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细读派生出的教学问题诊断_第1页
文本细读派生出的教学问题诊断_第2页
文本细读派生出的教学问题诊断_第3页
文本细读派生出的教学问题诊断_第4页
文本细读派生出的教学问题诊断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本细读派生的教学问题诊断浙江省乐清育英学校 陈传敏注:此文发表于教学月刊文本细读无疑是2008年小语界最热门的一个教研主题。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师在08年就“文本细读”推出78期专刊,更是把这种教学研究方式的研讨热度推向了极至。但当我们欣喜地发现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纵向、横向关注文本研读的深度与广度的同时;也不无担忧地发现文本细读所派生出的许多教学问题。本文以“抛砖引玉”的心态,及时提出这个问题,并非否认文本细读本身的问题;而是提醒广大的小语教师研究文本的同时,一定要同时好好研究我们的学生。 话题诊断:名为激趣,实为陷阱课例:人教版五(下)刷子李教师利用自己对文本深入解读,在教学刷子李主要安排了两

2、个板块。第一板块探究“我”眼中的刷子李,即刷子李给学生留下了什么印象。第二个板块探究曹小三眼中的刷子李,并随文从曹小三的视角感悟刷子李高超的技艺与作者叙述故事一波三折的技法。在教学第二板块中,教师设计了这么一个话题跟随师傅学艺一天的曹小三亲眼目睹了师傅高超的本领,会在当天的日记中写些什么呢?然后让学生自由猜测;接着出示“!?!”三个奇怪的标点符号,故作悬念地说,“其实曹小三的日记里就是三个标点符号。”然后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这三个标点符号分别代表什么意义?最后引导学生读书,逐个标点释疑。从上述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老师自身对文本解读的细致、细密。这样的引领阅读的话题把长长的文本读成了三个标点,也

3、的确非常有创意。但我想问这样的建构是否真的遵循学生的阅读心理呢?这是教师的人为建构,还是学生真正的阅读期待?是“我”的阅读体验重要,还是去探究“曹小三”的心理体验重要?我们的教学是在教学生“阅读文本”,还是在让学生“解读教师的阅读”? 话题诊治:顺学而导,添薪加火课例:人教版五(上)桂花雨一个教师在自己深度研读文本的基础上,为了了解学生真正的阅读困惑,在设计阅读话题之前,先进行了一次预习调查,即了解学生在预习课文时遇到的最广泛的问题。通过了解得知百分之九十的学生对“为什么母亲觉得杭州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个问题都感到十分不解。于是,就有如下顺学而导、添薪加火的教学导入:1、

4、回顾学生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母亲觉得杭州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2、划出课文描写家乡小院里和杭州桂花的句子,对比读一读。3、从哪些字词读出,按道理杭州的桂花的确应该比小院子里的那一株桂花要香的。“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4、那家乡的桂花究竟“香”在哪儿呢?在故乡的小院里,让母亲无限眷恋的还有什么?最让母亲难忘的又是什么呢?从上述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老师在充分解读文本的同时,不仅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阅读疑问,还添油加火,把学生的疑

5、问推向更高的平台;充分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探究兴趣。 板块诊断:顺教而学,密不透风因为教师对文本的研读越来越细,越来越深,自然生发出许多教学设计的“点子”;而教师往往对自己精心设计的环节不舍得割弃。因此我们经常看到的教学往往显得比较“臃肿”“紧密”,教学时环环相扣,而留给学生自学的时间少之又少。笔者在某地举行的一次赛课听课活动中,看到教师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都显得十分富有创意;在阅读感悟时教师频频引导、点拨,师生对话充斥整个课堂;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给予学生自读自悟的时间都非常少。 课例:人教版三(下)卖木雕的少年第一课时 在教学进入第三板块“聚焦遗憾”,教师引导道:“就是在这么景色迷人的非洲,我

6、和卖木雕少年都彼此留下了遗憾;为什么呢?再读课文,想想我为什么遗憾?而给予学生的读书时间只有短短的一分钟,就开始交流。课例:人教版二(下)三个儿子第一课时 教师安排第一板块“了解学情,揭示课题”,即认读6个生字,教师一个个贴在黑板上;然后重点指导学生学习“桶、拎”两个生字。这个环节的教学总共花了5分钟,占整堂课的8分之一。而第二个板块“初读感知,聚焦题眼”,给予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的时间却只有两分钟。试问,是教师牵着学生学重要,还是给予学生充分自学空间重要;试问,根据学生的初读情况,不也同样能达到了解学情的目的吗?而给予学生时间比初读环节更显吝啬的还有:在第三板块“赏儿子”的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自读

7、课文,找出三个孩子表现的句子。如果仅仅是为了找,我想只需要10秒钟,因为这根本不需要“找”,直接划下来就得了;如果是为了让学生不仅划下来,还要用心读一读的话,只给半分钟就太不够了。 板块诊治:以学定教,松而不散课例:人教版三(上)好汉查理笔者在执教该课时,先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作如下教学预设:一、出示部分字词检查预习二、自由再读课文,指导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三、出示整理后的学生提出的问题:1、为什么查理爱搞恶作剧,没人喜欢他,却叫自己是“好汉查理”?2、查理爱搞恶作剧,为什么不在杰西面前搞恶作剧呢?3、查理为什么不随便要别人的东西?4、查理为什么要陪杰西一个

8、暑假?5、查理是个爱搞恶作剧的人,为什么杰西要跟查理玩呢?她不怕查理搞恶作剧吗?6、为什么杰西相信查理的话,别人不相信呢?7、查理为什么和杰西度过了一个暑假,就改变了自己呢?8、题目为什么叫好汉查理,不叫查理和杰西的故事?9、读了这篇课文,我想问:好汉查理怎么带给杰西快乐?四、归结问题,引导探究:我把学生的问题进行统整,聚焦到一个焦点上“变?!”文中谁发生了变化,于是查理的变化,杰西的变化,人们的变化都统统归一到这一个“变”字上了。然后引导自读感悟查理给杰西带来了什么?杰西给查理带来了什么?五、小结:这个美丽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思考?审视这个教学设计,教师首先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遇到的问题

9、,并以此引领学生深入文本。同时又充分尊重教师作为教学对话“首席”的引领作用,特别有效的一点就是把学生零散的问题归结到一个“变”字上。这样既显得开放,又放而不散,松而不乱;因为所有的探究都有一个归结点。 语段品读诊断:名细品,实肢解课例:人教版六(上)穷人一个教师在执教“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有!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呢?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这段文字时,先引导学生发现这段话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然后学生发现问号特别多,感叹号特别多,省略号特别多。教师逐一让学生数出几个问号、省略

10、号、感叹号,并深情引导,“这段只有90字,却有7个省略号,6个问号,4个感叹号,作者这么写蕴涵着什么信息呢?”接着指导学生朗读,读出问号、感叹号的语气;最后还意犹未尽引导学生想象,桑娜在省略号的地方停下来都想些什么。试问,作者在写这段文字的时候是如“水银注地”般倾泻而下;还是如执教者这样生剖硬解呢?我想连作者也没有计较过到底用多少个标点;即便是翻译者此时也不是如此客观地翻译究竟用多少个标点吧!文学作品之所以打动人,是因为前后情节的情感冲击力!此处心理活动正是人物精神内涵的集中体现,只有联系人物当时所处的生活境地才能真正读懂人物的心理与精神。这样过于机械地拆解人物的心理,反而破坏了故事的连续性与

11、情感的延续性;同时忽略了阅读者即学生的情感体验,他们只能在被动地跟随教师的所谓的引领,“违背阅读心理”地“违心”阅读;这样痛苦的阅读又岂能真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语段品读诊治:求整体,重体悟课例:人教版六(上)穷人一个老师同样执教上述这段文字,先引导学生自由谈谈阅读感悟,并结合朗读指导;然后联系上下文进行统整体悟、提升引领:师:孩子们,在我们读懂桑娜紧张、忐忑的心理背后,究竟是什么深层的原因导致她如此害怕呢?生:是因为她们这个家实在太穷了!师:你们能联系上下文谈谈这究竟是怎样的穷吗?师:是呀,要不然桑娜用得着那么紧张吗?要不然渔夫需要在这样的夜晚还在海上打鱼吗?师:够他受的了!此时的他们只

12、能生:勉强度日!师:他们的孩子不论在冬夏只能生:光着脚跑来跑去!师:他们一家只能吃生:黑色的馒头,菜只有鱼。师:用课文中渔夫说的一个词,他们这样的生活只能生:熬啊!师:穷得实在不能再穷了!对比中我们不难发现,前面执教的老师是就桑娜的心理剖析心理;而后者执教时更多关注的是人物心理活动背后真正的深层原因。也正是对人物生活艰难的直接体验,才能为后面感悟人物的善良做好充分的情感铺垫。 字词品悟诊断:求亮点,成套路课例:人教版四(下)乡下人家 生:“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的“探”用拟人的方法写出了笋的可爱!师:请你做做探的动作大家也一起来做做。师:你是怎样的探出头来?生:骄傲、好奇、自豪、紧张、兴奋师:

13、你为什么兴奋?生:师:你们探出头来看到了什么?(小鸟在天空袄样;刚开的花,农村的孩子打闹)师:看看眼前的竹林,你又看到了什么?(竹笋长成了大竹子,周围一片绿叶)看过荷花教学实录的老师一定不难发现,这二者的异曲同工之妙。小学语文教师2008年10月刊发的薛法根老师的一篇文章阅读方式的选择,就对荷花的教学片段进行这样的分析:“从上述课例片断看,教师的确是在努力地教学生怎么读实际上,这是我们语文教师在备课时研究教材的阅读方式,是解剖式的条分缕析。很多阅读出来的结论连作者本人都未曾意识到的,如同这个冒字,叶老在写的时候就是那样自然而然,生活中的荷花就是这样冒出来的,就是觉得荷花水灵灵、活泼泼的,充满生

14、气与精神。阅读是需要与生活经验连通的,而不是就文字学文字。简单的冒字被备课式的阅读法变得复杂了。这样的阅读方式当然是不适合在课堂教学中加以采用并训练的。”薛老师提到的一个关键词“备课式”阅读,我想这就是现在所谓流行的“文本细读”派生出来的一个教学现象。 字词品悟诊治:品意象,求体验课例:人教版五(上)桂花雨师:作者在写家乡的桂花盛开时桂花的香味用了一个很特别的词生:“浸”!师:作者反复用了两次,想一想母亲仅仅是浸在桂花的香味中吗?生:摇花的乐趣中。生:桂花茶的香气中。生:桂花糕的美味中生:邻里的乡情中,浓浓的亲情中师:难怪作者会写道:“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孩子们,一个“浸”让我们看到一幅幅美好的画面,你能从“全年”这个跨度很长的时间中选取一个片段,写写家乡的人们和桂花生活小片段吗?注重描写生活片段的小细节,想象“我”的神态、嘴角漾起的微笑,想象乡亲们收到桂花时的欣喜,想象母亲晒桂花时的心情、神态。(课件出示:我:摇花 捡花 挑花母亲: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