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3 2017江苏卷 图6-9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命题探究图6-9B解析 从该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可以看出,乙处岩层出现断裂、错位,为断层构造;丙为侵入型岩浆岩层,为岩浆侵入乙所在岩层形成的,丙岩层上方为侵蚀面,再往上才形成沉积岩层甲。所以B正确。考点互动探究(1)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B.乙、丙、甲C.丙、乙、甲D.丙、甲、乙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未形成褶皱的
17、沉积岩层应与地平面平行,而形成褶皱后沉积岩层发生弯曲变形。从该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中的岩层倾斜状况可以看出,甲、乙附近沉积岩层与地平面相比,发生倾斜,且甲、乙附近沉积岩层倾斜角度不同,因此该地区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两次褶皱,所以B正确。考点互动探究(2)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A.1B.2C.3D.4考点互动探究命题点二 板块分布及其对地貌的影响4图6-10中K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K岛处于()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C.亚欧板块
18、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图6-10C解析 结合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的北侧。考点互动探究考点互动探究5 2016北京卷 图6-11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平顶海山()A.为褶皱山B.由沉积岩构成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图6-11D解析 图示平顶海山为岩浆喷出活动形成的火山,随板块移动海拔下降,顶部主要受海浪等外力作用形成平顶形态,最后整个山体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1主要堆积作用及形成的地貌核心突破探究点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考点互动探究作用因素作用表现作用结果流水地势变缓或河道弯曲,水流的速度减慢山间河流流出山
19、谷处: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地区:冲积平原河流入海口处:三角洲风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减小或遇到地形阻挡,风速减慢堆积物质以砂粒为主:沙漠(沙丘)堆积物质以黄土为主:黄土高原考点互动探究2.主要侵蚀作用及形成的地貌作用因素作用表现作用结果图示流水湿润、半湿润地区的水的流动破坏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并将侵蚀掉的物质带离原地水蚀地貌,如沟谷(“V”形谷)、瀑布等风力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破坏地表岩石及其风化物,并将侵蚀掉的物质带离原地风蚀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洼地、戈壁等冰川高纬度或高山地区,冰川运动不断侵蚀底部岩石和侧面岩壁冰蚀地貌,如冰斗、角峰、“U”形谷等考点互动探究3.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地貌的判
20、断方法(1)不同区域的主导外力作用不同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形谷、冰碛丘陵等地貌。作用因素作用表现作用结果图示海浪在岩石海岸,波浪不断击打、侵蚀岩壁,使海岸后退海蚀地貌,如海蚀柱、海蚀崖等(续表)考点互动探究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堆积。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
21、等,山下堆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或风力强大的地方)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的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地貌等堆积地貌。1.河岸与流水作用:河道比较平直时,一般可以从地转偏向力方面来分析,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南半球左岸侵蚀、右岸堆积。如果是弯曲的河道,应该根据凹岸与凸岸的情形来判断,无论哪个(南、北)半球,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如图6-12所示: 图6-12考点互动探究知能拓展考点互动探究2.堆积规律:颗粒较大、质量较大的物质先堆积,颗粒较小、质量较小的物质后堆积。流水堆积、风力堆积、波浪堆积均遵循以上规律,而冰川堆积则为杂乱堆积。考
22、点互动探究命题点一 洪积扇的形成原因6.2017全国卷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图6-13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1)(2)题。 命题探究图6-13(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的主要原因是贺兰山东坡 ()A.坡度和缓B.岩石裸露C.河流、沟谷众多 D.降水集中教师备用习题C 解析 根据题干中“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
23、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可知,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主要是因为贺兰山东坡河流、沟谷众多。(2)与其他洪积扇相比,甲地洪积扇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原因主要是()降水较少山地相对高度较小河流较长风化物粒径较小A.B.C.D.教师备用习题B解析 读图可知甲地西侧为低山,其相对高度较小;甲地上游河流长度较长,河流在上游挟带的碎屑物质,因坡度较小,颗粒较大的(如砾石)先堆积下来,能到达河流出山口甲地的,主要是颗粒较小的碎屑物质。考点互动探究命题点二 海岸地貌的发育7. 2016全国卷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图6-14示意渤海湾沿岸某
24、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1)(3)题。图6-14(1)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D.反复进退考点互动探究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都会有大量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这是海岸线位置稳定才会形成的现象.(2)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考点互动探究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流水堆积作用对地貌的影响。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
25、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形成新的海岸;泥沙不断堆积,从而使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变大。(3)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考点互动探究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海岸线出现多次位置变动,同时河流带来的泥沙量大。1.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核心突破探究点四主要地貌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点互动探究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原因实例方式首选公路运输,其次是铁路运输山区修建交通运输干线的成
26、本高、难度大,公路建设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的低西藏先有青藏、新藏、滇藏等公路,后有青藏铁路考点互动探究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原因实例线路走向选线一般应按地形大势确定线路的走向。线路选在地势起伏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线路一般呈“之”字或“8”字形(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避开陡坡和断层,以及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尽量选择两点间距离最近的方案,尽可能多地经过居民点;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尽量节约建设成本,降低施工难度,保障施工安全,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性,避免建造较多的桥梁或隧道同蒲铁路沿汾河谷地延伸,陇海铁路陕西段沿渭河平原延伸,襄渝铁路
27、沿汉江谷地延伸,成昆铁路沿地形大势曲折延伸(续表)考点互动探究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原因实例线网密度一般来说,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方,线网密度大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盆地地带,线网这样布局可以联系较多的居民点,方便人们的出行,吸引较多的客货流,从而提高营运量,增加经济效益西藏雅鲁藏布江谷地中交通线网密度较西藏其他地区的大(续表)2.河流地貌对聚落的影响 不同地形区的河流地貌类型不同,其对聚落分布形态、密度、成因的影响也不同,具体表解如下。考点互动探究考点互动探究高原山区平原聚落分布深切河谷中狭窄的河漫滩平原洪(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聚落形态多
28、呈狭长的带状条带状团状、带状聚落密度小较小大地势较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丰富,淤积有肥沃的土壤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运输和海上运输考点互动探究命题点一 地表形态对交通运输的影响8. 2016北京卷 读图6-15,回答下列问题。 命题探究图6-15考点互动探究分析甲高速公路施工难度大的原因。经过山地、河流,需要修建隧道、桥梁。解析 高速公路施工难度大的原因主要从地形、河流和气候等角度分析。考点互动探究命题点二 地表形态对聚落的影响9. 2015广东卷 调查研究发现,内蒙古东部某农牧交错区(4332N4432N)居民点的密度,阴坡
29、大于阳坡。其合理的解释是阴坡冬半年 ()A. 冻融作用影响小,房屋地基较稳定B. 正好地处背风坡,利于抵御强寒潮C. 积雪较厚,便于牲畜和冬小麦越冬D. 采光更为充分,利于居民照明取暖 A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条件对聚落选址的影响。内蒙古东部某农牧交错区(4332N4432N),北坡为阴坡,处于冬季风山地的迎风坡,故B项错;阴坡气温低,积雪较厚,有利于冬小麦越冬,但不利于牲畜越冬;阴坡采光条件差,不利于居民照明取暖;阴坡气温低,对冻土的冻融作用影响小,房屋地基稳定。考点互动探究命题点三 地表形态对聚落和交通的影响10.读图6-16,回答下列问题。说明在地形影响下,该区域城镇和交通线路的分布特征。
30、平原:城镇数量多,密度大,交通线路密集。山地和高原:城镇数量少,密度小,交通线路稀疏。解析 图中显示,东部平原城镇数量多,交通线密集;西部和北部山区、高原城镇数量少,交通线相对稀疏。图6-161.图B6-1为某地实景图。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A.搬运作用B.地壳运动C.变质作用D.风化作用教师备用习题B解析 图示为向斜山地貌景观图。形成该地质构造的原因是地壳的水平运动。山地的形成是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搬运和风化均属于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A、D选项错误;变质作用改变岩层的理化性质,而图中只能看出岩层弯曲明显,故C错误,B正确。图B6-12. 图B6-2为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
31、剖面示意图。判断图中、处地层或其形态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 B.、C.、 D.、教师备用习题D解析 处为堆积作用形成的堆积物层,是外力作用形成的;处为断层,岩层发生了断裂,且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处为堆积和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沉积岩,是外力作用形成的;处为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浆岩,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图B6-23.图B6-3为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示意图。安第斯山脉南北延伸的原因是 ()A.沿经线方向发育 B.沿火山地震带发育C.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 D.沿海陆作用边界发育教师备用习题C解析 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和安第斯山脉地理位置可知,该山脉位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交界处,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而形成,沿板块作用边界发育。图B6-34.鄱阳湖地区(见图B6-4a)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见图B6-4(b)。图(a)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风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建乳清浓缩蛋白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年产xx干衣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计划)
- 年产xxx消防水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创业计划)
- 联合站冬季安全生产培训
- 肝昏迷中医护理查房
- 治疗组分组介绍栏
- 一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一单元《数一数》(含校本作业)-苏教版
- 4.3 海水与人类 课件高一上学期 地理 湘教版(2019)必修一
- 大班社会: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走教案
- 给主播培训的运营需要做的
- DB62∕T 4420-2021 淫羊藿栽培技术规程
- 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等级划分与评定
- 泰康之家养老社区产品标准——关键点
- 冬季行车安全教育试卷(含答案)
- 生产与仓储循环--确定控制是否得到执行穿行测试
- 剪纸艺术进校园活动简报
-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 小学入门数独100题(简单)
- 谈数学课堂中倾听教育的策略(徐艳)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
- 毛丝产生要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