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中语文-文言文23篇分主题整合及训练中考语文专题 文言文一、借景抒情篇篇目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相同点通过描写山水景色表达作者的情感。思想感情自然环境桃花源记:优美、恬静、惬意醉翁亭记:地理位置优越、朝暮变化、四季变化三峡:山连绵不断、高峻挺拔;水湍急(夏)、清澈(春冬)、凄凉(秋)答谢中书书:江南山川景色秀美、山高水清、绚烂多彩、充满生机记承天寺夜游:月光澄澈、空灵小石潭记:水:清澈;游鱼:数量多、活泼、自由;植物:树木茂盛;溪身:曲折;氛围:凄凉岳阳楼记:洞庭湖远景:雄伟壮丽;淫雨霏霏图:阴冷、萧条;春和景明图:晴明、亮丽湖心亭看雪:雪景雾气
2、弥漫、天地相连、浑然一体社会环境桃花源记:平和、宁静;百姓安居乐业、热情、淳朴;和谐,无战乱醉翁亭记:山水之乐、宴饮之乐、禽鸟之乐、滁人之乐、太守之乐乐记承天寺夜游:包含了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自我排遣的旷达。小石潭记:“心乐之”,作者流连忘返,但他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抑郁的心情,因此“乐”是短暂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所以才“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相同点:作者触景生情,都体现了作者心系天下,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的思想。不同点:欧阳修的乐是与民同乐,有山水之乐、宴酣之乐,表明他心中以百姓安居乐业为重;范仲淹的乐则是心忧天下、先
3、忧后乐,立意深远。热爱自然三峡: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答谢中书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乐在林泉的情趣。贬谪悲伤:记承天寺夜游含有作者遭贬谪而自我排遣的心境;小石潭记表现了作者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欢乐:记承天寺夜游含有作者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情怀和“先忧后乐”的政治情怀;醉翁亭记表达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归隐桃花源记: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国破湖心亭看雪:表现了西湖雪后的洁净之美,以及亭上遇人之乐。其中隐含着淡淡的故园之思、故国之悲。语言桃花源记:运用白描手法描写桃花源的景色,如“土地平旷
4、,屋舍俨然”,给人朴素、自然之感。写作特点表现手法三峡:写山正面与侧面描写;写水侧面描写、对比(夏季);俯仰结合、动静结合(春冬);听觉(秋)。桃花源记:虚实结合,作者写虚构的桃花源的故事,又将真实人物刘子骥写进去。文章既有奇幻神奇的浪漫色彩,又具有真实感人的写实力量。小石潭记: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既写水又写鱼、石、树;动静结合中,运用拟人的手法写鱼儿的活泼与自由。岳阳楼记:运用对比手法,将不同天气下的景象与心情进行对比,与下文古仁人之心再进行对比,提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观点。湖心亭看雪:采用白描手法,用文句简略、不加渲染的朴素描写勾勒了一幅绝妙的西湖雪夜图,使人如临其境;大景与小景的衬托
5、,白色雪景与黑色景物的衬托,展现出天地的阔大。表达方式记承天寺夜游:记叙(交代事件)描写(烘托心情)议论(点明中心)小石潭记:描写议论(点明感受,抒发心中悲凉之感)岳阳楼记:记叙(交代写作目的、背景)描写(阴晴之景)议论(点明中心)抒情(抒发登楼之感)湖心亭看雪:记叙开头,文中既有景物描写,又有人物描写,描写淡雅流畅、耐人寻味,文末以议论结尾,结构完整。行文特点答谢中书书:带有骈文的特点,多用四字句构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较强;间用散句,参差错落,于整齐中有变化;多用寻常词汇,浅显易懂。记承天寺夜游:自然成文,涉笔成趣,不事雕饰,天然中见真章;文章所用散句,四言至十言均有,间用整齐句式,节奏
6、舒缓,不求统一。岳阳楼记:全篇使用对偶的手法,骈散结合。醉翁亭记:文章多采用判断句,“也”字收束句尾,形成了一种“一唱三叹”的吟咏句调,极富特色;文中用了不少对偶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读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写作顺序三峡:先山后水。写山为写水做铺垫;写水,按照特点的不同,具体描绘三峡四季的水。小石潭记:作者游踪。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二、托物言志(寓意)篇篇目陋室铭爱莲说马说相同点都间接表达文章主旨;对文中事物进行详细、生动地描述;作者展开丰富联想,借议论的方式,或表达个人志向、或反映社会现实;中心主旨深刻、富于内涵。不同点内容陋室铭:从“环境优美”“交往不俗”“生活高雅”三个方
7、面体现“陋室不陋”,并象征了陋室主人心境澄澈、志向高远、高尚的生活追求。爱莲说:从莲花的“生长环境”“外形”“香气”“品性”四方面阐释了“独爱莲”的原因,并象征了君子的“高洁、庄重”“正直、芳馨”“洁身自好”。马说:从千里马在“环境”“待遇”“情志”三方面的遭遇象征人才“无自己发展的合适舞台”“无赏识自己的明君”“无人理解自己内心的苦闷”。表现手法托物言志陋室铭:借给自己的陋室作铭,表达一种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生活情怀。爱莲说:对莲的形象和品格的描写,赞美正直高尚的气节,鄙弃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托物寓意马说:(托物寓意)借千里马遭受屈辱,比喻奇才异能之士
8、沉沦下僚,慨叹封建统治者不能对其加以识别和任用。语言陋室铭:用词精炼,如“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一“上”一“入”,精炼准确且生动形象,使用对偶的修辞使句子更工整、优美、音韵和谐。爱莲说:用词精当,“不染”“不妖”“香远益清”“宜乎众矣”等词的使用,既精炼又含蓄;在一百多字的短文中,把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熔于一炉;多种修辞、衬托贯穿全篇,用菊花正衬莲花,用牡丹反衬莲花,用爱菊之人和爱牡丹之人再次衬托自己,使主题更加突出、深刻,将莲拟人化,形象生动地刻画出莲花的品质。马说:全篇语句多用否定和反问语气。使用否定词表达了对食马者的批评和谴责;使用反问语气表达了作者对统治阶级不能知人善任的讽刺。三
9、、学习实践篇篇目论语十二章虽有嘉肴送东阳马生序河中石兽相同点通过道理或事例让人思考学习的方法。内容论语十二章: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虽有嘉肴:教学相长。送东阳马生序:博览群书、勤奋学习、专心刻苦、尊师重教。河中石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主观臆断。写作特点表现手法虽有嘉肴:比喻论证引出话题,以“嘉肴、弗食、不知其旨”引出“至道、弗学、不知其善”,再引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再进一步提出“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最后提出论点,属于递进式论证。送东阳马生序:对比(余和同舍生、太学院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环境)河中石兽:对比(僧人、讲学家和老河兵对待问题的反应和解决的方案)行文特点
10、论语十二章:语录体形式,给人一种真实感、亲切感和节奏感;句式丰富,表达多样。富有哲理,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使用顶真手法,前后相接,别具一格;“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运用比喻,把抽象的哲理形象化,富有诗意;“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富有哲理,明确地揭示了“学”与“思”的关系,富有深刻含义。虽有嘉肴:全篇共五句话,前三句均为对偶句式。这类句式不仅从形式上看起来比较整齐,也有增强表意效果的功能。第一句以“嘉肴”与“至道”类比,让读者更好地体会到二者的相似性;第二句和第三句都是从两个角度入手,论述“教”与“学”的关系,双管齐下,更为合理、全面、严谨。送东阳马生序:本文是一篇
11、赠序,全文以叙述为主体,语言质直雅正,纯为史家笔法。其间杂以情景描写,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本文中的议论,集中在第3段,都是在叙事的基础上自然生发出来的,辞意不迫,却颇能引人深思。四、为人处世篇篇目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北冥有鱼鱼我所欲也伯牙善鼓琴相同点通过哲理或事例给人在为人处世方面给予指导。不同点思想富贵不能淫: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生活和学习中要有忧患意识,勤奋学习,与时俱进,积极进取。鱼我所欲也:要有“舍生取义”的思想,时刻保持本心。北冥有鱼: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借助外力,没有绝对的自由。伯牙善鼓琴:交友建立在了解和欣赏的基础上,且要学会珍惜友谊。写作特点写作思路富
12、贵不能淫:文章以景春的言论开篇,提出“什么是大丈夫”的论题,接下来对公孙衍、张仪的观点进行反驳,并以事实论证提出大丈夫不应该顺从,再以道理论证从行为、态度、修养进一步摆明关于“大丈夫”的观点,属层层递进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个人成长谈到治理国家,属层层递进式。鱼我所欲也:先引出论点,再分别运用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属并列式。北冥有鱼:文章以引人入胜的开头交代了鲲化为鹏的现象,第二段引用齐谐,与首段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第三段借雾气和尘埃,深刻地揭示寓意。伯牙善鼓琴:先记叙两人普通事例,交代“善鼓琴”“善听”的特点,再用“卒逢暴雨”一事引出“辄穷其趣”,结尾借
13、伯牙之口赞叹钟子期对音乐的领悟能力。层次分明,从一般事件写到特殊事件,文末借反问句点明中心,层次清晰。行文特点富贵不能淫:使用道理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进行证明,语言严密准确、通俗易懂。以人物对话的方式来反驳论点,表明论点,更加形象、生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使用道理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进行证明,语言严密准确、通俗易懂。排比句式能增强气势,增加文章的表达效果。鱼我所欲也:使用道理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进行证明,语言严密准确、通俗易懂。以类比方式提出论点,从而引出抽象概念,使读者更容易接受。排比句式能增强语势,增加文章的表达效果。五、劝谏治国篇篇目邹忌讽齐王纳谏曹刿论战出师表相同点都表达
14、了治国的思想。邹忌讽齐王纳谏通过与城北徐公比美的故事说明了广开言路对治国的重要;曹刿论战则说明了取信于民对国家的重要;出师表直接提出三条治国主张: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都使用类比或衬托、对比的手法,使文章更有说服力。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以自身经历设喻,再类比到国事上,巧妙劝谏君王;曹刿论战中将曹刿与鲁庄公的形象进行对比,突出各自的人物特点;出师表中先汉兴隆与后汉倾颓的对比,表现了“亲贤远佞”的重要性,将后主与先帝进行对比,以此劝告后主,应以先帝为榜样,效法先帝,完成未竟的“兴复汉室”的大业。不同点君齐威王:善于纳谏,赏罚分明,治国有方,贤明能干。鲁庄公:愚昧、无知(缺点);从谏如流,知人善任,不耻下问,以大局为重(优点)。臣邹忌:热爱祖国,敢于进谏,聪明机智,善于反省、总结,头脑清醒,善于辞令。曹刿:热爱祖国,为人直率,有先进的政治思想和超强的军事才能。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心耿耿,有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