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课件15_第1页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课件15_第2页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课件15_第3页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课件15_第4页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课件1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授课专业:给水排水工程任课教师: 李 红 玑 7.4 污水再生回用7 节水理论与技术1、解决水危机的三种途径: (1)推行清洁生产,改变生产结构,革新生产工艺及设备,调整用水方式,强化计划用水管理,改革水价政策,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采取多种节水方法,缓解供水矛盾;(2)远距离跨区域调水,以丰补缺,改变水资源分布不均的自然状况;(3)推广污水回用。 7.4 污水再生回用7 节水理论与技术补充:1、清洁生产(1)定义:指将综合预防的环境保护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期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2)本质:对生产过程与产品采取整体预防的环境策略,减少或者消除它们对人类及环境的

2、可能危害,同时充分满足人类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生产模式。(3)特点: 1)清洁能源; 2)清洁生产过程; 3)清洁产品。41.1.污水回用系统类型污水回用系统类型(1)建筑中水系统 l建筑中水系统:在一栋或几栋建筑物内建立的中水系统;l处理站一般设在裙房或地下室;l中水用作冲厕、洗车、道路保洁、绿化等。 (2)小区中水系统 l在小区内建立的中水系统,可采用的水源较多;l小区中水系统包括:有覆盖全区回用的完全系统,供给部分用户使用的部分系统,以及简易系统。 7.5.3 7.5.3 污水回用系统污水回用系统5市政排水系统排水系统杂排水城市给水系统生活污水小区中水处理系统排水系统中水给水

3、系统饮用给水系统杂排水作为水源的小区中水系统 7.5.3 7.5.3 污水回用系统污水回用系统61.1.污水回用系统类型污水回用系统类型(3)城市污水回用系统 l城市污水回用系统:又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系统,是在城市区域内建立的污水回用系统。l城市污水回用系统以城市污水、工业洁净排水为水源,经污水处理厂及深度处理工艺处理后,回用于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城市杂用水、环境用水和补充水源水等。 7.5.3 7.5.3 污水回用系统污水回用系统7城市污水回用系统 城市污水回用将给水和排水联系起来,实现水资源的良性循环,促进城市水资源动态平衡 。81.二级处理技术l污水二级处理出水水质主要指标基本上能达到回

4、用于农业的水质控制要求。除浊度、固体物质和有机物等指标外,基本接近回用于工业冷却水水质控制指标。l对要求出水回用的污水处理厂,可在技术上通过工艺改进和工艺参数优化,使二级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出水大多数指标达到或接近回用水质控制要求,可以较大程度上减轻后续深度处理的负担。7.5.4 回用处理技术方法92.深度处理技术l需对二级处理后的城市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去除污水处理厂出水中剩余污染成分,达到回用水水质要求。l这些污染物质主要是氮磷、胶体物质、细菌、病毒、微量有机物、重金属以及影响回用的溶解性矿物质等。l应根据回用水处理的特殊要求采用相应的深度处理技术及其组合。 7.5.4 7.5.4 回用处理技术

5、方法回用处理技术方法污 染 物处 理 方 法有 机物悬浮性快滤(上向流、下向流、重力式、压力式、移动床、双层和多层滤料)、混凝沉淀(石灰、铝盐、铁盐、高分子)、微滤、气浮溶解性活性炭吸附(粒状炭、粉状炭、上向流、下向流、流化床、移动床、压力式、重力式吸附塔)、臭氧氧化、混凝沉淀、生物处理无机盐溶解性反渗透、纳滤、电渗析、离子交换营养盐磷生物除磷、混凝沉淀氮生物硝化及脱氮、氨吹脱、离子交换,折点加氯10二级处理出水深度处理方法 7.5.4 7.5.4 回用处理技术方法回用处理技术方法113.处理技术组合与集成l污水回用处理工艺应根据处理规模、回用水水源的水质、用途及当地的实际情况,经全面的技术经

6、济比较,将各单元处理技术进行合理组合,集成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处理工艺。l在处理技术组合中,衡量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有:处理单位回用水量投资、电耗和成本,占地面积、运行可靠性、管理维护难易程度、总体经济与社会效益等。7.5.4 7.5.4 回用处理技术方法回用处理技术方法第八章 水体污染的理论体系1、水体污染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定义,水体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1984.5.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水体污染的特征地表水:可视性强,易于发现;循

7、环周期短,易于净化 和水质恢复。地下水:隐蔽性、难以逆转性、延缓性。3、水体污染三要素 污染源、污染物、污染途径。第八章 水体污染的理论体系1、分类:人为污染源和天然污染源; (1)人为污染源分为点源、面源和内源。其中点源包括:一、污染源生活污水:来自居民生活、商业、机关、学校、旅游业等公共设施,污染物构成为悬浮固体、BOD5、氨氮、磷、氯、细菌和病毒,其次为钙、镁。工业废水:工业冷却水、工艺废水、清洁用水。构成:无机有毒有害物质、酸度、碱度、放射性物质或低沸点易挥发有机溶剂、石油类。固体废物:生活垃圾、工业垃圾、污水处理厂污泥等。矿产开采:富含SO42-的矿坑水。面源:为受外界气象、水文条件

8、控制的不连续、分散排放的污染物质。主要有地面径流、农业污水。天然污染源: 主要是海水及含盐量高的水质差的地下水内源: 指长期的污水排放或地面径流所携带的污染物质进入水体后,由于重力沉积或化学沉淀作用,在较短时间内沉积在水体底部。在适宜的物理、化学、水文、生物作用下,受浓度梯度的控制,长期缓慢地向目标水体释放污染物,造成水体组分变化,降低水体的使用功能。二、污染的途径 1、地表水:连续注入或间歇注入式。 工矿企业、城镇生活的污废水、固体废弃物直接倾注于地面水体,造成地表水体的污染属连续注入式污染; 农田排水、固体废弃物存放地降水淋滤液对地表水体的污染一般属于间歇式污染。2、地下水污染方式(1)污

9、染方式:直接污染和间接污染两种。直接污染:地下水中污染组分直接来源于污染源。污染组分在迁移过程中,其化学性质没有发生任何变化。间接污染:地下水的污染组分在污染源中的含量并不高,或该污染组分在污染源里根本不存在,它是污水或固体废物淋滤液在地下迁移过程中经复杂的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反应后的产物。地下水污染途径 地下水污染途径是指污染物从污染源进入到地下水中所经过的路径。 研究地下水的污染途径有助于制定正确的防治地下水污染的措施。 按照水力学特点分类,地下水污染途径大致可分为四类。 a. 间歇入渗型b. 连续入渗型 c. c. 越流型越流型 d 径流型 污染物通过地下水径流的形式进入含水层,即或者通过废

10、水处理井,或者通过岩溶发育的巨大岩溶通道,或者通过废液地下储存层的隔离层的破裂进入其它含水层。 污染物可能是人为来源也可能是天然来源,可能污染潜水或承压水。其污染范围可能不很大,但其污染程度往往由于缺乏自然净化作用而显得十分严重。 类型类型 污染途径污染途径 污染来源污染来源 被污染含水层被污染含水层I I 间歇间歇入渗入渗型型 I1I1I2I2I3I3降雨对固体废弃物的淋降雨对固体废弃物的淋滤滤 矿区疏干地带的淋滤和矿区疏干地带的淋滤和溶解溶解 灌溉水及降水对农田的灌溉水及降水对农田的淋滤淋滤 工业和生活固体废物工业和生活固体废物 疏干地带的易溶矿物疏干地带的易溶矿物 主要是农田表层土壤残留

11、的主要是农田表层土壤残留的农药、化肥及易溶盐类农药、化肥及易溶盐类 潜水潜水潜水潜水 潜水潜水 II II 连续连续入渗入渗型型 II1II1II2II2II3II3渠、坑等污水的渗漏渠、坑等污水的渗漏 受污染地表水的渗漏受污染地表水的渗漏 地下排污管道的渗漏地下排污管道的渗漏 各种污水及化学液体各种污水及化学液体 受污染的地表污水体受污染的地表污水体 各种污水各种污水 潜水潜水 潜水潜水 潜水潜水 III III 越流越流型型 III1III1III2III2III3III3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层间地下水开采引起的层间越流越流 水文地质天窗的越流水文地质天窗的越流 经井管的越流经井管的越流 受污染的含水层或天然咸水受污染的含水层或天然咸水等等受污染的含水层或天然咸水受污染的含水层或天然咸水等等 受污染的含水层或天然咸水受污染的含水层或天然咸水等等 潜水或承压水潜水或承压水 潜水或承压水潜水或承压水 潜水或承压水潜水或承压水 IV IV 径流径流型型 112233通过岩溶发育通道的径通过岩溶发育通道的径流流 通过废水处理井的径流通过废水处理井的径流 盐水入侵盐水入侵 各种污水或被污染的地表水各种污水或被污染的地表水 各种污水各种污水 海水或地下咸水海水或地下咸水 主要是潜水主要是潜水 潜水或承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