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初中物理机械运动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_第1页
【物理】初中物理机械运动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_第2页
【物理】初中物理机械运动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_第3页
【物理】初中物理机械运动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_第4页
【物理】初中物理机械运动专项训练100(附答案)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物理】初中物理机械运动专项训练 100(附答案)及解析一、初中物理机械运动1.如图所示,用三种方法拉动同一物体在相同的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使物体以相等速度移动相同的距离。所用拉力分别是Fi、F2、F3 ,这三个力的作用点移动距离分别是si、S2、S3 ,移动速度分别为 vi、V2、 V3 ,不计滑轮摩擦,则()甲乙丙A. Fi:F2:F3=2:1:4si: S2: S3=2: 1 : 4 B. Fi:F2:F3=4: 1: 2si: S2: S3=2: 4: 1C. R:F2:F3=2:4:1Vi: V2: V3=2: 1: 4 D. Fi:F2:F3=2: 1: 4Vi: V2: V

2、3=2: 4:1【答案】D【解析】【解答】由图可知,本题中三个滑轮都是克服摩擦力做功,假设物体与水平面的摩擦力f,物体移动的速度为 vo,运动的时间为t,则对这三个图分析可得:(1)甲图:滑轮为定滑轮,因为定滑轮相当于一个等臂杠杆,不能省力,所以根据二力平衡,此时拉力Fi=f;拉力的作用点移动的速度vi=vo ,作用点移动的距离 si=vot。(2)乙图:滑轮为动滑轮,因为动滑轮相当于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省一半的力,所以根据二力平衡,此时拉力F2=f;但是费2倍的距离,拉力的作用点移动的速度v2=2vo ,作用点移动的距离 & =2vot。(3)丙图:滑轮为动滑轮,拉力的作用

3、点在动滑轮的轴上,因此是个费力杠杆,费2倍的力,省2倍的距离,因此,F3=2f,/I;拉力的作用点移动的速度v3=- vo ,作用点移动的距离 S3 = -vot。综上分析:Fi: F2:F3=f:叶:2f=2: 1 : 4,Ivi: V2: v3=vo: 2vo: 12Vo=2: 4: 1ZSi: S2: S3=vot : 2vot: v vot=2 : 4: 1故答案为:Do【分析】(1)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以知道物体所受的拉力等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然后根据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点,分别求出Fi、F2、F3,即可比较其大小;(2)根据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判断

4、出速度和距离的关系。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跳伞运动员匀速下落的过程中,机械能减小B.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变C.行驶的汽车上的乘客看到路边的树向后退去,他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D.站在上升的电梯里的人受到电梯地板的支持力大于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答案】A【解析】【解答】解:A、匀速下落过程中的跳伞运动员的质量不变,速度不变,故动能不变;同时质量不变,高度变小,故重力势能变小,所以机械能变小,故 A正确;B、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运动的过程中,其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在改变,故其运动状态改变,故B错误;C、行驶的汽车上的乘客看到路边的树向后退去,是以自己所乘坐的汽车为参照物的;如果以

5、地面为参照物,树木的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故C错误;D、由于人受到电梯地板的支持力和人对电梯地板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所以大小一定相等,故 D错误.故选A.【分析】(1)机械能是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被举的高度有关;(2)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的是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的改变,包括以下三种情况:速度大小发生改变而方向不变;速度大小不发生改变而方向改变;速度大小以及方向都发生改变;(3)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 体是静止的;(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

6、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3.如图,是太阳能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情形,若不计空气对汽车的影响,则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A.驾驶员感到路边的树木向后退是以地面为参照物B.汽车所受的摩擦力大小等于汽车所受到的牵引力C.汽车急刹车时不能立即停下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D.太阳能汽车行驶时是将太阳能直接转化成机械能【答案】B【解析】 【解答】解:A、行驶中,乘客感觉到路边树木向后退,是因为选择了汽车为参 照物,故A错误;B、因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水平向上受力平衡,即摩擦力等于牵引力,故B正确;C、汽车急刹车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汽车有惯性,但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不能描述为汽车受到惯性,故 C错

7、误;D、太阳能汽车上的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转化为机械能,故 D错误.故选B.【分析】(1)根据参照物,惯性,力的相互性,气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能量的转化等知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判断;(2)对汽车受力分析可知汽车水平方向上受到牵引力和摩擦力,由二力平衡可求得摩擦力的大小;( 3)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惯性和物体的运动状 态无关,惯性的大小和质量成正比;( 4)太阳能汽车行驶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换化为 机械能.4.如图所示,一小钢球从光滑固定斜面的A点静止释放,相继经过B、C两点,且AB=BC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忽略空气阻力的影响)()A.小钢球下滑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B.小钢球在AB

8、, BC两段内运动的平均速度相等C.就A, B, C三点而言,小钢球在 A点具有的机械能最大D.小钢球所受重力在 AB, BC两段内做功相等【答案】D【解析】【解答】解:AB、小钢球从 A处由静止滚下,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增 大(速度越来越大),动能增大,故A、B选项错误;C、斜面光滑,整个过程能量守恒,小钢球具有的机械能不变,故 C选项错误;D、AB、BC两段的高度相等,因此减少的重力势能相等,故小钢球所受重力在AB、BC两段内做功相等,故 D选项正确. 故选D.【分析】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小球的动能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在理想情 况下(没有摩擦),小球的能量是守恒的;根据

9、小球从斜面上滑下时,速度越来越大,高度越来越低,分析小球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的 变化情况,结合能量守恒定律对各选项进行分析.5.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的良好习惯,物理老师倡导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 进行估测,以下是他们交流的一些估测数据,你认为估测数据中符合实际的是()A. 25寸彩电的功率约 25W B.正常人的步行速度约 4 km/hC.洗澡水的温度约60cn 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凸透镜的焦距约50cm【答案】B【解析】【解答】解:A、25寸彩电的功率在100W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B、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1.3m/s , 4km/h=46 m/s = 1.1m/s故B符

10、合实际;C、洗澡水的温度稍高于人的正常体温37C ,而60c水的温度太高了,故 C不符合实际;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选用的是薄透镜,焦距为 5cm或10cm,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及对生活常识的了解,逐一分析各选项并作出判断.6 . 2017年4月22日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我国航天技术又上升到一个新的 台阶,如图所示是在对接前从天宫看天舟的图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发射 天舟一号”的火箭主要用液态氢作为燃料,选择该燃料的原因是它的比热容大B.天舟一号”所使用的供电装置最可行的是太阳能电池C.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后,以 天宫二号”为参照物

11、,天舟一号”是静止的D.航天员在飞船外共同作业时需要借助电子设备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答案】A【解析】【解答】A、用液态氢作为燃料是氢的热值较大,A符合题意;B、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在太空中是非常丰富的,B不符合题意;C、天宫二号”与天舟一号”成功对接后,以 天宫二号”为参照物,天舟一号”没有位置的 变化,所以是静止的, C不符合题意; D、太空中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对话要借助电子设备,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o【分析】A、根据Q放=mq知当m相同时,q越大Q放越多;B、太阳能是可再生能源且太 阳能在太空中是非常丰富的;C、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

12、个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静止: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7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段歌词蕴含多个科学道理,其中 巍巍青山两岸走”所选的参照物是()A.竹排BT山CtMDR"岸【答案】A【解析】【解答】解: 选择参照物时通常不能以被研究的物体自身作为参照物,歌词 巍 巍青山两岸走”中的走”是青山,所以应选与有位置变化的青山之外的竹排为参照物,故 A 正确.故选A.【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所选参照物之间是否有位置 变化.若位置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相对于参 照物是静

13、止的.8 .甲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某时刻经过乙车旁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乙车和地面上的树木都向东运动.由此可判断()A.甲、乙两车一定向东运动II时、乙两车一定向西运动C.甲车一定向西运动,乙车可能向东运动iD.甲车一定向东运动,乙车可能向西运动【答案】C【解析】 【解答】解: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东运动,说明甲车是 向西运动的,所以选项 A、D不符合题意;若乙车向东运动或乙车向西运动且速度小于甲车的速度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都会看到乙车向东运动,所以选项 B不符合题意.故选C.【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则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同.9 .如

14、图为小明做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停表每格为1s)分AC的中点,关于小车通过上、下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 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和平均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A. tABV tBCB. tAB=tBCnC. AB> VBCD. VABV VBC【答案】d【解析】【解答】解:(1)由图中停表示数可知,tAB=5s, tBC=3s,所以tAB>tBC .故A、Isxf SthB错误;(2)由题意知sAB=sBc=sm,小车在前半段的平均速度vab=,姑=sm=5s ,匡Sih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VBC='优=3* ;所以VABV

15、 VBC .故C错误,D正确;故选D.【分析】由图得出小车走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 V= F分析判断小车在不同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大小关系.10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2015年3月1日下午,英国的业余摄影师Le-May用相机记录下了一只黄鼠狼骑在一只啄木鸟背上飞行的场景,如图。这张照片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并被不断的PS关于图片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描述错误的是:()A.飞行过程中,黄鼠狼相对于啄木鸟是静止的B.飞行过程中,黄鼠狼给啄木鸟的压力和啄木鸟给黄鼠狼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啄木鸟驮着黄鼠狼上下飞行过程中,啄木鸟客服自身重力做了功D.啄木鸟带着黄鼠狼向下俯冲时,其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16、【答案】B【解析】【解答】飞行过程中,黄鼠狼与啄木鸟的相对位置不变化,故黄鼠狼相对于啄木 鸟是静止的,A不符合题意;飞行过程中,黄鼠狼给啄木鸟的压力和啄木鸟给黄鼠狼的支 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符合题意;啄木鸟驮着黄鼠狼上下飞行过程中,啄木鸟在自身重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故啄木鸟克服自身重力做了功,C不符合题意;物体重力势能与物体质量和被举得高度有关,质量不变时,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物体动能与 物体质量和速度有关,在质量不变时,物体速度越大,动能越大,故啄木鸟带着黄鼠狼向 下俯冲时,高度减小,故其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增大故动能增大,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

17、变化就是静止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相互作用的力,做 功的条件是物体受力并且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重力势能和高度有关,动能和物体运动 速度有关.11 .同学们在练习体育测试项目掷实心球。小明发现每次虽然用最大的力量掷实心球,可 是实心球抛出距离并不一样,小明猜想可能是实心球脱离手时的方向不相同导致的,请对 以上现象提出一个具有探究价值和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A.投实心球时抛出点与落地间的水平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B.投实心球时抛出点与落地间的水平距离与初速度是否有关?C.做抛物运动时物体抛出点与落地间的水平距离跟力的大小是否有关? D.做抛物运动的物体抛出点与落地间的水平距离与抛出角度是否有关?

18、【答案】D【解析】 【解答】根据题意知道,每次虽然用最大的力量掷实心球,可是实心球抛出距离 并不一样,所以,本题研究的是实心球抛出距离与实心球脱离手时的方向的关系,故若提 出一个具有探究价值和易于探究的科学问题,则是:做抛物运动的物体抛出点与落地间的 水平距离与抛出角度是否有关?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o【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猜想与假设步骤的理解和掌握。本题的猜想应为做抛 物运动的物体抛出点与落地间的水平距离与抛出角度是否有关。12 .假期快结束了,外婆送小明乘车回家,当她看着汽车向前开动时,小明望向车窗外, 看到外婆向后退去,原因是外婆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地面、汽车B

19、汽车、地面C车、汽车D地面、地面【答案】A【解析】 【解答】外婆以地面为参照物时,看到列车与地面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 以汽车是向前运动的;若以汽车、小明为参照物,外婆与这些物体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外婆是运动的,所以小明看到外婆向后退去;因此外婆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地面和汽车,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先确定参照物,再看研究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位置发生了变 化,物体是运动的.13 .下列估测符合实际的是()A.学生课桌高度约为 150cmB.一颗鸡蛋质量约为10gC.成人步行速度约为1.1m/sD.人体正常体温约为 30 c【答案】C【解析

20、】【解答】A、普通学生课桌高度在 1m以内,大约 0.8m (即80cm);不会达到 150cm; A不符合实际;B、10个鸡蛋的质量约为 500g, 1个鸡蛋质量约为50g, B不符合实际;C、成人步行速度约为 1.1m/s, C符合实际;D、人体正常体温约为 37 C, D不符合实际。故答案为:Co【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长度、质量、速度、温度的估测,普通学生课桌高度在1m以内,大约 0.8m; 1个鸡蛋质量约为 50g;成人步行速度约为1.1m/s;人体正常体温约为37C ,注意生活经验的积累。14.如图所示,将一小球从 A点竖直向上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经过B点到达最高点 C时速度为零

21、.图中 h1=h2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C p-f:I !M 比A 一士 一A.小球在AB段克服重力所做的功等于在BC段克服重力所做的功B.小球从A运动到B的时间等于它从 B运动到C的时间C.小球抛出后向上运动是由于一直受到向上的力D.小球运动到最高点 C时所受的合力为零【答案】A【解析】【解答】解:A、影响克服重力做功的因素是物体的重力和在重力反方向上移动 的距离,距离和重力都相同,故 AB段和BC段克服重力所做的功相同;故 A正确; B、小球抛出后向上运动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小,路程相同,故时间越来越长,故B错误;C、竖直向空中抛出一个小球,虽然失去了向上的推力,但小球由于惯性仍然保持原来

22、的运动状态,所以继续向上运动,故 C错误;D、不计空气阻力,小钢球运动到最高点只受到重力的作用,所受的合力不为零.故D错误;故选A.【分析】(1)影响克服重力做功的因素是物体的重力和在重力反方向上移动的距离,距离和重力都相同,故克服重力所做的功相同;(2)速度越来越小,路程相同,故时间越来越长;(3) 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4)对小球在最高点时进行受力分析.15.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答案】C【解析】 【解答】A.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在测量过程中,通过加减祛码或拨动游码来调节横梁平衡。不能调节平衡螺母,A不符合题意。B.酒精灯内有酒精蒸气,用嘴吹灭时,会把火吹入灯内,引起灯内

23、的酒精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爆炸,应该用灯帽盖灭,B不符合题意。C.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温度计感温泡全部浸入水中,没有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读数时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温度计放置及读数方法正确,C符合题意。D.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尺要与被测部分对齐,刻线紧贴被测物体,不能倾斜,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1)测量前,通过调节平衡螺母来调节天平平衡,测量过程中,通过在右盘中加减祛码或移动游码的方法来使天平平衡;(2)熄灭酒精灯要用酒精灯帽盖灭;(3)使用温度计要注意玻璃泡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4)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刻度尺要紧贴被测物体,刻度沿着被测长

24、度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视广播和移动通信都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B.遇到有人触电时,先直接将人拉开进行抢救,后切断电源C.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答案】D【解析】 【解答】解:A、手机、电视及无线通信都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不是利 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故错误;B、人是导体,若分子是很小的,用人的肉眼直接看到的不是分子人直接接触触电的人也会 发生触电,故错误;C、分子是很小的,用人的肉眼直接看到的不是分子,故飞扬的尘土不是分子,故错误;D、由于水的比热容最大,故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相比较,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水的温度变化小,

25、故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小主要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故正确.故选D.【分析】(1)手机、电视及无线通信都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2)人是导体,若人直接接触触电的人也会发生触电;(3)分子是很小的,用人的肉眼直接看到的不是分子;(4)由于水的比热容最大,故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相比较,在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水的温度变化小;17 .如图所示是小明滑滑板车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滑板车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B.运动的滑板车最终停下来是因为不再受力C.滑板车安装轮子是为了减小对地面的压强D.小明蹬地使滑板车加速运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答案】D【解析】 【解答】解:A、以滑板为参

26、照物,小明和滑板的位置没有变化,所以小明是静 止的.此选项错误;B、小车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的作用,而不是因为不再受力.此选项错误;C、用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减小摩擦,因此滑板底部安装轮子是利用了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减小 摩擦力.此选项错误;D、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所以小明用力蹬地可以使滑板车的速度加快.此选项正确.故选D.【分析】研究对象与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如果发生改变,说明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 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了,一定是受到了力;变滑动为滚动可以减小摩擦力.18.运动会男子100m决赛,同学们测量了运动员跑到离起点20m、80m、

27、100m处的时间,其中前三名的时间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距不m相若2Q至小兵142 2刻蕊3 Ji 1u s醐42.SJ.iU.4A.三名运动员全程都做匀速直线运动h B全程王小兵的平均速度最大C.在2080m内,刘磊和周伟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D.在每段距离内,周伟的平均速度都是最大的【答案】C【解析】【解答】A,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选项 A三名运动员全程不一定做匀速直 线运动,A不符合题意;B、对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时间越小,物体运动越快;相同的 时间比较路程,路程越长,物体运动越快.故三名运动员通过的路程相同,时间越少,运动越快,即v=s/t得:表中可知:周

28、伟用时最少,平均速度最大,B不符合题意;r -C,根据 ,得:在 2080m内,刘磊和周伟的平均速度:v刘=$九刘=60m/ (8.3-2.4)s=60m/5.9s 10.17m/sv jw=s/t jw=60m/ (8.4-2.5) s=60m/5.9s = 10.17m/sC符合题意; sD,根据1得:在2080m内,刘磊和周伟的平均速度相等;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本题考查了机械运动中平均速度的理解及计算。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 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19.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甲乙丙TA.图甲所示,小孔成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像B.图乙所示

29、,加油机相对歼击机是静止的,相对地面是运动的C.图丙所示,我们吃饭使用的筷子是省力杠杆D.图丁所示,用抽气机将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出时,我们听到声音的音调越来越低【答案】B【解析】【解答】A、小孔成像是光沿由于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A不符合题意;B、加油机和地面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相对歼击机位置的没改变,加油机相对歼击机是静止的,B 符合题意;C、筷子在使用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所以是费力杠杆,C不符合题意;D、随着玻璃钟罩内空气的逐渐抽出,可以听到手机的声音越来越小,即响度逐渐变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分析】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

30、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即看该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是否发生改变即可.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Li>L2,平衡时F1<F2.特点是省力,但费距离 .(如剪铁剪刀,侧 刀,起子)(2)费力杠杆:Li<L2,平衡时 Fi>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 .(如钓鱼杠,理发剪刀 等)(3)等臂杠杆:Li=L2,平衡时Fi=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如:天平)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

31、的频率有关系 . ( 2)响度: 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3)不同物体声有别,音色不同来辨别.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20 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 . 汽车速度越大越难以停下来,说明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8 . 甲乙两队进行拔河比赛甲队获胜,说明甲队拉乙队的力大于乙队拉甲队的力C.推门时手离门轴越远越省力,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D. 汽车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状态。但房子总处于静止状态【答案】C【解析】 【解答】A、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速度大小无关,所以汽车速度越大越难以停下来,不能说明物体速度越

32、大,惯性越大。A 不符合题意;B、甲拉乙的力和乙拉甲的力是相互作用力,故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甲方胜了乙方,是因为甲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乙的最大静摩擦力,B 不符合题意;C、推门时离门轴越近,用力越大,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C符合题意;D、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所以汽车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状态。房子同样如此。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质量是物体惯性的唯一量度.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

33、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21 .为了督促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4s。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测速仪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70mB.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

34、34mC.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上&仙/sD.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比如4【答案】D【解析】【解答】解:(1)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所以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 0.25s,由丫=:可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si=v 声ti=340m/s X 0.25s=85m A 不符合题意;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4s,所以第二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0.2s,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s2=v 声t2=340m/s x 0.2s=68m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即汽车行驶的距离):s' =s2=85m-68m

35、=17m , B不符合题意;(2)汽车行驶 这17m 共用的时间:t't-ti+t2=0.9s-0.25s+0.2s=0.85s,所以汽车的车速为:v'=。风为=20m/s, 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o【分析】结合题意,利用速度计算公式V;进行计算即可.22 .下列有关力学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桨向后划水,船就会向前运动,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越大,受到的力也就越大C.电梯匀速上升的过程中,电梯对人的支持力不做功D.踢出去的足球,能继续向前滚动,是因为足球受到了惯性的作用【答案】A【解析】 【解答】解:A、用桨向后划船,由于

3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水对桨施加向前的反作用力,于是船就会向前运动,故 A正确;B、因为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就是方向不变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速度为一定值,与所受到 的力无关,故B错误;C、电梯对人有向上的力,并且向上移动了距离,故C错误;D、踢出去的足球,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前运动,而不是受到惯性,故D错误.故选:A.【分析】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与所受到的力无关;C、功包含两个必要因素,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D、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23 .下列图象中,能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的是(

37、)【解析】 【解答】解:因为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定值,所以速度-时间图象是平行于横轴的一条直线,故 C正确. 故选:C.【分析】物体沿直线运动,且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根据速度公式变形得到s=vt可知,对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是一恒量,路程与时间成正比.24 .对行驶在路上的汽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车上的小迪对妈妈说:我们怎么没动啊”,他这么说时所选的参照物是路两边的树B.当汽车匀速行驶时,汽车所受重力与阻力是一对平衡力C.上车时司机要求乘客系上安全带,是为了减小因汽车突然加速造成的伤害D.下车后小迪发现汽车的四个轮胎上印有凹凸不平的花纹,目的是增大摩擦【答案】D【

38、解析】【解答】解:A、小迪和妈妈都坐在行驶的汽车上,相对于路旁的树木位置不断变化,所以是运动的;之所以感觉自己 没动”是相对于自己乘坐的这辆汽车,位置没有变化.故 A错误;B、汽车匀速行驶时,水平方向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竖直方向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C、司机原来和车一起向前运动,紧急刹车时,车由运动突然变成静止,而司机由于具有惯性,继续向前运动,容易撞到挡风玻璃发生伤害,使用安全带可以起到保护作用.故C错误;D、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所以汽车车轮上印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目的是增大摩擦.故 D正确.故选D.【分析】(1)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参照

39、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 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是 静止的;(2)二力平衡的一个条件是两个力方向相反;(3)汽车刹车时,如果没有安全带的保护,驾驶员会因为自身惯性向前运动而发生事故.所以要让安全带起到保护人体的 作用,防止惯性带来的伤害;(4)影响摩擦力的因素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热量多B.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选地面为参照物,卡车是静止的C.内燃机的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D.人造地球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动能减小,势能增大【答案】C【解析】 【解

40、答】解:A、热量是过程量,只能说 吸收"或放出”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 量,故A错误;B、由于卡车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前进,选地面为参照物,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是运动的,故 B错误;C、压缩冲程机械能车t化为内能,故C正确;D、人造地球卫星由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质量不变,高度变小,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变大,动能变大,故 D错误.故选C.【分析】(1)热量是过程量,只存在于热传递或热交换过程中,只能说吸收或放出热量,热量传递等;热量不是状态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2)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必须事先选定一个标准的物体,这个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 于这

41、个标准位置发生了改变,则是运动的;如果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这个标准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是静止的.(3)汽油机的四个冲程,只有做功冲程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对外提供动力;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4)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质量、速度.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质量、被举的高度.质量越大,高度越大,重力势能就越大.26 .下列描述中最接近实际的是()计学生行走时一步的长度约为0.6mD.教室内一盏日光灯工彳时的电流约为1AA.一本物理教科书质量约为50gC.广播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20min【答案】B【解析】【解答】解:A、一个大苹果的质量在 大一些,在250g左右.故A

42、不符合实际.200g左右,一本物理教科书的质量比它略B、成人两步距离约为 1.5m,中学生略小,行走时一步的长度约为0.6m,故B符合实际;C、中小学课间活动时间一般是20min,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大约是课间活动时间的四分之一,在5min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40WD、教室内一盏日光灯的额定功率为40W,工作时的电流约为:I工=0.18A,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 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27 .在学校800m长跑的体能测试中,小明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关于小明在测试过程中,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按发令枪响开始起跑,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B.起跑时,用力蹬地,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C.跑鞋底部有凹凸花纹,可以增大与地面的摩擦mD.以终点计时的体育老师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答案】A【解析】【解答】解:A、按发令枪响开始起跑,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A错误;B、起跑时用力蹬地,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原理,故 B正确;C、鞋底上的花纹是增大接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