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 (基础知识基础知识)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第二版)20092国家职业标准(2007年修订)比重表(%)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师(一级)师(一级)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师(二级)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师(三级)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师(四级)基本要求基本要求理论知识理论知识0102030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理论知识理论知识17151515能力要求能力要求20201515招聘与配置招聘与配置理论知识理论知识17151510能力要求能力要求15152020培训与开发培训与开发理论知识理论知识17151510能力要求能力要求15151
2、515绩效管理绩效管理理论知识理论知识17151010能力要求能力要求15151515薪酬管理薪酬管理理论知识理论知识17151015能力要求能力要求20202020劳动关系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理论知识理论知识15151510能力要求能力要求15151515合计合计理论知识理论知识100100100100能力要求能力要求10010010010020093p二级基础知识二级基础知识一共占一共占1010分,单选分,单选6 6题,多选题,多选4 4题题 各部分平均各部分平均2 2道题道题p三级基础知识三级基础知识一共占一共占2020分,单选分,单选1010题,多选题,多选8 8题题 各部分平均各部分平均
3、2 2道题道题p重点看重点看:基本概念、基本原则、流程框架,:基本概念、基本原则、流程框架,建立知识点的基本印象;劳动经济学、企业建立知识点的基本印象;劳动经济学、企业管理、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为重点章节管理、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为重点章节关于基础知识的重点说明关于基础知识的重点说明20094内容框架1. 1. 劳动经济学劳动经济学2. 2. 劳动法劳动法 3. 3. 现代企业管理现代企业管理 4. 4. 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管理心理与组织行为 5. 5.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1.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2.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劳动
4、力供给与需求3.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工资水平与结构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工资水平与结构4.就业与失业就业与失业20096劳动经济学基本内容劳动经济学基本内容p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劳动力市场问题的经济学,是经济学市场问题的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以劳动力市场为研究对象。的一个分支,以劳动力市场为研究对象。p 劳动经济学的框架体系可以概括为:劳动经济学的框架体系可以概括为:四个主线两个层次四个主线两个层次 四个主线:供给四个主线:供给S S、需求、需求N N、价格、价格P P和政府和政府P P 两个层次: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微观和宏观20097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
5、方法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一、劳动资源的稀缺性2008-3 相对性相对性 绝对性绝对性 本质表现是:本质表现是: 消费劳动资源的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与支付手段支付能力与支付手段的稀缺性的稀缺性二、效用最大化二、效用最大化经济分析的基本假设经济分析的基本假设 企业企业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 个人个人效用最大化效用最大化20098三、劳动力市场三、劳动力市场居民户企业商品和劳务的供给货币支出生产要素收入生产要素供给图1-1 收入循环模型20099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四、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2008-3研究方法研究方法主要特征主要特征实证实证研究法研究法是什么是什么客
6、观事实客观事实规范规范研究法研究法应该是什么应该是什么价值判断价值判断200910第二节第二节 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一、劳动力与劳动力供给p劳动力劳动力:是指在一定年龄之内,具有:是指在一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与劳动能力与就业要求就业要求,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从事或能够从事某种职业劳动的全部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人口,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p劳动参与率劳动参与率: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口比率。:劳动力在一定范围内的人口比率。例如:例如:总人口劳参率总人口劳参率=劳动力劳动力/总人口总人口* *100%100% 年龄劳参率年龄劳参率= 某年龄劳
7、动力某年龄劳动力/ /该年龄人口该年龄人口* *100%100% p劳动参与率的生命周期劳动参与率的生命周期p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劳动力供给量供给量对对工资率工资率变动的变动的反应程度。反应程度。(2007-3)200911 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p 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市场工资率条件下,劳动力供给条件下,劳动力供给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的决策主体(家庭或个人)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劳动时间劳动时间。 劳动力供给图劳动力供给图 工资率工资率W(元时元时) 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量量S(人人时时) 符符号号 1.51.5 2.0
8、 2.0 2.5 2.5 3.0 3.0 3.5 3.5 4.0 4.0150200280400500700abcdef劳动力供给表劳动力供给表200912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经济周期与两种劳动参与假说附加性附加性劳动力假说劳动力假说 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正向正向关系关系悲观性悲观性劳动力假说劳动力假说 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反向反向关系关系前提观点都是:男性成年人(前提观点都是:男性成年人(一级劳动力一级劳动力)的劳动参与率与)的劳动参与率与经济周期不存在敏感的反应经济周期不存在敏感的反应(二级劳动力(二级劳动力主要
9、由中年妇女构成)主要由中年妇女构成)p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过程中繁荣与衰退繁荣与衰退的周期性交替。的周期性交替。200913二、劳动力需求二、劳动力需求p 劳动力需求: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劳动力需求: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愿愿意并能够意并能够雇用的劳动量。雇用的劳动量。p 劳动力需求弹性劳动力需求弹性是是劳动力需求量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于变动对于工资率工资率变动的反变动的反应程度。应程度。WWDD/Ed(1 1)需求无弹性,即)需求无弹性,即EdEd0 0。A A(2 2)需求有无限弹性,即)需求有无限弹性,即EdEd趋向于趋向于 无
10、穷大。无穷大。B B (3 3)单位需求弹性,即)单位需求弹性,即EdEd1 1。C C(4 4)需求富有弹性,即)需求富有弹性,即EdEd1 1。E E (5 5)需求缺乏弹性,即)需求缺乏弹性,即EdEd1 1。F F 200914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三、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p 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当把可变的劳动投入增加到不变的其他生产要素上,最初劳动投入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是当其上,最初劳动投入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是当其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增加超过一定限度时,增加的产量开始递减。p 企业短期劳
11、动力需求的决定: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的决定: MRP=VMP=MPP=MC=W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200915四、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四、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一)劳动力市场的含义:(一)劳动力市场的含义:P11p 含义:广义与狭义含义:广义与狭义p 主体:主体: 劳动力的所有者个体劳动力的所有者个体 使用劳动力的企业使用劳动力的企业p 性质:性质:P12p 本质属性的主要表现本质属性的主要表现: 以产权边界界定清淅为前提以产权边界界定清淅为前提 实现劳动要素与非劳动生产要素相结合的最有效率的最佳实现劳动要素与非劳动生产要素相结合的最有效率的最佳途径途径 通过劳动交换进行生产领域,开始商
12、品生产者的劳动过程通过劳动交换进行生产领域,开始商品生产者的劳动过程200916四、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四、劳动力市场的均衡(二)静态与动态均衡(二)静态与动态均衡p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 局部均衡:马歇尔局部均衡:马歇尔 一般均衡:瓦尔拉一般均衡:瓦尔拉(三)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三)劳动力市场均衡的意义p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劳动力资源的最优分配p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同质的劳动力获得同样的工资p充分就业充分就业200917n平均工资为平均工资为P1时,时,劳动力供需平衡劳动力供需平衡n平均工资为平均工资为P2时,时,劳动力需求小于供劳动力需求小于供给,会存在数
13、量为给,会存在数量为Q2 Q4的失业人口。的失业人口。n平均工资为平均工资为P3时,时,劳动力需求大于供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会存在数量为给,会存在数量为Q5 Q3的短缺劳动力。的短缺劳动力。劳动力供给需求曲线图劳动力供给需求曲线图供求供求均衡点均衡点供给供给曲线曲线需求需求曲线曲线平均工资平均工资数量数量0Q1P1Q2P2EQ3P3ABQ4Q5200918五、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五、人口、资本存量与均衡工资率p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人口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1.人口规模人口规模2.人口年龄结构人口年龄结构3.人口城乡结构人口城乡结构p资本存量与劳动力需求的关系资本存量与劳动力需求的关系 威廉
14、威廉刘易斯在刘易斯在劳动力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劳动力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中指出,由于工业部门的劳中指出,由于工业部门的劳动产出大于工资总量,因而形成剩余产出。如果工业资本家将利润再投资,动产出大于工资总量,因而形成剩余产出。如果工业资本家将利润再投资,则该部门资本存量及其对劳动的需求将由此而提高。只要农业部门尚有过剩则该部门资本存量及其对劳动的需求将由此而提高。只要农业部门尚有过剩劳动力存在,这个过程将一直持续下去,一直到农业过剩劳动力全部被吸吮劳动力存在,这个过程将一直持续下去,一直到农业过剩劳动力全部被吸吮尽为止。这时劳动力供给曲线及工资水平将由水平直线变为具有正斜率的曲尽为止。这时劳动力
15、供给曲线及工资水平将由水平直线变为具有正斜率的曲线,工业劳动者工资和农业劳动者的收入将随投资增加而逐步增加,工农业线,工业劳动者工资和农业劳动者的收入将随投资增加而逐步增加,工农业趋于均衡发展,国民经济结构逐步转变。趋于均衡发展,国民经济结构逐步转变。 p人口、资本存量与劳动力市场均衡人口、资本存量与劳动力市场均衡200919第三节第三节 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工资水平与结构完全竞争市场下的工资水平与结构一、均衡价格论的一般原理及工资决定一、均衡价格论的一般原理及工资决定二、工资形式二、工资形式(一)基本工资(一)基本工资: :是以货币为支付手段是以货币为支付手段, ,按照时间或产量计算的报酬按照时
16、间或产量计算的报酬, ,是工资构成的主要部分。是工资构成的主要部分。p 工资率工资率: :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单位时间的劳动价格( (以其计算的工资只是基本工资,并不以其计算的工资只是基本工资,并不是全部劳动报酬)是全部劳动报酬)p 货币工资:货币工资: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工人单位时间的货币所得 实际工资实际工资= =货币工资货币工资/ /价格指数价格指数p 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 :劳动量以劳动的直接持续时间来计量依据劳动量以劳动的直接持续时间来计量依据工人合格产品的数量工人合格产品的数量( (作业量作业量) )和计件工资率计算工资报酬的工资支付和计件工资率计算工资报酬的工资
17、支付形式。形式。 计时工资是最为传统的工资形式计时工资是最为传统的工资形式 计件工资实为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计件工资实为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200920二、工资形式二、工资形式(二)福利:(二)福利:工资的转化形式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工资的转化形式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p 特征:特征: 支付以劳动为基础,但并不与个人劳动量直接相关支付以劳动为基础,但并不与个人劳动量直接相关 法定性法定性 企业自定性和灵活性企业自定性和灵活性p 支付形式支付形式 实物支付实物支付 延期支付延期支付200921第四节第四节 就业与失业就业与失业一、就业总量的决定一、就业总量的决定1、就业包括、就业包括三
18、层含义三层含义 就业主体是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就业主体是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人 所参加的劳动是对社会有益的社会劳动所参加的劳动是对社会有益的社会劳动 从事的是有报酬或收入的劳动从事的是有报酬或收入的劳动 2 2、一国的就业总量与一国的均衡国民收入是同时被、一国的就业总量与一国的均衡国民收入是同时被决定的决定的 总供给总供给= =消费消费+ +储蓄储蓄 总需求总需求= =消费消费+ +投资投资 均衡国民收入均衡国民收入= =总供给总供给= =总需求总需求200922二、失业及其类型二、失业及其类型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由于求职的劳动者与需要提供的岗位之间存在着时由于求职的劳动者与需要提供的岗
19、位之间存在着时间上的差异而导致的失业,如新生劳动力找不到工作,工人想转换间上的差异而导致的失业,如新生劳动力找不到工作,工人想转换工作岗位时出现的工作中断等工作岗位时出现的工作中断等 (2008-2)技术性失业技术性失业由于使用新机器设备和材料,采用新的生产工艺和由于使用新机器设备和材料,采用新的生产工艺和新的生产管理方式,出现社会局部劳动力过剩而导致的失业新的生产管理方式,出现社会局部劳动力过剩而导致的失业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季节性失业由于某些行业生产条件或产品受气候条件、社会风由于某些行业生产条件或产品受气候条件、社会风俗或购买习惯的影响,使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季节性变化而导俗
20、或购买习惯的影响,使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出现季节性变化而导致的失业致的失业 需求不足性失业需求不足性失业增长差距性失业增长差距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缓解需求不足性失业的对策缓解需求不足性失业的对策200923四、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四、失业的度量和失业的影响 失业率:失业率:P21P21 失业持续期失业持续期 失业存在许多不良的后果:失业存在许多不良的后果: 造成劳动力的闲置浪费造成劳动力的闲置浪费 导致劳动者的生活困难导致劳动者的生活困难 使人受到多方面的损失使人受到多方面的损失 导致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导致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 失业原因分析失业原因分析:主因是总需求不足主因是总需求不足20
21、08-32008-3 对策对策: : 依靠政府宏观调控,对国民经济运行的政策实施干预,实现国民经济均依靠政府宏观调控,对国民经济运行的政策实施干预,实现国民经济均衡发展衡发展 依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将两者与产业政策紧密结合,推行积极的依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将两者与产业政策紧密结合,推行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劳动力市场政策200924五、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五、政府行为和劳动力市场(一)政府支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一)政府支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二)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二)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结构要素:1.最低劳动标准:最低劳动标准:最低工资标准、最长劳动时间标准最低工资标准、最长
22、劳动时间标准2.最低社会保障最低社会保障3.工会工会200925政府行为政府行为政府购买支出政府购买支出政府购买是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如购买机关政府购买是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如购买机关办公用品,警察装备用品、军需品、公共工程、政府办公用品,警察装备用品、军需品、公共工程、政府雇员的工资薪金雇员的工资薪金政府购买是一种实质性支出,直接形成社会需求和购政府购买是一种实质性支出,直接形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是国民收入的一个组成部分买力,是国民收入的一个组成部分 调整政府购买支出可以对整个社会总支出水平起调节调整政府购买支出可以对整个社会总支出水平起调节作用作用 200926转移支付转移支付
23、转移支付主要包括社会保障福利支出、教育科研支出、政转移支付主要包括社会保障福利支出、教育科研支出、政府公债利息、政府对农业的补贴等府公债利息、政府对农业的补贴等政府转移支付是是一种货币性支出,因此不能算作国民收政府转移支付是是一种货币性支出,因此不能算作国民收入的组成部分入的组成部分转移支付是政府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是重要的财转移支付是政府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也是重要的财政政策工具政政策工具200927(三)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三)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影响就业总量的三大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就业总量的三大宏观调控政策: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2008-3p 为促进就业,实现稳定增长,防止
24、通货膨胀,对政府支出为促进就业,实现稳定增长,防止通货膨胀,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平所作的决策 。p 国家财政由政府收入和政府支出构成,其中政府支出包括国家财政由政府收入和政府支出构成,其中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而政府收入包括税收和公债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而政府收入包括税收和公债 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财政政策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财政政策200928(三)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三)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影响就业总量的三大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就业总量的三大宏观调控政策:2、货币政策、货币政
25、策p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为达到预定的经济目标,通过中央银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为达到预定的经济目标,通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以影响宏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的经济政策。观经济活动的经济政策。p 与财政政策不同,货币政策通过与财政政策不同,货币政策通过利率利率的变动对总需求发的变动对总需求发生影响,是间接地发挥作用。生影响,是间接地发挥作用。2007-2 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200929(三)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三)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影响就业总量的三大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就业总量的三大宏观调控政策:
26、3 3、收入政策、收入政策p 狭义:仅指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用于控制货币工资和物价狭义:仅指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用于控制货币工资和物价的增长。的增长。p 广义:不仅包括上述的宏观调控,还包括在一定社会总收广义:不仅包括上述的宏观调控,还包括在一定社会总收入、一定工资总量的条件下,对以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居入、一定工资总量的条件下,对以工资劳动者为主体的居民个人分配关系的调整政策。民个人分配关系的调整政策。p 收入政策的作用收入政策的作用 有利于宏观经济稳定有利于宏观经济稳定 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有利于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有利于缩小不合理的收入差距200930宏观政策宏观政策内容
27、内容类型类型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政府税收、预算支出政府税收、预算支出扩张性和紧缩性扩张性和紧缩性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调控利息调控利息扩张性和紧缩性扩张性和紧缩性收入政策收入政策调节工资和物价调节工资和物价调节收入和物价的关系调节收入和物价的关系收入平等化收入平等化(三)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三)就业与收入的宏观调控200931洛伦兹曲线收入收入100%人口人口100%0 洛伦兹曲线洛伦兹曲线是美国统计学家洛是美国统计学家洛伦兹提出的用来描述社会收入分配伦兹提出的用来描述社会收入分配状况的一种曲线。图中的状况的一种曲线。图中的45对角对角线称为线称为绝对平等线绝对平等线,由横轴和纵轴,由横轴和纵轴组成的
28、折线称为组成的折线称为绝对不平等线绝对不平等线。实。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即洛伦兹曲线,际收入分配曲线,即洛伦兹曲线,则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条向下弯曲则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条向下弯曲的曲线,该曲线向下弯曲的程度越的曲线,该曲线向下弯曲的程度越大,表示社会收入分配不均的程度大,表示社会收入分配不均的程度就越严重;反之,则表示社会收入就越严重;反之,则表示社会收入分配就越接近于平均。后来,意大分配就越接近于平均。后来,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利统计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出了判断收入分配平均程度。出了判断收入分配平均程度。 AB200932基尼系数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基尼系数=A/=A/(A+BA
29、+B) 如果如果A A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完全平等;如果B B为零则系数为为零则系数为1 1,收入分配绝对,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该系数可在零和不平等。该系数可在零和1 1之间取任何值。收入分之间取任何值。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越大。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越大。如果个人所得税能使收入均等化,那么,基尼系如果个人所得税能使收入均等化,那么,基
30、尼系数即会变小。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数即会变小。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0.2表表示收入绝对平均;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0.2-0.3表示比较平均;表示比较平均;0.3-0.3-0.40.4表示相对合理;表示相对合理;0.4-0.5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200933基尼系数国际认定的基尼系数警戒线为国际认定的基尼系数警戒线为0.40.4。 世界银行发展报告中世界银行发展报告中称,称,中国基尼系数目前已扩中国基尼系数目前已扩大至大至0.4580.458。今后如能在福利政策和税收政策方面。今后
31、如能在福利政策和税收政策方面加以调节,基尼系数是有可能逐步降低的。加以调节,基尼系数是有可能逐步降低的。20102010年大致维持现有水平不再扩大,保持在年大致维持现有水平不再扩大,保持在0.450.45左右,左右,20202020年略有下降达年略有下降达0.400.40左右。左右。 第二章 劳动法1. 劳动法的体系劳动法的体系2. 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200935第一节第一节 劳动法的体系劳动法的体系一、劳动法的一、劳动法的概念概念 劳动法是调节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劳动法是调节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二、
32、劳动法的二、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基本原则 1 1、基本原则的、基本原则的特点特点 指导性、纲领性法律规范指导性、纲领性法律规范 反映所调整劳动关系的特殊性反映所调整劳动关系的特殊性 高度稳定性高度稳定性 高度权威性高度权威性2009362 2、基本原则的、基本原则的作用作用3 3、基本原则的、基本原则的内容:内容:2008-22008-2 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原则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原则首要原则首要原则 平等就业权平等就业权和和自主择业权自主择业权是劳动权的是劳动权的核心核心2007-22007-2 劳动保障:劳动保障:基本保护、优先保护、全面保护基本保护、优先保护、全面保护 劳动关系民主化原则劳动关系民
33、主化原则(三方原则:政府、工会和企业家协会(三方原则:政府、工会和企业家协会/ /雇主协会)雇主协会) 物质帮助权原则物质帮助权原则社会强制保险社会强制保险(社会性、互助性和补偿性)(社会性、互助性和补偿性)二、劳动法的基本原则二、劳动法的基本原则200937三、劳动法律渊源三、劳动法律渊源1 1、劳动法律渊源、劳动法律渊源含义含义 国家规定认可的劳动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国家规定认可的劳动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2 2、劳动法律渊源、劳动法律渊源类别类别 宪法中关于劳动问题的规定宪法中关于劳动问题的规定 劳动法律(劳动关系法和劳动标准法)劳动法律(劳动关系法和劳动标准法)全国人大及常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委
34、会 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国务院劳动行政法规国务院国务院 劳动规章劳动规章劳动社会保障部劳动社会保障部 地方性劳动法规地方性劳动法规地方人大及常委会地方人大及常委会 我国立法机关批准的相关国际公约我国立法机关批准的相关国际公约 正式解释(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正式解释(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此外:雇用规则(内部劳动规则)、劳动(雇佣)合同、此外:雇用规则(内部劳动规则)、劳动(雇佣)合同、 集体合同、习惯法、法官法或判例法集体合同、习惯法、法官法或判例法200938四、劳动法的体系四、劳动法的体系p 劳动法律体系(劳动法律体系(P39)1.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
35、度2.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工会和职工民主管理制度3.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劳动争议处理制度4.劳动标准制度劳动标准制度5.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6.职业培训制度职业培训制度7.促进就业法律制度促进就业法律制度8.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劳动法的监督检查制度劳动关系法劳动关系法劳动标准法劳动标准法劳动保障法劳动保障法劳动监督检查法劳动监督检查法200939第二节第二节 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一、劳动法律关系及其特征一、劳动法律关系及其特征1 1、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含义含义劳动关系转变为劳动法律关系的条件劳动关系转变为劳动法律关系的条件存在现实劳动关系存在现实劳动关系存在调整劳动关
36、系的法律存在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2 2、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种类种类劳动合同关系劳动合同关系劳动行政法律关系劳动行政法律关系劳动服务法律关系劳动服务法律关系2009403、劳动法律关系的、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特征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的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现实形态 (劳动关(劳动关系是劳动法律关系的现实基础;劳动法律关系是系是劳动法律关系的现实基础;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的法律形式)劳动关系的法律形式) 两者形成的前提条件不同,内容和效力也不同两者形成的前提条件不同,内容和效力也不同 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权利和义务(一次调整与(一次调整与二次调整)二
37、次调整)劳动法律关系的劳动法律关系的双务关系双务关系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强制性国家强制性200941二、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二、劳动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p 主体主体 雇主与雇员(工会)雇主与雇员(工会) 完全劳动行为能力、限制劳动行为能力、无劳动行为能力完全劳动行为能力、限制劳动行为能力、无劳动行为能力p 内容内容p 客体客体:劳动、工资、保险福利、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工资、保险福利、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等劳动安全等200942三、劳动法律三、劳动法律事实事实p 劳动法律行为劳动法律行为 合法行为、违约行为、行政行为、仲裁行为和司法行为合法行为、违约行为、行政行为
38、、仲裁行为和司法行为 p 劳动法律事件劳动法律事件 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第三章 现代企业管理1. 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2. 企业计划与决策企业计划与决策3. 市场营销市场营销200944重点 SWOT分析分析 企业战略选择企业战略选择 企业决策方法企业决策方法 编制经营计划方法(编制经营计划方法(PDCA) 目标管理目标管理 市场细分市场细分 市场营销策略市场营销策略200945第一节第一节 企业战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一、企业战略环境分析一、企业战略环境分析1、企业战略的特征、企业战略的特征全局性全局性系统性系统性长远性长远性风险性风险性抗争性抗争性企业战略企业战略实
39、质实质是实现是实现外部环境、企业实力外部环境、企业实力和和战略战略目标目标三者间的三者间的动态平衡动态平衡2009462、企业环境的、企业环境的结构及特点结构及特点企业企业行业环境行业环境市场环境市场环境政治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法律环境技术环境技术环境200947经营环境的分类经营环境的分类 简单简单+ +稳定稳定= =低不确定性低不确定性少数外部因素并且这些因素是类似的因素保持相同或变化很慢 对要素复杂知识要求低复杂复杂+ +稳定稳定= =中低不确定性中低不确定性大量外部因素,并且这些因素不相似因素保持相同或变化缓慢。 对要素复杂知识要求低简单简单+ +不稳定不稳定= =中高
40、度不确定性中高度不确定性少数外部因素并且这些因素是相似的因素变化频繁并且是不可预期对要素复杂知识要求高 复杂复杂+ +不稳定不稳定= =高度不确定性高度不确定性大量外部因素并且这些因素是不相似的因素变化频繁并且不可预期对要素复杂知识要求高2009483、经营环境分析的、经营环境分析的方法方法p 外部环境调研外部环境调研获取口头信息获取口头信息获取书面信息获取书面信息专题性调研专题性调研p 外部环境预测外部环境预测2009494、经营环境、经营环境微观微观分析分析波特五力模型波特五力模型 产业内部现产业内部现有企业之间有企业之间 的竞争的竞争 潜在的新进入者潜在的新进入者 买买 方方 卖卖 方方
41、 替替 代代 品品2009505、宏观、宏观分析分析PEST分析分析 政治要素(政治要素(Politics) 经济要素经济要素 (Economics) 社会要素(社会要素(Society) 技术要素(技术要素(Technology)未来的市未来的市场及行业场及行业变化趋势变化趋势200951二、企业分析二、企业分析(一)企业资源状况分析(一)企业资源状况分析:1、企业资源的概念:、企业资源的概念:2、企业企业资源资源分析分析:l物质资源物质资源l人力资源人力资源l财务资源财务资源l技术资源技术资源l管理资源管理资源l无形资产无形资产200952(二)企业能力分析(二)企业能力分析1、能力的概念
42、与内容:效率与效果资源开发与利用活动分为(价值链)价值链)基本活动(生产加工、成品储运、市场营销、售后服务)支持活动(采购管理、技术开发、人力资源、企业基础设施)2、能力分析的方法纵向分析横向分析财务分析200953(二)企业能力分析(二)企业能力分析3、能力评价的标准 效率分析 成本、生产率、工艺水平、产能的利用程度成本、生产率、工艺水平、产能的利用程度 效果分析 满足顾客要求程度、能否给企业带来增值、能否满足顾客要求程度、能否给企业带来增值、能否一贯满足顾客需求一贯满足顾客需求200954(三)企业内部条件外部环境综合分析(三)企业内部条件外部环境综合分析在在SWOTSWOT分析分析中,管
43、理人员对组织的优势中,管理人员对组织的优势(StrengthsStrengths)和劣势)和劣势( (weaknessesweaknesses) )、环境中的、环境中的机会机会( (environmental opportunitiesenvironmental opportunities) ) 和威胁和威胁( (threatsthreats) )进行分析与确定。进行分析与确定。200955SWOT战略分析战略分析机会机会O威胁威胁T优势优势S劣势劣势W增长战略SO扭转战略WO防御战略WT多种经营战略ST200956SWOTSWOT分析表分析表 优优势势与与劣劣势势潜在优势潜在优势潜在劣势潜在
44、劣势设计良好的战略?设计良好的战略?强大的产品线?强大的产品线?宽的市场覆盖面?宽的市场覆盖面?良好的营销技巧?良好的营销技巧?品牌知名度?品牌知名度?研发能力与领导水平?研发能力与领导水平?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不良战略?不良战略?过时、过窄的产品线?过时、过窄的产品线?不良营销计划?不良营销计划?丧失信誉?丧失信誉?研发创新下降?研发创新下降?部门之间争斗?部门之间争斗?公司控制力量薄弱?公司控制力量薄弱? 机机 会会 与与 威威 胁胁潜在机会潜在机会潜在威胁潜在威胁核心业务拓展?核心业务拓展?开发新的细分市场?开发新的细分市场?扩大产品系列?扩大产品系列?将研发导入新领域?将研发导
45、入新领域?打破进入堡垒?打破进入堡垒?寻找快速增长的市场?寻找快速增长的市场?公司核心业务受到攻击?公司核心业务受到攻击?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为进入设置堡垒?为进入设置堡垒?被兼并的可能?被兼并的可能?新产品或替代场品的出现?新产品或替代场品的出现?经济形势的下滑?经济形势的下滑?200957(四)企业战略选择项(四)企业战略选择项 P54P541 1、总体战略、总体战略进入战略进入战略( (购并战略、内部创新战略、合资战略)购并战略、内部创新战略、合资战略)发展战略发展战略(单一产品或服务的发展战略、横向发展战略、(单一产品或服务的发展战略、横向发展战略、纵向发展战略、多
46、样化发展战略)纵向发展战略、多样化发展战略)稳定战略稳定战略撤退战略撤退战略(特许经营、分包、卖断、管理层杠杆收购、分(特许经营、分包、卖断、管理层杠杆收购、分拆、资产互换或战略贸易)拆、资产互换或战略贸易)200958企业战略选择企业战略选择2 2、一般竞争战略、一般竞争战略差异化战略差异化战略:力求在本行业建立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独特:力求在本行业建立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独特品质,从而获取超额利润。品质,从而获取超额利润。 市场细分中的许多变量都可以作为差别化的基础市场细分中的许多变量都可以作为差别化的基础 差别化战略的核心是建立顾客忠诚度差别化战略的核心是建立顾客忠诚度 高高高高低低低低实实质质
47、差差别别化化品位差别化品位差别化特殊型特殊型(黄酒)(黄酒)标准型标准型(一般)(一般)高位型高位型(高档)(高档)排他型排他型(茅台(茅台)200959企业战略选择企业战略选择2 2、一般竞争战略、一般竞争战略低成本战略低成本战略:成为行业中所有竞争者中成本最低的战略成为行业中所有竞争者中成本最低的战略 操作思路:简化产品、改进设计、材料节约、人工费用降低、操作思路:简化产品、改进设计、材料节约、人工费用降低、 生产创新及自动化型生产创新及自动化型价格降低价格降低销售销售增长增长增加增加产量产量成本成本降低降低顾客价值顾客价值增加增加200960企业战略选择企业战略选择2 2、一般竞争战略、
48、一般竞争战略 集中(重点)战略集中(重点)战略:对选定的细分市场进行专对选定的细分市场进行专业化服务的战略。业化服务的战略。 在选定的细分市场中,集中战略既可以通过低成本,也可在选定的细分市场中,集中战略既可以通过低成本,也可能通过专业化的差距,或者在两者结合的方法来获取竞能通过专业化的差距,或者在两者结合的方法来获取竞争优势争优势 集中战略的优势来源于集约资源聚焦于选定的细分市场,集中战略的优势来源于集约资源聚焦于选定的细分市场,从而可以利用有限的资源为有限的顾客提供更为满意的从而可以利用有限的资源为有限的顾客提供更为满意的服务,建立顾客忠诚度。服务,建立顾客忠诚度。200961企业战略选择
49、企业战略选择3、不同行业阶段的战略、不同行业阶段的战略发育期发育期成长期成长期 成熟期成熟期衰退期衰退期200962企业的战略选择总体战略总体战略进入战略进入战略购并、内部创业、合资购并、内部创业、合资发展战略发展战略单一产品或服务、横向、纵向、多样化单一产品或服务、横向、纵向、多样化稳定战略稳定战略撤退战略撤退战略特许经营、分包、卖断、管理层与杠杆收购、特许经营、分包、卖断、管理层与杠杆收购、拆产为股拆产为股/ /分拆、资产互换战略贸易分拆、资产互换战略贸易一般竞争战略一般竞争战略低成本战略低成本战略差异化战略差异化战略重点战略重点战略不同行业阶段不同行业阶段战略战略新兴行业战略新兴行业战略
50、成熟行业战略成熟行业战略明确一种竞争战略、合理组合产品、合理定明确一种竞争战略、合理组合产品、合理定价、工艺创新、扩大用户、购买廉价资源、价、工艺创新、扩大用户、购买廉价资源、合适买主、工艺流程选择、国际竞争合适买主、工艺流程选择、国际竞争衰退行业战略衰退行业战略领导地位、合理定位、收获、迅速退出领导地位、合理定位、收获、迅速退出200963三、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与控制三、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与控制(一)企业经营战略的(一)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实施建立经营战略相适应的企业组织建立经营战略相适应的企业组织合理配置资源,制定预算和规划合理配置资源,制定预算和规划调动全体积极性,实现战略计划调动全体积极
51、性,实现战略计划建立行政支持系统,实现有效战略控制建立行政支持系统,实现有效战略控制200964(二)企业经营战略的(二)企业经营战略的控制控制战略控制的战略控制的基本要素基本要素战略评价标准战略评价标准2008-22008-2实际成效实际成效绩效评价绩效评价战略控制的战略控制的方法方法事前控制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事后控制200965第二节第二节 企业计划与决策企业计划与决策一、科学决策的要求与方法一、科学决策的要求与方法1、决策、决策科学化的要求科学化的要求 合理的决策标准合理的决策标准 有效的信息系统有效的信息系统 系统的决策概念系统的决策概念 科学的决策程序科学的决策程序 决
52、策方法科学化决策方法科学化 数字化、微型化、计算机化数字化、微型化、计算机化 注意发挥人的智慧软智慧注意发挥人的智慧软智慧2009662 2、决策方法、决策方法决策的分类决策的分类决策的方法决策的方法确定型确定型量本利分析量本利分析(图解法、公式法)、边际收益分析、(图解法、公式法)、边际收益分析、经营安全状况分析、销售利润决策和生产方法的经营安全状况分析、销售利润决策和生产方法的盈利性对比分析盈利性对比分析线性规划法线性规划法微分法微分法风险型风险型收益矩阵收益矩阵决策树决策树敏感性分析敏感性分析不确定型不确定型悲观决策标准悲观决策标准华德华德乐观系数决策标准乐观系数决策标准赫威斯赫威斯中庸
53、决策标准中庸决策标准最小后悔决策标准最小后悔决策标准萨凡奇萨凡奇同等概率标准同等概率标准200967二、企业经营计划二、企业经营计划1、企业计划职能的、企业计划职能的作用和特点作用和特点2、制定计划的、制定计划的原则原则p可行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可行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的原则p短期计划与长期计划相结合的原则短期计划与长期计划相结合的原则p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稳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3、编制计划的、编制计划的方法方法p滚动计划的方法滚动计划的方法pPDCA循环法:循环法:计划、执行、检查、处理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综合平衡法综合平衡法2009684、企业经营计划的、企业经营计划的目标管理
54、目标管理2008-2p 目标管理的目标管理的含义含义p 目标管理的目标管理的特点特点系统化的管理模式系统化的管理模式要求有明确完整的目标体系要求有明确完整的目标体系要富于参与性要富于参与性强调自我控制强调自我控制重视员工的培训和能力开发重视员工的培训和能力开发p 目标管理的目标管理的实施实施经营目标体系的建立经营目标体系的建立经营目标的实施经营目标的实施经营目标的控制经营目标的控制200969第三节第三节 市场营销市场营销一、市场分析一、市场分析1.市场营销的概念市场营销的概念P742.市场的概念:市场的概念:市场市场= =人口人口+ +购买力购买力+ +购买欲望购买欲望3.市场的分类市场的分
55、类交换对象:商品、服务、技术、金融、劳动力、信息交换对象:商品、服务、技术、金融、劳动力、信息买方类型:消费者、组织买方类型:消费者、组织活动范围和区域:世界、全国性、地方活动范围和区域:世界、全国性、地方2009704、消费者市场分析、消费者市场分析 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影响消费者行为的因素文化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个人因素个人因素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年龄、职业、经济状况、生活方式、年龄、职业、经济状况、生活方式、个性及自我观念个性及自我观念动机、知觉、学习、偏好和态度动机、知觉、学习、偏好和态度2009714、消费者市场分析、消费者市场分析 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参
56、与购买的角色参与购买的角色倡议者、影响者、决策者倡议者、影响者、决策者购买者、使用者购买者、使用者习惯性习惯性化解不协调化解不协调寻求多样化寻求多样化复杂复杂购买行为类型购买行为类型2009724、消费者市场分析、消费者市场分析 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引起需求引起需求收集信息收集信息评价方案评价方案决定购买决定购买买后行为买后行为2009735 5、组织市场分析、组织市场分析组织市场的构成组织市场的构成1.产业市场产业市场最具代表性、最多样化和最庞大最具代表性、最多样化和最庞大2.转卖者市场转卖者市场3.政府市场政府市场2009745 5、组织市场分析、组织市场分析产业市场的特点
57、:产业市场的特点:P78购买者多为企业购买者多为企业集中在少数地区集中在少数地区需求具有派生性需求具有派生性需求缺乏弹性需求缺乏弹性产业市场较大的波动产业市场较大的波动专业人员购买专业人员购买互惠互惠直接购买直接购买通过租赁方式取得通过租赁方式取得2009755 5、组织市场分析、组织市场分析 产业市场购买行为产业市场购买行为参与购买的角色参与购买的角色使用者、影响者、决策者使用者、影响者、决策者采购者、信息控制者采购者、信息控制者直接购买、修正购买、新购直接购买、修正购买、新购购买行为类型购买行为类型影响购买行为因素影响购买行为因素环境、组织、人际、个人环境、组织、人际、个人2009765
58、5、组织市场分析、组织市场分析 产业购买者购买过程产业购买者购买过程提出需要提出需要确定需要确定需要说明需要说明需要物色供应商物色供应商征求建议征求建议确定供应商确定供应商选择订货程序选择订货程序检查合同履行情况检查合同履行情况200977二、市场营销管理过程二、市场营销管理过程分析市场机会分析市场机会发现市场机会、评价市场机会发现市场机会、评价市场机会市场细分市场细分:消费者消费者市场:地理、人口、心理、行为市场:地理、人口、心理、行为产业产业市场:最终用户、用户规模市场:最终用户、用户规模目标市场选择:目标市场选择:无差异、差异、集中市场营销无差异、差异、集中市场营销市场定位市场定位执行和
59、控制市场营销执行和控制市场营销设计市场营销组合设计市场营销组合4Ps产品、价格、地点、促销产品、价格、地点、促销选择目标市场选择目标市场执行执行:制定详细行动计划、建立组织结构制定详细行动计划、建立组织结构设计决策和报酬制度、开发和合理调配人力设计决策和报酬制度、开发和合理调配人力建立适当企业文化和管理风格建立适当企业文化和管理风格控制:控制:年度计划、盈利能力、效率、战略控制年度计划、盈利能力、效率、战略控制200978三、市场营销策略(重点)三、市场营销策略(重点)(一)产品策略(一)产品策略1.产品组合策略产品组合策略 产品的整体概念:核心、有形、附加产品产品的整体概念:核心、有形、附加
60、产品 产品组合:宽度、长度、深度、关联度产品组合:宽度、长度、深度、关联度扩大产品组合扩大产品组合缩减产品组合缩减产品组合产品线延伸(向下、向上、双向)产品线延伸(向下、向上、双向)2009792 2、品牌商标策略、品牌商标策略品牌化策略品牌化策略品牌使用者策略品牌使用者策略品牌统分策略品牌统分策略3 3、包装策略、包装策略相似包装策略相似包装策略差别包装策略差别包装策略组合包装策略组合包装策略复用包装策略复用包装策略附赠品包装策略附赠品包装策略2009804、产品生命周期策略、产品生命周期策略生命周期阶段生命周期阶段营销策略营销策略初创期初创期快速掠夺、缓慢掠夺、快速渗透、缓慢渗透快速掠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音版音乐九年级下册教案
- 智能玩具创业项目
- 成人高考中国哲学与传统文化考核试卷
- 小脚丫健康课件
- 23《祖先的摇篮》(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 手持金属工具生产考核试卷
- 保健食品营养科学研究考核试卷
- 机床制造中的生产安全措施考核试卷
- 机场安全警示培训
- 手术器械摆放规范
- 针灸方法汇总培训课件
- 浙江省房屋建筑面积测算实施细则(试行)全文20110522
- 《鸿门宴》课件35张
-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科举制度
-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施工质量通病与防治措施课件
-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教材解读+教学设计)课件
- DB4451-T 1-2021《地理标志产品+凤凰单丛(枞)茶》-(高清现行)
- 2012年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毕业论文-基于51单片机的电动轮椅智能速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管理实务
- 35kV输电线路工程旋挖钻孔专项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