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以需求为中心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以需求为中心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是凯恩斯全部宏观经济理论的核心。本章首先分析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模型)。 所谓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即只考察产产品市场品市场上均衡时国民收入的决定(或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而凯恩斯的全部理论涉及到四个市场: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本章重点:本章重点: 认识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简单模型, 了解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 认识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了解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 认识乘数原理第一节 均衡产出一、总支出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1. 均衡国民收入概念: 考
2、察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首先要了解两个与国民收入有关的概念:a.均衡国民收入均衡国民收入(实际) 均衡国民收入(或产出、产量)是指总需求总需求(或总支出)与总供给总供给相等或达到平衡时的国民收入。作为实际的国民收入总是均衡的, 因为它是事后(成交后)的总量,但作为计划和过程中的国民收入不一定是平衡的,因为实际中总需求与总供给不一定总是平衡的。b. 潜在国民收入潜在国民收入(能力) 潜在国民收入是指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或者实现资源充分利用时所能达到的国民收入水平,也叫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均衡国民收入不一定等于潜在国民收入。 2. 分析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的几点假设几点假设: a.假定潜在国民收入水
3、平不变(即经济社会的资源条件和技术水平不变)。 b. 假定价格水平不变或既定。 c.假定经济社会未达到潜在国民收入水平,即各种资源尚未充分利用,总供给可以随时满足总需求而价格水平不变。(以上假定是与凯恩斯当时所处的“萧条经济”的历史条件相符的。 d. 为了分析简便,还假定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即假定:GDP=NDP=NI=PI。 3.总需求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简单模型: ADAD( (支出支出) ) AD=ASAD=AS ADAS AD AS 要求y增加,如果在yo 右边 则AD 0,所以,APC MPC。 如果收入很高,自发消费在收入中比重极小,则MPC接近于APC。 因为:APC=C/
4、y=Co/Y+ MPC*Y/Y=Co /Y+MPC a.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凯恩斯认为,人们普遍存在一条心理规律, 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即:随着收入增加, 消费也增加,增加的消费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比重将越来越小,即MPC是递减的。可以用图形说明,如图: C c=y c 0 Y 之所以存在这一规律,凯恩斯认为是由于人们存在“八大天性”:谨慎、远虑、贪婪、计算、改善、独立、自豪、企业。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理论的基石之一。b. 消费函数与两部门经济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如图) C+I AD=AS A C+I C AC0+I C0 0 Y0 Y0 Y 这里假定消费与收入之
5、间是线性关系,即存在消费函数 C = Co + MPC*Y,又假定没有投资支出,全部支出AE只是消费支出。这时,均衡收入的条件是:C = Y,即总支出正好等于总产出。 图中Y0 即为均衡国民收入。Yo之左消费支出大于产出,要求Y增加;Yo之右产出大于消费支出,要求Y增加,只有在Yo 处消费总支出等于总产出,实现均衡国民收入。用公式表示: Y = AE = C,在这里均衡国民收入Yo = C。如果己知消费函数: C = 1000 + 0.8*Y,(MPC=0.8),则可求出均衡收入Yo : Yo = C = 1000 + 0.8*Yo , Yo 0.8*Yo = 1000 , 0.2*Yo =
6、1000 , Y0 = 5000 。 2. 储蓄函数: 储蓄是收入中用于消费支出后的余下部分,两部门经济中:Y=C+S ,亦即S=Y-C 。 储蓄函数储蓄函数是指储蓄与收入之间的依存关系。 储蓄函数的表达式: S = f (y) 。这里收入Y是自变量,储蓄S是因变量。 储蓄曲线(如图): S S A点:S=0 A左:S0 0 Y S曲线斜率是递增的, - 因为MPS是递增的。 根据资料可以绘出储蓄曲线。图中:横轴y表示收入水平,纵轴S表示储蓄水平。横轴上A点表示一定收入下储蓄为零。A之左表示有负储蓄即借债,A之右表示有储蓄,并随收入增加而增加,其形状(斜率递增)是由MPC递减规律决定的,也是由
7、MPS递增决定的。 储蓄函数也可以用平均储蓄倾向APS和边际储蓄倾向MPS来表示。 平均储蓄倾向平均储蓄倾向:是指储蓄在收入中所占比例。公式表示:APS=S/Y ; 边际储蓄倾向边际储蓄倾向:是指增加的储蓄在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公式表示:MPS= S/ Y。 平均储蓄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的关系:一般在收入既定下,APS MPS 。(可以用几何和数学方法证明。) 如果消费函数是线性的即直线方程,则储蓄函数也可以是线性的,储蓄曲线为直线方程。 两部门经济储蓄函数:由Y = C + S ; C = C0 + MPC*Y 可得出:S = - C0 +(1 - MPC)Y 或: S = - C0 +
8、MPS*Y 。 线性储蓄曲线如图: S S = - C0 +(1-MPC)Y + A 0 Y - 如图:S曲线即为直线方程S = - C0 + MPS*Y的储蓄曲线。S曲线与横轴y的交点A表示在此收入水平下储蓄为零。A点之左储蓄为负,A点之右储储蓄为正。S曲线向右上倾斜表明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S曲线的倾角或斜率是由边际储蓄倾向MPS决定,这里MPS是不变的。S曲线在纵轴上的截距为_ Co (自发需求)。还可看出S曲线上任一点到原点连线的斜率(即APS) 小于S曲线斜率,这也表明APS小于MPS。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由于收入最终分解为消费支出与储蓄两部分,即Y=C+S,所以消费函数与储
9、蓄函数互为补数。即:APC+APS=1,MPC+MPS=1。 也可以用图形来表示消费函数与储蓄涵数的关系。如图: C=Y C.S C=C0+mpcY A S = - C0 +(1-mpc)Y + C0 45o - C0 A Y 当C曲线在45o 线上方时,消费大于收入,是负储蓄,S曲线为负,当C曲线与45o 线交于E点时消费等于收入,储蓄为零,当C曲线在45o 线下方时,消费小于收入,开始有正储蓄,并且随收入增加而增加。 注意,C曲线与S曲线斜率并不相等,只有在MPC=MPS=0.5 时,两曲线斜率相同。 家庭消费函数与社会消费函数: 以上考察的还只是家庭消费函数,宏观经济学重点以社会消费函数
10、为考察对象。一般而言, 社会消费函数是家庭消费函数的总和,但又不是简单的加总。它要剔除影响社会消费函数的主要因素有: a. 国民收入分配。因为不同收入阶层的的边际消费倾向不同。 b. 政府税收政策。不同的税收形式和等级对人们消费影响是不同的。 c.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所占比例。分给股东利润多少也会影响他们的消费。 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后,社会消费函数和曲线基本上与家庭消费函数和曲线基本上相似。第三节 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一)概述: 以上是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他的关于消费支出取决于人们现期收入水平,以及消费倾向呈下降趋势的理论假定,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就遇到实践的严峻挑战。库茨涅兹等经济学
11、家经过统计发现:当时美国的平均消费倾向在长期中是稳定的,并不是凯恩斯所认为的下降趋势。五十年代后,先后出现一些不同于凯恩斯的新的消费理论。 a. a. 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消费理论:该理论认为,消费不仅取决于现期的绝对收入,更主要取于人们自巳过去的消费习惯及周围群体的消费水平,从而消费是相对决定的。他还以“棘轮效应”和“示范效应”来说明自已理论。 b. b. 莫迪利安的生命周期消费理论莫迪利安的生命周期消费理论:该理论强调,人们不是根据现期的绝对收入来进行消费的,而是根据他的一生来计划他的生活消费支出,以达到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消费最佳配置。 c .c . 弗 里 德 曼
12、的 永 久 收 入 消 费 理 论弗 里 德 曼 的 永 久 收 入 消 费 理 论 : 这一理论主要指, 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是根据他的现期收入作出,而是根据他的长期可以预测到的长期收入来决定。即根据一段时期可以测得收入为依据来加权平均一个较长期的收入,并以此来进行现期的消费支出。 其它消费理论弥补了凯恩斯消费理论的缺陷和不足。(二)影响消费的其它因素: 除了收入外, 影响消费的因素还主要有: a. 利率: b. 价格水平: c.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第四节 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 这里先考察两部门经济中商品市场达到均衡时的国民收入,暂时不考虑货币(利率)和价格变动条件下,均衡国民收入决
13、定的条件。图中,消费曲线C与45o 线交于A点,决定了横轴上均衡收入Yo(这里的消费C是自发消费或消费倾向为1)。Yo 之左,消费大于产出,要求增加收入(供给);Yo之右,消费小于产出,要求减少收入(供给)。只有Yo 处,总消费支出等于总产出水平,实现了均衡国民收入。 收入全部用于消费(没有投资)的均衡国民收入决定: 图中消费曲线是一条向右上倾斜的直线,其斜率由消费函数中的MPC决定。纵轴上截距由自发消费C0 决定。C曲线上方与之平行的是C+I曲线,其斜率不变,纵轴截距为Co + I。C+I 曲线与45o 线交点A决定了均衡国民收入Yo 。 消费函数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 如果消费函数为:C =
14、 Co + MPC*Y。自发投资为I,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简单模型如图所示。 也可用国民收入恒等公式和消费函数公式来求得均衡国民收入。 教材例子:教材例子: 己知 C=1000+0.8*Y,I=600,求Y 。 根据公式:Y=C+I,C=Co+MPC*Y 得:Y=Co+MPC*Y+I Y=1000+0.8*Y+600 0.2*Y=1600 Y=8000。 储蓄函数与均衡国民收入决定: 由于S=Y-C ,如果消费函数C=Co+MPC*Y是直线方程,则储蓄函数S=Y-Co-MPC*Y(或S=-Co+MPS*Y)。也是直线方程。如果投资为自发投资I,即投资曲线I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根据储蓄函数和自
15、发投资也可作出国民收入简单决定模型。 如图所示:自发投资I 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直线,它与储蓄曲线S(S=-Co+MPS*Y) 相交于A点,决定了横轴上均衡国民收入为Yo 。 此时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就是:S=I。 如果I大于S,要求增加产出Y;如果 I小于S,则要求减少产出Y;只有当I等于S 时,才有均衡产出Yo。 也可用国民收入恒等公式和储蓄函数公式来计算均衡国民收入。 上述例子条件不变,即C=1000+0.8*Y,I=600。 根据公式: I=S ,S=-Co+MPS*Y 得:I=S=-Co+(1-MPC)*Y , 代入条件:600=-1000+0.2*Y 0.2*Y=1600 ,
16、Y=8000 。 由此例可看出,用消费函数或用储蓄函数所得出的均衡国民收入是完全相等的。因为它们是互为补数,储蓄函数实际上是从消费函数派生出来的。第五节 乘数论 乘数含义: 所谓乘数是指收入增量与引起收入增加的自发支出增量的比率或倍数。也是指自发支出增量所引起的收入增量的倍数。如上例中自发投资增加100, 即:I=I+I =600+100=700。根据均衡收入公式:Y=I+C 可求得:Y=700+1000+0.8*Y=8500,即:Y=500 这里乘数k=Y/I=500/100=5 ,即收入增量与引起收入增量的自发支出增量之比为5,亦即乘数为亦即乘数为5 5 。 乘数效应的原因: 经济中之所以
17、出现乘数效应,是因为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各经济部门和经济单位之间都存在密切的联系,某一单位自发支出或投资的增加,不仅使本单位收入或产出增加, 而且能带动其它单位和部门支出和收入的增加, 从而引起整个国民收入的成倍增加。例如,某单位自发总支出增加100万, 如果社会mpc=0.8 ,则有:100万=100万*1 80万=100万*0.8=100万*0.81 64万=100万*0.8*0.8=100万*0.82 51.2万=100万*0.8*0.8*0.8=100万*0.83 100万+100万*0.8+100万*0.82+100万*0.83+100万*0.8n-1 =100万*(1+0.8
18、+0.82+0.83+0.8n-1) =100万*1/(1-0.8) =500万 用公式表示:Y=I*1/(1-MPC)。如果用k表示乘数,乘数公式即: k=1/(1-MPC), (因为k=Y/I ,Y=I*1/(1-MPC) ) 由于1-MPC=MPS,乘数公式也是:k=1/MPS 显然,乘数的大小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或储蓄倾向)。其它条件不变,MPCMPC越大,则乘越大,则乘数也越大数也越大。 乘数形成过程也可用图形表示。 乘数作用的条件: 乘数效应是受一定条件限制的,主要有: (1)受现有资源限制。如过剩生产力的大小,闲置资本壮况,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如果资源已被充分利用,乘数就不能发生
19、作用。 (2)受“瓶颈部门”制约。乘数作用及其大小往往还受到国民经济中基础设施和关键门现有状况的制约,特别是能源 交通 基础设施建设的制约。 (3)受投资与储蓄相互作用的影响。 (4)受货币供给量的制约。 有人还认为,政府公共工程支出 税收政策等也可能限制乘数的作用。 乘数的作用是双重的: 乘数作用是一把“双刃剑”。自发总支出增加可以引起收入成倍增加,自发总支出的咸少也同样引起收入成倍减少。 如上例中,其它条件不变,只是自发投资I由600减少到500,即 I = -100,由此在乘数效应下, 总收入也由8000减少到7500,即 Y = 500。 计算过程:计算过程:Y1=C+I=(C0+I)
20、/(1-MPC)=(1000+600)/0.2 = 8000Y2=C+I+I=(1000+600100)/0.2=7500Y=Y2Y1=75008000=-500 如果已知乘数k ,也可用乘数公式来求: k=Y/I,Y=I*k Y=(-100)*5=-500 三部门经济中,均衡国民收入的恒等公式为:Y=C+I+G=C+S+T , I+G=S+T 。 从消费函数角度看,三部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可以如图所示:第六节 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 这里投资I为不变的自发投资,政府购买支出G也是不变的。C+I+G曲线为向右上方倾斜直线,其倾角为MPC,该曲线与45o 线的交点A决定了均衡国民收入Yo。也可直
21、接用三部门国民收入恒等公去来计算均衡收入。 三部门国民收入恒等条件公式: Y=C+I+G=C+S+T , I+G=S+T 消费函数为:C=C0+MPC*Yd ,(Yd=Y-T,Yd=Y-t*Y);如果有政府转移支付Tr,税收为比例税:T=t*Y;则消费函数为:C=C0+MPC*Tr+MPC*(1-t)*Y。 投资函数I=I0,政府购买支出:G, 得三部门国民收入均衡公式: C0+ MPCTr+I0+G Y= 1- MPC(1-t) 如上例,己知条件: 消费函数为:C=1000+0.8Yd(Yd=Y-T) 自发投资为:I=600 政府支出为:G=200 定量税为:T=100 把上述条件代入公式I
22、+G=S+T中,得: 600+200=-1000+0.2Y-0.2*100+100 (其中S=(Y-T)-C) 800=-1000+0.2Y20+100 0.2Y=1720,Y=8600 即得出均衡国民收入为:8600亿。 如果是比例税,税率t=0.2,则税收: T=0.2*Y,可支配收入:Yd=Y-0.2*Y 。 上述条件不变,均衡国民收入仍可用公式 I+G=S+T 求得。代入条件: 600+200=-1000+0.2*Y-0.2*T+T =-1000+0.2*Y-0.04*Y+0.2*Y 0.36*Y=1800,Y=5000 即上述条件不变,税收为比例税,税率为0.2时,均衡国民收入为50
23、00亿。 三部门均衡国民收入决定,也可从储蓄函数角度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模型的图形来表示。如图所示: 三部门经济中除了消费支出乘数和投资乘数外,还有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 可以通过三部门均衡收入恒等公式: Y=C+I+G=C0+MPC*(Y-T)+I+G, 即:Y=Y=(C C0 0+I+G-MPC+I+G-MPC* *T T)/ /(1MPC1MPC)来分别求得其它乘数。第七节 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 (1)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政府购买支出变动所引起的收入变动的倍数(或收入变动对引起收入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的比率) 即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公式: k
24、g= Y/G=1/(1-MPC) (公式证明略) 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与消费支出乘数、投资乘数完全相同,它们都取决于MPC,是1-MPC的倒数。 举例:如果政府购买支出增加100亿,MPC为0.8,根据公式:kg=1/(1-MPC),kg=5, 则:Y=G*kg=100*5=500亿。 同上述道理一样,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的作用也是双向的,即上例中政府购买支出减少100亿,也会引起国民收入减少500亿。 以上是假定税收为零时的政府购买支出乘数,如果,有税收,且税率为t,0t1,同时,也不存在政府转移支付,此时的政府购买支出乘数是: kg=Y/G=1 / 1-MPC(1-t) (2)税收乘数: 税收乘数
25、是指税收变动所引起收入变动的倍数(或收入变动对引起收入变动的税收变动的比率)。 税收乘数公式:kt=Y/T=-MPC/(1-MPC) (也可用均衡收入公式推导出。) 税收乘数有两种,一种是税率变动对收入的影响,另一种是税收绝对量收入的影响,由于税率最终也是通过税收量来影响收入,故这里考察的是定量税变动所引起的收入变动乘数。由于税收变动与支出变动成反方向变动,所以税收乘数为负值。举例:政府增加税收100亿,其它条件不变, 则:kg=-MPC/(1-MPC)=-0.8/(1-0.8)=-4 。从而:Y=T*kt=100*(4 )=-400亿。 这里,税收乘数为-4 ,税收增加100亿,引起国民收入
26、减少400亿。 以上税收乘数是定量税定量税条件下的,如果是比例税比例税,且税率为t,税收乘数则是: kt=Y/T= -MPC/ / 1-MPC(1-t)(3)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是指政府转移支付变动所引起的收入变动的倍数,或指收入变动对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 由于政府转移支付增加,可以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引起消费支出增加以及总支出增加和国民收入增加。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公式: ktr=MPC/(1-MPC)。 其公式推导与税收乘数公式相同。因为有了政府转移支付,可支配收入变为: Yd=YT+Tr。 由于政府转移支付变动与人们的消费支出及总支出变动成正方向,所以政府转移支付
27、乘数又不同于税收乘数而为正值。举例:如果政府转移支付增加100亿,而其它条件不变,则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ktr=MPC/(1-MPC)=0.8/0.2=4。所引起国民收入增量: Y=Tr*ktr=100*4=400亿 。 以上是税收为零时的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如果税收不为零,且税率为t, 0tkt,kgktr。这是因为政府支出(不含转移支付)增加1美元,一开始就使总支出增加1美元,从第二轮后才按MPC=0.8增加,而税收减少或政府转移支付增加,一开始只能使总支出增0.8美元。正因如此,政府购买支出和税收同等增加一定量,国民收入也会增加。 举例:如果mpc=0.8,府购买支出增加100亿,根据公式:kg=1/(1-MPC)=5,国民收入增加 500亿,即:Y1=G*kg=100*5=500亿。 政府同时增加税收100亿,根据公式: kt=-MPC/(1-MPC)=-4,国民收入减少400亿,即:Y2=T*kt=100*(-4)=-400亿。 从而整个国民收入增量为100亿。 即: Y=Y1+Y2=500400=100亿。 可见,平衡预算乘数为1,即:kb= 1 。 (5)关于四种乘数的说明: 上述分析的四种乘数是假定政府购买支出、税收等是各自独立变动而不存在相互影响条件下所引起的收入变动的倍数。但是在现实中,往往一种变动会引起和影响其它经济变量的变动。如政府支出增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背对背规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耳温计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绿色建筑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绝缘漆和涂料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红外相机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紧凑型臭氧发生器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胶柄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肥牛腹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碳锌电池市场深度调查与投资策略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硬涂聚酯薄膜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收款账户确认书
- 经典物理浮力计算题(含答案)
- 2021年中国海洋大学辅导员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
- 生物地理中考总复习知识点(地生中考,要这样复习)
-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
- 劳动者就业登记表(通用模板)
- 压力容器(气瓶)风险点告知卡
- 斜屋面专项施工方案-挂瓦坡屋面(附图)
- 自保温砌块施工方案
- 合成气生产甲醇工艺流程图
- T分布临界值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