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发音的不同_第1页
各国发音的不同_第2页
各国发音的不同_第3页
各国发音的不同_第4页
各国发音的不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对日本留学生的汉语语音教学日语的语音系统较汉语简单。音节多为直音,具有开音节的特点。另外,还有一些拗音音节和特殊音节,如长音、促音和拨音等。现代汉语中则没有长音和促音音节。日本学生学习汉语时普遍存在听力较差、学发音较难等情况。主要原因有就是日语本身的语音音素比汉语少得多,此外日语与汉语相同的同位语音音素极少。还有一点是社会语言学的原因:"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观察,造成日本学生学习外语的不利因素也有其社会原因。日语社会的语言习惯是,一般不大声讲话,否则会被人认为粗鲁没有礼貌。观察日本人讲话时的口部活动,就会发现一般日本人讲话时的口部活动很小,口形呈微启状态,牙不外露,嘴唇基本上是不动

2、的"。汉语以元音占优势,汉语的元音音位音素数量大,变化多。汉语的元音开口度大,圆唇音较多,展唇音发音时较紧张。汉语有10个单元音,其中舌面元音7个,卷舌元音1个,舌尖元音2个,而日语只有5个单元音,都是舌面元音。汉语和日语的元音不仅数目不同,而且没有一个是音值完全重合。日语元音的特点是:除了有一个略微低于汉语的圆唇中元音/o/o以外,其他元音的开口度和唇展均小于汉语,双唇基本上是不动的。由于受母语影响,日本学生很难发好汉语的元音音素。日本学生发汉语元音时习惯于双唇微启,口型呈自然状态,双唇既不紧张,也不特别圆唇,因此发汉语元音时口型总张不到或展不到汉语应有的程度,双唇总是紧张不起来,

3、也圆不起来。另外,受母语影响,发出的音总缺乏汉语应有的响度。汉语的aA和日语的A,虽然音值相近,都属于舌面央、低、不圆唇元音,但汉语A的开口度略大于日语的A,这样也必然造成响度上的差异特征。例如,日本学生发汉语的"大"时听起来常常像"得"(de),因此,在教日本学生发汉语的A时,应提醒他们注意,嘴要张得比母语A更大,口腔肌肉也比发母语A时更紧张。汉语的o这个元音是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而日语的o是舌面后、中、圆唇元音。汉语的o不仅比日语的o开口度小半个扁指,而且比日语的o圆唇度也高得多。例如日本学生读汉语的"我"时使人听起来不那么响

4、亮清晰。所以日本学生发汉语的o时,嘴要张得比发母语o小一些,嘴唇要拢得比母语o更圆,并向前突出。汉语的e是舌面后、半高、不圆唇元音,日语里没有这个音,因此日本学生在发这个音时读得有点像A,如把"和"读成"哈"。在教授这个音素时,可以让学生从母语中与它邻近的A出发,嘴要张得开一些,同时嘴角要用力向两边展开,也可以让学生先发oo这个圆唇音,然后再展唇微笑,便可发出e来。汉语的i和日语的i音值接近,都属于舌面前、高、不圆唇元音,但汉语的i比日语的i更高,更靠前,汉语的i在舌位的前后与高低上都达到了最高点,是一个最高的元音音素。日语的i略低于汉语。日本学生发汉语

5、的i(如"一"和"姨"等)时听起来让人觉得不怎么清晰。因此在教日本学生发汉语的i时,应提醒他们,上下牙间的缝隙要比母语i更小,舌面要比母语i更靠近硬腭,嘴角要比母语i向两边展得更宽更有力。同时要注意,汉语的i有三个异音。自成音节及位于b、p、m之后的i与日语的i比较相似。但位于z、c、s后的i和位于zh、ch、sh、r之后的i的发音又当区别开来,前者受舌尖影响变为舌尖前音,后者受卷舌音的影响,变为舌尖后音。汉语中的uu是舌面后、高、圆唇元音,而日语的u是舌面后、高、不圆唇元音。虽然两者在圆唇度上有很大的差异,但日本学生较难分辨出"湖"

6、与"河"。两者最大的差异在于圆唇与非圆唇。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让日本学生双唇用力向前突出,中间形成一个小圆孔,像吹口哨一样,同时抬高舌根,扩大口腔,缩小咽腔。汉语的ü是舌面前、高、圆唇元音。日语里没有这个音,往往用母语中的这个音来代替。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从日语的出发,因为日语的和汉语的i很相似,先发i,然后将双唇向内拢圆并收紧双唇,中间形成一个小圆孔,就像吹口哨一样。注意汉语的ü的口形不像u那样用力前突,而应将上嘴唇稍稍包住。在掌握了发音方法之后,有必要告诉学生ü和的区别,以防发音错误。汉语的ü是单元音,发音时嘴唇撮圆,舌面放平,舌

7、面前部抬起接近上颚,舌尖顶住下齿背,发音的整个过程没有变化,而日语的是个复合元音,发音过程中是有变化的,从不圆唇开始到稍稍圆起。er是舌位中不圆唇、卷舌元音。日语中没有这个读音。在对日本学生教学时,可以让他们从母语中的o出发,在保持开口度不变的情况下,把舌面往后缩,使舌尖脱离下牙并向上卷起,指向硬腭与软腭的交接处,同时嘴角用力向两边展开。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很多日本学生在发这个音时,因为舌头过分紧张,导致还未发音时舌头就已经卷起来了。所以在训练时一定要强调发音时应该放松,从舌头平放,中部稍稍隆起这个动作开始。朱川先生指出了留学生在韵母的发音上存在的问题:他们不了解紧元音的性质,尤其紧元音发音时

8、的具体表现,没有紧元音松元音的概念,建议学生听辨和感觉汉语中"爸爸、妈妈、伯伯、叔叔、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等词,体会前后两个音节中单韵母的不同之处,包括体会发音的紧张程度,发音时舌头位置的不同以及气流和声门的感觉,使他们对松紧元音有较深、较直接的感性认识。提醒学生注意气流强弱,该紧就紧,该松就松,应该引起足够重视。日本学生发汉语复合元音时经常出现的问题是不能把两个音素糅合在一起,如给以ai中两个音素s和i同样的时间和强度。实际上,汉语中的ai是一个不可分割的音节,调音时间也不等,前长后短,前强后弱,长短不一。汉语三元音的发音方法是后响双元音与前响双元音的结合。日语中不存

9、在这样融为一体的三元音。汉语三元音中,每个元音都受其他因素的制约而发生一定的变化,特别是中间的元音变化明显,形成独特的音,需要多加注意。汉语鼻韵母的发音方法:如果鼻辅音前只有一个元音时,先按照元音做好一定的口形,但不发音,在舌头向鼻辅音转换时发出音来,而在舌头到达鼻辅音的发音部位的同时结束发音。关于前后鼻音,有些学生不会发后鼻音,因此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把口张得大一些,头略向后仰,这样就可以迫的舌体向口腔后部移动,从而发出后鼻音。汉语的声母是指位于韵头的辅音,辅音是由语言的语音系统来决定的。汉语的辅音多于日语。汉语辅音以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为基本对立,但是,是否送气在日语里仅仅是同一音位的不同变体。

10、比如说,日语的"(叩,敲)" 这个单词中,第一个是送气的,第二个则是不送气的。在讲送气音时,有一个很普遍的问题,那就是很容易引导学生把日语的清浊对立(例如:和 和等)和汉语的送气非送气对应起来。很多学生在发音时,声带往往不由自主地颤动,但是汉语里的辅音大多为清音,所以老师应该指导学生辨别清浊的差异,发清音时,声带处于放松状态,声门敞开,气流呼出时声带不会颤动;反之,在发浊音时,声带要紧张,气流冲出时要颤动。教学中一种最简单实用的办法就是让学生轻轻地按住喉头的外部,发音时如果感觉到喉头内部颤动,那么发的音是浊音。如果没有感觉到颤动,那么发的音就是清音。弄清楚差异之后,可采用清

11、浊连读的方法进行练习,让学生学会控制声带,从而避免把汉语中的清音读成浊音。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辨别送气音和不送气音。汉语的送气音,对日本学生来说是一个较大的困难。汉语的送气音需要呼出强烈的气流才能发出正确的音。许多老师告诉学生,发汉语的p、t、k时,在嘴前面放上一张小纸片,发音时如果可以吹动纸片即是送气音,这不失为一种有用的方法。或者通过吹灭火柴,模仿气门儿放气的声音,都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如何送气。还有一种方法是以气带音,就是说在发送气音时,先是用气流冲破阻碍,有意让爆破气流持续(主要是塞音),或者与阻碍部位摩擦(主要是塞擦音)片刻后才发出后面的元音,这样的办法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送

12、气的方法。所以有人说,送气音是先从口腔里发出气流,然后出来声音,而不送气音是不送气气流与声音同时发出。姑且不论这样的说法是否有根据,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确实可以帮助学生训练好发音。日语中没有与f相对应的音,不少人把f开头的音发成了h, 所以很多老师为了突出f与h的区别,让学生来"咬"音,就是用上齿咬住下唇外侧来发f 这个音,正因为是"咬"出来的音,所以必然堵住了气流的通道,于是气流冲出来时便形成了唇齿爆破音。正确的发音方法是:用下唇内侧去接触上齿从而形成一个窄缝,从肺部出来的气流从窄缝摩擦而出,发出的就是唇齿音、擦音f。 一个是用上齿主动去咬,一个是用下唇主

13、动去靠,发出来的音是完全不一样的。汉语中的l与日语中的r相似,但汉语的l是边音,要将舌尖抵住硬腭,使气流从舌头两侧通过,声带振动,而日语的r是闪音,发音方法不同。针对学生分不清n和l的情况,我们建议学生可以捏住鼻子,这样对l没有影响,但对n则有很大影响,至少感到发音别扭。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感知两个音的区别。汉语中的h是舌根擦音,其成阻部位是软腭小舌与抬起的舌根,h带有强烈的喉头摩擦音。但日本留学生常用吹气音来代替x,他们的发音动作如吹气,因为吹气音的成阻部位是双唇,在口腔的最前部,听起来与x差别较大。汉语的j是不送气音,日语是送气音,发汉语j时要注意提高声调,呼气要弱。汉语的q是送气音,在提高

14、声调的同时要使用腹肌,有强烈的呼气感。汉语的x和日语的发音基本一样,但汉语作用于发音部位的力要强些。发zh、ch、sh时要注意卷舌动作。一般日本学生发r有困难,我们一般在学生学会sh后再教r这个音,保持sh的动作,sh是无声音,r是有声音,发音时振动声带。发z、c、s时要注意送气不送气以及有无声音。日本学生往往分不清z、c、s与zh、ch、sh,我们建议学生注意,在发音时把舌尖碰不碰上齿背作为区分两组发音的关键。舌尖碰一碰就成了z组,如果不碰就是zh组。声调:汉语的声调贯穿整个字,属于单音节声调。汉语的一个音节基本上就是一个汉字,因此声调也叫字调。声调是汉语音节结构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它有区别意

15、义的作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一般采用五度标音法,但这里的五度并不等于乐谱中的do、re、mi、fa、so。我们通常用55、35、214、51分别表示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和第四声,这四个声调又分别叫做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普通话里还有一种又轻又短的声调叫轻声。普通话里四个声调的音长不是完全一样的,不过这种长短的分别在普通话里不很显著,并且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总体说来,汉语的声调比日语声调要高得多,例如第一声的高平和第四声的高下。汉语声调的音域也比较宽,这一点在音节的连续中表现得更为充分。因此,在学习汉语声调时要注意掌握汉语两个音节连续的声调。日本学生在学习汉语声调时还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在日

16、语中,起始音节和第二个音节的高度是不同的,因此受母语影响,日本学生在朗读时,声调常会出现忽高忽低的现象。一般认为阴平最容易掌握,其实不然。日本学生常见的问题是起调起不高,因此在教学中要多练习起调,起调要高,延长声音。另外,日本学生在读双音节词时音调,常会出现一高一低现象,值得注意和纠正,如读"星期"、"参加"等时,出现前高后低或前低后高的问题,而在汉语中,一般后者略高。阳平起调也很重要,起调比阴平低,然后逐渐升高。让学生起调不要太高,但也不可太低。上声是先降后升,是四声中最难掌握的一种。要从半低音降到低音,然后再升到半高音。其调值为214,但上声字很少单

17、念,一般连调时读211调值。所以练习时可以把211作为基本调型。如果学生在念上声时起调太高,可以用去声带上声,如"太好了","不好了"等。去声从高音降到低音,起点比较高,猛然降到最低,去声的调值最短。日本学生常见的错误是降调不到位。练习时可以用阴平带去声,如"经历","发现","天气"等。轻声在一般情况下读得又轻又短,没有固定的调值,其调值由它前面音节的声调决定。轻声的性质跟一般的声调很不相同,一般声调的性质主要决定于音高,轻声则主要取决于音强。轻声的特点是发音时用力特别小,音强特别弱。比较常见

18、的问题是学生不知道哪个字念本调,哪个字念轻声。有时候学生知道念轻声,但读得不像轻声。在轻声教学中,要告诉学生把它念得又短又轻。另外,由于轻声音节的音高是由前面音节决定的,因此要结合词汇学习并结合朗读练习,多朗读一些含轻声的组合练习,如一些亲属称谓,像"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等。二、对韩国学生的汉语语音教学zh、ch、sh和z、c、s这两组声母是韩国人学习汉语的发音难点之一,他们常把这两组声母读错读混。韩国语中没有翘舌音,所以在发zh、ch、sh音时非常困难,大部分人发得不到位,而是用韩国语中的接近的一组音()来代替,这组音的发音部位介于舌尖前和舌尖后之间,所以

19、对学生发zh、ch、sh影响很大,而且会导致zh、ch、sh和z、c、s的混淆。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把z、c、s和韩国语的区别开来,主要是通过舌位前后的不同来区别。汉语的z、c、s比较靠前,训练时首先让学生掌握好擦音的发音方法,其实汉语的s 在韩国语中有非常相似的发音,所以在发好s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去发z 和 c。 发z 和 c时,应该让学生注意到这两个音的舌尖要和上齿背或者下齿背形成阻塞,然后再打开一条很窄的缝隙使气流摩擦而出。如果说发z、c、s时,舌尖是平伸向齿背的,然后气流从舌尖后的中部凹槽和齿背的缝隙中流出来。发zh、ch、sh时,舌尖翘起,再顶向与发d、t时差不多的上腭,舌尖底部朝

20、向前方。还有一个比较通俗的方法可以用来讲授zh、ch、sh,发准这三个音,实际上就是如何让学生形成发翘舌音的习惯,因此,训练时要重点训练翘舌的动作,教师可先做示范,用食指顶住舌尖背面,然后用牙齿轻轻咬住食指的第一关节,让学生进行模仿,用这种办法可以使学生学会翘舌,并可以在反复训练中使舌尖达到正确的位置。韩国学生发不准j、q、x,主要问题是舌体后移,舌尖不与下齿龈相抵。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发I音,发得清楚准确以后,再引导学生发ji、qi、xi,即让学生保持i的舌位,让舌尖抬起成阻,再除阻,声带振动,即可发出j;保持j的舌位,舌尖成阻,呼气即发出q;保持q的舌位姿势,舌面不要接触硬腭,稍留缝隙,使气流

21、摩擦而出则发出x。zh、ch、sh是汉语里一组较独特的舌尖后音聚合群。韩国语里没有这组舌尖后音,训练时应让学生形成翘舌的习惯,重点是训练翘舌动作。我们可以让学生先做出发x的口型,再卷舌即变为sh,在sh的基础上将shi音节拖长,让气流擦过,同时声带振动,就可发出r。韩国语中没有唇齿音f,韩国学生发f时常用p来代替。f有两个特征,一个是唇齿音特征,一个是擦音的特征,但韩国学生用双唇音来代替唇齿音。教f时先让他们把f和p的发音部位区别开,注意f的唇形是下唇内侧与上齿构成缝隙。在发音方法上要强调擦音f唇齿之间是有缝隙的,气流是从缝隙中摩擦而出,而塞音p是双唇紧闭,没有缝隙,气流冲开双唇爆发而出。学生

22、在练习f时,把气流从唇齿缝隙中缓缓摩擦而出的特征发得明显一些。为了纠正韩国学生f的偏误,除了多练习f为声母的音节外,还应该把f作声母的音节与声母是b、p的音节混放在一起练习,让学生反复体会f、b、p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不同。n、l和r,韩国学生听起来比较相似。韩语中也有n,它的发音部位与l相似,唯一的差别在于汉语n是鼻音,发音时舌前部堵住口腔通道,气流从鼻腔通过。教l时要突出边音特点,让学生舌尖顶住上齿龈不要离开,舌的两边自然松弛,留有空隙,然后体会气流从舌头两边通过的特点。我们也可以让学生从英语的Lee音开始发起,然后再发汉语的l音节。发l时,舌位比较靠后。许多学生在发l和r时经常分不清楚

23、,主要区别因素在于舌尖与上齿龈相碰与否。如果相碰,就是边音l,如果不碰,就是擦音r。发r时,舌尖竖起向后卷,接近硬腭前部,构成窄缝,发音器官形成阻塞的两部分靠拢而不把气流的通路完全堵塞,中间留有一条小缝,使气流不能顺利通过。韩国学生在韵母发音方面包括如下一些问题:韵母发音过程不够,开口、齐齿、合口、撮口四呼掌握不够到位,开口度不够,圆唇程度不够等。另外,带鼻音韵母的发音更是困难,如an,ang,en,eng等前后鼻音的区别更是让他们无从掌握。我们在教授这些带鼻音韵母时,主要是让学生抓住两个鼻音尾韵母"n"和"ng"的发音部位的区别,前者的两个主要发音部位

24、是舌尖和上齿龈,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让气流从鼻腔通过,声带振动;后者的两个发音部位主要是舌根和软腭,发音时舌根隆起抵住软腭,堵塞口腔通道,气流从鼻腔通过,声带振动。两个音虽然都需要声带振动,但发n时是舌尖和上齿龈形成的声带振动,而发ng时是舌根和软腭成阻形成的声带振动。韩国学生很难掌握汉语的ü音,往往把它发成ui或i,我们使用的方法是,给学生讲明几个音之间的区别,让他们对这些音有一个大概的认识,然后以i带音。具体做法是:先让学生发i,然后拖长发音,再让学生变成圆唇即可发出ü的音。韩国语中没有声调,只有语调,而汉语中不仅有语调,每个字还有字调,不同字调表达不同的意思。对韩国

25、学生来说,学习声调困难很大,主要表现为:把多数字词都读成阳平和去声,难以分辨阳平和上声,这是受母语的影响所致。在韩国语中,平声居多,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多读短而急的降调。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从语言理论和语言实践的角度让学生重视声调的存在和使用,也可以用音乐的形式唱声调,如高起高落对应阳平,高起低落对应去声,对于最难掌握的上声也可以用音乐唱出其曲折变化,再加上老师指挥的手势,使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氛围里掌握汉语的声调。三、对以英语为母语学生的汉语语音教学对初学汉语的学生来说,掌握汉语声调非常困难,主要是因为母语(英语)中没有声调。我们在起始阶段常采用唱调的方法,让学生用高调唱出第一声词语,用升调唱出第二声词语,用曲折(或降升调)唱出第三声,用降调唱出第四声。对初学者的声母韵母教学,我们常采用近似音的导入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