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_第1页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_第2页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_第3页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_第4页
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n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是对思维具有普遍意义的一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是对思维具有普遍意义的一般准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般准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n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共有三条,即同一律、矛盾普通逻辑的基本规律共有三条,即同一律、矛盾律(也称不矛盾律)和排中律。同一律是三条基律(也称不矛盾律)和排中律。同一律是三条基本规律中最根本的一条,要重点掌握。另外还要本规律中最根本的一条,要重点掌握。另外还要重点理解矛盾律与排中律的关系。重点理解矛盾律与排中律的关系。逻辑基本规律的适用范围逻辑基本规律的适用范围n“同一思维过程”:n 同一时间、同一关系(方面)、同一对象

2、n 我过去心情很好,现在心情很差。n 他心情很好,但身体很差。n 爱因斯坦脑袋很好,何老师脑袋很差。 第一节同一律第一节同一律n一、同一律的内容和要求一、同一律的内容和要求n同一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思想自身要保持一致。其公式可表示为:nAAn同一律的要求是:第一,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必须保持同一,不能变更;第二,判断必须保持同一,不能随便转移。n1混淆和偷换概念混淆和偷换概念 这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无意地把原来使用的概念换成另外一个概念,从而改变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造成了逻辑错误。其中混淆概念和偷换概念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存在故意。:n混淆概念:n(1) 一对青年登记结婚,书记员看了有关

3、资料说:“你们是近亲,不能结婚”。女青年着急了,争辩道:“我们两家相距两千多里,怎么会是近亲呢?”二、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二、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n(2)有个小姑娘去邮局寄信,服务员告诉她,信超重了,你必须要多加一枚邮票,小姑娘不解的问:“信已经超重了,为什么还要加邮票呢,不是更重了吗?”n(3)父亲拿着儿子的通知书,看见操行评定中写着:“和同学打成一片”,质问儿子:“你究竟和谁打架啦?”n偷换概念:这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有意地把原来使用的概念换成另外一个概念,从而改变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造成了逻辑错误。n(1)用非集合概念代替集合概念,或者相反。)用非集合概念代替集合概念,或者相反。n

4、 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人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有人质问:“有哪一个人不是父母所生,而是猴子变成的呢?又有哪一个猴子变成了人呢?” (2)将两个似是而非的两个概念混为一谈。)将两个似是而非的两个概念混为一谈。 n语言是没有阶级性的,这早已成了常识,刚才大家为什么说我的语言表现了剥削阶级思想呢?n(3)利用多义词)利用多义词n元嵩对魏文帝讲了一个故事 :我小时候有个好朋友,那年灾荒,他没有地方去,就到一座大山里给一个老道当徒弟。那道士是有名的“活神仙”。那天,有一个老汉来求神问卜,这老汉有三个儿子,因家里生活不下去,分头到外地谋生。因为近处都在闹灾荒,可能走的远了,儿子们走了一个多月,都没回来。老汉

5、着急了,来这里请“活神仙”指迷。那老汉摆好供物,烧了香,磕了头,静等着“活神仙”说话,只见那“活神仙”张嘴说了一个“一”字,下面的话再也听不清了。那老汉请“活神仙”把话说明白一点,“活神仙”说是“天机不可泄漏”,摆摆手叫老汉走了,老汉走后,他们师徒二人便把供物拿来充饥。我那个朋友边吃边问他的师傅,光说一个“一”字到底什么意思?他师傅神秘地告诉说:什么卜卦都是假的,正因为是假的,所以才不能把话说清楚,要含糊不清才好。比方这个“一”字吧,就奥妙得很:如果那三个儿子都回来了,那就是“一律回来”;要是那三个儿子都不回来,那就是“一律不回来”;要是回来一个,那就是“一个回来”;要是回来两个,那就是“一个

6、不回来”很清楚,这个“活神仙”就是利用“一”的多义性,使他所表达的概念游移不定。这就是利用语词歧义进行诡辩,是违反同一律要求的逻辑错误。n王大妈的女儿要出嫁了,去商场买几块好布做衣服,到了商场问售货员:“有好布吗”,售货员说:“我们这都是好布,坏的布我们怎么会拿出来卖呢” n(4)任意改变某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其变为另外一个概念。)任意改变某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使其变为另外一个概念。n司马光夫人说:我要去看花灯司马光说:家中这么多灯,何必去看?司马光夫人说:我要去看游人司马光说:家中这么多人,何必出去看?n有一个旅行者经过长途跋涉,又渴又饥,步履艰难地走进了一家有一个旅行者经过长途跋涉,又渴

7、又饥,步履艰难地走进了一家酒店。酒店。“老板,请问夹肉面包多少钱一份?老板,请问夹肉面包多少钱一份?”“”“五先令一份,先五先令一份,先生!生!”“”“请给我拿两份。请给我拿两份。”老板给了旅行者两份夹肉面包,旅行老板给了旅行者两份夹肉面包,旅行者又问:者又问:“请问,黑啤酒多少钱一瓶?请问,黑啤酒多少钱一瓶?”“”“十先令一瓶,先十先令一瓶,先生!生!”“”“现在我感到渴比饿还厉害,我想用两份夹肉面包换一瓶现在我感到渴比饿还厉害,我想用两份夹肉面包换一瓶黑啤酒,可以吗?老板!黑啤酒,可以吗?老板!”“”“当然可以。当然可以。”老板爽快地说。老板老板爽快地说。老板收起了面包,拿来一瓶黑啤酒,旅

8、行者收起了面包,拿来一瓶黑啤酒,旅行者“咕嘟咕嘟咕嘟咕嘟”一饮而尽,一饮而尽,嘴巴一擦,然后背起背包就要登程。老板急忙叫住他,客气地说:嘴巴一擦,然后背起背包就要登程。老板急忙叫住他,客气地说:“先生先生”旅行者打断了老板的话,不耐烦地说:旅行者打断了老板的话,不耐烦地说:“难道非要我难道非要我在这里住下?在这里住下?”“”“不,先生,您还没有付啤酒钱呢?不,先生,您还没有付啤酒钱呢?”“”“我不是我不是用夹肉面包换的啤酒吗?用夹肉面包换的啤酒吗?”“”“可是面包钱您也未付啊,先可是面包钱您也未付啊,先生!生!”“”“我没有吃你的面包为什么要我付面包钱啊?我没有吃你的面包为什么要我付面包钱啊?

9、”“”“是啊,是啊,他没有吃我的面包。他没有吃我的面包。”老板想,一时竟找不出对方的差错,听任老板想,一时竟找不出对方的差错,听任旅行者扬长而去。旅行者扬长而去。在这段故事中,旅行者用了偷换概念的手法进行诡辩,使对在这段故事中,旅行者用了偷换概念的手法进行诡辩,使对方听起来似乎有理。所谓偷换概念,就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把方听起来似乎有理。所谓偷换概念,就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把两个不同的概念等同起来,将一个概念变换为另一个概念。旅行两个不同的概念等同起来,将一个概念变换为另一个概念。旅行者在对话过程中,是把者在对话过程中,是把“没有付钱的夹肉面包没有付钱的夹肉面包”偷换为偷换为“已付钱已付钱的夹

10、肉面包的夹肉面包”。当老板指出旅行者面包钱也未付时,旅行者又把。当老板指出旅行者面包钱也未付时,旅行者又把话题由话题由“未付钱未付钱”转移到转移到“没吃没吃”,而由,而由“没吃没吃”又推出又推出“不付不付面包钱面包钱”。这一系列貌似有理的诡辩,都是违反同一律的。这一系列貌似有理的诡辩,都是违反同一律的 .n例1. 你竟然背着我抽烟n父亲晚饭后到大街上散步,突然发现上中学的儿子在抽烟,于是生气地对儿子说:“好啊!你竟敢背着我抽烟?!等你回家再说!”儿子连忙说:“爸爸,你别生气,我以后抽烟再也不敢背着你了!”n例2. 偷鹅人的把戏:n“哦,教长啊,我偷了一只鹅。”n“你犯下了大罪,偷盗是绝对不能允

11、许的。”n“我把鹅交给你,能不能免除罪过呢?”n“不,我的孩子,我不会收下这只鹅,你应该把它还给它的主人。”n“我是想还给它的主人,谁知他不敢收下。”n“果真那样的话,那倒不妨杀了吃掉。”n“教长,愿上帝保佑您!”n教长回家后才知道,原来他家里的鹅被偷走了一只。n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所使用的判断内容不一致,或者在议论某一问题时,中途改变讨论的对象或论述的中心,就违反了同一律。n下面介绍几种转移或偷换论题的表现:n(1) 文不对题。如:席勒与歌德先生在魏玛的友情很深。席勒的诗才逊于歌德,但其剧才却胜于歌德。席勒追求崇高理想的精神,成为德国青年的模范。n(2) 答非所问。如:老师问学生:“黑格尔是哪

12、国人?”学生回答:“他已经死了”。n(3) 节外生枝。如:一学生上课时间去看电影,老师批评他:“上课时间怎么能去看电影呢?”学生反驳老师:“看电影受教育难道不对吗?”2转移或偷换论题转移或偷换论题n同一律的作用,主要是保证思维具有确定性,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n(1) 它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必要条件;n(2) 它有助于人们正确地交流思想;n(3) 它在反驳谬误和揭露诡辩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n正确使用同一律,首先要清楚它与形而上学相区别;其次,同一律要求思想保持确定性,但它并不否认思想的发展变化。第二节矛盾律第二节矛盾律n 一、矛盾律的内容和要求一、矛盾律的内容和要求n1、矛盾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

13、程中,相互对立的思想不能同真,必有一假。矛盾律用公式表示为:n比如:房前一棵树。有人说:“它是柳树”;有人说:“它是杨树”。这是不能同真,必有一假的认识。n这种药是我家祖传的秘方,包治百病,人吃了可以长生不老! n2、矛盾律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同时肯定相互对立的思想。是非不可两可,就是这个意思。n在概念方面,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用相互矛盾或反对关系的概念指称同一对象。比如:有小孩讲:街上来了一群女解放军叔叔。这是不合逻辑的。n在判断方面,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既断定对象是什么(或具有某种属性),又断定它不是什么(或不具有某种属性)。 n 自相矛盾自相矛盾n韩

14、非子势难说,有一个人既卖矛又卖盾。他先举起自己的盾,赞誉自己的盾非常坚固,他说:“我的盾任何东西都戳不穿它!”隔了一会儿,他又夸耀自己的矛非常锋利,他说:“我的矛太尖锐了,没有什么东西它不能穿透!”。这时,有人问他说:“用你的矛,戳你的盾,结果如何呢?”这个卖矛又卖盾的人张口结舌,无言以对了。n逻辑案例分析逻辑案例分析n这是一个违背逻辑规律的典型例子,具体地说,卖矛盾者违背了矛盾律。矛盾律的内容是说,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思想反其与之相否定的思想(概念、判断)不能同时成立,二者必有一假。矛盾律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不能同时肯定两个相互否定的思想。违背了这一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自相矛盾”。韩非

15、子寓言故事中的买矛盾者在同一语境中既赞自己的盾“无物能陷”,又誉自己的矛“无坚不摧”,同时肯定了两个相互否定的思想,从而“自相矛盾”。这样的思维是一种无效的思维,违背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 的错误逻辑。n二、违反矛盾律的逻辑错误n违反矛盾律的要求,会犯“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例如:n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n这次展览的作品近二百多件。n实践固然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但马列主义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n以上各句都包含逻辑矛盾。 第三节排中律第三节排中律n一、排中律的内容和要求一、排中律的内容和要求n排中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或下反对关系的思想不能都假,必有一真。也就是说,

16、在同一思想过程中,二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可能都不是真实的。 n排中律可用公式表示为:nAn比如,“一切事物包含着矛盾”同“有的事物并不包含矛盾”就是一对互相矛盾的判断,它们之中总有一个是真的,因此,我们就不能同时给予否定,即不能既不肯定前者,又不肯定后者。 An排中律在概念方面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即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而言,它或者是A,或者是非A,二者必居其一。如:“反法西斯战争,或者是正义战争,或者是非正义战争,二者必居其一”。n排中律在判断方面的要求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同一对象所作的两个互相矛盾或下反对关系的判断,必须肯定其中有一个是真的。如“所有青年都是体育爱好

17、者”与“有青年不是体育爱好者”,这两个判断不可能全假,必有一真。n有一个“好好先生”的民间故事说:n从前有个教书先生,与人谈话总是顺着对方的意思说,从不讲别人不喜欢听的话。因此,大家都叫他“好好先生”。有一天,张三与李四吵架,张三去请他评理,“好好先生”听了后,连声说:“张三你对,李四不对。”第二天李四也去请他评理,“好好先生”听李四说完,也连声说:“李四你对,张三不对。”后来张三和李四同时去请他评理,“好好先生”对他们说:“你们都对,你们都对。”“好好先生”的老婆听了,忙问他:“他们都对,那谁不对呢?”“好好先生”笑着说:“娘子你说的也对。”n既然张三与李四吵架,说明二人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是相

18、互矛盾的,把“好好先生”前后对张三和李四说的话合起来看,那就是“张三对,李四也对”,并且“张三不对,李四也不对”,这就既违反了不矛盾律,又违反了排中律排中律。这位“好好先生”为了讨好张三和李四,就在两种矛盾的观点面前“和稀泥”。而当他的妻子对他的那种“模棱两可模棱两可”与“模棱两不可”的怪论提出疑问时,为了不得罪妻子,他又对妻子说,你的疑问“也对”。这样,“好好先生”就使自己陷入了十分可笑的诡辩。“好好先生好好先生” n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如果对两个相互矛盾或相互具有下反对关系的思想都加以否定,那就违反了排中律的要求,犯“模棱两可”或“是非两不可”的逻辑错误。n例如:固然说“又要马儿跑得好,又要

19、马儿不吃草”不对,但“如果要马儿跑得好,那么就要马儿吃草”也不对。这种“是非两不可”的态度是违反排中律要求的。二、违反排中律的逻辑错误二、违反排中律的逻辑错误n违反排中律是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作出两个互相矛盾判断,形成对立无中的思想时都加以否定。它只有在排中状态下才能起作用。n例如:在选举新的领导班子时,张斌既没有投赞成票,也没有投反对票。这种两重否定的表述并不违反排中律,因为在“赞成”和“反对”中间存在着“弃权”。 兔子伤风兔子伤风 兔子伤风兔子伤风的民间故事,是这样讲的:的民间故事,是这样讲的:n狮王指定熊、猴子和兔子做他的大臣。后来,狮王跟他们在一起玩腻了,想要把他们吃掉。

20、狮王指定熊、猴子和兔子做他的大臣。后来,狮王跟他们在一起玩腻了,想要把他们吃掉。可是,得找个借口才行。因此,狮王对他们说:可是,得找个借口才行。因此,狮王对他们说:“你们当我的大臣有不少日子了,我现在你们当我的大臣有不少日子了,我现在得测验一下。得测验一下。”说完,狮子张开血盆大口,要熊说出他嘴里发出来的是什么气味。熊直率说完,狮子张开血盆大口,要熊说出他嘴里发出来的是什么气味。熊直率地说:地说:“大王,你嘴里的气味很不好闻。大王,你嘴里的气味很不好闻。”n“你犯了叛逆罪!你犯了叛逆罪!”狮王怒吼道,狮王怒吼道,“你竟敢当面毁谤国王。犯叛逆罪的应处以死刑!你竟敢当面毁谤国王。犯叛逆罪的应处以死

21、刑!”说说罢,狮子就扑到熊的身上把他吃掉了。罢,狮子就扑到熊的身上把他吃掉了。n接着,狮子又问猴子:接着,狮子又问猴子:“我嘴里发出的是什么气味!我嘴里发出的是什么气味!”猴子亲眼看到熊的下场,赶忙回答猴子亲眼看到熊的下场,赶忙回答道:道:“大王;这气味很香,就跟上等香水一样好闻。大王;这气味很香,就跟上等香水一样好闻。”n“你是个又会撒谎又会拍马屁的家伙!你是个又会撒谎又会拍马屁的家伙!”狮子怒吼道,狮子怒吼道,“我是爱吃肉的,谁都知道我嘴里我是爱吃肉的,谁都知道我嘴里发出来的只能是臭味。凡是不诚实的,都是国家的祸根。发出来的只能是臭味。凡是不诚实的,都是国家的祸根。”说着,又把猴子吃了。说

22、着,又把猴子吃了。n最后,狮子对兔子说:最后,狮子对兔子说:“聪明的兔子,我嘴里发出来的到底是什么气味?聪明的兔子,我嘴里发出来的到底是什么气味?”“”“真是抱歉,真是抱歉,大王!大王!”兔子回答说,兔子回答说,“我最近伤风,鼻子都塞住了。你能不能让我回家休息几天,等我我最近伤风,鼻子都塞住了。你能不能让我回家休息几天,等我伤风好了再说?伤风好了再说?”狮子没有办法,只好放兔子回家。狮子没有办法,只好放兔子回家。 n“狮子嘴里的气味是臭味狮子嘴里的气味是臭味”与与“狮子嘴里的气味不是臭味狮子嘴里的气味不是臭味”,这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这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是臭味是臭味”真,则真,则“不是臭味不是臭味假;假;“不是臭味不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