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2000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卷_第1页
1999-2000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卷_第2页
1999-2000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卷_第3页
1999-2000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卷_第4页
1999-2000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宁波万里国际学校1999-2000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卷命题人:桂维诚 程 凡 审题人:郭际明卷一(共36分)一 、选择题:(36分,每题2分) 1、下列词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谬(miu)种流传 抹(mo)煞 校(jiao)勘 卑怯(que)B疾恶(wu)如仇 狂嗥(ao) 避匿(ni) 檄(xi)文C恣(zi)行无忌 莠(you)草 涔涔(qin) 稽(qi)首D天花乱坠(zhui) 错勘(kan) 咂(za)摸 忏(chan)悔 2、依次填入空格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近百年来的经济史,近百年的政治史,近百年的军事史,近百年的文化史, 还没有人认真动手去研究过。 一般人有那

2、么一种错觉,好象一定要是正经八百的经、史、子、集,才有校勘问题,近代作品,尤其是现代作品, 用不着校勘。 真也奇怪,我现在的心境又起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变换。我想, 还是人是最可爱的呵。 A 似乎 实在 毕竟 B 似乎 实在 究竟C 简直 似乎 毕竟 D 简直 似乎 究竟3、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空格中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陶器上 有类似文字的刻划, 有使用着颜料和柔软的笔所绘画的花纹,不可能否认在别的质地上,如竹木之类,已经在用笔来书写初步文字。只是这种质地是容易毁灭的,在今天很难有实物保留下来。 在某种情况之下,幸运地还有万一的保留, 有待于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和幸运的发现了。 A 虽 但

3、如果 那就 B 既 又 如果 那就 C 既 又 因为 所以 D 虽 但 因为 所以4、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B 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 C 语丝五七期上语堂先生曾经讲起“费厄泼赖”,(fair play)以为此种精神在中国最不易得,我们只好努力鼓励;又谓不“打落水狗”,即足以补充“费厄泼赖”的意义。 D 总起来的分别是: 一种是真正丰富纯粹的语言好的语言。 一种是贫弱芜杂的语言坏的语言。5、下列这段话中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好书使人手不释卷(A),是因为里面的思想好,人物使人喜爱。但如

4、果不是那语言把这些东西写出来,形容出来,读者也就不会为它废寝忘食(B)了。古书上记载佛教里的和尚在禅房里讲经,讲得天女散花(C),百鸟全飞来了,猛兽也驯服了,路上的小贩们也都放下担子来听。这不见得是佛法无边,我想还是那个和尚在语言上有功夫,才能如此引人入胜(D)。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我们国家,当工人、当农民、当教师、当演员都是为人民服务,都是劳动者,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劳动,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 B天山牧场的夏季,简直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C她告诉我说:几年来,她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我们的友谊。 D尽管这种武器的威力很大,最后决定战争胜负的总还是人。 7、对

5、下面一句话的语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在如此生动丰富的中国革命环境和世界革命环境中,我们在学习问题上的这一改造,我相信,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A 这是单句,主语是“我” B 这是单句,主语是“我们” C 这是复句 D 这是单句,主语中心词是“改造” 8、与下面这段话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老远从矿上来,今天又在你府上门房里从早上六点钟一直等到现在,我就是要问问董事长,对于我们工人的条件, 。 A 究竟是赞成不赞成 B 究竟是答应不答应 C 究竟是同意不同意 D 究竟是承认不承认 9、对下面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 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

6、,劈开! 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 风!你咆哮吧! A 呼告 排比 反复 比喻 B 比喻 拟人 反复 排比 C 反复 比喻 排比 反复 D 比喻 反复 排比 呼告 10、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 A曹禺原名万家宝,他的处女作雷雨是于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写成的,他陆续写出了日出北京人原野等闻名中外的优秀剧作。 B六国论的作者为唐代著名散文家苏洵,他与两儿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唐宋散文八大家,苏氏父子占有其三。C伶官传序节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作者欧阳修,宋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作品有:卖油翁醉翁亭记、卖炭翁。 B指南录后序和送东阳马生序同属“序”这种文体,都是

7、写于诗集或文集之前的文字,通常分自序、他序和赠序三种。阅读下段对话,完成11、12题。周朴园 你知道她现在在哪儿?鲁侍萍 我前几天还见着她!周朴园 什么?她就在这儿?此地?鲁侍萍 嗯,就在此地。周朴园 哦!鲁侍萍 老爷,您想见一见她么?周朴园 (连忙)不,不,不用。 11、第、两句中,周朴园与鲁侍萍都说,她就在“此地”,这两个“此地”是:A概念相同,都是说在同一城市里。B含义不同,周朴园指的是“这儿”,即周家,而鲁侍萍却指的是本城。C含义相同,周朴园指的是“这儿”,即周家,鲁侍萍以双关方式说的也是周家。D含义不同,周朴园指的是本城;鲁侍萍则一语双关,表面说的是本城,实质说的是周家,即周朴园眼前

8、。 12、第句周朴园只“哦”了一声,这个“哦!”表现了周当时的心境是:A惊诧,没想到鲁侍萍还活着B忧伤,忧虑鲁侍萍的生活困难C沉重,怕鲁侍萍找来于他不利D害怕,怕见到鲁侍萍无法补偿罪恶 13、加粗的词解释正确的是: 会使辙(车行之轨)交驰 具(备、全)告所以欲死秦军状 史噤(闭口)不敢发声 既加冠(戴帽子),益慕圣贤之道 却(退却)匈奴七百余里 始速(加速)祸焉故方其盛也,举(全)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世之有饥穰,天之行(常道,常有的现象)也 A B C D 14、下列句中“故”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臣观大王无意偿赵城邑,故臣复取璧A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B今事有急,故

9、幸来告良C以故法为其国与此同D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15、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是:A直上载公子上坐 B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D赢粮而景从 16、下面四个加粗的字都含有“使动”的意义,其中与其他三项略有不同的项是:A会盟而谋弱秦 B以愚黔首C忧劳可以兴国 D外连衡而斗诸侯 17、下列句子中选出不含介宾短语的一句是:A贾余庆以祈请使诣北 B无从致书以观C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D今诸生学于太学 18、下列倒装句类型相同的是: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国胡以相恤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莫或止之 盛以锦囊 未之尝闻 石之铿然有声者A B C D卷

10、二(共24分) 二、 阅读下面节选的文字,完成19-22题。(共7分)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如果我们回想一下,我党在幼年时期,我们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是何等肤浅,何等贫乏,则现在我们对于这些的认识是深刻得多,丰富得多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百年来,其优秀人物奋斗牺牲,前仆后继,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但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最好的真理,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而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

11、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抗日战争以来,我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研究抗日战争的具体实践,研究今天的中国和世界,是进一步了,研究中国历史也有某些开始。所有这些,都是很好的现象。 19、第句中,“肤浅”和“深刻”、“贫乏”和“丰富”这两对反义词分别从认识的 和 来论述我党在不同时期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认识所发生的变化。(1分) 20、这段文字共有7句,可分作三层。请用竖线在句子序号间标明。(2分) 21、用简要的语言分别概括三层的意思。(3分) 22、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1分)三、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23-27题。(共9分) 最近,警惕殖民文

12、化还魂 、清除殖民文化心理的问题引起了广泛注意。有殖民文化色彩的店招,父母给孩子起洋名字,迷信洋名牌等等,引起了人们的忧虑。在社会科学领域也存在着这种现象。 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不是突然发生的。鲁迅曾将文化的改革和发展比作“如长江大河的流行”。同样,我们也得思考一下,为什么在独立了40多年的新中国,殖民文化又会沉渣泛起? 殖民文化是一种畸形文化现象。殖民文化,往往是殖民者侵略它国首先使用的手段。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不是在和平环境与和平的关系中进行的,殖民文化是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大炮、商品和传教士进入中国的。旧中国是一个由于殖民的侵略而被打断了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正常转化进程的畸形社会。在这畸形社会中

13、,殖民文化的渗透,使得一部分人产生了畸形的文化心理,这就是排外崇洋。 旧中国的国门是在西方列强的重压下被迫打开的。由于本民族固有文化对外来文化在初始接触中极易产生矛盾和抗拒,一部分人对殖民主义侵略尚停留在表面的感性认识阶段,因此排外心理开始形成,并发展为一种心理惯性。崇洋心理与排外心理出于同一根据,即对殖民主义侵略缺乏深刻的理性认识。于是,认为中国文化在哪一方面都比不上西洋文化。“全盘西化“论,便是崇洋的理论。 崇洋的畸形心态理应遭到摈弃。而它在今天又有所抬头,是有其理论基础的。一是强调殖民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所谓积极作用,说什么“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只有当殖民地三百年才

14、能实现现代化”,歌颂殖民主义“成为东方民族赶上现代文明的唯一现实良机”。二是渲染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性格一无是处,说什么“积淀在我国民族血管”的“旧文明”使中华民族“走向衰落之中”。还有一种看法,认为过去说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都是“消极的”、“情绪化的”、说什么“世界走向中国”,“中国走向世界”,才是“中国近代史的主题”等等。这些看法必然导致崇洋媚外。 即使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有识之士也不甘于被西方人牵着鼻子走,他们对西方文化一开始就具有主体性和主动性。爱国主义拓宽了他们的心胸和眼光,他们的民族自尊,也摈弃盲目排外,更不齿于崇洋。林则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15、康有为主张“泯中西之界线,化新旧之门户”;孙中山强调“发扬吾固有之文化,且吸收世界之文化而光大之,以期与诸民族并驱于世界”;鲁迅鼓吹中新文化应“外之既不后于世界文化之思潮,内之极弗失固有之血脉”等。这一切都表现了站在时代前列的中国人的自主而开放的精神状态。(摘自1996年2月27日光明日报载清除殖民文化心理,挺起中华民族脊梁) 23、第二段中,转述“鲁迅曾将文化的改革和发展比作如长江大河的流行”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请回答。(不超过20字)(1分) 24、“排外”与“崇洋”是对殖民文化的两种不同心态,但他们又有不少相同的地方,请用自己的话分别从内因、外因(外因包括国内和国外)三方面写出它们的相同

16、点。(各条分别不超过20字)(3分) 25、第五段中所谓的“世界走向中国”和“中国走向世界”的含义是什么?请回答。(每项不超过20字)(2分) 26、第六段引述林则徐等人的话,表明站在时代前列的中国人对代外来文化自主而开放的精神状态。请概括这种精神状态。(不超过50字)(2分) 27、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是:(1分) A对本民族固有文化全盘否定,为殖民文化打开了门户。 B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错误认识,是殖民文化泛起的理论基础。 C排外和崇洋是对立统一的,对待殖民文化应有自主而开放的态度。 D“消极的”、“情绪化的”看待帝国主义的殖民侵略,导致了殖民文化沉渣泛起。四阅读下列两段短文,完成28-

17、34题。(共8分) (甲)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三日,维扬帅下逐客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渚州,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乙)天祥至镇江,与其客杜浒等十二人,夜亡入真州。苗再成出迎,喜且泣曰:“两淮兵足以复兴,但二阃少隙,不能合纵耳。”天祥问计将安出,再成曰:“东兵入使京口,西兵入金陵,再归浙路,其大帅可坐致也。”天祥大称善,即以书遗李庭芝,四出结约。初天祥未至真州时,时有脱归兵,言元人密遣丞相入真州说降矣。庭芝信

18、之,以天祥来说降也,使再成亟杀之。再成不忍,给天祥出再成垒,以制司文示之,闭之门外。久之,再遣二路出觇天祥,果说降者即杀之。二路出与天祥语,见其忠义,亦不忍杀。小兵二十人导之如扬,四鼓抵城下,闻侯门者谈,置制司下令捕文丞相甚急,天祥变姓名,有真州浮海温州。(宋史) 28、选出与例句中“间”用法相同的一项:(1分) 例句:得间奔真州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B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C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D上命急,将行,间致书 29、选出与“以天祥来说降也”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1分) A皆以美于徐公 B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C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 D以衾拥覆 30、.选出与“草行露宿”结

19、构不同的一项:(1分) A星罗棋布 B天诛地灭 C斗折蛇行 D蚕食鲸吞 31、选出对“但二阃少隙,不能合纵耳”解释正确的一项:(1分) A但是两座城门有间隙,无法关严罢了。 B但是两位将领不合,不能联合抗敌罢了。 C只是两位将领互存隔阂,城门无法关严罢了。 D只是两位将领互存隔阂,无法联合抗敌罢了。 32、甲文“约以连兵大举”一句的意思,在乙文中是怎么说的?(摘出原文)(1分) 33、上述两段的记述,可用指南录后序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句话是:(1分) 34、甲、乙两文在表达方式上,相同的一点是: 。但甲文又与乙文略有不同,不同点是: 。(2分)五请根据以下故事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字数不少

20、于700字。(40分) 在暴风雨后的一个早晨,一个男人来到海边散步。他一边走一边注意到,许多卷上岸来的小鱼被困在浅水洼里。用不了多久,这些小鱼都会干死的。 男人继续朝前走着。他忽然看见一个小男孩不停地在浅水洼旁弯下腰去他在捡起水洼里的小鱼,并且用力把它们扔回大海。 终于,这个男人忍不住走过去:“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 “我知道。”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 “哦?那你为什么还在扔?谁在乎呢?” “这条小鱼在乎!”男孩一边回答,一边拾起一条鱼扔进大海。“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还有这一条、这一条、这一条”宁波万里国际学校1999-2000年度第二学期高二语文期中考试答题卷选择题(每题2分,共36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答案19、 和 (1分) 20、 (2分)21、 (共3分) 22、论证方法: 、 (1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