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 6 分)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分值:5454 分;时间:4545 分钟)对点突破练1.1.(鉴赏修辞手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浣溪沙晏殊玉碗冰寒滴露华, 粉融香雪透轻纱。晚来妆面胜荷花。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一场春梦日西斜。【注】 露华:指凝聚的水珠。亸:下垂。词的上片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词句分析。(5 5 分)答:. .导学号 2953027529530275 答案:描绘了夏日黄昏女子昼梦方醒,粉汗微融,梳妆初罢的情 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香雪”喻女子肌肤的芳洁,形象地表现出天气之热和女子之美;胜荷花”用比喻来写女子胜似荷花。赏析:此
2、词写夏日黄昏丽人昼梦方醒,晚妆初罢、酒脸微醺的情状。首句写玉碗中莹洁的寒冰,碗边凝聚的水珠若露华欲滴。一“寒”字正反衬出室中的热。接着,写室中人粉汗微融,透过轻薄的纱衣,呈露出芬芳洁白的肌体;晚来浓妆的娇面,更胜似丰艳的荷花。下 片写她那下垂的鬓发,已靠近眉间额上的月形妆饰;微红的酒晕,又如红霞飞上脸边。四、 五两句写女子微醉的情态,艳而不俗、细而不纤。“月”与“霞”,语意双关,既是隐喻女子的眉和脸,也是黄昏时的实景。末句“一场春梦日西斜”,方点明前面描写的都是昼眠梦醒后的情景。“春梦”,谓刚才好梦的短暂。慵困无聊,闲愁闲恨,全词之意,至此全出。末句“日西斜”三字,与上片“晚来”相照应。2.2
3、.(鉴赏表达 方式)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水村闲望俞紫芝画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翡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注】此诗作于诗人去官隐居之后。桡:船桨。赊:语助词。2诗歌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分析。答:. .导学号 2953027629530276答案:前三联借景抒情。借水村闲望的宁静祥和的田园之景, 表达了诗人的悠然闲适之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尾联直抒胸臆。 通过感叹如画美景, 无人描绘寄送京城,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弃,进一步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赏析:这首诗描写隐士生活,抒
4、发闲情逸致,有田园诗的意味。首联抓住水村的特点, 先写停泊在沙洲上的船, 用“枕”字以写“闲”, 以“两两”写“闲”中不乏和谐美好;再写隔岸烟雾迷蒙中的野草,远景和近景明暗搭配和谐,颇有朦胧感。颔联以翡翠鸟和鹭鸶的“闲”居来衬托自己的“闲”望,写的是静景。这一联很注意炼句,对仗工整,平淡质朴中含有工丽,因而显得自然生动。更重要的是,诗人描绘出一种幽静的境界,以传达出悠闲 的心情,所用的手法和“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相近,但王 维用的是反衬、俞紫芝用的是正衬。颈联又由近及远,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来写景,出句和 第二句一样,富有朦胧感;对句则有杜牧“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意境。
5、这首诗的前三联写景, 由沙滩到隔岸,然后转到河内,再移到岸边,最后延伸到河外,虽然跳跃变化很大,却给人 以目不暇接的异样感受。最后,“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的诗人,不禁想劝一劝那些可怜的身处“朱门务倾夺”中的人们,切莫“就中奔走费光阴”,自己多想画一幅水村闲望的写意画,再题上这首诗送给他们。3.3.(鉴赏表现手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人还荆州皇甫曾草色随骢马,悠悠同出秦。水传云梦晓,山接洞庭春。帆影连三峡,猿声近四邻。青门注一分手,难见杜陵人。【注】青门:长安东南门,古属秦地。诗歌的第二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5 5 分)答:. .导学号 29530277295
6、30277 解析:解答本题可以按照作者的思路即诗句的顺序来答。首联交 代了送友人的事,用“悠悠”写出了留恋之情;颔联和颈联是从诗人想象的角度写出了友人3将要去的地方的风光和途中情景,寄托了自己对友人的牵挂之情;最后直抒胸臆,表达对友人的不舍之情。答案:运用想象(虚实结合)。由眼前景想象荆州、洞庭湖一带的山水美景,流露出对友人一路山高水长、孤独寂寞的关切。4.4.(鉴赏结构艺术)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感皇恩,出京门有感李俊民忍泪出门来,杨花如雪。惆怅天涯又离别。碧云西畔,举目乱山重叠。据鞍归去也,情 凄切!一日三秋,寸肠千结。敢向青天问明月。算应无恨,安用暂圆还缺?愿人长似,月圆时 节
7、。请简要说明这首词上片的行文思路。(5 5 分)答:. . . . .导学号 2953027829530278 解析:上片写伤别之情。“忍泪出门来,杨花如雪”,开门见山, 写离别之状,写离别之时。“忍泪”表明作者对离别的伤心烦乱。“杨花”既指离别在杨花纷飞的三月,又借杨花纷乱喻作者离别心乱如麻的心绪。“惆怅天涯又离别”,“又离别”表现“忍泪”“惆怅”的原因。“碧云西畔,举目乱山重叠”,远远望去,要去的碧云西畔,群山层叠,行路艰险。“据鞍归去也,情凄切!”虽离别之心伤,虽路程之艰险,而君命难 违,只能“据鞍归去”,凄然而走。答案:作者先写离别时的情状, 接着写“忍泪”“惆怅”的原因,再写前路的艰
8、险,最后写登程后的凄切心情。综合提升练5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11 分)辋川闲居王维一从归白社,不复到青门。时倚檐前树,远看原上村。青菰临水拔,白鸟向山翻。寂寞於陵子,桔槔方灌园。【注】青菰:俗称茭白,生于水中,叶如蒲苇。於陵子:齐国高士陈仲子的号。据高士传载:陈仲子认为其做官的兄长不义,就带着妻子到了楚国,住在於陵,自号於 陵子。楚王听说他很贤德,派人聘请他做宰相,他就又逃到别处替人浇灌园子。(1 1)诗的第三联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5 5 分)4答:. . . . .(2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二、四两联作简要分析。(6 6 分)
9、答:.导学号 2953027929530279 解析:(1 1)本题中注释比较详尽,答题时应注意这一重要提示。赏析第三联景物描写时应抓住关键意象“青菰” “水” “白鸟”“山”,一“拔”一 “翻”,动静结合。(2 2)回答本题既要留意“时倚” “远看”“於陵子”等关键词语,又要联系注释内容。 於陵子,对权贵不喜欢, 因为厌恶兄长在朝中为官不义,于是和妻子到了楚国。由此可以看出其对田园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的厌倦之情。答案:(1 1)这两句诗勾画出了一幅鲜明的辋川风景图:青翠的茭白掩映在清冽的水中, 白鸟展翅翻飞于苍茫的山间。青菰、绿水与白鸟相互映衬,色彩鲜明。前一句写静景,后一 句写动景,动静
10、结合。(2 2)本诗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官场的厌倦之情。第二联的“时倚”“远看”再现了诗人安逸洒脱、怡然自得的心情。尾联以於陵子自居,暗示了自己隐居的原因。6 6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111 分)浣溪沙洞庭张孝祥行尽潇湘到洞庭,楚天阔处数峰青。旗梢不动晚波平。红蓼注一湾纹缬乱,白鱼双尾玉刀明。夜凉船影浸疏星。【注】红蓼:指生于水边的红色蓼草。(1 1)这首词的上片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5 5 分)答:. . . . .(2 2)词的下片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请举出两例进行简要赏析。(6 6 分)答:. . . . .导学号 29532953 0280
11、0280解析:(1 1) “楚天阔处数峰青” 一句,写洞庭湖全景恰到好处。范仲淹岳阳楼记云“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是在岳阳楼上俯视洞庭之景。词人泊舟湖中,不复写湖之大如何如何,只说四围广阔,远处峰青,则规模可见,气象可想。“旗梢不动晚波平”是官船晚泊时的景象,呈现出大自然清幽的静态美。船头所插旌旗上的飘带纹丝不动, 表明此刻的湖面,风平浪静,所以出现傍晚水波平静的景象,唯有5粼粼细浪了。这样夕阳斜照湖面停泊的晚舟,与辽阔的楚天、青色的山峰,共同构成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2 2) “红蓼一湾纹缬乱, 白鱼双尾玉刀明”两句, 不仅对仗工整,而且随着视野的转换,显示出另一
12、番情趣,并给人一种红白鲜明的色彩感。词中的“红蓼”与“白鱼”相对, 更显作者的构思精巧,观察入微。词人既写了远处一条水湾倒映出的红蓼图,又写了玉刀似的双尾白鱼。鱼称“双尾”而“明”,是跃出水面之鱼,静中见动。“夜凉船影浸疏星” 一句, 作者变换出另一幅画面,而思绪已超越了时空的限制,直接转入夜景,使读者有更多的想象 余地来思考这个过程。答案: 上阕写了辽阔的楚天、青色的山峰、平静的湖面、停泊的晚舟等景物,描绘 了一幅境界开阔而又幽静的山水画面。(2 2)动静结合。“明”是跃出水面之鱼,在这样静的环境中,静中见动。比喻、对 比。将双尾白鱼比作“玉刀”,既写出鱼的特征, 也和“红蓼”形成鲜明的色彩
13、对比,给人强烈的色彩感。想象。停船之时是傍晚,而“夜凉船影浸疏星”一句直接转入夜景,在 想象中展现出水中船影遮盖着星空倒影的优美境界。(只要任意举出两种手法即可 )7 7.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11 分)夜雨黄景仁注潇潇冷雨洒轻尘,僵卧空斋百感新。旱久喜滋栽麦陇,泥深恐阻寄书人。希声或变中宵雪,贵价先愁来日薪。岁暮柴门寒较甚,可堪此夜倍思亲。【注】 黄景仁:清代诗人,文学家,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三年(17681768 年)为求生计开始四处奔波,一生穷困潦倒。(1 1)诗歌颔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5 5 分)答:. . . . .(2 2)这首诗与李商隐的夜雨
14、寄北在表达情感方面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6 6 分)答:. . . . .导学号 2953028129530281 答案:(1 1)颔联运用对比的手法,把久旱逢雨后为农人感到的喜悦 与害怕雨后道路泥泞为自己寄信的人难以到来的担忧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当时的矛盾心 情。(2)(2)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开头两句表达孤寂之情和对友人深深的思念,后两句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愉, 反衬今夜的孤寂和不能回家的无奈。 而黄景仁的这首夜雨 表达的情 感较为复杂,既有对夜雨的喜爱,又有漂泊在外的孤独、书信受阻的担忧、生计没有着落的痛苦,还有深切的思乡念家之情。6赏析:这是一首感怀诗。诗人漂泊在外,寄宿于空斋之中。夜
15、晚,窗外下起了凄冷的雨, 诗人内心百感交集。他既为久旱逢雨农人可以耕作而感到喜悦,又为雨后道路泥泞寄信人不能到来而担心。静静地倾听着窗外的雨声,雨声变得越来越小, 直到消失,诗人想象深夜的雨应该已经变成了雪。 此刻,他想到物价要涨,而自己的生计还没有着落, 不免内心伤感。 岁暮天寒,心情也随之而变得更加凄凉,诗人自然产生了思乡念家之情。专题规范练三不同体裁的诗歌鉴赏( (分值:8888 分;时间:6060 分钟) )一、诗的鉴赏1 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11 分) )古意王融霜气下孟津,秋风度函谷。念君凄已寒,当轩卷罗縠。纤手废裁缝,曲鬓罢膏沐。 千里不相闻,寸心郁纷蕴
16、。况复飞萤夜,木叶乱纷纷。【注】 王融(467(467 493)493):字元长,南齐琅琊临沂人。罗穀(h(h u ) ): 一种丝织品。(1)(1)主人公“废裁缝”“罢膏沐”的原因是什么?“寸心郁纷蕴”饱含了人物什么样的 复杂心情? ( (6 6分) )答:. . . . .(2)(2)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分别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请具体分析。(5(5 分) )答:. . . . . 导学号 2953028229530282 答案:(1)(1)女主人公拿起刀尺要为行人缝制寒衣,突然想到与行人千里相隔,行踪不知,音讯不闻,寒衣制成也无法寄达,只能“废裁缝”;心烦意乱、郁闷 痛苦的思妇更加无心施以
17、“膏沐”来修饰容貌了。“寸心郁纷蕴”写出了思妇对行人担忧挂念却又无能为力的痛苦无奈之情。(2)(2)诗歌的开头因景生情,引起下文,霜气、秋风从北而来,风霜的凄寒引起女主人公 对远行人的挂念。结尾以景结情,秋夜漫漫,思绪万端,流萤飞动,白光点点,秋风萧瑟, 木叶纷纷,这凄寒的夜景进一步烘托出思妇纷乱苦痛的心境。赏析:这是一首闺怨诗。一、二句,用“霜气”“秋风”描摹秋天寒冷的状况。三、四句,写闺中女子因感受到风霜的凄寒,联想到了行人的寒冷, 于是动手为行人缝制罗衣。 五、六句,“废”表现出女主人公矛盾的心情:不为行人做寒衣,担心对方挨冷受冻;为他缝制,7又无法寄达。“罢”,表现出女主人公没有心思梳
18、妆打扮。七、八句,写出行人远离,女主人 公内心的郁闷、痛苦。以上八句,从物候变化的凄寒,欲裁衣而终于废刀尺的动作,罢膏沐而心灰意懒以及女主人公苦闷的心情等表现闺中怨情。最后两句,用飞萤、木叶纷落的夜景来烘托思妇的纷乱凄凉之情。“乱纷纷”,不仅写出落叶之状,而且写出思妇此时苦痛的心境,在结构上又与“霜气下” “秋风度”相照应。2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11 分) )春游湖徐俯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1)(1) “双飞燕子几时回” 一句在 诗中有什么作用?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6分) )答:.(2)(2)诗的三、四两句描写
19、了哪几幅画面?这样写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5(5 分) )答:.导学号 2953028329530283解析:(1)(1)解答本题第一小问,首先要理解诗句的内容,其次要把 握蕴藏其中的情感,同时还要考虑其在结构上的作用。第二小问,鉴赏诗歌的情感,要善于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如“双飞燕子”“夹岸桃花”“春雨”等,由此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2)解答此题,先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如“春雨断桥” “小舟”“柳阴”,再结合 表现动作的词,如“不度”“撑出”,便可概括出两幅形象鲜明的画面,然后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便可体味出其妙处。答案: 诗的开头巧用疑问,表现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惊讶和喜
20、悦,为全诗奠定了愉 悦、明快的感情基调。自然引出下文对春天美景的描写和赞美。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春天的喜爱之情。(2)(2) 一句一景,共两幅画面:一是雨后水涨,小桥被淹没,游人“不度”;二是柳阴深处,撑出小船,有人可以摆渡,继续游赏。这样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游人内心的波澜起伏:在观赏美好春景极其愉悦之时,突因断桥阻挡去路而失落,后又有小舟摆渡给人带来惊喜,一波三折,使得这次春游更富有情趣了。8诗意翻译:成双结对的燕子什么时候飞回?湖水两岸的桃花蘸水竞相盛开。正逢雨中游湖遇到断桥过不去,一只小船竟从绿阴深处撑过来。3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11 分)宿西山精
21、舍文兆西山乘兴宿,静兴注寂寥心。一径松杉老,三更雨雪深。草堂僧语息,云阁磬声沉。未遂长栖此,双峰晓待寻。【注】 第二句中的“兴”字,瀛奎律髓刊误本作“称”。(1 1)试分析诗歌首联的作用。(5 5 分)答:. . . . .(2 2)诗歌的颔联和颈联是围绕首联哪个词描写的?这四句诗的描写角度又是怎样的?请予以分析。(6 6 分)答:.导学号 2953028429530284答案:(1 1)首联点题。抒发了“寂寥”的情感,为后文奠定了“清静”的感情基调,蕴藏了诗人对西山精舍的喜爱。引出后文对静景的描写。(任意答出两点即可)(2 2)诗歌的颔联和颈联是围绕“静”(或“寂寥”)描写的。颔联由视觉角度
22、描写,颈联由听觉角度描写。颔联看到老松、老杉森然排列在路的两旁,三更时分,雪花纷纷扬扬,已积有厚度。松老雪深,一派静寂。颈联听到僧人已语息入眠,唯有云阁那边隐隐传来低沉的磬声。磬声入耳,越发衬出精舍之静。赏析:这首五律首写“静”感,中间展开,具体写“静”,尾联先呼应开头,写诗人爱其地却欲栖未遂,再宕开一笔,预做天亮时的打算,意脉相连而又开阖自如。首联点题,一入精舍,他的最强烈的感觉,便是“静”。此处的静寂,与诗人的“寂寥心”正相符。首联 两句,已含蕴着他对西山精舍的好感。中间两联便具体描写这个“静”境。颔联由视觉角度 描写:他独自一人,慢慢在精舍9内的一条小路上散步,四周万籁俱寂,便是连那松杉
23、之“老”与雨雪之“深”,也透发着不尽的“静”意。颈联自听觉角度描写,更深人静,兼风雪之夜,故说磐声“沉”;低沉的磬声尚能传入他的耳鼓,益发衬出精舍之静。因此尾联便道,听说 西山精舍外双峰奇绝,便要待天亮时饱览一番。4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11 分)宿府杜甫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注】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发生后十年,避乱成都,在严武幕府中任职时写下的。伶俜:流离失所。用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意,喻自己之 入严幕,任参谋一职,只是为了一家生活,勉强求得暂
24、时的安居。(1 1)一、二两联是如何来写清秋之景的?请试从表达技巧的角度作简要赏析。(6 6 分)答:. . . . .(2 2)结合三、四两联,简要分析作者为何发出“中天月色好谁看”的慨叹。(5 5 分)答:. 导学号 2953028529530285 答案:(1 1)视听结合,选取视觉形象寒桐、残烛、月色与听觉形 象角声,组成一幅“清秋图”。(从远近结合的角度分析亦可 )以动衬静,以彻夜回荡的角 声来反衬四周的清寂。拟人,将吹角当人写,角声在悲切地自言自语。(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 2)饱经战乱,与亲朋音信断绝。飘零辗转,因关塞战争频发,萧条荒凉,归路艰难。苦挨十年,无奈暂依幕府
25、,也只是求得暂时安居,政治抱负仍难实现。(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赏析:这首诗是杜甫避乱成都时所作,抒写旅愁,有一种百无聊赖之情。前四句写景,10后四句抒情,全诗表达了诗人悲凉深沉的情感,流露了怀才不遇的心绪, 实为其“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的代表作。 首联写清秋时,诗人独自一人寄宿严武的幕府,凄苦难熬。句中用“井梧”与“蜡炬”等极具代表性的事物寄寓情感,又用“寒”“残”修饰,诗人孤独寂寞、久不能寐的情愫便见于言外、跃然纸上。颔联也写了角、月两种事物,“角”指的是军中号角,角声悲凉,强化人们对战争的苦难印象;月色皎洁,但诗人观之,思及与家人的分离,便发 出了“好谁看”的慨叹,再次突出他孤独寂
26、寥之情。颈联写诗人身处风尘乱世,叹时光流逝,与诸兄弟分别,音信断绝。尾联中“伶俜”指“流离孤苦之形貌”。“强”为勉强之意。“栖息一枝安”用的是庄子中的典故。末尾二句充分表达了诗人虽重入仕途,但政治目 标仍难以实现的无可奈何的心情。二、词的鉴赏5 5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111 分)定西番牛峤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乡思望中天阔,漏残星亦残。画角数声呜咽,雪漫漫。(1 1)请从写景的角度赏析“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三句。(5 5 分)答:. . . . .(2 2)本词是如何表达思想情感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 6 分)答:. . . . . 导学号 2
27、953028629530286 答案:(1 1)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写景,“紫塞月明千里”从大处落 笔,从“面”的角度写出了北方边塞的辽阔荒凉,是后句的大背景;“金甲冷,戍楼寒”从“点”的角度进行特写,突出戍卒身上的盔甲之寒意和戍楼的凄冷。背景的宏大与金甲、戍楼的渺小形成对比,突出征人的凄冷难耐之感,为写“梦长安”打下了基础。(2 2)采用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烘托的手法。上片借“紫塞” “月明”等戍地之景,营造荒凉凄冷的意境,这样的哀景中寄寓着对故乡的思念。下片中的“乡思”直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画角数声呜咽,雪漫漫”以景结情,借凄凉的号角、漫漫大雪烘托思乡之深。赏析:这首词描写边塞风物, 表现
28、征人的乡愁。词以“紫塞月明千里”开篇, 铺设背景,11意境开阔,荒凉苍茫。北国早寒,夜间披金甲,守戍楼,本已凄冷难耐。孤独中眺望远天, 只见明月临关,光照千里。浩荡的月色更引发乡思。下片仍是写月夜望乡。残夜行将消逝, 抬头望去只见高天辽阔,残星暗淡。漫漫飞雪中乡关迷茫。戍楼之间回荡的画角数声,呜咽 沉郁。作者以紫塞戍楼、中天皓月、漫漫飞雪等景物寓情,使得这首小词的境界显得阔大、雄浑,因此,本词虽悲凉而不绝望,虽凄冷而含有对温情、幸福的期待。6 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111 分)渔家傲王安石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午枕觉来闻语鸟
29、,欹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注】 本词写于王安石晚年罢相隐居金陵以后。朝鸡:上早朝时的鸡鸣声。邯郸道:据唐代沈既济枕中记所叙,唐代有卢姓书生在邯郸道上曾做“建功树名,出将入 相”的黄粱幻梦。(1 1)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请简要赏析。(6 6 分)答:. .(2 2)词的下片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5 5 分)答: . .导学号 2953028729530287 解析:抒情的诗词,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来表现主观感情形象。词人一般借这些景物来表现自我。解答本题,要在作者所描写的柔美清新、幽 深静谧的春日隐居图
30、中体悟出作者的情感,图景的清新显示出环境的优雅,从中可见词人对这环境的喜爱,也流露出隐居的愿望。针对用典的手法,同学们可借助注释很容易看出,但准确地分析出其作用是难点,也是易于失分的地方。答案: 作者描绘了一幅柔美清新、幽深静谧的春日隐居图。“平岸小桥”“柔蓝一 水”,更添烂漫花草,可见景物之秀美、柔美;“平岸小桥”被“千嶂”环抱,“茅屋数间” 被林木掩映,可见隐居环境之深幽静谧;“尘不到”“春风扫”,可见风物之清新怡人。(2 2)主要表现了作者对仕途感到厌倦,向往亲近自然、心境恬淡的隐居生活。最后一句 用典,作者用唐代卢生曾做黄粱幻梦的典故坦陈自己贪恋隐居生活的恬淡闲适,而已忘却仕途功利的心
31、态。7 7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1111 分)12甘州寄李筠房注望涓涓一水隐芙蓉,几被暮云遮。正凭高送目,西风断雁,残月平沙。未觉丹枫尽老, 摇落已堪嗟。无避秋声处,愁满天涯。一自盟鸥别后,甚酒瓢诗锦,轻误年华。料荷衣初暖,不忍负烟霞。记前度、剪灯一笑, 再相逢、知在那人家?空山远,白云休赠,只赠梅花。【注】 张炎,南宋著名词人。李筠房,南宋浙江湖州人,张炎的友人。宋时两人情趣相投,时常相聚,而宋亡国后两人天各一方。此词即是张炎寄词远慰隐遁山中的老友,勉以梅花相赠,共保岁寒之贞。(1)(1)词的上片写了何种景象?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6(6 分) )答:. .(2)(2)该词结
32、尾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5(5 分) )答: . . 导学号 2953028829530288 答案:(1)(1)词的上片写作者登高望远, 望见的是被暮云遮掩的荷花、 西风中失群的孤雁、残月下大片的沙滩等苍凉之景。作用:烘托了对老友的思念之情,抒写了国破家亡之后的自伤悲凉之情。(2)(2)词的结尾运用了以景写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借“空山” “白云”“梅花”等意象,抒写作者的家国愁思以及不慕荣华的高洁品质。结尾画龙点睛,将家国之情与身世之慨融为一体,含蓄蕴藉,耐人寻味。赏析:词的上片写登高望景并由此而生的思友及自伤之情。“望涓涓一水隐芙蓉,几被暮云遮。”句中用荷花被遮表达对远处友人的
33、思念,写出了作者望故人而不见的黯淡心情。“正凭高送目,西风断雁,残月平沙。”思念的心情使作者无心欣赏眼前的美景,所见的皆是寒风中的孤雁、残月下的沙滩。“未觉丹枫尽老,摇落已堪嗟”两句写作者历经国破家亡之变后的心理,作者心感迟暮,接着两句写作者抑塞悲凄的主观感受。下片写作者将满腔思愁寄予友人。“一自盟鸥别后,甚酒瓢诗锦, 轻误年华”透露出浪费宝贵年华的忏悔之情。“料荷衣初暖,不忍负烟霞”中,“荷衣”化用离骚中“制芰荷以为衣兮”,“烟霞”化用北山移文中“使我高霞孤映,明月独举”,称赞李筠房国破家亡之后的气节。此后五句,写作者以梅花相赠,以梅花互勉,表达 出作者不慕荣华的高洁品格。三、曲的鉴赏&am
34、p;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11(11 分) )【中吕】满庭芳渔父词13乔吉秋江暮景,胭脂林障,翡翠山屏。几年罢却青云兴,泛沧溟。卧御榻弯的腿疼,坐羊皮惯得身轻。风初定,纶慢整,牵动一潭星。【注】青云兴:做官的兴头。坐羊皮:意为隐江湖。(1 1)作者开篇是如何描绘秋景的?有何作用? (6 6 分)答:.(2 2)结合全曲,简述渔父的形象特点。(5 5 分)答:. .导学号 2953028929530289 答案: 运用比喻手法,以胭脂来形容层林的红,以翡翠来形容峰峦的绿,色彩鲜明,相映成趣。讴歌山林的美丽,为弃官归隐作了铺垫。(2 2)厌弃功名,乐于避世,悠游从容,流连
35、山水,闲适自得。赏析:乔吉是元代后期的杂剧作家和享有盛名的散曲家,他一生穷困潦倒,寄情诗酒,其散曲风格以清丽婉约见长, 形式整饬,节奏明快, 讲究锻字炼句,雅俗并用,雅丽含蓄 中 蕴含天然质朴的韵味, 但更多的带有江湖游士气息。 这首元曲写的是渔父垂钓的生活。 前三 句写景,色彩斑斓。接着描述自己的心态, 表示失去了对仕途的兴趣, 只一心想着泛舟江海。“卧御榻弯的腿疼,坐羊皮惯得身轻”, 描绘了两种不同生活的感受,褒扬了山野生活的乐趣,贬抑宫廷生活的无益。最后一句“牵动一潭星”,尤为精彩,使人联想到在晚秋的水面上,鱼竿收放,泛起的涟漪摇动潭面浮着的星星倒影的景象,十分形象。曲中表现了隐逸者避世
36、而又寂寞的内心矛盾,体现了雅俗兼至的艺术特色。专题规范练四不同类型的诗歌比较鉴赏(分值:4949 分;时间:4545 分钟)一、试题诗歌与教材诗歌的比较鉴赏1.1. (20152015 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 8 分)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城郭为虚注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邺傍高冢多贵臣,娥眉目曼睩共灰尘。试上铜台歌舞处,唯有秋风愁杀人。(张说邺都引,选自全唐诗)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37、。(选自普通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4【注】 虚:废墟。(1 1)_ 第二段诗句节选自唐代诗人张若虚的。(2 2 分)(2 2)请赏析两诗中画横线诗句所抒发的人生感悟的差异。(6 6 分)答:.导学号 2953029029530290 解析:(2 2)解答此题的前提是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张说邺都引画线的两句诗的意思是,“城郭”和“西园”已沦为废墟,标志着魏武的时代已成为历史的 陈迹,只有明月依旧,却照不见曹操在西园“夜接词人赋华屋”,强调的是世事沧桑变化, 抒发的是世事无常、生命短促的感慨。第二段诗中画线句是说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长久的,因此“代代无穷已”
38、的人生和“年年望相似”的明月得以共 存,虽然抒发的是作者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颓废与绝望,基调是“哀而不 伤”的。答案:(1 1)春江花月夜 (2 2) “城郭为虚人代改,但有西园明月在”,以都邑变为废墟、 人世盛衰更替与月之千秋永照对比,突显人非物换,抒发了世事沧桑、人生如寄的感慨。“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将人类的代代相续与月之永恒不变对举,表现宇宙的永恒和生命的无限,强调人类的绵延不绝,抒发了一种豁达乐观的情怀。二、两首相近内容诗歌的比较鉴赏2.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11 分)咏菊唐白居易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
39、更清。寒菊宋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注】金粟:形容菊花色泽金黄,形态娇小。郑思肖:南宋末为太学上舍,宋亡后,孤身隐居苏州,改字忆翁,以示不忘故国。(1 1)两首诗都赞美了菊花什么样的品格?又分别突出了菊花的什么特点?试做简析。(6 6分)答:.(2 2)两首诗最突出的艺术手法分别是什么?试做赏析。(5 5 分)答:. .15导学号 2953029129530291 解析: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通常分三步走:先明确说出表现手法是什么,再谈谈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体现,最后分析该手法所达到的描写景物的效果,并指出诗中所蕴含的诗人情感。题干要求找出这两首诗最突
40、出的艺术手法,有些考生审题不慎,把每首诗中运用的手法都指出来了。另外考生要找出这种手法,还要结合诗句做简要分析, 不能只答出手法,而不做分析。答案:(1 1)两首诗都赞美了菊花独立、耐寒的品格。白诗突出了菊花在寒冷的秋晨,凌 霜怒放的清新美丽;郑诗则突出其在肃杀的北风中,枯守枝头,抱香而死的不屈坚贞。(2 2)白诗运用反衬手法,以“蕉折” “荷倾”衬托菊花“金粟初开”, 郑诗运用拟人手法,借菊花的独立疏篱、 抱香不凋,抒写了自己不惧强暴、3 3 阅读杜甫的两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1111 分)收帆下急水,卷幔逐回滩。江市戎戎暗,山云淰淰寒。荒林无径入,独鸟怪人看。 已泊城楼底,何曾夜色阑。
41、放船送客苍溪县,山寒雨不开。直愁骑马滑,故作泛舟回。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江流大自在,坐稳兴悠哉。(1 1)杜甫这两首诗在表达情感时都采用了哪种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2 2)杜甫一生漂泊,生活凄苦,诗作中大多为多愁善感的形象。而本题中第二首诗一反常态,表现出一个全新的诗圣形象。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诗人的全新形象。(6 6 分)答:. . . .导学号 2953029229530292答案:(1 1)两首诗都采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第一首通过描写水流湍急,浓烟笼罩、一片昏暗,云山模糊不定、寒气袭人,荒径无法辨认,怪鸟翻飞等悲凉之景,借景抒情,表达了病老官休、前程渺茫的伤感、
42、落魄之情。第二首描写了翠绿的峰峦、橙黄的橘柚、自由自在的江流、兴味盎然的诗人,精练地再现了扬帆而归沿途所 见的富有情趣的美好景致,诗人借此美景表达了乘船时难以抑制的欢快心情。(2 2)第二首诗写杜甫泛舟游览,看到沿途的青峰、黄橘、大江,自己稳坐船头,兴味盎 然,逸兴遄飞,好不自在。诗歌通过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刻画了一个饱览祖国大好河山、 心情舒畅、轻松愉悦的全新的诗人形象。赞美了菊花之美;忠于大宋的情怀。(5 5 分)16赏析:第一首诗,前四句写放船暮景,后四句写泊船暮景。诗人乘着小船,一路上水流 湍急,晚烟迷茫,山云聚散,荒林无路可入,独鸟怪鸣。自放而泊,夜色未阑,正见行舟之速。诗人目睹此
43、景,想到合家大小,天地沙鸥,小船飘摇,病老官休,心中涌起不尽的悲 伤。第二首诗是诗圣杜甫送客至苍溪县时所作。前四句写放船之由, 后四句写放船景事。 秋深天冷,细雨绵绵,道路湿滑,无法骑马,于是乘船而归。苍溪境内山峦叠翠,漫山黄澄澄 的橘柚,而诗人见青而惜峰过,望黄而知橘来,皆可看出行舟之快。又见得江水奔流,诗人 心境欢快。全诗触景生情,写得活泼生动,很有情趣。三、一首诗内部不同看法的比较鉴赏4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1111 分)沧浪亭怀贯之苏舜钦沧浪独步亦无悰,聊上危台四望中。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 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注】贯之:诗人的朋友。悰(c c 6 n ng ):快乐。(1 1)这首诗题为“沧浪亭怀贯之”,诗中是如何具体表现这个“怀”字的呢?请结合全 诗简要分析。(6 6 分)答:.(2 2)有人认为“日光穿竹翠玲珑”描写景色极巧,但也有人认为改作“日光穿竹翠朦胧”更妙。你觉得哪句更好?请回答并说明理由。(5 5 分)答:. . 导学号 2953029329530293 解析:(1 1)该题设问“是如何具体表现这个怀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工业用地租赁合同详细协议
- 《铁路轨道》课件
- 2024中国电信天津公司招聘20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中国南方航空股份限公司海南分公司地服招实习生(70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中国人寿保险股份限公司铜仁分公司招聘79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中交二航局校园招聘(昆明岗)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年度文化传媒内容创作与发布合同
- 2024年度保温工程验收与评估合同
- 传染病的实验室检查课件
- 2024年度承包合同的承包标的与承包范围
-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教学查房
- 高三定语从句复习公开课 全国一等奖
- 机械制图(第3版)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免费下载装修合同范本
- 特许经营商标许可使用协议书范文(2篇)
- 药理学学习指导及练习题
- 昆明理工大学2022年冶金物理化学考研真题
- 双重预防机制运行情况评估报告
- 大π键的认识和书写
- 高中心理健康《拒绝精神内耗》主题班会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