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频器课程设计_第1页
调频器课程设计_第2页
调频器课程设计_第3页
调频器课程设计_第4页
调频器课程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选题意义社会发展到今天,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在我们的生活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发射机的功能是将原始信号调制成频率携带消息的信号,该过程称作调制过程,实现这一功能的电路称作调频电路。调频电路是使受调波的瞬时频率随调制信号而变化的电路。调频器分为直接调频和间接调频两类。直接调频是用调制信号直接控制自激振荡器的电路参数或工作状态,使其振荡频率受到调制,变容二极管调频、电抗管调频和张弛调频振荡器等属于这一类。在微波波段常用速调管作为调频器件。间接调频是用积分电路对调制信号积分,使其输出幅度与调制角频率成反比,再对调相器进行调相,这时调相器的输出就是所需的调频信号。间接调频的优点是载波频率比较稳定,但电路较复

2、杂,频移小,且寄生调幅较大,通常需多次倍频使频移增加。对调频器的基本要求是调频频移大,调频特性好,寄生调幅小。调频器广泛用于调频广播、电视伴音、微波通信、锁相电路和扫频仪等电子设备。调频广播具有抗干扰性能强、声音清晰等优点,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调频电台的频带通常大约是200250kHz,其频带宽度是调幅电台的数十倍,便于传送高保真立体声信号。由于调幅波受到频带宽度的限制,在接收机中存在着通带宽度与干扰的矛盾,因此音频信号的频率局限于308000Hz的范围内。在调频时,可以将音频信号的频率范围扩大至3015000Hz,使音频信号的频谱分量更为丰富,声音质量大为提高。许多中小功率的调频发射机都采用变

3、容二极管直接调频技术,即在工作于发射载频的LC振荡回路上直接调频,采用晶体振荡器和锁相环路来稳定中心频率。较之中频调制和倍频方法,这种方法的电路简单、性能良好、副波少、维修方便,是一种较先进的频率调制方案。因此,对于调频电路的研究、设计,具有重大的意义。此次的课程设计要求设计出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调频器,以实现对音频信号的频率调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二总体方案1.主要技术指标:(1)中心频率为18.5MHz,频率不稳定度(包括不准确度)为±350KHz。(2)输入音频信号为100Mv(有效值)时,输出信号幅度大于300mV(空载)。(3)输入音频信号为100Mv(有效值)时,产生频偏

4、±50KHz。(4)调频器的输入电阻为75。2方案确定根据上述要求,可见所设计的调频器由三部分构成:音频放大器、调频级和缓冲级。音频放大器的作用是将送来的音频信号放大后,去对调频振荡器进行频率调制,即:使振荡器的振荡频率按照音频信号的变化规律而变化,音频放大器的放大倍数要根据调频器的频偏而设定。因此,音频放大器可采用一般的共射极放大电路。调频级是调频器的核心,其作用是使等幅振荡变成频率按调制信号变化的调频振荡。调频级的关键是产生一个频率为18.5MHz的振荡信号。因此,调频级可采用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振荡器。振荡电路采用高稳定度的LC改进型三点式电路。采用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的原因是为了

5、获得较大的频偏。另外,变容二极管直接调频电路的电路简单、性能良好、副波少、维修方便,是一种较先进的频率调制方案缓冲级的作用是将振荡级与输出隔离开来,避免输出部分对振荡级的影响,并做到与后面的放大级良好的连接起来,故缓冲级可以采用共射放大器和一级射极跟随器组成。放大器既可以作为隔离级,又可以使振荡级与后级的耦合减弱一些,有利于提高频率稳定度和减小后级对振荡器的影响。三电路工作原理调频器由三部分构成:音频放大器、调频级和缓冲级。音频放大器由共射极放大电路构成,这是一种利用负反馈技术稳定静态工作点的电路。与固定偏置共射放大电路相比,电路中增加了发射极电阻R4和R4”、发射极旁路电容C20。该负反馈为

6、电流串联负反馈,它只对直流分量起作用,对交流分量没有负反馈作用,它属于直流反馈,只影响放大电路的静态,而不直接影响放大电路的动态性能指标。共射极放大电路具有电压和电流放大能力,Uo和Ui反相。 调频级采用的是变容管直接调频技术。直接调频是用调制信号电压直接去控制振荡器的振荡频率,直接调频的稳定性较差,但得到的频偏较大,线路简单,故应用较广。其调频电路图变容管的直流电压Uq从R6和W2上获得。调制信号通过C2、L1馈入,L1是高频扼流圈。变容管作为可控电抗元件接入LC振荡回路中,变容管的结电容Cj与C3、C4、C5、C7、C8共同构成回路的电容。变容管两端的电压包括静态电压Ud和调制电

7、压。电压的正确馈入是保证二极管正常工作的必要前提。变容管调频电路是根据似稳态理论建立的一种直接调频电路,是一个正弦振荡器电路,只不过它的工作频率受调制电压的控制。为了减小非线性失真,调制度应小于1,因此这种电路适用于产生宽带调频信号。振荡电路采用高稳定度的LC改进型三点式电路。晶体管各端之间的接入系数均小于1,所以晶体管寄生参量对选频回路的影响大大减小,因此振荡器工作频率的稳定性基本由选频回路本身的稳定性决定而与晶体管参量的关系甚小。在保证变容管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改变C3和C4可改变振荡器的工作频率,而C5不变,接入系数不变,从而振荡器的工作频率范围展宽,稳定性也得以提高。 

8、0;   缓冲级由共射放大器和一级射极跟随器组成。共射极放大电路同音频放大器类似。射极跟随器即共集电极放大电路,这种电路把输入信号接在基极和公共端“地”之间,又从发射极与“地”之间输出信号。射极跟随器具有高的输入电阻和低的输出电阻,因此可以在高内阻信号源与低阻抗负载之间起缓冲作用,在多级放大电路中作输入级和输出级。射极跟随器的特点是电压放大倍数小于1,但接近于1,没有电压放大能力;Uo与Ui同相;具有电流放大能力和功率放大能力。三、电路设计及计算  3.1 音频放大器设计及计算     音频放大器由共射放大电路构成

9、,电路如下图一所示:图一已知:三极管选用硅管3DG6(B=80),放大器静态工作点:Vce=4V, Ic=0.8mA( Ic选小 是为了减小噪声), Ube=0.7V,W1=10K,Ri=75, Ub=35V, I1=(510)Ib。 求解:Ib=Ic/B=0.8mA/80=0.01mA                         &

10、#160;          取I1=8Ib=8×0.01mA=0.08mA                          取Ub=4V   R2=Ub/I1=4V/0.08mA=50K  取标称值R2=51K &#

11、160;            R1=(Vcc-Ub)/I1=(12V-4V)/0.08mA=100 K                          Ue=Ub-Ube=4V-0.7V=3.3V    &

12、#160;                                           R4+R4”=Ue/Ie=Ue/Ic=3.3V/0.8mA=4.125K 

13、                           R4R4” 可取R4=200  则R4”=3.9K       R3=(Vcc-Ue-Uce)/Ic=(12V-4V-4V)/0.8mA=5.875K  取标称值R3=5.6K 

14、;      Rbe=Rbb+26(1+B)/Ic=300+81×26/0.8=2.83K       Ri=Rbe+(1+B)R4R1R2=12K       Ri= RiR23=75   R23=75       放大倍数Au=-BR3/Rbe+(1+B)R4=-23     

15、;  电容:       C1、C2为耦合电容,故可取10uF;C20为低频旁路电容,故可取10uF 音频放大器的电阻、电容值如下:电阻值:R1=100 K    R2=51K    R3=5.6K    R4=200    R4”=3.9K        R23=75     

16、 W1=10 K电容值:C1=10uF     C2=10uF     C20=10uF 3.2 调频级设计及计算调频电路如下图二所示:图二振荡部分是一个共基极电路,基极通过C6、C15接地,是改进型高稳定度LC电容三点式振荡器。振荡器的频率由L2、C3、C4、C5、C7、C8和变容管决定,C4很小,对频率的影响较大。 已知:三极管选用硅管3DG6(B=80),放大器静态工作点:Vce=4V, Ic=3mA,Ube=0.7V,W2=15K,W3=68 K, Ub=35V, I2=(510)Ib,

17、 L2=1uH, R11=10当Uq=4V时,Cj=20pF振荡器的中心频率为18.5MHz。W2电位器的阻值从小到大改变时,Uq的变化范围为210V。电容C4很小,为几pF,C5 << C7、C8求解:Ib=Ic/B=3mA/80=0.0375mA                            &

18、#160;       取I2=8Ib=8×0.0375mA=0.3mA                          取Ub=4V   R9=Ub/I2=4V/0.3mA=13.3K  取标称值R9=13KUe=Ub-Ube=4V-0.7V=3.3VR1

19、1+R12=Ue/Ie=Ue/Ic=3.3V/3mA=1.1 K      R12=1.09 K  取标称值R12=1.1K       R10=(Vcc-Uce-Ue)/Ic=(12V-4V-3.3V)/3mA=1.56 K  取标称值R10=1.5K                 &

20、#160;   R8+W3=(Vcc-Ub)/I2=(12V-4V)/0.3mA=26.6 K  可取R8=10K                     变容管直流偏置电路如右所示:W2电位器的阻值从小到大改变时,Uq的变化范围为210V。        12×R6/(R6+R

21、7+W2)=2           12×(R6+W2)/(R6+R7+W2)=10      解得:R6=3.75K 取标称值R6=3.6K            R7=3K   R5 >> R6、R7    故可取R5=330K电容:   该电

22、路的反馈系数F=C7/(C7+C8)    反馈系数F=1/31/8故可取 C7=300 pF   C8=680 pF  f0=1/2(L2+C)?18.5MHz    L2=1uH  C=74pF   又C=(Cj+C4)串C3+C5串C7串C8  而C5 << C7、C8  故可取C5=51pF电容C4很小,为几pF,故可取C4=5.1 pFC3=280 pF   取标称值C3=2

23、70 pF  调频级的电阻、电容值如下:电阻值:R6=3.6K     R7=3K     R8=10K     R9=13K     R10=1.5K         R11=10      R12=1.1K  W2=15 K    W3=68 K

24、电容值:C3=270 pF     C4=5.1 pF     C5=51pF     C6=0.01uF         C7=300 pF     C8=680 pF 3.3 缓冲级设计及计算缓冲级由隔离放大级和射级输出器构成,其中,隔离放大级的功能由一个共射放大器来完成;射级输出器的功能由共集电路(射级跟随器)来完成。其电路图分别如下:图A为

25、隔离放大级  见相册“高频课程设计论文-调频器的设计与制作-图”图15已知:三极管选用硅管3DG6(B=80),放大器静态工作点:Vce=4V, Ic=3mA,Ube=0.7V,W2=15K,Ub=35V, I3=(510)Ib。求解:Ub=35V    故可取Ub=4VUe=Ub-Ube=4V-0.7V=3.3V  R16=Ue/Ie=Ue/Ic=3.3V/3mA=1.1 K  R15=(Vcc-Uce-Ue)/Ic=(12V-4V-3.3V)/3mA=1.56 K  取标称值R15=1.5K 

26、0;    Ib=Ic/B=3mA/80=0.0375mA     取I3=8Ib=8×0.0375mA=0.3mA R14=Ub/I3=4V/0.3mA=13.3K  取标称值R14=13KR13=(Vcc-Ub)/I3=(12V-4V)/0.3mA=26.6 K  取标称值R13=27K  电容:C21为耦合电容,故可取30pF  C10为旁路电容,故可取0.01uF图B为射级输出器已知:三极管选用硅管3DG6(B=80),放大器静态工作点:Vce=4V, Ic=9mA,

27、Ube=0.7V,W4=470,I4=(510)Ib。求解:Ue=Vcc-Uce=12V-4V=8V     R19= Ue/Ie=Ue/Ic=8V/9mA=888  取标称值R19=820  Ub=Ue+Ube=8V+0.7V=8.7V  Ib=Ic/B=9mA/80=0.12mA   取I4=8Ib=8×0.12mA=0.9mA R18=Ub/I4=8.7V/0.9mA=9.6 K    取标称值R18=10K R17=(Vcc-U

28、b)/I4=(12V-8.7V)/0.9mA=3.67 K   取标称值R17=3.6K  电容:C9、C11为耦合电容,故均可取0.01uF 缓冲级的电阻、电容值如下:     电阻值:R13=27K    R14=13K    R15=1.5K    R16=1.1 K    R17=3.6K         R1

29、8=10K    R19=820    W4=470 电容值:C9=0.01uF    C10=0.01uF    C11=0.01uF    C21=30pF      四、调试及测量过程4.1 静态调试及测量 音频放大器        给电路通上12V电源后,用万用表测量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数据如下:Ube

30、0; ( V )Uce  ( V )Uc  ( V )Ic=Uc/R3  (mA)0.74.383.520.628                 可见:Ic与要求的0.8mA比较,相对偏小,因此需要适当的改变相应的电阻值。      因为(R3+R4+R4”)Ic+Uce=12V,由于集电极偏置电阻R3较大,故使得Ic偏小,所以要减小R3,使Ic满足要求,

31、故可取R3=5.1K  更换R3后,通上电源,重新测量其静态工作点,数据如下: Ube  ( V )Uce  ( V )Uc  ( V )Ic=Uc/R3  (mA)0.704.603.800.745        可见:更换电阻后的电路静态工作点满足要求。        调频级一、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给电路通上12V电源后,用万用表测量三极管的静态工

32、作点,数据如下:Ube  ( V )Uce  ( V )Uc  ( V )Ic=Uc/R10  (mA)0.723.873.822.547   可见:Ic与要求的3mA比较,相对偏小,因此需要适当的改变相应的电阻值。        因为基极上偏置电阻为R8和W3串联,故可以调节电位器W3,使Uce=4V,再测量其静态工作点,数据如下:Ube  ( V )Uce  ( V )Uc  ( V )Ic=Uc/R10  (m

33、A)0.724.004.302.867   可见:调节电位器后,该电路的静态工作点满足要求。  二、变容管直流偏压调测   调节电位器W1,使变容管两端的直流电压在2V10V范围内变化。    实际变化范围是:1.60V9.00V调节电位器W1,使变容管两端的电压为4V,为下面的调试做好准备。   缓冲级一、隔离放大级给电路通上12V电源后,用万用表测量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数据如下:Ube  ( V )Uce  ( V )Uc  ( V

34、 )Ic=Uc/R15  (mA)0.735.003.403.091      可见:Uce较大,因此需要适当的改变相应的电阻值。      因为(R15+R16)Ic+Uce=12V,故可以适当的增大R15、减小R16的值,以减小Uce,故可取R15=1.5K,R16=820。 更换R15、R16后,通上电源,重新测量其静态工作点,数据如下:Ube  ( V )Uce  ( V )Uc  ( V )Ic=Uc/R15  (mA)0.7

35、44.504.503.000      可见:更换电阻后的电路静态工作点满足要求。 二、射极输出器给电路通上12V电源后,用万用表测量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数据如下:Ube  ( V )Uce  ( V )Uc  ( V )Ic=Uc/R15  (mA)0.764.207.208.780   可见:该电路的静态工作点满足要求。 4.2 动态调试及测量  振荡电路的调测一、振荡频率的调试给电路通上12V电源后,用万用表测量变容管两端电压,确

36、保其为4V调节电位器W2,确保其为4V。   按下图将调频器与测试仪器相连,测量振荡电路的振荡频率。根据数字频率计的示数,得振荡频率为17.432MHz可见:该振荡频率偏小,因此必须改变相应的电容值。因为f0=1/2(L2+C)?18.5MHz    C=74pFf0偏小  要减小C的值      又C=(Cj+C4)串C3+C5串C7串C8         故可减小C3和C5的电容值,

37、故可取C3=47pF   C5=100pF更换电容C3、C5后,再按上述方法测量振荡频率。根据数字频率计的示数,得振荡频率为18.26MHz,满足设计的要求。    二、振荡幅度的测量      用信号发生器产生有效值为100mV,频率为1KHz的低频信号,通过信号线,将信号输入到调频器的输入端,将输入端接到示波器上,其测试方框图如下所示:通过示波器的输出波形,读出此时不失真的振荡输出最大电压峰峰值为900mV,即有效值为318.2mV,满足输出电压的有效值大于300mV的要求。     若输出电压偏小,可以通过调节电位器W4来使输出电压满足要求。  静态调制特性的调测     静态调制特性是指振荡频率f0随变容管直流偏置电压Uq而变化的关系。为了获得线性调频,Uq 通常选择在静态调制特性曲线较直部分的中点。测试数据如下:Uq ( V )1.622.533.5456789f0(MHz)17.5217.6417.7717.9018.0718.2618.4318.5918.7318.9319.02其静态调制特性曲线如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