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物理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全册_第1页
人教版初二物理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全册_第2页
人教版初二物理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全册_第3页
人教版初二物理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全册_第4页
人教版初二物理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全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 声现象质量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2分)1. 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都是靠空气来传播的 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C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D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2.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在课堂上听到教师讲课的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B.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 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C.在城市道路旁设置隔音板,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3. 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现象是( )B.枕着牛皮箭筒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4. 关于下图所示四幅图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2、( ) A图片A所示的实验表明,真空不能传声 B图片B所示的实验表明,频率越高,音调越低 C图片C所示的实验表明,噪声可以在人耳处减弱 D图片D中的蝙蝠利用发出的电磁波导航5. 以下减弱噪声的方法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的是( )A.高架道路两侧某些路段有隔音板 B.影剧院的墙,墙面用吸音材料制成C.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戴着配有耳罩的头盔6. 有一种专门存放贵重物品的“银行”,当人们存放了自己的贵重物品后,要用仪器记录下自己的“手纹”、“眼纹”、“声纹”等,以便今后用这些自己独有的特征才能亲自取走东西,防止被别人盗领走,这里的“声纹”主要记录的是人说话的(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3、 三者都有 7. 地震是地球上某个部位的剧烈振动,人们却听不到这种振动的声音原因是( )8. 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的是( )在鼓面放些碎纸屑,敲击时可观察纸屑在不停的跳动当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来电时,只看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A. B. C. D.9. 在一只玻璃杯子内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频率不同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叩击患者的腹部,仔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医生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病人腹部是否

4、有积水的( )10.科学家对蝙蝠进行研究,曾用黑布将蝙蝠的双眼蒙上,发现蝙蝠也可以正常地飞行,没有一点影响,这是因为( )A.蝙蝠飞行时会发出次生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B.蝙蝠的眼睛会发出超声波,穿透黑布清楚地看到目标C.蝙蝠飞行时会发出超生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D.黑布太薄会透光,蝙蝠穿透黑布清楚地看到目标11.目前市场上流行一种新型锁-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门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不能把门打开,这种声纹锁能识别声音主要是根据( )12.如图所示,在2010青海玉树地震救援中,采用了音频生命探测仪,它的多个探头接触废墟,废墟下的幸存者的微弱的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

5、等,可被探测器放大,救援人员就可以发现幸存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固体可以 传声B.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调、音色不同D.白天噪声较大,探测仪更适合在安静的夜晚使用13. 在电视机的遥控器上有以下按钮如下图,其中控制音量(响度)大小的是( ) 14. 根据图所给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蝙蝠可以发出频率为400Hz的声音 B人能听到蝙蝠发出的所有频率的声音C人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发声频率范围要大D15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能听到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15. 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其 而发声,二胡的声音是通过 传入人耳的,

6、他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16. 目前国内、国际航线,已出现了超音速客机,以超过声速的速度飞行,若空气的温度为15,则超音速客机每小时飞行 千米以上。17. 频率决定声音的 ,其单位是 。若物体在2s内振动了500次,则其频率是 。18.青海省玉树县2010年4月14日晨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给人民群众造成重大损失,但人们并没有觉察到,主要是因为地震产生的声波属于 。(填“次声波”或“超声波”)19.“无声手枪”是在 处减弱噪声;放鞭炮时,用手指塞住耳孔,是在 处减弱噪声;在马路或住宅间植树造林,这是在 减弱噪声的。20. 对联

7、:“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上联中涉及到哪些声学知识?(回答一条即可) .三、实验题(共34分)21. 两人相距较远时说话听不到对方的声音,但同样的情况下,用自制的土 就可以听到相互的说话;耳朵贴在铁轨上就能听到远处的火车声而站起来就听不到了。对此,请你提出一个你想研究的物理问题: 。22.如右图所示,在玻璃杯子上蒙上塑料薄膜,绷紧薄膜,在上面放几粒小米。小明在附近用力敲击铁盘,同时发现薄膜上的小米在跳动,这说明声音可 以传递 。23. 如下左图所示,用硬纸片在钢锯齿上滑动,滑动速度越大,硬纸片振动的频率_,发出声音的音调_,这说明音调是由_决定的。 24

8、.如上右图所示,用一只手将钢锯条压在桌沿上(也可用塑料尺代替),另一只手轻拨锯条一端,听其响度;再用力拨动锯条,这时锯条的振幅_,听其响度_,这说明响度与_有关。25.小明同学为了研究一组材料的隔音性能(材料为:泡沫塑料扳、玻璃、木扳、硬纸扳)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先把闹钟放入一只烧杯中,然后从听到最响的声音位置开始,慢慢远离声源,测得听不到指针走动声音时的位置与声源间的距离.比较各种情况下这段距离的大小就可以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进行实验收集到的数据为:材料听不到闹钟指针走动声音时的实际距离(m)泡沫塑料板玻璃木板硬纸板按隔音效果由好到坏依次排列:、 .总结好的隔音材料的共同特点之一是:

9、 .26.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只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你认为,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一个或哪几个?其他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第二章 光现象质量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审核人:鲁彬 新汶办事处一中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1. 在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

10、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 B C D2. 如图所示,CD为竖直挂在墙上的平面镜,位于A处的甲同学通过平面镜看到了位于B处的乙同学。在这一现象中,光线的反射角是( )A.1 B.2 C.3 D.4 3. 如下图所示,平静的水面上有一座石桥,桥孔看上去是圆形的。当水面上升时,看到桥孔的形状的是下图中的( )4.平静的湖面上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在这里,“倒映的白塔”是( )A白塔的影子 B白塔的实像C与白塔等大的虚像 D比白塔略大的虚像5. 如右图所示,光学实验课时,小叶用激光灯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 无意中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会出规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对此现象解释较合理的是

11、() A地面吸收了所有的光 B墙壁对光发生漫反射C.地面对光发生漫反射 D墙壁对光发生镜面反射 6. “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井水中了,大叫起来:“不得了啦,不得了啦!月亮掉到井里去了!” (如图所示)。关于井中月亮,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井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B井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C. 井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折射现象D井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近7.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实像B镜中视力表的像比视力表小C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5 mD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光的直线传播

12、形成的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照在物体上时,物体的颜色由照射光的颜色决定 B.实验表明,色光的混合规律与颜料的混合规律相同 C.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出不同的红外线,来实现电视机的遥控D.任何情况下,紫外线的照射对人体都是有利的9. 对下列几种光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湖光映彩霞”一光的反射现象 B“潭清凝水浅”一光的折射现象C皮影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D“风吹草低见牛羊”光的直线传播10.小明在仔细观察了如图所示的光路图,总结出以下几条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光从玻璃

13、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11. 在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是( ) A. 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但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B. 2010年1月15日下午,中国再次看到一次完美的日食:千年最长的日环食。C. 炎热的夏天,在柏油公路上出现的“海市蜃楼”D. 城市采用玻璃幕墙进行室外装饰所造成的“光污染”12.下面关于一些光现象的说法中,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是( )A. 小孔成像说明了光沿直线传播B. 看到物体成的虚像时,没有光射人我们的眼晴C. 湖水中形成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D. 斜看水中的物体,看到物体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3.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空

14、气中传播速度的3/4,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为空气中传播速度的2/3,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当光线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也偏向法线。你认为,当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会 (选填“偏离”或“偏向”)法线。你猜想的理由是 。14如右图所示是一束光在玻璃和空气的分界面上发生折射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光线是从_射入_中。15. 我市空气质量逐年好转,往年难得一见的彩虹重现在雨过天晴的空中,这是光的 现象;不同色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填“相同”或“不同”)的;红、橙、黄、绿、蓝、靛、紫光的波长依次减小,则七色光中频率最大的是 色光。“光”字,把它拿到暗室。当只用

15、红光照射时,你看到的现象是:红纸上面有一个  色的“光”字。17.如左下图是被水环抱的国家大剧院的照片。从远处观看大剧院和水中的倒影形成一个完整的“鸭蛋”,产生这种视觉效果的原因是 _,漂亮的“蛋壳”闪着耀眼的光芒,这是_反射(选填“镜面”或“漫”)。 18.如右上图所示,有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透明介质,在分界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则 是反射光线,折射角是 。19.当我们在这里参加中考时,在内蒙古草原上却呈现出“白云悠悠,绿草茵茵,牛羊成群”的美景,草原呈现绿色是一因为草 了绿光(选填“吸收”或“反射”);我们能够从不同方向看到同一片白云,是因为白云对光产生了 反射。20.如右图所示,

16、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会形成一条彩色光带,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白光中包含的不同颜色的光通过三棱镜发生_(选填“反射”或“折射”)时的偏折程度不同。三、作图题(每题4分,共12分)21.如下左图所示是光线从空气射向水面的示意图,在图上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光路。 22. 小明妈妈的钱包掉到了沙发下,没有手电筒,小明借助平面镜反射灯光找到了钱包。如上中图所示中已标出了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请你在图中画出平面镜,并保留作图痕迹。23. 如右上图所示为小明家的鱼缸,一缕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投射在鱼缸中的水面上,一条光线经水面折射进入鱼眼(已画出)。请画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的大

17、致方向,标明入射角r 和折射角。四、实验题(24题10分,25题12分,共22分)24.下图是研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原理图;下表中记录了不同的入射角和对应的折射角的实验测量数据。入射角i10°20°30°40°50°60°70°80°折射角g6.7°°°°°°°°(l)请你结合图,以光从空气进入到玻璃中的情况为例, 分析实验数据(光从空气进入其它透明介质中也可得到具有相同规律的实验数据),对光从空气进入其它透明介质中的折射规律加以总结(

18、补充完整)a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分别位于法线两侧;b_。(2)请定量比较实验数据把你新的发现写在下面:_。25. 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进一步观察A

19、、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质量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审核人:鲁彬 新汶办事处一中一 、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 下列光学器件中,能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是( ) 2. 下列现象中,人眼看到的是物体的实像的是( ) A用放大镜看指纹 B在岸边看到鱼在云中游 C在海边看海市蜃楼 D看电影3. 为了防盗,在门

20、上装上一个“猫眼”,使屋内的人能看清屋外的人是一个正立缩小的像,屋外面的人却看不清屋内的人,则“猫眼”应该是 ( )A凸镜 B凹镜 C凹透镜 D凸透镜4. 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东航派一架“空中国王”号飞机,配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数码航摄仪ADS-80,参加灾区空中航拍任务。完成青海玉树航拍,对灾后重建规划具有重要的作用。若数码航摄仪的镜头焦距为50mm,则底片到镜头间的距离为()图15. 如图1,一塑料薄膜组成的顶棚下堆放着一堆干草,夏天雨后,阳光穿过薄膜 上的积水,照射到干草上,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薄膜上的积水形成一个大的凸透镜,如果其焦点恰好在干草处,干草有可能燃烧B.透镜都是固体物

21、质组成的,液体不能起凸透镜作用6. 有一物体在凸透镜5倍焦距以外的地方,沿着主光轴逐渐移到1.5倍焦距处,像的变化是:() A从小变大 B从大变小 C不变 D从小变大,又从大变小7. 某同学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2,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实验后,他归纳出以下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ffabdc图2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b点时,成缩小的实像d点时,成放大的实像 8. 用照相机拍集体照,发现有一部分人没进入镜头,这时应采取的方法是( )A.把照相机向人移近,同时增大底片到镜头之间的距离B.把照相机向人移近,

22、同时减小底片到镜头之间的距离C.把照相机向人移远,同时增大底片到镜头之间的距离D.把照相机向人移远,同时减小底片到镜头之间的距离9. 下列关于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成像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A. 物镜成倒立、放大的虚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 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C. 物镜成倒立、放大的虚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D.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10. 把高2 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4 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 cm B12.5 cm C4.5 cm D 10 cm平行光图311. 某同学在学习“眼

23、球折光系统”一节时,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图3,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图示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 )。A.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B.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C.近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D.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12. 上海世博会安保工作中采用了大量的监控摄像头,(如图4)摄像机可自动将镜头前lm处人脸拍摄成数码相片,通过信号线传递给计算机识别,摄像机的镜头( ) 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为0.1m B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为0.1m 图6图5图413. 如果把一个玻璃球分割成五块,其截面如图5所示,再将这五

24、块玻璃a、b、c、d、e分别放在太阳光下,那么能使光线发散的是 ( ) Aa Bb Cc Dd14. 小星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6所示。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但没有仔细调节纸片与透镜的距离,在纸片上的光斑并不是最小时,就测出了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 )A一定小于L B一定大于L C可能等于L 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15.如图7中a、b是同一人的两幅照片,b图中他拿的眼镜( ) A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B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C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图7D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2分)图81

25、6. 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饮料瓶,这是因为雨水进入料后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镜,它对太阳光起 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17.视觉的产生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在眼球内部,各种器官和组织组成了眼球的折光系统,整个折光系统相当于一个_ _镜若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情况(如图8示),根据该图,这个人患了(近视、远视)症,可配戴装有_ _镜的眼镜加以矫正18. 通过一个透镜观察一个印有字母的纸的情形如图9所示,由图可知该透镜属于 透镜,所成的像的性质是缩小、倒立的 像,纸到透镜的距离是 (填“大于两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两倍焦距”,“等于一倍焦距”或“小于一倍焦

26、距”),此透镜对光线起 (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图9图10图11图1119.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10甲所示,由图可知,此凸透镜的焦距 ;当把蜡烛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2处时,如图10乙所示,则从该凸透镜的右侧通过凸透镜可以看到一个 (填“正立”或“倒立”)、放大的虚像。20. 在练习调节教学投影仪(参见图11)的实践活动中,小明通过调节,使屏幕上出现了清晰画面. 这时,教室后排同学要求他将屏幕上的画面再调得大一些. 为此,小明的操作应当是:适当_(填“增大”或“减小”)投影仪与屏幕的距离,并将凸透镜适当向(填“上”或“下”)移动,投影仪中的平面镜具有_的作用.21.如图

27、12是十字路口处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的汽车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镜。A 、B 是一辆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可以看出汽车是摄像头(“靠近”、“远离”)。观察照片可以发现,几乎看不见车内的人,但车的外表却很清晰,是因为车内的人,摄像头几乎无法成像。夜晚,为了不影响司机开车,车内应车内照明灯。图1222.小明利用电脑上的视频摄像头给自己拍数码登记照。试拍后发现左脸白,右脸黑,原来是台灯放在左侧,这是由于光的 _造成的;调整台灯后,小明应在距离镜头 _处;如果觉得像偏小,他应该_(选填“靠近”或“远离”)镜头。三、作图题(23题2分,24题3分,共5分)23.根

28、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13中画出物AB在平面镜MN中的像AB。AC方向射出,AC与主光轴平行;另一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沿OB方向射出(O是透镜的光心),试画出与光线AC和OB分别对应的入射光线。图14 8图14图13四、实验题(每空1分,共8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所用凸透镜焦距为10cm实验过程中,如图15所示,光屏上可得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是 (选填“倒立”或“正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 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图中若固定凸透镜,将蜡烛移到30cm刻线处,再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到适当位置,又可在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26.小明利用一未知焦距

29、的凸透镜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请你将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1)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得到如图16所示的光路图 则该透镜的焦距为 cm(2)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3) 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上表中实验序号2中像的性质为 当烛焰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图16 (选填 “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实验序号物距u/cm像距v/cm像的性质13015倒立缩小的实像22532020倒立等大的实像41527倒立放大的实像55正立放大的虚像第四章 物态变化质量检测题 (

30、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审核人:于在良 龙廷中学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则他读出的结果应该是( ) D无法读数2.(多选题)如图1所示,是萘的熔化过程 图象,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萘的熔点是80B在ab段萘不吸收热量 C在ab段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在第9min时,萘是液态 图13. 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凝华现象 “白汽”,这是凝华现象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4. 在盛夏,以下方法中你认为降低室内温度的最佳做法是 ( )5.

31、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熔化和汽化 B凝固和液化C凝固和凝华 D汽化和升华6. 冬天,医生检查牙齿时,常把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适当烤一烤,然后伸进口腔里,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消毒   B.加热,使得病人口腔感到温暖  C.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产生液化现象    7. 在大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图2所示的方法,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熔

32、化,后凝固 C先升华,后凝华 D.先蒸发,后沸腾 图3 图28. 在“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时,小丽同学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 分别滴上一滴水,如图3,观察图中情景可知她主要探究蒸发快慢与( )9如图4所示是小明同学学习了“降水的形成”知识后,为家人做了“下雨”的实验。他把盘子擦干放进冰箱里冷却,水壶装满水并烧开,这时水汽不断上升,壶嘴上方就出现一团“白气”,这就是“云”。从冰箱里取出盘子放在壶嘴上方约15cm的地方,盘子碰到这团“云”,一会儿盘的下表面就会布满水滴,水滴越积越多,越积越大,等到挂不住时就纷纷落下,这就是“雨”。下面关于实验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壶嘴上方出现的一团

33、“白气”是壶中水汽化形成的气态水B壶嘴上方出现的一团“白气”是液态水C水汽化时放出热量D水滴下落时,只受重力和空气阻力的作用,因此一定匀速下落 图4 图510 如图5所示,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 氛。对“白雾” 的形成,小明的解释是:(1)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2)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 白雾。以上解释中( ) A.仅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C.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 D.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11.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

34、后散去;(4)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 A(1)(2) B(2)(4) C(3)(4) D(1)(3)12. 小轿车驾驶室内装有冷暖空调,可使驾驶室内冬暖夏凉,但是在使用空调过程中常易造成前方玻璃模糊,影响视线,对此叙述正确的有( ) A冬天,玻璃模糊属于液化现象 B夏天,玻璃模糊属于汽化现象 C冬天,要使玻璃清晰,驾驶员应该用于抹布在驾驶室外擦拭 D夏天,要使玻璃清晰,驾驶员应该用于抹布在驾驶室内擦拭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13在防范甲型H1N1流感疫情中,体温计发挥了重要作用。体温计是根据水银的_性质制成的,读数时看到的是水银柱的正立、_的_像。图6中体温计的示数是_0C,请写

35、出一点有关体温计使用的注意事项:_。图614. 如图7是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时间图像,其中 _是非晶体的熔化曲线。另一种物 质的熔点大约是_,在12min时,该物质处在 _ 状态。图715小宇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绘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8所示。(1)从图象中可知,水的沸点是 ;(2)此时该地区的大气压可能是 (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3) 小宇发现自己组的水比邻组的先沸腾,提前沸腾的原 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即可)。 图816.去年秋天,小明随父母游览了南岳,他在日记中写道:“南岳衡山,五岳独秀,我向往已久的地方,今天我终于投进了你的怀抱。清晨,我们登上祝融峰,

36、来到望日台,凭栏望去,山腰间笼罩茫茫白雾,人仿佛置身云海之上突然云雾中透过万道霞光,太阳出来了,不久,白雾渐渐消散,群山露出俊秀的面容”在这段话中,“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而形成的,太阳出来后,“白雾渐渐消散”,这是_现象。三、简答题(9分)17. 如图9,从温度与室温(24)相同的酒精里取出温度计。请你分析为什么温度计取出后它的 示数会先减少,过了一段时间又升回24? 图9四、实验题(第18题6分,第19题8分,第20题5分,共19分) 18在图10中,甲是“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装置。安装该实验装置时,应该先固定A、B两铁圈中的_铁圈。若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水沸点是_,水沸

37、腾过程中,继续加热,水的温度_。某实验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丙中的A、B所示,则图_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1019.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李丽同学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请你利用下面提供的实验样品,设计实验验证李丽的猜想是否正确。(1) 实验中应控制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与空气接触的面积和 _ 都相同。(2) 实验室已提供装好酒精和水的几个样品,如图11所示。按实验要求,应选择 _ 两个样品进行对比研究。(3)若一个同学选好两个液体样品后,将一个放在室内,另一个放在室外,经过相同时间后进行对比,这样做 _ (填“正确”或“不

38、正确”)。(4)按要求正确选择样品并进行正确操作,经过相同时间后样品的情况如图12所示。据此,你认为李丽的猜想 _(填“正确”或“不正确”)。 图11 图12 20. 三个实验小组同时分别探究“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与“水的沸腾”,记录数据如下表:(1) 在三个探究实验中,除秒表、温度计和铁架台外,都用到了的实验器材还有_、_。(2) 根据记录表,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_ _。 A甲是蜡,乙是海波,丙是水 C甲是海波,乙是蜡,丙是水 B甲是水,乙是蜡,丙是海波 D甲是水,乙是海波,丙是蜡五、阅读理解题(10分)21.阅读下面的短文:热管 

39、0;   如图13是青藏铁路通过“千年冻土”区的照片,照片中插在路基两旁的一排碗口粗细的是热管(还有一部分埋在路基下面)这是为了解决“冻土”区路基在温度过高时会变得松软不牢固,采取的其中一种方法.     热管是一根两端封闭的垒属管(如图14是管内物质物态变化的示意图),管内克有客易汽化的液体上方一端处在温度较低的地方,下方一端处在温度较高的地方,当它的下方一端受热时,里面的液体会吸热而汽化,蒸气跑到温度低的上方一端时放热而液化液化后的液体通过重力作用(或其它途径)叉回到受热的下方一端,如此循环往复热管就相当于一个天然“制冷机”图13

40、 图14 请回答下列问题:(1) 热管里面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和 .(2) 当热管“制冷”时,上方一端的温度 下方一端的温度此时,热管把从高温处吸收的 “搬到”低温处放出.当上方的温度和下方的温度相同时,热管  (横线内选填以下其中一个数字序号:停止“制冷”  开始“制冷  热量温度高于低于)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质量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审核人:于在良 龙廷中学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如图1所示,当开关S闭合时,两只小灯泡能同时发光的正确电路是() .将两盏小灯泡和一个开关接入电路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41、A.若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灯,两盏灯一定是串联B.若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灯,两盏灯一定是并联C.若开关只控制一盏灯,则两盏灯一定是并联.小轿车上大都装有一个指示灯,用它来提醒司机或乘客车门是否关好。四个车门中只要有一个车门没有管好(相当于一个开关断开),该指示灯就会发光。图2为小明同学设计的模拟电路图,你认为最符合要求的是()4. 分析图3中各开关的打开与闭合所形成的电路情况,正确的是( )A只闭合S2、S3时,灯L1、L2串联; B只闭合S1时,灯L1、L2串联;C只闭合S1、S2时,灯L1亮L2不亮; D同时闭合S1、S2、S3时,二个灯组成并联. 图 5. 图4所示四个电路图中与图5实物图相对应

42、的是()A. B C D 图4 图56. 如图6所示,用电流表测量通过灯泡L2的电流的四个电路图中,其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图67. 学生使用电流表时,本应使用“+”和“3”两接线柱,但误将“+”和“”两接线柱接入电路,而电流还是从“+”流入电流表,从“”流出电流表,这样做的结果将是( )A.指针偏转的角度小了 B.指针偏转的角度大,电流表可能被损坏C.指针不动 D.指针会反向偏转,电流表会损坏8.在图7中,L和L是两只完全相同的灯泡,闭合开关S后,电流表的示数如图8所示,则通过L的电流为() 图7 图8 AB.0.25 A C.2.5 A D.1.25 A9.小刚家中的几盏电灯突然全部熄灭了

43、,检查保险丝发现并未烧断,用试电笔测试各处电路时,氖管都发光.他对故障作了下列四种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10.在表演台上,某人声称具有特异功能“不怕电”.他把灯泡接到家庭电路的两根电线上,灯泡亮,取下灯泡后,他用双手同时抓住这两根电线芯,并让别人用测电笔触其肌肤,众人见氖管发光而瞠目结舌.对此,某班同学展开讨论后形成以下观点,其中不正确的是( ) C.此人与大地之间一定有良好的绝缘 D.他去抓那两根电线前,零线已被助手切断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9分)校的走廊中普遍使用一种无人控制的照明灯:白天灯不发光;晚上只有有人大声说话或有较大的脚步声时灯才亮,几分钟后又自动熄灭。有效达到了节能的 目

44、的。合理的推测是:这种白炽灯是利用了电流的 效应来工作的;这种灯的灯座中设计了两个开关,一个是光线暗的时候才闭合,另一个是有声音(振动)时才闭合,它们应该是联的。 12.如图9所示,A、B是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都放在绝缘支架上,A带大量的负电荷,B带大量的正电荷,用上面的铜导线将A、B连接起来,则电子从流向,电流方向是从流向。13. 如图10所示的电路,当开关S闭合时,灯L1与L2联。 14. 在如图11所示的电路中:(1)当S1、S2闭合,S断开时,电灯,电铃。(2)当S闭合,S1、S2都断开时,电灯,电铃。(3)当S、S1闭合,S2断开时,电灯,电铃。(4)当S、S2闭合,S1断开时,电

45、灯,电铃。12 13题14题图9 图10 图1115.在我们家里所用饮水机的顶部有红、绿两个指示灯,在使用时,红灯亮表示正在加热,此时绿灯不亮;绿灯亮表示水已烧开,此时红灯不亮绿灯亮。根据以下现象,则这两个指示灯是 联的。16.在如图12 所示电路中,提供电能的装置是 ;要使这个电路中产生电流,必须 。 图1217.某同学家有一台电视机、一台洗衣机,两盏照明灯,它们是并联的,工作时的电流分别是200mA、1A、300mA、250mA,如果干路中的电流不允许超过3A,这些用电器 (填“能”或“不能”)同时使用.三、作图题(每题4分,共16分)18.市人民医院为了方便病人呼唤医护人员,在医生值班室

46、安装红绿灯各一盏,请在图13中的虚线框里设计一个电路,要求:医护人员看见红灯知道是1号病房有人呼唤,看见红灯亮知道2号病房有人呼唤。 图1319.图14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拿在手上的随身电风扇的模拟实物图。它是由一个基本电路、外壳及辅助材料组成,请在方框内画出它基本电路的电路图。图1420.某同学依据图15所示的电路图,已部分完成了在图16中实物的连接,请你用笔画线帮他继续完成该电路的连接。 图15 图16,闭合开关后,通过灯泡Ll的电流为05A,通过灯泡L2的电流为04A试根据图17将图18中的实物用铅笔线表示导线连接起来图17 图18四、实验题(22题4分,23题6分,24题6分,25题9分,共25分) 22.两盏完全相同的灯L1、L2接在电源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