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94629_第1页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94629_第2页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94629_第3页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94629_第4页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9462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课化石一、填空:1、化石可分(实体化石)、(特殊化石)、(遗迹化石)、(模铸化石)、(化学化石)等几种。其中琥珀昆虫化石是(特殊化石),恐龙蛋化石是(遗迹化石),苔藓化石好、三叶虫化石是(模铸化石)。2、课本第4页的恐龙头骨化石分别是(暴龙)和(圆顶龙)头骨化石。牙齿尖锐的动物一般是(肉食性)动物,牙齿扁平的动物一般是(草食性)动物。从牙齿的特点可以看出(暴龙)是肉食性恐龙,(圆顶龙)草食性恐龙。3、(中华龙鸟)是由爬行动物恐龙向鸟类进化的代表性动物。4、人们通过(化石)来了解远古时期的生物。5、科学家根据(化石的标本)借助现代科技复原古代生物的外形。二、问题:1、什么是化石?在漫长的年代

2、中,经过自然界的作用,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了跟石头一样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化石。2、化石有什么作用?答: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3、化石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答:、生物必须被沉积泥沙覆盖,、被覆盖的生物必须与空气隔绝,、必须在高温和高压下经过漫长的时间才能形成化石。4、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列举植物化石或鱼化石的形成过程。)答:植物化石的形成:原始森林毁灭,植物倒入湖中堆积;植物被沉积的泥沙层层覆盖;被覆盖的植物在地下与空气隔绝,经过漫长的变化,形成了化石。鱼化石的形成:古代的鱼死后,沉入水底,被沉积的泥沙覆盖。由于与空气隔绝,鱼的尸体不会腐烂。经过亿

3、万年的变化,在高温高压作用下,便形成像石头一样坚硬的东西,这就是鱼化石。第二课时探索动物的发展史一、填空:1、生物的进化趋势是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2、最早的马叫(始祖马),出现在(5000万年)前,体型像(狐狸),牙齿适于取食(树叶),前肢有(四趾),中趾长,后肢有(三趾)。生活在(森林)为食。3、约3000万年前,出现了(渐新马),前肢都有(三趾),中趾较发达,生活在(森林)里。4、约2000万年前,出现了(中新马),它由森林生活改变为(草原生活),适于取食干草,前后肢都是(三趾),但中趾特别发达,第二、四趾(退化),适合在草原上(奔跑)。5、7

4、00万年前,出现了(上新马),前后肢仅剩下发达的(中趾),第二、四趾(只留遗迹)。6、现代马出现在(300万年前)。7、(化石记录)表明,从始祖马带现代马的进化过程中,曾出现过许多分支,但在长期(生存斗争)过程中大都(灭绝)了,只剩下现代马这一支生存下来并得到发展。8、现代的马是由马的祖先逐渐(发展)、(进化)来的。二、简答:1、什么是生物的进化?答:生物从古到今都在不断发生变化,科学家把生物的这种变化趋势叫进化。2、现代马比它的祖先们更适应温带草原生活吗?这表现在哪些方面?答:现代马只剩下发达的中趾,体型高大健壮,适合在草原上奔跑,牙齿适应于取食干草。- 1 -第三课时谁能生存下来一、填空:

5、1、“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是生物自然发展的规律。2、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他在书中提出的主要观点是(适者生存生物进化学说),他认为:生物的繁衍是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发生的,同一物种内哪些个体更能适应环境,它们就比其他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衍下来。3、十九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三大发现是:细胞学说、达尔文进化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4、距今1.3亿年前,地球上有称霸一时的动物叫(恐龙),它们繁殖很快的主要条件是(当时地球上气候温暖,动植物丰富,很适合他们的生存)。二、简答题:1、按达尔文自然选择的学说,讨论现在的长颈鹿为什么颈部这么长?答:颈长的长颈鹿适应变化的环境,容易

6、存活,颈短的长颈鹿不适应变化的环境,容易死亡。由于自然环境的选择作用,一代代选择,颈部变得更长的长颈鹿更容易存活,导致现在的长颈鹿的颈部这样长。2、说说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答:因为恐龙不能适应气候环境变化和地质变化。一是气候变冷(草食性恐龙饥寒交迫死去,肉食性恐龙自然随之死去)二是地壳活动频繁(地震、火山喷发、大洪水)等因素导致三是宇宙中的新星爆炸,恐龙又一次大量死亡;四是小行星撞击地球,发生爆炸,恐龙灭绝。第四课时月球上有什么一、填空: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平均距离地球(38.44万)千米,直径(3476)千米,体积相当于地球的(1/49).2、月球表面最显著的

7、特征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其中最大的环形山的直径达(235千米).观察发现,环形山的形状很像火山口和陨星坑。3、月球表面高低起伏,较高的地方是(高原),较暗的地方是(广阔的平原)。4、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分),昼夜温差大,白天的最高温度可达(127),夜间的最低温度可降到(-183),因此月球上没有(生命)的存在。5、月球表面的引力比地球(小),只相当于地球表面引力的(1/6)。6、根据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测定月球的年龄约有(50亿)年,比地球古老。二、简答:1、你认为月球上众多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答:可能是由小天体碰撞和火山爆炸形成的。2、一个大力士在地球上所举起的重物,在月球上小学

8、生也能将它举起,这是什么原因?答:月球表面的引力比地球小,只相当于地球表面的1/6。3、月球上有像地球上的风雨雷电吗?答:没有。因为地球上的各种天气现象是大气和水循环运动的结果,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分,所以不能产生各种天气现象。4、月球上有花草树木、鸟兽鱼虫吗?答:没有。因为月球上不具备生物生存需要的空气和水等条件。5、月球上有什么?答:月球上有高原、有广阔的平原、有星罗棋布的环形山。- 2 -第五课时观察月球一、填空:1、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规律:同一天晚上的不同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自东向西)运动。但明亮部分的形状(没有)什么变化。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自西向东)移动

9、。同时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状和方向)也发生了变化。2、月相变化与月球的运动规律:、月球(明亮和黑暗两部分的不断变化的状况)叫做月相,两次月圆之间大约相隔29.5天。、月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圈大约需要(27.3)个地球日,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圈大约需要(27.3)个地球日。、月相变化是月球在不停地(围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发生的。3、各时间段月相名称:农历上半月时:农历初一初二,地球上看不到月亮叫(新月或朔月)。初三初四,月牙缺口(向东),圆弧(向西),是为(蛾眉月)。初七初八明暗各半的月亮是为(上弦月)。到了农历十五前后看到的圆月,为满月(或望月)。进入农历下半月时,月

10、亮出现的时间会每天变(晚),并且逐渐出现(缺口),缺口(向西)。在农历二十二左右看到的明暗各半的月亮叫(下弦月)。二十七、二十八时黎明前挂在(东方)天空的月牙称(残月)。4、月球明亮部分的变化规律:上半月在傍晚时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自西向东)移动,月亮的明亮部分(向西),随着日期的变化明亮部分逐渐(增多)。直至(满月)。下半月在清晨时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自西向东)移动,月亮的明亮部分(向东),随着日期的变化明亮部分逐渐(变少)。直至(朔月)。5、 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与月相的变化都是(周期性)的,有(规律)的。第六课时月相的成因一、填空: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在不停地围绕地球(公转),公转

11、的方向是(自西向东)。2、月球本身不会(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3、月相变化是月球在不停地围绕(地球自西向东公转)的过程中发生的。4、当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我们看到的月相是(新月),发生的时间是(农历初一)。5、当地球处于太阳和月球之间时,我们看到的月相是(满月),发生的时间是(农历十五或十六)。二、问答;1、月相变化是怎样形成的?月球本身不会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亮反射的太阳光。月球不停地绕地球公转,日、地、月三个天体的位置不断变化,地球上的人们看到月球被太阳光照亮的部分也随着变化,这就是月相变化。- 3 - 4 - 第七课 登上月球一、填空1、(1609年)加利

12、略用自制的望远镜对着月球后,人类就开始了对月球的科学探测。2、(1961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并于1961年吧宇航员(加加林)送上近地轨道,人类便闯入太空开始对月球进行探测。3、到20世纪70年代末,苏联共向月球发射了(32)枚探测器,美国向月球发射了(21枚)探测装置。4、美国的阿波罗计划始于(1961年),(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埃德温·奥尔德林乘(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首次成功登上月球,实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梦想。5、从1969年到1972年,美国共进行了(5次)“阿波罗”飞行,共有(12)名宇航员登上月球,对月球表面进行了广泛考察。

13、6、我国已经启动了一个以(“嫦娥”)探月计划为起点的庆大的月球探测计划。7、(2007年10月24日)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2010年10月1日18时)“嫦娥二号”顺利发射,(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嫦娥三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8、2013年6月11日成功发射神舟十号飞船。有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三名宇航员同时升空,任务时间15天。为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二、问答:宇航员登月球前要做哪些准备? 答:乘着宇宙飞船,带上氧气、水、食品(特制的)、穿上既散热又保暖、能防辐射的宇航服,

14、配备通信,科学考察所需要的各类仪器等。第八课 太阳一、填空:1、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直径是地球的109倍(约139万千米),体积为(141亿亿)立方千米,约是地球体积的130万倍。2、光的传播速度为每秒30万千米,太阳离地球大约1.5亿千米。太阳光到达地球大约需要8分20秒。3、太阳是个会发光发热的(大火球),全部由(气体)构成。其中主要为(氢气)和(氧气).太阳表面温度大约有摄氏(5500)度,中心温度高达摄氏(1500万)度。4、为了保护眼睛,在观察太阳之前,要准备观察用的(器材),注意不要直接用肉眼(观察太阳),否则会(灼伤眼球)。5、(太阳黑子)、(日珥)、(太阳风)、(耀斑

15、)等通称太阳活动,太阳活动对地球上生物的生命活动影响很大。二、简答:1、什么是太阳黑子?太阳黑子是怎样产生的?答:在太阳表面,常常会出现一些黑色的斑点,人们叫它太阳黑子。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巨大的漩涡气流产生的,由于气流的温度比太阳表面的正常温度低,所以看起来是黑的。2、什么是日珥?日珥有什么特点?答:日珥是一种极为壮观美丽的气柱喷射现象。有的日珥向巨大的喷泉,有的像拱桥和怪石。3、什么是“日冕”?答:发生日全食时,太阳被月球遮住了外围形成的美丽光芒叫做“日冕”。第九课太阳与动植物一、1、太阳提供了生命的能量,所以地球上的生命才得以生存。植物通过阳光获取能量进行光合作用,获得养料得以生存,动物主

16、要靠吃植物或其它动物来获取能量维持生命,由此可见一切生物的能量都来自于太阳。2、植物的发芽、长叶、开花、结果等生命活动都是依靠太阳来完成,没有太阳地球上的温度会降低,那么植物就永远处于休眠状态。3、地球上有日照长短和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这些变化影响着动物的生活、生长发育、迁徙、洄游、休眠等各种生命活动。4、生物之间都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大多数动物依靠植物得以生存,植物依靠阳光获取能量来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如果没有了太阳,地球上就不会具有生机勃勃、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二、简答1、在植物的一生中生命活动中,太阳起到了哪些作用?答:太阳的能量主要有二种形式:光(光照)和热(温度),适宜的温度使种子发

17、芽长叶,温度的高低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促使根吸收水份,同时植物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形成与此相适应的发育节律(春季发芽,夏季开花,秋季结果,冬季休眠。光照使植物不断进行光合作用,自制生长所需的养料和氧气。2、如果没有太阳,植物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吗?为什么?答:植物在没有光照的条件下,就不能自己制造养料,并且不能产生氧气,那么植物会不断消耗氧气,直到氧气用完为此,最后植物只能走向灭绝。没有太阳,地球上的温度将会降低,那么植物将永远处于休眠状态。3、太阳对动物的生命活动又有哪些影响?答:因为地球上有日照长短和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这些变化影响着动物的生活和生长发育、迁徙、洄游、休眠等各种生命活动。如:鸟、兽

18、、虫、鱼等的繁殖,以及鸟、鱼的迁徙、回游活动都受到日照长短的影响。4、有人说,因为有太阳,地球上才有生机勃勃、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你认为对吗?为什么?答:对。因为没有太阳就没有光照,没有光照植物无法生长,草食动物找不到食物无法生存,肉食动物没有草食动物作食物也无法生存,人类也不可能存在,因此,生机勃勃、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也就不可能存在。- 5 - 6 - 第十课 太阳与地球物质变化一、填表:1、太阳照射温度的变化可使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与太阳有关系的物质变化主要有三种:岩石风化、水的循环、风的形成。2、归纳太阳与地球上众多物质变化现象的关系,把这种关系表示在方框里。太阳二、简答:1、如果没有太

19、阳,现有的各种自然现象会有怎样的变化?(列举岩石的风化、水的循环、风的形成等变化与太阳的关系。)答:1、没有太阳就没有热量,没有热量岩石就不会发生热胀冷缩的风化作用。没有岩石的物理变化,就很难进行岩石的化学风化,没有岩石的化学风化就很难转化为生长植物的土壤。2、没有太阳就没有热量,没有热量就没有自然界水的蒸发,没有水的蒸发就没有水的循环,没有水的循环就没有降水的发生。3、没有太阳就没有热量,没有热量空气就不会受热膨胀,空气不受热膨胀就不会比周围的空气轻,各个地方的空气都一样重,空气就不会流动,空气不流动就不会形成风。第十一课 太阳与人类一、填空:1、太阳以光和热的形式向地球传递能量,这些能量以

20、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方式,或者以风能、水能、生物能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2、人们直接对太阳能应用的是太阳的光和热,如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热水器等。3、大多数能源的能量都是太阳能通过(能量转换)而来,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能量是由于远古时期的生物储存了太阳能形成的,风能、水能是太阳的光和热促进自然界中空气的流动与水的循环而形成。4、太阳对人类的各种影响是以(能量转换)的形式实现的。5、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能量,除了(核能)以外,其它各种形式的能量大多起源于(太阳)。二、问答:1、太阳对人类的活动,生存和发展有哪些影响?答:人们平常的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与太阳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太

21、阳的光和热而形成的各种能源正被人们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地球上的风能、水能、生物能以及部分潮汐能都来源于太阳,及时地球上正在被人们广泛使用的煤、石油、天然气也都是来源于远古时期储存下来的太阳能,太阳辐射产生的光能和热能,这所有的正被人利用的各种能源其实都来源于太阳,正是人类拥有并利用了这些能源,所以人类才能在地球上生存、活动和发展。2、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的人类会怎样?答:如果没有太阳,植物不会生长,动物也无法生存,人类将无法获得食物,没有太阳的光和热促进水的循环与空气的流动,人类将没有水和风发电,无法使用电器总之离开太阳人类将无法生存。3、把太阳与人类活动的复杂关系用箭头及适当的文字说明表示出

22、来。(见课本)岩石的风化 水的循环 风的形成 沙漠干燥 树叶枯萎 物质的变化第十二课太阳能热水器一、填空:1、在生产生活中,很多方面都直接利用了太阳能,如(太阳能发电站)、(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太阳灶做饭)、(太阳能电池)、(白天看书)、晾晒衣物)、阳光下进行生产生活等等。2、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有(集热器)、(不锈钢蓄热保温水箱)、(定热热水箱)、(水位自控装置)、(热水自动供应装置)、(上下循环管)等几部分组成。太阳能热水器主要由(集热器)、(保温水箱)、(支架)三部分组成。3、热水器中的水热得快主要与(选择的材料)、(颜色)和(摆放的方向)有关。要想热水器中的水热得快就应考虑

23、选择(导热性能好)的金属作材料、材料的颜色以(黑色)为主、热水器的摆放以(正对太阳)为佳。另外还可以考虑集热管的(受热面积)要尽可能大。二、问答:1、太阳能与水能、风能等其他能量相比,具有哪些优点?答: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既是一次性能源又是再生能源,它资源丰富,即可以免费使用,又无需运输,对环境无任何污染。2、说说太阳能热水器是怎样利用太阳能的?答:太阳能热水器将吸收的太阳光线转换成热能,利用冷水的比重大,热水的比重小的特点,在热水器内形成冷水自上而下、热水自下而上的自然循环,是整个水的温度逐渐升高,达到一定的温度。- 7 - 8 - 第十三课 太阳系一、填空: 、八大行星有关数据序号

24、行星名称 直径 (千米) 距太阳 (百万千米)自转周期(小时) 自转方向 公转周期(天) 1 水星 4878 58 1407.6 自西向东 882 金星 12104 108 5832 自东向西 2243 地球 12756 150 24 自西向东 3654 火星 6794 228 24.6 自西向东 6875 木星 142800 778 9.9 自西向东 43326 土星 120540 1427 10.67 自西向东 107597 天王星 51200 2870 15.6 自西向东 306858 海王星 49500 4497 18.4 自西向东 60190、人们把以太阳为中心,包括环绕太阳运动的八

25、颗行星、卫星、矮行星、慧星以及太阳系小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称为太阳系。、水星:距离太阳最近,体积最小,温度最高,没有卫星。、金星:第二近行星,自转最慢,一圈需243天,自转方向特殊:自东向西转,没有卫星,夜空中除月亮外最亮的星星。金星上的大气密度是地球大气的100倍。、地球:距离太阳第三近行星,绕太阳一周约需365天,自转一圈需24小时,有一颗卫星月亮。 、火星:直径只有地球半径大,体积只有地球的15%,公转周期约两年一圈,自转一圈为24.6小时,有两颗卫星,白天最高达28,夜间则降至-132。、木星:体积最大,相当于1300个地球那么大,卫星最多,有63个,自转速度最快,自转一圈9.9小时。主

26、要由气体和流质物组成。、土星:八大行星中体积居第二位,卫星个数也居第二位,有34颗。它有一个美丽的光环,光环主要由岩石、尘埃、气体、冰块等组成。:天王星:体积在八大行星中居第三位,自转是躺着的。:海王星:距离太阳最远,公转周期最长,60190天,相当于地球的165年。、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有数十亿颗小行星。、最著名的彗星是哈雷彗星,它的公转周期是76年。1、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木星)最大,卫星数目最多有(63)颗;(水星)最小,也是距

27、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没有卫星。2、(冥王星)是太阳系中的矮行星,曾划规到大行星之列,经过近30年的进一步观测,科学家发现它的直径只有(2300)千米,比地球的卫星月球还小,(2006年8月24日)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投票决议,把行星和太阳系里不是卫星的其他天体定义为三个不同的类型,即(行星)、(矮行星)、(太阳系小天体),并确认太阳系只有(八)颗行星,把(冥王星)排除在行星列之外。3、按体积从大到小给八颗行星行星排序:(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4、彗星是由(慧发)、(慧核)和(慧尾)组成。二、问

28、答:1、什么是太阳系?答:以太阳为中心,包括环绕太阳运动的八颗行星、卫星、矮行星以及太阳系小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称为太阳系。2、什么是彗星?答|:太阳系小天体中有一种形状很特别的星,它们拖着长长的尾巴,看上去像一把扫帚,叫做彗星。第十四课做太阳系一、填空:1、太阳系各成员之间的分布特点是以(太阳)为中心,(行星)、(矮行星)以及(太阳系小天体)都围着太阳转,(卫星)围着行星转。2、制作太阳系模型时,由于八颗行星都是以(椭圆)轨道围绕太阳公转,且行星轨道基本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可以用(泡沫板)或其他平板做八颗行星的轨道平面,按行星距离太阳系的远近(调整好)行星轨道之间的距离。二、问答:做太阳系模

29、型之前,我们先要做好哪些准备?答:制作太阳系模型必须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合适的材料,八颗行星的运动轨道大致在一个平面,要了解太阳系各成员之间的分布特点。弄清行星的位置、距离和大小,注意行星的体积和与太阳的距离之间的比例。第十五课天上有条河一、填空:1、夜空中东起西北,西至西南,有一条明亮的光带,这条光带叫(银河),河中没有水,而是由许多(星星)组成。2、银河大约包含(2000)亿颗星体,期中恒星大约(1000)亿颗,太阳就是其中典型的一颗。3、银河系是由众多(恒星组成)的天体系统,它是一个相当大的(漩涡)状星系,直径约为(10万)光年,中心温度约为(1.2)万光年。4、从侧面观察,银河系形如一

30、个(扁平的盘子),银河系中心被一庞大而近于(球状)的晕所包围,它的直径约为(80000)光年,中间部位厚度约为(12000)光年,太阳位于远离银河系中心(33000)光年的位置上。5、光年是计算(天体距离)的单位,1光年等于光1年所走的路程,计算公式为(1光年等于300000×60×60×24×365.)=94608亿千米6、银河系直径=94608亿千米×80000=7568640000亿千米二、问答:1、什么是银河系?银河系有多大?答:银河银河系是由众多恒星组成的天体系统,它是一个相当大的漩涡状星系,直径约为10万光年,中心温度约为1.2万光

31、年。2、银河系是什么样子?答:从银河系的上方往下看,银河系是一个相当大的漩涡状星系,从侧面看,形如一个扁平的盘子。- 9 -第十六课艰辛的探索一、填空:1、(1961年4月11日),世界上第一艘载人飞船(东方)号发射成功,苏联宇航员加加林首次登上太空绕地球飞行108分钟,开创了人类历史上载人航天的新纪元。2、(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首位宇航员(杨利伟)被顺利送上太空并安全返回。3、(2005年10月17日),神州六号载人飞船圆满完成了飞行任务并顺利返回。4、人类在长期探索宇宙的过程中,也付出了艰辛的代价。(哥白尼)的日心说曾被查封;(布鲁诺)

32、因探索宇宙神秘被处死刑;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起飞后发生爆炸,(7)位宇航员全部遇难;(2003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返回降落时解体爆炸,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5、我国的航天大事记:13世纪我国发明了火药,14至15世纪发明了火箭,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2003年10月15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宇航员杨利伟被送上太空绕地球飞行。成为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2005年10月17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完成飞行任务并顺利返回。2007年10月24日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1 号发射成功

33、。2013年6月11日17时神舟十号成功发射,宇航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首次开展面向青少年的太空科学讲座科普教育活动等。二、问答:1、人类对宇宙的探索经历是怎样的?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答:人类为了探索宇宙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页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虽然探索宇宙是艰辛而又十分危险的,但科学家们为进一步探究宇宙的奥秘,仍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我们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为了科学事业而献身的精神。第十七课人造卫星与飞船一、填空:1、晴朗的夜空,有时会看到一种移动的星星,它们就是(人造地球卫星)。它是按一定轨道环绕地球运行的(无人航天器)。1、卫星分为(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应用卫

34、星)之类。2、(科学卫星)是、使用各种探测仪器,探测空间环境和观测天体的卫星;(技术实验卫星)适进行新技术试验或为应用卫星进行试验的卫星;(应用卫星)是直接为人类服务的卫星。3、应用卫星的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其中包括(通信卫星)、(气象卫星)、(侦察卫星)、(导航卫星)、(测地卫星)、(地球资源卫星)、(截击卫星)等等。4、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是(“东方红”一号),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是(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的(“斯普特尼克”一号)。5、(载人宇宙飞船)的成功研制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壮举。它大大(扩展)了人类的活动范围,实现了人类(飞天)的梦想。6、宇宙飞船最重要的用途之一是

35、用作(天地往返运输器),可以空间和月球基地等(接送宇航员)和(物资)。7、宇宙飞船上有许多特别设置的系统,以满足航天员在太空工作和生活的多种需要。如(环境控制系统)、(报话通讯系统)、(仪表照明系统)、(逃逸救生系统)等等。8、我知道的宇宙飞船有:“神舟”五号(中国),“阿波罗”号(美国),“联盟”号(俄罗斯),“猎户座”号(美国),“凡尔纳”号(欧洲空间局)二、问题我国的人造卫星发展状况怎样?答:到目前为止,我国已发射了多种类型的卫星,初步形成了几大卫星系列,即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广泛用于通讯,电视转播等);“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应用于气象观测,为农业生产,防灾减

36、灾发挥作重要作用。);“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卫星系列;“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系列由基本形成。- 10 - 11 - 第十八课 运载火箭一、填空:1、当水、空气从一种物体中向某个方向快速喷出时,这种物体会向相反方向运动起来,这种现象叫做(反冲)。2、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都是靠(运载火箭)送上太空的。3、运载火箭是由(多级火箭)组成的航天运输工具。4、火箭是靠(反冲作用)的力量飞上天空的。5、中国的(“长二捆”)火箭和法国的(“阿丽亚娜”)号火箭都是世界上著名的火箭。二、问答根据实验研究,分析火箭是靠什么力量飞上天空的?答:实验证明,物体间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造成反冲运动现象。火箭飞行时间喷出燃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