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燃烧稳定措施_第1页
锅炉燃烧稳定措施_第2页
锅炉燃烧稳定措施_第3页
锅炉燃烧稳定措施_第4页
锅炉燃烧稳定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锅炉燃烧稳定的技术措施某电厂#1、#2锅炉是采用英巴技术生产的世界首批“W火焰”超临界变压直流锅炉,无成熟的工业现场运行经验可以借鉴,机组在运行中均出现前墙上部水冷壁严重超温的现象,鳍片拉裂。经停炉检查后发现锅炉前墙上部水冷壁中间管排发生局部变形、水冷壁鳍片撕裂等设备缺陷,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为保证锅炉稳定运行特制订本措施:1、 总则 运行人员要充分认识直流炉热容量小,参数变化快、幅度大的特点。燃料、给水、减温水的调整操作应缓慢、小幅进行,做到精调、细调。锅炉各参数(给水量、给煤量、磨煤机料位、磨煤机容量风、氧量、汽温、汽压、负荷、过热度等)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调节时要综合考虑,全面分析,调整

2、其中一个参数时,要充分考虑到对其它参数的影响,监盘时严密监视参数的变化趋势,对参数的控制要做到超前调整,监盘人员之间要做到随时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充分发挥主动性,敢于摸索,善于总结分析。2、 锅炉燃烧稳定的技术措施1、 减少W火焰锅炉热偏差的技术措施机组正常运行中严格控制各燃烧器二次风量均衡,维持各台磨煤机的一次风量一致,维持炉内空气动力场的稳定性。在运行中,就地观测一次风刚性的强弱,保持一次风适当的刚性,调整火焰中心位置以满足受热面要求。根据煤粉细度、火焰中心、燃烧稳定性进行调整动态分离器转速。运行中要注意各台磨煤机出力要均匀,保持同一台磨煤机所属两台给煤机出力基本一致,两侧容量风开度要基本

3、一致。通过火检信号强度和观火孔的观察,判断炉膛火焰的“偏烧”程度,适当调整下二次风,保证炉膛的火焰中心的位置。严格控制锅炉水冷壁任意相邻两根管子之间的壁温差不超过50,任意不相邻两根管子之间的温差不超过100。2、 过剩空气系数调整通过对过剩空气系数调整试验,使锅炉燃烧获得最佳配风量,确定省煤器出口最合适过剩空气系数值。在额定负荷下,保持二次风配风方式不变,改变总风量,使省煤器出口过剩空气系数分别在不同工况(设计过剩空气系数附近)下进行调整。控制省煤器出口两侧氧量表偏差不超过0.5%,若超过0.5%后,可通过配风来调节平衡。在煤粉细度合格条件下,可对送风量进行调节,确保锅炉汽温、汽压、蒸发量等

4、运行参数稳定,根据飞灰、炉渣含碳量、排烟温度的变化及时调整燃烧工况,提高锅炉效率。锅炉启动初期控制二次风风箱压力保持在0.81.2kPa范围内,就地观察油枪着火情况进行及时调整。从前后拱下部引入的下二次风,起着调节火炬长度并补充完全燃烧所需空气量的作用,下二次风量配比合适可加强后期燃烧,炉渣可燃物含量下降。但下二次风量过大时火炬行程会缩短,甚至会使飞灰可燃物升高,同时也会加大减温喷水量或导致汽温超温。下二次风量过小时火炬行程会增长,冲刷冷灰斗。综合上述影响因素及效果,运行中要控制下二次风量适中,并且根据蒸汽温度、火焰中心位置、灰渣含碳量等调整。锅炉油枪全部退出后,控制氧量在3.54.2%范围内

5、。3、 炉膛火焰中心的调整在运行过程中,应根据炉内燃烧的实际情况及水冷壁金属壁温初步确定火焰中心位置,并对下二次风进行调整。下二次风量初始为二次风总量的10%,根据负荷增大,通过挡板调节可以增大到二次风总量的40%。正常运行时二次风风量根据煤量调节,二次风挡板开度70%,下二次风开40%(视水冷壁冷灰斗火焰下冲情况而定,通过看火孔现场观测,如果火焰下射行程过长直接冲刷冷灰斗,可适当开大下二次风当板门)。当磨煤机停运而对应的油枪投运时,风箱挡板开度30%,二次风挡板开度70%,下二次风开5%10%。 当磨与油枪都停运时,风箱挡板开度20%,二次风挡板开度70%,下二次风开5%10%。加强制粉系统

6、监视,调整各磨煤机出力稳定、均匀,合理控制煤粉细度,保持炉内燃烧稳定。加强一次风速和煤粉浓度的监视,平均分配煤粉管道一次风量。严格控制煤粉细度,机组负荷达到400MW以上及时进行锅炉吹灰。4、 储水罐水位调节值长应对监盘人员做好明确分工,做到专人负责。储水罐水位调节人员应高度重视,认真监盘,准确操作,防止监盘不认真引发不安全事件。储水罐的水容积(包括启动分离器)有13m3,给水量小幅波动都将引起储水罐水位大幅波动。储水罐水位调整的操作应有超前意识,缓慢、小幅度进行调节,并注意给水量与储水罐容量的关系。在进行下列对储水罐水位影响较大的操作前,操作人员之间应互相沟通、协调一致。储水罐水位调节人员在

7、得知有下列操作时,应提前判断、操作,保证水位稳定。(1) 加减负荷。(2) 启停制粉系统或增减燃料。(3) 开关高旁。(4) 给水泵启停、切换或并、解列。(5) 开关PCV阀。(6) 汽机冲转、打闸或发电机并网、解列。储水罐溢流阀水位调节投入自动后,应密切监视水位变化,防止溢流阀开、关幅度过大引起水位大幅波动。炉水循环泵启动后,待出口电动门全开,逐渐将出口调节门开度调整至50%。以确保任何情况下省煤器入口给水流量600t/h,作为保证锅炉安全的基础。此时,储水罐水位主要由给水旁路调节阀、电动给水泵再循环阀和溢流阀来进行配合调节。锅炉启动初期水位调节保证下列平衡关系:给水量(给水调节阀调节)=排

8、水量(溢流阀调节)+蒸发量(高旁阀调节)。储水罐溢流阀水位调节未投入自动时,储水罐水位降低时,严禁用关小炉水循环泵出口调节阀的方式调节水位。否则,极易发生锅炉给水量低低MFT动作。当蒸发量137t/h(7BMCR)后,将溢流阀全关,防止大量排水造成热量损失使汽温大幅下降。若因水质不合格需换水,必须缓慢开启溢流阀,且开度不大于10,此时应特别加强主、再蒸汽温度的监视调整,发现主、再蒸汽温度大幅下降应及时关小溢流阀。溢流阀全关后,调节给水旁路调节门使给水流量与蒸发量平衡,即可保持储水罐水位稳定。即:给水量=蒸发量。如给水调节阀漏流量大,水位不好控制时,可联系开大汽机高旁(增加蒸发量)。在进行给水系

9、统操作(如切泵、并泵、切换旁路)时,应维持省煤器入口给水流量不变,尤其是不能造成给水泵出口压力大幅下降。随蒸发量的增加,电泵出力增大,应逐步关小电泵再循环,保证电泵出力在额定范围。电动给水泵、汽动给水泵都有最低流量保护(电动给水泵最低流量为170t/h、汽动给水泵最低流量为274t/h),在关小给水旁路调节阀时应特别注意与给水泵再循环阀的配合,防止造成给水泵最低流量保护动作跳闸。保持炉水循环泵过冷水阀长期开启,有助于减少储水罐水位波动。5、 给水主、旁路切换措施为防止因给水主、旁路切换操作控制不当,造成给水流量大幅波动而影响机组安全运行,进行切换时按以下要求进行。冲转小机优先冲转A小机运行,只

10、用一台小机参与给水调整。机组负荷150MW(非直流状态)时,保持燃烧稳定,降低给水泵出力,逐渐全开给水旁路阀开度,同时应控制锅炉给水电动阀前后差压在0.1MPa以内。并注意控制省煤器入口流量650t/h,憋压阀在关闭状态。锅炉给水主阀开指令发出后(可就地点动至全开位置),省煤器入口流量上升,逐渐关闭锅炉给水旁路调节阀,尽量确保锅炉给水、省煤器入口流量稳定不变,如发现锅炉给水、省煤器入口流量上涨超过200T/H,应快速关闭锅炉给水旁路调节阀及锅炉给水旁路调节阀后隔离阀。炉水循环泵出口调节阀不得参与调整,给水主、旁路切换时严禁增加负荷和主汽压力。给水主、旁路切换前控制储水罐水位正常,储水罐水位过高

11、时,可开启储水罐溢流阀来控制储水罐水位在正常范围。在切换过程中给水流量大幅增加,造成蒸汽带水,出现低过进、出口温度下降、分离器出口温度与中间集箱壁温温度差值减小,应果断开启过热器前各疏水。6、 锅炉湿态转干态操作机组负荷达180300MW时,进行锅炉湿态转干态操作。此时应确认机组工况稳定,各参数稳定不超限。转态操作前,保持三台制粉系统稳定运行。保持省煤器入口给水流量稳定在750800t/h范围内,缓慢增加燃料量(或缓慢减少给水流量),提高分离器出口温度,逐步使分离器出口过热度10。随着储水罐水位下降,逐渐关小炉水循环泵出口调节阀直至全关,锅炉转入干态运行。转态完成后按升温、升压速率及时加强燃烧

12、增加给水,并维持分离器出口过热度5-15(暂定),增加机组负荷,待机组在干态运行稳定后,停止炉水循环泵运行,投入暖泵、暖阀系统。转态期间注意事项:(1) 锅炉转态期间,燃料增加应缓慢或给水流量应缓慢减少。(2) 加强同机组负荷的协调,防止转态时汽温大幅波动、转态后过热度急剧升高造成受热面超温。(3) 转态过程中,在监视负荷、燃料量、给水量、过热度等参数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屏过入口汽温的监视,如发现该点汽温有下降趋势,应及时进行调整。(4) 转态后应及时转变调整思路,加强对分离器出口温度和水煤比(水燃比)的监视,注意给水和燃料的配合,维持分离器出口温度和主蒸汽温稳定。7、 主汽温的调整锅炉湿态运行

13、时,严格控制屏过出口温度不超500。锅炉干态运行时,控制水煤比是调节主汽温度的主要手段,喷水减温和烟气挡板作为辅助调整方式。根据分离器出口温度(中间点温度)的变化趋势及时调整水煤比,维持该点温度稳定是维持汽温稳定的前提。超临界工况后维持中间点温度在40010。加强监视过热度、中间点温度、减温器后温度的变化趋势,根据趋势的变化幅度进行相应的给水流量调整,保证调节的提前量,缓慢调整燃料量、给水量,保持主汽温度稳定。机组工况变化时,原则上先调整燃料量,再调整给水流量,维持煤水比的比例函数值。当汽温发生波动,应迅速进行调整,根据变化趋势决定调整幅度,提前做好汽温反向波动的操作准备。如汽温上升时,调整过

14、程中在增加给水量、降低燃料量或开大减温水时应避免汽温快速下降,并做好汽温快速下降的操作准备。启动制粉系统或增加燃料后,汽温会上升,此时要求给水量或减温水量相应增加,但给水量和减温水量不应增加太早。监盘人员应充分认识到从燃料量增加到热量增加需要一个过程,过早增加给水和减温水汽温会有一个下降的过程。只有在炉膛出口烟温和中间点温度有上升趋势时,再根据其趋势的变化幅度进行水量调整,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启动制粉系统时,应了解磨煤机内煤量情况。若该制粉系统为故障停运,其磨煤机内会有大量积粉,此时,少量的容量风都会使大量的煤粉带入炉膛,导致燃烧和汽温大幅波动。在启动事故停运的制粉系统时,容量风应缓慢、小幅度逐

15、渐点动开启,每次开启容量风最大允许开度为2%4%。中间点蒸汽过热度的变化反应了工质在水冷壁中蒸干点位置变化,为保证水冷壁不超温和防止过热器进水应注意:(1) 在达到临界压力前的直流工况下,中间点蒸汽温度过热度应在515(暂定)范围内。(2) 在超过临界压力后,中间点蒸汽温度应维持在40010(暂定)之间,异常工况下,应不超出对应负荷下的温度范围。(3) 主蒸汽一、二级减温水是主汽温度调节的辅助手段。一级减温水用于保证屏式过热器不超温并调整左右侧温度偏差,二级减温水用于对主蒸汽温度的精确调整。(4) 在一、二级减温水手动调节时要考虑到汽温调节的惯性,注意监视减温器后汽温的变化,不要大幅度调整,要

16、根据汽温偏差的大小及减温器后温度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减温水量。(5) 喷水减温调节快速、可靠,是紧急情况下保证汽温不超限的有效手段。故在正常运行中,应合理调节水燃比(水煤比),保持一定的减温水余量,以增强抗扰动能力。(6) 在主蒸汽温度调整过程中要加强受热面金属温度监视,以金属温度不超限为前提进行调整,金属温度超限时,立即停止升温升压。如果超温现象较普遍,应立即降低锅炉热负荷,超温现象消除后方可继续升温升压。(7) 锅炉低负荷运行时要尽量避免使用减温水,防止减温水不能及时蒸发造成受热面积水。 在高加投退、启停给水泵、负荷变化、投退制粉系统或油枪、吹灰除焦、炉底水封破坏等情况下要特别注意蒸汽温度的监

17、视和调整。8、 干态转湿态注意事项机组减负荷期间,降低燃料量应缓慢。机组负荷降至280MW后,当过热度出现负值、储水罐水位6m以上时,启动炉水循环泵。开启炉水循环泵出口电动阀。炉水循环泵调节阀稍开(5%),维持省煤器入口给水流量800t/h。根据储水罐水位逐渐开大。储水罐水位高时可开启大小溢流阀调整储水罐水位。加强同汽机负荷的协调,防止转态时汽温大幅波动。转态过程中,在监视负荷、燃料量、给水量、过热度等参数的同时,必要时加强对屏过入口汽温的监视,如发现该点汽温有下降趋势,应及时进行调整。转态后应及时转变调整思路,加强对储水罐水位监视,注意省煤器入口给水流量,维持锅炉各运行参数稳定。9、 双进双

18、出磨煤机的启动、调整注意事项启动制粉系统方式:(1) 30%负荷:采用对称的运行方式,即:B、E或C、D磨煤机运行。(2) 35%负荷:采用不对称的投运方式,即:B、E、F或C、D、A磨煤机运行。(3) 75%负荷:采用不对称的投运方式,即:B、C、D、E、F或A、B、C、D、E磨煤机运行。(4) 100%负荷:采用对称的运行方式,即:A、B、C、D、E、F、磨煤机运行。第一台制粉系统投运后要保证料位已正常建立且运行稳定后,方可根据负荷增启另外制粉系统。外侧的A、F磨和中间的B、C、D、E磨煤机设置不同的下二次风门挡板开度,外侧的A、F磨煤机应该比中间的B、C、D、E磨下二次风挡板开度更大。启

19、动制粉系统时,不能采用旁路风太大、容量风太小的暖磨方式,此方式不能有效提高磨煤机内温度,暖磨效果不佳。建立料位期间要保证一定容量风量,以保证磨煤机的干燥出力,有利于料位的建立。建立料位时,给煤量应适当偏大(相对于容量风量),但应注意磨出口风粉混合温度95(无烟煤),无烟煤控制在110130。磨煤机料位的建立是一个逐渐增加的过程,禁止采用小量容量风,大量给煤的方式建立料位,否则,容易造成磨煤机堵煤。料位正常后,应维持磨磨煤机出口风粉混合温度95(无烟煤),通过调节容量风量来调整进入炉膛燃料量。启动事故停运的磨煤机时,容量风的增加必须缓慢进行,每次开一定开度(根据带粉情况定),吹扫一定时间,根据炉

20、膛负压、分离器温度、过热度、燃烧状况的变化判断,带粉量下降后再开大容量风。同时加强对汽温的监视调整,防止超温。制粉系统发生堵磨后,应采用容量风进行吹扫,禁止开旁路风。吹粉时少量的容量风都会带走大量煤粉导致锅炉参数大幅度波动,因此堵磨吹扫时,一定要缓慢、小量进行。堵磨吹通过程中,虽然容量风门开度不变,但随着磨内积粉的减少,容量风量会逐步上升,带粉会增加,应注意防止受热面超温现象。制粉系统单侧运行时,全关断煤侧旁路风,适当关小断煤侧容量风,开大未断煤侧容量风,适当降低磨煤机出力运行,同时控制断煤侧出口一次风不超温。控制入炉煤水分,防止堵、断煤。接班前值长、主值要掌握煤仓煤位,安排人员做好堵断煤时的

21、疏通工作。发生堵、断煤时,值长、主值应迅速组织人员进行疏通,及时启动煤仓仓壁振动器。检查停运磨煤机分离器叶片及回粉管杂物堵塞情况,及时清理杂物。如果一台磨煤机发生紧急停运时,运行人员应考虑当前机组负荷和磨煤机运行方式,及时解除CCS用汽机跟随方式(TF)。及时将机组负荷与锅炉燃烧能力相匹配,如果两台或更多的磨煤机丧失,那么锅炉负荷需相应减少。10、 防止锅炉管壁超温的措施锅炉启停或运行过程中,均应严格控制受热面不超温。如果出现超温现象,运行人员应及时汇报,认真分析原因,采取对应措施。各岗位人员应在值长的统一协调下,加强沟通,进行某项重要操作和发现异常时,应及时相互通报。制粉系统操作、减温水流量

22、操作、给水压力及储水罐水位控制、机组负荷及旁路系统调节应相互兼顾。当出现设备异常或参数波动时,必须首先稳定燃烧,避免热负荷大负荷波动,如出现汽温急剧下降,在选择减少减温水流量和增加热负荷的幅度时,必须意识到可能造成的超温危险,避免对减温水量、制粉系统出力、机组负荷同时大幅度调整,以免参数大幅波动而失控。在进行并泵、投退高加、给水旁路主路切换、增减给水泵转速等影响给水压力、减温水流量的操作时,更应加强监视和协调,并保持参数稳定。点火初期,过热器保护主要通过限制炉膛出口烟温、增加蒸汽流量实现,低负荷阶段应通过减温水或烟气挡板控制蒸汽温度,并在主汽参数允许前提下,尽量多带负荷,以增加蒸汽(给水)流量

23、。只有在主、再热蒸汽温度等主要参数适当、稳定和减温水有一定裕度情况下才能启动制粉系统,制粉系统启动前,准备工作应充足,启动方案应考虑周全。制粉系统调节、储水罐水位和主汽温度控制接受专责指导,运行人员操作。减温水的控制应与制粉系统的操作密切配合,减温水应超前控制,避免大幅波动。给煤机供煤的连续性直接关系到锅炉燃烧稳定和烟气温度,运行中予以高度关注,出现给煤机断煤时应及时进行处理。第一台磨煤机启动后,因设备原因不能进入稳定运行阶段,则应果断停运该磨煤机,启动第二套制粉系统。各套制粉系统启动后,加强就地检查着火情况。锅炉点火后任何时间给水流量应保证不低于600t/h。控制炉膛水冷壁任意相邻两根管子之

24、间的壁温差不超过50,任意不相邻两根管子之间的温差不超过100。开大容量风操作应控制调整幅度,每次调整幅度4%风门挡板开度。调整过程中,注意观察过热器管壁温度变化,及时调整容量风开度。根据锅炉热负荷的影响和锅炉热惯性所造成的时滞,容量风门操作幅度不超过4%风门挡板开度,调整容量风后,待汽温、汽压、水冷壁壁温稳定,方可进行下一步操作,严禁采用连续点击和置数值方式使容量风开度大幅度变化,造成热负荷失控。 (1)严格控制分离器出口(中间点)温度燃用不同煤质时控制合适的煤水比,从而保证在不同热负荷下都能有与之相匹配的合适的工质流量。运行过程中分离器出口(中间点)温度应控制在40010。比设计温度低10

25、15。 (2)关于磨煤机投运方式、原则及运行调整 由于W火焰锅炉的特殊燃烧方式,磨煤机的投运方式对炉膛内热负荷的分布有着很大的影响,而且超临界直流锅炉的水冷壁壁温对热负荷较为敏感,所以锅炉运行时,磨煤机的投运方式会对水冷壁壁温有影响。 在锅炉启动及升负荷过程中,磨煤机投运的原则是,尽量同时保证前后墙以及炉宽方向上的热负荷输入要均匀。每台磨启动时都要先控制到最低的容量风量(容量风挡板开度5%即最小出力),然后缓慢平稳的增加磨煤机的出力。正常运行时要注意各台磨煤机出力要均匀;同一台磨煤机两台给煤机出力要基本一致,两侧容量风开度要基本一致。磨煤机的投运方式对水冷壁壁温有明显影响,实际运行证实磨煤机出

26、力的变化对其所对应区域的水冷壁壁温影响很大,且响应速度很快。针对不同类型的超温现象,磨煤机应做不同方式的调整。上、下部水冷壁同时超温,且对应关系明显时调整方法是:减少超温区域对应的磨煤机给煤量,也可考虑直接切除一到两只燃烧器喷口,超温严重时可直接停用该区域对应的磨煤机运行。也可采用降低壁温较低区域对应的磨煤机分离器转速,增加该区域磨煤机的出粉量。根据各二次风、下二次风风门挡板开度,视锅炉燃烧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下部水冷壁壁温正常,上部水冷壁前墙中部超温时调整方法:可适当减少后墙中部给煤量,必要时也可考虑直接切除相应位置的一到两只燃烧器。可适当增加前墙两侧的二次风量。可将A、F磨煤机的乏气挡板关闭

27、,同时密切注意两侧墙的水冷壁壁温上升情况,及时调整燃烧。 (3)风门的调整磨煤机的二次风总风量根据煤量调节,O2按设计值控制,二次风挡板开度50%,下二次风风门开度开80%,根据实际壁温和运行情况,优先考虑对壁温偏高区域对应的磨煤机风门开度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下二次风风门开度调整幅度每次不大于5%。当磨煤机停运而对应的油枪投运,风箱挡板开度30%,二次风挡板开度70%,下二次风风门开度5%10%。 当磨与油枪都停运时,风箱挡板开度20%,二次风挡板开度70%,下二次风风门开度5%10%。如果出现局部壁温偏高,也要根据实际壁温情况,对风门开度重新进行调整。 (4)控制水冷壁超温方案首先调整拱上二

28、次风、下二次风配风,其次调整超温区域对应燃烧器燃料量,再切除A、F磨煤机乏气风挡板,最后切除超温区域对应燃烧器。若超温严重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11、 防止锅炉严重结焦措施各班按规定及时添加除焦剂。防止锅炉缺氧燃烧。锅炉启动前,各氧量表计应正常投入,运行中注意分析氧量表计与工况的对应关系,如判断氧量测量存在误差时,应联系热控人员检查。依据热控人员锅炉氧量分析报告,及时调整配风,防止锅炉发生缺氧燃烧。机组负荷400MW时,控制空预器前各氧量值均3.0%,平均值控制3.54.2%。如因煤质或设备问题,控制氧量制3.54.2%,导致燃烧不稳定或其它安全隐患,问题没有查清前,操作应以确保安全,

29、避免发生严重缺氧为原则,并立即报告部门主任或专工,重新确定氧量控制范围。保持受热面清洁:严密监视空预器入口烟气温度,出口烟气温度,当空预器入口烟气温度超过410时,必须进行吹灰工作,防止空预器发生卡涩。严格执行定期吹灰制度。值长应根据规定吹灰时间和机组计划负荷,主动与调度联系,尽可能安排机组较高负荷进行吹灰工作,减少吹灰对燃烧扰动。吹灰过程中注意检查吹灰是否存异常(燃烧不稳、吹灰压力不正常、吹灰枪进退时间不正常等),如有异常立即向部门汇报,并做好记录。交接班时,接班巡检人员必须对锅炉侧墙看火孔的结焦情况进行检查。在交接班会上向值长汇报检查情况。班中巡检人员应每隔2小时检查一次各看火孔结焦情况,

30、及时清除检查孔周围结焦。检查侧墙看火孔时,注意观察结焦形态的变化,如发现流焦和硬度增加情况,应及时汇报部门领导。监盘时通过炉膛压力变化和捞渣机出渣情况判断锅炉结焦状况,如炉膛未在吹灰,出现较频繁掉硬焦现象,加强对侧墙结焦情况的核实与应对,如掉焦现象较严重,应及时向部门汇报。凡炉膛压力发生突发性较大幅度的摆动时,应通知巡操加强对锅炉的巡检。捞渣机停运后重新启动,巡操必须对捞渣机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异常,必须立即处理并报告值长。12、 防止锅炉灭火技术措施加强运行监督,密切注意汽温、汽压、蒸汽流量、炉膛负压和烟气含氧量等参数的变化,保证燃、油及煤粉的供应稳定均匀。在协调控制系统未能正常投入时,应

31、加各专业之间联系,避免出现负荷大幅度波动。锅炉点火后,应经常检查油枪不漏油,不滴油,油压正常,并注意保持油枪喷头的通畅,确保油枪雾化良好。炉膛温度较低时,应缓慢增加燃料,提高燃烬率,禁止猛加燃料升压,防止燃烧不完全而积粉积油。锅炉点火后,按运行规程要求,及时进行吹灰,防止受热面结焦。只有当热风温度大于200时,才能启动制粉系统向炉内投入煤粉。运行过程中,严格控制炉膛负压。为确保煤粉燃烧器稳定燃烧和安全启动,点火油枪在对应的煤粉燃烧器投运和切除前应投入运行。当锅炉负荷较低,开始出现炉内燃烧不稳时,应根据情况投入油枪助燃。一旦发现炉膛灭火后,应立即停止向炉内继续输送燃料,停制粉系统,并立即进行通风

32、吹扫,禁止利用炉内余热投油爆燃。13、 防止锅炉爆管技术措施锅炉点火时,要注意炉内受热面受热均匀,防止因膨胀不均拉伤管子。升温、升压和加负荷过程严格按照锅炉厂的启动曲线进行,制粉系统(即火嘴)投入不可过猛,增减负荷应平稳进行。启动初期要注意过热器、再热器的冷却,开启各部疏水,待投入高、低压旁路,过热器、再热器有压力后,再关闭各疏水,确保有足够蒸汽冷却受热面,为保护再热器在汽机冲转前,炉膛出口烟气温度538。保持炉内燃烧稳定,及时调整燃烧配风,使炉膛出口两侧烟温差50,汽温偏差15。直流状态下,过热器的蒸汽温度是由水燃比(水/煤比)和两级喷水减温来控制,用水燃比(水/煤比)作粗调,一、二级减温作

33、细调,增加燃料过程适当提高水燃比(水/煤比),降低中间点温度(水冷壁出口混合集箱蒸汽温度),控制高温过热器出口汽温不超过570。以烟气挡板作为再热汽主要调节手段,在冷再管道上布置的喷水减温器作为事故紧急状态下备用。在机组启动后联系汽机尽早投入高加(采取高加随机投运的方式),提高给水温度,以利于汽温调节,防止超温和汽温剧烈波动。严密监视各段管壁温度,发现超温情况及时处理,各段壁温控制值严格按照锅炉厂壁温计算书要求,并在DCS上设置报警,各级过热器和再热器出口壁温测点的温度控制在下列数值以内(1) 屏式过热器出口管壁温度619。(2) 末级过热器出口管壁温度608。(3) 再热器出口管壁温度623。(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