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理学第16讲水稻土、灌淤土与菜园土_第1页
土壤地理学第16讲水稻土、灌淤土与菜园土_第2页
土壤地理学第16讲水稻土、灌淤土与菜园土_第3页
土壤地理学第16讲水稻土、灌淤土与菜园土_第4页
土壤地理学第16讲水稻土、灌淤土与菜园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土壤地理学土壤地理学Soil Geography电子教案电子教案主讲教师:寇太记主讲教师:寇太记使用说明使用说明目录与授课安排序号序号内内 容容学时学时 绪论绪论2第第1章章土壤形成因素分析土壤形成因素分析2第第2章章土壤分类土壤分类2第第3章章中国土壤形成的地理基础中国土壤形成的地理基础2第第4章章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和白浆土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和白浆土2第第5章章棕壤与褐土棕壤与褐土2第第6章章黄棕壤与黄褐土黄棕壤与黄褐土2第第7章章红壤、黄壤、砖红壤及燥红土红壤、黄壤、砖红壤及燥红土2第第8章章黑土、黑钙土、栗钙土黑土、黑钙土、栗钙土2第第9章章棕钙土、灰钙土与荒漠土壤棕钙土、灰钙土与荒

2、漠土壤2第第10章章潮土、草甸土、砂姜黑土、沼泽土与泥炭土潮土、草甸土、砂姜黑土、沼泽土与泥炭土2第第11章章盐碱土盐碱土2第第12章章初育土壤初育土壤2第第13章章山地土壤山地土壤2第第14章章水稻土、灌淤土与菜园土水稻土、灌淤土与菜园土2第第15章章土地评价土地评价2第第16章章区域土地资源及其合理开发利用区域土地资源及其合理开发利用2第第17章章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与措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与措施2第第18章章土壤资源保持技术措施土壤资源保持技术措施2第第19章章世界土壤地理简介世界土壤地理简介2 学学 时时:理论:理论 40,2.5个学分;个学分; 选用教材选用教材:张凤荣:张凤荣

3、 主编主编 (面向(面向21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世纪)高等院校教材土壤地理学土壤地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20072002(2007第第3 3次印刷次印刷) ) 方方 法法:用用CAI课件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课件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 内内 容容:了解:了解土壤地理学的土壤地理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掌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掌握中国各个自然地理地带土壤的发生、发育、分异和分握中国各个自然地理地带土壤的发生、发育、分异和分布规律。布规律。 成绩评定成绩评定:平时平时+作业作业 30% 期末考试期末考试 70%作业要求作业要求: 独立思考独立思考 回答准确回答准确 格式完整

4、格式完整 书写整齐书写整齐考试安排考试安排:课程结束后和下周适当时间:课程结束后和下周适当时间 推荐教学主要参考书目推荐教学主要参考书目 李天杰主编李天杰主编土壤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第第3版北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朱鹤键朱鹤键, 何宜庚主编何宜庚主编.土壤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第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 李天杰主编李天杰主编土壤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第第2版北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第第14章章 水稻土、灌淤土与菜园土水稻土、灌淤土与菜园土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 水稻土;灌淤土;菜园土。水稻土;灌淤土;菜园土。重

5、点与难点:重点与难点:水稻土的分布与形成条件及过程、水稻土的分布与形成条件及过程、剖面形态特征;灌淤土与菜园土的形成过程及剖剖面形态特征;灌淤土与菜园土的形成过程及剖面特征。面特征。第第14章章 水稻土、灌淤土与菜园土水稻土、灌淤土与菜园土p人为土是人为耕种活动的产物,是在长期水耕熟人为土是人为耕种活动的产物,是在长期水耕熟化和旱耕熟化过程中形成的土壤系列。化和旱耕熟化过程中形成的土壤系列。p我国现行土壤分类中的我国现行土壤分类中的人为土纲,包括水稻土、人为土纲,包括水稻土、灌淤土和灌漠土灌淤土和灌漠土3 3个土类个土类。p本章重点讲授水稻土。本章重点讲授水稻土。第一节第一节 水稻土水稻土景观

6、景观第一节第一节 水稻土水稻土一、地理分布和形成条件一、地理分布和形成条件u水稻土是指发育于各种自然土壤之上、经过人为水稻土是指发育于各种自然土壤之上、经过人为水耕熟化、淹水种稻而形成的耕作土壤。是在植水耕熟化、淹水种稻而形成的耕作土壤。是在植稻或以植稻为主的耕作制下,经长期水耕熟化而稻或以植稻为主的耕作制下,经长期水耕熟化而成的特殊耕种土壤。成的特殊耕种土壤。u主要分布主要分布目前水稻土的分布遍及全国,南起热带的海南崖县(北纬1820),北抵寒温带的黑龙江省漠河(北纬5320);90%以上的水稻土集中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和青藏高原以东的广大平原、丘陵和山区。第一节第一节 水稻土水稻土二、形成

7、特点二、形成特点 水稻土的形成过程有个两方面:一是还原淋溶(包括溶解、络合淋溶)和氧化淀积,简称淋溶作用;二是水耕条件下的物质积累,简称水耕熟化。因此,水稻土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淋溶作用和水耕熟化的矛盾统一过程。1.不是只要种植了水稻即可称为水稻土,一般以其水耕淀积层(Bshg)为其诊断层。(sh二三氧化物g氧化还原层) 第一节第一节 水稻土水稻土水分管理致还原氧化交替进行。水分管理致还原氧化交替进行。 氧化还原与氧化还原与Eh:灌水前,Eh一般为450650mV,灌水后可迅速降至200m V以下。 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水稻土有利于有机质积累,故有机质增加。但富里酸比重加大。

8、1.盐基淋溶与复盐基作用盐基淋溶与复盐基作用:种稻后土壤交换性盐基将重新分配,一般饱和性土壤盐基将淋溶,而非饱和土壤则发生复盐基作用,特别是酸性土壤施用石灰以后。第一节第一节 水稻土水稻土水分管理致还原氧化交替进行。水分管理致还原氧化交替进行。 铁、锰的淋溶与淀积:铁、锰的淋溶与淀积:还原条件下,低价的铁、锰开始大量增加,。一般铁、锰在耕作层较低,淀积层较高,潜育层最低。4.粘土矿物的分解与合成粘土矿物的分解与合成:水稻土的粘土矿物一般同于母土,但含钾矿物较高的母土(如石灰性紫色土)发育的水稻土,则水云母含量降低,而蛭石增加。第一节第一节 水稻土水稻土三、剖面特征及理化性状三、剖面特征及理化性

9、状u具有水耕熟化层(W)一犁底层(Ap2)一渗育层(Be)水耕淀积层(Bshg)潜育层(Br)的特有的剖面构型的土壤。u高有机质和氮素,缺有机质和氮素,缺P、K,缺有效,缺有效Si,缺硫,多铁、锰,缺硫,多铁、锰, pH值除受原母土影响外,淹水后,其pH值均向中性变化,即pH值在4.68.0范围内,变化到6.57.5。第一节第一节 水稻土水稻土剖面特征与景观剖面特征与景观第一节第一节 水稻土水稻土四、亚类划分四、亚类划分 淹育水稻土 潴育水稻土u水稻土 潜育水稻土 脱潜水稻土 渗育水稻土 漂洗水稻土 盐渍水稻土 咸酸水稻土第一节第一节 水稻土水稻土五、水稻土的高产要求的土壤条件五、水稻土的高产

10、要求的土壤条件u1良好的土体构型:一般要求其耕作层超过20cm以上,因为水稻的根系80%集中于耕作层; 其次是有良好发育的犁底层,厚约57cm,以利托水托肥。心土层应该是垂直节理明显,利于水分下渗和处于氧化状态。地下水位以在80100cm以下为宜,以保证土体的水分浸润和通气状况。u2适量的有机质和较高的土壤养分含量。一般土壤有机质以2050 g kg-1为宜,过高或过低均不利水稻生育。u适当的渗漏量和适宜的地下水位:俗语说:“漏水不漏稻”,如日渗漏量在北方水稻土宜为10mm/日左右。第一节第一节 水稻土水稻土六、低产水稻土的改良六、低产水稻土的改良u水稻土的低产特性主要有冷、粘、沙、盐碱、毒和

11、酸等。加以改良,增产潜力大。u1冷:低洼地区地下水位高的水稻土如潜育水稻土,冷浸田。改良方法是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u2粘和沙:质地过粘和过沙对水分渗漏不利。改良方法是客土,前者掺入沙土,后者掺入粘质土,如黄土性土壤或黑土等。u3盐碱、毒害与酸性改良:盐碱和工业废水的影响,主要是在排水的基础上,加大灌溉量以对盐碱、毒害进行冲洗。土壤酸度过大的水稻土应当适量施用石灰。第二节第二节 灌淤土灌淤土一、地理分布与形成一、地理分布与形成u灌淤土灌淤土(irrigation-silting soil):引用高泥沙含量的河水灌溉,并经耕作施肥混合,上层厚度可达50cm以上的人为土壤。u灌淤土是中国半干旱地

12、区平原中的主要土壤,一年一熟,以春播作物为主,主要分布于银川、内蒙古后套及辽西平原。第二节第二节 灌淤土灌淤土景观景观第二节第二节 灌淤土灌淤土二、土类区分二、土类区分u1灌淤土与冲积土(新积土)的区别:灌淤土每年灌水落淤的量不大,仅几mm至几cm,其淤积层次与人工施入的肥料被耕作搅拌,均匀混合,没有明显的冲积层次,且具有较高的肥力以及人为侵入体。而冲积土具有明显的冲积层次,由于沉积条件的变化,冲积层次之间,有较大的变异。第二节第二节 灌淤土灌淤土三、形成特点三、形成特点 灌淤土是在灌水落淤与人为耕作施肥交迭作用下形成的。1.人为耕作在灌淤土形成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耕作消除了淤积层次,并把灌水淤

13、积物、土粪、残留的化肥、作物残荐和根系、人工施入的秸秆和绿肥等,均匀地搅拌混合。第二节第二节 灌淤土灌淤土四、剖面特征及理化性状四、剖面特征及理化性状u淤土剖面形态比较均匀,上下无明显变化。剖面可分为灌淤耕层Pip-灌淤心土层Pi(B)-下伏母土层Db(C)三个层段。前两个层段合称为灌淤土层。Pip:(1520cm),多属壤质上,灰棕或暗灰棕色,疏松,块状或屑粒状结构。Pi(B,厚50cm左右),淡灰棕或灰棕色;有机质含量高者。质地多属壤质土。较紧实,块状结构,有的呈鳞片状结构,结构面上有胶膜。Db(C):即被灌淤土层所覆盖的原来的土壤层。因灌淤土多分布于洪积冲积平原,故下伏母土层多为不同的洪积冲积土层。第二节第二节 灌淤土灌淤土剖面特征与景观剖面特征与景观第二节第二节 灌淤土灌淤土五、亚类划分五、亚类划分 普通灌淤土 潮灌淤土u灌淤土 表锈灌淤土 盐化灌淤土土 第三节第三节 菜园土菜园土u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