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2016届高三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广西钦州市2016届高三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广西钦州市2016届高三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广西钦州市2016届高三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广西钦州市2016届高三生物二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6年广西钦州市高考生物二模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1.下列有关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阐述,错误的是()1C H、ON P、S是蛋白质、ATP染色质、核苷酸共有的化学元素;2葡萄糖是细胞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3乳酸菌、酵母菌和蓝藻的细胞内都有核糖体、DNA RNA4线粒体可在有氧条件下将葡萄糖氧化分解为CQ和水;5糖蛋白、抗体、受体、限制性内切酶都是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的物质;6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A.B.C.D.2.如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两种物质运输方式,下列对细胞膜结构和

2、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如图示小肠上皮细胞膜,则CQ的跨膜运输方式是b适当提高温度将加快和的运动速度 细胞间的识别、免疫、细胞的癌变与有密切的关系a过程需要载体蛋白,该过程充分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正常干细胞和肿瘤干细胞都具有增殖、转移的能力,但二者在细胞增殖、分化潜能和细)正常干细胞的增殖过程受到基因调控,肿瘤干细胞的增殖过程不受基因调控正常干细胞只能迁移到特定组织,而肿瘤干细胞可迁移到很多部位二者都失去了正常分化的能力二者的遗传信息都没有发生改变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一名技术员用几种不同浓度的-萘乙酸(一种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插条基部,然后在沙床中

3、培养,观察生 根情况,如图所示.在下列各项浓度值中,最好选用()U1111 HMMfi-1-1-1-11)A.B.C.D.3.胞迁移等行为上又存在明显的差异,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A.B.C.D.4.A. 3 mg?mL B.6 mg?mL C. 9 mg?mLD. 4.5 mg?mL5.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被标记的某动物的睾丸细胞, 等位基因A、a被分别标记为红、黄色, 等位基因B b被分别标记为蓝、绿色.细胞都处于染色体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不考虑 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3Bf+h染芭体平均井配复制Ei- +bA.B.C.D.6.次级精 毋细胞册 fl 腿各2个各1个2个

4、1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2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成分(mL/L)+Na2+GaMg+ClHCO有机 酸蛋白 P质V142.005.0025.001.50103.0027.006.0016.00147.004.001.251.00114.0030.007.501.0010.00143.002.5010.4525.0011.0047.00A.B.C.D.3与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属于血浆,属于组织液,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会导致的增多4中的CQ从产生的场所扩散到,至少要穿

5、越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它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图中精细胞产生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异常 此表是人体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中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3层磷脂双分子层K+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必须作答第39题-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7秋冬季温室番茄已进入结果后期,由于外界气温逐渐降低,每天日照时数逐渐缩短,田 间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番茄的品质和产量.菜农主要从温度、光照、CO浓度等三个方面进行田间管理,为了保证管理的科学性,农科院的专家做了相关实验,绘出如下图形图 乙中表示某些物质,A、B C表示某些生理过程的进

6、行场所,请结合所给材料,回答有关问题:29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道试题考生都f siT妁勺咗厦III竝S2(1) 由图甲可知,白天温室的温度最好调控在 温可以降低呼吸消耗,这样有利于番茄增产,但是最低气温一般不低于是_ .(2) 进入11月份,多数菜农通过在温室后墙悬挂反光膜以尽量增加适宜,温度对应图甲的20C,则图乙中应该去掉箭头 _,代表_物质名称).(3)图丙表示温室内CQ浓度随白天时间的变化示意图,则开始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是_ ,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时对应曲线的点是 _20C30C,理由是_,夜间低10C,理由,若光照(填,曲线45DE段CQ浓度下降较慢是因为 _ ,从全天

7、来看,温室中的番茄有机物累积量(填“是”或“否”)大于零,二_.&如图为动物体稳态调节的相关示意图,A、B、C和一表示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偏转”).(2)_图乙所示结构是图甲中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与C形成直接有关的细胞器是 _ 图乙中信号传递的方向只能由AB的原因是_ .(3)_若图丙表示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部分活动,图中的某细胞为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则 凰中的分泌细胞位于 _ ,分泌物是 _;若图丙表示人体部分免疫过程,某细胞为B淋巴细胞,则分泌细胞是 _,分泌物是 _.9.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kJ/m2. y).试回答下列问题

8、:形式储存.(2)_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固定的太阳能,总能量大小是kJ/m2.(3)能量从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传递的效率为_ .(4) 试分析图中植食动物、小型肉食动物和大型肉食动物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需要输入越来越多有机物的原因: _.(5) 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人们的社会生产活动、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应该超过生态系统的_,同时为了实现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生态系统实施相应的物质与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 _的协调.10.雄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雌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某种鸟羽毛的颜色由常染色体 基因(A、a)和伴染色体基因(Z3、Z3)共同决定,其基因型与表现型

9、的对应关系见下表.请.若刺激a处产生兴奋,则兴奋部位的膜两侧电位表现为_,电流表的指针变化是_ (“偏转1次”、“偏转2次”、“不(I)图甲中,表示(1)图中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_ ,图中代表的能量主要以6回答下列问题.基因组合A不存在,不管B存在 与否(aa Z或aa ZW)A存在,B不存在 (A-ZbZb或A-才wA和B冋时存在(A- ZBZ-或A-ZBW7羽毛颜色1白色灰色黑色(1)黑鸟的基因型有种,灰鸟的基因型有种.(2)基因型纯合的灰雄鸟与杂合的黑雌鸟交配,子代中雄鸟的羽色是_,此鸟的羽色是_.(3)两只黑鸟交配,子代羽毛只有黑色和白色,则母体的基因型为_,父本的基因型为_(4)一只黑

10、雄鸟与一只灰雌鸟交配,子代羽毛有黑色、灰色和白色,则母本的基因型为_,父本的基因型为 _ ,黑色、灰色和白色子代的理论分离比为_(二)选考题3940题为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 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1.同学们为了探究土壤中的微生物对尿素是否有分解作用,设计了以下实验,并成功筛选1到能高效降解尿素的细菌(目的菌)培养基成分如表所示,实验步骤如图所示请分析回 答问题:(1)简述土壤中可分解尿素的细菌的鉴定方法及原理: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 入 指示剂,细菌合成的将尿素分解为,pH升高,使指示剂变为红色.(2)培养基中加

11、入尿素的目的是筛选目的菌,这种培养基属于培养基.(3)“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分别来自培养基中的和,实验中需要振荡培养,原因是(4)如图是利用法进行微生物接种,把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亠1I y x-表面.fr、(5) 关于如图的操作方法和结果,叙述正确的是A.操作前要将接种环放在火焰边灼烧灭菌B.划线操作须在火焰上进行C.在5区域中才可以提到所需菌落D在1、2、3、4、5区域中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灭菌.KHPQ1.4gNatHPQ2.1gMgSQ?7H2Q0.2g葡萄糖1g尿素10g琼脂15g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mL8【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2

12、.为增加油菜种子的含油量,研究人员尝试将酶D基因与位于叶绿体膜上的转运肽基因相 连,导入油菜叶片细胞并获得了转基因油菜品种.9(1)从陆地棉基因文库中获取酶D基因,从拟南芥基因文库中获取转运肽基因,然后利用技术分别进行扩增.(2)_ 如图1,选用图中的限制酶处理两个基因后再用得到(填图中字母)端相连的融合基因.(5)用DNA- RNA分子杂交技术确定融合基因是否完成了 _(转录、翻译)酶处理,CtjC站D揣12所示Ti质粒的T-DNA中,(3)将上述融合基因插入图 中.将获得的农杆菌接种在含 基震荡培养,得到用于转化的浸染液.(4)剪取油菜的叶片放入浸染液中一段时间,此过程的目的是 后获得转基

13、因油菜.雷2_并导入农杆菌的固体平板上培养得到单菌落,再利用液体培养构建,进一步筛选102016年广西钦州市高考生物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1、 下列有关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阐述,错误的是()1C H、ON P、S是蛋白质、ATP染色质、核苷酸共有的化学元素;2葡萄糖是细胞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3乳酸菌、酵母菌和蓝藻的细胞内都有核糖体、DNA RNA4线粒体可在有氧条件下将葡萄糖氧化分解为CQ和水;5糖蛋白、抗体、受体、限制性内切酶都是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的物质;6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还参与血液中

14、脂质的运输.A.B.C.D.【考点】 蛋白质分子的化学结构和空间结构; 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 形态和结构的异同;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分析】1、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不是糖类是ATP;2、ATP由1分子核糖、1分子含氮碱基和3分子磷酸组成,组成元素是C、H O N P,染 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含有C H、ON P元素,核糖是糖类,组成元素是C H、O;3、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二者都含有】;DNA和RNA4、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在线粒体中

15、进行;5、糖蛋白、抗体、受体、限制酶都是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的物质;6、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解答】解:核苷酸中不含S元素,错误;2ATP是细胞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错误;3乳酸菌、酵母菌和蓝藻的细胞内都有核糖体、DNA RNA正确;4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的过程必须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错误;5糖蛋白、抗体、受体、限制性内切酶都是具有特异性识别作用的物质,正确;6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正确. 所以有关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阐述错误的是.故选:A.2.如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两种物质运输方式,下列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

16、是()A.如图示小肠上皮细胞膜,则CQ的跨膜运输方式是bB.适当提高温度将加快和的运动速度11C.细胞间的识别、免疫、细胞的癌变与有密切的关系Da过程需要载体蛋白,该过程充分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考点】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细胞膜的功能【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糖蛋白,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I表示细胞外侧,n表示细胞内侧;a的运输方向是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b物质的运输方向是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解答】 解:A、由于细胞呼吸产生,而气体出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所以如果图示为小肠上皮细胞膜,则CO的跨膜运输方式是b,A正确;B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其组成成分可以

17、相对运动,所以适当提高温度将加快和的运动 速度,B正确;C细胞间的识别、免疫、细胞的癌变与糖蛋白有密切的关系,C错误;D细胞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 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因此a过程需要载体蛋白, 该过程充分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正确.故选:C3正常干细胞和肿瘤干细胞都具有增殖、转移的能力,但二者在细胞增殖、分化潜能和细 胞迁移等行为上又存在明显的差异,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A.正常干细胞的增殖过程受到基因调控,肿瘤干细胞的增殖过程不受基因调控B.正常干细胞只能迁移到特定组织,而肿瘤干细胞可迁移到很多部位C.二者都失去了正常分

18、化的能力D.二者的遗传信息都没有发生改变【考点】 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分析】1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胚胎干细胞的特 点:具有胚胎细胞的特性, 体积较小, 细胞核大, 核仁明显; 在功能上, 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可分化为成年动物任何一种组织细胞.2、胚胎干细胞的主要用途是:1可用于研究哺乳动物个体发生和发育规律;2是在体外条件下研究细胞分化的理想材料.ES细胞在饲养层细胞上或在添加抑制因子的 培养液中, 能够维持不分化的状态. 在培养液中加入分化诱导因子,如牛黄酸、丁酰环腺苷 酸等化学物质时,就可以诱导ES细胞向分化,这为揭示细胞分化和细胞凋

19、亡机理提供了有 效的手段;3可以用于治疗人类的某些顽疾,如帕金森综合症、 糖尿病、 老年痴呆症、 肝衰竭、 新衰竭、成骨不良;4培育各种组织器官,用于器官移植,解决供体器官不足和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的问题.3、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1)失去接触抑制,能无限增殖; (2)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导致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解答】 解:A、正常干细胞的增殖过程受到基因调控,肿瘤干细胞的增殖过程也受基因调 控,A错误;B正常干细胞只能迁移到特定组织,而肿瘤干细胞可迁移到很多部位,B正确;C正常干细胞具有正常分化的能力,肿瘤干细胞失去了正常分化的能力,

20、C错误;D肿瘤干细胞的遗传信息已经发生改变,D错误.故选:B.124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一名技术员用几种不同浓度的-萘乙酸(一种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插条基部,然后在沙床中培养,观察生 根情况,如图所示.在下列各项浓度值中,最好选用()【考点】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分析】1、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 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2、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与对照组相比,9mg?mL1浓度的生根数与对照组相当, 0 而3mg?mL和6mg?mL均起促进作用.【解答】解:AB据

21、图分析:3mg?mL-1和6mg?mL1浓度对根生长的促进作用相同,因此浓 度为3mg?mL1和6mg?mL1都不是最适宜浓度,AB错误;C图中看出,与对照组相比,9 mg?mL1浓度的生根数与对照组相当,显然是浓度较高,对 生根既不促进也不抑制,C错误;D由于3mg?mL1和6 mg?mL1浓度对根生长均起促进作用,且促进作用相当,所以最适浓 度应在3-6mg?mL-1之间,D正确.故选:D.5.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被标记的某动物的睾丸细胞,等位基因A、a被分别标记为红、黄色,等位基因B b被分别标记为蓝、绿色.细胞都处于染色体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22、)平均分配稱原蝴跑初级覚 次级精 帝細胞母细腿 毋细胞A.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B.时期的细胞中向每一极移动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1个C.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D.图中精细胞产生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异常【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分析】本题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随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而发生的变化,先回忆减数分裂过 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然后结合题图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解答】解:A、分析题图可知是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着丝点分裂,向每一极移动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

23、,各1个,A错误;B分析题图可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等位基因已经发生了分离,因此向每一极移动的荧光点红、黄色不能同时出现,蓝、绿色也不能同时出现,-1-1-1A. 313B错误;C为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发生了复制,基因加倍,此时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因此该细胞中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2个,C正确;14D分析题图可知,图中的精细胞存在等位基因B和b,原因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B与b所在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发生分离所致,D错误.故选:C.6此表是人体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中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成分(mL/L)+Na2+GaMg+ClHC(

24、O有机酸蛋白质142.005.0025.001.50103.0027.006.0016.00147.004.001.251.00114.0030.007.501.0010.00143.002.5010.4525.0011.0047.00A.与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B.属于血浆,属于组织液,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会导致的增多C.中的CQ从产生的场所扩散到,至少要穿越D.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它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 【考点】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内环境的组成.【分析】K的主要功能是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据此可判断是细胞内液, 是细胞外液.血浆和组织液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有的蛋白质 比较多,

25、 故是血浆,是组织液.根据细胞膜的功能可知, 与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 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Q的产生场所在线粒体内,要扩散到血浆至少要穿越线粒体的两层膜、组织细胞膜、毛细 血管壁细胞膜(2层)才能到血浆中,故至少是10层磷脂分子.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引起血浆中渗透压降低,使水分进入组织液,导致组织液吸水,所以会增多.【解答】解:A、是组织液,是细胞内液,与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A正确;B血浆和组织液的主要区别是血浆中含有的蛋白质比较多,故是血浆,是组织液的蛋白质含量减少, 引起血浆中渗透压降低, 使水分进入组织液, 导致组织液吸水,所以 会增多,B正确;C CQ的产

26、生场所在线粒体内,要扩散到血浆至少要穿越线粒体的两层膜、组织细胞膜、 毛细血管壁细胞膜(2层)才能到血浆中,故至少是5层磷脂双分子层,C错误;D K+的主要功能是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因为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和K+,所以属于细胞内液,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9题-第32题为必考题,每道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9题-4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7.秋冬季温室番茄已进入结果后期,由于外界气温逐渐降低,每天日照时数逐渐缩短,田 间管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番茄的品质和产量.菜农主要从温度、光照、CQ浓度等三个方面进行田间管理,为了保证管理的科学性,农科

27、院的专家做了相关实验,绘出如下图形.图 乙中表示某些物质,A、B C表示某些生理过程的进行场所,请结合所给材料,回答有关问题:3层磷脂双分子层KNa的主要功能是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15低于10C,理由是 温度过低会使新陈代谢缓慢,不利于植物的生长.(2)进入11月份,多数菜农通过在温室后墙悬挂反光膜以尽量增加光照强度二,若光照适宜,温度对应图甲的20C,则图乙中应该去掉箭头 ,代表 丙酮酸 (填物 质名称).(3)图丙表示温室内CO浓度随白天时间的变化示意图,则开始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是7点以前 ,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时对应曲线的点是C和F,曲线DE段CO浓度下降较慢是因为 中午光照

28、太强,部分叶片气孔关闭,导致光合速率下降 ,从全天来 看,温室中的番茄有机物累积量 是 (填“是”或“否”)大于零,理由是24点时G点的浓度低于A点,说明植物全天从温室吸收的CO多于向温室释放的CO.【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分析】图甲:随着温度的变化,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随之变化,且光合作用增加比呼吸作用大,两者之间的差值表示净光合作用;图乙:A、B、C分别表示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线粒体.表示氧气,表示二氧 化碳,表示丙酮酸;图丙:A点只有呼吸作用,AC之间光合作用逐渐增强;CF光合作用逐渐下降,C F点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FG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解答】 解:(1

29、)分析图甲可知,温室白天的温度在20C30C之间,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差值最大,有机物的积累量最大.夜间低温可以降低呼吸消耗,有利于番茄增产,但是最低气温一般不低于10C,因为温度过低会使新陈代谢缓慢,不利于植物的生长.(2)温室后墙悬挂反光膜以尽量增加光照强度.若光照适宜,温度对应图甲的20C,则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 则图乙中叶绿体释放的氧气除了供应给线粒体,还有多余的释放到细胞外,而线粒体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供应给叶绿体,所以应该去掉箭头, 代表叶绿体产生的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分解产生的丙酮酸.(3)图丙7点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说明开始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是7点以前.光合作用强 度与呼吸作用强

30、度相等的点还有F点.中午光照太强,部分叶片气孔关闭, 导致光合速率下 降,所以曲线DE段CQ浓度下降较慢.从全天来看,G点低于A点,说明植物全天从温室吸收的CQ多于向温室释放的CO,则温室中的番茄有机物累积量大于零.故答案为:(2)光照强度丙酮酸(3)7点以前C和F中午光照太强,部分叶片气孔关闭,导致光合速率下降是酮HS(1)由图甲可知,白天温室的温度最好调控在的积累量最大 ,夜间低温可以降低呼吸消耗,20C30C,理由是 该温度范围内有机物 这样有利于番茄增产,但是最低气温一般不(1) 该温度范围内有机物的积累量最大 的生长温度过低会使新陈代谢缓慢,不利于植物1624点时G点的浓度低于A点,

31、说明植物全天从温室吸收的CQ多于向温室释放的CQ17&如图为动物体稳态调节的相关示意图,A、B、C和一表示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I)图甲中,表示传出神经 .若刺激a处产生兴奋,则兴奋部位的膜两侧电位表现为 内正外负 ,电流表的指针变化是不偏转 (偏转1次”、偏转2次”、不偏转(2)图乙所示结构是图甲中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与C形成直接有关的细胞器 是高尔基体 图乙中信号传递的方向只能由AB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 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3)若图丙表示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部分活动,图中的某细胞为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则凰中的分泌细胞位于下丘脑 ,分泌物是 抗利尿激素 ;若

32、图丙表示人体部分免疫过程,某细胞为B淋巴细胞,则分泌细胞是T细胞 ,分泌物是 淋巴因子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突触的结构;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有关知识.分析题图:图甲为反射弧结构: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突触,传出神经, 效应器;图乙:为突触结构,C是突触小泡,A是突触前膜,B是突触后膜图丙为激素调节.【解答】解:(1)图甲中,连着效应器,表示传入神经,刺激神经纤维,细胞膜对钠离子 的通透性增加,钠离子内流,膜内阳离子增多,导致细胞膜内外电位分布为外负内正,由于兴奋不能逆着突触传导,故刺激a,兴奋不能传至,电流计不偏转.(2

33、) 图乙所示结构是突触,是图甲中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高尔基体和突触小泡的形成有关,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膜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3)抗利尿激素有下丘脑的某些细胞分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在体液 免疫过程中T淋巴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故答案为:(1)传出神经 内正外负 不偏转(2)高尔基体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3) 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T细胞 淋巴因子9.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kJ/m2.y).试回答下列问题:18(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

34、能量是输入的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以及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能量大小是1.29x105kJ/m2.(3)能量从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传递的效率为10%(4) 试分析图中植食动物、小型肉食动物和大型肉食动物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需要输入越来越多有机物的原因:能量流动逐级递减以及维持各营养级较高的有机物输出量人类提供更多的水产品)(5)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人们的社会生产活动、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应该超过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同时为了实现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生态系统实施相应的物质与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特

35、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据图分析:表示呼吸作用,表示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图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去向包括被植食动物同化、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利用、未被利用四个部分;而植食动物同化的能量的来源为从生产者那里同 化、由外界补充,去向包括被小型肉食动物同化、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利用、未被利用四个 部分.【解答】解:(1)图中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图中代表的能量主要以(有机物) 稳定的化学能形式储存.(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输入的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以及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该生态系统中小型肉食动物从植食动物同化的能量为:从生产者同化的能量为:1.5+4+9+0.5-2=13, 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

36、总能量为:23+70+3+13=109=1.09x105kJ/m2?y.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输入的有机物所含的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109+2+6+12=129=1.29x105kJ/m2.(3)能量从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传递的效率为1.5十(13+2)x100%=10%(4)能量流动逐级递减以及维持各营养级较高的有机物输出量(需要向人类提供更多的水 产品),因此植食动物、小型肉食动物和大型肉食动物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需要输入越来越 多有机物.(5)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人们的社会生产活动、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应该超过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同时为了实现生态资源的可

37、持续发展需要对生态系统实施相应的 物质与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故答案为:(1)呼吸作用(有机物)稳定的化学能(有机物)稳定(需要向0.25+0.05+5.1+2.11.5+4+9+0.5-2=13,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为:,图中代表的能量主要以呼吸作用(1)图中代表的生理过程是 的化学能形式储存.19(2)输入的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以及生产者1.29x105(3)10%(4)能量流动逐级递减以及维持各营养级较高的有机物输出量(需要向人类提供更多的水 产品)2010.雄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雌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某种鸟羽毛的颜色由常染色体 基因(A、a)和伴染

38、色体基因(ZB、Z3)共同决定,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基因组合A不存在,不管B存在 与否(aa Z或aa ZWA存在,B不存在 (A-ZbZb或A-zbWA和B冋时存在(A- ZBZ-或A-ZBW羽毛颜色白色灰色黑色(1)黑鸟的基因型有6种,灰鸟的基因型有4种.(2)基因型纯合的灰雄鸟与杂合的黑雌鸟交配,子代中雄鸟的羽色是 色是灰色 .(3)两只黑鸟交配,子代羽毛只有黑色和白色,则母体的基因型为 型为AaZBZB.黑色,此鸟的羽AaZBW,父本的基因(4)一只黑雄鸟与一只灰雌鸟交配,子代羽毛有黑色、灰色和白色,则母本的基因型为_AaZW,父本的基因型为AaZBZb,

39、黑色、灰色和白色子代的理论分离比为3:3:2.【考点】伴性遗传.【分析】分析表格:黑鸟的基因型有6种,即AAZZB、AAZ2、AaZBZB、AaZz:AAZw AaZBV; 灰鸟的基因型有4种,即AAZzb、AaZzb、AAZW AaZVy白鸟的基因型有5种,即aaZBZB、aaZBZb、aaZbZb、aaZBW aaZbW【解答】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黑鸟的基因型有6种,灰鸟的基因型有4种.(2)纯合的灰雄鸟的基因型为AAZZ3,杂合的黑雌鸟的基因型为AaZBW子代基因型有4种, 即AAZw AaZW AAZzb、AaZBZ:可见雄鸟为黑色,雌鸟为灰色.(3)两只黑鸟交配,即A_ZBZ

40、-xA_ZW子代羽毛只有黑色和白色(aaZZ或aaZW)由此 可以判断出亲本的中不含b基因,所以母本的基因型为AaZW父本的基因型为AaZBZB.(4)一只黑雄鸟(A_ZBZ_)与一只灰雌鸟(A_ZbW交配,子代羽毛有黑色、灰色和白色三种,即出现性状分离,说明亲代雄性两对基因都杂合(AaZBZb),亲本雌性杂合(AaZW,根据子代基因型的比例,归纳出表现型的比例为黑色:灰色:白色=3:3:2.故答案为:(1)64(2)黑色灰色(3)AaZBW AaZBZB(4)AaZWAaZ汽3:3:2(二)选考题3940题为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 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1、)【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1.同学们为了探究土壤中的微生物对尿素是否有分解作用,设计了以下实验,并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尿素的细菌(目的菌).培养基成分如表所示,实验步骤如图所示.请分析回 答问题:KHPQ1.4gNaHPO2.1gMgSQ?7H2Q0.2g(5)自我调节能力(内部)结构与功能21葡萄糖1g尿素10g琼脂15g将上述物质溶解后,用蒸馏水定容到1000mL(1)简述土壤中可分解尿素的细菌的鉴定方法及原理: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 入酚红指示剂,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为氨,pH升高,使指示剂变为红(2)培养基中加入尿素的目的是筛选目的菌,这种培养基属于选择 培养基.(

42、3)“目的菌”生长所需的氮源和碳源分别来自培养基中的尿素 和 葡萄糖 ,实验中需要振荡培养,原因是为目的菌提供氧气(4)如图是利用平板划线 法进行微生物接种,把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5)关于如图的操作方法和结果,叙述正确的是D.A.操作前要将接种环放在火焰边灼烧灭菌B.划线操作须在火焰上进行C.在5区域中才可以提到所需菌落D.在1、2、3、4、5区域中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灭V 1菌.【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以尿素为氮源,测定能生长的细菌的数量.【分析】 尿素分解菌体内的脲酶能够把尿素分解为氨使pH升高,与酚红指示剂反应后呈红 色.筛选尿素分解菌要使用一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分离时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平板划线的操作的基本步骤是:(一) 、右手持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待凉后,在火焰旁打开盛有菌液的试管棉塞,并将试 管口过火焰,将以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沾取一环菌液,将试管口过火焰丙塞上棉塞.(二) 、左手斜持琼脂平板,皿盖打开一条缝,右手于火焰近处將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盖上皿盖,接种环不应划破培养基表面.(三) 、烧灼接种环,杀灭环上残留菌液,待冷却(是否冷却,可先在培养基边缘处试触,若琼脂溶化,表示未凉,稍等再试),从第一区域划线的末端开始往第二区内划线,重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