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咏关中唐陵诗研究汉语言文学专业_第1页
历代咏关中唐陵诗研究汉语言文学专业_第2页
历代咏关中唐陵诗研究汉语言文学专业_第3页
历代咏关中唐陵诗研究汉语言文学专业_第4页
历代咏关中唐陵诗研究汉语言文学专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历代咏关中唐陵诗研究)摘 要唐陵诗主要以抒情为主,有的抒发对陵园景观的喜爱,有的抒发对历史兴衰的感悟,有的评价墓主功过,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感怀。在我们研究唐陵文化时,咏陵诗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史学资料。本文先从唐陵诗的分类着手,研究唐陵诗的内容,再分析唐陵诗的艺术特色,接着研究唐陵诗的作者群体,最后进一步研究唐陵诗对关中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关键词:唐十八陵;诗;价值AbstractTang Ling mainly lyric poems, some view of cemetery landscape, some view of history the rise and fa

2、ll of the comprehension, evaluation were some merit, also has a shrine of social reality. When we study Tang Ling culture, yong ling poetry provides us with valuable historical information. First start from the classification of Tang Ling poems, this paper studies Tang Ling of its content, then anal

3、yzing Tang Ling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poetry, and then study Tang Ling poetry group, the author of the last Tang Ling poetry to study the impa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culture in guanzhong region further.Key words:The eighteen mausoleum of Tang Dynasty;poem;value目 录TOC o "1-3"

4、; h u 摘 要 IAbstract II目 录 III一、咏陵诗的内容 1(一)唐陵诗的分类 2(二)咏陵诗的的思想内容 2二、唐陵诗的艺术特色 3(一)刻画了生动的人物形象 4(二)语言与表达技巧上的特点 5三、咏陵诗的作者 5四、咏陵诗创作的原因与意义 7(一)诗人咏陵的原因 7(二)咏陵诗的史学价值 71、从咏陵诗看帝陵的保护情况 82、从咏陵诗看唐帝王葬仪及陵墓祭拜情况 8(三)咏陵诗对关中地区文化建设的意义 9(四)咏陵诗对关中地区文化旅游的意义 9参考文献 12谢 辞 13古语说:盛唐长安都,帝王咸阳墓。陕西的关中地区,有72座帝王陵墓,素有“东方帝王谷”之美称,唐朝从公元61

5、8年开国至907年终结,共历时289年,有21位皇帝,其中19位皇帝都葬在陕西关中渭河以北的乾县、礼泉、泾阳、三原、富平和蒲城6个县境内,共18座陵墓(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同葬一陵),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帝陵群。2001年国务院批准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单上就有唐十八陵。从整个关中唐陵的布局上看,它完全是按照风水的布局来进行选址的,所以,陵墓之间的联系并不大。此外唐十八陵的范围也不一致,据长安志记载:献陵周围二十里,昭陵、贞陵周围一百二十里,乾陵周围八十里,泰陵周围七十六里,其余十三陵周围均四十里。1文献中并未详细记载各陵范围的四至,又加上年代久远,地貌也有一定的变化,因此早已无迹可寻。唐代

6、帝陵大部分都是以山为陵,气势雄伟,呈扇形的唐帝陵以山为陵环绕在京都长安周围,东西长约100余公里,和长安城及其宫殿群一起构成全国最大的文化遗址保护区。在历经南北朝的动乱之后,唐王陵沿袭了部分汉陵的制度,用依山为陵取代了堆土为陵。自唐太宗李世明的昭陵后,大多数陵墓都开始依山而建。这样不仅可以显示出墓主崇高的社会地位,而且也会使陵墓更加雄伟气派,此外修建在山岭上一定程度上也有防盗的作用。陕西省关中地区的唐十八陵作为中国古代陵寝文化的典型代表,已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同样作为中国古代陵寝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咏陵诗也是一笔极为珍贵的文学、文化遗产。随着西咸新区秦汉新城文化

7、产业的发展,关中古代陵寝文化已被纳入研究范围,作为关中古代陵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咏陵诗自然也就成了重点研究的对象,咏陵诗已经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了。历代咏关中陵墓诗笺注是目前唯一一本收录咏陵诗的著作,全书共收录了三百多首咏陵诗,其中有一些诗已经残缺不全了,如伍福的蒲城道中一诗中就有两句是不完整的。可见之前人们对咏陵诗的传承意识是很淡薄的。而现在咏陵诗作为秦汉新城文化产业研究项目之一,我相信这对于咏陵诗的传承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咏陵诗的内容咏陵诗作为中国古代陵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无比丰富。而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当属关中地区的唐十八陵了,透过唐陵诗,我们可以了解到很多珍贵的历史信息,

8、同时还可以了解诗人创作时的感情。(一)唐陵诗的分类唐陵诗大致分为三类,写陵园景观、雕刻以及评价墓主功过的。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1)写陵园景观的,如刘基的乾陵先写乾陵陵园番王石像层立、天马雄峻的景象,再写登陵后四野景致尽收眼底的感受。范文光的首夏上乾陵写的是作者在初夏之时登上乾陵看到关中大地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而乾陵陵园则是草木稀疏,人迹罕至的荒凉景象。卢纶的宿定陵寺中就写卢纶借宿在定陵陵园时看到园内荒凉孤寂的景象。赵崡的谒昭陵一诗前四句写九嵕山雄峻奇异的山势,后四句写陵园云遮雾绕,松柏林立的景象。陈于庭谒建陵一诗中写作者在鸟语花香的暮春时节登上建陵,却见到了陵园里一派荒凉的景象。(2)写陵

9、园雕刻的,如曹骥观昭陵六骏歌,这首诗写昭陵六骏在清末的时候遭贼人盗售、损毁的不幸命运,表达了作者对六骏的珍爱和关注;杨巍的乾陵中“突兀七层碑,字蚀讵堪打。”2(p153)一句就写了乾陵述圣碑风化斑驳,文字损毁。张耒的昭陵六马,先赞叹太宗乘“六骏”平定天下的功业,后感慨“六骏”被野草埋没的境况。赵秉文的过乾陵一诗的前几句就写陵园所立的雕刻的栩栩如生的六十一座藩王石像。魏槐川的乾陵中前两句就写乾陵陵园的断壁残垣埋在荒草之中,显示了荒凉的景象。(3)评价墓主政治功过的,如杜诗乾陵(四首),这四首诗对武后的一生功过做了比较全面的总结,先说她专权的原因,又写她侍奉两代帝王的历史,最后议论了她秽乱后宫、残

10、杀李唐皇室子弟等事。曹邺的文宗陵该诗以咏陵切入,赞颂了文宗在位期间力图改变唐王朝颓势所做的努力,虽然结局没变,但过程总归是好的。杜甫的重经昭陵此诗赞赏太宗创业之功,写陵园雄壮的气势,表达了对太宗的深切缅怀之情。刘震的望景陵有感诗中赞颂宪宗削藩的功绩,同时也批判晚唐时期的帝王的不作为,最终导致唐朝灭亡。(二)咏陵诗的的思想内容自古以来,乱世出枭雄,太平盛世则多文人墨客,文人墨客多喜欢留下自己的诗作供后人研究欣赏,陵寝就是他们吟咏的题材之一。他们吟咏陵墓就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感,因此咏陵诗的思想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抒发对墓主的情感,不同的人对墓主都会有不同的见解,如袁枚的武后陵(其二)中

11、 “十月梨花知宰相,一篇檄草叹文章。”2(p130)一句,就表达了作者对武皇知人之明及其爱重人才的赞美。王庆澜的乾陵一诗中“宇宙创奇局,今古竟无匹。”2(p126)一句就表示对武则天是赞赏有加的。有赞美的自然也就有批判的,如马文升的乾陵中“雀入凤巢彝道鼓,阴乘阳位大伦轻。”2(p84)一句,就表达了作者对武后临朝,轻取大位的批判。王完的登乾陵中“晨牝于今偏讽易,英雄自古亦称难。”2(p143)一句就写出了作者对人们讽刺武则天“牝鸡司晨”现象的不满,想要告诉世人,英雄并不好当。(2)对陵墓景象的感叹,如刘基乾陵中“蕃王严侍立层层,天马排行势欲腾。”2(p82)和赵秉文过乾陵中的“晓日上乾陵,乾陵

12、何巍巍。前瞻对双阙,上有十丈碑。”2(p147)等几句诗都是在对乾陵的高大巍峨的赞叹。有赞赏的,自然也就有感伤的,也有好多诗文写陵墓的荒凉,萧条之象,如殷奎的登乾陵作中的“观阙倾颓石兽残,凉风侧帽话长安。”2(p149)和杨巍的乾陵中“蔓草缠翁仲,积沙没石马。突兀七层碑,字蚀讵堪打。”2(p153)等都是在写乾陵陵园的萧条衰败之象。此外,刘永的谒昭陵中“玉寝荒凉无处识,石文断蚀不堪收。”2(p176)一句,也写的是昭陵断文残碑,荒凉不堪的景象。(3)对历史兴衰的感悟,如洪翼圣的望昭陵中的“九嵕想象荒原墓,六骏空传石上图。宫阙并随烟雾散,江山几换帝王符。”2(p103)两句就写昭陵陵园荒废,空留

13、六骏,表达了江山多变,世事沉浮的感叹。卓玄应的乾陵中“玉匣朱褥在何处,只残荒垅麦成畦。”2(p86)一句用武则天生前死后不同形势的对比,感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寒材的乾陵中“故事老来都忘却,问人重借史书看。”2(p100)一句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世事沉浮,今昔废兴的感慨。路德的乾阳对月中“人生荣枯亦如此,古今兴废只堪哀。”2(p132)一句写出了人生的得失与历史的兴废,都会让人感到悲哀。(4)对现实社会的感怀,如洪翼圣的望昭陵中的“升沉世事何须问,不朽还应觅故吾。”2(p103)一句,通过写昭陵陵园荒废,世事浮沉,委婉地表达作者所感受到的万事皆空的幻灭意识。沈似宗的池阳秋眺中的“雁入遥天没,泉飞

14、曲涧疏。秋风正萧瑟,渺渺日愁余。”2(p192)两句,通过写秋日滞留池阳远眺时见到没入天际的大雁,弯曲稀疏的小溪流,从而勾起了作者自己无路可行的迷茫,以及对自身处境的伤感。傅振商重过昭陵中“嘶风六骏苍苔没,扈殡元勳片碣残。”2(p112)一句就写出昭陵被荒草淹没,昔日陪葬功臣的碑石,也已残破不全了。赵秉文的过长安中“茂陵玉盌苔痕土,魏帝金盘月泫津。独有乾陵陵上柏,年来风雨不能神。”2(p149)一诗中写长安早已失去了往日的繁华,很多古迹都遭到了人为破坏,已经面目全非。二、唐陵诗的艺术特色诗歌是一种语言艺术,它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诗歌所要刻画的人物形象上和诗歌的语言特色上。而诗人在刻画人物形象上

15、往往是会受时代的影响,因此对人物的塑造也不尽相同。诗歌的语言一般都具有较高的凝练性,唐陵诗也不例外。(一)刻画了生动的人物形象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关中唐陵则是以乾陵和昭陵为主,当然对其它陵墓也有涉笔,如定陵、桥陵、元陵、丰陵等。而这些咏陵诗中的最有特色的人物形象,就是武则天了,在金杨慥的乾陵:牝鸡一啄血波流,天下何缘不姓周。今日阿婆心力尽,乾陵秃似老僧头。2(p79)一诗中把武则天比喻成“牝鸡”,把乾陵比喻成“秃僧”,批判武则天篡权夺位,滥杀无辜,秽乱后宫的事。而清赵翼的乾陵:一番时局牝朝新,安坐妆台换紫宸。臣仆不妨居妾位,英雄何必在男身。林峦赭岂娲皇石?风雨阴疑妒妇津。同穴桥陵应话旧,曾经共辇洛

16、阳春。2(p144)此诗中则是高度赞扬武则天,诗中写武则天一路披荆斩棘,终于开创了女子做皇帝的新潮,即便是女子,也可以有非凡的才干。两首诗对武则天的评价截然不同,那武则天到底是怎样的人呢?一个能让这么多的文人反复评说的女帝,必然有她的独特的人格魅力吧!那么,她的魅力究竟在哪儿呢?我想这大概就在她极其矛盾的心理上吧!她的矛盾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她在自信的同时又是不自信的。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男尊女卑已经渗透到人们的骨血之中,但武则天经过一番谋划,最终以一个女人的身份君临天下,开创了第一个女子为帝的时代,若没有过人的勇气和超群的智慧是做不到的吧。而她作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女皇,她知道自己

17、的行为是有悖于传统,因此她又是极度缺乏自信的,总是担心有人要颠覆她的江山,于是大行酷吏政治,还发展了很多的刑罚手段。此外,她在位期间也是频繁地更改年号。武则天在位的十五年里用了十四个年号,平均一个年号只用一年多一点。那她为什么这么频繁的更改年号呢?大概就是因为她太不自信了,不知道用什么方式来证明自己称帝的合法性吧。另一方面,她是冷酷与温情的结合体。她的一生为了权利,不惜杀死自己的亲生儿女,残害李唐王室,她的冷酷也是无人能比的吧。赵翼就曾说她是“千古未有之忍人”。但是她对狄仁杰却是充满温情的,对大臣的爱护即使是太宗在世也无法与之相比。而对于反对她的人,她也是毫不留情。据新唐书载“荆人俞文俊上言:

18、人不和,疣贅生;地不和,堆阜出。今陛下以女主处阳位,山变为灾,非庆也。太后怒,投岭外。”3武则天在位期间,她一方面宣称自己的政权是唐高祖、太宗开创的天下,一方面又立自己父亲为高皇帝,这个矛盾也一直伴随着她。因此说她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也正是她的矛盾造就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帝。(二)语言与表达技巧上的特点一般来说,诗歌的语言都具有较高的凝练性,就比如说韩愈的丰陵行用了寥寥数笔就把唐顺宗葬礼的宏大热闹场面描写的清清楚楚。此诗的特点,借用晚唐诗论家司空图的话说就是“驱驾气势,若掀雷挟电,奋腾于天地之间。”4简单来说,就是以气势见长。“羽卫煌煌一百里,晓出都门葬天子。群臣杂沓驰先后,宫官穰穰来不已。

19、”2(p73)这句就写帝王仪仗前前后后足有百里,说明葬礼声势浩大,给人一种气势磅礴之感。整首诗用叙述和描写两种方式,把葬礼的整个过程描绘的清清楚楚,好像事情就发生在眼前一样。其中的“哭声訇天百鸟噪,幽坎昼闭空灵舆。”2(p73)一句竟把百官的哭声比作群鸟的乱鸣,谐谑妙极。对厚葬奢侈之风,历代以来一直有人反对。韩愈年青时仕途不顺,虽遭贬谪,但对时弊的指责、愤世嫉俗等观念却从未改变。韩愈在诗里公然反对统治者的葬仪陵制,讽刺其荒唐可笑,惨无人道。韩愈丰陵行是一部历史的活剧本,他把一千多年前的历史场景生动的再现在我们眼前,实属难能可贵,为我们了解唐帝王葬礼的礼仪规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张籍的拜丰陵一诗用

20、“身逐陵官齐再拜,手持木铎叩三声。寒更报点来山殿,晓炬分行照柏城。”2(p75)短短四句就写出了朝拜丰陵场面的盛大,仪式的隆重。整首诗清楚地叙述了拜陵的整个过程,包括拜陵的原因,以及拜陵后回望陵园的情形都描写的一清二楚。杜甫的行次昭陵全诗分为两段,前十二句叙述昔日太宗平定四方,天下一统的丰功伟业,后十二句则是描写安史之乱后,天下动荡不安的乱象。权德舆仲秋朝拜昭陵诗中“清秋寿原上,诏拜承吉卜。尝读贞观书,及兹幸斋沐。”2(p165)四句就把他拜陵的事叙述的清清楚楚,然后用数十句来叙述太宗在隋末的动乱中随君父创立王朝的功业,接下来用十四句诗来描写昭陵的景色,以及昭陵得到神灵庇佑的情形。三、咏陵诗的

21、作者咏关中十八唐陵的诗都创作于唐及以后各个朝代,作者群体也是名流云集。就唐陵诗作者籍贯而言,有一部分作者是关中本地人,另一部分是任职关陕之地的官员或是到关中地区游览的外籍官员及文人墨客。他们中有的是对历史古迹感兴趣,有的则是在当代政坛有一定地位的儒士。如北宋的宋京,就是一位对历史古迹很感兴趣的诗人,南宋袁说友编成都文类(四库全书本)中,收录有宋京的题司马相如琴台、玉局、武担等诗作。5又如金代诗人刘仲游,他对关中古迹也是非常喜爱的,他有华清宫、温泉、乾陵(二首)四首咏关中古迹的诗作。此外还有明人郭登庸,一生好学,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留下诗作。唐陵诗的作者中,也不乏身名显赫之人。如有“五朝元老”之称的

22、马文升;一生“历五朝,官六卿”的金代文人赵秉文;官至陕西总督的程軏;被誉为“海内直臣”的杜诗;历任南京兵部侍郎、陕西西安府知府、陕西提学副使的尹伸;历任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江西提学副使的李梦阳等人。这些名人的加入,使咏陵诗的知名度大大提高。这些唐陵诗的作者中也有很多关中本地人,虽没有显赫的政治功绩,但在关中本地也是小有名气的儒绅。如存诗六百多首的三原县人温自知;创修乾阳书院的乾州人吴玉;一生游历各地,结交名士,酷爱吟咏的三原县人杨秀芝;长于诗书,编纂续修礼泉县志稿的礼泉县人曹骥观;创办私塾,被乡里奉为师表的礼泉县人杨筠;和父亲一样以廉洁著称的蒲城县人原述等人。他们在朝野虽没有很高的声望,但

23、在当地也是一代名人。这些人的加入,为后人了解唐陵增添了一笔珍贵的资料。就唐陵诗作者所属时代而言,明清诗人多,唐、金、宋三朝都只有寥寥几人。而他们对待陵主的态度也是各不相同。就乾陵而言,唐本朝文人于乾陵完全采取回避态度,全唐诗中没有一首咏乾陵的诗,而昭陵、定陵、桥陵等其他唐陵,却都有唐人涉笔。6如杜甫咏昭陵的诗就有行次昭陵重经昭陵两首,咏桥陵的桥陵诗三十韵因呈县内诸官“三十韵“一气呵成,只有乾陵,未曾在诗中出现过。大概乾陵的陵主,对唐人而言就是无法评说的吧!后代的咏乾陵诗中,凡汉人当政的作者,于陵主武则天多持批判态度,而少数民族当政的时代,武则天所获赞扬则较多。7明朝的文人是直接讽刺批判武则天,

24、傅振商的经乾陵(三首)中都有对其的批判之言,如“太帝只应留醉骨,玄宫何处觅乡莲。”“转日回天藉伍王,断肠鹦武忆鸳鸯。魄应化鼠还作妇,魂故攀龙当六郎。”“小儿已斮日重轮,唐帝何面更同穴。凤巢滥招群鸟宿,龙眠岂再同心结。”2(p106-109)等句。马文升的乾陵一诗中“雀入凤巢彝道鼓,阴乘阳位大伦轻。”2(p84)一句直接正面批评武则天改唐为周,雀入凤巢的僭越行为。马文升一生功勋显著,为官五十多年,后人称他为“五代元老马文升”,他的一生特别注重气节,磨练节操,走正直之道,8所以在她的眼中武氏的行为无疑违反了天理伦常。清朝的文人则多数是赞扬武则天的,如赵翼的乾陵一诗中“一番时局牝朝新,安坐妆台换紫宸

25、。臣仆不妨居妾位,英雄何必在男身。”2(p144)两句就写了武则天终于开创了女子做皇帝的新潮,即便是女子,也可以有非凡的才干,给予武则天极高的赞赏。程应权的乾陵中“武曌奇外奇,毅然称天子。作用亦卓卓,英主不过尔。”2(p124)两句中写武则天在政坛上的功绩,即使是那些所谓的“英主”也未必能够做到。在封建社会中,女子一直作为男子的附属品而存在,武则天的君临天下,从封建社会的角度来看确实是一种僭越行为,然而在男女平等的今天,武则天就是女性中的佼佼者,不论从政治才能还是知人善用上,她都是女性中的典范。清朝文人能够不为男尊女卑的陈腐观念所囿,确实是思想上的一大进步。由此看来,唐陵诗的创作有着很深的时代

26、烙印。四、咏陵诗创作的原因与意义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咏陵诗的出现并非偶然,它必然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咏陵诗的存在又为后人了解帝陵的保护、葬仪以及祭拜等情况提供了珍贵的资料。随着时间的推移,咏陵诗以其独特的创作价值在关中大地经久不衰,并为关中地区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诗人咏陵的原因上千年来,大唐王朝一直是中国封建史上的一个重要奇迹,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大唐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关于大唐王朝,有许多留存后世的人文见证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十八座恢弘的大唐帝王陵。恢宏壮观的帝陵也从侧面显示出大唐王朝的繁荣与稳定。自唐以来,文人墨客就把唐陵作为吟咏对象之一

27、,我想这与唐朝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是分不开的。如刘基乾陵中“藩王严侍立层层,天马排行势欲腾。”2(p82)一句就写了在乾陵朱雀门内,献殿之外雕造了六十一尊蕃王像,反映了高宗和武则天时期在军事、外交、文化和民族融合上的历史伟绩。赵崡的吊昭陵陪葬诸臣碑中“冥庐长安寝,扬名观丰碑。文彩耀天壤,书篆积嵌崎。”2(p170)两句就写出了碑上所刻文字的文采很出众,这也从侧面展示了当时文化的繁荣。袁枚的武后陵(其二)中“十月梨花知宰相,一篇檄草叹文章。”2(p130)一句写了武则天知人善任,爱惜人才,由此可以看出当时政治清明。而且武则天在用人制度上的改革和创新,让大批寒门弟子有了一展才华的机会,也是

28、政治发展的一大进步。(二)咏陵诗的史学价值咏陵诗的内容无比丰富,有的评价墓主功过,有的欣赏陵园景观,有的研究石雕石像,还有极少数的叙述帝王葬仪以及陵墓的祭拜情况,这些诗作为后人了解唐陵的情况提供了珍贵的资料。1、从咏陵诗看帝陵的保护情况从文献角度看,咏唐陵诗为后人了解唐及唐以后帝陵保护情况提供了宝贵材料。咏唐陵诗可以使我们了解唐陵在不同时期的保护情况。宋京的乾陵中“有客能占气,无人解摸金。”2(p77)一句就写乾陵在北宋时没有发现被盗的痕迹,据唐会要记载:“乾陵元宫,其门以石封闭,其石缝铸铁,以固其中。”9可见乾陵的防盗系统非常严密,所以才得以完好保存。自唐以后,诸唐陵慢慢衰败,以至后人笔下的

29、唐陵大都呈现出杂草丛生,断壁残垣的荒凉之态。如杨慥的乾陵中“乾陵秃似老僧头” 2(p79)一句得知,乾陵的陵园树木在宋金易代之际,曾遭受过人为破坏。傅振商的重过昭陵中“嘶风六骏苍苔没,扈殡元勳片碣残。”2(p112)一句就写昭陵在明万历年间被荒草苍苔掩盖,当时陪葬功臣的石碑也已残破不全的景象。马文升的乾陵中“独有数行翁仲在,夕阳常伴野农耕。”2(p84)一句写出在明初的时候翁仲还是完整的。而在李梦阳的乾陵歌中“至今剥落临道旁,大者虎马小者羊” 2(p118)一句写出了明中期蕃王像倒地,有的甚至已被砍去了头的现象。可见翁仲受到了极其严重的破坏。在吴玉的晚过乾陵中“鬼燐乱明灭,翁仲纷颠倒。”2(p

30、127)一句就写出了在清嘉庆年间陵园的荒凉景象。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冲突不断加剧,据2009年国家文物局统计,全国3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已经消失,多毁于大规模的基础建设。10帝陵是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他们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因此,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它们的保护。2、从咏陵诗看唐帝王葬仪及陵墓祭拜情况历代文人所创作的咏唐陵诗,为我们了解唐王朝的盛况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就比如说韩愈的丰陵行描写顺宗葬礼;“羽卫煌煌一百里,晓出都门葬天子。群臣杂沓驰先后,宫官穰穰来不已。是时新秋七月初,金神按节炎气除。清风飘飘轻雨撒,偃蹇旗旆卷以舒,逾梁下坂笳鼓咽,嵽嵲遂走玄

31、宫闾。哭声訇天百鸟噪,幽坎昼闭空灵舆。”2(p73)几句就可见唐朝帝王葬礼的盛况。在那个皇权至上的时代,帝王的葬礼需要动用的人马车骑确实不在少数。由此可见,当时帝王葬礼规制的严格及仪仗的盛大。对于陵寝的祭拜,唐人于本朝陵寝祭拜频繁。越近的先祖,祭祀越多。永徽二年,朝臣向高宗进言:“先帝时,献陵既三年,惟朔、望、冬至、夏伏、腊、清明、社上食,今昭陵丧期毕,请上食如献陵。”11可见其拜陵是非常频繁的。拜陵的礼仪也是非常严格的,就拿拜陵的时辰来说,玄宗朝刘彤的柬拜陵寝早表中提到:“朝拜之期,必候清晓”,“将士发轸,路犹曛黑,红尘四合,白刃交驰,往来不相知,左右不相识。”4可见拜陵时辰之早,规模之大。

32、这些在咏唐陵诗里也有介绍,如张籍的拜丰陵中“身逐陵官齐再拜,手持木铎叩三声。寒更报点来山殿,晓炬分行照柏城。却下龙门看渐远,金峰高处日微明。”2(p75)三句就写了拜陵的场面、仪式和时辰。直到拜陵结束,离开的时候,东方才微露曙色,可见拜陵的时辰也是很早的。权德舆的仲秋朝拜昭陵、拜昭陵过咸阳别墅等诗也都提到祭拜帝陵的事。可见在唐朝祭拜陵墓也是一项重要的仪式。(三)咏陵诗对关中地区文化建设的意义关中唐十八陵就是十八座写着唐代由兴盛、动乱、直到消亡的城,在这里我们能感觉到中国封建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王朝遗韵,也能找到“稻米留脂粟米白”的开元盛世留下的痕迹。而历代文人留下的吟咏关中唐陵的诗已流传千年,

33、他们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他们为关中地区的文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除了资治通鉴、全唐文、新唐书、旧唐书等史书,咏关中唐陵诗也为后人了解唐王朝的盛况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咏陵诗作为陵寝文化的一部分自创作到现在已经流传千年,在流传的同时也已融入到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现在人们学习研究它,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对关中有着独特的意义。(四)咏陵诗对关中地区文化旅游的意义关中唐十八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今天旅游文化的宠儿,历代文人在咏陵诗中用大量笔墨来描绘关中唐陵中秀美的风景,规模宏大的建筑,巧夺天工的石刻、石雕,栩栩如生的壁画等,融自然美景与人文景观于一

34、体,在旅游业占有很大的优势。首先,唐陵拥有优美的自然景色。关中唐十八陵大都是依山而建的,乾陵、昭陵、丰陵等14座都是依山为陵的典型。此处就以乾陵为例,乾陵位于西安西北80公里的梁山,有三峰,北峰最高,呈圆锥形,远看像一座天然的墓冢。12南二峰东西对峙,九嵕山处其东,武水环其西,北连丘陵,南望太白,挺拔俊秀,13可见其自然景色也是很美丽的。如范文光首夏上乾陵中的“麦熟黄垂地,苔深绿绕碑。”2(p122)一句就写作者在初夏之时登上乾陵,看到关中大地麦熟待收的壮阔景象。杨秀芝的乾陵即景中的“凤子飞来秋色裹,双双犹恋野花香”2(p138)这一句从细处描写双蝶嬉戏的景色,新鲜可喜。可见乾陵的自然景色也是

35、值得人们欣赏的。其次,唐陵拥有宏伟壮观的建筑群。唐代帝王陵的建筑和秦汉时的帝王陵一样,都是为了体现皇权至高无上的极权思想,但它们也有各自的不同之处,恰恰就是这些不同,让人们看到当时政治的强弱与经济的兴衰。由于年代久远,好多陵墓的建筑早已损毁,所以就只能从考古资料来了解唐陵的陵寝建筑。比如说昭陵,华丽无比的昭陵也喻示着太宗李世民时期的繁荣与昌盛。不仅陵园周围有许多建筑物,而且在峭壁之上,还修建了栈道,至今在九嵕山山峰的东南至西南,还留有有当年的栈孔和牛鼻形穿孔石遗迹。14如今地面建筑早已不复存在了。“陵寝盘空曲,熊罴守翠微。再窥松柏路,还见五云飞。”可见当时的建筑多么宏伟高大啊!15再次,唐陵拥

36、有精美绝伦的石雕石刻。关中十八座唐陵,素有“唐代露天石刻艺术博物馆”之美称。每座前都有成群的巧夺天工的石雕、石像,显示着盛唐文化艺术繁荣的景象。目前这些石刻保存比较完整的有乾陵、桥陵、建陵。其余各陵的大部分都已残缺不全,完整的不足200件。15咏陵诗中的描写石雕石刻的亦不在少数,如“蕃王严侍立层层,天马排行势欲腾。”“宫前石马对中锋”“独有数行翁仲在”等诗都是文人用来写陵前石雕石像的。由此可见,这些石雕石刻也是非常壮观的。最后,唐陵的墓室壁画及其他人文景观也是不可小觑的。唐陵的壁画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不过目前能看到的却不多,还有好多陵墓的陪葬品未被开掘出来。现已发掘的唐代墓中壁画,按题材主

37、要分为四类:(1)社会生活,这一部分内容相当丰富,也是所有壁画中数量最多的。如永泰公主墓的4幅宫女图章怀太子墓的打马球图、客使图、观鸟捕蝉图、狩猎出行图等五十余幅。(2)农牧业生产,如唐高祖李渊从弟李寿墓壁画,有播种图、牛耕图等。(3)建筑,这类壁画主要集中在乾陵的懿德太子李重润的墓中。(4)其他题材,一般有星象和四神。星象一般绘于墓室的穹顶;四神中的朱雀、玄武在墓室的南北壁,青龙、白虎在墓道东西壁,用来标示方位。在僖宗靖陵中还发现了十二生肖壁画。这些壁画题材广泛,几乎包含了上层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出土的陪葬品中,还有绚丽夺目的唐三彩,这些文物的问世,为后人观览研究留下了宝贵的资源。关中十八唐陵不仅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同时其丰富的文化资源还具有极高的产业化开发价值。16目前乾陵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