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回农村创业的故事_0_第1页
大学生回农村创业的故事_0_第2页
大学生回农村创业的故事_0_第3页
大学生回农村创业的故事_0_第4页
大学生回农村创业的故事_0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大学生回农村创业的故事创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恒心和毅力坚持不懈的发展过程, 其中 并没有什么秘密,但要真正做到中国古老的格言所说的勤和俭也不太 容易。而且,从创业之初开始,还要不断学习,把握时机。为此,下 面由 为大家整理大学生回农村创业的故事相关内容,欢迎参阅。大学生回农村创业的故事篇一从小在芒果树下长大的农家子弟 岑参, 大学毕业后在港资企业工作了 3 3 年,却突然辞职返乡,做起“芒 果贩子”,这让家人着实震惊了一把。岑参的家乡广西田东县林逢镇坛河村,盛产桂七、紫花芒、玉文 芒等顶级芒果,但受限于地理位置,田东芒果在国内的知名度并不高,很多人只知海南芒果,不知广西芒果。“我们田东芒果一

2、点不比别的差! ”岑参还记得,他在中山大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就读时,经常带家乡的芒果给同宿舍的同学 品尝,看到完全不同于海南鸡蛋芒的田东大香芒, 同学们流露出惊讶 的表情:这么好的东西,怎么平时都吃不到 ?从小,岑参就爱去屋后的山头玩儿,他的父母在山上种植了 300300 多棵芒果树。每年 4 4 月,果树上开着浓密的淡黄色小花,漫山遍野, 非常壮观。20122012 年的一天夜里,岑参突然梦到了家乡的那片芒果林, 满树的小黄花变成了枝头累累的果实。 他突然觉得,自己也该用成熟 的知识和经验去回报家乡。从高薪的港企辞职,岑参返乡卖芒果的消息一传出,这个世代务2农的传统家庭一下炸开了锅,父

3、母觉得“儿子疯了”。那感觉就像芒果还未成熟时,一口吃下去满嘴都是酸涩。但岑参心里清楚, 祖辈都是把种好的水果拿去市场交易, 一手交 钱一手交货,要让他们接受在看不见摸不着的互联网、 微店上卖水果 必然有个过程。都市白领回家“务农”“亲爱的朋友,最近还好吗?我是你的朋友三叔,我务农啦!逃离 城市的繁嚣,每晚早睡,每天早起 & & hellip;…hellip;… ”在岑参网店里 买过芒果的人,除了会在包装盒里收到“芒果吃法”等温馨提示外, 还会收到这么一封热情洋溢又朴实自然的信。20122012 年,岑参辞职后回到老家,那时候正是芒果丰收的季节, 芒果成为了大街小巷的

4、主角。“能不能利用自己的网络技术将家乡的 优质芒果推向全国?”学习电子商务出身的岑参从中看到了商机。20122012 年 7 7 月,岑参在淘宝的网店注册成功。科班出身的岑参,管理 网店顺风顺水。加上田东芒果独特的味道,网店在注册的两个月内便 突破 8080 多万元的营业额。刚开始,他负责推广营销,女朋友帮着做客服,家里人帮忙采购 水果。乡邻问起来,他的父母还有些不好意思,但很快,家人的郁闷 就被迅猛上升的销量给冲击得无影无踪了。开业不到一周,每天的发货量达到四五十件,经营到1 1 个月时,岑参一天要写的快递单有时有上百份,这让他不得不采购一台打印机。那段时间,经常打包发货完已是晚上 1111

5、 点。他说,品质是他迈出成功第一步的关键。他记得,有一次他和女 朋友去果园挑果时,刚挑到一半,果农突然生气不卖了。原来,他们 选芒果时,有斑点的不3要,畸形的不要,这让习惯了好果次果一起卖 的果农不乐意了。“传统做线下生意时,他们的观念都是差不多就行。但微店买水 果的人之所以愿意付出更多的钱,就是为了购买有品质的水果,所以 我们必须挑出 20%20%最好的那些果。”岑参解释说,即使有时候被骂哭,他也从未改变采购的质量标准。“创业有种淋漓尽致的快感,虽然一天下来很累,但你付出每一 分努力都会加载在你身上,给你带来成长。”初尝到创业成功滋味的 岑参,形容这种感觉就像芒果剥开皮后,散发出的阵阵清甜。

6、这种新的销售模式,很快在田东这个桂西的小县城传开了。 当地 快递行业的人最先意识到,原来“看不见的摊”卖水果可以卖得那么 好。很快县城里很多人跟风开店,岑参预感到,价格战会越来越严重。 岑参注册了公司和商标,抬高了门槛,让地摊芒果变得有“身份”。田东芒果网络品牌营销中的 No.1No.1捞到自主创业的第一桶金之后,岑参乘势而上,具有战略眼光的 他要走特色之路,卖不一样的芒果。天猫(淘宝商城)上的网店有机会在淘宝商城页面获得推荐,从而 增加店铺的浏览量,天猫商品力推的是诚信和商品品质, 所以天猫上 的店铺能比淘宝上的普通店铺实现更多的成交量, 但入驻天猫的店铺 需要公司进行注册。20132013

7、 年,岑参在南宁注册了公司:南宁市农派 三叔农业有限公司。注册了公司,使岑参的淘宝网店进入天猫有了“通行证” 。20132013 年 6 6 月,岑参在天猫的网店农派三叔旗舰店注册成功,注册的品牌叫“农派三叔”。品牌的力量和网店管理的严要求高标准运作, 在 20132013 年的芒果季里,农派三叔旗舰店注册的第一年就卖出田东芒果近1001004吨。从淘宝到天猫,使芒果从一般“地摊货”到“品牌货”的升级,“农派三叔”成为了田东芒果在网络上实现品牌营销的 No.1No.1 。农派 三叔旗舰店也成为了广西第一家专营本地新鲜水果的天猫旗舰店。2828 岁的岑参越来越会“来事儿”:为了芒果保鲜,他在包装

8、上研 究了很久,最后在一个工厂定做专门的泡沫箱和纸箱, 用三层包装让 最远的客户也能吃到仿佛刚摘的果子。他的广告语亲切极了: “三叔,自家人的味道。”不老的“三叔” 还善于用年轻人的语言销售,比如,“嗨,走远点,咬一口太多汁, 爆浆! !”就是再忙,他每天也会抽出时间看客户评价,有顾客只是语焉不 详表达不满的,他还会打电话跟对方沟通。“有的顾客反映芒果太青了,我就告知他们怎么去催熟。通过印传单,增加页面描述,明确告 知顾客食用方法。”通过点滴的改进,他不断改善对消费者的服务。如今,家乡在他的带动下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果农们再也不用 为价格低卖不出去发愁了。20122012 年当地品质较好的芒

9、果能卖每斤 1.81.8 元左右,20132013 年就涨到了每斤 3 3 元,到了 20142014 年更是涨到每斤 4.54.5 元左右。当地稍有种植规模的果农年收入超过 1010 万元的比比皆是。这让岑参特有成就感。他说,创业能给自己和周围的人带来那么 大的改变,这比咬上一口馥郁浓香的芒果还要好。大学生回农村创业的故事篇二乡情档案:黎富平,19791979 年出生于安龙县龙广镇小场坝村;20032003 年毕业于贵州大学农学专业,到兴义 市桔山工委5工作;2010;2010 年,回乡领头创办安龙县农望种植农民专业合 作社。7 7 月 7 7 日,天刚蒙蒙亮,安龙县龙广镇小场坝村的义龙食用

10、菌园 区的菌农们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上午 9 9 点,菌农们将刚采的满筐菌子,陆续背到加工基地。“别看这菌子小,都已销到韩国、日本去了呢 !”农户杨林十分 自豪地把一背篼菌子放到过磅称上,“52.552.5 斤! !今天还算少的呢,多的 一天有二三百斤!”一旁记账的小会计赵廷艳说:“自 6 6 月中旬开采菌子以来,目前 已收鲜菌5050 多吨了。”不远处,一台崭新的食用菌清洗机正在流水作业。 值班村民谭志 先喜笑颜开:“每天上午 7 7 点上班,下午 6 6 点下班,月收入高的有 30003000 元,和城里人上班没两样了 !”农户们所从事的与食用菌相关的产业, 都源自黎富平,一名安龙 县龙广

11、镇小场坝村走出来的大学生黎富平利用所学知识,发挥自身优势,回归故里发展食用菌姬松 茸。短短 4 4 年,安龙县龙广镇小场坝村从贫困村迈步小康村, 带动全 县龙广、洒雨、平乐、普坪等乡镇 180180 余户农户,辐射带动就业 20002000 余人,发展大棚 61615 5个,户均纯收入 4.24.2 万元。目前,产品除销往国内北京、上海等地外,还出口到韩国、泰国、 日本等地。【领头羊】带着乡亲奔小康1212 年前,黎富平从贵州大学农学院毕业后,到了兴义市桔山工 委工作,很6快就当上了桔山工委一下属企业生产技术部副经理、研发中心主任。20052005 年,黎富平大胆承包了食用菌厂。“没想到,第二

12、年除了还 清赊欠租金,居然还赚了二三十万元。”20082008 年,黎富平了解到家乡年轻人都出门打工、留下老人、小 孩在家,就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让出门的年轻人在家门口就能做 事,还可以照顾家人。20102010 年,黎富平回到了小场坝村。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经反 复调研考察,黎富平认定,发展姬松茸这种珍稀菌子是条路子。发挥专业特长和人脉优势, 20102010 年 1212 月, 黎富平领头, 与村 民合伙成立“安龙农望合作社”,当年试种成功。20112011 年,合作社集中流转土地 200200 亩,发展 9 9 个大棚,仅干货 就卖得 1717 万元1 1 亩菌子能增收万元以上!村里一

13、下像砸开了锅,20122012 年,就有 4 4 户有条件的农户参与,亩收入上万元。没有资金,合作社便统一为农户提供菌种,并协助农户从农行获 得每户 5 5万元的小额贷款,合作社提供担保,扶贫部门提供 5%5%的贴 息; ;没有技术,合作社就从菌农中选出 6 6 人作为蹲点协调技术员分片 包户服务。“这种集约化种植模式很受乡亲们欢迎。”黎富平说,每年 5 5 月 底菌子开始生长,一直持续到 1010 月底。一个大棚月产量可达 5 5 吨, 盛产期每天采摘三次。20132013 年,合作社就发展到 8383 个大棚,3232 户农户参与,其中贫 困户占七成以上,今年已发展到 150150 多户。

14、合作社“统分结合、二次返利”的利益联结机制,加上政府的扶 贫政策支7持,激发了村民生产自主性,使得合作社迅速壮大。20142014 年,扶贫部门提供园区农户的扶贫贴息贷款高达 19.519.5 万 元,且每建一个大棚提供 30003000 元的补助资金。黎富平所说的“二次返利”,即农户第一次收益为,出售鲜菌扣 除合作社赊销的种植材料、菌种等后的收入 ;第二次收益为,每个生 产周期结束,将合作社经营利润的 60%60%反补给农户,目前,已返利 给农户 120120 多万元。20142014 年,合作社带动 117117 余户农户,发展大棚 306306 个,实现产 值 17451745 万元,菌

15、农户均纯收入 4.24.2 万元。目前,合作社核心区已被列为贵州省重点农业示范园区,有菌种 生产基地 40004000 平方米,食用菌冷链物流中心 16001600 立方米,加工基 地 48004800 平方米,日加工能力达 8080 吨。产品除销往国内北京、上海等地外,还出口到韩国、泰国、日本 等地。为提高知名度, 合作社将姬松茸干品带到泰国和法国博览会参 展, 好评如潮,并与贵州省农科院合资成立“黔西南州利康农科技发 展有限公司”。合作社在壮大,园区在壮大,黎富平的梦想也在大:3 3 至 5 5 年内把大棚发展到 30003000 个,并在食用菌多糖精深加工上做文章,让更多 农民致富。【贫

16、困户】从不愿种到我要种7 7 月 8 8 日上午,在小场坝村的义龙食用菌园区,胡丹云刚一采摘 完姬松茸,就忙着去大棚浇水。“1 1 个大棚能产 80008000 多斤,去年种 3 3 个大棚,净赚 4 4 万多元! !” 胡丹云的脸上掠过丝丝喜悦,今年又扩种了 5 5 个大棚。胡丹云一家五口,3 3 亩地,种的包谷,仅仅够吃,生活十分困苦。820122012 年,黎富平动员村民种菌,胡丹云怕种了卖不出去,不愿 意种。20132013 年,妻子廖美云来到合作社打工,一个月收入有 20002000 多 丿元。妻子告诉他,看看菌农大筐大筐的菌子卖出去,将大把大把的钞 票收进“荷包袋”胡丹云跑到种菌基

17、地实地“考察”后,了解到一亩地可建两个大 棚,一个棚前期投入 1.5;21.5;2 万元; ;贫困村民 1 1 亩地可得 30003000 元扶贫资 金补助,合作社还可提供担保,协助小额贷款 5 5 万元,并有扶贫部门 提供 5%5%的贴息; ;合作社不但统一提供菌种、技术,还负责统一收购销 售。20142014 年,胡丹云种了 3 3 个大棚,产菌 2 2 万多斤,又得 2 2 万多元 的红利。【种植大户】种得多赚得多“每天 5 5 : 3030 开始摘菌,7 7 : 0000 选菌、洗菌,下午 4 4 : 3030 又开 始采第二拨菌子,一直忙到晚上一二点钟,交到合作社。 ”种植大 户张启

18、平说,“苦得很,但很开心。”张启平家有 2828 个大棚,是基地种菌最多的一户,也是加入农望 合作社种菌时间最长的一户。现在正值姬松茸上市,不仅妻子、儿子和儿媳,几乎全家上阵,而且请了 3 3 个固定长工,临时工多时达几十上百个。合作社刚成立时,张启平投了 1 1 万多元,试着跟种了 1.51.5 亩,建 了 3 3 个大棚,20132013 年就赚了 4 4 万多元。尝到甜头的他,20142014 年就扩建到 1010 个大棚。今年,张启平索 性将房子做了抵押,贷款 2020 多万元,发展的大棚 2828 个。目前,在张启平的带动下,果药村就有 8 8 户农户参与种菌,户均 纯收入超9过 4

19、 4 万元。【小场坝村】贫困村成小康村小场坝村是省级二类贫困村,20132013 年以前,全村尚有贫困户 300300 多户,农民人均收入不足 30003000 元。20112011 年,黎富平回到村里,发起成立合作社发展食用菌,种1 1亩菌子能增收上万元。小场坝村村主任韦忠平介绍,自从有了菌子产业,村里发生的翻 天覆地的变化。贫困户数减少了两成,现在是 7070 多户。低保户人口数减少近一 半人; ;过去村里到处都是瓦房和草房,现在 95%95%以上的村民都盖起了 砖瓦,就连村民思想观念也都有了改变。“当初发展菌子,需要集中流转土地,涉及100100 多户村民,部分村民表示不理解,种菌子能当

20、饭吃! ”黎富平说,他是挨家挨户做 的思想工作,而现在村民主动种菌的越来越多,土地流转再也不用磨 破嘴皮。韦忠平说,目前,全村 40%40%以上的村民都参与到菌子产业中来,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75007500 元,其中从事菌子产业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 五成以上。20152015 年,小场坝村被认定为小康村。大学生回农村创业的故事篇三 “真是脑壳进水了”,“堂堂大学生 偏要跑回农村种地” & & helliphellip ;&;…hellip; 想起几年前辞职回老家创业时 乡邻们的冷嘲热讽,韩高科至今仍憋着一股劲儿。7 7 年后的 20142014 年底,他一手创办的湖北农时生态农业

21、股份有限 公司,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上市。他本人,也成为全国农村ii青年致富带头人。好不容易跳出农门?却要回家当菜农长相憨厚、皮肤黝黑。今年 3333 岁的韩高科,朴实而沉稳。20052005 年自湖北经济学院毕业后到北京考研,没想到研究生没考 上,一条负面新闻却给他指明了人生方向。“北京一家经营有机蔬菜的知名企业, 因货源供不应求,便投机 取巧,将普通蔬菜贴上自己的标签,以次充好混入市场。 ”这则普通 人眼里的一条小新闻,在韩高科看来却商机无限: “我的家乡在江汉 平原,那里土地肥沃,适种各类蔬菜。回去干这行,大有可为。 ”“供你读书就是想你离开农村,读完了你却要回来种地 ? ”对于

22、父亲劈头盖脸的责骂,韩高科没有回答,他决定自己积攒资金后回乡 创业。20062006 年,他回武汉找到一份国企工作。别人一有假期就游山玩水,韩高科一有假就去钻蔬菜基地。两年 时间里,他走遍了全国大小蔬菜基地,掌握了蔬菜产、供、销一手信 息。每到周末,都泡在图书馆里查资料。还经常去华农、省农科院请 教蔬菜专家。20072007 年,他捧着东拼西凑的 1010 万元资金,不顾旁人的诧异和 嘲笑,在老家仙桃市郭河镇盘下 8080 亩农田,开启了自己的“菜农生 涯”。外地蔬菜“水土不服”学费没少交一切并不顺利。会计专业毕业的他经历了多次挫折。20082008 年,韩高科得知山东的朝天椒种植前景好、回报

23、高,便购进 6 6 万元种子和肥料,邀本地农户一起试种。谁知,那一年雨水多, 加上高温、高湿,山东苗子“水土不服”,结果“颗粒无收”。11祸不单行。同年夏天,韩高科了解到宜昌、恩施等地的高山蔬菜 售价高、需求大,萌生了在平原种植高山蔬菜的想法。结果,本地气 候炎热,六七月份虫子成灾,总不能过量使用农药吧。头两次种植, 都以失败告终“第一次输给气候,第二次输给良心”的韩高科意识到:种植适 合本地气候的应季蔬菜,向社会提供优质健康的农产品才是王道。“春天,我种黄瓜、毛豆、甜玉米。秋天,我种菜薹、甘蓝、西 兰花。”找到方向的他,之后的路顺利得多。20092009 年,韩高科发现自己的产品在北京、上海等地卖得比较好, 但长途运输难以保鲜。此外,一旦蔬菜大量集中上市,价格往往偏低, 甚至赔本。要同时解决长途运输和错峰出售的问题,最好的办法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