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的发明─集成电路_第1页
同时的发明─集成电路_第2页
同时的发明─集成电路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同时的发明一成电路1955年,发明晶体管的肖克利博士回到了故乡圣克拉拉。肖克利此举,正中特曼教授为硅谷网罗天下英才之下怀:有了肖克利这棵“梧桐树”,何愁引不到成群的“凤凰”来?全世界电子科学界都焦急地关注着肖克利的行踪。据说,300年前当牛顿宣布准备在他的故乡建一所工厂时,全世界的物理学界也是如此心态。果然,从硅谷的了望山传来消息: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宣告成立,硅谷有了自己伟大的发明家。不久,因仰慕“晶体管之父”的大名,求职信像雪片般飞到肖克利的办公桌上。第二年,以诺依斯、莫尔为首的8位年轻的科学家,陆续加盟肖克利实验室,他们年龄全都在30岁以下,风华正茂,学有所成,正处在创造能力的巅峰。其中,

2、有获得双博士学位者,有来自大公司的工程师,有著名大学的教授。肖克利慧眼识英才,青年科学家也都由衷地感到,今后要与肖克利博士一起,去改写人类电子世纪的历史。这种感觉不久就得到验证:当年11月,斯德哥尔摩打来长途电话,肖克利博士荣获诺贝尔物理奖。年轻人簇拥着科学巨匠来到帕洛阿尔托,在该市最庄重的“黛娜木屋”酒家举行庆典,用香槟酒为他们的“领航员”庆贺。29岁的诺依斯恭敬地向肖克利博士敬酒,他是8人之中的“长者”。在麻省理工学院取得固体物理学博士学位后,他曾选择了一家很小的公司任职,因为只有在小公司里,他才可能独当一面,既当科学家,又当企业家,从而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在“投奔”肖克利诸位中,诺依斯可算

3、是最坚定的人,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回头。飞抵旧金山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倾囊为自己购下住所,断然决定永久性定居,然后才去晋见肖克利。什么工作环境啊,条件啊,待遇啊,一概全不知晓。其他7位青年,来硅谷的经历与诺依斯大抵相似。招齐员工后,肖克利下令实验室大量生产晶体管,要把成本降到每只5分钱。然而,肖克利虽然雄心勃勃,但对管理却一窍不通,把实验室的生产指挥得一塌糊涂,全然听不进别人的善意规劝。特曼教授后来评论说:“肖克利在才华横溢的年轻人眼里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人物,但他们又很难跟他共事。”年轻人彻底地失望了:一年之中,实验室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产品问世。1957年,8位青年中的7人偷偷聚在一起,瞒着肖克利

4、商量“叛逃”的办法。想来想去,决定自己创办一家公司。可他们也都不懂生产管理,大家一致同意“策反”诺依斯,他看起来是唯一有点儿领导才能的人。没料到诺依斯除了于心不忍外,也早就萌生了“外心”。当8位青年联名递上辞职书的时候,肖克利不由得火冒三丈。“你们简直是一群叛徒!”肖克利指着诺依斯的鼻子,怒不可遏。年轻人面面相觑,但还是义无反顾离开了他们的“伯乐”。这就是电脑史里人所共知的有关“8大叛徒”的趣谈,不过,肖克利本人后来也改口把他们称为“8个天才的叛逆”。肖克利实验室因主要骨干出走一蹶不整,1960年被另一家实验室收买,1968年彻底关门。实验楼经过改造后,变成一家电子音响商店,出售着由肖克利发明

5、却不能由他制造的晶体管设备。肖克利博士本人“下海”未果,掉头“上岸”,被斯坦福大学请去当他的荣誉教授,讲授本人擅长的电子学理论。诺依斯和另外7个“叛逆”并没有“亡命天涯”,他们铁了心,一定要在硅谷干出个名堂。远在新泽西州的一家照相器材公司愿意为他们在硅谷投资办实业,从事半导体的研究与开发。由于公司的老板名叫费尔柴尔德,中文直译为“仙童”,“8个叛逆”新开张的这家公司被命名为仙童半导体公司。1957年10月,仙童公司也在了望山租下一间小屋,距离肖克利实验室和惠普公司发迹的汽车库差不多远。“仙童”们商议要制造一种双扩散基型晶体管,以便用硅来取代传统的锗材料,这是他们在肖克利实验室尚未完成却又不受肖

6、克利重视的项目。诺依斯给伙伴们分了工,由赫尔尼和莫尔负责搞“扩散工艺”,而他自己带着拉斯特专攻“平面照相技术”,其他的人也都各司其职。在诺依斯精心运筹下,公司业务迅速发展,员工增加到了100多人。同时,一整套制造硅晶体管的平面处理技术也日趋成熟。科学家赫尔尼是众“仙童”中的佼佼者,他像变魔术一般把硅表面的氧化层挤压到最大限度。诺依斯等人首创的晶体管制造方法也与众不同,他们先在透明材料上绘好晶体管结构,然后用拍照片的办法,把结构显影在硅片表面氧化层上,腐蚀去掉不需要的图形后,再把那些具有半导体性质的微粒扩散到硅片上。氧化、照相、刻蚀、扩散,半导体平面处理技术仿佛为“仙童”们打开了一扇奇妙的大门,

7、他们突然看到了一个广阔的空间:用这种方法既然能做一个晶体管,为什么不能在硅片上集成几十个,几百个,乃至成千上万呢?1959年1月23日,诺依斯在日记里详细地记录了这一闪光的设想。肖克利40年代发明的晶体管比起电子管来,确实是小得多,但是,随着电脑功能越来越强,“个头”也就越长越大。以一台中型电脑为例,几十万只晶体管加上电阻电容器,它的电子元件数已增长到数以百万计。过去人们对电子管所列举的种种弊端和责难,现在都统统加到晶体管的身上。历史戏剧般地重演,肖克利回到大学讲坛,晶体管走向了穷途末路。电脑的元件,又一次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历史性变革。就在仙童公司诺依斯等人还在大胆设想的时候,晶体管的集成化试验

8、却已在德克萨斯仪器公司悄悄地进行。德克萨斯仪器公司简称TI公司,座落在美国南部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市。肖克利等人发明晶体管后,TI公司曾率先开发出第一台全晶体管收音机。1958年7月,达拉斯天气炎热,TI公司宣布放一次长假,绝大多数员工兴高采烈离开岗位。不一会儿,宽大的厂房里,只剩下一位名叫基尔比的青年人。基尔比那年35岁,到TI公司任职不足两个月,因而无权享受休假的乐趣。人去楼空,反而给他提供了思考和试验的机会。读中学时,基尔比的父亲期盼他能考上麻省理工学院,成为优秀的电子工程师。考试的结果,成绩一贯优秀的基尔比以3分之差落第,不得已进入二流的伊利诺斯大学就读。然而,好学者无论在哪里都能找到智

9、慧的源泉,工程师也不一定非得在“摇篮”里造就。酷爱电子学的基尔比,从英国科学家达默的思想里发现了“新大陆”。早在1952年,达默就曾指出,由半导体构成的晶体管,完全可以把它们组装在一块平板上而去掉之间的连线,半导体甚至也可以构成电阻器电容器等等。基尔比暗自思忖,别看晶体管很小,其中真正起作用的,只是丁点大小的晶体,满打满算不过百分之一毫米,而无用的支架、管壳什么的就占去绝大多数体积。他很想有机会把达默的思想变成事实。进入TI公司工作之前,基尔比曾在一家小型实验室一干就是10年,搞过晶体管助听器和其他电子工艺,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TI公司目前交给他的任务是设法把许多单独的晶体管挤进很小的空间,

10、为军方制作一种“微模组件”。基尔比想,与其煞费苦心装配那些晶体管,何不动手直接在小平板上制作它们呢?现在,机会似乎来了。基尔比原来设想用硅材料制作电路,但TI公司还没有这种合适的硅片,他只得改用锗材料进行实验。终于,他成功地在一个锗片上形成了若干个晶体管、电阻和电容,并用热焊的方法把它们用极细的导线互连起来。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的固体电路诞生在微小平板上。在不超过4平方毫米的面积上,基尔比大约集成了20余个元件。1959年2月6日,基尔比向美国专利局申报专利,这种由元件组合的微型固体被叫做“半导体集成电路”,是一种用于无线电设备的“振荡器”,功能与休利特和帕卡德“下海”时的当家产品相似,但被缩

11、微成一块很小的固体组件。巧合得很,当基尔比远在达拉斯孤军作战的时候,硅谷的“仙童”们也走到了研制集成电路的边缘。当基尔比发明集成电路的消息从达拉斯传到硅谷,诺依斯不禁惊讶万分,他当即召集众“仙童”商议对策。基尔比感到为难的问题,比如硅材料问题,在硅片上进行两次扩散和导线互相连接问题等等,正是仙童公司的拿手好戏。诺依斯高瞻远瞩地提出可以用蒸发沉积金属的方法代替热焊接导线,这是解决元件相互连接的最好途径。仙童公司发明集成电路条件,比TI公司更得天独厚。仙童公司开始奋起疾追。1959年7月30日,他们也向美国专利局申请了发明专利,时间比基尔比晚了半年。于是,两家公司为争夺集成电路的发明权打起了官司。

12、其实,在集成电路的制造技术上,诺依斯与基尔比的方法并不相同。1966年,基尔比和诺依斯同时被富兰克林学会授予巴兰丁奖章,基尔比被誉为“第一块集成电路的发明家”。而诺依斯被誉为“提出了适合于工业生产的集成电路理论”的人。1969年,法院最后的判决下达,也从法律上实际承认了集成电路是一项同时的发明,基尔比和诺依斯的大名并列着写进了电子和电脑的发展史册。集成电路开始着手导演电脑的第三代历史。1961年,德克萨斯仪器公司与美国空军合作,仅用了不到9个月,研制成功第一台用集成电路组装的计算机。该机共有587块集成电路,重不过300克,体积不到100立方厘米,功率只有16瓦。有趣的是,“8个天才叛逆”创建的仙童公司,在硅谷里演出了又一出“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