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功能异常与常见皮肤病的探讨_第1页
肠道功能异常与常见皮肤病的探讨_第2页
肠道功能异常与常见皮肤病的探讨_第3页
肠道功能异常与常见皮肤病的探讨_第4页
肠道功能异常与常见皮肤病的探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皮肤科皮肤科 曾凡钦曾凡钦 肠道粘膜屏障肠道粘膜屏障 人体肠道内栖息着大量的正常微生物,正常情况人体肠道内栖息着大量的正常微生物,正常情况下并不损害机体继康,这完全依赖于机体完整的肠道粘下并不损害机体继康,这完全依赖于机体完整的肠道粘膜屏障功能膜屏障功能: 机械屏障机械屏障 免疫屏障免疫屏障 化学屏障化学屏障 生物屏障生物屏障 防止肠道内有害物质和病原体进人机体内环境,并维持机体内环防止肠道内有害物质和病原体进人机体内环境,并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一道重要屏障。以上任何一方面损害均可能造成细菌及境稳定的一道重要屏障。以上任何一方面损害均可能造成细菌及

2、内毒素易位内毒素易位肠道肠道机械屏障与化学屏障机械屏障与化学屏障 由肠道粘膜上皮细胞、细胞间紧密连接等构成由肠道粘膜上皮细胞、细胞间紧密连接等构成 肠上皮细胞肠上皮细胞: 吸收细胞吸收细胞: 吸收细胞侧面和质膜在近肠腔侧与相邻的细胞连接形成紧密连接吸收细胞侧面和质膜在近肠腔侧与相邻的细胞连接形成紧密连接复合体,只允许水分子和小分子水溶性复合体,只允许水分子和小分子水溶性物质有选择性通过物质有选择性通过 杯状细胞杯状细胞: 分泌粘液糖蛋白,可阻抑消化道中的消化酶和有害物质对上皮细胞的损害分泌粘液糖蛋白,可阻抑消化道中的消化酶和有害物质对上皮细胞的损害。并可包裹细菌;还与病原微生物竞争抑制肠上皮细

3、胞上的粘附素受体,。并可包裹细菌;还与病原微生物竞争抑制肠上皮细胞上的粘附素受体,抑制病菌在肠道抑制病菌在肠道的粘附定植从而可预防小肠细菌过度增生和肠源性感染。的粘附定植从而可预防小肠细菌过度增生和肠源性感染。 潘氏细潘氏细:具有一定的吞噬细菌的能力,并可分泌溶菌酶、天然抗生素肽、人类具有一定的吞噬细菌的能力,并可分泌溶菌酶、天然抗生素肽、人类防御素防御素5和人类防御素和人类防御素6,抑制细菌移位、防治肠源性感染抑制细菌移位、防治肠源性感染。 细胞间连接有细胞间连接有: 紧密连接、缝隙连接、黏附连接及桥粒连接等,紧密连接、缝隙连接、黏附连接及桥粒连接等, 紧密连接最为重要紧密连接最为重要,由紧

4、密连接蛋白组成,包括咬合蛋白由紧密连接蛋白组成,包括咬合蛋白(occludin)、闭合蛋白、闭合蛋白(claudin)家族、带状闭合蛋白家族、带状闭合蛋白(zonula occludens,ZO)家族、连接黏附家族、连接黏附(junctional adhesion molecule,JAM)等。等。 肠道肠道生物屏障生物屏障 n肠道的细菌库组成,肠道的细菌库组成,99左右为专性厌氧菌,微生态左右为专性厌氧菌,微生态系统平衡即构成肠道的生物屏障系统平衡即构成肠道的生物屏障n 专性厌氧菌专性厌氧菌(主要是双歧杆菌等主要是双歧杆菌等)通过粘附作用与肠上皮紧密结通过粘附作用与肠上皮紧密结合,形成菌膜屏

5、障,竞争抑制肠道中致病菌与肠上皮结合,抑合,形成菌膜屏障,竞争抑制肠道中致病菌与肠上皮结合,抑制它们的定植和生长制它们的定植和生长肠道肠道免疫屏障免疫屏障 包括肠相关淋巴组织包括肠相关淋巴组织(GALT)和弥散免疫细胞和弥散免疫细胞n肠相关淋巴组织肠相关淋巴组织 分布于肠道的集合淋巴小结,即分布于肠道的集合淋巴小结,即Peyer结结:是免疫应答的诱导和是免疫应答的诱导和 活化活化部位部位n弥散免疫细胞则是肠粘膜免疫的效应部位弥散免疫细胞则是肠粘膜免疫的效应部位 1、 M细胞:细胞:主要负责抗原的提呈主要负责抗原的提呈 2、粘膜层淋巴细胞粘膜层淋巴细胞(LPL):含含T、B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中

6、和外来抗原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中和外来抗原 3、肠上皮内淋巴细胞:肠上皮内淋巴细胞:主要功能是细胞杀伤作用主要功能是细胞杀伤作用 4、肠巨噬细胞:肠巨噬细胞:起抗原呈递的作用,又具有吞噬灭菌的功能起抗原呈递的作用,又具有吞噬灭菌的功能 5、分泌型分泌型IgA:是胃肠道和粘膜表面主要免疫效应分子,它是防御病菌在是胃肠道和粘膜表面主要免疫效应分子,它是防御病菌在肠道粘膜粘附和定植的第一道防线肠道粘膜粘附和定植的第一道防线 n具体免疫学等作用极待深入研究具体免疫学等作用极待深入研究肠道屏障功能的认识进展肠道屏障功能的认识进展19861986年年CarricoCarrico等人提出等人提出“肠道是多器

7、官功能衰竭的启动器官肠道是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启动器官”19881988年年WilmoreWilmore提出创伤、手术后患者提出创伤、手术后患者“肠道是应激的中心器官肠道是应激的中心器官”20062006年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提出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提出“肠道屏障功能损伤不仅是肠道屏障功能损伤不仅是MODSMODS的靶器官,更是的靶器官,更是MODSMODS的启动者的启动者”常见诱发肠道屏障功能损伤原因常见诱发肠道屏障功能损伤原因炎性肠病、肠梗阻、重症炎性肠病、肠梗阻、重症急性胰腺炎、重症胆管炎、急性胰腺炎、重症胆管炎、梗阻性黄疸、肝硬化、心、梗阻性黄疸、肝硬化、心、肺、肾功能障碍、严重创肺、肾

8、功能障碍、严重创伤、休克、感染、烧伤、伤、休克、感染、烧伤、白血病、内毒素血症、肠白血病、内毒素血症、肠外营养支持等外营养支持等烧、烫伤,器烧、烫伤,器官移植,外科官移植,外科手术及创伤,手术及创伤,出血性休克等出血性休克等胃肠道胃肠道细菌过细菌过度生长度生长药药物物感染感染静脉静脉营养营养物理性物理性损伤损伤外科外科应急应急肠道屏障肠道屏障功能损伤功能损伤化疗及放射性化疗及放射性肠道损伤等肠道损伤等多种多种疾病疾病营养营养不良不良我们检查发现:我们检查发现:长期接受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患者长期接受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患者脓包型银屑病患者脓包型银屑病患者聚合型痤疮患者聚合型痤疮患者接受阿维接受

9、阿维A治疗患者治疗患者均有肠道微生态的明显异常均有肠道微生态的明显异常胃肠道异常与相关皮肤病疾病胃肠道异常与相关皮肤病疾病胃胃肠肠道道与与皮皮肤肤病相病相关关疾病疾病主要机理主要机理肠肠病相病相关关性皮病性皮病-关节关节炎炎综综合征合征细细菌抗原以糖多菌抗原以糖多肽肽的形式的形式释释放入血,形放入血,形成免疫成免疫复复合物,然后沉合物,然后沉积积于于皮皮肤肤及滑膜及滑膜肠肠道病毒道病毒在淋巴在淋巴组织组织中中复复制制并并通通过过病毒血症病毒血症扩扩散散,病毒可病毒可复复制在皮制在皮肤肤和黏膜上和黏膜上肠肠病性肢端皮炎病性肢端皮炎肠肠道吸收功能紊道吸收功能紊乱乱,基本,基本氨氨基酸吸收不基酸吸收

10、不良良导导致蛋白致蛋白质质和脂肪代和脂肪代谢谢障碍障碍肠肠道血管瘤黏膜皮道血管瘤黏膜皮肤肤色素沉着症色素沉着症机理不机理不清清,后者可引,后者可引发发反反复严复严重出血重出血肠肠杆菌杆菌属属感染的皮感染的皮肤肤表表现现肠肠杆菌杆菌属属是一是一类类革革兰兰氏氏阴阴性杆菌,此菌性杆菌,此菌属属包括包括产气产气杆菌及杆菌及阴沟阴沟杆菌,在机体免杆菌,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是,容易疫功能低下是,容易发发生感染,生感染,多形性多形性皮疹皮疹胃肠道异常与相关皮肤病疾病胃肠道异常与相关皮肤病疾病胃胃肠肠道道与与皮皮肤肤病相病相关关疾疾病病主要机理主要机理食管鳞癌食管鳞癌 掌踱角化症掌踱角化症发生后发生后5 年中

11、年中15 25 外可外可发展为食管鳞癌发展为食管鳞癌, 而而65 岁后食管癌的发生率岁后食管癌的发生率高达高达95 外外胃癌胃癌与与黑棘皮病黑棘皮病 局部皮肤乳头状角质增生和色素沉着局部皮肤乳头状角质增生和色素沉着, 左右对左右对称称, 好发于腋、会阴、颈项、口唇、眼睑、脐周、好发于腋、会阴、颈项、口唇、眼睑、脐周、肛门等皮肤粘膜部位肛门等皮肤粘膜部位胃肠道息肉综合征胃肠道息肉综合征 伴有出血、肠套叠、腹泻、吸收不良和癌伴有出血、肠套叠、腹泻、吸收不良和癌变外,变外,皮肤色素异常皮肤色素异常类癌综合征类癌综合征 皮肤角化及色素异常,皮肤角化及色素异常,肠蠕动亢进、腹痛肠蠕动亢进、腹痛、水样泻、

12、消化不良、水样泻、消化不良; 其它表现其它表现胰腺癌胰腺癌 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 常可由胰头癌引起常可由胰头癌引起 , 而且是胰腺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皮肤表现而且是胰腺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皮肤表现胰腺炎胰腺炎血血从胰从胰尾延至后腹膜造成左尾延至后腹膜造成左腰腰胁胁部部青青紫紫腹腔腹腔内内出血沿出血沿镰状韧带镰状韧带和和园韧带扩园韧带扩展至展至脐脐部造成部造成脐脐周周青青紫紫, 即即为为Cullen 征征胰高糖素瘤综合征胰高糖素瘤综合征 以皮炎、口炎、以皮炎、口炎、血清高糖素增高、糖耐量异常血清高糖素增高、糖耐量异常、体重减轻和贫血为主要特征、体重减轻和贫血为主要特征中医理论中的肠与皮

13、肤中医理论中的肠与皮肤n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n肺主皮毛肺主皮毛n其华在脸其华在脸.益生菌益生菌(Probiotic)(Probiotic)n源于希腊语源于希腊语“对生命有益对生命有益”,是定,是定植于人体肠道内,能产生确切健康植于人体肠道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的活的功效的活的有益微生物的总称有益微生物的总称n早在上个世纪初早在上个世纪初(1907(1907年年) ),著名细,著名细菌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梅切尼科夫菌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梅切尼科夫即提出即提出益生菌可以延年益寿的假说益生菌可以延年益寿的假说人类胃肠道微生态菌群种类人类胃肠道微生态菌群种类n厌氧菌厌氧菌n兼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n需

14、氧菌需氧菌n专性厌氧菌占专性厌氧菌占9797一一9999n由于胃酸的关系,胃内菌群数相对较少,能分由于胃酸的关系,胃内菌群数相对较少,能分离到乳酸杆菌、酵母菌、肠球菌等,十二指肠离到乳酸杆菌、酵母菌、肠球菌等,十二指肠和空肠相对无菌,分离的菌群和胃类似和空肠相对无菌,分离的菌群和胃类似n类杆菌、类杆菌、双歧杆菌均占双歧杆菌均占9090以上以上,为肠道的优,为肠道的优势菌群势菌群Jean MKKlaus C,Kaemmerer E,et a1Intestinal barrier:molecular pathways and modifiersJ JWorld J Gastrointest Pat

15、hophysiol,20134(4):9499DOh 104291wjgpv4i494专性厌氧菌专性厌氧菌 需氧菌需氧菌 兼兼性厌氧菌性厌氧菌 益生菌对人体有益的机制益生菌对人体有益的机制 n促进有益菌的繁殖和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促进有益菌的繁殖和抑制有害菌的生长n益生菌在改变宿主肠道菌群的同时,也使其益生菌在改变宿主肠道菌群的同时,也使其自身的益生特性得到发挥。自身的益生特性得到发挥。n益生作用主要是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调整宿益生作用主要是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调整宿主肠道微生物的组成。激活宿主内源性微生主肠道微生物的组成。激活宿主内源性微生物群或者免疫系统的活性来实现物群或者免疫系统的活性来实现肠道

16、菌群异常肠道菌群异常n益生菌减少益生菌减少n益生菌死亡增加益生菌死亡增加n菌群移位菌群移位肠道菌群失调引发过敏性皮肤病的肠道菌群失调引发过敏性皮肤病的可能机制可能机制n菌群失调所致肠道黏膜通透性增加菌群失调所致肠道黏膜通透性增加,后者与,后者与心血管病疾病、哮喘、食物过敏、心血管病疾病、哮喘、食物过敏、ADAD湿疹、湿疹、荨麻疹、银屑病、疱疹样皮炎、自身免疫性疾荨麻疹、银屑病、疱疹样皮炎、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炎症性肠病等密切相关。病、代谢性疾病、炎症性肠病等密切相关。n肠道的益生菌通过刺激分泌白细胞因子:肠道的益生菌通过刺激分泌白细胞因子: 白介素白介素1010、转化生长因子、转化生长

17、因子B B抑制抑制Th2Th2诱导的诱导的过敏过敏 反应,并诱导产生口服免疫耐受,促进反应,并诱导产生口服免疫耐受,促进IgAIgA分泌,增强黏膜防御机制,起到抗过敏作分泌,增强黏膜防御机制,起到抗过敏作用。用。Suez J,Korem T,Zeevi D,et a1Ariticial sweeteners induce glucose intolerance by altering the gut microbiota lJ JNature,2014,514 (7521):181186DOI:101038naturel3793肠道菌群失调引发过敏性皮肤病的肠道菌群失调引发过敏性皮肤病的可能机

18、制可能机制n研究发现,研究发现,食物过敏婴儿与非过敏婴儿之间的食物过敏婴儿与非过敏婴儿之间的肠道定植菌群存在差异,肠道定植菌群存在差异,过敏婴儿肠道内的双过敏婴儿肠道内的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明显减少,而大肠杆菌却显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明显减少,而大肠杆菌却显著增加。著增加。n婴儿期婴儿期肠道梭状芽孢杆菌定植数量增多肠道梭状芽孢杆菌定植数量增多可增加可增加日后患过敏性湿疹和哮喘的概率。日后患过敏性湿疹和哮喘的概率。Penders J,Thijs C,van den Brandt PA,et a1Gut microbiota composi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topic m

19、anifestations in infancy:the KOALA Birth Cohort StudyJGut,2007,56(5):661667 DOI:101136gut2006100164胃肠道微生态失衡与免疫相关性皮肤病胃肠道微生态失衡与免疫相关性皮肤病 湿疹湿疹n湿疹的高发年龄是婴幼儿期湿疹的高发年龄是婴幼儿期,可能与个体早期肠,可能与个体早期肠道菌群建立迟缓或肠道菌群结构破坏而造成机体道菌群建立迟缓或肠道菌群结构破坏而造成机体免疫功能和肠道屏障功能发育不完善有关,尤其免疫功能和肠道屏障功能发育不完善有关,尤其当当Th1Th1Th2Th2平衡失调时,易引发变态反应性疾病平衡失调时

20、,易引发变态反应性疾病nAlmAlm等对等对50005000多例婴儿调查发现:多例婴儿调查发现:在出生后在出生后 1 1个月个月内如接受抗生素药物治疗,其患过敏性疾病的危内如接受抗生素药物治疗,其患过敏性疾病的危险明显增高险明显增高Aim B,Erdes L,Mtjllborg P,et a1Neonatal antibiotic treatment in ariskfactorforearlywheezingJ3Pediatrics,2008121(4):697-702DOh 101542peds20071232胃肠道微生态失衡与免疫相关性皮肤胃肠道微生态失衡与免疫相关性皮肤病病 湿疹湿疹n

21、临床中许多反复发作或顽固性的大面积湿疹,临床中许多反复发作或顽固性的大面积湿疹, 可因某种手术或感冒原因可因某种手术或感冒原因应用抗生素后症状得到应用抗生素后症状得到短时缓解短时缓解n湿疹患者,湿疹患者,在消化道疾病积极治愈后,湿疹得到在消化道疾病积极治愈后,湿疹得到明显改善明显改善 提示消化道炎症或胃肠道微生态变化可能与湿提示消化道炎症或胃肠道微生态变化可能与湿疹的发病、播散与反复发作有关疹的发病、播散与反复发作有关。Bodera P,Chcialowski AImmunomodulatory effect of probiotic bacteriaJ Recent Pat Inflamm

22、Allergy Drug Discov,2009,3(1)5864DOI:102174/187221309787158461胃肠道微生态失衡与免疫相关性皮肤病胃肠道微生态失衡与免疫相关性皮肤病 AD ADn研究显示,若儿童研究显示,若儿童在婴幼儿期肠道菌群多样性减在婴幼儿期肠道菌群多样性减少,则学龄期患少,则学龄期患ADAD等过敏性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大。等过敏性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大。n许多婴幼儿或青少年许多婴幼儿或青少年ADAD患者常有剖腹产、牛奶喂患者常有剖腹产、牛奶喂养、早期抗生素应用史、或有便秘、大便干结、养、早期抗生素应用史、或有便秘、大便干结、恶臭等,恶臭等,提示其可能与肠道菌群紊乱有密

23、提示其可能与肠道菌群紊乱有密 切关系切关系n成人成人ADAD患者粪便中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的数量明患者粪便中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的数量明显低于健康组,提示成人显低于健康组,提示成人ADAD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患者存在肠道菌群失调的情况。调的情况。Foolad N,Armstrong AWPrebiotics and probiotics:the prevention and reduction in severity of atopic dermatitis in childrenJ JBenef Microbes,2014,5(2):151-160DOI:10.3920BM2013.0034胃肠道

24、微生态失衡与免疫相关性皮肤病胃肠道微生态失衡与免疫相关性皮肤病 慢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n研究发现:慢性荨麻疹患者发病研究发现:慢性荨麻疹患者发病与寄生于人寄生于人口口腔及胃黏膜层的胃幽门螺杆菌腔及胃黏膜层的胃幽门螺杆菌(Hp)(Hp)的感染与其的感染与其关系密切关系密切nHpHp阳性患者经抗阳性患者经抗HpHp治疗治疗2 2周可有良好效果周可有良好效果,甚至不复发。有学者认为,甚至不复发。有学者认为,HpHp参与了慢性荨麻参与了慢性荨麻疹的发病过程疹的发病过程Persechino S,Annibale B,Caperchi C,et alChronic idiophatic urticaria

25、and Helicobacter pylori:a specific pattern of gastritis and urticaria remission after Hen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J Int J Immunopathol Pharmacol,201225(3):765-770胃肠道微生态失衡与免疫相关性皮肤病胃肠道微生态失衡与免疫相关性皮肤病 慢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nHpHp免疫机制可能是:免疫机制可能是: 打破机体的免疫应答平衡,打破机体的免疫应答平衡,处于处于ThlThl或或Th2Th2占优占优 势的极化状态势的极化状态,而慢性荨,而慢性

26、荨麻疹也存在着麻疹也存在着ThlThlTh2Th2比比 例失衡例失衡 HpHp产生的空泡毒素产生的空泡毒素A A在在增加胃黏膜的渗透性同时,可促进抗原物质和过敏增加胃黏膜的渗透性同时,可促进抗原物质和过敏 原的吸收,进而与致敏肥大细胞结合,原的吸收,进而与致敏肥大细胞结合,导导 致荨麻疹的发生;致荨麻疹的发生; 释放释放 IL-1IL-1,肿瘤坏死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TNF),干扰素,干扰素(IFN)1(IFN)1等炎症介质,等炎症介质,导致肥大导致肥大细胞脱颗粒,促发组胺释放细胞脱颗粒,促发组胺释放 作为一种完全抗原可引起机体免疫反应产生作为一种完全抗原可引起机体免疫反应产生HpH

27、p特异性特异性IgEIgE抗体,抗体,使机体发使机体发生过敏反应生过敏反应 胃胃HpHp除引发除引发胃黏膜的损伤胃黏膜的损伤以外,以外, 还伴有还伴有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失调,这种胃肠道微生,这种胃肠道微生态的变化可能在慢性荨麻疹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态的变化可能在慢性荨麻疹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Persechino S,Annibale B,Caperchi C。et a1Chronic idiophatic urticaria and日卅jcobacter pflori:a specific pattern of gastritis and urticaria remission after

28、Hen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lJ jInt J Immunopathol Pharmacol,201225(3):765770胃肠道微生态失衡与免疫相关性皮肤病胃肠道微生态失衡与免疫相关性皮肤病 银屑病银屑病n有研究发现:有研究发现: 应激反应应激反应( (如,感染、饥饿、创伤等如,感染、饥饿、创伤等) )发生时,机发生时,机 体为维持心体为维持心脑脏器的血流,在肠绒毛的血管袢处发脑脏器的血流,在肠绒毛的血管袢处发 生血流短路生血流短路 动脉血不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网直接动脉血不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网直接 进入肠绒毛静脉,肠黏进入肠绒毛静脉,肠黏膜因缺血缺氧坏死、

29、肠道黏膜因缺血缺氧坏死、肠道黏 膜受损,膜受损, 肠道内细菌可易位入血,形成一过性菌血症,入血的细菌为适肠道内细菌可易位入血,形成一过性菌血症,入血的细菌为适应环境变化形成部分或完应环境变化形成部分或完 全破壁的全破壁的L L型细菌,型细菌, 这种细菌作为抗原,长期刺激这种细菌作为抗原,长期刺激 机体引发免疫反应,长此以往机体引发免疫反应,长此以往会引起机体产生多种会引起机体产生多种 炎症因子,机体免疫功能失调炎症因子,机体免疫功能失调161161,形成了皮,形成了皮肤炎症肤炎症 反应,引发反应,引发银屑病银屑病Zheng JInvestigations into inflammatory s

30、kin disorders throuIgh the innate immune systemJ Chin J Dermatol,2007,40(1):2-3DOI:103760/j.issn:0412-4030.2007.01.002胃肠道微生态失衡与免疫相关性皮肤胃肠道微生态失衡与免疫相关性皮肤病病 银屑病银屑病n疾病表型会随微生疾病表型会随微生 物菌落在不同个体间发生转移物菌落在不同个体间发生转移n银屑病有数十种易银屑病有数十种易 感基因,不同易感基因,不同易 感基因的银感基因的银屑病患者,是否也屑病患者,是否也因因 胃肠道微生态变化不同而启胃肠道微生态变化不同而启动了不同的炎症免疫学发

31、病机制,而发生不同类动了不同的炎症免疫学发病机制,而发生不同类型的银屑病型的银屑病n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将对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探讨及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将对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探讨及 治疗模式的改变提供有力的证据作用治疗模式的改变提供有力的证据作用 Onsun A,Arda Ulusal H,Su O,et a1Impact of Hejicobaeter pyJod infection on severity of psoriasis and response to treatmentlJ JEur JDermatol,2012,22(1):117120DOh 101684ejd20111579胃肠道微生

32、态失衡与免疫相关性皮肤病胃肠道微生态失衡与免疫相关性皮肤病 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紫癜(HSP)(HSP)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紫癜(HSP)(HSP)nHSPHSP患儿急性期存在肠道菌群结构紊乱,导患儿急性期存在肠道菌群结构紊乱,导致致肠黏膜上皮细胞损伤,对受体的识别与结肠黏膜上皮细胞损伤,对受体的识别与结合异常,导致宿主对肠道共生菌合异常,导致宿主对肠道共生菌“感知感知”错错误,产生异常排斥反应而发病误,产生异常排斥反应而发病Luo W,Xu H,Chen XQIntestinal microflora changes in children with Henoch-SchSnlein purpura

33、JJ Clin Pediatr,2014,32(10):907-911DOI:103969/jissn1000-360620141004胃肠道微生态失衡与免疫相关性皮肤病胃肠道微生态失衡与免疫相关性皮肤病 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紫癜(HSP)(HSP)nHSPHSP的发病可能与的发病可能与HpHp感染有关感染有关n腹型腹型HSPHSP患儿胃肠黏膜活检可检出患儿胃肠黏膜活检可检出HpHp,阳性率达,阳性率达68.8968.89一一75.0075.00。n根治根治HpHp有利于有利于HSPHSP尤其是腹型尤其是腹型HSPHSP的康复。的康复。n可能是可能是HpHp感染削弱了胃黏膜屏障功能,增加了机体与消

34、化感染削弱了胃黏膜屏障功能,增加了机体与消化道内食物、病原体等变应原的接触机会,放大了机体过敏道内食物、病原体等变应原的接触机会,放大了机体过敏反应程度而导致反应程度而导致HSPHSPSasi L,Baum S,Agmon-Levin N,et a1Autoimmune bullous diseases the spectrum of infectious agent antibodies and review of the 1iterature lJjAutoimmun Rev,2011,10(9):527535DOh 1010160autrev201104003胃肠道微生态失衡与免疫相关性

35、皮肤病胃肠道微生态失衡与免疫相关性皮肤病 其他免疫相关性皮肤病其他免疫相关性皮肤病nHpHp可能参与了干燥综合征、多形性红斑、疱病、可能参与了干燥综合征、多形性红斑、疱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皮肤淀粉样变性、瘙痒症、痒自身免疫性疾病、皮肤淀粉样变性、瘙痒症、痒疹、斑秃、口腔溃疡等发病。疹、斑秃、口腔溃疡等发病。n胃肠道微生态的变化带来的菌群失调,肠道黏膜胃肠道微生态的变化带来的菌群失调,肠道黏膜通透性增加,可能还与通透性增加,可能还与疱疹样皮炎、痤疮、肠源疱疹样皮炎、痤疮、肠源性肢端皮炎、色素沉着一息肉综合征、脂溢性脱性肢端皮炎、色素沉着一息肉综合征、脂溢性脱发、白癜风等有关发、白癜风等有关Mak

36、simova OV,Gervazieva VB,Zverev WIntestine microbiota and allergic diseasesJZh Mikrobiol Epidemiol Immunobiol,2014,(3):4960。ESICMESICM(欧洲重症监护医学会)(欧洲重症监护医学会)推荐治疗原则推荐治疗原则肠肠 道道功能损伤功能损伤通透性增加通透性增加(D-D-乳酸)乳酸)肠粘膜损伤肠粘膜损伤(DAODAO)细菌移位细菌移位(LPSLPS)及及时给时给予予肠内营养肠内营养,避免,避免给给予胃予胃肠动肠动力力药药Gln+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抗生素抗生素+抗菌素抗菌素肠内肠内

37、肠肠外外促促动动力力肠内营养肠内营养+胃胃肠动肠动力力药药Gln+促促动动力力肠内肠内营养营养抗生素抗生素+抗菌素抗菌素肠肠外外Gln+促促动动力力肠肠内营养内营养对对症症处处理理+肠肠外外肠肠功能修功能修复复肠内营肠内营养养预预防防SIRS、MODS对对症症处处理理+肠肠外外肠肠功能修功能修复复肠内营肠内营养养预预防防SIRS、MODS注:注:GlnGln谷氨酰胺谷氨酰胺 SIRS SIR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可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可导致MODSMODS(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ESICMESICM(欧洲重症监护医学会)(欧洲重症监护医学会)推荐治疗原则推荐治疗原则

38、肠肠 道道功能损伤功能损伤通透性增加通透性增加(D-D-乳酸)乳酸)肠粘膜损伤肠粘膜损伤(DAODAO)细菌移位细菌移位(LPSLPS)及及时给时给予予肠内营养肠内营养,避免,避免给给予胃予胃肠动肠动力力药药Gln+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抗生素抗生素+抗菌素抗菌素肠内肠内肠肠外外促促动动力力肠内营养肠内营养+胃胃肠动肠动力力药药Gln+促促动动力力肠内肠内营养营养抗生素抗生素+抗菌素抗菌素肠肠外外Gln+促促动动力力肠肠内营养内营养对对症症处处理理+肠肠外外肠肠功能修功能修复复肠内营肠内营养养预预防防SIRS、MODS对对症症处处理理+肠肠外外肠肠功能修功能修复复肠内营肠内营养养预预防防SIRS、MODS注:注:GlnGln谷氨酰胺谷氨酰胺 SIRS SIRS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可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可导致MODSMODS(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肠道菌群的保护肠道菌群的保护n不滥用抗生素类药物、激素、免疫抑不滥用抗生素类药物、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吃有害的垃圾食品制剂及吃有害的垃圾食品n在接受对肠道菌群及功能有损伤的药在接受对肠道菌群及功能有损伤的药物和手段时,应同时进行保护性治疗物和手段时,应同时进行保护性治疗n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加强身体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益生菌的补充益生菌的补充n益生菌:益生菌:是指含活菌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