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逻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逻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逻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逻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逻辑学基础课程简介课程编号1240222007课程名称逻辑学基础课程性质限选学 时32学 分2学时分配授课:32 实验: 上机: 实践: 实践(周):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开课学院法学院更新时间 适用专业心理学先修课程无课程内容:逻辑推理与批判性思维能力是现代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本课程通过指导学生学习和研究普通逻辑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帮助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形式逻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现代逻辑学发展的新进展,并能运用逻辑学基本知识和理论去分析、解决日常思维、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实际思维问题,形成严密、正确的思维推理模式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能在纷杂的信息中

2、把握关键问题和理清解决问题思路,为进一步学习专业领域的知识和从事研究奠定思维素质基础。Brief Introduction Code1240222007TitleBasic Logical Course naturelimited optionalSemester Hours32Credits2Semester Hour StructureLecture:32 Experiment: Computer Lab: Practice:Practice (Week):AssessmentClosed book examination, usually results accounted for 30

3、%, the final grade accounted for 70%.Offered bySchool of LawDateforpsychologyPrerequisiteNoneCourse Description: Logical reasoning and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are the basic qualities of modern talent. This curriculum guides the students to learn and study the basic knowledge and theory of common lo

4、gic and helps them to systematically grasp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formal logic. It also helps the students to know the new progress of modern logic development, to use the basic knowledge and theory of logic to analysis and solve the actual thinking problems that they encounter in their

5、 daily thinking、specialty study and work practice, to form the tight and correct mode of thinking reasoning and ability of creative thinking, and to grasp key issues and sort out the ideas of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s from confused information. Finally, it lays the thinking quality foundation for fu

6、rther studying expertise knowledge and researching. Write: Examine: Apprave:逻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240222007课程名称逻辑学基础课程性质限选学 时32学 分2学时分配授课:32 实验: 上机: 实践: 实践(周):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开课学院法学院更新时间2012年9月适用专业心理学先修课程无一、教学内容第一章 引论一、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简要了解普通逻辑的对象范围、科学性质以及学习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为进一步系统学习普通逻辑的

7、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做好思想准备。要求学生围绕普通逻辑的对象和意义问题,结合人们的思维实际,初步了解普通逻辑的一些基本概念;同时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了解学习方法。二、教学内容第一节 认识、思维和逻辑(一) 思维(二) 思维与逻辑第二节 普通逻辑的对象和性质(一)普通逻辑研究的对象(二)普通逻辑的性质第三节 普通逻辑的意义(一)学习普通逻辑能够帮助人们提高思维能力,探求新的知识。(二)有助于人们准确地、严密的表述和论证思想。(三)有助于反驳谬误,揭露诡辩。第四节 逻辑简史扼要地介绍古代中国、印度、希腊逻辑学说的产生和发展,重点说明亚里士多德、斯多葛派、培根、莱布尼兹

8、、康德、黑格尔、穆勒以及布尔、弗雷格和罗素等在逻辑学上的主要贡献,从而证明逻辑学同其他科学一样,是一门历史发展的科学。三、教学重点(一)思维、思维形式及思维特点(二)思维的逻辑形式四、教学难点思维的逻辑形式:说明三点:第一,思维的逻辑形式,实际上就是人们所说的思维的一般形式结构,如“一切S都是P”,“如果p则q”,“或者p或者q”等等;第二,我们所说的逻辑形式,既包括判断的结构,也包括推理的结构;第三,思维的逻辑形式是从具有不同内容的同类判断或推理中抽象出来的,使该类判断或推理所共同具有的。思维的逻辑形式由逻辑“常项”和“变项”构成。第二章 概念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概念的本质

9、,概念的基本特征,概念的种类及其语词表达形式,概念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掌握给概念下定义,对概念进行划分、限制和概括等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培养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明确的理解概念,准确地使用概念的能力,以便正确地进行判断和推理,防止出现混淆概念和偷换概念的错误。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念的概述(一)概念的本质(二)概念与语词的关系(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第二节 概念的种类(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三)正概念和负概念第三节 概念间的关系(一)全同关系(二)真包含于关系(三)真包含关系(四)交叉关系(五)全异关系(包括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第四节到第六节,概念的限制和概括,定义和划

10、分。三、教学重点(一)概念的内容和外延(二)概念间的关系四、教学难点(一)三对概念:类与分子、群体与个体、整体与部分。(二)集合概念:思维中以群体为反映对象所形成的概念就是集合概念。第三章 简单命题及简单推理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首先使学生明确作为逻辑思维形式的命题的实质和特征,明确命题分类的各种划分根据和按照这些根据而以此进行的各种分类;然后引导学生正确地把握各种简单判断的逻辑形式和逻辑涵义,以提高学生正确地做出和使用简单命题以及准确地对简单命题进行逻辑分析的能力,并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各种复合命题形式,特别是各种由简单命题组成的推理形式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使学生从总体上认识什

11、么是推理、推理的实质以及推理内容和形式之间的真假对错关系;使学生充分了解直接推理、三段论、关系推理,并要求学生既能运用正确的推理形式,也能改正错误的形式;同时会在丰富纷繁的语言表达中辨别出这些形式,为熟练运用带下良好基础。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命题和推理的概述(一)命题的特征(二)命题与语句的关系(三)命题的作用和命题的分类(四)推理及其组成第二节 性质命题(一)A、E、I、O四种命题的逻辑形式,(二)A、E、I、O四种命题之间的真假关系(三)A、E、I、O四种命题主谓项的周延性问题。第三节 直接推理(一)命题变形直接推理(二)对当关系直接推理第四节 三段论(一)三段论的定义、组成(二)三段论

12、规则(三)三段论的格与式第五节 关系命题(一)关系命题定义及其结构(二)关系的性质第六节 关系推理对称性关系推理、反对称性关系推理,传递性关系推理和反传递性关系推理。三、教学重点(一)命题的特征(二)性质命题之间的真假关系(三)三段论的一般规则四、教学难点(一)关于特称命题的量项和涵义问题(二)关于直言命题中肯定命题的周延性问题(三)关于演绎推理中真实性与正确性的关系问题第四章 复合命题及复合推理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应当使学生明确作为逻辑思维形式的复合命题的实质与特征,明确复合命题的各种分类,进而引导学生逐步把握各种复合命题的逻辑形式和逻辑涵义,使学生认识到复合命题的逻辑形式与

13、语言表达形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以提高学生正确的作出复合命题和使用复合命题以及准确地对复合命题进行逻辑分析的能力,并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各种复合命题的推理奠定必要的基础。在讲述各种复合命题的推理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有关这类推理的系统知识,掌握这类推理的结构和规则,以便在复杂的语言形式背后,在相互联系的知识结构之中,准确地分析出具体的推理形式,灵活的、正确地运用各种推理,并迅速的、准确的揭露错误的推理,提高正确运用上述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联言命题及联言推理(一)联言命题的逻辑特征(二)联言命题的逻辑值(三)联言推理的正确式第二节 选言命题及选言推理(一)选言命题的逻辑特征(

14、二)选言命题的种类(三)选言推理的正确式第三节 假言命题及假言推理(一)假言命题的逻辑特征(二)假言命题的种类(三)假言推理的正确式第四节 负命题以及以负命题为前提的推理三、教学重点(一)复合命题的含义(二)选言命题的种类和选言推理的规则(三)两种假言命题的区别和假言推理的规则四、教学难点(一)关于假言命题的真假值问题(二)复合命题的等值与转换问题第五章 模态命题及模态推理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的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是:使学生充分了解模态推理和规范推理,并要求学生既能运用正确的推理形式,也能改正错误的形式;同时会在丰富纷繁的语言表达中辨别出这些形式,为熟练运用带下良好基础。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15、 模态命题及模态推理(一)四种不同的模态命题的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真假关系(二)根据模态逻辑方阵进行推演的模态推理(三)根据“实然”、“必然”和“可能”的关系进行推演的模态推理第二节 规范命题及规范推理(一)规范命题及四种主要的规范命题之间的推演关系(二)根据规范逻辑方阵进行推演的规范推理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一)关于模态命题的定义及种类问题(二)关于规范命题的特征问题第六章 逻辑规律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普通逻辑基本规律的内容和要求,懂得逻辑规律是客观事物的规律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以此为基础,启发学生自觉遵守逻辑规律的要求,避免或纠正违反逻辑规律要求的各种逻辑错误,提高

16、学生正确运用这些规律的知识的能力。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逻辑规律的概述(一)逻辑规律的特点(二)逻辑规律的性质(三)逻辑规律的客观基础第二节 同一律(一)同一律的基本内容(二)同一律的同一律(三)同一律的作用第三节 矛盾律(一)矛盾律的基本内容(二)矛盾律的同一律(三)矛盾律的作用第四节 排中律(一)排中律的基本内容(二)排中律的同一律(三)排中律的作用第五节 逻辑规律之间的关系(一)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的联系(二)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区别三、教学重点三条规律的内容、逻辑要求和作用。四、教学难点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区别:三、课时分配表章节总课时课堂讲授作业讨论第一章220第二章220第三章1064第四章1064第五章422第六章422合计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