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程度的调查报告_第1页
关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程度的调查报告_第2页
关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程度的调查报告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3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实践报告评分题目:当代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的调查报告选题:传统文化与价值引领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完成人及学号:周腾勇鑫犀导老师:蒲伟芬2015年5月26日一、调研情况介绍(一)调研背景 文明古国,这是许多外国游客对中国的第一印象,确实,中国作为古国之中唯一一个将传统文化保存至今的国家,确实享有这个称号,但对于无时无刻不置身其中的我们,我们大学生,我们当代学生,是否还知道我们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那些传统文化呢,随着时代不断地发展,社会不

2、断地进步,西方思想与文化不断地冲击着我们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显得岌岌可危,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展开了此次的调研。(二)调研目的了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情况。了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方向。了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态度。(三)实践方案与实施情况 1、任务分配分工情况组员姓名问卷制作及发放南犀,谭鑫查找相关资料黎勇整理分析数据周腾飞撰写调查报告南犀,谭鑫,周腾飞,黎勇2、实施情况(1)前期准备:我们小组经过思考、讨论协商,初步决定调研“当代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程度”这一题目,随后我们从网上和图书馆收集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资料,并结合我们自己的情况,初步决定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

3、调研核心内容,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完成本次调查。 (2)设计调查问卷:在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确定调查问卷内容及形式,决定设计封闭式问卷,设计了部分大问题并且把这些大问题分解具体,最终设计了16个问题,在小范围的试测以及采纳了他人的意见后,修改了部分问题,并且将部分问题内容进行修改,并最终呈现出这份以大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的问卷。(3)调查报告撰写:在问卷数据统计阶段结束后,我们结合自己所查阅到的相关资料以及调查所收集的数据,对大学生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以及兴趣方向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得出了相关的结论。最后结合中国文化背景,以及世界文化多元化的趋势,对大学生提出了与传统文化学习及继承的一些建议。二、调

4、研内容分析调研内容: (一)学生对古代文学基础知识的了解程度,如:国粹京剧、古诗、古词的区别,书法、国画的鉴赏能力等等; (二)学生对儒家、道家思想的了解程度; (三)学生对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 (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态度和看法 调研分析:一、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很有深度的体系。它需要不断地适应历史,适应时代的发展,我觉得我们应该这样对待中国传统文化:首先,中国传统文化本身就是我们中国的宝贵的文化财富。我们应该将他保存下来,为未来做好准备。因为很多现在不适合我们的东西未来有可能会对我们有所帮助。然后,我们要深刻地认清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文化元素,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这些对

5、这个时代,对我们的现状有用处的东西。比如当今社会道德缺失,我们就应该把传统文化中的优良道德因素拿出来,呼吁社会学习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再比如如今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很多功利主义太重,忙着争取金钱,地位,这时候传统文化中的修身养性就能起到作用。总之,我认为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弃其糟粕, 辩证地将这些精华部分和现实情况和实践结合起来,并在其基础上加入符合我们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这样才能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调查中有27%的人认为我们应该弘扬传统文化,也有65%的人更理智的认为对于传统文化应有所扬弃。但同时分别有3.5%的人对传统文化不关心,或是认为其已经过时。二、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

6、趣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有四种形式的文化内容: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四种文化形式的具体表现)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成语等;传统节日;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地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对所感兴趣的文化种类调查中,有57

7、人次选择古典诗词曲赋或小说,45人次选择民族音乐或乐器24人次选择民族戏曲,45人次选择书法21人次选择国画。可以看出人们对中国传统艺术还是很感兴趣的。三、中国传统文化核心儒释道四大文明古国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三个文明都消失了,唯有中华文明得以传承下来,并且保持了五千多年,经久不衰,其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拥有以儒释道为核心的传统文化。20世纪70年代有一位影响世界的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汤恩比教授提出:要解决21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两种思想。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联合会议发表的联合宣言中提出:21世纪的人类要生存的话,必须重新回到两千多年前,汲取孔老夫子的智

8、慧。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儒释道三家。它们各有特色,并互相渗透、互相融合、互相补充,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中华民族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和灿烂的中华文明。三家有着共同的目的,都是引导人们从和谐中去得到人生的幸福。儒释道是古圣先贤的大智慧,值得我们自豪,更值得我们去研究,去实践。但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经过秦始皇焚书坑儒、“文革”时期的批林批孔等严重摧残,加之外敌入侵连年战乱、改革开放以后对西方高度发达的科技和物质文明以及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等原因,对传统文化产生误解和否定。对于儒释道文化,调查中仅有24%的人知道并可以区分。有52%的人仅仅了解。并且有20%的人了解不全,甚至有3.5%的人一无

9、所知。对此,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接班人,我们对自己传统文化的核心儒释道文化,应该有透彻的认识,以及自己独特的见解,所以应该加大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继承和发扬。四、中国四大名著的阅读情况 四大名著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这四部著作历久不衰,是汉语文学史中不可多得的经典作品。其中的故事、场景、人物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四部著作都有很高的文学水平和艺术成就。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深刻思想都为历代读者所称道。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座伟大丰碑。此四部巨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难分高低的。其中三国演义、水浒传两部描写的是英雄人物,较为让大学生所接受,西游记这是神话故事,是当代大

10、学生儿时的最爱。而相对于红楼梦当代大学生较为难以接受些,许多人都没看过。所以对于这个结果,当代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比较不够。调查结果:都看过并多次读过13.79% 多次看过其中一两部24.14% 看过其中一两部48.28% 基本没看过13.79%五、在当今社会还有没有必要学习“四书五经”等历史文化古籍四书五经: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礼记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四书五经是中国古代哲人的经典之作,阐释了古代圣人的哲

11、学思想是有必要学习传承的。调查结果:其中认为有“四书五经”所载内容及哲学思想对现代人有积极的意义和极强的参考价值68.97% 其中认为“四书五经”是维护封建制度的,其中一些陈腐观念束缚现代人的思想31.03%六、对中国古典器乐的了解和兴趣当中国古典音乐流泻而出的一刹那间,你可以体悟到空气中流动的是高山、是流水、是丝竹、是冬雪,是千古缠绵不绝的生命呼唤。那份说不清、道不尽的感觉,正是中国古典音乐特有之美。中华民族音乐的启蒙时期,早于华夏族的始祖神轩辕黄帝两千余年。距今六千七百年至七千余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可能已经可以烧制陶埙,挖制骨哨。这些原始的乐器无可置疑地告诉人们,当时的人类已经具备对乐音

12、的审美能力。七音阶和五音阶是中国古典音乐的主要音阶,其科学性展示了古人的智慧,需要我们的传承。我们在这个浮华的社会里也需要古典乐给我们带来的高山流水般的宁静和生命力,此调查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对于古典乐的接受还是不错的。调查结果:20.69%很喜欢,听过很多,甚至可以辨别出曲名 5.17%比较喜欢,听过一些 20.69%一般,但是对名曲有机会会考虑听一下 3.45%不太喜欢也不了解,相比更喜欢流行音乐七、对国粹京剧的看法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

13、个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它作为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手段是十分丰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严格的。不能驾驭这些程式,就无法完成京剧舞台艺术的创造。由于京剧在形成之初,便进入了宫廷,使它的发育成长不同于地方剧种。要求它所要表现的生活领域更宽,所要塑造的人物类型更多,对它的技艺的全面性、完整性也要求得更严,对它创造舞台形象的美学要求也更高。当然,同时也相应地使它的民间乡土气息减弱,纯朴、粗犷的风格特色相对淡薄。或许这也是它现在对我们而言显得很遥远的原因吧,由此次的调查报告我们就能看出来了,我们此次共调查了87名在校大学生,而其中对于选项一“我很

14、喜欢”的选择占比17.24%,或许这还不算少吧,但选项三“我很了解并熟知它”的选择比率竟是0%!其中选项二“知道一些”的占了大多数55.17%,而选项四“我一点也不喜欢”占了27.59%,由此我们就能看出问题来了,现在已经基本没有人熟知京剧了,熟知我们的国粹了,我不知我们该感到可悲还是可怜。八、对书法字体的区分 书法字体,就是书法风格的分类。书法字体,传统讲共分行书字体、草书字体、隶书字体、篆书字体和楷书字体五种,也就是五个大类。在每一大类中又细分若干小的门类,如篆书又分大篆小篆,楷书又分魏碑唐楷之分,草书又分章草、今草、狂草之分,等等. 我们通常都说字如其人,中国的汉字其实相对于其他语言来说

15、是较为复杂但也较为美观的,正因如此,通过上下五千年的传承,汉字的书写形式变得越来越多样,总的来说,从历朝历代发展至今,至少书法都是越来越多吧,而到了现今,到了我们现在的大学生呢?我们先来看一下此次的调查报告,其中对于选项一“能,甚至可以看出是哪些名家的字体,对中国书法史也有些了解”的选择占比17.24%,对选项二“可以区分”占比20.69%,对选项三“勉强可以”的选择占比48.28%当然这只是选择,我不知道这个勉强区分对于每个人来说是什么样的程度,选项四“不能区分”的选择占比13.79%。由此可以看出来对于我们传统的书法比较了解的人现在也不是很多了。九、如何看待我们的国画 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

16、汉朝人认为中国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称为中国,将中国的绘画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主要指的是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国画是汉族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具象和写意。中国画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 国画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但貌似对于现在的都市快生活节奏貌似并没有多大意义了,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次的调查问卷所反映出来的事实,其中选项一“可以从专业的角度进行点评”的选择占比10.34%,对于选项二“只能感觉

17、到其中的美,但不能进行较专业的点评”的选择占比48.28%,对于选项三“只能体会到部分书画的美,不少作品还是看不懂”占比31.03%,对选项四“完全没有鉴赏能力”的新还珠占比10.34%,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不少人还是看不懂国画,而觉得好看的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十、对于法定节假日的修订增加了中国传统节日的看法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48.28%同学认为很有必要弘扬中国文化,有34.48%的同学认为没有实际意义,还有17.24%的同学认为无所谓和漠不关心,没有同学选择纯属繁文缛节,不利于社会进步。新修订后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把除夕、清明、端午、中秋等民族传统节日增加为法定节假日。除夕、清明、端午、中

18、秋等节日都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民俗活动并为广大人民群众普遍重视的传统节日.因为清明、端午、中秋这些节日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民俗活动,又是全民性节日,在中国传统节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我认为大力弘扬传统节日很有必要,可以增加民族自豪感和凝聚感。对当代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当代大学生很多人只知道国外的节日,而对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节日没有认知,这是一种莫大的讽刺,我们应该肩负起弘扬传统文化节日的这种责任。十一、如何看待中国的玉器和瓷器有44.83%的同学选择它们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我们应该多学习,多创新,有10.34%的同学认为自己对玉器和瓷器有些了解,还有37.93%的同

19、学知道这些是好东西,但说实话自己并不太了解,另有6.90%的同学认为一般吧,不是特别感兴趣。发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绵延至今的“玉文化”是中国文化有别于世界其她文明的显著特点。中国人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气的结晶,用作人神心灵沟通的中介物,使玉具有了不同寻常的宗教象征意义。陶瓷是人类的伟大发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以强烈的生命热望和极大的创造力,为我们留下了灿烂的陶瓷艺术精品,这些陶瓷艺术品记载了中华民族成长的历程,包容了中国人深沉婉约、融于自然,却又慷慨激昂、粗犷豪迈的情怀。从平民百姓到皇室贵族,从物质生活到意识形态,中国人与陶瓷艺术品有着千丝万缕的情愫。可能这些东西对平常百姓来说不容易接

20、触到,但玉器和瓷器都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应基本了解玉器和瓷器,有能力的同学应大力发展这方面的爱好。十二、在做此次调查前,你知道传统文化包含哪些方面吗有10.34%的同学很清楚,和44.83%的同学大概了解,还有37.93%的同学了解一些,另有6.90%的同学不了解。中国文化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种:1.宗法文化 2.农业文化 3.血缘文化. 这三种文化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并且随着历史的演变它们之间相互渗透作用越来越紧密.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它有

21、四种形式的文化内容: 物质、行为、制度、精神(四种文化形式的具体表现)十三、对传统文化的未来怎么看有44.83%的同学认为传统文化与全球化并行不悖,有41.35%的同学认为传统文化将逐渐受到中国人民甚至全世界人民的发扬推崇,还有10.34%的同学认为随着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将逐渐被淡忘,另有3.45%的同学认为传统文化将来会成为少部分人研究的小众文化 。我认为我们首先应该理性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身份证和象征,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唯一标志。所以我们要保护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是对历史负责,还是对未来负责,都应保有自己的文化

22、特色,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我认为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在我们大学生不断努力保护和发展传统文化下,传统文化将逐渐受到中国人民甚至全世界人民的发扬推崇。 三、结论与建议传统文化是民族的脊梁,中华民族有着如此深厚悠久的历史,有着如此丰富灿烂的文化,这是中国人共同享有的财富。我们不必时时刻刻做一个传统的人,但我们不能忘记传统。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中国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不是很了解,兴趣亦不是很浓厚。对于传统文化的核心以及表现形式没有应有的认知。作为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的接班人,我们不仅应对传统文化应有深刻的了解,还必须对其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如此才能完成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让中国的传统文化,永恒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3、对此,我有如下建议:1、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通过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学习传统文化知识,领悟传统文化精华,弘扬传统美德,激励传统民族精神,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人才。2、加强中国传统文化教材的编制。要集中人才,结合本地域特点,编写好的传统文化教材,并不断加工修改、提高教材质量。3、营造中国传统文化的舆论环境。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要有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在学校及社会上的各种社会公共场所,设置标语、图片、宣传画等载体,展示中国传统文化;通过设专栏、办专刊、学校广播站等载体,介绍中国传统文化;要开展以弘扬传统文化为题材的校园、社区等文娱活动,宣传中国传统文化。 四、参

24、考文献及附录(一)、参考文献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 作者:金鸣娟、姚晚霞.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作者:刘淼 百度百科(二)、调查问卷1、请问你的性别是?A、男B、女2、请问你现在的年级是?A、大一B、大二C、大三D、大四3、请问你所学的专业类型是?A、理工类B、文史艺术类4、你怎么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A、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应以继承发扬为主B、传统文化有糟粕也有精华,我们接受时要有所扬弃C、在现今时代,传统文化显得过时了,保守了D、不关心也没有什么认识5、你对下列哪些传统文化比较感兴趣或是有些了解(多选)A、古典诗词曲赋或小说B、民族音乐或乐器C、民族戏曲D、书法E、国画6、对于中国传统文

25、化的核心儒释道(儒家、佛教、道家)的三大思想精神你了解吗?A、知道并可以区分三者的观点B、了解大致思想,但不能完整的描述C、有其中一、两家不太清楚D、基本不知道7、你对中国四大名著的阅读情况如何A、都看过并多次读过B、多次看过其中一两部C、看过其中一两部D、基本没看过8、你认为在当今社会还有没有必要学习“四书五经”等历史文化古籍A、有必要,“四书五经”所载内容及哲学思想对现代人有积极的意义和极强的参考价值B、没必要,“四书五经”是维护封建制度的,其中一些陈腐观念束缚现代人的思想9、你喜欢听中国古典器乐吗,比如高山流水,二泉映月等A、很喜欢,听过很多,甚至可以辨别出曲名B、比较喜欢,听过一些C、一般,但是对名曲有机会会考虑听一下D、不太喜欢也不了解,相比更喜欢流行音乐10、你对国粹京剧的看法A、我很喜欢B、我只知道一些C、我很了解并熟知它D、我一点都不喜欢11、你能区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