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达伦的脾胃阴虚_第1页
罗达伦的脾胃阴虚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罗达伦的脾胃阴虚试论脾阴与胃阴之殊徐成贺【提要】从生理功能致虚病因,临床表现和制方遣药等四 个方面,讨论了脾阴和胃阴的区别。认为脾阴食脾所藏的营 阴,是从津液中纯化的精微物质。胃阴即是胃中津液。脾阴 虚多因于内伤脏腑,胃阴虚多因于燥热灼伤胃津。在临床表 现方面,脾阴虚热象不明显,胃阴虚热象明显,在制方遣药 方面,脾阴虚治以甘淡为主,胃阴虚治以甘寒为多。关键字 脾阴 胃阴 脾阴虚 胃阴虚 世论脾胃者,莫过于东垣。然东垣之论,详于脾而略于脾,详于阳而略于阴。至清叶氏,力倡胃阴说,方补东垣之未备, 然又详于胃阴,而略于脾阴。迨清末唐容川出,始对脾阴论 述创见一新, 然于治法方药等概念上, 又多茫然,

2、 难以效法。 故笔者不揣浅陋,试从生理,病理,临床,治疗上,就脾阴 与胃阴之不同,略呈管见。1.生理功能之殊1.1脾阴为营阴,形成于胃津之后。 关于脾阴。历来认识不一,约持论有二:一者怀疑脾阴的传 在。笔者认为,这种看法欠妥。因为,阴阳互根互用,五脏 皆有阴阳,既然有脾阳,亦有脾阴,二者承认脾阴的传在,但对何谓脾阴?则见解不同。其中,不少仁智之士,亦多以 脾血,脾津及脂膏论之。然,此类见解亦难以苟同。盖脾主 统血,为脾之功能。脾虽亦受血营养, 但脾本身并无藏血之 功。 言脾藏血者, 多以西医之“脾”相套。况血虽属阴,但“血” 与“阴”的概念又不等同。诸如肝血不与肝阴等同。故以脾血 为脾阴之论不

3、可取也。脾津,其概念虽与脾阴近似,但亦等 同不相。认为脾阴为脂膏者。实源于难经.四十二难“脾 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之论”。此显系 指为脾之解剖结构,未可认作脾阴。笔者遍查内 难等经典著作见灵枢.本神篇有“脾藏 营”,素问.平人气象论有“藏真濡于脾”之论。认真分析这 些论述,对正确认识“脾阴”,颇有裨益。首析“脾藏营”之论,其中所言“营”者为何?灵枢.营卫生会 篇曰:“何气为营?营安从生?曰: 人受气于谷, 谷入于胃, 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又曰“中焦亦 并胃中,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之后,以津液中 纯化之精微,是化生血液的主要原料,是介于津液与血液之

4、 间的重要物质。 “脾藏营”是,指脾自身所藏的未曾上注肺脉, 化而为血的由津液中纯化的精微物质,即脾阴。再析“脏真属于脾”之论。吴崑对此注曰:“濡”泽也,五脏 真气皆濡泽于脾。此言五脏之真气皆需脾所化之“精微“以濡 泽。张锡纯亦言: “脾阴足,自能灌溉诸脏”。糖容川曾对 灵.营卫生会所言“其气清者为营”之论,作了准确的注释。他 说:“清浊以刚柔言,阴气柔和为清”。藏于脾之营,化生于 津液,其质柔润,对五脏皆有濡润作用, 其功能柔和。 因此, 笔者认为, 张锡钝所言“灌溉诸脏的脾阴, 就是由肝所藏的营 阴”1.2胃阴为胃津,形成于脾阴之前 何谓胃阴?素问.六节脏象论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 胃

5、有所藏,津液相成,乃自生”。知津液之生成,亦源于饮食 五味,它是在胃肠的腐熟消化饮食物的过程中,主要由胃吸 收的饮食中的精微物质而生成的。脾,胃与津液的关系,是 胃吸收生成津液, 由脾转输全身。 如素问.太阴阳明论 说:“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又说“今脾病 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因胃为燥土, 其津液由脾转输至全身外, 以需自受津液以濡涵。否则,胃气不和变生疾病。如伤寒 论就有大量关于胃津受伤,导致疾病的论述。如该书云:“阳明病,本自汗出, 医更重伤汗.以亡津液,胃中干燥, 故令大便硬。以津液还入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出野”。(203条)“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

6、必硬。”(213条)盖汗为津液所化,汗多伤津,不仅脾由胃转输之津液损伤,胃自受之津液亦因之受损,因而胃中燥 而大便硬。若治此类病症,必待津液还入胃中。服小柴胡汤 后,“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即是其例。胃津除滋 润自身,调合胃气之外,还能助胃腐食化谷。如唐容川谓:“胃津液尤是融化水谷之本”。高鼓峰亦曰:“胃阴足则思 食”。其这里的胃阴,实指胃中之津液。因此,笔者认为,胃 中之津液,即胃津液也。综上所知,脾阴与胃阴,皆源于中焦脾胃所化,是将水谷营 养输送全身外的“自藏”,“自受”部分。胃阴为津液, 形成早于 脾阴。脾阴为“营阴”,形成于胃津之后,血液之前,是介入 津液与血液之间的重要物质。

7、2.致虚病因之殊2.1脾阴之虚多因内伤脏腑内经云:“思伤脾”随。着时代和中医学术的不断发展, 历代医家对“思伤脾”的认识也不断深入, 张景岳云“思生于心 而脾必应之,故思之不已, 则劳伤在脾”。 王旭高对“思伤脾” 作了更进一步的发挥。他说“思虑伤脾之营”。医镜更指出: “劳倦伤脾,乃脾之阴分受伤者多”。医镜的这一论述,发 展了李东垣关于劳倦内伤导致“元气不足”的学说 跟据以上医家的论述,和内经“脏真濡于脾”的原理以及 中医整体观进行分析,似可得出这样的结论。即:脾脏自身 功能失调,或其余四脏阴亏, 均可耗伤营阴, 导致脾阴不足。 临床实践也证明,脾阴不足证,常见于属于内伤疾病的额慢 性虚弱性

8、疾病之中。故笔者认为, 脾阴之虚多因于内伤脏腑。2.2胃阴不足多因燥热所伤胃为阳土,喜润恶燥。燥热之邪亢盛,最易伤耗胃津。 对此,温病学家们作了大量的论述。 如叶氏谓: “汗则耗气伤 阳,胃汁大受劫炼,变病由此多见”,“热邪不燥胃津,必耗 肾液”,“热久胃汁被劫,不饥不便,亦病后常事耳”。在叶氏 临证指南医案中,还记录了不少燥邪损伤胃津的医案。吴鞠通温病条辩亦十分重视燥伤胃阴的问题,该书常有 “燥伤胃阴阴分”之类的论述, 还有“燥伤胃阴, 五汁饮主之,玉竹麦门冬汤亦主之”之类的治法。胃阴不足还可见于暴病呕吐,为津骤失。或热病误用发 汗,利小便之药,或过用温燥灼伤胃阴。当然, 某些内伤疾病, 也

9、可导致胃阴不足。 在文献中 也可见到“风消 疟,胃阴消乏”,“ 咽膈反胃,胃汁枯痼”。 之类的论述。但是,这类病证,在胃阴不足证中必竟只占少 数。多数胃阴虚证,均由外感燥热之邪入里伤耗胃津所致。3.临床表现之殊 近代名医蒲辅周对脾阴虚的临床表现,作了全面的概括。他 说:“脾阴虚;手足烦热,口干不欲饮,烦满,不思食”。程 云来注金匮云:“手足烦热,脾虚也”。脾阴不足,阴精 不使,无以制阳,故而手足烦热,烦慢。脾阴不足,脾气亦 虚,运化失常,营阴不得上承,故而口干。内热不亢,故不 渴饮。根据蒲老对脾阴虚临床表现的概括和笔者对前述症状 的分析可知,脾阴虚患者大多兼有脾气虚之证。因此,其舌 脉多表现为

10、舌淡红,苔白,脉细缓或细而略数。对于胃阴虚的临床表现,明清宜家论述颇多。综合诸家之 论,其表现大致有:饥不欲食或纳差食少,脘腹灼热,干呕 呃逆,烦渴欲饮,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苔,或红绛 光亮,脉细而数。 叶天士云:“胃阴有伤,灼热内,古称邪火不能杀谷是也”, 故而饥而不欲饮食。胃阴不足,纳化失司,故而纳差食少。 胃阴不足,火道冲上,胃失和降故而呕逆。胃阴不足,虚火 内,津液耗伤,故有脘腹灼热,烦渴欲饮,口燥咽干,大便 干结等症。 舌红苔少为胃阴大伤。 正如叶天士所言:“舌绛而 光亮,胃阴亡也”。 综合脾,胃阴虚的临床表现,笔者认为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 在三个方面: (1)胃阴虚的热象比脾阴

11、虚更为明显。例如, 前者有烦渴欲饮,后者仅表现为口干不欲饮水。前者苔少而 光亮无苔,后者则有薄白苔。前者有脉细数。后者仅为细缓 而略数。(2)前者表现为受纳腐熟障碍,后则表现未运化功 能失常。如前者表现为呕逆,后者表现为满闷。前者纳差食 少因于受纳失司,后者不思饮食,因于运化失常。 (3)前者 起病多有燥热伤胃的表现,后者起病多有脏腑内伤的过程。4制方遣药之殊4.1阴虚治以甘淡为主 对于脾阴虚的治疗,至明清以后论述始多,但说法不一。张 景岳以甘淡合酸甘化阴之药补脾阴,制“五阴煎”,“补阴益气 煎”等。缪希雍主张治以甘寒。他说:“世人徒知香燥温补为 治脾虚之法, 而不知甘寒滋润益阴之有益于脾”。

12、 张锡钝则主 张治以淡味。他说:“淡味之品,善能养脾阴液”唐容川则认 为:“宜补脾阴者,虽知母,石膏反能开胃”。 笔者认为,虽甘淡,酸甘,甘寒皆可滋养脾阴,但总以甘淡 最为适宜,因脾阴虚者热象不显,若过于寒药,恐伤脾阳, 滋润太过亦恐助湿碍脾。甘淡之品,其质濡润,补而不燥, 滋而不腻,既不碍脾阳,又能生津化液,故对脾阴虚证最为 相宜。素问.制法论云;“欲令脾实,宜甘宜淡,这一论述 对于脾阴虚的治疗,最有知道意义。治疗脾阴虚,虽以甘淡 为主,但甘寒,酸甘甚至甘温之药亦可根据兼争,酌情与甘 淡之药配伍应用。补脾阴药常用者有: 山药, 莲肉,薏仁,芡实,扁豆,黄精, 茯苓,大枣,粳米等。其中山药煮汁

13、粘稠,最为常用,张锡 钝尤喜用此药。张氏所制“一味薯蓣饮“,以生怀山药120克 切片, 浓煮汁。 治脾阴虚发热, 大便滑泄者。 他在”滋培汤“方 解中也说:”重用山药以滋脾之阴“。脾阴虚并脾气学着。 可根据气血与阴虚的程度, 酌情选用局 方参苓白术散(人参,茯苓,白术,扁豆,山药,莲肉,薏仁,甘草,陈皮,桔梗,砂仁) ,缪氏滋生丸(即参苓白术散加三仙,藿香,黄连),陈无择六神散(四君子汤加山 药,扁豆, ) ,景岳补阴益气煎 (补中益气汤去莪术, 加山药, 熟地)益元粉(糯米,山药,芡实,莲肉,川椒) ;脾阴虚 并胃阴虚者,可用喻昌辉益脾汤(即参苓白术散以太子参易 人参,去砂仁,陈皮,芡实,石

14、斛,谷芽);脾肺阴虚,虚 热咳喘者,可用珠玉二宝粥(生山药,生薏米,柿霜饼0。脾肾阴虚者,可用五阴煎(山药,扁豆,茯苓,炙甘草,人 参,熟地,芍药,五味子) ;心脾营阴虚损着,可用吴澄理 脾益营汤(海参,首乌,莲肉,山药,扁豆,黑科豆) ,中 和理阴汤(人参,燕窝,山药,扁豆,老末,莲肉)等。总 之,对于脾阴虚证,除以甘淡为主滋养脾阴之外,还应注意 其兼证。注意脾阴与肝气以及脾阴与其他脏腑阴虚的相互关 系和互相影响。4.2胃阴虚治以甘寒为多 胃阴虚者,法当滋养胃阴。若论具体直发,则以明清温病学 家论述为最多。 比这儿通过对相关温病学文献的系统调查,所见胃阴虚治法不外甘寒,甘凉,甘平,甘缓诸种。入叶桂 云云:“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 明阳土,得阴自安。以脾喜则燥,胃喜柔润也。所谓胃 宜降则和者,非用辛开苦降,亦非苦寒下夺,以损胃气。不 过甘平,或甘凉濡润以养阴, 则津液来复,使之通降而已矣”。 又云:“病减后热,只甘寒养胃阴足也”。“胃为阳土,宜凉宜 润”,邙日明阳土,非阴柔不能协和”。治疗胃阴之虚,虽有甘寒,甘凉,甘平,甘缓诸法,但在诸 法之中,则以甘寒,甘凉应用较多,因胃阴不足常兼热象, 故吴鞠通说:“复胃阴者,莫如甘寒”。若胃阴虚而热象不显 者,贝y当甘平,甘缓以治之,切不可以误用甘温。常用养胃 阴之药有:石斛,麦冬,玉竹,沙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