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纳米材料生物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进展体育学院 孙金月 纳米技术的定义纳米技术的定义 纳米技术(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是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科学技术,研究结构尺寸在0.1至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纳米技术是许多如生物、物理、化学等科学领域在技术上的次级分类。纳米科学技术是以许多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科学技术,它是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结合的产物。纳米科技的神奇之处在于物质在纳米尺度下所拥有的量子和表面现象,因此可能可以有许多重要的应用,也可以制造许多有趣的材质。1993年 ,继198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搬走原子团“写”下斯坦福大学英文名字、1990年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
2、在镍表面用36个氙原子排出“”之后,中国科学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自如地操纵原子成功写出“中国”二字,标志着我国开始在国际纳米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1997年 ,美国科学家首次成功地用单电子移动单电子,利用这种技术可望在20年后研制成功速度和存贮容量比现在提高成千上万倍的量子计算机。1999年 ,巴西和美国科学家在进行纳米碳管实验时发明了世界上最小的“秤”,它能够称量十亿分之一克的物体,即相当于一个病毒的重量;此后不久,德国科学家研制出能称量单个原子重量的秤,打破了美国和巴西科学家联合创造的纪录。 近年 ,近年来,一些国家纷纷制定相关战略或者计划,投入巨资抢占纳米技术战略高地。日本设立纳米材料研
3、究中心,把纳米技术列入新年科技基本计划的研发重点;德国专门建立纳米技术研究网;美国将纳米计划视为下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美国政府部门将纳米科技基础研究方面的投资从1997年的1.16亿美元增加到2001年的4.97亿美元。技术分类 1993年,第一届国际纳米技术大会(INTC)在美国召开,将纳米技术划分为6大分支:纳米物理学、纳米生物学、纳米化学、纳米电子学、纳米加工技术和纳米计量学,促进了纳米技术的发展。由于该技术的特殊性,神奇性和广泛性,吸引了世界各国的许多优秀科学家纷纷为之努力研究。 纳米技术一般指纳米级(0.1一100nm)的材料、设计、制造,测量、控制和产品的技术。纳米技术主要包括:纳
4、米级测量技术:纳米级表层物理力学性能的检测技术:纳米级加工技术;纳米粒子的制备技术;纳米材料;纳米生物学技术;纳米组装技术等。关键突破关键突破 19901990年,年,IBMIBM公司阿尔马登研究中心的科学家成功地对单公司阿尔马登研究中心的科学家成功地对单个的原子进行了重排,纳米技术取得一项关键突破。他们使个的原子进行了重排,纳米技术取得一项关键突破。他们使用一种称为扫描探针的设备慢慢地把用一种称为扫描探针的设备慢慢地把3535个原子移动到各自的个原子移动到各自的位置,组成了位置,组成了IBMIBM三个字母。这证明费曼是正确的,二个字母三个字母。这证明费曼是正确的,二个字母加起来还没有加起来还
5、没有3 3个纳米长。不久,科学家不仅能够操纵单个的个纳米长。不久,科学家不仅能够操纵单个的原子,而且还能够原子,而且还能够“喷涂原子喷涂原子”。使用分子束外延长生长技使用分子束外延长生长技术,科学家们学会了制造极薄的特殊晶体薄膜的方法,每次术,科学家们学会了制造极薄的特殊晶体薄膜的方法,每次只造出一层分子。现代制造计算机硬盘读写头使用的就是这只造出一层分子。现代制造计算机硬盘读写头使用的就是这项技术。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理查德项技术。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理查德 费曼预言,费曼预言,人类可以用小的机器制作更小的机器,最后将变成根据人类人类可以用小的机器制作更小的机器,最后将变成根
6、据人类意愿,逐个地排列原子,制造产品,这是关于纳米技术最早意愿,逐个地排列原子,制造产品,这是关于纳米技术最早的梦想。的梦想。研究应用 当前纳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主要在材料和制备、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医学与健康、航天和航空、环境和能源、生物技术和农产品等方面。用纳米材料制作的器材重量更轻、硬度更强、寿命更长、维修费更低、设计更方便。利用纳米材料还可以制作出特定性质的材料或自然界不存在的材料,制作出生物材料和仿生材料。1、纳米是一种几何尺寸的度量单位,1纳米=百万分之一毫米。2、纳米技术带动了技术革命。3、利用纳米技术制作的药物可以阻断毛细血管,“饿死”癌细胞。4、如果在卫星上用纳米集成器件,卫星
7、将更小,更容易发射。5、纳米技术是多科学综合,有些目标需要长时间的努力才会实现。6、纳米技术和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是当前的科学发展主流,它们的发展将使人类社会、生存环境和科学技术本身变得更美好。7、纳米技术可以观察病人身体中的癌细胞病变及情况,可让医生对症下药。纳米技术包含下列四个主要方面:1、纳米材料: 当物质到纳米尺度以后,大约是在0.1100纳米这个范围空间,物质的性能就会发生突变,出现特殊性能。这种既具不同于原来组成的原子、分子,也不同于宏观的物质的特殊性能构成的材料,即为纳米材料。如果仅仅是尺度达到纳米,而没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也不能叫纳米材料。 纳米技术不同于微米技术。后者是利
8、用光刻及腐蚀等技术,从宏观尺度自上而下地进行材料的制造,集中表现在集成电路的生产等方面。而纳米技术则相反,其突出特点是基于自组装这种自下而上的方式制造纳米材料。 第一个真正认识到它的性能并引用纳米概念的是日本科学家,他们在20世纪70年代用蒸发法制备超微离子,并通过研究它的性能发现:一个导电、导热的铜、银导体做成纳米尺度以后,它就失去原来的性质,表现出既不导电、也不导热。磁性材料也是如此,象铁钴合金,把它做成大约2030纳米大小,磁畴就变成单磁畴,它的磁性要比原来高1000倍。80年代中期,人们就正式把这类材料命名为纳米材料。纳米动力学 主要是微机械和微电机,或总称为微型电动机械系统(MEMS
9、),用于有传动机械的微型传感器和执行器、光纤通讯系统,特种电子设备、医疗和诊断仪器等.用的是一种类似于集成电器设计和制造的新工艺。特点是部件很小,刻蚀的深度往往要求数十至数百微米,而宽度误差很小。这种工艺还可用于制作三相电动机,用于超快速离心机或陀螺仪等。在研究方面还要相应地检测准原子尺度的微变形和微摩擦等。虽然它们目前尚未真正进入纳米尺度,但有很大的潜在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纳米生物学和纳米药物学 如在云母表面用纳米微粒度的胶体金固定dna的粒子,在二氧化硅表面的叉指形电极做生物分子间互作用的试验,磷脂和脂肪酸双层平面生物膜,dna的精细结构等。有了纳米技术,还可用自组装方法在细胞内放入零件或
10、组件使构成新的材料。新的药物,即使是微米粒子的细粉,也大约有半数不溶于水;但如粒子为纳米尺度(即超微粒子),则可溶于水。纳米电子学 包括基于量子效应的纳米电子器件、纳米结构的光/电性质、纳米电子材料的表征,以及原子操纵和原子组装等。当前电子技术的趋势要求器件和系统更小、更快、更冷,更小,是指响应速度要快。更冷是指单个器件的功耗要小。但是更小并非没有限度。 纳米技术是建设者的最后疆界,它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纳米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门高新技术 ,目前已成功用于许多领域,现在主要讲下面几个方面: 1 、纳米技术在生物、医药学中的应用 医药使用纳米技术能使药品生产过程越来越精细,并在纳米材料的尺度上直
11、接利用原子、分子的排布制造具有特定功能的药品。纳米材料粒子将使药物在人体内的传输更为方便,用数层纳米粒子包裹的智能药物进入人体后可主动搜索并攻击癌细胞或修补损伤组织。使用纳米技术的新型诊断仪器只需检测少量血液,就能通过其中的蛋白质和DNA诊断出各种疾病。 2、纳米技术在家用中的应用 家电用纳米材料制成的纳米材料多功能塑料,具有抗菌、除味、防腐、抗老化、抗紫外线等作用,可用处作电冰霜、空调外壳里的抗菌除味塑料。 3、纳米技术在电子计算机和电子工业中的应用 可以从阅读硬盘上读卡机以及存储容量为目前芯片上千倍的纳米材料级存储器芯片都已投入生产。计算机在普遍采用纳米材料后,可以缩小成为“掌上电脑”。
12、5、纳米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环境科学领域将出现功能独特的纳米膜。这种膜能够探测到由化学和生物制剂造成的污染,并能够对这些制剂进行过滤,从而消除污染。 6、纳米技术在纺织工业领域的应用 在合成纤维树脂中添加纳米SiO2、纳米ZnO、纳米SiO2复配粉体材料,经抽丝、织布,可制成杀菌、防霉、除臭和抗紫外线辐射的内衣和服装,可用于制造抗菌内衣、用品,可制得满足国防工业要求的抗紫外线辐射的功能纤维。 7、纳米技术在机械工业中的应用 采用纳米材料技术对机械关键零部件进行金属表面纳米粉涂层处理,可以提高机械设备的耐磨性、硬度和使用寿命。 目前,纳米材料生物安全性评价体系的建立还处在探索阶段,对纳米材料
13、生物安全性评价还主要集中于对其健康效应的毒理学研究,而针对纳米材料的系统人群流行病学研究开展较少。 随着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纳米材料大量涌现,其优良特性及新奇功能使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人们接触纳米材料的机会也随之迅速增多。对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进行评价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然而,现有的环境与职业卫生接触标准及安全性评价标准及方法能否直接适用于纳米材料还未能确定,纳米材料生物安全性评价体系的建立还处在探索阶段。目前,对纳米材料生物安全性评价还主要集中在对其健康效应的毒理学研究。本文从人群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研究两个方面分析纳米材料生物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美国和欧洲的科学家针对大气污染物中纳米颗粒
14、成分进行了一项长达20年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发现:人群发病率和死亡率与他们所处生活环境空气中大气颗粒物浓度和颗粒物大小密切相关,死亡率增加是由浓度非常低的相对较小的颗粒物的增加引起的2。世界卫生组织(WHO)2对已有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周围空气10 m的颗粒每增加100 g/m3,死亡率增加6%8%,周围空气2.5 m的颗粒每增加100 g/m3,死亡率增加12%19%;周围空气10 m的颗粒每增加50 g/m3,住院病人增加3%6%,周围空气2.5 m的颗粒每增加50 g/m3,住院病人增加25%;周围空气10 m的颗粒每增加50 g/m3,哮喘病人病情恶化和使用支气管扩张器增加8%,咳
15、嗽病人增加12%。 大气纳米颗粒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为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了参考,但是,纳米材料特殊的理化性质对其粒径、组成和在媒介中分布情况的影响是否与人们所熟悉的总悬浮颗粒物(TSP)、PM10和超细颗粒物(UFPs)等具有相似性,目前还没有科学定论;能否将大气纳米颗粒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简单地外推到纳米材料上,也还有待研究证实。 随着越来越多的纳米材料、纳米产品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它究竟会对环境及健康引起什么样的生物效应,我们知之甚少。到目前为止,仍未见专门针对纳米材料的系统人群流行病学研究报道,更无纳米材料全面的生物安全性评价资料。 近几年,纳米毒理学研究成为纳米材料生物安全性评价
16、研究的一个热点,从传统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皮肤功能的影响研究扩展到当前流行的生物学终点研究,例如纳米材料引发的呼吸道和心血管系统炎症反应的氧化应激、细胞信号传导的改变以及炎症介子的激活和释放情况;从研究纳米材料对生物体局部影响的观察到对各种纳米材料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清除,以及生物靶器官相互作用规律的系统研究。纳米毒理学的快速发展,为纳米材料生物安全性评价体系的建立积累了重要的数据资料,同时,为探索纳米材料生物安全性评价方法以及纳米材料安全性标准及安全防护提供了科学线索。 纳米材料进入机体后,可以向全身组织弥散。WANG等3用放射性125I标记的单壁碳纳米管(Single-walled
17、 carbon nanotube,SWCNT)经灌胃、腹腔注射和静脉等不同途径给药后,相对分子质量超过60万的SWCNT可以像小分子一样在身体各部分间自由穿梭,迅速分布于小鼠身体各器官组织中(除大脑),这一点与常规物质截然不同。 一般而言,纳米材料在体内组织间的弥散主要有以下3种途径:由呼吸道表面向黏膜下组织弥散:OBERDORSTER等4发现,大鼠暴露于20 nm多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4 h 后,PTFE已经进入呼吸道黏膜下及肺泡间质区。LAM5和WARHEIT6也观察到了SWCNT向动物肺间质组织弥散的情况。通过循环系统弥散:OBERDOR
18、STER等7给大鼠吸入13C颗粒(30 nm),24 h后在肝脏中发现了聚集的13C。穿透血脑屏障:KREUTER等。8发现,静脉注射聚山梨酯-80包裹的阿霉素纳米颗粒,可被大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吞噬后穿透大鼠血脑屏障。OBERDORSTER等。9还发现了另一种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可能通路嗅神经通路。所有这些说明,纳米材料进入机体后可以在体内弥散,因此有必要对其毒代动力学进行深入研究。 初步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纳米材料会出现不一样的毒作用表现;同一种材料纳米级和微米级可能出现不同的生物毒性。ZHAO等10发现在生理盐水溶液中100 nm的磁性纳米微粒,仅仅微克量级进入小鼠血管就能很快导致凝血现象以
19、致堵塞血管,导致小鼠死亡。说明这种纳米材料进入生物体容易与心血管系统相互作用,可能有导致心血管疾病的潜在危险。进一步研究发现,对这种纳米材料表面进行化学修饰,可以极大地改变它的生物效应。研究发现,纳米Cu粉对小鼠的脾、肾、胃均能造成严重损伤,而相同剂量的微米Cu粉却未发现损伤。 同样的情况出现在对二氧化钛(TiO2)颗粒的研究中,FERIN等11研究发现纳米TiO2(平均直径为20 nm)引起的大鼠肺部炎症比相同空气质量浓度的微米级TiO2(平均直径为250 nm)更为严重。 但是,也不是所有的纳米材料都如此。比如,研究12发现纳米ZnO与通常的微米ZnO都几乎没有生物毒性。这些研究结果改变了
20、人们对颗粒毒性问题的认识:即使是无毒或低毒的细颗粒材料,其纳米颗粒也可能会变得有毒。因此,此类曾被认为无毒或极低毒物质的纳米级颗粒以及其他纳米颗粒成了毒理学研究的热点。2.3.1 在呼吸系统内的沉积国际放射线防护委员会(ICRP)1994年的研究指出13,纳米材料可以在人类呼吸道及肺泡中沉积。 粒径为1 nm的颗粒,90%左右沉积在鼻咽部,其余10%沉积在气管、支气管区,肺泡中几乎不沉积;粒径为510 nm的成分,沉积在上述3个区域均为20%30%;粒径为20 nm的成分,有50%左右沉积在肺泡内。这说明纳米材料在人呼吸道内的沉积部位与粒径有关。近来的多项研究也发现纳米材料可以在动物的呼吸道各
21、段和肺泡内沉积。虽然被吸入体内的纳米材料质量浓度并不高,但由于粒径极小,数量是极大的,所有这些都为纳米材料致肺脏损伤提供了可能。2.3.2 对肺的炎性刺激 AFAQ 等14用支气管注入法研究超细TiO2(30 nm,用量2 mg)对大鼠的毒性时,发现肺泡巨噬细胞的数量增加,同时细胞内的谷胱甘肽过氧化酶、谷胱甘肽还原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的活性均升高,而且,酶活性升高并没有阻止脂质过氧化和过氧化氢的生成,这表明受到纳米TiO2作用时,尽管细胞启动自我保护机制诱导了抗氧化酶的生成,却未能消除其产生的毒副作用。进一步的研究观察发现纳米TiO2引起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内蛋白质总量乳酸
22、脱氢酶及b-葡萄糖苷酸酶的活性普遍升高,而且比表面积效应曲线与实际的炎症情况有很好的相关性。 OBERDORSTER等15用粒径为20 nm和200 nm的TiO2做了大鼠亚慢性吸人实验,发现20 nm TiO2不仅有很强的生物效应,而且也显现出不同的毒代动力学表现,使肺在低于颗粒容积负荷的情况下出现清除能力显著下降,并导致炎症反应增强的现象。WARHEIT等16研究了SWCNT对大鼠的影响,结果也观察到了肺损伤和肉芽肿的形成,但是,SWCNT暴露所导致的是多病灶肉芽肿,且没有进行性肺部炎症和细胞增生的表现,这种肉芽肿损伤更像免疫反应或是肺对外来物质的清除反应,这预示着SWCNT具有新的致肺损
23、伤机制。 2.3.3 致肺巨噬细胞(AM)损伤纳米材料可引起暴露动物肺的清除能力下降,并导致明显的AM损伤17,18。RENWICK19 等发现,小鼠AM在含有纳米炭黑(14.3 nm)及纳米TiO2(29.0 nm)的培养基中培养8 h后,其吞噬能力受到了明显的抑制。RENWICK等20用健康志愿者的AM暴露于0.033 g/106的纳米碳微粒中发现,AM对SiO2微粒的贴附和吞噬功能都受到了抑制。ZHANG等21发现纳米材料可以对AM细胞膜造成损伤。MOELER等22发现了纳米材料对AM骨架的影响。 2.3.4 致肺部氧化损伤 纳米材料致肺部炎症和损伤与其小粒径和大表面积的特性有关,同时也
24、与纳米材料刺激机体产生自由基继而引发氧化损伤有关。DICK等23比较了纳米炭黑、纳米钴、纳米镍和纳米TiO2,发现它们致肺部损伤的程度与产生自由基并且引发氧化损伤有关。他们认为,这是纳米材料表面可以与组织发生反应产生自由基的缘故。吸收进入消化道黏膜下层组织的纳米微粒可以进入毛细淋巴管,从而引起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反应,有研究24显示,Crohns病(节段性回肠炎)与肠道微粒对肠道壁刺激有关。通过黏膜下层进入毛细血管的纳米微粒可到达全身各组织器官,JANI 等25分别用50、100 nm尺寸的聚苯乙烯微粒按照1.25 mg/kg剂量喂食雌性SD大鼠,10 d后在大鼠体内检测到34%的50 nm聚苯
25、乙烯微粒和26%的100 nm聚苯乙烯微粒。 SZENTKUTI26对纳米材料在消化系统中的毒物动力学研究显示:纳米材料的表面荷电性以及粒径大小对其进入肠道有重要影响,粒径越小,肠道对其的吸收速度越快,吸收的数量也越多。 纳米材料可以渗透皮肤引起皮肤的炎症反应。MENZEL等27 用粒径为45150 nm长、1735 nm宽的纳米TiO2覆盖与人体皮肤最为相似的猪皮,8 h后通过粒子诱发X射线荧光分析(PIXE)观察纳米TiO2在皮肤结构中的分布情况,实验结果证实纳米TiO2可以通过角质层进入到表皮下的颗粒层,尤其是在表皮生发层。OBERDORSTER28和 SAUNDERS29也在毛囊角质层
26、和毛乳头处发现了防晒霜中的超细TiO2 颗粒的沉积。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纳米材料对皮肤渗透作用的特点主要是:与纳米材料粒径有关,粒径越小越易渗透进入皮肤;进入真皮的纳米材料性质决定了其对皮肤的刺激作用;可以溶解的物质、金属等的浸提液、纳米颗粒较易渗透入皮肤。 纳米材料能够进入细胞并与细胞发生作用,主要是对跨膜过程和细胞分裂、增殖、凋亡等基本生命过程的影响和相关信号传导通路的调控,从而在细胞水平上产生一定的生物效应。研究12发现,材料的拓扑结构和化学特性是决定细胞与其相互作用的重要因素,某些纳米拓扑结构会促进细胞的粘附、铺展和细胞骨架的形成,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纳米拓扑结构会对细胞骨架分布和张力
27、纤维的取向产生负面影响。赵宇亮等12发现碳纳米管容易进入细胞,并影响细胞结构,在低剂量下可以刺激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但在高剂量下,则严重降低肺巨噬细胞对外源性毒物的吞噬功能。 对纳米TiO2的一系列研究结果揭示了纳米材料可能的细胞毒作用机制:攻击细胞膜,使其破裂,使细胞坏死。LIPPMANN等30发现,纳米TiO2处理的细胞,可以检测出大量的钙离子,说明细胞膜的破裂,钙离子的渗出。利用纳米TiO2超微性进入细胞质,高化学活性又使其具备氧化损伤细胞遗传物质的能力。WAMER等31的实验证明,纳米TiO2损伤人体纤维原细胞的核酸,将纳米TiO2作用后的细胞分离出RNA和DNA,在RNA中可以检测到8-羟基鸟苷的生成。由于RNA负责遗传信息从DNA到蛋白质的传递,纳米TiO2对RNA的损伤间接影响了细胞遗传信息的表达。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岳阳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西药科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东外贸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9-2024历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宜宾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数学)历年真题考点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2019-2024年)真题考点试卷含答案解析
- GSP管理知识培训课件
- 新发展英语(第二版)综合教程3 课件 Unit 10 Making Guesses and Predictions
- 90后小学生音乐课件
- 2020医疗安全课件
- 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25届高三毕业班联考(二)物理试题含解析
- 2025陕西核工业工程勘察院有限公司招聘2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招聘(30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第15课《青春之光》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初中网络安全教育
- 浙江省杭州市金丽衢十二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第二次联考数学试题 含解析
- 直流斩波电路-升压斩波电路(电力电子技术课件)
- 2024年上海杨浦区社区工作者笔试真题
- DL∕T 5161.8-201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 第8部分: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质量检验
- 15D501 建筑物防雷设施安装
- 中国古典诗歌的多义性
- 济青高速涵洞定期检查报告模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