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PM结构设计软件在应用中的问题解析_第1页
PKPM结构设计软件在应用中的问题解析_第2页
PKPM结构设计软件在应用中的问题解析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KPM吉构设计软件在使用中的问题分析第一章砖混底框的设计(一)“按经验考虑墙梁上部作用的荷载折减”由于墙梁的反拱作用,使得一部分荷载直接传给了竖向构件,从而使墙梁的荷载降低。若选择此项,则程序对所有的托墙梁均折减,而不判断该梁是否为墙梁。(二)“按规范墙梁方法确定托梁上部荷载”若选择此项,则则程序自动判断托墙梁是否为墙梁,若是墙梁则自动按照规范要求计算梁上的荷载,若不是墙梁则按均布荷载方式加到梁上。若同时选择“按经验考虑墙梁上部作用的荷载折减”和“按规范墙梁方法确定托梁上部荷载”两项,则程序对于墙梁则执行“按规范墙梁方法确定托梁上部荷载”,对于非墙梁则执行“按经验考虑墙梁上部作用的荷载折减”

2、。(三)“底框结构剪力墙侧移刚度是否应该考虑边框柱的作用”若选择此项,则程序在计算侧移刚度比时,和边框柱相连的剪力墙将作为组合截面考虑。否则程序分别计算墙、柱侧移刚度。一般而言,对混凝土抗震墙可选择考虑边框柱的作用,对砖抗震墙可选择不考虑边框柱的作用。(四)混凝土墙和砖墙弹性模量比的输入适用范围:混凝土墙和砖墙弹性模量比只有在该结构在某一层既输入了混凝土墙,又输入了砖墙时才起作用。物理意义:混凝土墙和砖墙的弹性模量比。参数大小:该值缺省时为3,大小在36之间。如何填写:一般而言,混凝土墙的弹性模量是砖墙的10倍以上。如果是同等墙厚,则混凝土墙的刚度就是砖墙的10倍以上。但实际上,在结构设计时,

3、一方面混凝土墙的厚度小于砖墙,从而使混凝土墙的刚度有所降低;另一方面,在实际地震力作用下混凝土墙所受的地震力是否就是砖墙的10倍以上还是未知数,因此我们不能将该值填得过高。(五)砖混底框结构风荷载的计算TAT软件可以直接计算风荷载。SATW软件不可以直接计算风荷载,需要设计人员在特殊风荷载定义中人为输入。(六)砖混底框不计算地震力时该如何设计?目前的PMCA软件不能计算非抗震的砖混底框结构。处理方法: 设计人员可以按6度设防计算,砖混抗震验算结果可以不看。 砖混抗震验算完成后执行SATW软件进行底框部分内力的计算。处理方法的基本原理: 一般来说,砖混底框结构,按6度设防计算时地震力并非控制工况

4、。 对于构件的弯矩值,基本上都是恒+活载控制;剪力值,有可能某些断面由地震力控制,但该剪力值的大小和恒+活载作用下的剪力值相差也不会很大。直接用该值设计首先肯定安全,其次误差很小。 如果个别构件出现其弯矩值和剪力值由地震力控制,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结构的外围构件中。设计人员或者直接使用该值进行设计,误差不大,或者作为个案单独处理。(七)砖混底框结构刚度比的计算和调整方法探讨(A)规范要求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条第3款明确规定: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第二层和底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5,8度时不应大于2.0,且均不应小于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条第4款明确规定:底部两层

5、框架-抗震墙房屋的纵横两个方向,底部和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应接近,第三层和底部第二层侧向刚度的比值,6、7度时不应大于2.0,8度时不应大于1.5,且均不应小于1.00(B)规范精神由于过渡层为砖房结构,受力复杂,若作为薄弱层,则结构位移反应不均匀,弹塑性变形集中,从而对抗震不利。充分发挥底部结构的延性,提高其在地震力作用下的抗变形和耗能能力。(C)PMCA对混凝土墙体刚度的计算对无洞口墙体的计算 如果墙体高宽比M1.0,则需计算剪弯刚度,计算公式为(略)对小洞口墙体的计算小洞口墙体的判别标准a=(略)W0.4 目前的PMCA软件,对于砖混底框结构,只允许开设小洞口的剪力墙。对于a0.6或洞口高

6、度大于等于0.8倍墙高的大洞口剪力墙,则只能分片输入。 PMCA软件根据开洞率按照抗震规范表乘以墙段洞口影响系数计算小洞口剪力墙的刚度。(D)工程算例:(例子还有图形等,未录入)本例通过不改变剪力墙布置而用剪力墙开竖缝的方法来满足其刚度比的要求。(略)(E)设竖缝的剪力墙墙体的构造要求竖缝两侧应设置暗柱。剪力墙的竖缝应开到梁底,将剪力墙分乘高宽比大于1.5,但也不宜大于2.5的若干个墙板单元。对带边框的低矮钢筋混凝土墙的边框柱的配筋不应小于无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的框架柱的配筋和箍筋要求。带边框的低矮钢筋混凝土墙的边框梁,应在竖缝的两侧1.5倍梁高范围内箍筋加密,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竖缝的宽

7、度可和墙厚相等,竖缝处可用预制钢筋混凝土块填入,并做好防水。(F)底部框架-剪力墙部分为两层的砖混底框结构,可以通过开设洞口的方式形成高宽比大于2的若干墙段。注:本条因为文字编辑的原因略去了一些公式,这些公式可以从其他一些书上看到。(一)地震力和地震层间位移比的理解和使用规范要求:抗震规范第342和343条及高规第442条均规定: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上部相邻楼层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计算公式:Ki=Vi/ui使用范围: 可用于执行抗震规范第和条及高规第442条规定的工程刚度比计算。 可用于判断地下室顶板能否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二)剪切刚度的理解和使用规范要

8、求:高规第条规定:底部大空间为一层时,可近似采用转换层上、下层结构等效剪切刚度比丫表示转换层上、下层结构刚度的变化,丫宜接近1,非抗震设计时丫不应大于3,抗震设计时丫不应大于2。计算公式见高规151页。 抗震规范第条规定: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时,地下室结构的侧向刚度和上部结构的侧向刚度之比不宜小于2。其侧向刚度的计算方法按照条文说明可以采用剪切刚度。计算公式见抗震规范253页。SATW软件所提供的计算方法为抗震规范提供的方法。使用范围:可用于执行高规第条和抗震规范第条规定的工程的刚度比的计算。(三)剪弯刚度的理解和使用规范要求: 高规第条规定:底部大空间大于一层时,其转换层上部和

9、下部结构等效侧向刚度比丫e可采用图E所示的计算模型按公式(E.0.2)计算。丫e宜接近1,非抗震设计时丫e不应大于2,抗震设计时丫e不应大于1.3。计算公式见高规151页。 高规第条还规定:当转换层设置在3层及3层以上时,其楼层侧向刚度比不应小于相邻上部楼层的60%。SATW软件所采用的计算方法:高位侧移刚度的简化计算使用范围:可用于执行高规第条规定的工程的刚度比的计算。(四)上海规程对刚度比的规定上海规程中关于刚度比的适用范围和国家规范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上海规程第条规定:地下室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地下室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上部楼层刚度的1.5倍。上海规程已将三种刚度比统一为采用剪切刚

10、度比计算(五)工程算例:工程概况:某工程为框支剪力墙结构,共27层(包括二层地下室),第六层为框支转换层。结构三维轴测图、第六层及第七层平面图如图1所示(图略)该工程的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3g。113层X向刚度比的计算结果:由于列表困难,下面每行数字的意义如下:以“/”分开三种刚度的计算方法,第一段为地震剪力和地震层间位移比的算法,第二段为剪切刚度,第三段为剪弯刚度。具体数据依次为:层号,RJXRatx1,薄弱层/RJXRatx1,薄弱层/RJXRatx1,薄弱层。其中RJX是结构总体坐标系中塔的侧移刚度(应乘以10的7次方);Ratx1为本层塔侧移刚度和上一层相应塔侧移刚

11、度70%的比值或上三层平均刚度80%的比值中的较小者。具体数据如下:1,7.8225,2.3367,否/13.204,2,4.7283,3.9602,否/11.444,3,1.7251,1.6527,否/9.0995,4,1.3407,1.2595,否/9.6348,5,1.2304,1.2556,否/9.6348,6,1.3433,1.3534,否/8.0373,7,1.4179,2.2177,否/16.014,8,0.9138,1.9275,否/16.014,9,0.6770,1.7992,否/14.782,的比值中的较小者。具体数据如下:1,7.8225,2.3367,否/13.204,

12、2,4.7283,3.9602,否/11.444,3,1.7251,1.6527,否/9.0995,4,1.3407,1.2595,否/9.6348,5,1.2304,1.2556,否/9.6348,6,1.3433,1.3534,否/8.0373,7,1.4179,2.2177,否/16.014,8,0.9138,1.9275,否/16.014,9,0.6770,1.7992,否/14.782,1.6408,否/11.694,1.9251,否1.5127,否/8.6776,1.6336,否1.2496,否/6.0967,1.2598,否1.0726,否/6.9007,1.1557,否0.90

13、18,是/6.9221,0.9716,是0.6439,是/4.3251,0.4951,是1.3146,否/11.145,1.3066,否1.3542,否/11.247。1.3559,否1.2500,否/10.369,1.2500,否10,0.5375,1.7193,否/14.782,1.2500,否/10.369,1.2500,否0.4466,1.6676,否/14.782,1.2500,否/10.369,1.2500,否11, 0.3812,1.6107,否/14.782,1.2500,否/10.369,1.2500,否0.3310,1.5464,否/14.782,1.2500,否/10.3

14、69,1.2500,否注1:SATW软件在进行“地震剪力和地震层间位移比”的计算时“地下室信息”中的“回填土对地下室约束相对刚度比”里的值填“0”;注2:在SATW软件中没有单独定义薄弱层层数及相应的层号;注3:本算例主要用于说明三种刚度比在SATW软件中的实现过程,对结构方案的合理性不做讨论。计算结果分析按不同方法计算刚度比,其薄弱层的判断结果不同。 设计人员在SATW软件的“调整信息”中应指定转换层第六层薄弱层层号。指定薄弱层层号并不影响程序对其它薄弱层的自动判断。 当转换层设置在3层及3层以上时,高规还规定其楼层侧向刚度比不应小于相邻上部楼层的60%。这一项SATW软件并没有直接输出结果

15、,需要设计人员根据程序输出的每层刚度单独计算。例如本工程计算结果如下:1.3433X107/(1.4179X107)=94.74%60%满足规范要求。 地下室顶板能否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的判断:a) 采用地震剪力和地震层间位移比=4.7283X107/(1.7251X107)=2.742地下室顶板能够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采用剪切刚度比=11.444X107/(9.0995X107)=1.25V2地下室顶板不能够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 SATW软件计算剪弯刚度时,H1的取值范围包括地下室的高度,H2则取等于小于H1的高度。这对于希望H1的值取自0.00以上的设计人员来说,或者将地下室去掉,重新计算

16、剪弯刚度,或者根据程序输出的剪弯刚度,人工计算刚度比。以本工程为例,H1从0.00算起,采用刚度串模型,计算结果如下:转换层所在层号为6层(含地下室),转换层下部起止层号为36,H仁21.9m转换层上部起止层号为713,H2=21.0mK仁口心/6.0967+1/6.9007+1/6.9221+1/4.3251)X107=1.4607X107K2=1心/11.145+1/11.247+1/10.369)X107=1.5132X107仁1/K1;2=1/K2则剪弯刚度比丫e=(1XH2)/(2XH1)=0.9933关于三种刚度比性质的探讨地震剪力和地震层间位移比:是一种和外力有关的计算方法。规范

17、中规定的ui不仅包括了地震力产生的位移,还包括了用于该楼层的倾覆力矩Mi产生的位移和由于下一层的楼层转动而引起的本层刚体转动位移。剪切刚度:其计算方法主要是剪切面积和相应层高的比,其大小跟结构竖向构件的剪切面积和层高密切相关。但剪切刚度没有考虑带支撑的结构体系和剪力墙洞口高度变化时所产生的影响。剪弯刚度:实际上就是单位力作用下的层间位移角,其刚度比也就是层间位移角之比。它能同时考虑剪切变形和弯曲变形的影响,但没有考虑上下层对本层的约束。三种刚度的性质完全不同,它们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也正因为如此,规范赋予了它们不同的适用范围第三章多塔结构的计算(一) 带变形缝结构的计算带变形缝结构的特点

18、:通过变形缝将结构分成几块独立的结构。 若忽略基础变形的影响,各单元之间完全独立。 缝隙面不是迎风面。计算方法: 整体计算的注意事项:a)在SATW软件中将结构定义为多塔结构;b)所给振型数要足够多,以保证有效质量系数90%;c)定义为多塔后,对于老版本软件,程序将对每一个缝隙面都计算迎风面,因此风荷载计算偏大;新版本软件增加了一项新的功能即可以人为定义遮挡面.从而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d)周期比计算有待商讨。 分开计算的注意事项:a)旧版软件除风荷载计算有些偏大外,其余结果都没问题,新版软件定义遮挡面后,风荷载计算也没有问题了。b)一般而言,对于基础连在一起的带变形缝结构,由于基础对上部结构

19、整体的协调能力有限,所以建议采用分开计算。(二)大底盘多塔结构的计算大底盘多塔结构的特点: 各塔楼拥有独立的迎风面。 各塔楼之间的变形没有直接影响,但都通过大底盘间接影响其他塔楼。 塔楼和刚性板之间没有一一对应关系,一个塔楼可能只有一块刚性板,也可能有几块刚性板。 大底盘顶板应有足够的刚度以协调各塔楼之间的内力、变形和位移。计算方法:在SATW软件中将结构定义为多塔结构; 位移比、大底盘以上的各塔楼的刚度比均正确;周期比、转换部位的刚度比计算有待商讨。大底盘多塔结构刚度比的计算方法:大底盘多塔结构在大底盘和各主体之间的刚度比如何计算规范并没有说明,但也没有说不要求。SATW软件仅仅输出1号塔的

20、主体和大底盘相比较的结果,其它塔和大底盘相比的结果则用“*”号表示。 大底盘多塔结构刚度比的整体计算:根据龚思礼先生主编的建筑抗震设计手册提供的方法:要求在计算大底盘多塔结构的地下室楼层剪切刚度比时,大底盘地下室的整体刚度和所有塔楼的总体刚度比不应小于2,每栋塔楼范围内的地下室剪切刚度和相邻上部塔楼的剪切刚度比不宜小于1.5。 大底盘多塔结构刚度比的分开计算:a)根据上海规程第条中条文说明中建议的方法:如遇到较大面积地下室而上部塔楼面积较小的情况,在计算地下室相对刚度时,只能考虑塔楼及其周围的抗侧力构件的贡献,塔楼周围的范围可以在两个水平方向分别取地下室层高的2倍左右。b)在各塔楼周边引45度

21、线,45度线范围内的竖向构件作为和上部结构共同作用的构件。只有标题第四章板带截面法计算板柱剪力墙结构体系(一)板往剪力墙结构体系的计算方法等代框架法有限元法(二)有限元法计算的问题局部应力的大小和有限元划分的大小密切相关,不便于设计人员掌握;用SATW软件的“复杂楼板有限元分杯”子菜单分析板柱剪力墙结构,其内力和配筋是以点值或极值的方式输出的。“点值”方式不利于确定配筋范围,“极值”方式又未免配筋太大,造成浪费。(三)板带截面法的特点首先采用有限元法进行内力和配筋设计。根据设计人员已定义的骨架线(即相邻支座的连线,骨架线上有梁(包括虚梁)或剪力墙)划分板带。既能保证计算精度,又具备方便的后处理

22、功能。目前的板带截面法,楼板荷载计算比较大。参考文献:赵勇、李云贵、黄鼎业基于有限元分析结果的混凝土板板带截面设计法载建筑结构杂志2004年第8期。第十一章弹性楼板的计算和选择(一)什么是弹性楼板在外力作用下能够产生弹性变形的楼板。(二)弹性楼板的造择和判断楼饭局部大开洞(图略)板柱体系或板柱一抗震墙体系:高规第条规定:对于平板无梁楼盖,在计算中应考虑板的平面外刚度的影响,其平面外刚度可按有限元方法计算或近似将柱上板带等效为扁梁计根据高规的此项规定,板一柱体系要考虑楼板的平面外刚度,因此板柱体系要定义弹性楼板(如图2所示)。(图略)框支转换结构:研究表明,对于框支转换结构,转换梁不仅会产生弯矩

23、和剪力,而且还会产生较大的轴力,这个轴力不能忽略。在SATW软件中,只有定义弹性楼板才能产生转换梁的轴力。因此,对于框支转换结构,必须整层定义弹性楼板。厚板转换结构:对于厚板转换结构,由于其厚板的面内刚度很大,可以认为是平面内无限刚,其平面外的刚度是这类结构传力的关键。因此,此类结构的厚板转换层应定义为弹性楼板。多塔联体结构:多塔联体结构的连廊定义为弹性楼板。(三)四种计算模式的意义和适用范围刚性板假定假定楼板平面内无限刚,平面外刚度为零。 梁刚度放大系数的使用高规第522条规定:在结构内力和位移计算中,现浇楼面和装配整体式楼面中梁的刚度可考虑翼缘的作用予以放大。楼面梁刚度增大系数可根据翼缘情

24、况取1.32.0。对于无现浇面层的装配式结构,可不考虑楼面翼缘的作用。 适用范围:楼板形状比较规则的结构。弹性板6假定楼板的平面内刚度和平面外刚度均为有限刚。 适用范围:板柱体系或板柱-剪力墙结构。弹性膜假定采用平面应力膜单元真实地反映楼板的平面内刚度,同时又忽略了平面外刚度,即假定楼板平面外刚度为零。适用范围:广泛使用于楼板厚度不大的弹性板结构中,比如体育场馆等空旷结构、楼板局部大开洞结构、楼板平面布置时产生的狭长板带(如图1(C)所示,图略)、框支转换结构中的转换层楼板、多塔联体结构中的弱连接板(如图3所示,图略)等结构。弹性板3假定楼板平面内刚度无限大,平面外刚度为有限刚。程序采用中厚板

25、弯曲学元来计算楼板平面外刚度。 适用范围:厚板转换层结构和板厚比较大的板柱体系或板柱-抗震墙体系。 注意事项:a)要在PMCA软件的人机交互式建模中输入100m材100mm勺虚粱。虚梁在结构设计中是一种无刚度、无自重的梁,不参和结构计算。它的主要作用有以下三占:八、为SATW或PMSA软件提供板的边界条件;传递上部结构的竖向荷载。为弹性楼板单元的划分提供必要条件。b)采用弹性板3模式进行设计时,和厚板相邻的上下层的层高应包含厚板厚度的一半。第五章斜屋面结构的计算(一)斜屋面的建模通过设置“梁两端标高”或者“改上节点高”等方式形成屋面斜板。在PMCA建模时,屋面斜梁不能直接落在下层柱的柱项,斜梁

26、下应输入100mm高的短柱(如图1所示,图略)。短柱通常只传递荷载和内力,而没有设计意当采用TAT和SATW软件计算时,顶部倾斜的剪力墙程序不能计算,PMSAP可以计算,但要在“复杂结构空间建模”冲将其定义为弹性板6。(二)软件对屋面斜板的处理TAT和SATW软件只能计算斜粱,对斜屋面的刚度不予考虑。PMSA软件可以计算屋面斜板的刚度对整体结构的影响。(三)斜屋面结构的计算简化模型1:忽略斜屋面刚度对整体结构的影响,将屋面斜板的荷载导到斜梁上,用TAT或SATW软件计算。简化模型2:将斜屋面刚度用斜撑代替,屋面斜板的荷载导到斜梁上,用TAT或SATW软件计算。斜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模拟斜屋面的传

27、力,其本身的内力计算没有意义,但在计算屋面荷载时,应适当考虑斜撑自重。真实模型:考虑斜屋面刚度对整体结构的影响,用PMSA软件计算。(四)工程实例工程概况:某工程为框架结构的仿古建筑,共4层,第二层的两端和第四层的中间部分布置了较多的斜屋面,该结构斜屋面组成比较复杂(如图1所示,图略),板厚为180mm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地震基本加速度为0.2g,周期折减系数0.7,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并用总刚模型计算。该结构的三维轴测图、首层平面图和第四层斜梁线框图如图1所示(图略)。斜屋面结构的计算为了能够有效地体现屋面斜板对结构设计的影响,现分别采用三种计算模型对结构进行计算,第一种模型为考虑斜屋面,按

28、真实模型进行计算;第二种模型为忽略斜屋面,将斜屋面引起的荷载传递给斜梁,按简化模型1计算;第三种模型为将斜屋面用斜撑代替,斜屋面引起的荷载传递给斜梁,按简化模型2计算。这三种计算模型中结构周期和位移的计算如表1所示,某根构件的内力计算如表2、表3和表4所示。表1三种计算模型中结构周期和位移的计算周期/真实模型/简化模型1/简化模型2/T1/0.997(Y)/1.119(Y)/1.027(Y)/T2/0.964(X)/1.018(X)/0.981(X)/T3/0.801(T)/0.891(T)/0.826(T)/最大层间位移角(X向)/1/363/1/338/1/354/最大层间位移角(Y向)/

29、1/366/1/298/1/326/表2三种模型中梁1的弯矩计算 恒载下真实模型的弯矩标准值:110(左端)/-77.3(跨中)/86.2(右端)恒载下简化模型1的弯矩标准值:106.5(左端)/-77.8(跨中)/89.8(右端) 恒载下简化模型2的弯矩标准值:107.1(左端)/-77.9(跨中)/89.2(右端)X向地震下真实模型的弯矩标准值:-204(左端)/-42.7(跨中)/199.5(右端) X向地震下简化模型1的弯矩标准值:-178.9(左端)/-36.6(跨中)/174.5(右端) X向地震下简化模型2的弯矩标准值:-202(左端)/-42.2(跨中)/197.8(右端)真实

30、模型的弯矩设计值:-399.5(左端)/193.9(跨中)/-366(右端) 简化模型1的弯矩设计值:-403.6(左端)/193.2(跨中)/-376(右端)简化模型2的弯矩设计值:-394(左端)/185(跨中)/-367(右端)表3三种模型中梁2的弯矩计算 恒载下真实模型的弯矩标准值:57.5(左端)/-43.4(跨中)/7.2(右端)恒载下简化模型1的弯矩标准值:126.9(左端)/-62(跨中)/109.7(右端) 恒载下简化模型2的弯矩标准值:127.1(左端)/-62.0(跨中)/109.5(右端)X向地震下真实模型的弯矩标准值:-5.2(左端)/-0.5(跨中)/8.0(右端)

31、 X向地震下简化模型1的弯矩标准值:-7.6(左端)/-3.0(跨中)/-1.7(右端)X向地震下简化模型2的弯矩标准值:-6.0(左端)/-2.1(跨中)/1.7(右端) 真实模型的弯矩设计值:-98(左端)/69.6(跨中)/-95(右端)简化模型1的弯矩设计值:-155.9(左端)/111.5(跨中)/-135.5(右端) 简化模型2的弯矩设计值:-156(左端)/115(跨中)/-135(右端)表4三种模型中柱1的弯矩(My计算 恒载下真实模型的弯矩标准值:-9.7(上端)/3.5(下端)恒载下简化模型1的弯矩标准值:-10.9(上端)/4.7(下端) 恒载下简化模型2的弯矩标准值:-

32、11.0(上端)/4.7(下端)X向地震下真实模型的弯矩标准值:-296.8(上端)/334.4(下端) X向地震下简化模型1的弯矩标准值:-258.7(上端)/291.5(下端)X向地震下简化模型2的弯矩标准值:-292.8(上端)/330.1(下端) 真实模型的弯矩设计值:456.7(上端)/528.7(下端)简化模型1的弯矩设计值:467.7(上端)/541.6(下端) 简化模型2的弯矩设计值:423.2(上端)/528.4(下端)梁1是一根首层的边框架梁;梁2是四层和柱1相连的斜梁;柱1是一根框架边柱,梁1一端和之相连。结果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屋面斜板对结构的周期和位移均有一定影响。采用简化模型1计算,由于忽略了斜屋面的面内刚度和面外刚度,计算结果偏柔;采用简化模型2计算,由于斜撑起到了一定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