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变形监测_第1页
桥梁工程变形监测_第2页
桥梁工程变形监测_第3页
桥梁工程变形监测_第4页
桥梁工程变形监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桥梁工程变形监测 一、概述 大型桥梁,如斜拉桥、悬索桥自20世纪90年月初期以来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的进展。这种桥梁的结构特点是跨度大、塔柱高,主跨段具有柔性特性。在这类桥梁的施工测量中,人们已针对动态施工测量作了一些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阅历。在竣工通车运营期间,如何针对它们的柔性结构与动态特性举行监测也是人们非常关怀的另一问题。尽管目前有些桥梁已建立了了解结构内部物理量的变化的“桥梁健康系统”,它对于了解桥梁结构内力的变化、分析变形缘由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要真正达到桥梁平安监测之目的,了解桥梁的变化状况,还务必准时测定它们几何量的变化及大小。因此,在建立“桥梁健康系统”的同时,研究采用大

2、地测量原理和各种专用的工程测量仪器和方法建立大跨度桥梁的监测系统也是非常须要的。 二、变形监测内容 按照我国最新颁发的“大路技术养护规范”中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以及大跨度桥梁塔柱高、跨度大和主跨梁段为柔性梁的特点,桥梁工程变形监观测的主要内容包括: 1) 桥梁墩台沉陷观测、桥面线形与挠度观测、主梁横向水平位移观测、高塔柱摇摆观测; 2) 为了举行上述各项目的测量,还务必建立相应的水平位移基准网与沉陷基准网观测。 三、系统布置 1)桥墩沉陷与桥面线形观测点的布置 桥墩(台)沉陷观测点一般布置在与墩(台)顶面向应的桥面上;桥面线形与挠度观测点布置在主梁上。对于大跨度的斜拉段,线形观测点还与斜拉索锚固

3、着力点位置对应;桥面水平位移观测点与桥轴线一侧的桥面沉陷和线形观测点共点。 2) 塔柱摇摆观测点布置 塔柱摇摆观测点布置在主塔上塔柱的顶部、上横梁顶面以上约1.5的上塔柱侧壁上,每柱设2点。 3)水平位移监测基准点布置 水平位移观测基准网应结合桥梁两岸地形地质条件和其他建造物分布、水平位移观测点的布置与观测方法,以及基准网的观测方法等因素决定,一般分两级布设,基准网布设在岸上稳定的地方并埋设深埋钻孔桩标志;在桥面用桥墩水平位移观测点作为工作基点,用它们测定桥面观测点的水平位移。 4)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网布置 为了便于观测和使用便利,一般将岸上的平面基准网点纳入垂直位移基准网中,同时还应在较稳定的

4、地方增强深埋水准点作为水准基点,它们是大桥垂直位移监测的基准;为统一两岸的高程系统,在两岸的基准点之间应布置了一条过江水准线路。 四、方法与成绩精度 1)GPS定位系统测量平面基准网 为了满意变形观测的技术要求,考虑到基准网边长相差悬殊,对基准网边长相对精度应达到不低于1/120000和边长误差小于±5mm的双控精度指标;因为工作基点多位于大桥桥面,它们与基准点之间难以所有通视,可采用GPS定位系统施测。为了在观测期间不中断交通,且避免车辆通行引起仪器的颤动和干扰GPS接收机的信号接收,对设置在桥面工作基点的观测时段应安顿在夜间作业,尽可能使其符合静态作业条件以提高观测精度。 2)精

5、密水准测量建立高程基准网和沉陷观测 高程基准网与桥面沉陷观测均根据“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的二等技术规定要求实施。并将垂直位移基准网点、桥面沉陷点、过江水准线路之间构组成多个环线。高程基准网的观测采用精密水准仪;高程基准网中的过江水准测量,可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方法,用2台精密全站仪同时对向观测。 3)全站仪坐标法观测横向水平位移 众所周知,直线型建造物的水平位移常采用基准线法观测,它的实质测定垂直于基准线方向的偏离值。为充分发挥现代全站仪的优点,桥面水平位移观测可采用类似基准线法原理的坐标法,以直接测定观测点的横坐标。武汉长江二桥采用该法观测横向水平位移,按照对全桥136个观测点的结果举行了

6、统计分析,在未顾及视线长度不等对坐标的精度影响的条件下,求得坐标的精度为±0.48mm,远高于桥梁监测技术中的精度要求(±3mm)。 4) 智能型全站仪(测量机器人)测定高塔柱的摇摆 塔柱摇摆可观测采用当代最先进的智能型全站仪TCA2022,其标称精度为0.5,±(1mm+1×10-6D)。它可以实现自动寻觅和准确照准目标,自动测定测站点至目标点的距离、水平方向值和天顶距,计算出3维坐标并记录在内置模块或计算机内。因为它不需要人工照准、读数、计算,有利于消退人差的影响、削减记录计算出错的几率,特殊是在夜间也不需要给标志照明。该仪器每次观测记录一个目标点不

7、超过7,每点观测4测回也仅30。一周期观测10个点以内一般不会超过5 min,其观测速度之快是人工无法比拟的。 武汉长江二桥采用该法测定高塔柱的摇摆,为了评定该法的精度,利用车流量很少的夜间观测成绩举行了统计分析。模仿桥面水平位移观测的统计分析方法,对视线长度为800的观测点,按照夜间6周期的观测资料举行了统计分析计算,求得mx=0.034mm、my=0.61mm,它表明该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以满意塔柱动态观测的精度要求。 五、成绩收拾分析 观测成绩的收拾分析主要包括:每期观测后计算基准点的坐标、高程及其变化量;桥墩、桥面沉陷观测点、线形点的高程及变化量;桥面水平位移观测点的坐标及横向位移。按

8、照这些变形量绘制了相应的变形曲线。 六、南京长江二桥变形监测实例 1)工程概况 南京长江其次大桥是国家“九五”重点建设项目,位于现南京长江大桥下游11公里处,全长21.337公里,由南、北汊大桥和南岸、八卦洲及北岸引线组成。其中:南汊大桥为钢箱梁斜拉桥,桥长2938米,主跨为628米,该跨径在建时居同类桥型中“国内第一,世界第三”;北汊大桥为钢筋混凝土预应力继续箱梁桥,桥长2172米,主跨为3×165米,该跨径在国内亦居率先。全线还设有4座互通立交、4座特大桥、6座大桥。该桥设计标准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大路;设计速度为100公里/小时;设计荷载为汽超20,挂120;路基宽33.5米,桥面

9、宽32米(不含斜拉索锚固区)。全线设有监控、通讯、收费、照明、动静态称重等系统,并设有南汊主桥景观照明,南、北汊桥公园和八卦洲服务区。 为了建立南京长江二桥全线结构物的竣工线型和位置基准,并对南汊大桥、北汊大桥及八卦洲引线(软土地基)等重要路段、桥墩举行位移监测,为今后大桥修理、验收等工作留下起始数据,需要对南京长江二桥举行变形监测。 2)监测内容和方法 (1)索塔及基础 对索塔主要监测塔基础位移(三维)和塔顶水平变化(二维)。对于南汊大桥,塔基础位移监测点布置在约9m高程面的塔柱上,塔顶水平变化监测点布置在塔顶柱体上,上、下游塔柱和塔柱南北侧各布置一测点,如图13-1所示。南北塔共计布置17个监测点,其中北塔为9个点;对于北汊大桥,基础位移监测点设在江中22#、23#、24#、25#四个桥墩的墩柱上,每个桥墩的上、下游墩柱各布一个点,共计8个点 ,点位也设在约9m高程面上,如图13-2所示。 索塔及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