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沙区域铁路工程路基探测法研究_第1页
风沙区域铁路工程路基探测法研究_第2页
风沙区域铁路工程路基探测法研究_第3页
风沙区域铁路工程路基探测法研究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风沙区域铁路工程路基探测法研究 地质调绘的目的是具体查明线路范围内风沙发育的特征,从而进一步对线路方案举行优化,为风沙路基的设计供应依据,其主要工作就是举行具体的工程地质调绘,将风沙分布状况在地形图上举行勾绘,完成工程地质图的填绘工作。现场勘探。现场勘探的主要目的是决定砂土的密实程度,从而决定砂土地基的承载力。决定地基承载力的方法主要有载荷实验法、静力触探法和标准贯入法等,不同方法的工作量及其适用性和精度是不同的。载荷实验繁杂、费用高且耗费时光,不易实施;静力触探实验适用于松散的风沙,但碰到较密实的砂土就无法下压;标准贯入实验操作容易快捷,在野外较有用。室内实验要求。 上线线地层主要为砂层,因

2、为无法实行原状样,因而风沙土力学实验只能采用扰动样:按照详细状况,配制不同密度的沙样举行实验,以求得不同密度风沙土的力学参数。对于扰动土样,主要作风沙土样的分类定名、颗粒成分分析、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分析、沙土的含盐分状况及盐分对水泥和钢材的腐蚀性等分析。定位和半定位观测。对危害大并且防治困难的大范围流淌沙丘应举行定位和半定位观测。此项观测主要包括风沙运动、地表风蚀强度、沙丘移动及气象要素等内容。 观测风沙运动时,可使用集沙仪和手持风速仪等在不同性质的地表和沙丘的不同部位(如迎风坡、坡腰、丘顶和背风坡脚以及两翼等)举行测算。观测风沙运动不仅有助于人们认识风成地貌形成发育的内在机理,而且可以为防风

3、固沙措施的设计和配置供应科学依据。对地表风蚀强度举行观测,还可以获得风蚀强度和地面组成物质之间的关系。测量流淌沙丘迁移速度的方法主要有调查访问法和现场观测法两种。调查访问法是通过调查历史遗迹,访问居民等方式,了解道路、地物等被砂埋和变迁的状况,大致决定沙丘移动速度和方向。 路基设计原则。结合陶上线风沙发育特点,其路基设计采用了如下几点原则。(1)路基面样子和宽度。路基面设计为三角形路拱,由路基中心线向两侧设4%的“人”字形排水坡。(2)路堤、路堑边坡形式采用直线型,边坡高度h6m时,边坡坡率采用11.75;边坡高度h6m时,边坡坡率采用12.0。坡面防护原则是:坡面采用树枝沙障,沙障内栽种沙柳

4、防护,路肩采用C20混凝土预制块防护。边坡高度5mh8m时,边坡坡面采用C15混凝土六棱空心砖护坡,空心砖内植草皮防护。边坡高度h8m时,采用C20混凝土截水骨架护坡防护,骨架内种沙柳。边坡高度h4m时铺设土工格栅。路堑地段设置侧沟及宽度不小于2m的积沙平台,积沙平台用混凝土块板铺砌加固。 (3)设置防护带。在迎风侧200m、背风侧100m范围内采用树枝沙障固沙,沙障内栽种沙柳、柠条等固沙植物。迎风侧植被庇护带宽度为400m,背风侧植被庇护带宽度为150m。路堤地段和路堑地段风沙防护带设置方式(图略)风沙防护措施。铁路通过风沙区时,对风沙治理的基本原则为:保证路基本体的稳定,避开路基受到风蚀和

5、沙埋,同时对沿线两侧一定范围内的风沙举行治理,促使沿线自然环境由沙漠化向非沙漠化方向转化。 笔者现结合陶上线特点,对风沙路基防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施工设计应因地制宜。路基工程设置时应尽可能避开长大深挖或高填路基,须要时可采用放开式浅路堑,风沙路堑地段设置积沙平台;应对路肩、坡面以及路堤坡脚和堑顶外地表举行防护。应按照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沙害类型,抉择合适的防沙、固沙措施,可采用草方格、截沙沟、黏土或碎石包坡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2)采用多种防沙措施。线路两侧的工程防沙措施可以归为固、阻、输、导等种类型。常见的固沙措施主要是设置沙障,有平铺式沙障和立式沙障两种;阻沙措施一般可分为墙式、堤式、栅式和带式四种;输沙措施有浅槽和风力堤输沙、浅槽输沙、聚风板输沙三种;导沙设施有导沙墙、导沙板两种类型。 (3)植物固沙。植物固沙是一种长期有效的治本措施。在条件许可的状况下,应优先选用植物固沙措施。建筑防风固沙林带、庇护固沙植物和自然植被是治理路基沙害、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