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电路实验报告_第1页
电阻电路实验报告_第2页
电阻电路实验报告_第3页
电阻电路实验报告_第4页
电阻电路实验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电阻电路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 验证叠加定理2 验证互易定理形式一3 探究最大功率传输条件4 电流源与电压源的等效替换5 双口网络的短接电导6 电阻电路的分压7 电阻电路的分流8通过欧姆定律测量电源内阻9 探究二极管的性质10 KCL的性质实验原理1叠加定理:叠加定理适用于线性电路,当某一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其他独立电源不作用,即置零值。电压源置零值,用短路线代替;电流源置零值,用开路线代替。如图当Us单独作用,电路如图2所示,由图可得 Uo=R4/(R4+R2)*Us当Is单独作用,电路如图3所示,由图可得Uo=R2*R4/(R2+R4)*Is由叠加定理得Uo=U+U 由此验证。2 验证互易

2、定理形式一:如图所示的网络NR为仅由线性二端电阻组成的网络,当一独立电压源作用于端口1时,在端口2产生的短路电流等于该独立电压源移至端口2作用时,在端口1产生的短路电流,即i1=i2。将互易前图一的端口条件u1=u2,u2=0和互易后图二的端口条件u1=0,u2=us代入式即可得证。图1探究最大功率传输条件:假定理想电压源和一固定电阻R1,将其视为一个电压源,R1为其内电阻,串联一可变电阻Rc,不断改变电阻Rc,流过电阻Rc的电流不断改变,并分别记录下来,最后通过电流和电阻以及额定电压,来判断最大功率传输的条件。电路图如下图4 电流源与电压源的等效替换:将一理想电压源与一个固定电阻Ro串联可以

3、看作是一个电压源,Ro可以看作是内阻,如果将莫一数值的电流源与Ro并联在一起,也可以产生原来电压源的效果,这就是电流源与电压源的等效替换,实验原理如图所示先设定一个Us的值,将可变电阻调整一固定值,记录电流数值,然后按图二改变电路,观察电流表数值,并调节电流源,如果电流表读书符合之前记录的,就说明电流源与电压源等效替换。5 双口网络的短路电导参数通过如下图,探究双口网络的电导参数,假设端口电压u1和u2为自变量,而端口电流i1和i2为因变量,这正好与开路电阻参数情况形成对偶,把端口电压u1和u2看作两个独立的电压源,如图所示,根据叠加定理和齐次定理得i1=G11u1+G12u2 i2=G21u

4、1+G22u2可以得到电导参数G.6电阻电路的分压探究电阻电路分压条件,在电源电压额定的时候,各个电阻分压情况和各个电阻阻值的比值成正比,也就是说,电阻越大,相应分担的电压也就越多,验证该定理,使用下面的电路图。7电阻电路的分流探究电阻电路分流的条件,在电源电压额定的情况下,各个电阻分流的情况和各个电阻阻值的比值成反比,也就是说,电阻越大,相应分的的电流也就越少,验证该定理,使用下面的电路图。8 通过欧姆定律测量电源内阻在直流情况下,一闭合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动势成正比,或当一电路元件中没有电动势时,其中的电流与两端的电位差成正比。在同一电路中,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阻值

5、成反比,这就是欧姆定律,基本公式是I=U/R。当外电阻R增大时,根据I=E/(R+r)可知,电流I减小(E和r为定值),内电压Ir减少,根据U=E-Ir可知路端电压U增大。当外电阻R减少时,根据I=E/(R+r)可知,电流I增大(E和r为定值),内电压Ir增大,根据U=E-Ir可知路端电压U减小。根据公式E=U+IR,U=IR1,所以可以将R求出。、9 探究二极管的性质外加正向电压时,在正向特性的起始部分,正向电压很小,不足以克服PN结内电场得阻挡作用,正向电流几乎为零,这一段称为死区。这个不能使二极管导通的正向电压称为死区电压。当正向电压大于死区电压以后,PN结内电场被克服,二极管导通,电流

6、随电压增大而迅速上升。在正常使用的电流范围内,导通时二极管的端电压几乎维持不变,这个电压称为二极管的正向电压。外加反向电压不超过一定范围时,通过二极管的电流是少数载流子漂移运动所形成反向电流,由于反向电流很小,二极管处于截止状态。这个反向电流又称为反向饱和电流或漏电流,二极管的反向饱和电流受温度影响很大。所以按下图可以验证,当正想加压是,电路通,当反向加压时,电路处于断路。10 探究KCL的性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也就是KCL是电荷守恒原理在集中参数电路中的表现,具体内容如下:对于任一几种参数电路中的任一节点,在任一时刻,流出(流入)该节点的所有支路电流的代数和等于零,KCL的数字表达式为 I1+

7、i2+.+in=0根据KCL定理,流入或者流出节点b的电流代数和为零,由此测出电流i1,i2,i3,验证KCL定理。三 实验设备电压源 2个 电流源2个电阻若干,按需求拿 可变电阻 1个导线 若干 二极管 1个电流表 3-4个 电压表 1-2个四 实验内容1叠加定理(1) 当Us单独作用,电路如图所示,由图可得:Uo=R4/(R4+R2)*US(2) Is单独作用,电路如图所示,由图可得:Uo=R2R4/(R2+R4)*Is、(3) 由叠加定理得Uo=Uo+Uo=R4/(R4+R2)Us+R2R4/(R2+R4)*Is第一组数据Us=10V,Is=20mAUo=10.59V当电压源单独作用时

8、U=10V,Uo=10.98V当电流源单独作用时,Is=20mA,Uo=-0.37v所以根据Uo=Uo+Uo=10.98+(-0.37)=10.61v基本等于原先测量的10.59V第二组数据Us=15V Is=24mAUo=12.42V当电压源单独作用时Us=15V Uo=12.88V当电流源单独作用时 Is=24mA,Uo=-0.44v所以根据Uo=Uo+Uo=12.88+(-0.44)=12.44V基本等于原先测量的12.42V第三组数据Us=15V Is=150mAUo=10.01V当电压源单独作用时 Us=15V Uo=12.88V当电流源单独作用时 Is=150mA Uo=-2.86

9、V所以根据Uo=Uo+Uo=12.88+(-2.86)=10.02V基本等于原先测量的10.01V根据实验测的,基本符合叠加定理的要求,所以验证了叠加定理的正确性。2 验证互易定理形式一如图1所示的网络NR为仅由线性二端电阻组成的网络,当一独立电压源作用于端口1时,在端口2产生的短路电流等于该独立电压源移至端口2作用时,在端口1产生的短路电流,即i1=i2将互易前的端口条件u1=Us,u2=0.和互易后图二的条件u1=0,u2=Us代入验证。第一组数据 Us=20V i2=32.5mA i1=51.6mA 互易后 i1=32.3mA i2=45mA I1基本等于i2第二组数据 Us=28V i

10、1=72.3mA i2=44.8mA 互易后 i1=44,3mA,i2=63.2mAI1基本等于i2第三组数据 Us=15V i2=24mA i1=38.5mA 互易后 i1=24.1mA i2=33.8mAI1基本等于i2所以验证了互易定理形式一的正确性3探究最大功率传输条件RL=70欧姆 I=178mAP=I*I*RL=2.218WRL=80欧姆 I=168.2mAP=I*I*RL=2.263WRL=100欧姆 I=151.5mAP=I*I*RL=2.295WRL=130欧姆 I=131.9mAP=I*I*RL=2.261WRL=180欧姆 I=108.4mAP=I*I*RL=2.115W

11、RL=230欧姆 I=92.9mAP=I*I*RL=1.955W应为根据电路图,可以将电阻R1和电源等效为电源,那么R1为其内阻,只有当外电路电阻和其内阻相等时,电源传输功率最大,约为百分之五十。4 电流源与电压源的等效替换Us=20V当RL=100欧姆 i=91.8mA当RL=300欧姆 i=48.3mA当RL=500欧姆 i=32.7mA当RL=100欧姆,i=91.8mA时 Is=168mA当RL=300欧姆,i=48.3mA时,Is=168mA当RL=500欧姆,i=32.7mA时,Is=168mA所以通过数据可以发现,当电流源为168mA时,可以等效替换电压源,所以验证了电流源与电压

12、源等效替换。5 双口网络的短路电导参数如图所示 u1(V) u2(V) i1(mA) i2(mA) 10 0 62.7 18.9 0 10 -19.0 -51.9 0 8 -14.9 -40.5 8 0 55.0 14.5 6 0 40.9 10.6 0 6 -11.4 -30.3通过公式可以算出,G11=I1/U1当U2=0时,可以算出G11=0.00627通过公式可以算出,G21=I2/U1当U2=0时,可以算出G21=0.00189通过公式可以算出,G12=I1/U2当U1=0时,可以算出G12=-0.0019通过公式可以算出,G22=I2/U2当U1=0时,可以算出G22=-0.005

13、19所以算出短路电导参数矩阵为 0.00627 -0.0019 G=-0.00189 -0.005196电阻电路的分压R1=51欧姆 R2=30欧姆 R3=200欧姆应为R2与R3并联,可以将其等效为R4=600/23欧姆R1/R4=51/600*23=1.955U1=3.21V U2=1.65V U1/U2=1.945U1=3.82V U2=1.98V U1/U2=1.938U1=4.46V U2=2.26V U1/U2=1.973可以看出电压比与电阻比基本吻合,可以说明电阻分压与其阻值成正比。7电阻电路的分流当U=5V时,I1=148.3mA,I2=92.1mA,I3= 24.4mAR1*

14、I1=4.449W R2*I2=4.491W R3*I3=4.512W当U=6V时,I1=176.9mA I2=110.0mA I3=28.9mAR1*I1=5.307V R2*I2=5.41V R3*I3=5.44V当U=4V时 I1=118.4mA I2=73.6mA I3=19.4mAR1*I1=3.552V R2*I2=3.573V R3*I3=3.60V综上所属,可以看出支路电流与其电阻阻值的乘积基本相同,也就是说电阻越大,分担的电流越小,电阻阻值与其分担的电流成反比。8 通过欧姆定律测量电源内阻当U=20V时,R=200欧姆,I=97.1mA所以U=RI+rI 得r=5.97欧姆当

15、U=18.5V时,R=200欧姆,I=89.8mA所以U=RI+rI 得r=5.93欧姆当U=14.5V时。R=200欧姆,I=70.3mA所以U=RI+rI 得r=5.95欧姆当U=20V时,R=250欧姆,I=78mA所以U=RI+rI 得r=5.93欧姆当U=20V时,R=1250欧姆,I=15.6mA所以U=RI+rI 得r=5.96欧姆当U=20V时,R=750欧姆,I=26mA所以U=RI+rI 得r=5.95欧姆所以综上所属,r=(r1+r2+r3+r4+r5+r6)/6=5.95欧姆9 探究二极管的性质当正向接通的时候U=6V I=163.8mA R=30欧姆U=20V I=9

16、6mA R=200欧姆U=15V I=72mA R=200欧姆当方向接通时U=6V I=0mA R=30欧姆U=20V I=0mA R=200欧姆U=15V I=0mA R=200欧姆所以可以看出当二极管正向接通时,可以看出导通电流能力强当二极管反向接通的时候,基本不导通,所以可以看出二极管的性质正想电阻相对比较小,反向电阻大。10 KCL的性质R1=1000欧姆 R2=3000欧姆 R3=2000欧姆 R4=6200欧姆 U2=20VU1=30V I1=7.70mA I2=7.41Ma I3=-0.26mAU1=25V I1=6.04mA I2=6.26mA I3=0.15mAU1=15V I1=2.96mA I2=3.98mA I3=0.98mA 所以从节点b可以看出I1+i3=i27.70+(-0.26)=7.44约等于7.416.04+0.15=6.19约等于6.262.96+0.98=3.94约等于3.98所以验证了KCL定理。 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是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在实验中,使我认识到了自己动手,自己设计实验的严谨性以及困难性,同时又使我产生了深厚的乐趣,在实验中培养自己对实验的认知,使自己更加注意细节,更加具有严谨性,同时,也培养了自己和队友的团队合作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