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下面列出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分为重点和次重点部分。重点意象部分按下面格式排列:意象(别名)物性表达情感现实形象物性1表达情感现实形象例诗:物性2表达情感现实形象例诗:常见作家上面的格式,说明第一个意象的物性,是为了让同学们学会前面看意象中提到的“联想法”,学着怎样从一个物体的物性推出其象征意义,表达情感。意象常用来表达的情感和常用来比喻的现实中的形象,需要大家熟记,以便在考试中直接套用。列出作家,是为了帮助同学们打通各种意象和常用某种意象的作家之间的关系,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以便更好地为理解诗歌内容服务。次重点部分,大家只要记住某种意象常表达的情感就可以了。一、重点部分(一)草木类1、梅花最先
2、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梅花冲寒斗雪,玉骨冰肌,孤高自赏,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
3、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2、 兰花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追求淡泊君子隐士兰,古代通指香草,包括许多花与叶皆有香味的植物,如泽兰、霍香等,是用来作为熏蒸、沐浴、辟邪之用,而不是观赏。大约到唐代后期,人们发现生于山野溪谷之间,悬崖峭壁之上,有香味的另一类兰草,其花优美,才开始栽种开发。兰花其值得观赏的一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兰”、“兰草”、“兰蕙”这些称谓,才逐渐用来专指我们今天所说的“兰”,也就是国兰。兰花是中国的传统花卉,有着很深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兰花,清馨不浊,香气纯正,花姿优美,体态匀称,叶型矫健,交错变化,意味飘逸。因古典诗歌中常写其清雅幽香,芳草自怜,为兰花的幽香和姿态优美,故兰
4、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东西。如兰交喻志同道合之人,兰途美好的前途,兰质如兰一般的品质。兰花诗如:唐代李白:“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明代徐渭的兰:“莫讶春光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总令摘向韩娘袖,不作人间脑麝风。”这首诗写出了春兰的美,兰以幽香取胜,比春光中的“千红”不知要高出多少倍。3、 竹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绿竹葱茏正直谦虚,坚贞高洁隐士君子竹子受中国古代文人骚客喜欢并进入古典文学,在我国诗画艺术中得到厚爱不是偶然的,因为它具有“宁折不弯”的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成为中华民族品格的一种象征,跟隐逸文化大有关系。(1)古
5、人把竹子的自然形状跟人的道德追求联系起来。白居易的养竹记就将竹子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王丹桂的秦月楼咏竹将这种比德关系很形象地描绘出来:“性贞洁,柔枝嫩叶堪图写。堪图写,四时常伴,草堂风月。孤高劲节天然别,虚心永永无凋谢。无凋谢,绿阴摇曳,瑞音清绝。”张九龄在咏竹诗和黄门卢侍御咏竹:“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赞美竹的气节与虚心。苏轼的诗於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说得满通俗,但也更入木三分,这可是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了。(2)玄学家、隐士、诗人喜欢在绿竹葱茏的环境谈玄论道,而这
6、些画面也越来越多进入他们的诗作中。如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常健题破山寺后禅院:“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4、菊花(黄花、东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凌冰傲霜,不畏权贵;淡薄名利,不求闻达志士君子。(1)临秋而开凌冰傲霜,不畏权贵,坚守晚节志士在万物枯残萎败,大地呈现一片肃杀萧条景象的秋季,菊却缓缓吐蕊,以细弱的花枝迎受大自然严苛的考验,不因环境艰险而退缩,不因无润枝大叶、巨根高干而妄自菲薄,凭着傲骨展现盈盈生机,有着凌冰傲霜之气;即使老残将死,却依旧飘逸着清芬,迸放着热力,宣示它不死的斗魂;菊发华于岁暮霜降之际,既不与春花争妍,又不夺夏绿风采,只本本份份守着志节,终
7、于成为冬寒之前大地赠与人类的微笑,在那微笑里散放着历经风霜的自性芬芳,坚守着晚节。当其人格化后,菊的这种性格就变为现实社会中的仁人志士,正人君子。例诗:菊花枯尽香犹在,又付东篱一醉眠。陆 游。与霜更斗晴天日,斗得霜融菊不融。杨万里。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郑思肖。(2)颜色淡雅淡薄名利,不求闻达隐士菊以“色”而言,无倾国之色;以“香”而言,无馥郁浓香;以“味”而言,无滋口甜甘;以“姿”而言,不娉娉媚态。它不以诱人为能事,人们为它所吸引,大抵出于对它素朴本质的疼惜珍爱。菊的淡雅素朴,也在历代的诗文中人格化,人菊合一,成为文人淡薄名利、不求闻达的精神载体。当其人格化之后,菊的这种性格就变为
8、现实社会中的隐士。例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野菊荒台各铸钱,金黄铜绿两争妍。天公支与穷诗客,只买清愁不买田。 杨万里常用作家:陶渊明 陆 游 杨万里5、草随时序而流转 碧草连天触动忧思 思念绵绵表现离别羁旅之情。“一年一度春草绿”,草随时序而流转,易于触动久别的忧思;在空间的展布上,碧草连天,似将人的思念引向远方,遥无涯际。乐府“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白居易诗“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表现此种情景最为尽致。故古诗文中凡写到离别远行、抒写离愁别恨,常以草来作寄托或映衬。例诗:楚辞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
9、生兮萋萋”,此二句是写睹草色而思离人,愁绪幽深。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唐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近人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6、落花花落春归伤春悲秋,青春易逝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落花”“流水”一去无返,常引起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把水与时间的流逝结合起来,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多用在惜春词中,惜春词多是一曲曲飘逸着缕缕幽怨的生命悲歌,写作者大多从暮春时节残红飘零的景象中感悟到人生苦短,韶华易逝,青春难再。例诗:
10、杜甫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写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游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五代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宋欧阳修乐亭游春:“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庭前踏落花。7、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绪游子怨妇、好友相别 杨花,暮春时节,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给人一种飘忽不定、漂泊不归的感觉,最容易勾起离别者的愁绪。例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高夜郎西。”在暮春无数明媚的景致中,李白单独挑选了“杨花落”和“子规啼”这两样来点明时令,其飘零之感、游离之恨,跃然纸上。苏轼水龙吟“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11、8、杨柳(柳、杨)“柳”者,“留”也,柳枝依依缠绵悱恻,离愁别绪送别怀人“柳”者,“留”也,“柳”、“留”二音相谐,因而“折柳”相留,表示情真意切的惜别之情。古人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以柳相留,故有“折柳赠别”的习俗。而且杨柳有着袅娜的风姿,迷人的意态,“一丝柳,一寸柔情”,柳枝依依,含情脉脉,条条有情。被赋予缠绵悱恻,哀怨无尽的情怀,这种情怀与离别的凄婉悲伤不谋而合古人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例诗:“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唐郑谷柳。“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轻轻柳色新”宋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宋柳永(三个景物
12、组成了一个萧瑟飒然的环境,再加一个酒醒不见情人的“我”,烘托出了离别者的内心苦楚,使读者充分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一片悲愁的情怀)9、松柏岁寒后凋,高大挺拔正气凛然,坚贞高洁高洁之士“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松柏生长环境恶劣、经寒不衰、枝干紧劲,具有 一种凛然正气。在文人笔下,松是坚贞、孤直和高洁的象征,古人常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例诗:李白多次称誉松的物性,如“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杜甫的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10、梧桐遇秋先陨悲秋之情孤独失意者凤凰所栖-有才
13、有德之士。中国古代文人有“悲秋”的情绪,四季之中,秋天万物凋零,最易触发人们的悲凉的情绪,而梧桐树,是典型的落叶乔木,秋天到来往往就是梧桐树叶先行凋落,所谓“一叶落面知秋”。于是,以梧桐写悲秋,便成为古人常用的手法。(1)李后主的乌夜啼中的“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就是为了引发下文“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2)白居易的长恨歌的“秋雨梧桐落叶时”,就渲染了唐明皇“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的孤独寂寞。(3)李清照的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4)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二)、动物类11
14、、大雁(雁、飞鸿)雁姿雄壮,春秋迁徙、鸿雁传书雄浑悲壮、思乡之情、书信往来壮士、游子、怀人(1)鸿雁南迁阵容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天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例诗: 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宋 陆游。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唐卢纶塞下曲 天山漠漠长飞雪,来雁遥传沙塞远。唐贺朝从军行(2)大雁是候鸟,春秋迁徙。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如2003
15、年的北京春季卷所选的两首诗:韦应物闻雁“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赵嘏的寒塘“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李白千里思“胡雁度日边,风雪迷河洲。”(3)鸿雁传书,我国古代有鸿雁传书的故事,鸿雁在古代诗文中常指代书信。寄身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王安石明妃曲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北宋 晏殊清平乐沙上未闻鸿雁信,竹间时有鹧鸪啼五代 李 景浣溪沙12、蝉栖高饮露志行高洁高洁之士古人误以为蝉是餐风饮露为生的,故把蝉视为高洁的象征,并咏之颂之,或借此来寄托理想的抱负,或以之暗喻自己坎坷的不幸生世。得饮玄天露,何辞高柳寒南朝 刘删咏蝉诗垂绥饮清露,流响
16、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唐虞世南蝉.鸣蝉成了高标逸韵的人格象征,成了诗人自己立身高洁而不是因为凭借外力才被重用的表白。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李商隐蝉。诗人在听到蝉的鸣唱时自然而然地由蝉的立身高洁联想到自己的清白,由蝉之无同情之人联想到自己也同样是无同道相知。于是,不由自主的发出“高难饱”、“恨费声”的慨叹。13、猿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猿的叫声凄切,令人泣下,曾有古民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故故事中常用猿鸣来烘托悲凉的气氛。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
17、易十六君远行,瞿塘滟 堆。五月不可触,猿声天上哀。 李白长干行14、杜鹃(杜宇、布谷、子规)叫声凄切忧愁忧思传说周朝暮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名叫杜宇,他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哭,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切,动人心腑,因名为杜鹃。而杜鹃花则传为杜鹃之血染成。后世文人以杜鹃啼血来比喻悲苦之情,或多用作离愁的寄托。中国几千年来一代代文人墨客,已经把杜鹃鸟定位为一种悲鸟,一种悲愁的象征物。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踏莎行已经颇为清冷。(三)、器物类15、酒促人亢奋,引人抒怀富于想像,借
18、酒抒情豪放洒脱,借酒浇愁酒能使人精神亢奋,思维活跃,幻想丰富。在酒精的刺激下引发人的想像,使一个现实生活中严谨刻板的人冲破理性的藩篱而进入感性的王国,展开想像的翅膀,进入诗的境界。同时,酒又能使人袒露真实的情怀。故酒成了诗人的一种抒情言志的媒介,诗人常常借酒浇愁、借酒言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借酒表达了深厚的强烈的依依惜别之情。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李清照 借酒将那故国之思羁旅之愁写得凄苦感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_李白 悲中见壮,哀里见毫,借酒抒发出对人生,自我的热爱和肯定.葡萄美酒
19、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_唐王翰借咏酒表现出将士们豪放豁达的个性,以及视死如归的英雄主义精神.16、 捣衣(捣练)-寒夜捣衣,寄予征人-战争停止,离妇思人-忧国忧民,征人离妇在古代,妇女把织好的布帛,铺在平滑的砧板上,用木棒敲打,以求柔软熨帖,好裁制衣服,称为捣衣.词调中有,即其本意.捣衣有时是为了给远行之人赶制寒衣,多于秋夜进行.月下捣衣,风送砧声,凄冷的砧杵声又趁为寒砧,往往表现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情绪.又妇女西医时以杵击衣,使其洁净,也称捣衣.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贺铸斜月下,北风前.万杵千砧捣欲穿
20、.不为捣衣勤不睡,破除今夜也如年.通过思妇相席难寐,彻夜捣衣的情节,来表现思妇对征人刻骨思念的主题.李煜又是重阳也,几处处砧杵声催.(四)、气象地理类17 夕阳(斜阳,落日)-凄凉失落,苍凉沉郁,怀古幽情-游子,思妇,壮士,思乡怀古(1) 西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夕阳多给人以凄凉,沮丧和失落之感.游子思妇们就特别善于用夕阳来抒发他们的情思.南朝民歌:鸿飞满西洲,望郎上西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范仲淹: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秦观: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上述四者都是借助夕阳来映衬,烘托,渲染男女相似不乡见的伤感青思.(2) 夕阳在
21、特定的环境中,会给人以苍凉沉郁之感,故古人也以夕阳意象塑造气象浑然,辽阔,苍茫的意境.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范仲淹: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柳永: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萧瑟凄凉中尤显几分苍茫浑古的气象.(3)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夕阳和时序流转有关,故诗人常借夕阳发思古之幽情.王安石就用:“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旧旗斜矗”为现实北京,感喟六朝旧事随流水,大使内寒烟衰草凝绿的物是人非.周邦彦的运用拟人的手法,将夕阳与兴亡联系起来:“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李白更见大家手笔,在统一首词中,上阕以月写思妇,下阕以夕阳写怀古,词末:“西
22、风残照,汉家陵阙”八字,展现了一个气象浑然,辽阔,苍凉的意境,其凝重深邃的历史沧桑感力透纸背.18 流水-流水不返,延绵不绝-时光易逝去,情意绵绵-怀古思念,爱恨情长(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流水一去不返,故古人常用流水比喻时光的流逝,慨叹时光易逝,生命苦短.杜牧:“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李白: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2) 流水悠悠,延绵不断,千年不变,诗人常以流水比喻感情的悠远,绵长,无尽.唐代严维丹阳送韦参军:“丹阳郭里送行舟,一片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
23、飞尽水悠悠。”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9、雨喜雨:应时而降,无声润物,焕发生机安静祥和,企望幸福苦雨:历时弥久,造成阻隔;急骤迅猛,造成破坏孤独愁苦,漂泊沦落诗人们的雨中吟唱,主要分喜雨和苦雨两大类情感模式,而在这两大类中,又分别有若干种小类。(1)诗人的喜雨情感模式诗人的喜雨情感模式,最初是从功利的角度滋生的,即如前所述,缘于雨的“辅时生养”的重要作用。正因为此,古人往往把滋养万物,唤起勃勃生机的雨,称作甘霖、甘露、甘雨。其实,雨水无色无味,无所谓甘苦,对雨之“甘”的体验,预期说是一种味觉感受,不如说是一种心理体验。人们从原始世界开始亿万次重复的祁雨的焦灼和喜悦
24、,凝聚成一种特定的心理模式喜雨,雨“甘”则是这种喜雨心理的形象而生动的表达。在喜雨诗中最著名的是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中锦官城。”它道出了积存在人们心中雨的原初意象,从这首诗总,我们可以找到喜雨诗的一般特征:应时而降的时间意义;无声润物的生命特征;焕发生机的心理反应。(2)诗人的苦雨模式雨造福,但也为祸。在生活中,久雨不绝,洪水泛滥的情景,也曾给人类留下深刻影响。在原始神话中,现在的人类总被描绘成洪荒后的遗民。中国古代也有很多关于“水浩荡而不息”的洪水神话,而造成洪水泛滥的最直接的祸根就是淋漓不绝的雨。惟其如此,
25、原始神话中既有祁雨的巫术,也有止雨的宗教性礼仪。如果说祁雨意味着拯救与希望的话,那么止雨仪式则可以折射出另一种意义:绝望与幻灭。这种宗教仪式的循环往复同样陶铸着诗人对雨这一物像的另一种情感模式苦雨。苦雨的初始意象主要有两个基本的特征。历时弥久,阴云不开以雨的阻隔来表现诗人的孤独感、幻灭感、愁苦心境。因雨而生的愁苦,常常意味着、伴随着空间阻隔与路途断绝唐代戒昱云安阻雨“日长巴峡雨蒙蒙,又说归舟路末通”。晚唐温庭筠咸阳值雨“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陆游书怀“数间茅屋谁知处,烟雨蒙蒙隔断桥。”急骤迅猛,破坏犹烈。凄风苦雨为诗人的生命悲凉提供了广阔的深邃的心灵抒情空间。如:文天祥翠玉楼“江湖行
26、客梦,风雨故乡情。”宋 旺元亮酬王昭仪“万叶秋心孤馆蒙,一灯夜故乡心。”明 袁凯客中夜生“一声新雁三更雨,何处行人不断肠。”宋 黄庭坚寄黄复几“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20、秋万物凋零英雄美人迟暮英雄美人秋天是一个令人伤感的季节,天气转凉,秋风萧瑟,草木枯黄,万物肃杀,有一种悲凉的氛围,故中国的古典诗词里产生了一种延续了数千年的特殊情感“悲秋情怀”。“秋”也成了古诗中常见的意义象之一。“秋”的意象都与悲愁、悲戚、悲郁的情绪相结合,是一个离愁悲怅的意象。(1)秋天万物凋零,似乎意味着生命的终结,古人常借秋悲叹英雄迟暮,人生苦短。汉武帝刘彻的秋风辞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诗中以“秋风起兮白云
27、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为开头,描绘了一副秋风劲吹,白云翻飞,草木换落,北雁南飞的秋景,最终以“少壮几时兮奈老何?”结尾,虽感叹时光易逝,人生苦短,青春不再,但悲伤中仍带着豪壮。这是英雄人物特有的悲秋情绪。(2)满目苍凉的秋色、秋花、秋天的梧桐、雁声年乃至夕阳的楼台常常勾起游子思乡、闺妇怀人的情丝,故古人常常借秋抒发离愁别恨之苦、思乡之情。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以西风、秋叶、黄花的秋天意象,揭示出她爱情创伤的心理。李清照的著名词作声声慢以晚来寒风、黄花憔悴和霜林飞雁等秋日黄昏意象,深切的传达出女词人的悲愁的情绪。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8、“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3)秋天,天高气爽、云淡,孤诗人又常借秋天描写开阔壮观之景。范仲淹渔家傲:“塞下前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辛弃疾破阵子“纱场秋点兵。”21、月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游子思妇月连结今古,连结异地感叹时光流逝,追思历史豪放洒脱者(1)游子思妇,彻夜难眠,唯有天上的明月相伴,此时,月亮的清清冷冷跟游子思妇内心的寂寞冷清糅合到一起。再加上在自然界中,月明月阴,月圆月缺与圆满、欠缺相关联,因而诗人笔下的月常常是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了。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29、”孟浩然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枫鸣两岸叶,越照一孤舟”。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凝视地上霜。举头望命运月,低头思故乡。”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2)月升月落,月圆月缺,月光是流逝的,是声明的,是时间的。古人常以月的意象伤感生命的流逝,表现对历史的浩叹以及追思千古亘远深邃毫秒的宇宙意识。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在李煜的眼里,往事如梦,故国职能在“月明中”悲怆的追忆。他曲折命运的悲剧,尽情地站相在“春花秋月”的时间之流中。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欲停杯一问之”的醉意中探索着“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
30、曾经照古人”的生命哲理,从而发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的生命感慨。把酒望月张若虚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发问中引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感伤。 二、非重点类(一)花草树木类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黄叶:凋零 成熟 美人迟暮 新陈代谢绿叶:生命力 希望 活力松柏:坚挺 傲岸 坚强 生命力花开:希望 青春 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 失意 人生、事业的挫折 惜春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昔盛今衰)梅子: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丁香:指愁思或情结牡丹:富贵荣华(二)动物类11、鹰:刚劲 自由 人生的搏击 事业的成功;12、(瘦)马:奔腾 追求 漂泊13、狗、鸡:生活气息 田园生活14、乌鸦:小人 俗客庸夫15、沙鸥:飘零 伤感16、鸿鹄:理想 追求17、鱼: 自由18、鸳鸯:指恩爱夫妇19、鹧鸪: 忧愁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20、鸾鸟: 高洁神秘 祥瑞之物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21、凤凰:高洁神秘 吉祥福瑞 叫声美妙 凤鸣岐山 李贺李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版苗木种植与农业综合开发合同样本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教育培训股东股权转让与合作办学合同2篇
- 二零二五版婴幼儿奶粉国际市场拓展与出口合同4篇
- 2025版绿色环保型商品房预售买卖合同3篇
- 2025年度校服品牌授权与校园形象塑造合同3篇
- 2025年度事业单位合同工劳动法执行监督评估合同3篇
- 2025年度生鲜配送冷链物流承包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个人佣金提成与长期激励合同2篇
- 课题申报参考:能源数据要素赋能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的机制与对策研究
- 课题申报参考:民族传统体育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研究
- 2025年N1叉车司机考试试题(附答案)
- 《医院财务分析报告》课件
- 2025老年公寓合同管理制度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期末综合卷(含答案)
- 2024中国汽车后市场年度发展报告
- 感染性腹泻的护理查房
- 天津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 含解析
- 《人工智能基础》全套英语教学课件(共7章)
- GB/T 35613-2024绿色产品评价纸和纸制品
- 2022-2023学年五年级数学春季开学摸底考(四)苏教版
- 【蚂蚁保】2024中国商业医疗险发展研究蓝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