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问题和对策_第1页
F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问题和对策_第2页
F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问题和对策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F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问题和对策引言高新技术产业通常是指那些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从事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的企业集合,这种产业所拥有的关键技术往往开发难度很大,但一旦开发成功,却具有高于一般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历史上看,高新技术和工业化的进程相关。现今高技术乂与所谓的“再工业化”、“后工业化”的经济变革联系在一起。后工业化过程中的一个带有本质特征的内容是“信息化”。信息经济正在成为整个社会经济基础的主导经济信息产业迅速发展,并引起整个产业结构的变化。高新技术产业以处于当代科学技术前沿的,对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文明、增加国家经济实力

2、起先导作用的技术群为依托,知识和技术密集度高、资源和能耗低、对环境的污染少、高增值、渗透力强、应用广泛、但需要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更加依赖人的知识和创造力的产业。当今世界,高技术产业带动结构调整和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已成为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和新潮流。如何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成为学者们争相研究的课题。本文将从高新技术产业的现状、问题、发展模式和发展对策等方面对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梳理如下。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度高的创新性技术产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我国还是面临着一些不容乐观的形势,遇到了不少问题。滕进(2010

3、)表示自“十五”初期,提出国家高新区实施“二次创业”战略以来,国家高新区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01200W国家高新区继续保持了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年均31.3%的高速增长;产业集群效应明显增强,技术创新能力逐步提升,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地位更加巩固,对地方经济的贡献更加显著,成为了科技创新的主体示范区。但是更多学者对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表达了自己的担忧。李明惠(2005)指出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投融资体系和相关政策不够健全,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力度较小且不配套对高科技企业的税收优惠和出口优惠政策远不及发达国家。产业布局政策不够健全,造成高新技术产业区企业结构趋同。李婷婷(200

4、9)也相应地指出我国科技总体水平低于发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对外资依赖程度高,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投入不足。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偏小。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只有同国家的宏观经济战略结合起来,才具有生命力和发展前途,才能真正在协调中获得实际利益。孙海涛(2005)认为我国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产权不活晰,产权制度尚待规范,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技术创新难,企业人才缺乏,影响创新和管理,企业缺乏正常的融资渠道,融资困难,政策缺乏系统性,扶持力度不够。二、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模式的探讨(一)基于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在地理上集中,且具有关联性的企业、服务供应商、

5、金融机构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MichaelE.Porter,1998)。它是介于市场和巨型跨国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近几十年来,产业集群以其独具一格的组织结构特征给所在区域乃至国家培育了大量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从而奠定了产业集群所在国在全球竞争中不同寻常的竞争能力。魏玮,叶晨(2009)建立了产业集群发展的“四因素钻石模型”,分别是企业因素、行业因素、禀赋因素这三大内生因素与政府因素这一外生因素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选择的影响。根据这因素,再结合高新技术产业自身特点,从动态角度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划分为以下三类模式:即基于领导者的产业链式集群、基于合作的“虚拟化大厂”集群和

6、基于技术的模仿扩散式创新集群。靳光华,王传仕(2003)目前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是“雁行”增长方式,也非“双塔”或“多极”增长方式,认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单一增长极发展模式。提出我国的高新技术发展战略和国际分工,结合我国的经济技术发展状况和自然资源特点,我国制造业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具备相对丰富的劳动力,主要从事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是当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经济增长极。(二)基于增长极的发展模式增长极是西方区域发展理论中的重要概念,由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佩鲁在195弭提出。并由保德威尔.汉森等人作了进一步的阐发引升。是指在一个地区中围绕推动性的主导工业部门而组织的有活力的高度联合的

7、一组工业。它不仅本身能迅速增长,而且通过乘数效应推动其它经济部门的增长。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一般具有两种效应,即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刘长虹(2010)认为我国目前高新区的发展模式有三种,分别是以生产要素投入为主导的发展模式。第二种是以产业选择为主导的发展模式,高新开始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和提高产业集中度关注土地资源。第三种是以营造创新环境为主导的创新发展模式。在这个模式下更注重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加速研发资金投入、研发人员、研发机构、高新技术、开发平台、金融机构等到高新区内聚集,因此通过扩散的形式向外溢出,带动周边地区。(三)面向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彭建刚(2004)写道可持续发展、人与自

8、然的和谐共处是人类共同的愿望,经济发展与环境开发息息相关。面向循环经济范式的高科技产业模式必须是循环经济范式与高科技产业的有机结合,循环经济与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当今共同发展、互相支撑的两大科技发展方向。循环经济范式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循环经济相对于线性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线性经济是“牧羊经济”,其内部是一些相互不发生关系的线性物质流的叠加,是一种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的“三高一低”的丧失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范式则以自然生态系统为模式,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模拟自然生态系统运行方式和规律,呈现“资源+产品一再生

9、资源”的物质转化特征,使社会生产从数量型的物质增长转变为质量型的服务增长,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成本,换取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四)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协调发展模式自G!斯在其技术规范理论中,将技术分为传统技术和高技术,高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发展问题逐步成为国家和地区产业规划及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杨宵,宓众,梁新(2004)提供了二个模式,一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兴工业化模式“,加速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技术水平,实现以信息技术带动工业化,必须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重点。对传统产业的各个方面进行改造全方位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二是从传统产业到高技术产业

10、的“跨越”模式,应用高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现传统产业向集成型高技术产业的跨越。高新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协调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相应的模式选择也应随之变化,“适用的也就是最好的”,或是一种或几种的交替运用。但不管其采取何种模式搭配,关键是立足于自身,以提高产业间的协调及相互促进为重要目标。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策研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学者们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依托资本市场我国目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很快,现行的融资措施已远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如何促进金融与科技相结合,充分利用庞大的民间资金、个人资金形成聚集优势,积极探索、寻求和创造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长期发展的环

11、境和金融支撑体系,逐步形成良好健全的资本市场,是我国目前面临的重要战略任务。张景安(2002)谈到了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和资本市场。中国风险投资发展还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支持,要进一步打开私人资本封闭的大门,降低门坎,引入与国际接轨的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从根本上解决高科技产业发展资金匮乏的问题。顾骅珊(2008)提出要政府建立政策性风险投资基金与商业性风险投资基金并举的风险投资基金体系。传统支柱产业中的大企业进行风险投资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市公司运用风险投资促进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培育天使投资促进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王绪丽(2009)适合我国资本市场政策法律环境的高新技术创业企业融资通用模式,

12、应该是符合其生命周期特点的分阶段融资模式,即在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发展的初中期吸引风险投资,创建期通过风险投资机构的资金扶持和增值服务实现新技术的商品化转化;发展期通过风险资本的债务融资方式促进新技术产品的市场扩容发展;最后在成熟期风险资本在合适的时机和条件下退出创业企业,收回投资并实现投资收益。2、注重人才培养在高新技术产业增长中,人才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只有根据高新技术产业技术特征并符合产业发展规模及趋势的要求制定具有前瞻性的人才战略,才能保证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既能得到量的保证乂能达到质的要求。张纪(2009)提出要制定人才发展战略规划。第一点是人才吸纳规划,针对我国高新技术人才总量偏低问题及

13、存量不足问题,需要根据当前高新技术产业各主要行业规模及技术成熟状况对人才需求作出规划,扩大科技人才的培养途径,多角度、多层次地培养科技人才。建立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人才资源开发机制。加快培养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加大引进优秀留学人员和海外科技人才的力度,改革人事管理制度,拓宽引进人才和智力的渠道。第二点是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就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培养来说,要对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人才作出不同的区分,有针对性的制定不同培养规划。徐建荣(2007)设计了多层次的有效激励机制,要让员工看到事业发展的前景是对知识员工的有效激励方式。明确组织战略并与员工充分沟通,重视员工职业生涯的规划和设计,给员工提供

14、在企业内部成长的空间的选择。并改进工作设计和组织设计,增加工作的挑战性和成就感,有效开展组织培训帮助员工提高职业发展能力。最后要完善员工的薪酬福利体系。曹成(2001)认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以人才战略为核心,培育、造就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水平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之根本。构建责任与利益一致,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政策环境,并保证即顺畅运行。必须具备一定的外部条件,一是公平的竞争环境,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择优选择,竞争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没有竞争就没有压力,也就不可能有进步,结果是压制了有创新能力的科技人员积极性的发挥。无论是对于科技人员,还是对于企业来说,竞争使其更重视技术创新,不重视技

15、术创新在竞争中必然要失败。二是健全的法制环境。要加强技术创新的法律建设,法律要保护科技人员公平竞争,要保障科技人员实现技术创新收益,保障科技人员技术创新活动。3、建立创新体系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学科技园、工业园、特色产业基地、软件产业基地等各类园区纷纷建立。这些园区由于特定历史时期和建设目的不同。在功能定位、发展模式、优惠政策和管理体制方面有一些差别,但本质上都有一些共同特征。孙剑,孙文建(2009)觉得做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必须形成动力机制,自我强化机制,创新机制,协同机制,学习机制和约束机制。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要重视其系统机制和外部环境的培育,只有这样才

16、能促进其发展。信春华(2010)诸动力要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促使企业主体和联盟主体进行高新技术转化为技术标准活动,而高新技术转化为技术标准活动乂反作用于诸因素,引发新的创新需求;新一轮创新乂会推动企业在更高的层次上发展,从而使创新活动螺旋上升地不断进行。HHAKEN.(1988)只有在开放条件下,提高创新意识,改善创新组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产学研合作,发挥行业整体优势,才能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不断产出研究开发成果,有效发挥系统的非线性作用并将微涨落放大形成巨涨落,取得技术创新的成功,完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使系统达到新的有序状态。4、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渠旭梅(2009)认为对于高新技术

17、产业集群要赋予新的内涵。所谓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创新组织模式是在原有产学研模式的基础上,以虚拟手段为核心,以提高创新竞争力为目的,对资源尤其是科研资源进行整合和调配的一种虚拟研发联盟组织。要正确定位政府在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的职能,优化区域创新环境,为创新组织有效运行提供保障,加快知识创造与扩散,加强互信、合作的区域创新网络建设,推动人才高地和资源洼地建设,开拓创新源头。完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与技术创新互动共生机制。曾德明,骆建栋,草荔荔(2009)认为一个健康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应该是一个耗散结构,而系统的开放性是形成耗散结构的必要条件。封闭的系统会产生正嫡,嫡是导致无序的根源。对高新技术

18、产业集群而言,应该创造条件保持其开放性,从外界引进物质、信息和资金,增加负嫡流,集群才能持续发展。实现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开放的途径必须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内部网络,延伸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网络,构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合作创新机制,拥有开放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马有才(2007)的基于产业集群的高新技术产业安全模式。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提高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风险防范力,加强集群文化建设.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文化力,完善集群高新技术产业链。增强高新技术企业的市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持续创新力场应变力。完善集群环境,提升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人才集聚力。IMMANUEWANERSTE

19、IN(19995E世界科技与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任何局新技术广业集群的发展不可能完全依靠本地的资源。广品的销售也不可能在本区域内完成。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要寻求更大的发展,必须将网络向外延伸,更大程度地获取外部物质、信息和资金。企业必须要服务于全球市场,并与远距离顾客、供应商和竞争对手合作。四、评述综上所述,我国目前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模式还是比较落后的,主要还是以生产要素投入为主导,以政府政策推动为动力的发展模式。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等相关建设还不完善,增长方式比较单一。很多学者为此提出了对策,比如与资本市场紧密联系,做好融资工作,积极培养人才,建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高新产业基地等。本

20、人认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必须从实际出发,积极寻找和利用现有资源,做好本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规划,从长远角度打造一个高新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发展。参考文献1 滕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研究J.硅谷.2010P25.李明惠.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业现代化.2005,(09)P299.2 张婷婷.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01)P6.孙海涛.对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现阶段发展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05,(01)P78-P79.魏玮、叶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J.长三角,2009(03)P2-P3.靳光华、王传仕.高新技术的产业分布与发展模式分析J.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4)P117.刘长虹.基于增长极和产业集群理论的高新区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科技产业,2010(04)P81.3 彭建刚.面向循环经济范式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J.科技与管理.2004第4期总第26期P56.杨宵、宓众、梁新.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协调发展模式及机制研究M.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03)P84.4 张景安.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资本市场J.中国科技产业.2002,(02)总第152期P30-P31.5 顾骅珊.利用风险投资推动F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模式选择J.区域经济.200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