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 痛教学课件_第1页
胁 痛教学课件_第2页
胁 痛教学课件_第3页
胁 痛教学课件_第4页
胁 痛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胁 痛定定 义义 病因病机病因病机诊断要点诊断要点 鉴别要点鉴别要点辨证要点辨证要点 预防调护预防调护 小结、习题小结、习题主主要要内内容容定义定义 胁痛是指因脉络痹阻或脉络失养,引发以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亦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 历史沿革历史沿革 本病证最早在内经中记载。如灵枢五邪篇说:“邪在肝,则两胁中痛。” 后世医家在内经的基础上,对胁痛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特征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如诸病源候论腹痛诸候胸胁痛候说:“胸胁痛者,由胆与肝及肾之支脉虚,为寒所乘故也。此三经之支脉并循行胸胁,邪气乘于胸胁,故伤其经脉。邪气之与正气交击,故令胸胁相引而急痛也。”指出胁痛的发病脏腑

2、主要与肝、胆、肾相关。 证治汇补胁痛对胁痛的病因亦提出:“因暴怒伤触,悲哀气结,饮食过度,风冷外侵,跌扑伤形或痰积流注,或瘀血相搏,皆能为痛。至于湿热郁火,劳疫房色而病者,间亦有之。”使胁痛的病因认识更趋完善。与西医联系与西医联系 胁痛可见于西医学的多种疾病之中,如急慢性肝炎、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肋间神经痛等,以上疾病若以胁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时,均可参考本节辨证施治。病因病机病因病机病因病因 1.情志不遂 2.饮食不节 3.瘀血阻络 4.外感湿热 5.久病劳欲病因病机病因病机病机病机 1.基本病机 胁痛的基本病机为肝络失和,“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实证以气滞、血瘀、湿热为主,致肝胆气机不畅

3、,络脉不利:“不通则痛”;虚证以肝阴不足,肝络失养为主:“不荣则痛”。 2.病位 主要在肝胆,又与脾胃及肾有关。 3.病理性质 胁痛病证有虚有实,而以实证多见。因肝郁气滞、瘀血停着、湿热蕴结所导致的胁痛多属实证,是为“不通则痛”。而因阴血不足,肝络失养所导致的胁痛则为虚证,属“不荣则痛”。病因病机病因病机病机病机 4.病机转化 胁痛病证有虚有实,而以实证多见。实证以气滞、血瘀、湿热为主,三者又以气滞为先。虚证多属阴血亏损,肝失所养。虚实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如气滞日久可以化火伤阴,则由实转虚;阴血不足,肝络失养者,每易兼有湿热,是为虚中夹实,故临床常见虚实夹杂之证。 5.预后 无论外感或内伤胁痛,

4、只要治疗将养得法,一般预后良好。但也有部分病人迁延不愈,成为慢性。若失治误治,演变为症瘕积聚、肝癌等证则预后不佳。诊断要点诊断要点 1.临床特征: 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胁痛的性质可表现为刺痛、胀痛、隐痛、闷痛或窜痛。部分病人还可以伴有急躁易怒、胸闷、腹胀、暖气呃逆、口苦纳呆、厌食恶心等症。 2.病史: 常有饮食不节、情志内伤、感受外湿、跌仆闪挫或劳欲久病等病史,以及反复发作的病史。诊断要点诊断要点 3.辅助检查: 血常规、肝功能、B超、胆囊造影等有助于本病诊断。 临床上,胁痛以右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者,多与肝胆疾患相关。检测肝功能指标以及甲、乙、丙、丁、戊等各型肝炎病毒指标,则有助于

5、病毒性肝炎的诊断。 B型超声检查及CT, MRI可以作为肝硬化、肝胆结石、急慢性胆囊炎、脂肪肝等疾病的诊断依据。 血生化中的血脂、血浆蛋白等指标亦可作为诊断脂肪肝、肝硬化的辅助诊断指标。检测血中胎甲球蛋白、碱性磷酸酶等指标,可作为初步筛查肝内肿瘤的参考依据。2021/7/911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2022-3-192022-3-19Saturday, March 19, 2022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2022-3-192022-3-192022-3-193/19/2022 11:40:12 PM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022-3-192022-3-19202

6、2-3-19Mar-2219-Mar-22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2022-3-192022-3-192022-3-19Saturday, March 19, 2022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2022-3-192022-3-192022-3-192022-3-193/19/2022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022年3月19日星期六2022-3-192022-3-192022-3-19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少什么。2022年3月2022-3-192022-3-192022-3-193/19/2022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2-3-192022

7、-3-19March 19, 2022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2022-3-192022-3-192022-3-192022-3-19鉴别诊断鉴别诊断1.胁痛与胸痛: 胸痛属肝郁气滞者,与胁痛属肝气郁结证病机基本相同。 但胁痛是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伴有腹胀、嗳气呃逆、口苦纳呆、厌食恶心等症。而胸痛是以胸部疼痛为主,可涉及胁肋部,伴有胸闷不舒,心悸少寐。鉴别诊断鉴别诊断 2.胁痛与胃痛: 胁痛与胃痛中皆有肝气郁结的病机。但胃脘痛病位在胃脘,兼有嗳气频作、吞酸嘈杂等胃失和降的症状。而胁痛病位是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伴有急躁易怒、胸闷、腹胀、口苦纳呆等症状,两者有别

8、。鉴别诊断鉴别诊断 3.胁痛与悬饮: 悬饮也可见胁肋疼痛,但其表现为胸胁胀痛,持续不已,伴见咳嗽、咯痰,呼吸、咳嗽时疼痛加重,患者喜向病侧睡卧,病侧肋间饱满,叩诊呈浊音,或兼见发热,一般不难与胁痛鉴别。辨证论治辨证论治辨证要点辨证要点 1.辨病之虚实: 胁痛病证有虚有实,而以实证多见。 因肝郁气滞、瘀血停着、湿热郁结所导致的胁痛多属实证,是为“不通则痛”。症见疼痛剧烈而拒按,脉实有力。 而因阴血不足,肝络失养所导致的胁痛则为虚证,属“不荣则痛”。症见疼痛隐隐,绵绵不休而喜按,脉虚无力。在临床上,胁痛的病人,往往是虚实并见,既有湿热内蕴之实,又有肝血不足之虚,临床辨证尤应注意。辨证论治辨证论治辨

9、证要点辨证要点 2.辨外感或内伤: 外感胁痛是由感受湿热外邪,侵犯肝胆,肝胆失疏而致,伴有寒热表证,且起病急骤,舌质红,苔黄腻,脉呈浮数或滑数; 内伤胁痛是由肝郁气滞,瘀血内阻,或肝阴不足引起,不伴有寒热的表证,且起病缓,病程较长。辨证论治辨证论治辨证要点辨证要点 3.辨胁痛性质: 胁痛走窜不定,时痛时止,随情绪而增减者,多属肝郁气滞、气阻络痹所致; 胁痛以刺痛为主,痛有定处,痛处固定不移或胁下扪及症块,触之坚硬,入夜加剧者,多气滞血瘀、瘀血阻络所致; 若疼痛重着为主,痛有定处,触痛明显,伴恶心口苦,或寒热往来,或黄胆者,为湿热蕴结肝胆所致; 若以隐痛为主,痛势绵绵,遇劳加剧,伴头晕目眩,舌红

10、少苔,则为肝阴不足、肝络失养所致。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治疗原则治疗原则 胁痛之治疗原则当根据“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的基本病机,结合肝胆的生理特点,灵活运用。 实证之胁痛,宜用理气、活血、清利湿热之法; 虚证之胁痛,宜用滋阴、养血、柔肝之法。 但应注意理气药不可过用香燥,以免伤阴;清热药不可过用苦寒,以免伤阳;而虚证当补中寓通,在滋阴的同时,应少佐理气而不伤阴之品。辨证论治辨证论治分证论治分证论治 1肝气郁结 证候:胁痛以胀痛为主,走窜不定,每因情绪变化而增减,善太息而得嗳气稍舒,胸闷脘痞,饮食减少,苔薄,脉弦。辨证论治辨证论治分证论治分证论治 治法:疏肝理气。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方解:方

11、中柴胡疏肝解郁,香附、枳壳、陈皮理气除胀,川芎活血通络行气,白芍、甘草缓急止痛,共奏疏肝理气之功。 若胁痛重者,酌加青皮、郁金以增强理气止痛的作用。 若肝气横逆,脾运失常,证见胁痛肠鸣腹泻者,可加白术、茯苓、泽泻等以健脾止泻。 若兼胃失和降,证见恶心呕吐者,可加陈皮、半夏、砂仁、生姜等以和胃止呕。 若气郁化火,证见胁肋掣痛,口干口苦,心急烦躁,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象弦数,可去川芎,加丹皮、山栀、黄连等以清肝泻火、调气止痛。辨证论治辨证论治分证论治分证论治 2.瘀阻肝络 证候:胁肋刺痛,痛有定处,入夜更甚,胁肋下或见瘀块,舌质紫暗,脉象沉涩。辨证论治辨证论治分证论治分证论治 治法:活血化瘀,通

12、络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或旋覆花汤加味。 方解:方中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活血化瘀而养血,柴胡行气疏肝,桔梗开肺气,枳壳行气宽中,牛膝通利血脉,引血下行。 若瘀血较重者,可用复元活血汤加减以活血祛瘀,通经活络。方中大黄、山甲、桃仁、红花破瘀散结;当归养血行瘀;柴胡疏肝行气,引药入经。若胁肋下有症块,而正气未虚者,可加鳖甲、三棱、莪术、地鳖虫等以增强破瘀消坚之力。或配合应用鳖甲煎丸。辨证论治辨证论治分证论治分证论治 3.肝胆湿热(含胆腑郁热) 证候:胁肋胀痛或灼热疼痛,口苦,胸闷纳呆,恶心呕吐,小便黄赤,或恶寒发热,或身目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辨证论治辨证论治分证论治分

13、证论治 治法:清利肝胆湿热。 方药:茵陈篙汤合大柴胡汤加减或者用龙胆泻肝汤。 方解: 前方清泻湿热,后方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二方具清利肝胆湿热之功。茵陈篙汤中茵陈重用清热利湿退黄;栀子清湿热从小便出;大黄通腑泻热由大便下。大柴胡汤中柴胡、黄芩和解少阳之邪;大黄、枳实泻阳明腑实之热邪;白芍缓急柔肝和脾;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大枣和中缓急。偏胆腑郁热,右胁灼热疼痛、痛引肩胛者,也可选用清胆汤清热利胆。 黄胆者,重用茵陈,加金钱草清热利湿退黄;胁肋剧痛者,加延胡索、郁金行气疏肝止痛; 砂石阻滞者,加金钱草、海金砂、郁金等利胆排石; 肝胆实火上炎,症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者,用龙胆泻肝汤清泻肝胆实火。

14、辨证论治辨证论治分证论治分证论治 4.肝阴不足 证候:胁肋隐痛,绵绵不休,遇劳加重,口干咽燥,头晕目眩,心中烦热,舌红少苔,脉细弦而数。辨证论治辨证论治分证论治分证论治 治法:滋阴柔肝,养血通络。 方药:一贯煎加减。 方解 :方中生地、枸杞滋养肝肾,北沙参、麦冬、当归养阴柔肝,川楝子疏肝理气止痛。 并可酌加合欢花、佛手、玫瑰花以疏肝理气而不伤阴。 若头晕目眩甚者可加天麻、钩藤、龟板、女贞子、熟地等,滋肾养肝潜阳; 若阴虚火旺者可配黄柏、知母、地骨皮等。预防与调护预防与调护 胁痛之发生,与情志不遂,饮食不节,劳欲过度相关。因此,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及过度紧张; 同时注意饮食清

15、淡,切忌过度饮酒或嗜食辛辣肥甘,以防湿邪内生。 劳逸结合,防止过劳伤正。 已患胁痛的病人,应积极治疗,按时服药。 还应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忌恼怒忧思。 忌食肥甘辛辣及嗜酒过度,饮食宜食用水果、蔬菜及豆制品等清淡食物。 起居有常,防止过劳。小小 结结 胁痛是以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亦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 其病因主要与情志不遂、外感湿热、饮食不节、瘀血阻络、久病劳欲等多种因素有关。 胁痛的基本病机为肝络失和,“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因肝郁气滞、瘀血停积、湿热郁结所导致的胁痛多属实证,为“不通则痛”。而因阴血不足,肝络失养所导致的胁痛则为虚证,属“不荣则痛”。 胁痛之治疗原

16、则当根据“痛则不通”、“通则不痛”的病机,结合肝胆的生理特点,灵活运用。 实证之胁痛,宜用理气、活血、清利湿热之法; 虚证之胁痛,宜用滋阴、养血、柔肝之法。习 题 1、胁痛的概念是什么? 2、引发胁痛的原因有哪些? 3、胁痛的发病机理与治疗原则。 4、胁痛分几型,治法,方药各是 什么?2021/7/931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2022-3-192022-3-19Saturday, March 19, 2022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2022-3-192022-3-192022-3-193/19/2022 11:40:13 PM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022-3-192022-3-192022-3-19Mar-2219-Mar-22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2022-3-192022-3-192022-3-19Saturday, March 19, 2022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2022-3-192022-3-1920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