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读褶皱区地质图和读褶皱区地质图和绘制褶皱区剖面图绘制褶皱区剖面图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实习四实习四目的和要求目的和要求 1、掌握分析褶皱区地质图的方法。 2、在地质图中认识和分析褶皱形态、组合特征及形成时代。 3、掌握编制褶皱区地质剖面的方法。读图方法(一)读图方法(一)基本原则:基本原则:先图外后图内先图外后图内图框外:图框外:1 1、图名、图名2 2、比例尺、比例尺3 3、图例、图例4 4、图幅编号和经纬度、图幅编号和经纬度5 5、剖面图、剖面图读图方法(二)读图方法(二)图框内图框内原则:先地形地貌后地质内容原则:先地形地貌后地质内容1 1、先地形地貌、先地形地貌(1 1)图内地形总的分布
2、特征;)图内地形总的分布特征;(2 2)水系的分布特征。)水系的分布特征。2 2、后地质内容、后地质内容(1 1)各时代地层的分布特征及与地貌的关系;)各时代地层的分布特征及与地貌的关系;(2 2)水平)水平/ /倾斜倾斜/ /直立岩层的分布特征及产状;直立岩层的分布特征及产状;(3 3)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4 4)其它地质现象。)其它地质现象。分析褶皱基本特征分析褶皱基本特征1、区分背、向斜:可根据地层新老关系。2、确定两翼产状:可从地质图中直接读出或求出。3、判断轴面产状:根据两翼的产状判断。 两翼倾向相反,倾角近于相等轴面直立 两翼倾角不等轴面倾斜 背斜的轴面与缓
3、翼倾向一致 向斜的轴面与陡翼倾向一致分析褶皱基本特征分析褶皱基本特征4、确定枢纽产状:根据两翼地层的地质界线或核部宽窄变化判断 两翼平行延伸枢纽水平 两翼交汇或呈弧形弯曲枢纽倾伏 背斜枢纽倾伏方向为倾伏端 向斜枢纽倾伏方向为扬起端5、转折端形态:在图中褶皱倾伏端或扬起端的轮廓大致反映转折端形态。分析褶皱基本特征分析褶皱基本特征6、翼间角和褶皱紧闭程度:根据两翼的倾角可估算出翼间角的大小。7、轴迹:褶皱各岩层的倾伏端或扬起端的连线。8、平面形态:同一岩层长宽之比。9、褶皱组合:根据图内所有背、向斜排列规律判断。10、褶皱形成时代:根据角度不整合判断。11、褶皱描述:包括褶皱名称、分布地点及范围、延伸方向、核部和翼部地层、两翼产状及其变化、转折端形状、轴面产状、枢纽产状、位态分类、次级褶皱特征、褶皱与周围其他构造的关系、褶皱形成时代。 翼间角翼间角 平缓褶皱平缓褶皱 开启褶皱开启褶皱 中常褶皱中常褶皱 紧闭褶皱紧闭褶皱 等斜褶皱等斜褶皱编制褶皱剖面的注意事项编制褶皱剖面的注意事项1、剖面切过不整合面时,先画不整合面以上的地层和构造。2、剖面切过褶皱时,先画核部,逐次向翼部进行,并画出次级褶皱。3、褶皱同一翼的岩层倾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类星体活动与能量来源-洞察及研究
- 小学人教新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简易方程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裂纹自愈合监测方法-洞察及研究
- 静止龋免疫学机制-洞察及研究
- 2025至2030年中国唐三彩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人造金刚石模具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农村基础设施改造与施工合同书
- 软件项目外包开发合同要点出炉
- 房屋租赁买卖预约合同
- 音乐工作室音乐版权转让合同
- 徐州市教师业务能力测试题库(数学)
- 《兽药经营许可证》培训记录
- 住宿酒店商务宾馆品质服务体验管理 酒店工程验收标准-模版PPT
- 离散数学英文讲义:1-3 Predicates and Quantifiers
- DISC性格测试题完整版(附详细分析)
- 一个国王地爱情故事英文版
- 管道支架重量计算表(计算支架)
- 党支部委员会书记选票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 全球与美国纯碱工业的近况及分析
- 大型造纸厂抄五车间操作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