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研究金融学专业_第1页
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研究金融学专业_第2页
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研究金融学专业_第3页
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研究金融学专业_第4页
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研究金融学专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文题目: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研究 目 录一.问题的提出3(一)研究背景3(二)研究意义3二.研究现状3(一)国外研究现状3(二)国内研究现状3(三)总结4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原因4(一)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表现41.信息不对称42.所有者与经营者目标不一致43.国有股一股独大44.经营者投资决策中过度自信引发过度投资5(二)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原因51.信息不对称52.所有者与经营者目标不一致53.国有股一股独大54.经营者投资决策中过度自信引发过度投资6四.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对上市公司发展的影响6(一) 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不合理对上市公司投资的影响6(二)上市公司现金流不合理控制对

2、上市公司投资的影响6五.结论与相应措施6(一)结论6(二)相应措施71.强化信息披露,提高公司透明度72.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73.改变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形成股东监督制约机制84.提高现金股利管理,严格控制现金流8参考文献8II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研究摘要:公司投资是上市公司投资领域的核心研究问题之一,上市公司投资的目的在于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然而,上市公司在实际投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过度投资的现象。过度投资给少数人带来利益,却导致上市公司整体利益遭受损失,带来财务风险,进而阻碍了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依据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近几年数据研究,分析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原因,并且分

3、析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进而加强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控制,提升上市公司的竞争力,促进上市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上市公司 过度投资 财务风险Research on Overinvestment Behavior of Listed CompaniesAbstract: Corporate investment is one of the core research issues in the field of investment of listed companies. The purpose of investment of listed companies

4、is to maximize the value of the company.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actual investment, listed companies tend to overinvest. Over-investment brings benefits to a few people, but leads to the loss of the overall interests of listed companies and financial risks, which hinder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

5、nt of listed companies. This paper will analyze the reasons of Over-investment Behavior of listed companies based on the data of recent years, and analyze the impact of Over-investment Behavior of listed companies on listed compani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so as to strengthen the control of

6、 Over-investment of listed companies,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listed companies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isted companies.Key words: Over-investment financial risk listed companies一.问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投资作为企业的重要战略,影响企业兴衰成败,影响企业发展。企业管理人员不应只关注投资不足的问题,过度投资也应是关注的焦点,过度投资并不有利于投资价值,相对于投资不足,

7、其更不有利于投资效率的提高。过度投资是指在净现值低于零后仍进行投资的现象而,企业过度投资会导致企业难以获得利润。例如詹森指出所有工业化国家都对过度投资充满担忧和恐惧,韦尔奇也曾认为,“我的最大成就是面对超过一千个看似准确的投资机会,然而我选择的是否决定投资。”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无效投资大部分由过度投资所引发,这也成为企业财务危机的诱因之一。企业把流动的现金投入到负N PV(Net Present Value)项目里就产生了过度投资行为,大量的资金被用于投资固定资产、过度用于生产领域等,这种大量资本被占用的行为并不能增加利润,反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生产资源的闲置,无法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大批的呆账、

8、坏账无法保护投资者利益。同时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会影响我国的经济效益,影响我国进出口水平。(二)研究意义因此在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利益驱动下,投资行为应理性对待,清醒认识到过度投资的弊端,企业应鼓励有效投资而了解过度投资制约机制,认识到过度投资的产生原因,然而学术界对此研究仍停留在原因分析层面,缺乏过度投资制约的实证研究,因此本文期望在实证方面给予系统的研究。二.研究现状(一)国外研究现状过度投资被第一次正式提出是在1986年,Jensen认为在企业股东和决策者中,在信息不对称环境下,基于现金流量理论提出了过度投资概念和危害。他认为公司是否过度投资,可以从该公司NPV是否大于等于0、是否具有成长机

9、会、公司的自由现金流量、是否达到最佳投资水平这四个方面来界定。Gerritsen D F和Lötter R.(2014)在The impact of analyst recommendations and revisions on the prices of JSE-listed companies里面提出了上市公司的治理能够减少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Mendes-Da-Silva W、Onusic L M和Bergmann D R(2014)提出了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以及外部环境的治理可以有效地减少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能够有效防止及企业为了谋利而产生的过度

10、投资的行为。Abbaszadeh M R, Beigi B(2014)提出了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对于企业的投资行为有监督作用。(二)国内研究现状在过度投资的危害和影响上,国内学者潘敏、金岩等认为,过度投资的含义是企业在资金收益不高的情况下,把企业资金用在了陌生领域,由于企业在这些经营活动中从事非核心业务,反而降低了企业投资效率,无法实现投资决策。李秉祥尽管没有直接对过度投资下定义,但从其逻辑推导的模型来看,是按结果将过度投资定位于将资金投向NPV<0的投资项目的行为。关于投资行为的研究中,刘星(2014)认为企业如只从短期利益角度,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过度干预企业决策程序和内部制度,影响了企

11、业正常的运行机制,这种非理性投资思维一定程度上违反企业利益。研究学者们还阐述了当投资成本高于投资收益,引发的过度投资将大大降低投资效率。国内学者秦朵和宋海岩认为在完善的市场经济中,适度投资的原则应采用成本最小化的理性投资行为,过度投资行为不仅偏离了投资生产效率,也降低了资产配置效率。罗斌(2018)在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行为实证研究中提出了我国的上市公司存在过度投资行为,企业经济效益的获得是以企业的科学投资为前提,提出了我国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原因,并指出防止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策略实施对于投资对于经济拉动作用的发挥非常重要。杨征捷(2018)在论基于最终控制人操控的过度投资行为中发现了当地政府都会

12、干预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行为。对于传统的主流财务理论,企业的投资决策决定企业价值,对于企业而言,应重视投资的合理性、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每个企业的自身财力状况不同,要针对自身建立合适的投资项目,设定项目投资收益目标,既要规避投资不足,也要减少投资过度,使得资金有效利用。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下,上市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规模也不断扩大,投资有力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出现了形式多样的投资活动而且投资越来越活跃。实际上我国现在面临着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企业在此背景下的各种过度投资现象引起了人们的警觉和重视,企业在过快投资中,受消费需求的影响,企业过度投资的现象屡见不鲜。我国有些企业一股脑

13、想要做大做强,盲目扩张,盲目进行多元化发展,占有了企业大量资金,造成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甚至有的企业面临倒闭的危险境地。(三)总结我国企业的发展是投资者进行投资的目的,我国企业的健康成长对投资者来说是必须做到的,否则投资就变得无效了。我国企业管理中应加强预见性和前瞻性策略,在问题出现之前用管理和制度进行杜绝,防微杜渐。因此我国在投资行为的研究中,应正确认识到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原因和制约机制,在不完备的市场大环境下我们要努力做到投资计划的准确合理,保障投资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上市公司健康发展,最终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定和安全。三.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原因(一)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表现1.信息不对称非对称信

14、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在资本市场上,信息的获取和需求是不对等的,一些参与人得到了另一些人没有的信息。Akerlof (1970) 提出了非对称信息理论,他是通过观察旧车市场里“柠檬问题”而发现的并对其进行了研究,后来,这个新兴的理论受到人们欢迎和认可,而且还在微观的经济学里广泛进行研究。2.所有者与经营者目标不一致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常见经营权与所有权的相分离,而经营者的企业目标与所有者的追求目标不尽相同。表现在:所有者希望得到最多财富,经营者却满足于自我的目标,例如高奖金、低风险、以我为主、闲暇时间等,这就会产生委托代理成本。而经营者为了得到现金流,有可能通过投入负N

15、PV项目获得私人权益或者好处,像安排自己的亲属,在选择工程承包方时权力寻租,在采购环节收受回扣等。3.国有股一股独大在上市公司投资过度的另一个原因在于,曾经的国企背景后是政府控制的企业股权结构,政府在股权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然而政府对公司的监管往往滞后,上市公司存在着“内部人控制”的问题,在决策过程中通常不公开、不透明,甚至在内部人压力下个人权威凌驾于制度之上。4.经营者投资决策中过度自信引发过度投资在没有私心的前提下,企业投资行为的合理性是由经营者理性的决策所决定的。现实是,经营者很难做到理性的决策,他们往往信心十足,甚至自信过头或者高估成功率,他们在没有准确了解信息以及各种可能的前提下,按

16、照自我想法行事,就会有可能产生过度投资行为。(二)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的原因1.信息不对称因为受到西方的影响,在企业里所有者与经营者往往不是一个人,所有者会聘请一个经营团队对公司进行具体经营和管理,在企业组织架构中,由于经营者更加熟悉企业发展状况,所有者无法对企业经营完全做到监督,而经营者在缺乏监督下无法分辨契约利益的界限,也是导致过度投资的诱因之一。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不够完善,有些人会使用非常规手段获取内幕信息进行交易,从而得到不正当的经济利益,同时我国处于新兴市场化阶段,投资的增长一直较快,投资需求给上市公司带来了许多机会,因此,在我国很容易产生过度投资行为。麦杰拉夫和梅耶斯(Majluf

17、 and Myers ,1984)在研究信息不对称的行为中指出,企业的融资证券在资本市场上由于内部经营信息与外部投资者所掌握信息的不对称,融资证券在市场被高估已经十分常见,但是由于企业投资也受资产价值的不透明化,资产也可能被低估。特别是项目预期收益的不确定性,企业投资行为往往导致投资不足,或者产生投资过度行为。拉纳亚南(Narayanan,1988)赫因克尔和泽奇纳(Heinkel and Zechner,1990),在研究文章中指出,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主要发生在高估新项目的现金流量预期收益时,从而企业决策者食用了过度投资行为。2.所有者与经营者目标不一致结合我国国情,我国上市公司特别是国有企

18、业大多面临着所有者“虚位”的实际问题,与利益有关的冲突更加明显。国有企业在企业经营中常将利润留存用以增资扩产,经营者获得更多企业资源,在投资行为中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希望获得高薪酬和政府奖励。但是如果国有企业投资失利,其国有企业的“虚位”问题就会凸显,无法追究经营者责任。还有经营者通过投资可以减少向国家分红也就是经营者变相地增加了可控资源。因此,那些垄断性高利润国有企业不愿意向国家分红从而把资金投资竞争力不强的非主营业务。目前在资本市场,很多国有企业改制为上市公司,其投资行为仍然停留在财政政策资金,而股权融资的投资模式却仍然照搬国有企业的投资模式,在过度投资中降低了资金配置效率。过度投资行为影响

19、了企业长期发展,也不利于企业质量信誉的维护。3.国有股一股独大在上市公司投资过度的另一个原因在于,曾经的国企背景后是政府控制的企业股权结构,政府在股权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然而政府对公司的监管往往滞后,上市公司存在着“内部人控制”的问题,在决策过程中通常不公开、不透明,甚至在内部人压力下个人权威凌驾于制度之上。上市公司的内部管理中,监事会和董事会一直一枝独秀,因为破产制度不完善以及金融改革滞后等因素,外部债权人(主要指国有银行)也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上市公司在缺乏外部压力下,不再关注利益最大化和长远化,而为了争得个人利益和企业控制权,投资偏重一己之私、急功近利和短期投资行为。4.经营者投资决策中

20、过度自信引发过度投资在心理学上,人们对以上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人们往往对自己的判断充满自信或者对自己的行为过度自信,可以做到时刻掌控局面。因此,我们可以利用以下手段来遏制过度投资:第一,激励方式不应该只有股票、期权,还必须加强债务杠杆机制;第二,把控制权合理分开,以降低管理者过度自信带来的危害,例如加大独立董事咨询监督的权力,强化监管机构的审批;第三,企业管理者要及时反馈投资的信息,增加反馈次数等。对于从众心理,可以采用以下措施:首先,管理者的业绩衡量标准要适度调整,其薪酬结构也要适度调整;其次,及时公开投资信息,信息反馈要增加频次;最后在投资项目上降低交易成本,正确评估投资项目行为,减少

21、投资的风险性。在我国资本市场的长期发展中,市场定位不足,资本市场功能缺陷一直困扰着国有企业的职业经理人管理模式,特别是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过度投资问题较多。使得我国上市公司资金配置效率低下,还有可能造成通货膨胀的严重后果。一方面,我国可逐步完善上市公司管理制度,并有效减少职业经理人对现金流量的控制,希望一定程度上防范上市公司过度投资。四.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对上市公司发展的影响 (一) 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不合理对上市公司投资的影响在现代经济社会,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产生了多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上市公司资产所有者通过契约的形式把契约的法人财产所有权委托给企业经营者进行经营,而上市公司经营者又通过与

22、企业员工的契约形成了法人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逐级分离。这使得现代经济社会中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难度有所增加,企业资产所有者希望自己投入的资产安全和完整,并且能最大限度的保值和增值,他们注重的是企业短期的经济利益,因此会考虑企业的投资效益,因此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不合理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上市公司投资。上市公司股东会看重投资能给自己带来的获利,如果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不合理,那么上市公司的股东就会质疑是否会对自己的利益造成影响,也会反对公司的投资行为。(二)上市公司现金流不合理控制对上市公司投资的影响上市公司现金流不合理控制意味着上市公司的资金流转存在着问题,而上市公司的现金流一般较大,一旦发生了上市公司

23、的投资收不回的情况,上市公司将无法进行投资行为,不利于上市公司的投资,对于上市公司的收益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上市公司的现金流对于整个上市公司的投资情况来看,具有直接重要的影响。为此,对于上市公司这种大企业来说,对于资金量的要求较高,需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现金流,只有上市公司的现金流稳定之后,上市公司才能放心大胆地进行投资,这对于上市公司来讲,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投资影响因素。五.结论与相应措施(一)结论实际上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赋予了上市公司的价值,因此,投资行为的效率高低也能够反映出上市公司价值的高低。上市公司所有者当然希望上市公司价值能够最大化,故本文提供了上市公司投资价值最大化的一个基本方案,在

24、文章里我们主要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界定目标和影响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而且提供了改善的建议和举措,目的就是促进上市公司投资的健康发展,使得上市公司价值最大化。上市公司过度投资问题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发挥集体智慧,在稳中有进中逐步解决,最终实现我国上市公司健康长远发展。 (二)相应措施 Hart指出公司优秀的管理机制能够有效约束经理人热衷私利的无德行为,进而降低公司的过度投资;Rlchardson(2006)发现,上市公司如果加强内部管理,特别是经营者的管理机制行为,也能有效防范过度投资。魏明海、柳建华(2007)在研究中也认为改善公司的外部环境,并注重规范内部治理结构,是可以有效制约国

25、有企业的过度投资的。所以,国有企业治理机制必须完善,这是确保国有企业管理层不追求个人利益以及不过度投资的关键。我国上市公司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遏制其过度投资。1.强化信息披露,提高公司透明度在信息不对称下的投资行为中,为了减少过度投资行为,上市公司的监管部门应加强信息监管,确保上市公司信息发布的完整性、真实性和时效,严惩欺诈和弄虚作假。另外,信息发布的平台要多样化,当前互联网发展迅猛,我们要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在互联网以及智能设备还有传统媒体上及时发布信息,方便投资者获取。如果上市公司能信息公开和透明,就会减少信息不对称行为,减少交易成本和政府监督成本,也另一方面提高了投资者的积极性。投资者在选择时

26、就会选那些优秀的上市公司,就会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也能够减少管理者的不理性行为。2.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优化股权结构可以有效遏制过度投资,从而完善公司治理。上市公司应发挥市场调节机制,在全球市场正面竞争,这样有利于上市公司的改革和发展,也可引入国际投资者,从国际化视野管理和投资,改变“一股独大”的局面,从而股权结构得到优化。在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董事会发挥了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重要决策作用。上市公司董事会的核心作用是保护股东利益,并代表股东利益而监督上市公司职业经理人行为,其中独立董事的积极作用也更加明显。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所占股份的比例越高越有利于董事会的独立性,而独立董事的比例也影响了上

27、市公司的投资决策。独立董事制度使得公司资本更加安全以及管理人员更容易受到制约和监督。即使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对公司业务不熟悉,但并不影响对上市公司投资行为的监督,也不妨碍对上市公司提出合理化建议。独立董事通过评估上市公司的投资方案,确保公司的投资策略契合上市公司发展战略。所以,董事会必须保持其独立性而不能变为大股东会。根据我国国情,我们可以参考美国先进经验对董事会进行改组,增加独立董事的比例。虽然我国上市公司法律条文上规定独立董事的比例必须在三分之一之上,但是由于独立董事在上市公司中没有真正独立,只是在形式上满足了法律的要求,董事有的时候却没有董事的权力而空有其名,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董事的作用,给

28、予董事权力和独立性。现阶段,我们在上市公司中应当成立独立的关于董事提名的专门机构,用以对董事的提名。我们还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董事资格认证制度来确保董事合格合规。在董事薪酬方面也要做到薪酬的独立性,独立董事在监督上市公司经营的同时如果也从上市公司里领取薪酬,这种情况容易产生监督效果下降甚至时效的局面,也违背了科学合理性,存在着种种弊端。我国政府应该牵头成立独立董事薪酬委员会,薪酬资金由各个上市公司按照一定比例缴纳,使得独立董事从委员会领取薪酬,保证独立董事在经济上的独立,不受上市公司经营所干涉,便于监督上市公司投资决策。在独立董事的约束机制下,正确区分投资行为和投资风险,规避过度投资行为,发挥独立

29、董事的监督机制,使得上市公司决策理性、科学化和审慎,为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添砖加瓦。3.改变国有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形成股东监督制约机制 Shleifer和Vishny(1997)、La Porta et al(1999)都发现大股东具有重要的监督治理作用。我国的资本市场中,在上市的国企里,由于其大股东为国家,就会存在所有者缺位的现象,这就造成对经理监督不到位,容易形成过度投资行为。如果大股东不是国家那就不存在缺位现象,非国有大股东能够对经理层有效监督,因为他们不仅有能力而且有动机和责任,进而做到有效抑制过度投资行为。梅丹(2008)就指出如果第二到第五股东持股数增加,那么就能有效遏制过度投资行为

30、。在现代上市公司里董事长和总经理作为上市公司最重要的管理人员,应当充分发挥其不同职能,使之互相监督、相互制约。董事长通常负责决策机构,总经理通常负责日常经营机构。然而有的上市公司把这两个职位让一个人担当,特别是在国有上市公司里,这种现象很常见。虽然有时会提高办事效率,但是不利于公司科学合理制定目标或者规划,也容易造成“一言堂”的局面,上市公司也就缺乏有效监督,使得资金流向不明甚至滥用,导致发生过度投资行为的概率大大增加。因此,将这两个职位分离才是科学合理的做法,董事长和总经理起到相互制衡作用,就能够有效避免上市公司出现个人主义以及减少过度投资行为,有利于上市公司科学决策和健康发展。4.提高现金

31、股利管理,严格控制现金流无论那个上市公司想要获得有效投资,上市公司的自由流动的现金流不可或缺,但是如果缺乏对现金流的有效监督、审批,则上市公司就会迈向投资不足的另一端,发生过度投资行为,只有加强上市公司内部监管,有效抑制上市公司资金往来账户,控制资金支出行为,如进行投资可采用严格的外部卒子方式,通过严格融资审核方式,降低现金流下的任意投资行为。而严格审核下的自由现金流量,也减少了上市公司经理人任意投资的行为。Jensen(2000)也论证了股利的优点和重要性,指出自由现金监督对股利的影响和重要性,监督经理人盲目扩张的行为,规避投资人因盲目扩展而损害上市公司利益,降低股东们的代理成本,遏制过度投

32、资行为。Rozeff 和 Easterbrook 也认为股利支付减少了上市公司的现金流,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就会加大融资,而那些投资者就会严格审查上市公司以及监督上市公司行为,经理人在压力之下就会遵守股东以及投资者的要求,并且一心一意为上市公司赚取利润,相应就减少了过度投资的机会。所以,我们能够利用派发现金股利的方法,使得上市公司减少了可支配现金流,就会促使上市公司在融资过程中受到市场以及投资者的有效监督,进一步减少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使得上市公司创造最大的市场利润,满足股东和投资者的需求。参考文献1田粟源.产权性质、估值判断与过度投资J.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18,30(06):89-98.2徐光伟,谭瑾,孙铮.地方政府赶超压力对辖区企业过度投资的影响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