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语文古汉语语法知识 一、 词类活用 在古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功能,即原来的词性。这种现象就是词类活用,常见的现象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等等。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即这个词本是名词,在语境义中作动词使用。(1)一狼洞其中(狼)中“洞”本是名词,在这里活用为动词“打洞”。 (2)不能名其一处(口技)中“名”带宾语“其一处”,活用做动词“说出”。 (3)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中“宾客”原为名词,这里活用为动词
2、,意为“以宾客之礼相待”,可以翻译为“把他的父亲当作宾客招待”。(意动用法) 2、形容词用作动词:原本词性为形容词,由于语言环境的不同词形发生改变充当动词使用。 (1)香远益清(爱莲说)中“远”原是形容词,在这里充当“香”的谓语,用作动词,远播之意。 (2)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中的“亲”“远”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面带宾语“贤臣”和“小人”,翻译为“亲近”和“远离”。 (3)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苦”、“劳”、“饿”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当作“使苦”,“使劳”、“使饿”讲,属于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3、形容词用作名词:原本词性为形容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充当名词
3、使用。 (1)此皆良实(出师表)中“良实”原为形容词,在这里充当判断句主语“此”的宾语,活用为名词,善良老实的人之意。 (2)帝感其诚(愚公移山)中“诚”原为形容词在这里作动词“感”的宾语,活用为名词,诚心之意。 (3)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岳阳楼记)中“废”原为形容词这里作“兴”的宾语,活用为名词,这里作荒废的事情讲。4、动词活用为名词:原本为动词由于语言环境的改变,临时充当名词使用,词形发生变化。(1)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愚公移山)中“疑”原为动词,现在充当动词“献”的宾语,活用为名词,疑问之意。 (2)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中“述”本是动词“记述”,这里活用为名词“记述的文字”讲。
4、5、名词作状语:名词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用在动词前面作状语,但在古汉语中有一些名词用在动词的前面充当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方式、地点、所用的工具。 (1)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技)中“手”为名词,用在动词“拍”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用手”之意。 (2)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陈涉世家)中“狐”为名词,和“鸣”一起用在动词“呼”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狐狸鸣叫那样大呼”之意。 (3)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记)中“山”为名词,用在动词“行”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在山上”之意。 6、使动用法:谓语动词含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1)无案牍之劳形(陋室
5、铭)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 (2)忿恚尉,令辱之(陈涉世家)忿恚: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3)必先苦其心志(孟子两章)苦: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苦恼 7、意动用法:谓语动词含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 (1)邑人奇之(伤仲永)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乐: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乐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 二、常见文言虚词 (一)之 1、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
6、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用作助词: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 宋何罪之有?(公输) 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顷之 ,
7、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3、用作动词:可译为“去、往、到”。 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记忆顺口溜: 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间可译“的”; 用作动词“去、往、到”, 用作助词可不译。 (二)其 1、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例:妻跪问其故。 2、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3、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其真无马邪?(马说) 4、指示代词,相当于“那” “这”之类的词。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5 、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记忆顺口溜: 其字可代
8、我和他,远指近指“这”和“那”; 后带数词译“其中”,表示反问译“难道”。 (三)以 1、作为介词 表示凭借,译为“凭、靠” 例: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 例: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词宾语。)策之不以其道。 表示时间处所,译为“在、从” 例: 2、作为连词 表示并列、承接、修饰“以”相当于“而” 例: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墨池记) 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 例: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表示范围译为“到” “已”,已经。 例:固以怪之矣。 记忆顺口
9、溜: “以”作介词“把、拿、用”,因为、按照、在、凭、从; 又作连词如同“而”,偶尔通假要分清。 (四)于 1、对,对于。向 贫者语于富者曰。 2、在,从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3、与,跟,同。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4、到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5、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 6、被 受制于人 记忆顺口溜: 于字可译到、在、从,也可翻作对、与、同; 形容词后表比较,动词之后表被动。 (五)而 1、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 敏而好
10、学,不耻下问。 2、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动词和状语,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记忆顺口溜: 而作连词要分清,并列承接与转折; 承译“接着“转译“但”, 状语后头表修饰。 (六)虽 :连词“虽”在文言文中主要有两种用法。 1、表示假设,可译为“即使”。例:虽千里弗敢易也,岂止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2、表示转折,可译为“虽然”。例: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七)然
11、 1、代词:起指示作用,译作“这样”、“如此”。例: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2、连词:表转折关系,译作“然而”、“但是”等。例: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3、助词:分两种情况: 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可译作“的样子”、“地”。秦王怫然怒(唐雎不辱使命) 用于句尾,常与“如”“若”连用,构成“如然”“若然”格式,“的样子”“像似的”。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注意:容易出错的地方 1.用法词性混为一谈 2.古今词语词义词性混为一谈 3.不同虚词因意义、用法相近而误 4.同一虚词因意义、用法不同而误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12、一般不用判断词“是”字。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 也”。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判断。 (1)“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中蛾冠儿多髯者为东坡 (2)“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3)“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 吟鞭东指即天涯 (4)“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 斯是陋室,惟吾德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6)“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
13、不是” 非天质之卑兵革非不坚利也 (7)“,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8)“者,也”。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9)“者,”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0)“,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夫战,勇气也 (11)“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省略句:句子中省略某个词或某个成分的现象,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主要有: (1)省略主语 a承前省 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b 蒙后省 c对话省 例曹刿论战 (此)忠之属也。(曹刿论战)(此,代前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省略谓语或省略动词 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
14、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 (3)省略宾语: 投(之)以骨。(狼) 君与(之)俱来。(隆中对) (4)省略介词: 林尽(于)水源。(桃花源记) 急湍甚(于)箭。(与朱元思书) (5)省略量词 :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 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 孔子东游,见两(个)小儿斗二(个)男新战死 3、倒装句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 (1)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例: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2)宾语前置。
15、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例:“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3)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例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 例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例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
16、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例4:尝贻余核舟一 “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 (4)介宾结构后置 A、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例:何有于我哉?全句为“于我有何”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 “ 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B、介词“以”组
17、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 例:屠惧,投以骨。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译为“把骨头 扔给它”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尉首” 后置,可译为“用将尉的头来祭祀”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述以文”是“以文 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 之效 “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讨贼兴 复之效”后置。 4、被动句 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句。二是没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 (1)没有标志词语,意念上的被动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被所感动 (2)有标志词语 a “为”表被动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b “为所”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为所吞”即“被吞掉” c “于”表被动 管夷吾举于士 “举于”即“在被举荐”。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陶瓷销售年终工作总结5篇
- 普通护士实习个人小结参考五篇
- 铺面房屋租赁5篇
- 豆制品深加工技改扩建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 滑雪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请遗骨协议书
- 三轮车事故协议书
- 山西焦煤就业协议书
- 酒店销售经理个人工作计划模板5篇
- 地下管廊机械施工合同
- 2024年福建省托育服务职业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下半年江苏苏州城市学院招聘管理岗位工作人员27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二年级乘除法口算题大全500题(可直接打印)
- 测量复核记录
- 建造节活动策划书
- sk239g报警器说明书
- 半导体芯片项目创业计划书(参考范文)
- 困难职工基本情况汇总统计表
- 档案统计台帐
- 七大浪费实战案例(消除企业中的浪费)
- 停用常压储罐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