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组“走近中国古典名著”整组教学设计目录五年级下册第五组“走近中国古典名著”教材简介2“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3第18课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5第18课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9第19课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1第19课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4第20课景阳冈教学设计17第21课猴王出世教学设计21“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单元总结课设计24温州市瓯海区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第四期研修班第一组二九年四月五年级下册第五组“走近中国 古 典名著”教材简介悠悠中华,流传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篇章。本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专题,安排了4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日积

2、月累”“课外书屋”等 项教学内容。4篇课文有根据司马迁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 将相和;有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 的草船借箭;有根据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景阳冈;还有选自我国古 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的猴王出世。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编 写本组教材的意图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这 也是本组教学的重点。本组教学,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可指导学生重点感受故事 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

3、栩如生。本组4篇课文在这两个方面比较突出,学生 对这两个方面也比较感兴趣。通过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人物形象的栩栩如生, 达到感受名著的魅力、激发阅读名著兴趣的目的。其次要注意适度拓展,举一反三。 本组课文都是节选或改编的,教学时,要注意由此生发开去,虽然不要求学生通读原 著,但可以查查相关资料,听听他人介绍,读读某些章节,让学生知道这些名著的存 在。名著的魅力是多方面的,仅通过一组教材的学习和阅读几篇课文,要让学生全面 感受名著的魅力,是远远不够的。本组教材无非是引子和例子,主要目的还是为学生 打开学习古典名著的大门,激发学习兴趣,创造一个交流学习古典名著的平台。本组教材的教学可安排12课

4、时,其中,导读课1课时,精读课文45课时,略 读课文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总结课1课时。单元导语你一定听过或读过孙悟空的故事、哪吒的故事、武松的故事、诸葛亮的故事 这些故事都出自我国的古典名著。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历史名著中,还有许多栩栩如 生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正等着我们去亲近,去感受,去细细品味。本组的几篇 课文,正是从我国的古典名著中节选或根据名著改编的。让我们马上启程,开始中国 名著之旅吧!学习本组课文要理解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有条件的 同学,还可以读读原著中与课文相关的部分中国古典名著之旅五下第五单元整组教学设计构想第一部分导读名著“中

5、国古典名著之旅”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瓯海区新桥一小 周美丽设计意图本课为“单元整组”教学的起始课,预设用30分钟左右对第五单元组的学习内容 和学习要求做一通览,进而对分课学习做个简单的规划。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储备 和单元导语,明确本组学习的意义和要求,培养学生浏览的阅读能力,全面感知单元 学习内容,促进他们重局部轻整体的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学目标1 1交流已有知识储备,激发学习本组课文的兴趣。2 2初步浏览本组课文,了解本组课文的大致内容、出处和主要人物,明确学习本组课 文的基本要求。3 3能按照自己的阅读起点,师生共同制定学习规划。教学过程一、游戏识人,激趣导入1 1看图识人。2 2看片段猜人

6、物。3 3读作品识人。4 4激趣导入,把握导语刚才我们所认识的这些人物都出自我国的古典名著。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历史名 著中,还有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引人入胜的故事,正等着我们去亲近,去感受, 去细细品位。本组的几篇课文,正是从我国古典名著中节选或根据名著改编的。让我 们马上启程,开始中国 名著之旅吧!5.5.【出示单元导语第一段】学生自读反馈。找到关键词了吗?你能用关键词概括这个单元的主题吗?二、浏览导语,明确重点1 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90页,自由读单元导语第二段,你读懂了什么?2.2. 如果概括一下就是【课件出示】:(1)理解主要内容(2)感受人物形象(3)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三、指导方法

7、,形成规划1.看目录,读一读,想一想说说你发现了什么?2 2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本单元的三个学习重点快速浏览本单元的4篇课文,注意浏览和默读、预习不一样,不用圈生字,不用标自然段号,要有速度,一目几行,整体 上去捕捉信息就可以。注意不要落掉每篇课文前面的导语提示、下面的注释、后面的 资料袋,看看课文介绍了哪几个性格鲜明的人物,这些人物又出自哪本古典名著,作 者是谁,找到有关的信息圈圈画画,试着填写下表中的前三栏:单元学习导读卡主题: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学习者:课题你了解到的信息你还想了解的信息出自哪部名著作者主要人物对主要人物的初步感受将相和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3 3交流。4 4四人小组合作,讨

8、论选择一篇大家一致认为比较感兴趣的课文,试着填写上表中的 后三栏(大致内容、对主要人物的初步感受、你还想了解的信息)。5 5交流。(每课交流1-2个,简单互动,提示学生整体上去把握。)6 6小结:通过刚才的交流,老师发现同学们对()比较感兴趣,很想了解这方面的信息。XX 新课标第一网四、引领方向,充分准备1 1现在咱们再来翻看一下后面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五的交流平台,想一想:学习本组课文可以做哪些学前准备呢?2 2交流。五、课堂总结同学们,通过浏览,我们对第五单元的学习内容和要求有了大致的了解,知道本单元 的学习主题是“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学习的重点是理解主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 验阅读

9、名著的乐趣。看来本单元要学习的内容和要准备的工作还真不少!为了学好这 个单元,希望每个同学下课后都能去按照自己的学习规划去好好地准备准备。第二部分品读名著第一模块 精读名著(4课时):精读根据名著改写的故事将相和 草船借箭。第二模块 略读名著(2课时):略读名著选编景阳冈和猴王出世。第三模块演读名著(2课时):在品读课文过程中,要加强指导学生表演朗读, 在上完4篇课文后,让孩子在口语交际课上演一演课本剧。第四模块 缩写名著(2课时):在略读课文景阳冈后,借鉴缩写示例景阳 冈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缩写名著选段。第 18 课将相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温州市瓯海区新桥第三小学周素娟教材简介本篇课文是人教版五

10、下第五组的开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 列传改写的。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 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 的经过。本文的因果关系比较复杂。从结构上看,全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 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有相对的独立性, 但又紧密联系,第2个故事是第1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3个故 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再从内容上看,将相“和” 与“不和”,既有表面原因,又有内在因素。蔺相如的一升再升,官位居于廉颇之上, 这是将相不和的

11、表面原因,实质上缘于廉颇的错误认识:“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 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的头上去了。” 将相和好的表面原因是蔺相如的宽阔胸襟和廉颇勇于认错、知错就改、负荆请罪,实 际上是缘于他们共同的爱国思想,缘于他们共同的认识:将相不和,赵国危矣!蔺相如几次顺利完成使命,也缘于多种原因,他的机智勇敢是重要原因之一,还有廉颇的紧 密配合、当时的斗争形势以及朝野的主导观念等等,这些原因促成了蔺相如的成功。 把一个单一的事件置于复杂的社会背景中来叙述,这是史记叙事的一个重要特色, 这一特色既增加了事件的历史厚重感,又使故事曲折生动,引人入胜。故事重点刻画了蔺相如和

12、廉颇两个人物形象。蔺相如在文中是个熠熠生辉的人物, 他有勇有谋,顾全大局,唇如枪、舌如剑。在关键时候,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性命 来逼秦王。当与廉颇产生矛盾时,主动避让,言辞恳切。课文对廉颇的刻画较蔺相如 而言,虽着墨较少,但廉颇作为一员武将的形象,也显得十分鲜明。他威震朝野,秦 王也惧他几分,知道他屯兵边界则不敢妄动。他耿直畅快,当蔺相如的职位比他高时, 他毫不遮掩地表达了自己的怨气。他勇于改过,一员老将脱下战袍,背上荆条,登门 请罪,其精神令人敬佩。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 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

13、熏陶,获得 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课时正是以此为基准,通过读读、画画、说说,使得学 生在朗读中感受,在交流中体悟,在讨论中升华,从而充分感受蔺相如机智勇敢、不 畏强暴、为维护赵国利益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高尚品质。预设目标1自主认识本课的生字,并能结合课文理解“完璧归赵、理屈、理直气壮”等词 的意思。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能给三个故事加小标题,并初步弄清三个故事间的关系。3重点研读“完璧归赵”这个故事,在“蔺相如不是凭一张嘴”的问题探讨中感 知蔺相如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暴、为维护赵国利益将个人生死置于度外的高尚品质。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重点句。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在人物语言、行动、神态

14、中感受蔺相如的形象与品质。教学流程一、揭示课题,解题导入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五组课文的开篇一一(出示课题)齐读2通过导读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 “将”、“相”分别指的是谁?(板书:廉 颇、蔺相如)齐读两个人的名字。“和”是什么意思?(和好)题目就是说一一二、初读感知,推出问题1“和”是指两人和好,那肯定之前有过(不和) 。自由读课文,找出写将相 从“不和”到“和”的段落。2指名反馈(15-18),想过他们闹不和的原因吗?(据答出示第15段)齐读 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又立了功。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1)读准“上卿”,卿是古代的一种官职,分为上卿、中卿和下卿。(2)你从句子中读懂了

15、什么?预设1:蔺相如职位比廉颇高廉颇在赵惠文王16年时,因伐齐有功,被提升为上卿,如今蔺相如也做了上卿, 由于蔺相如是文官,上朝时站在廉颇的右边, 秦汉以前都是以右为尊 ,所以蔺相如职 位比廉颇高。预设2:立功 (板书:渑池之会)(3)从“又”字引出完璧归赵(板书) 。(4)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言归于好呢?(板书:负荆请罪)3这段话把这三个小故事连在一起,也叫过渡段。谁能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说课 文的主要内容?4推出问题(1)蔺相如立过功,被赵王封为上卿,廉颇有什么不服的?(出示廉颇的话)齐 读(2)蔺相如是怎样只凭一张嘴就爬到廉颇头上去的呢?除了动动嘴皮子,他就没有其他能耐了吗?让我们深入到故事

16、中去体会体会。三、深入研读,探究解疑(完璧归赵)1默读“完璧归赵”,也就是课文哪几个自然段?(1-10)画出蔺相如动嘴皮子 的句子。2反馈交流: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 “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 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 由。”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他理直气壮地说: “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 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到了举

17、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 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2)从提示语入手,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去掉提示语可以吗?为什么?)(3)指导朗读3改写第四句:加上提示语,写成直接引用。蔺相如说:“”四、总结升华,拓展阅读 新 课标 第一网1此时,你还认为蔺相如仅仅靠一张嘴吗?2.东周列国志这本书中有这么一句话,就是写蔺相如的(出示) 范读f齐读一说体会遇危险之事,居利害之间,处处固须有胆。但胆是假造不来的,是任血气不得

18、,总要从才识 上生出,方是真胆,而不至于偾事。东周列国志3.这段话刚好是蔺相如的写照一一智中夹勇、勇中含智。他虽然是个文官,手无 缚鸡之力,但是他凭着自己的唇枪舌战,机智勇敢,结果完璧归赵,所以赵王封他做 了上大夫。而秦王骗取和氏璧失败后,不肯善罢甘休,于是又生一计,安排了一次暗 藏杀机的鸿门宴一一渑池之会,以雪完璧归赵之耻。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板书设计.完璧归赵机智勇敢将(廉颇)不畏强暴相(蔺相如)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第 18 课将相和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瓯海区景山小学 王奇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和 大将军廉颇顾全大局、知错认

19、错等优秀品质。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3、通过角色体验,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演读故事,为后面的课本剧表演做好铺垫。 学习重点 :讲故事,角色体验,感受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学习难点: 把握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引发探究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将相和现在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回顾上节 课所学的内容。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知道了什么?(生答)相机板书: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2、激起冲突:是啊,同学们,都知道了廉颇对蔺相如职位比自己高很不服气,假如说 蔺颇整天这样生闷气, 整天想着怎样给蔺相如下不了台, 整天想着报复, 后

20、果会怎样? (生可能答:闹翻、矛盾激化,削弱赵国力量)二、深入研读,感受品质1、相机引出:正如同学们所说的,这样下去,廉颇和蔺相如迟早有一天会闹僵,到那 时,赵国可能将国将不国了。俗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现在你们都是廉颇的属下, 你们有责任阻止这场灾难的发生。你现在的任务是劝服正在气头上的,什么也听不进 去的廉颇。我相信你们都是心明眼亮的人,我也相信你们有这个能力。为了劝好,老 师建议大家认认真真地读读课文第二个故事。2、提供学习支架: 一边读一边想,你该抓住故事中的哪些语段来述说比较有说服力,你又该加上自 己的哪些阐述才更有说服力。读着,想着,可以在旁边做做批注。3、学生自主研究4、 同桌

21、、前后练说-指名说5、 引导:同学们讨论的这么热烈, 我相信你们都有了劝服廉颇的好办法, 谁想说说?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应点拨,在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同时,随机指导重点 句子的理解。)“蔺相如一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蔺相如也叫人记下来,所在渑池上,秦王为赵王击缶。”1读读这段话,想象当时的情境。2从这里可以看出蔺相如得什么特点?“我就跟你拼了”舍身救主“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为赵王击缶。”不畏权势三、还原对话,角色体验1、 导入:廉颇猛然醒悟到自己的错误。于是有了动人的负荆请罪这一幕。2、 书上是怎样描述负荆请罪的?读一读。3、 出示课件:“负荆请罪”图,引导学生看插图,书上只说:

22、“他脱下战袍,背上荆 条,亲自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廉 颇负荆请罪一直被后人传为美谈,我想他们当时一定说了许多感人的话。你能不能替 作家把他们当时说的话还原出来。4、 学生写作,交流。5、 同学们, 一位功勋卓著, 叱咤风云的老将军, 他能够脱下战袍, 露着脊背, 赤着脚, 背上荆条,跪在相府门前认错,这需要何等的胸襟和气魄啊!所以,有句俗语叫:宰 相肚里能撑船。(谁能对上后半句)四、总结提升,课后延伸1.学完了课文,请你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学生畅所欲言,从不同角度谈感受,相机板书2人的优秀品质:廉颇“百战百胜”“知错能改” 蔺

23、相如“勇敢机智”“顾全大局”)2、 总结:这篇课文到此我们就学会了,从结构上看,全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 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三者存在着比较复杂的因果关系,第2个小故事 是第1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3个故事的起因,合起来构成将相 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3、拓展:我们知道,后来秦国还是灭了六国,赵国也包括在内。那么赵国后来怎么也 逃脱不了被灭亡的命运呢?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阅读有关的书籍。第 19 课草船借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新桥二小 麻爱琴【设计理念】 这篇课文是根据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的相关内容改编的。学生比较喜欢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和人物,教学中应充分

24、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取讲学结合,提倡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自读自悟,培养学生从文 中提取相关信息的能力,从而领取故事中的人物特点,提高阅读兴趣。【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忌、督、擂”等10个生字,理解“妒忌、商议”等词语在句中的 意思。2、了解故事情节,感悟文中人物的特点,在阅读中感受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和神机 妙算。3、有感情地朗读1、2自然段。【教学重点】1、了解“草船借箭”一事的起因及经过。2、扣住课文语言,感受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草船借箭(学生齐读课题) ,通过导读课的学习,你们已经了解到关于这篇课文的哪些信息

25、了?预设一: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个故事选自 三国演义,三国是指哪三国呢? (西 蜀、东吴、魏)预设二:在这个故事里主要人物有,师随机板书:诸葛亮 周瑜 鲁肃 曹操;随 机理清人物身份:诸葛亮 西蜀 刘备的军师,军师就好像现在的国务院总理周瑜 东吴 孙权的都督,都督相当于现代的总司令或国防部长之类鲁肃 东吴的一个大臣曹操 魏国掌实权的人预设三:在这些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也就是什么事把这些人联系起来的?如果学 生不知道,顺势引导道:让我们翻开书好好读一读课文,或许你就找到答案了。二、初读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上面的问题2、交流:什么事把这些人联系起来的?(1)周瑜妒忌诸葛亮,想用10天造10万支箭

26、来为难诸葛亮,诸葛亮答应3天交 箭。(2)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向鲁肃借船,鲁肃答应了。(3)诸葛亮用计向曹操借来10万支箭。(4)谁能把这几个人的联系,用一段话连起来说一下:周瑜请诸葛亮造十万支箭, 诸葛亮答应了,鲁肃借给诸葛亮20条船,帮助诸葛亮造箭,诸葛亮用计谋向曹操借来 了10万支箭。你看课文洋洋洒洒1400来字,被你们读成了这简简单单的几句话, 这就是你们读 书的本领。三、品读课文1、2自然段,体会人物特点我们来看看事情的起因是周瑜妒忌诸葛亮,是在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1、2自然段)1、品读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来商议军事,对诸葛亮说: “我们现在就要和曹兵交战, 水上交

27、战用什么兵器最好?” 】理解商议是什么意思?(商量、讨论) 指导朗读: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是,他实际上 心怀不轨、心怀鬼胎.【诸葛亮说:“当然是弓箭最好。”“先生和我想得一样,现在军中缺的是箭, 想请先生赶造十万支箭,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辞。”诸葛亮说:“都督委托, 当然照办,不知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说:“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 “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指导朗读,揣摩诸葛亮的心思:诸葛亮这个时候嘴上这样说着,心里想到的是什 么呢?(将计就计)2、质疑:明明知道周瑜要害我, 要我的身家性命, 我干嘛还要替他借十万支箭呢? 再说诸葛亮是刘备的军师,周瑜呢,是孙权

28、的都督。刘备和孙权可是两家呀。周瑜这 样刁难诸葛亮,诸葛亮完全可以回到刘备那里去呀。他为什么不推托、不推辞呢?3、出示背景资料【因为魏军当时非常强大,诸葛亮提出要东吴和蜀汉相联盟,来 攻打魏军,这样才能获得胜利。因为这个时候需要箭,诸葛亮使计,如果把魏军的箭 由我来使的话,魏军的兵力就会大大减弱,而我军的兵力会大大增加,这样的就可以 使刘备的蜀汉、孙权的东吴取得胜利。所以,诸葛亮是从大局来考虑借箭的。】4、诸葛亮还立下军令状,立下军令状意味着什么?(完不成任务就要杀头)5、诸葛亮在立军令状的时候, 脑子里想了些什么?他到底想好了一些什么呢?以 四人小组为单位,一起讨论讨论,行吗?(学生先默读思

29、考,然后四人小组相互讨论)6、交流:预设:他想好整个借箭的计划,他想好了天气,他想好了曹操肯定会 这样应对7、 小结:这个计划,诸葛亮想得多么周到、多么细致啊!你们说,诸葛亮他神不 神? 诸葛亮他妙不妙?8、 难怪鲁肃见了周瑜, 告诉他借箭的经过, 周瑜长叹一声说: “诸葛亮神机妙算, 我真不如他。” 周瑜是长叹一声,你把那个叹加上去,再来读这句话。 (朗读)唉,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朗读)诸葛亮神机妙算,唉,我真不如他。9、小结: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还体现在哪些地方,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板书设计:草船借箭 妒忌 借箭 周瑜诸葛亮曹操(东吴) (西蜀) (魏)丨借I船 鲁肃(东吴)第 19

30、 课草船借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瞿溪二小 杨静【设计理念】素质教育下的课堂教学要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为 主”教学原则,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语文学习能力。本课故事性和趣味性强,出现的 四个主要人物性格鲜明,语言各具特色。因此本课时的教学可采用让学生抓住重点,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立体阅读,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 欣赏能力。【教学目标】1、研读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明白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2、抓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的心理,品读语言的言外之意,话外之音。3、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和探究能力。【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31、2、难点:研读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教学过程】一、质疑导入1、同学们,草船借箭向我们讲述了三国时期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借造十 万支箭来故意陷害他,诸葛亮和周瑜斗志斗勇,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暗算 的故事。课前老师布置了一个预习要求,认真读课文610小节,提出自己通过阅读还不能解决的问题,看谁提的问题最有价值,我们一起来讨论解决。(点拨:提出 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相机板书学生的问 题)2、同学们看到这些问题, 你觉得哪个问题最有研究的价值?也就是通过这个问题 的探究,其它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得出研读专题“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 地方?

32、”)二、研读专题(一)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69自然段,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 句子划出来,用心体会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二)讨论“懂天文”。1、谁来说说,你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2、指名学生回答,并出示“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1指导朗读:怎么读出“雾”的大?(多形式朗读)2大家想一想,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怎样的心情?(吃惊、担心)为什么?3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心情?(高兴:三天前就料到了。)4齐读这句话,点拨:我们从这句话既读出了鲁肃的担心、害怕,又读出了诸葛 亮的高兴,所以从语言文字中读出隐含之意,话外之音,这是我们

33、学习的本事。3、但是,只看到这句话,就能表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吗?不能。也许是巧合呢? 所以,我们必须联系前面的句子读一读,才能感受到诸葛亮的聪明,谁来告诉大家?1指名学生联系课文第二自然段,第六自然段回答。2齐读“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 地把鲁肃请到船里。”诸葛亮一直到第三天四更时才行动,前后联系着读,你读懂了 什么?(诸葛亮精通天文,料事如神。)(板书:懂天文)(三)讨论“识人心”1、 诸葛亮算到草船借箭时肯定大雾漫天,借此迷惑敌人,掩护自己。那么,还有 什么地方最能看出诸葛亮神机妙算?2、.指名回答,出示句子“诸葛亮笑着说天亮了就回去。”1齐读,文章中写

34、诸葛亮说话的地方有很多处,只有这个地方写到了诸葛亮是笑 着说的,大家体会一下,诸葛亮在笑谁?2联系鲁肃吃惊地说,笑鲁肃什么?(宽厚地笑、笑鲁肃忠厚老实)3联系曹操说的话,笑曹操什么?(讽刺地笑、笑曹操谨慎多疑)4联系周瑜长叹一声说,笑周瑜什么?(胜利地笑、笑周瑜自不量力)3、 出示诸葛亮、周瑜等四个人说的话,指导朗读,读出人物的心理。(四)讨论“巧安排”。1、还从哪里看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2、指名回答“把船连起来,一字儿摆开”等四句话。1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最大限度的使船受满箭)2这些巧安排都说明诸葛亮什么?(计划的周密)(板书:巧安排)三、释疑总结1、 二十多条船满载而归,当周瑜听了鲁肃的

35、借箭经过后,他是怎么说的?(引读周瑜的话)2、 总结:诸葛亮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谈笑风生中不但挫败了周瑜的阴谋,还借 来了十万只箭,为下一步赤壁之战准备了充足的武器,同时,表面上还与周瑜客客气 气,顾全了孙权、刘备联合抗操的大局。真不愧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板书:神机妙算)3、 指读黑板上的问题,学到这儿,黑板上的问题我们都弄懂了吗?4、 齐读课题,看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有可能提问:为什么不用“骗箭”或“取箭”?引导讨论。)四、作业1、 复述课文,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2、 课外阅读三国演义。【教学板书】草船借箭懂天文识人心 神机妙算巧安排第 20 课景阳冈教学设计瓯海区实验小

36、学 陈玉荣【教材简析】景阳冈这篇略读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改 写的。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 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作者运用了多种方法来刻画人物,对人物音容笑貌的描写淋 漓尽致;对心理描写非常贴切、真实;动作描写经典传神。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武松的英雄气概,体会其豪放、勇敢、机 智的性格;二是能讲述这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从而进一步感受名著的魅力。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 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等感受。 ”景阳冈这篇经典之作, 刻画人物入

37、木三分,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武松性格鲜明,个性彰显,他的倔 强、豪放和无所畏惧能够吸引学生并使他们有表达自身感受的愿望。在课堂教学中, 通过自主品读、感悟、研究、合作交流让学生更多的发挥自己的语言才能,真正成为 学习的主人。【教学目标】1认识11个生字。读读记记“吓唬、诡计、霹雳、踉踉跄跄”等词语。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体会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机智的英 雄性格。3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有激发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教学重点】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是课文的重点,而“打”则是“重中之重” 。【教学难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机智的英雄性格。【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听歌曲,聊

38、水浒1.(播放课件水浒传主题曲)同学们,咱们先来听一首歌,看几幅画,会唱 的同学请跟着一起唱。你知道刚才我们唱的是哪部连续剧的主题曲吗?(水浒传)刚才哪几个人物你认识?2水浒传塑造了多少位(108位)个性鲜明的英雄好汉形象?真不错,同学 们知道得真多。一、谈话引入,激趣读文今天咱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位-武松。他因何而出名?(在景阳冈上打虎而出名。)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景阳冈。 板书课题:景阳冈二、检查预习,1.认读生字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这篇课文节选自古典小说,里面有不少文言色彩的词、句,也有一些容易读错的 词语。同学们课前已经作了充分的预习,现在老师来考考你,谁会读一读句子,然后 用自己的话

39、说说句子的意思。满满筛了一碗酒但凡客人来我店中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现在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课文,相信会读得更好。二、学习提示,初读感知1明确课型,学习提示这篇课文是略读课文,在读课文之前我们来看看学习这篇课文有什么任务?指名读学习提示。2读通课文,初知文意(1)根据学习提示任务快速默读课文,思考:A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B课文哪些自然段具体描写武松打虎?(812)C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D武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3自学反馈 课文篇幅很长,谁能用简要的话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品读“打虎”,体验精彩1通过刚才的读书,你认为课文中哪

40、些自然段具体描写武松打虎?2请同学们默读812自然段,武松打虎的哪些精彩片段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把有关句子画出来。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出示课件中相应内容,点拨引领,指导朗读。(1)预设一出示第9自然段武松见了,叫声: “啊呀!”从青石上翻身下来,把哨棒拿在手里,闪在青石旁边。那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中窜下来。武松吃那一惊,酒都变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大虫背后看人最难,就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 了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了。接着把铁棒似的虎尾倒竖起来一剪。

41、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1朗读感受武松打虎精彩片段 我们把武松打虎的精彩部分读出来,老师读写武松的句子,请个同学读写猛虎的 句子。同桌合作读。分组读。2感受老虎的凶猛。通过读句子,这大虫给你什么感觉?3感受武松的机智敏捷 面对突如其来的这只身手敏捷,又饥又渴,兽性大发,恶迹斑斑曾经伤过二三十 大汉性命的大虫,此时的武松只有一招,谁能发现?(闪)A体会“闪”用词的精当,感悟武松的机智灵敏:可以给“闪”换个词吗? (躲), 写文章最忌讳重复用词, 为什么作者一次又一次地 用了 “闪”?(作者紧紧抓住武松的动作写出武松的机智灵敏)4再读句子(齐读)。(2)预设二出示第11自然段那只大虫咆哮着,发起性来

42、,翻身又扑过来。武松又一跳,退了十步远。那只大虫恰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往下按去。那只大虫想要挣扎,武松使尽气力按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只大虫咆哮起来,不住地扒身底下的泥,扒起了两堆黄泥,成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只大虫一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只大虫叫武松弄得没有一些气力了。武松用左手紧紧地揪住大虫的顶花皮,空出右手来,提起铁拳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气力只顾打。打了五六十拳,那只大虫眼 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一点儿也不能动弹了,只剩下口里喘气。自由读句子,读出武松打虎的精彩。这时候的武松转

43、守为攻, 你能圈出武松打虎的动作词吗?这些动作的词给你留 下什么印象?(这里的“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 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勇武过人的高大形象。 ) 作者运用了多种方法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第9自然段反复 用一个“闪”字,写出了武松的机智敏捷,第11自然段运用了多种不同的动作词凸现 武松勇武机智。3有感情地朗读。师生合作读(感受武松的勇武过人、无畏、勇中有谋的性格特 点。)四、回顾全文,体会写法1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用了7个自然段很大的篇幅来写武松冈下喝酒,以及不听

44、劝告执意上冈,不仅是故 事情节的需要,而且表现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和无所畏惧的英雄形象。这就是一 部成功的文学作品的优秀之处: 不仅情节精彩生动, 更重要的师环环相扣、 结构严谨。)2如此无所畏惧而又骁勇的传神人物,最后却一步步挨下冈来,你认为这么写是 不是会有损于武松这个英雄的形象呢?(要打死老虎并非易事,武松虽然力大过人,但已筋疲力尽。这样写,更突出了人物的真实可信。)3我为武松设计新名片 如果你是英雄人物评委会成员,你为武松写怎样的颁奖辞。五、课外延伸,鼓励阅读 在水浒传这部小说中,作者还刻画了许许多多人物,请你选一个自己喜欢、 熟悉的人物读读,感受施耐庵是如何既传神又真实地塑造人物形

45、象的。板书设计: 景阳冈打虎上冈 机智 勇武喝酒 (动作) 下冈第 21 课猴王出世教学设计温州市瓯海区景山小学 陈瑶碧【教材简析 】 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 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 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设计理念 】 本课是略读课文,教学预案的设计努力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根据 导语中的提示自主学懂文本。以课文学习带动名著阅读,致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1.根据阅读提示,了解石猴出世的经过,体会石猴性格特点。2.品味语言文字,感受石猴形象,领略经典魅力

46、。3.激发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课前准备】 这是一篇近代白话文,语言风格与现代白话文有较大差异,一些字词的用法与意 思也和现在不一样。所以课前要求学生充分预习课文,读通课文,不懂的地方做记号。【教学流程】一、漫谈“悟空”,激发学习兴趣1.看过西游记吗?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人物?(孙悟 空)你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来说一说你心目中的孙悟空吗?2.同学们,这个嫉恶如仇、英勇无畏、而又极具反抗意识的孙悟空从哪儿来?又 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猴王出世(板书课题)。3.师:书上课题后面有一个,这种叫注释。这是一篇近代白话文,读起来与我 们现代白话文有很大不同,一些字词的用

47、法与意思也和现在不一样,所以课文中有比 较多的注释帮助我们读懂课文。 设计意图:孙悟空是家喻户晓的神话人物,学生通过电视、书籍已经对他有了初步的了解, 漫谈悟空引发了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本文的语言风格与现代白话文有较大差异,因此渗透学会 读“注释”的方法读懂难读难懂的字词句很有必要。 二、自主合作,整体感知内容1.四人小组合作(1) 合作逐段读课文,扫清朗读障碍,并用4个字为每个自然段概括主要意思。(2) 讨论课前预习课文时画出不懂的地方。(3)学习“阅读提示”,快速浏览课文:石猴是从哪儿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 的?2.交流反馈。3.师小结:一蹦蹦出一只石猴,一跳跳出一个猴王。 设计意图:采用

48、整体阅读来教学略读课文,在教学方法和策略上更应该放手,自读自悟、伙 伴合作、集体交流等方法应该成为略读课文教学的主要方法。 三、聚焦语言,解读石猴形象1、 默读读文。思考:石猴是凭借什么成为猴王的?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2、 抓住重点语句,引导学生了解石猴出世并成为美猴王的经过。(1)那石猴在山中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 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1读,你仿佛看到了石猴在干什么?2提问:你发现这句话有哪些特点?3你读到了一只怎样的石猴?写在句子旁边,指名板演。(2)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石猴勇于担当

49、责任,勇敢地担当起了探险的责任。)(3)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眼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 波,明明朗朗的一座铁板桥。”(这一段写石猴入洞的情景,敏捷可爱。瞑、蹲、纵、跳等一系列的动作写出了 石猴敏捷的身手,表现了他过人的本领。)(4)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 来,出得去,不伤身体着,就拜他威望。我如今进进出出,寻了这一个洞天与诸位安 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石猴的聪慧、机 敏。他不仅有过人的勇气与本领,还很有心计,天生就是做首领的材料。至此,一个 天设地造的神猴就走完了从石猴到猴王的过程。)3.总结石猴形象。 设计意图:通过抓重点语句感受石猴的丰富形象的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学的自主性,符合略读文章的特点,即教略学不略。 四、拓展延伸,推进后续阅读1.孙悟空真是一个勇敢、机灵、才智过人。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其他的西游记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