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 14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题 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案目标】1 1、了解什么是化学,认识到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进一步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 然、保护自然,认识到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2 2、通过收集材料、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实践活动等具体探究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 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3 3、激发学生亲近、热爱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 望,让学生感触化学的魅力、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教案重点】了解什么是化学,激发学生对化学的热爱之情、探究之欲。【教案难点】了解什么是化学。【教案准备】教师准备:1 1、多媒体课件(内容包括“绚
2、丽多彩的化学世界”视频录像、拓展教案内 容的相关素材及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的InIn ternetternet 超级链接)2 2、实验相关器材及用品:试管、烧杯、玻棒、白纸(用NaOHNaOH 溶液书写“变化中学、探究中学”后晾干)、NaOHNaOH 溶液、酚酞试液、澄清的石灰水、稀盐酸等。学生准备:收集一些常见或不常见的材料、用品、食品、药品等实物和相关的说明 书、商标等,以及相关的现代高科技信息资料。【教案设计】1、教案方法:收集资料、指导阅读、实验展示、讨论交流、拓展探究2、教案步骤:行为内容意图视频导入学生观看录像“绚丽多彩的物质世界”:蓝天白 云、高山流水、草地树木、汽车奔驰、高楼入云
3、、基因 解谜、克隆技术、纳M M 材料、三峡工程多彩的物质 世界,化学无处不在。什么是化学呢?引出课题图文解读带着问题阅读课本,解读插图,初步形成化学的概 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 的自然科学。)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感性地去 读,把抽象的概念与具体的物质相联系,形成初步的感 性认识。培养自学实验探究通过实验,了解“变化”,形成认识:(学生作助 手)1、白纸显字:向用酚酞试液书写的白纸喷洒稀氨 水,白纸上出现红色的字迹“变化之学,探究中学”; 2、反复无常:向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 红,再滴入稀盐酸,红色消失,再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溶液变红,反复几次。3、
4、清水变奶:让学生向装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试管 中吹气“清水变成牛奶”,让另一学生继续吹气“牛奶 变成清水”。互动实践2 / 14调查展示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己上台展示课前收集的实物 材料、商标、说明及一些相关的高科技信息材料。通过 以资源共享为目的的调查展示,让学生亲身体会什么是 组成、结构及性质,使化学的概念紧密与同学们的生活 实际相关系。资源共享讨论交流主题:我心目中的化学1、讨论化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的,让学生“从生 活走向化学”;2、讨论、列举生产、生活中的化学,让学生“从化学走向社会”。3、学生自主交流感受形成共识归纳总结深化理解: 化学是什么?化学与社会发展、 人类进 步的关系。总结
5、方法:“变化中学,探究中学”一联系实际,积极探究。悟法开窍拓展研究学生通过课件,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获取知识,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获得信 息,树立大课程意识。升华提高3、活动与作业:请你参考下列主题(任选一个或多个)或自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查询相关材料或 自主上网搜索(可参考课件)、,完成一篇小论文或自办、合办一期小报(报题目自拟, 突出个性、特色)进行交流:1有关化学学科形成的历史化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举例探索学好化学知识的方法你最感兴趣的化学前沿知识你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化学知识其它(自拟)6、其它途径:学校、社区、工厂的图书室、资料室、档案室等。【点评】本课题是九年
6、级学生系统地学习化学的第一课。谭老师在教案中充分展示了现代化教 案手段的魅力,“视频导入”抓住了学生眼球,物质世界绚丽多彩的第一印象,浓缩了历 史的变迁、拓展了求知的视野。教案中注意发挥教科书“图文并茂、以图代文”的特色,培养学生“解读图文”的自 学能力,通过互动实践的探究突出化学学科的特点。教案中展示学生课前调查的信息,能 较好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如此坚持下去,其深层次的教案意义还在于让学生通过互动实 践活动、资源共享展示等环节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整个教案过程体现了让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更可贵的 是运用唯物辩证法、实践第一性的观点向学生推介出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
7、 变化中 学、探究中学。课题 1 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B B 案)【教案目标】1 1、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2 2、通过文字、图片、音像获取有关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慨括等方法对 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3 3、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 社会问题,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3 / 144 4、 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教案重点】 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化学。 【教案难点】 如何让学生知道“化学是什么”。【教案准备】 实验准备AgNOAgNO 溶液 HC
8、IHCI 溶液 NaOHNaOH 溶液 酚酞 CuSOCuSO4溶液 试管架大试管 3 3 支 小烧杯 事先用酚酞写好“化学大世界”的白纸并晾干 【课时安排】 1 1 课时 【教案设计】一、魔术激趣 请三名学生分别上台表演: 甲:(展示 A A、B B 两种无色液体)请大家猜测:如果把这两种液体混合在一起会有什么 现象呢?(在同学们各抒己见后)甲:向盛有 A A 液体(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加 B B 液体(AgNOAgNO 溶液)。(在同学们惊讶的目光中) 甲:我表演的节目叫:“清水变牛奶”,可是不能喝! 乙:这有什么稀奇,我也会表演(展示C C、 D D 两种无色液体),我也请大家猜一猜,如果
9、把它们混在一起会有什么现象呢?(在同学们各抒己见后)乙:向盛有 C C 液体(NaOHNaOH 溶液)的烧杯内,逐滴滴入D D 液体(无色酚酞)(在同学们期待的目光中)乙:我的节目叫“花开花落知多少”。 丙:我是一个制造商,产品是什么呢?(展示蓝色的 E E 液体和无色的 F F 液体)。丙:向盛有 E E 液体(CuSOCuSO 溶液)的试管中倒入无色的F F 液体(NaOHNaOH 溶液),倒出试管上层清液后,将蓝色沉淀物移到一个小果冻盒内。丙:同学们,我的产品是什么呢“果冻”,但这种假果冻是不能吃的。 师:谢谢三位同学的精彩表演,同时感谢所有同学的积极参与。这些有趣的现象都与 化学密切相
10、关。(将喷雾壶内液体向一张白纸喷去,白纸显示出红色的“化学大世 界”。)下面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这神秘的“化学大世界”。二、动画展示 教师课前制作由不同图片组成的动画: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学生欣赏动画同时思考问题: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何关系?三、讨论交流 学生欣赏动画、阅读教材、小组讨论,然后全班同学交流对化学的认识。四、探究活动1 1、阅读教科书、研究插图2 2、小组竞赛( 1 1)说出你所知道的化学家。( 2 2)列举生活、生产与化学有关的现象或事例。( 3 3)展示带来的相关资料和实物。3 3、预测如果没有化学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让学生在假设中体验化学知识的重要
11、性。五、图片展示1 1、 西班牙西北部海岸被污染的海滩。2 2、 泰国首都曼谷拥挤的汽车排气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3 3、 堆积如山的工业有害废物。4 4、 工业废料“红尘”滚滚。5 5、 资料“绿色化学”。6 6、 天更蓝、水更清、花更艳,化学使世界更加绚丽多彩。(一组图画)六、探究小结学生看后发表自己的观点,谈谈对化学的新认识。 通过化学对环境的危害让学生认识到:未来化学将是朝着“绿色化学”的方向发展; 同时树立社会责任感,立志学好化学造福人类。七、课堂整理4 / 141 1、 学完本课题我知道。2 2、 初谈学习化学的方法。八、课后补偿1 1、将课堂整理的内容完成后连同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等
12、,装入自己的“化学学习成长 袋”中。【点评】 在学生的表演中,揭开了化学学习的序幕,既突出了化学学科的特点,又寓意着“化 学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环节“问题 - 猜测- 设计- 实践 - 结论- 反思”,同时暗喻了学生是化学学习的主体。课堂内容选取触目惊心的“反面教材”显示了化学另一面,很自然地向学生呼唤出 “绿色化学”。这种教案处理对培养学生作为现代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是十分必要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王老师在化学第一课学习中,就涉及到了学生“化学学习成长 袋”,这是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新的学习评价实践和新的教育评价观的具体体现,这 种作法是值得提倡的。课题 2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
13、一课时)【教案目标】1 1、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 法,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或实验)报告的方法。2 2、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 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教案重点】 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能明确地表述探究所得到的结论。【教案难点】激发学生探究的情趣。【实验准备】教师准备:烧杯、澄清的石灰水、火柴、蜡烛、水等。学生准备:蜡烛、火柴【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案设计】引入 :观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学会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在化学科学中具有重要 作用。一般来说,我们可以利用人体
14、感觉器官一视、听、嗅、触来进行观察体验。下面我 们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实验探究:点燃蜡烛“前”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物理知识进行开放性的探究 学生观察蜡烛的结构、颜色、状态、形状和硬度等,并嗅其气味,用小刀切一小块石 蜡放入水里看是否沉入水底点燃蜡烛“中”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观察燃烧过程1 1、取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 1s1s 后取出,观察火柴梗燃烧的情况。2 2、取一只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壁的现象,取下烧杯,迅速倒入小量澄清 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学生猜测蜡烛燃烧后的产物、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及得出的结论: 发出明亮火焰有浊泪,外焰最先碳化,内焰燃烧不充分,说
15、明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 度较低,焰心温度最低,杯壁有水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教师演示:从蜡烛火焰中,可以引出一缕白烟5 / 14学生观察结论:石蜡可以气化可观察到的现象熄灭蜡烛“后”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发生的现象。学生合作去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看能否燃烧。 分析、交流及得出结论:蜡烛熄灭后有白烟产生白烟能燃烧 交流汇报探究过程及结果教师 比较谁观察到的现象多,谁的描述更细致、更准确?与同学交流进行观察和描述 的体验。各小组交流实验结果及体验再探究教师:对于有的组在交流中提出“异常情况”,请同学们各抒已见 学生 1 1 、对图 1-171-17 操作的改进。 1 1 用冷、干燥的玻片,在火焰外不同
16、距离可观察到不同的现象。2 2用石灰水润湿烧杯内壁。如图 1-171-17 罩在火焰上方2 2 、对用火柴梗实验的异议。改用洗净干燥的“雪糕”木片削成细木条来代替火柴梗。结论: 1 1、有的组,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烧杯内气体扩散,使石灰水变浑不明显。2 2、火柴梗短不安全,有的同学未去掉火柴头就更不安全。填空实验报告课本 P 9 9 探究活动报告,仅供同学们参考。学生自己设计完成实验报告。课后作业(弹性):1 1、 同学们有兴趣的话,可围绕今天的探究实践,写一篇关于蜡烛的习作。体裁不限:综合报告、科技小论文、科普小小说、科幻故事题目自拟:如“蜡烛 自述”、“烛光探秘”、“小小蜡烛知多少”2 2、可
17、尝试将自己的习作向有关报刊投稿,投稿地址可向老师咨询。【点评】本节课是学生正式接触化学实验的第一课, 教师抓住蜡烛燃烧的“前”、 “中”、“后”三个环节,让“观察”贯通始终,这样就将学习方法和观察能力的培养寓于“过 程”之中。本节课的另一特点是教师对学生汇报交流中的“异常情况”,组织了再探究,其再探 究的内容有力地淡化了“书本权威”,而强化了学生主体。课后弹性作业更是别具一格, 可谓化学实验教案的一个亮点。课题 2 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第二课时)【教案目标 】6 / 141 1、认识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能完成简单的探究实验,并写出实验报告。2 2 、学习对化学现象进行观察和
18、分析的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值得探究的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3 3、体验化学探究学习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教案重点 】 认识科学实验可以获得有价值的探究结果。【教案难点 】 收集呼出气体的操作。【实验准备 】教师: 集气瓶、水槽、玻璃片、饮料管、澄清石灰水,滴管、火柴梗(或细木条)、 盛满氧气的集气瓶若干,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若干。学生: 利用玻璃杯、盆子、吸管、进行收集呼出的气体的操作训练。【 教案设计 】信息平台 学生回忆小学自然(或科学)课,七、八年级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教师演示学生当助手:向一瓶氧气中伸入燃着的细木条2向一瓶空气中伸入燃着的细木条3向一瓶二氧化碳中伸入燃着的细木条
19、4向一瓶二氧化碳中倾倒少量澄清石灰水 , , 振荡观察 分析思考得出如下结论 : :A A、氧气可以支持燃着的细木条燃烧,燃烧越旺,说明氧气相对含量越多。B B 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C C 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出现的白色浑浊越多,说明二氧化碳越多。【点评】 由于学生刚进入化学学习,实验操作能力有限,在此教师要求学生当助手的实验操 作,为后面学生的实验探究作了一次直观的示范,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搭建了相关信 息的平台问题质疑 “呼吸”是生命现象的特征之一,在这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有什么科学的奥秘呢?人吸入的 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点评】“呼吸”常见的现象不平常讨论
20、交流 请提出你们的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活动探究1 1、 分别收集两瓶空气(AB B)、两瓶呼出的气体(C C、D D)向 A A、C C 中分别滴入澄清石 灰水,盖上玻璃片振荡做好观察的记录。2 2、另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 B B 和 D D 瓶气体中,观察木条燃烧的情况。3 3、对着玻璃片呼气。【点评】 注意实验仪器的编号标记,体现了教师的严谨作风展示交流 交流分组实验的现象和结论。评价整合1 1 、 对异常现象的分析:1对 C C 瓶内无浑浊现象的分析: :a a、滴入澄清石灰水后没有盖玻璃片就振荡,二氧化碳 扩散后,瓶内量少。b b、可能是没有进行深呼吸而收集的气体。2对点燃的木条
21、不是同时放入两集气瓶内,产生的实验现象评价。你认为怎样操作更 简便?【点评】对异常现象的分析 , , 能突破的本次探究的难点,结合生物学知识:呼出的气体是指经过 肺部进行气体交换后的气体,而不是含一口气又吹出来的空气7 / 142 2 、对异常观点的分析:不对着玻璃片呼气,也可得出类似的结论。此说法是否有道 理?为什么?【点评】 对异常观点的分析也是本个案中的又一个亮点,因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的现象,通 过平时的生活常识(如冬天嘴中冒出的白色)等途径可知道反思小结 通过上述活动探究:1 1 、你对人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所含哪些物质的多少有什么初步结论?2 2、 通过对异常现象的分析,你
22、有什么感受?【点评】科学实验要有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规范的操作3 3、通过对异常观点的分析,你有什么感受?4 4、在探究实验和交流反思的基础上完成实验报告。成长记录 请将本节课你感受最深的情节或体验,记入你的成长记录中。深化拓展竹节在受热后由于节内气体膨胀炸裂。依据所学的生、化知识设计实验来探究竹节内的气体成分与空气成分有何异同?【点评】竹节为密闭结构,只有呼吸作用,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竹节内气体中COCO 含量比空气高。让学生设计实验去探究。将课堂探究内容迁移拓展,独具匠心。课题 3 3 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一课时)【教案目标】1 1、认识常用的化学仪器,知道药品的取用规则,初步学会药
23、品的取用方法。2 2、能遵守实验室规则,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3 3、认识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知道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 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教案重点】药品的取用方法【实验准备】每个实验台上放置锌粒、食盐、碳酸钠粉末、稀盐酸等药品。教科书附录 I I 中的常用仪器及药匙、镊子、试管架等仪器(纸槽学生自制)。【教案设计】9 / 14【点评】九年级的学生也可能是第一次走进化学实验室,但绝不是第一次走进厨房,也绝不会 是第一次取用固体、倾倒液体。老师在本课中把“厨房一一化学实验室”联系起来了,有 效地缩短了“学生与新知识、新技能”之间的心理距离,学生在参观化学“三室
24、”过程 中,在陌生的环境中又有几份“似曾相识”的感受。从学生的实践中找出实例进行展示,又让学生来辨析正误,不仅“纠错”,还要“究 因”。这种“正与误”都来自学生的操作展示,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在平等、和谐的氛围 中“做中学”、“学中做”。教案没有停留在“辨析”上,而是从实验室又回到生活中 去,反思一些不良习惯,如茶杯盖、水瓶塞的正放,又如酱油瓶标签的污染等。整个教案体现了“学生为本”,教师主导,课堂内外结合的特点。教得活泼,学得 轻松。课题 3 3 走进化学实验室(第二课时)【教案目标】1 1、认识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学会细致准确客观地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现 象。明确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
25、实验原理和规范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2 2、结合药品的加热、仪器的洗涤等基本操作练习,探究总结操作的要点,了解化学实 验规则,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教案重点与难点】重点:药品的加热、仪器洗涤的实验操作要点。难点:相关的操作技能和良好的实验习惯的形成。【教案设计】教案 环节知识 发展 线师生活动情景身边在生活和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常常要对物质进行加热、对器皿进行导入的事洗涤等。请举出几种熟知的用于物质加热的器皿和能源?10 / 14活 动 与探 究酒精灯的 使用 方法1 1、 教师投影或出示教案挂图图1-351-35,学生讨论分析出图 1-351-35 中 提供的知识信息和技能要求。由学
26、生进行开放性的探索和思考。2 2、 学生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处理, 归纳出酒精灯的正确 使用方法。3 3、以小组为单位,练习酒精灯从“点灯到熄灯”的全过程。4 4、 思考:如果酒精洒出失火怎么灭火?并分析灭火的原理。5 5、学生先阅读实验1-41-4,然后分组点燃酒精灯,观察火焰的 分层情况,尝试判断各层温度高低的方法。6 6、请学生代表汇报实验观察到的酒精灯火焰的分层情况,以及各 层温度不冋的验证方法和理由( (对于火柴伸入的方式不冋,造成的异常现象,要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 度) )。给物 质加 热八、1 1、由瓦特观察炊壶内烝汽将壶盖冲起掀开提出假设右
27、炊壶内的水只有壶容积的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会有什么现象?右 达到五分之四又会怎么样?若将炊壶的壶嘴堵上一个软木塞,并盖紧 壶盖,可能有什么现象出现?猜测物体的运动方向。2 2、学生阅读 P17P17 面的活动与探究,弄清实验的内容和操作要求。3 3、 学生分小组实验,归纳出实验的现象,完成教材中四个讨论 题,并归纳出给物质加热的方法。4 4、各小组汇报:实验的结论;四个讨论题的结果;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及注 意事项。5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实验1-51-5 丨进行探究,记录实验现象( (强调规范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做好信息反馈) )。仪器 洗涤1 1、学生自由交流生活中怎样洗玻璃杯、碗、盘等的
28、方法,并说说洗 干净的标准是什么?2 2、学生自学仪器洗涤有关内容。3 3、教师出示问题群: 学生探究归纳(1) 试管洗涤的一般程序。(2) 使用试管刷刷洗试管时应注意的问题?(3)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什么?(4) 洗净的玻璃仪器如何存放?4 4、学生尝试用试管刷刷洗试管,并学会观察试管是否已经洗干净。5 5、冋学交流仪器洗涤的体验,对照日常生活中的器皿洗涤方法进行 反思。反思 与小结1 1、学生小结本课的主要知识内容2 2、交流你印象最深的学习过程与方法3 3、完成实验报告拓展 与延伸自己动手:1 1、通过观察和使用实验里的酒精灯,请自制一个酒精灯,写出你自 制酒精灯所使用的材料的来源
29、、制作过程和使用效果。2 2、根据所学的标准、运用所学的技能,在家中尝试洗涤杯、碗、盘 等,最后写出心得体会。【点评】加热、洗涤是生活中常见到的、常用到的基本技能。本节课“从生活实际切入 T实验室内的演练 T技能上的熟练 T反思生活中的技能 T达到认识上的升华”环环相扣,首尾呼 应,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原则。11 / 14由瓦特观察“炊壶内蒸汽将壶盖冲开”这个学生熟知的科学家的故事,创设化学探究 学习的新情境,别开生面。从假设堵住壶嘴,猜测塞子冲开后的运动方向,迁移到为什么 用试管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如此探究,便于学生理解,真是独具匠心。整体过程很好地体现了实验技能训练的实践性、探
30、究性。第一单元能力测试卷一、我会选:(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2 2 分 X 10=2010=20 分)1 1、 原子论和分子论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其科学家是()()A A、门捷列夫B B 、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C C 、汤姆生 D D 、爱迪生2 2、 我国古代有几大闻名世界的化学工艺是()()A A、烧陶瓷、指南针、造纸B B、烧陶瓷、冶铁、印刷、酿酒C C 烧陶瓷、造纸、冶铁、制火药D D 、制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3 3、 关于“绿色化学”特点概述错误的是()()A A、 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生产有利环保、人体健康、安全的产品。B B、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反应
31、,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C C 充分利用能源、资源,提高原子利用率、使原料的原子都成为产品。D D 充分利用绿色原料进行化工生产,产出绿颜色产品。4 4、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方法是()()A A、计算B B 、推理 C C 、测量 D D 、实验5 5、人们的习惯性动作中也大有学问,例如:生活中常有揭开盖子(塞子)的动作,如 茶杯盖子、锅盖、酒瓶、饮料瓶的盖子等,这些盖子取下后应该怎样放在桌面上,才符合 良好的卫生习惯呢?()()A A、翻放B B 、正放 C C、随意放6 6、用酒精灯加热,被加热的试管(或其它器皿)部分应对位于 ()()A A、火焰的内焰B B 、火焰的外
32、焰C C 、火焰的焰心7 7、 对滴管正确使用方法叙述错误的是()()A A、滴瓶上的专用滴管专用,取用试剂后不要洗涤立即回位。B B 非专用滴管可连续在不同试剂瓶中吸液。C C 滴管吸液后,不要平放和倒置,不得放在桌上或它处。D D 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试剂时,滴管要悬空,不得伸入试管或与试管壁接触。8 8、给 3mL3mL 液体加热,需使用的仪器有 ()()1试管 烧杯 试管夹 酒精灯 蒸发 皿石棉网 铁架台(带铁圈)A A、B B、C C 、 D D、9 9、下列药品图标中,属腐蚀品的是 ()()12 / 141010、如下图所示,王欢同学操作正确的是()()二、 我会填:(1 1 分 X
33、 18=1818=18 分)1111、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以及 规律的科学。1212、 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中,有很多是有腐蚀性或有毒的,为保证安全,应做到“三 不”;一是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二是不要,三是不要。1313、 玻璃仪器内壁洗干净的标准是。1414、 实验(或探究)成功的关键是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1515、 实验(或探究)后,要写出报告,报告中首先要注明报告者姓名,合作者及日期 等内容。其报告主要内容有:探究活动名称,。1616、 实验中,若不小心将酒精灯碰翻在桌上,桌上酒落的酒精燃烧起来,最简捷有效 的扑灭方法是。1717、 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之一。而实验则是科
34、学探究的。三、 我会探究(参考下表提示)(1717 分)1818、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 1)探究内容名称:“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2 2)探究用品:蜡烛,火柴, 2 2 个烧杯(洁净干燥),澄清石灰水。(3 3)、探究的目的:蜡烛的物理特性,燃烧的条件,燃烧后有何生成物。(4 4)探究步骤。步骤对现象观察及描述分析现象成因(可以是假 想、推理)点燃前点燃时火焰上方罩一个烧杯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 石灰水的烧杯用烧杯底部对着火焰 烧一会用烧杯完全罩住蜡烛A AB BC C D D13 / 14熄灭后(5 5)结论:(6 6)疑问:(7 7)通过探究;谈谈对学习化学的感受:14 / 14四、我会观察:(1 1分分 X X13=1313=13 分)1919、右图是探究酒精灯灯焰结构及性质的实验示意图:请写出图中所示灯焰各部分的名称:a a,b b ,c c。2认真观察,仔细分析酒精灯旁细木条上标出的 e e、f f、g g 处各对应的灯焰部分的名称: e e,f f ,g g。3利用美术课中所学的明暗表示方法在木条的相应处,把实验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婚前财产公证及婚姻家庭财产保全与管理协议
- 2025年度全新员工离职保密协议及离职后市场竞业限制合同
- 2025年度影视作品赞助协议书模板下载
- 2025年度安全风险评估厂房租赁安全生产管理合同
- 2025年度特殊行业安全保卫人工成本协议书
- 2025年度公司股份增发与投资者权益保护协议书
- 2025年度公司股东内部关于研发创新成果共享的协议书
- 2025年度XX金融控股集团股东退股及风险管理协议
- 2025年度拖欠工资解除劳动合同赔偿计算规范范文
- 2025年贵州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参考答案
- 变电站一次系统图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课(获奖版)课件
- 幼儿园中班居家安全教案
- 网页设计和制作说课稿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 《新媒体营销》新媒体营销与运营
- 食用油营销整合规划(含文字方案)
-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15《升旗的方法》教案
- 现代工业发酵调控绪论
- 超高性能混凝土项目立项申请(参考模板)
- 电缆桥架招标文件范本(含技术规范书)
- 试车场各种道路施工方案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