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9-20140715_第1页
经济学原理-9-20140715_第2页
经济学原理-9-20140715_第3页
经济学原理-9-20140715_第4页
经济学原理-9-2014071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经济周期与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周期与宏观经济政策讲义大纲讲义大纲经济周期的涵义与分类经济周期的涵义与分类 经济周期的理论解释经济周期的理论解释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财政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经济周期的涵义与分类经济周期的涵义与分类 年份年份GDP(GDP(亿元亿元) )年份年份GDP(GDP(亿元亿元) )年份年份GDP(GDP(亿元亿元) )年份年份GDP(GDP(亿元亿元) )19521952679.0 679.0 196619661868.0 1868.0 198019804545.64545.61994199448108.548108.519531953824.0 82

2、4.0 196719671773.9 1773.9 198119814889.54889.51995199559810.559810.519541954859.0 859.0 196819681723.1 1723.1 198219825330.55330.51996199670142.570142.519551955910.0 910.0 196919691937.9 1937.9 198319835985.65985.61997199777653.177653.1195619561028.0 1028.0 197019702252.7 2252.7 198419847243.87243.8

3、1998199883024.383024.3195719571068.0 1068.0 197119712426.4 2426.4 198519859040.79040.71999199988189.088189.0195819581307.0 1307.0 197219722518.1 2518.1 1986198610274.410274.42000200098000.598000.5195919591439.0 1439.0 197319732720.9 2720.9 1987198712050.612050.620012001108068.2108068.2196019601457.0

4、 1457.0 197419742789.9 2789.9 1988198815036.815036.820022002119095.7119095.7196119611220.0 1220.0 197519752997.3 2997.3 1989198917000.917000.920032003135174.0135174.0196219621149.3 1149.3 197619762943.7 2943.7 1990199018718.318718.320042004159586.7159586.7196319631233.3 1233.3 197719773201.9 3201.9

5、1991199121826.221826.220052005183956.1183956.1196419641454.0 1454.0 197819783645.2 3645.2 1992199226937.326937.320062006209407.0209407.0196519651716.1 1716.1 197919794062.6 4062.6 1993199335260.035260.0040000800001200001600002000005560657075808590950005GDP-0.3-0.2-0.10.00.10.20.355606570758085909500

6、05Y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的一般解释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的一般解释农业周期(蛛网周期)农业周期(蛛网周期)短波周期(存货周期)短波周期(存货周期)中波周期(固定资产投资周期)中波周期(固定资产投资周期)中长波周期(建筑周期)中长波周期(建筑周期)长波周期长波周期经济波动具有不同类型。有些波动持续时间较长,有些波动经济波动具有不同类型。有些波动持续时间较长,有些波动持续时间较短;有些波动有规律性,有些波动是不规则的。持续时间较短;有些波动有规律性,有些波动是不规则的。各种类型的经济波动交织在一起,导致经济增长的不稳定各种类型的经济波动交织在一起,导致经济增长的不稳定不同经济活动的季节波动具有不同规律,就

7、国民经济各主要不同经济活动的季节波动具有不同规律,就国民经济各主要部门的生产活动来说,农业生产直接受自然季节变化的影响,部门的生产活动来说,农业生产直接受自然季节变化的影响,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工业生产间接受自然季节变化的影响,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工业生产间接受自然季节变化的影响,因而,这些生产活动的季节波动一般与自然季节的变更保持因而,这些生产活动的季节波动一般与自然季节的变更保持一致。商业部门和邮电部门的季节波动则更多地受社会风俗一致。商业部门和邮电部门的季节波动则更多地受社会风俗与消费习惯的影响,如节日到来之前出现的消费品销售高峰与消费习惯的影响,如节日到来之前出现的消费品销售高峰在人们

8、的日常生活中,许多经济活动具有严格的规律性。对于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许多经济活动具有严格的规律性。对于每日一周期或每周一周期的作息波动,人们已经习以为常,产销等日一周期或每周一周期的作息波动,人们已经习以为常,产销等经济活动并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经济活动并不会因此而受到影响对经济活动有影响的短周期经济波动是季节波动。季节波动在时对经济活动有影响的短周期经济波动是季节波动。季节波动在时间上有较强规律性,周期长度在一年以内间上有较强规律性,周期长度在一年以内广义的季节波动并不仅仅是指受自然季节变化影响、以日历年度广义的季节波动并不仅仅是指受自然季节变化影响、以日历年度为一周期的经济波动。社会风俗、

9、消费习惯、供货周期和商业惯为一周期的经济波动。社会风俗、消费习惯、供货周期和商业惯例等因素都可能产生季节波动,这类季节波动的周期长度可能短例等因素都可能产生季节波动,这类季节波动的周期长度可能短到几个月,甚至几周。所以,季节波动指的是一年内经济活动的到几个月,甚至几周。所以,季节波动指的是一年内经济活动的淡季和旺季有规律的更迭。淡季和旺季有规律的更迭。周期长度在一年以上的经济波动通常称作经济周期,或周期长度在一年以上的经济波动通常称作经济周期,或周期波动周期波动经济水平的周期波动,即经济绝对水平上升或下降的周经济水平的周期波动,即经济绝对水平上升或下降的周期波动,成为古典周期期波动,成为古典周

10、期经济增长中的周期波动,即经济增长率的周期波动,简经济增长中的周期波动,即经济增长率的周期波动,简称为增长周期称为增长周期季节波动与经济周期有明显区别,季节波动与经济周期有明显区别, 这种区别不仅表现在周期长度的界线上,这种区别不仅表现在周期长度的界线上,还表现在其它重要特征上还表现在其它重要特征上-季节波动的周期长度是稳定的,周期每个阶段的出现在时间上有严格的规季节波动的周期长度是稳定的,周期每个阶段的出现在时间上有严格的规律性,经济周期的周期长度从几年到十几年不等,因此经济周期的规律性律性,经济周期的周期长度从几年到十几年不等,因此经济周期的规律性主要不是指在时间上的定期性,而是指周期波动

11、的各个阶段按一定次序重主要不是指在时间上的定期性,而是指周期波动的各个阶段按一定次序重复出现复出现-季节波动幅度较小,经济周期由于持续时间长,波动幅度要大得多季节波动幅度较小,经济周期由于持续时间长,波动幅度要大得多-工业、农业、商业、金融等各类经济活动的季节波动有很大差异,而经济工业、农业、商业、金融等各类经济活动的季节波动有很大差异,而经济周期则具有较强的使各类经济活动发生同步波动的趋向周期则具有较强的使各类经济活动发生同步波动的趋向-季节波动基本上是经济系统的外部因素作用的结果,经济周期虽然对外因季节波动基本上是经济系统的外部因素作用的结果,经济周期虽然对外因变动也很敏感,但它基本上决定

12、于经济系统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变动也很敏感,但它基本上决定于经济系统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是一种描述农业部门商品波动的周期,其规律是:是一种描述农业部门商品波动的周期,其规律是:-下一时期的生产由当前或过去的价格决定下一时期的生产由当前或过去的价格决定-当前的价格由当前生产决定当前的价格由当前生产决定农业周期往往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农业周期往往受气候条件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产品价格的周期性行为比生产周期更为不研究发现,农产品价格的周期性行为比生产周期更为不规则规则由英国统计学家约瑟夫由英国统计学家约瑟夫. .基钦提出,周期长度约基钦提出,周期长度约4040个月个月存货周期产生于多种原因,主要有:人们的存货

13、行为、存货周期产生于多种原因,主要有:人们的存货行为、购买行为,实际销售与预期销售的关系购买行为,实际销售与预期销售的关系 研究发现:存货的转折点滞后于销售和收入,存货对销研究发现:存货的转折点滞后于销售和收入,存货对销售的比例也滞后于销售和收入售的比例也滞后于销售和收入存货波动与经济周期之间具有复杂的关系存货波动与经济周期之间具有复杂的关系由法国人克莱门特由法国人克莱门特. .朱格拉(朱格拉(1819190518191905)提出来的,)提出来的,描述固定资产投资的周期波动,周期长度在描述固定资产投资的周期波动,周期长度在7 7到到1111年之年之间间研究发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中波周期趋

14、于缩短,研究发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中波周期趋于缩短,原因是:原因是:-政府对经济采取了积极、主动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干预政府对经济采取了积极、主动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干预-信息传播速度更为迅速,企业或投资者把握投资机会或利信息传播速度更为迅速,企业或投资者把握投资机会或利用技术进步比过去更快用技术进步比过去更快由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出,描述建筑活动的周期波由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出,描述建筑活动的周期波动动基本解释:在经济繁荣期,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从而基本解释:在经济繁荣期,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从而增大对工资的压力;收入的提高和经济环境的改进引起增大对工资的压力;收入的提高和经济环境的

15、改进引起新形成的家庭数量的增加,激发对新住宅的需求新形成的家庭数量的增加,激发对新住宅的需求建筑周期的阶段划分:发展、高度建造、调整、购置建筑周期的阶段划分:发展、高度建造、调整、购置由俄国经济学家尼古拉由俄国经济学家尼古拉. .康德拉季耶夫提出,周期长度是康德拉季耶夫提出,周期长度是45456060年年主要描述价格和工资的长期波动主要描述价格和工资的长期波动有关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长波,有三种基本假设:有关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长波,有三种基本假设:-熊彼特的三周期说:个短波构成一个中波,个中波构成一熊彼特的三周期说:个短波构成一个中波,个中波构成一个长波个长波-福利特的福利特的“系统动力说系统动力说

16、”:由资本存量的波动引起的:由资本存量的波动引起的-伯恩斯和米切尔的伯恩斯和米切尔的“周期中的周期周期中的周期”:由产业阶段和投机阶段:由产业阶段和投机阶段的一系列周期组成的一系列周期组成古典周期古典周期-复苏复苏-繁荣繁荣-衰退衰退-萧条萧条增长周期增长周期-扩张扩张-收缩收缩-转折点转折点经济周期成因的理论解释经济周期成因的理论解释这种理论根据自然条件变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解释经济周期,这种理论根据自然条件变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解释经济周期,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英国经济学家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英国经济学家W.S.W.S.杰文斯提出的杰文斯提出的“太阳太阳黑点理论黑点理论”(Sun-spots th

17、eroy(Sun-spots theroy)和美国经济学家)和美国经济学家H.L.H.L.穆尔穆尔提出的提出的“雨量理论雨量理论”(rainfall theory)(rainfall theory)在西方国家现代经济发展的初期,农业在整个经济中占有较在西方国家现代经济发展的初期,农业在整个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农业生产的波动对整个经济影响很大。因此,对经大比重,农业生产的波动对整个经济影响很大。因此,对经济周期的研究要从农业生产的被动中寻求原因,而农业收获济周期的研究要从农业生产的被动中寻求原因,而农业收获的好坏主要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这就必然会产生根据自然条的好坏主要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这就必然会

18、产生根据自然条件变动解释经济周期的理论件变动解释经济周期的理论18011801年,英国的威廉年,英国的威廉 赫歇耳就提出过:太阳黑点的变动可赫歇耳就提出过:太阳黑点的变动可能影响到气候,因而形响到农作物,影响到价格。能影响到气候,因而形响到农作物,影响到价格。为了证实这种观点,为了证实这种观点,W.S.W.S.杰文斯研究了英国从杰文斯研究了英国从17211721年到年到18781878年的商业记录。他断定在这年的商业记录。他断定在这157157年中发生了十六次危机,得年中发生了十六次危机,得出商业危机出现的平均时间间隔是出商业危机出现的平均时间间隔是10.46610.466年,这个周期长度年,

19、这个周期长度与当时测定的太阳黑点出现的平均周期长度与当时测定的太阳黑点出现的平均周期长度10.4510.45年几乎完年几乎完全吻合全吻合由此杰文斯在由此杰文斯在18751875年提出了年提出了“太阳黑点理论太阳黑点理论”,把经济的周,把经济的周期波动归因于太阳黑点有规律的活动期波动归因于太阳黑点有规律的活动18781878年以后,许多事实表明经济周期与太阳黑点的活动周期不一年以后,许多事实表明经济周期与太阳黑点的活动周期不一致,因此,杰文斯的儿子致,因此,杰文斯的儿子H.S.H.S.杰文斯转向太阳放热和气压变动寻杰文斯转向太阳放热和气压变动寻找解释经济周期的原因。他在找解释经济周期的原因。他在

20、19101910年提出了年提出了“太阳热力理太阳热力理论论”(Sun-heat theory),(Sun-heat theory),把经济周期解释为受太阳放热的周期变把经济周期解释为受太阳放热的周期变动影响的结果。他认为,必须经过两个或更多收获周期的积累才动影响的结果。他认为,必须经过两个或更多收获周期的积累才能引起整个经济体系较大的周期波动,即经济周期的长度是能引起整个经济体系较大的周期波动,即经济周期的长度是7 7年或年或1010年半年半19141914年,美国的年,美国的H.L.H.L.穆尔通过对美国某些地区雨量资料的分析得穆尔通过对美国某些地区雨量资料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受雨量所代表的

21、气候周期变动的影响,经济周期的出的结论是,受雨量所代表的气候周期变动的影响,经济周期的平均长度为平均长度为8 8年。他还从天文学上找到了根据,这种根据是金星每年。他还从天文学上找到了根据,这种根据是金星每8 8年一次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受它的磁场影响,太阳光不能充年一次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受它的磁场影响,太阳光不能充分射到地面,从而引起的雨量变化影响到农业生产分射到地面,从而引起的雨量变化影响到农业生产这种理论根据技术进步和生产经营中的创新活动产生的影响解释这种理论根据技术进步和生产经营中的创新活动产生的影响解释经济周期,具有代表性的是熊彼特提出的创新理论经济周期,具有代表性的是熊彼特提出

22、的创新理论熊彼特的理论以一种假设的经济体系为前提,这种经济体系处于熊彼特的理论以一种假设的经济体系为前提,这种经济体系处于静态均衡状态,他认为,经济以外的其它因素可以不时地破坏经静态均衡状态,他认为,经济以外的其它因素可以不时地破坏经济均衡,但不能够解释经济较有规律的周期波动,能够解释经济济均衡,但不能够解释经济较有规律的周期波动,能够解释经济周期的是企业的周期的是企业的“创新创新”活动,这种创新活动是造成经济反复失活动,这种创新活动是造成经济反复失衡而又恢复均衡的力量,它促成了经济的周期性发展。衡而又恢复均衡的力量,它促成了经济的周期性发展。“创新创新”是一个经济概念,它的合义包括:技术发明

23、和革新的实是一个经济概念,它的合义包括:技术发明和革新的实际应用,新产品的推广,新生产方法的采用,新市场的开辟,新际应用,新产品的推广,新生产方法的采用,新市场的开辟,新资源的获得,以及新型企业组织的实行资源的获得,以及新型企业组织的实行熊彼特认为,有一批为数较少的企业家,能够成功地把新技术发明熊彼特认为,有一批为数较少的企业家,能够成功地把新技术发明和革新引入经济之中。这些企业家的成功吸引了后来的模仿者,社和革新引入经济之中。这些企业家的成功吸引了后来的模仿者,社会需求随之增加会需求随之增加-首先是投资需求的增加,从与创新有关的行业扩大到其他行业首先是投资需求的增加,从与创新有关的行业扩大到

24、其他行业-接着是消费需求增加,引起价格普遍上涨,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投资机会,接着是消费需求增加,引起价格普遍上涨,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投资机会,带来繁荣景象带来繁荣景象-当创新已经扩展到较多企业,大量产品涌进市场,盈利机会消失之后,当创新已经扩展到较多企业,大量产品涌进市场,盈利机会消失之后,对银行信贷和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便趋于减少,于是经济开始衰退对银行信贷和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便趋于减少,于是经济开始衰退-由于高涨时期的盲目投资造成的失误,须经过衰退之后的萧条和复苏阶由于高涨时期的盲目投资造成的失误,须经过衰退之后的萧条和复苏阶段的经济调整才能消除,在这个过程中创新的进展会缓慢下来,直到经段的经济调整

25、才能消除,在这个过程中创新的进展会缓慢下来,直到经济达到新的均衡,创新活动才会再次活跃起来济达到新的均衡,创新活动才会再次活跃起来这种理论根据货币信用的波动解释经济周期,其主要代表人这种理论根据货币信用的波动解释经济周期,其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经济学家霍特里物是英国经济学家霍特里霍特里认为,当以货币表示的商品需求增加时,商业即趋于霍特里认为,当以货币表示的商品需求增加时,商业即趋于活跃,生产增加,价格上升;反之,则商业趋于呆滞,生产活跃,生产增加,价格上升;反之,则商业趋于呆滞,生产减缩,价格下跌减缩,价格下跌他指出,经济周期产生于货币与信用的不稳定,即现代社会他指出,经济周期产生于货币与信用的

26、不稳定,即现代社会的金融组织具有一种内在波动的趋向。由此产生的信用的扩的金融组织具有一种内在波动的趋向。由此产生的信用的扩张与收缩、通货的膨胀与紧缩导致了经济的周期波动。他认张与收缩、通货的膨胀与紧缩导致了经济的周期波动。他认为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信用的控制,可以避免经济波动为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信用的控制,可以避免经济波动这一理论学派对消费不足有各种不同解释,其中较有说服力的这一理论学派对消费不足有各种不同解释,其中较有说服力的是储蓄过度。收入中储蓄增多,消费支出就要减少,从而导致是储蓄过度。收入中储蓄增多,消费支出就要减少,从而导致消费品需求下降消费品需求下降储蓄一般用于生产性投资,消费品生产

27、能力的提高使得消费品储蓄一般用于生产性投资,消费品生产能力的提高使得消费品供给增加,加剧了消费需求不足现象。因此,繁荣之所以会走供给增加,加剧了消费需求不足现象。因此,繁荣之所以会走向崩溃,是由于在消费品生产迅速增长情况下的需求不足向崩溃,是由于在消费品生产迅速增长情况下的需求不足消费不足理论的另一个有价值的解释,是认为在扩张时期工资消费不足理论的另一个有价值的解释,是认为在扩张时期工资和其他收入的增长落后于价格的上涨,由此产生的超额利润会和其他收入的增长落后于价格的上涨,由此产生的超额利润会引起信用膨胀和储蓄过度,最终会因生产结构失调而导致经济引起信用膨胀和储蓄过度,最终会因生产结构失调而导

28、致经济衰退衰退投资过度理论是内容最为繁杂的一种周期理论,由许多投资过度理论是内容最为繁杂的一种周期理论,由许多相互之间有密切关联的周期理论构成,在相互之间有密切关联的周期理论构成,在2020世纪二、三世纪二、三十年代较为盛行。这种理论主要分为十年代较为盛行。这种理论主要分为-货币投资过度理论货币投资过度理论-非货币投资过度理论非货币投资过度理论-派生需求加速与扩大理论。派生需求加速与扩大理论。最早阐述乘数最早阐述乘数- -加速数相互作用原理的是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加速数相互作用原理的是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他的周期理论可以简述如下:德。他的周期理论可以简述如下:假如投资由于某种原因有了增加,通过乘数

29、作用会引起国民假如投资由于某种原因有了增加,通过乘数作用会引起国民收入成倍增加,从而消费支出增加,反过来通过加速数引致收入成倍增加,从而消费支出增加,反过来通过加速数引致对资本品和商人存货需求更大幅度的增加。这会再一次引起对资本品和商人存货需求更大幅度的增加。这会再一次引起投资增加,并通过乘数作用进一步促使国民收入成倍增加投资增加,并通过乘数作用进一步促使国民收入成倍增加这一螺旋式扩张过程将继续下去,达到扩张的上限才会停止。这一螺旋式扩张过程将继续下去,达到扩张的上限才会停止。扩张的上限取决于动态决定因素扩张的上限取决于动态决定因素动态决定因素是产生于扩张过程的某些力量,包括储蓄倾向,动态决定

30、因素是产生于扩张过程的某些力量,包括储蓄倾向,利润转移和单位产出所需资本数量(即资本系数)的变化利润转移和单位产出所需资本数量(即资本系数)的变化动态决定因素导致在扩张时期储蓄倾向逐渐提高,消费倾向逐动态决定因素导致在扩张时期储蓄倾向逐渐提高,消费倾向逐渐降低,到扩张后期,投资收不到预期的收益,投资就会下降,渐降低,到扩张后期,投资收不到预期的收益,投资就会下降,从而引起经济收缩,这时乘数从而引起经济收缩,这时乘数- -加速数在相反方向上发生作用,加速数在相反方向上发生作用,由此导致的螺旋式收缩过程直到投资降到很低水平,甚至降至由此导致的螺旋式收缩过程直到投资降到很低水平,甚至降至零时才会结束

31、零时才会结束萧条时期的结束部分起因于重置需求,部分起因于新发明,生萧条时期的结束部分起因于重置需求,部分起因于新发明,生产工艺改进等外在刺激因素。与此同时,如果动态决定因素有产工艺改进等外在刺激因素。与此同时,如果动态决定因素有利于扩张,那么新的一轮扩张就会开始利于扩张,那么新的一轮扩张就会开始政治性经济周期理论基本上是政治性经济周期理论基本上是2020世纪七十年代的产物。在西方世纪七十年代的产物。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中,政府干预是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经济发达国家中,政府干预是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到了到了2020世纪世纪7070年代,由于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这些国家的经年代,由于国际

32、经济形势的变化,这些国家的经济出现不稳定局面,政府的干预不能有效地制止经济衰退,经济出现不稳定局面,政府的干预不能有效地制止经济衰退,经济政策通常需要一定滞后期才能发挥作用,所以干预的结果住济政策通常需要一定滞后期才能发挥作用,所以干预的结果住往适得其反往适得其反于是,在西方经济学界,对政府干预抨击逐渐多了起来,有些于是,在西方经济学界,对政府干预抨击逐渐多了起来,有些学者(如货币主义学派或新自由主义学派的经济学家)甚至认学者(如货币主义学派或新自由主义学派的经济学家)甚至认为政府干预是产生经济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政府干预是产生经济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政治性经济政治性经济周期理论正是在

33、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周期理论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把政府干预解释成产生经济周期的原因,必须假定政府具有周期把政府干预解释成产生经济周期的原因,必须假定政府具有周期性干预经济的行为。这种政府的周期性干预行为从政府实施的经性干预经济的行为。这种政府的周期性干预行为从政府实施的经济政策的类型、内容和方式中无法得到证实和合理的解释。唯一济政策的类型、内容和方式中无法得到证实和合理的解释。唯一可以提供解释的,是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的动机可以提供解释的,是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的动机政治性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同其他经济实体一样,政府也在追求政治性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同其他经济实体一样,政府也在追求效用的最大化,现任政府

34、的效用取决于他们能否继续执政;为了效用的最大化,现任政府的效用取决于他们能否继续执政;为了在下次选举中获得最多选票,现任政府的经济干预可能会在国民在下次选举中获得最多选票,现任政府的经济干预可能会在国民产出,就业和价格水平等方面产生周期波动。假如这种周期理论产出,就业和价格水平等方面产生周期波动。假如这种周期理论是正确的,实际周期波动的持续时间和规律性必然与政府大选的是正确的,实际周期波动的持续时间和规律性必然与政府大选的周期一致。在临近大选的时期会出现经济的繁荣,通货膨胀率和周期一致。在临近大选的时期会出现经济的繁荣,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下降失业率的下降合理预期学派提出的周期理论大体上分为三

35、类:合理预期学派提出的周期理论大体上分为三类:第一类周期理论假设经济结构阻碍个人获得完全信息,尤其第一类周期理论假设经济结构阻碍个人获得完全信息,尤其是有关整个经济潜在周期动因(是有关整个经济潜在周期动因(potential cyclical potential cyclical factorsfactors)的信息)的信息第二类周期理论假设合理预期不能立即形成,需要一个认识第二类周期理论假设合理预期不能立即形成,需要一个认识过程,这种场合的预期与广义的适应性预期一致过程,这种场合的预期与广义的适应性预期一致第三类周期理论假设信息是完全的,预期是合理的,但经济第三类周期理论假设信息是完全的,预

36、期是合理的,但经济的动态结构本身会产生周期运动的动态结构本身会产生周期运动真实周期理论的起源真实周期理论的起源-2020世纪世纪8080年代初,出现了大量从真实冲击而非货币冲击年代初,出现了大量从真实冲击而非货币冲击的角度对宏观经济波动进行解释的论文。的角度对宏观经济波动进行解释的论文。-该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爱德华该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爱德华普雷斯科特、芬恩普雷斯科特、芬恩基基德兰特、查尔斯德兰特、查尔斯普洛瑟、约翰普洛瑟、约翰朗、罗伯特朗、罗伯特金以及金以及罗伯特罗伯特巴罗。巴罗。-基德兰特和普洛瑟基德兰特和普洛瑟19821982年的论文年的论文Time to Build and Time t

37、o Build and Aggregate FluctuationsAggregate Fluctuations提出了真实周期的模型。提出了真实周期的模型。真实周期理论的特征:真实周期理论的特征:-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新发展,保留了早期新古典方法中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新发展,保留了早期新古典方法中的大部分微观假设。包括(的大部分微观假设。包括(1 1)运用均衡方法构建宏观模)运用均衡方法构建宏观模型;(型;(2 2)采纳了)采纳了“理性预期理性预期”假说假说-与早期新古典理论的最大不同在于不以货币意外解释经与早期新古典理论的最大不同在于不以货币意外解释经济波动,转而将注意力集中于供给方面。该理论认

38、为实济波动,转而将注意力集中于供给方面。该理论认为实际冲击(如技术革新、政策转变以及战争和自然灾害)际冲击(如技术革新、政策转变以及战争和自然灾害)是经济波动的根源所在是经济波动的根源所在在经济各部门之间,产量变动是相关的,总产出具有序列自相关在经济各部门之间,产量变动是相关的,总产出具有序列自相关的性质的性质工业生产、消费和投资是顺周期和同时变动的,政府购买也有顺工业生产、消费和投资是顺周期和同时变动的,政府购买也有顺周期倾向周期倾向投资的变动性远远大于消费,尽管耐用消费品支出是强烈的顺周投资的变动性远远大于消费,尽管耐用消费品支出是强烈的顺周期的,就业是顺周期的,失业是逆周期的期的,就业是

39、顺周期的,失业是逆周期的真实工资和平均劳动生产率是顺周期的,但真实工资只是轻微顺真实工资和平均劳动生产率是顺周期的,但真实工资只是轻微顺周期的周期的货币供给和股票价格是顺周期的,且是领先的货币供给和股票价格是顺周期的,且是领先的通货膨胀和名义利率是顺周期且滞后的,真实利率是非周期性的通货膨胀和名义利率是顺周期且滞后的,真实利率是非周期性的对就业波动的解释对就业波动的解释卢卡斯和拉平(卢卡斯和拉平(19691969)的假说:)的假说:-理性行为人面对上下波动的工资的自然选择是进行劳理性行为人面对上下波动的工资的自然选择是进行劳动的跨时替代。真实工资较高的时候,他们更愿意工动的跨时替代。真实工资较

40、高的时候,他们更愿意工作;真实工资暂时较低时,他们会减少工作作;真实工资暂时较低时,他们会减少工作相对工资以及利率水平对劳动供给的具体影响:相对工资以及利率水平对劳动供给的具体影响:工资机制方面:工资机制方面:短暂的技术冲击与短暂的技术冲击与“暂时暂时”性真实工资的变化:相对工资发生变性真实工资的变化:相对工资发生变化,引起行为人进行劳动的跨期替代;化,引起行为人进行劳动的跨期替代;持久的技术冲击与持久的技术冲击与“持久持久”性真实工资的变化:不会引起相对工性真实工资的变化:不会引起相对工资的变化,相对劳动供给也将保持不变。资的变化,相对劳动供给也将保持不变。利率机制方面:利率机制方面:更高的

41、利率水平将诱使行为人当期多劳动、多储蓄,以替代未来更高的利率水平将诱使行为人当期多劳动、多储蓄,以替代未来的劳动的劳动贡献贡献-在一般均衡的框架中,展示了供给方冲击对经济周期形成的关在一般均衡的框架中,展示了供给方冲击对经济周期形成的关键性作用;键性作用;-新的建模技术与观念被发掘出来。新的建模技术与观念被发掘出来。不足之处不足之处-在就业理论方面,很难用自愿的劳动跨时替代来解释经济危机在就业理论方面,很难用自愿的劳动跨时替代来解释经济危机中的大规模失业;中的大规模失业;-货币在短期内是中性的观点受到批评;货币在短期内是中性的观点受到批评;-技术冲击造成的供给方因素变化并不必然独立于需求方变化

42、技术冲击造成的供给方因素变化并不必然独立于需求方变化(例如,研发经费支出的增加)(例如,研发经费支出的增加)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有四个: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有四个:经济增长:不同时期有不同提法经济增长:不同时期有不同提法充分就业:自然失业率并非不变充分就业:自然失业率并非不变物价水平稳定:通货膨胀率并不等于零物价水平稳定:通货膨胀率并不等于零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快速增长与经济运行的稳定快速增长与经济运行的稳定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与可持续发展充分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充分就业与社会保障制度经济开放与国际收支的波动

43、经济开放与国际收支的波动政府购买与财政政策政府购买与财政政策指在一定时期内经济中各种不同实体想要支出的总额指在一定时期内经济中各种不同实体想要支出的总额定义定义消费支出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政府购买净出口净出口PADY政府的储蓄和投资对国民总储蓄和总投资具有重要的、政府的储蓄和投资对国民总储蓄和总投资具有重要的、有时是很微妙的影响有时是很微妙的影响-政府的储蓄和投资政策是政府全部财政政策的一政府的储蓄和投资政策是政府全部财政政策的一部分部分-公共部门的支出、税收和信贷决策等都是财政政公共部门的支出、税收和信贷决策等都是财政政策策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远不止于财政政策。政府政策还政府在经济

44、中的作用远不止于财政政策。政府政策还包括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等等包括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等等政府还制订并实施管理私人经济活动的法律,包括政府还制订并实施管理私人经济活动的法律,包括-关于私人合同的商事法规关于私人合同的商事法规-建立新公司的公司法建立新公司的公司法-管制国际资本流动,保护环境和反托拉斯等等法管制国际资本流动,保护环境和反托拉斯等等法规规在许多国家,政府还通过国有企业生产产品在许多国家,政府还通过国有企业生产产品 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支出政策和税收政策。政府运用财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支出政策和税收政策。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影响总支出和总需求,减轻经济的周期波动,政政策影响总支出和总需求,减轻经济

45、的周期波动,稳定价格水平,使经济在接近充分就业水平上持续发稳定价格水平,使经济在接近充分就业水平上持续发展。展。政府可以采用三种基本方式影响总需求。政府可以采用三种基本方式影响总需求。-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对个人和企业的转移支付;对个人和企业的转移支付;-对个人和企业征税。对个人和企业征税。第一种方式对总需求产生的是直接影响,后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对总需求产生的是直接影响,后两种方式是通过改变个人和企业的收入水平影响消费和投资,是通过改变个人和企业的收入水平影响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因而对总需求产生的是间接影响。进而影响总需求,因而对总需求产生的是间接影响。政府的财政

46、政策就是通过改变政府的购买支出,以及政府的财政政策就是通过改变政府的购买支出,以及改变政府的转移支付和税收对总需求进行调控的政策。改变政府的转移支付和税收对总需求进行调控的政策。无论是政府支出的变化还是税收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政无论是政府支出的变化还是税收的变化都会影响到政府的预算平衡,所以,政府的财政政策也被称作政府府的预算平衡,所以,政府的财政政策也被称作政府的预算政策。的预算政策。预算差额定义为政府的一切收入和一切支出的差额。在这个定预算差额定义为政府的一切收入和一切支出的差额。在这个定义中,政府支出包括政府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和转移支付。义中,政府支出包括政府对物品和劳务的购买和转移支付。-

47、政府收入的货币总额称作预算收入政府收入的货币总额称作预算收入-政府支出的货币总额称作预算支出政府支出的货币总额称作预算支出在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之间存在着三种可能的关系在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之间存在着三种可能的关系-如果预算收入恰好等于预算支出,那就是预算平衡;如果预算收入恰好等于预算支出,那就是预算平衡;-如果预算收入大于预算支出,那就是预算盈余;如果预算收入大于预算支出,那就是预算盈余;-如果预算收入小于预算支出,那就是预算赤字。如果预算收入小于预算支出,那就是预算赤字。如果政府增加支出而不增加税收,则必然会扩大预算赤如果政府增加支出而不增加税收,则必然会扩大预算赤字,这种做法叫赤字财政。如果

48、政府在增加支出的同时字,这种做法叫赤字财政。如果政府在增加支出的同时提高税率,税收与支出等额增加,这种做法叫变动的平提高税率,税收与支出等额增加,这种做法叫变动的平衡预算衡预算本期支出和收入之间的关系反映了政府债务水平的变化。本期支出和收入之间的关系反映了政府债务水平的变化。收入少于支出的差额必须依靠借债来弥补,这会增加政收入少于支出的差额必须依靠借债来弥补,这会增加政府的债务。收入多于支出的余额,可以用来偿还过去的府的债务。收入多于支出的余额,可以用来偿还过去的某些债务。某些债务。 政府支出对国民产出决定的影响政府支出对国民产出决定的影响EGICCIGCICCIGOY* Y45政府税收的直接

49、影响是减少居民用于消费的收入。存政府税收的直接影响是减少居民用于消费的收入。存在税收的情况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可支配收入加上在税收的情况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可支配收入加上税收总额。下面分两种情况分析税收对国民产出的影税收总额。下面分两种情况分析税收对国民产出的影响响首先,假定税收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无关,不论国内首先,假定税收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无关,不论国内生产总值多大,税收总额不变。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生产总值多大,税收总额不变。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生产总值、可支配收入和税收之间的关系是:生产总值、可支配收入和税收之间的关系是:Tyyd显然,税收的增加会导致消费减少。如果投资和政府显然,税收的增加

50、会导致消费减少。如果投资和政府支出保持不变,增加税收将起到减少总支出,抑制总支出保持不变,增加税收将起到减少总支出,抑制总需求,降低国民产出和就业水平的作用需求,降低国民产出和就业水平的作用反之,减少税收将起到刺激总需求、提高国民产出和反之,减少税收将起到刺激总需求、提高国民产出和就业水平的作用。就业水平的作用。在图示中,增加税收的结在图示中,增加税收的结果是使消费曲线向右下方果是使消费曲线向右下方移动,使得在同一国内生移动,使得在同一国内生产总值水平上可支配收入产总值水平上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减少,从而消费减少。消费曲线消费曲线C C0 0和和C C1 1之间的水之间的水平距离表示

51、税收总额平距离表示税收总额T T,就是说,必须增加总额为就是说,必须增加总额为T T的国内生产总值才能维的国内生产总值才能维持原有消费水平。假如边持原有消费水平。假如边际消费倾向是际消费倾向是b b,在每一,在每一国内生产总值水平上,因国内生产总值水平上,因税收减小的消费是税收减小的消费是bT bT b TTC0 C1 C O 45 税收对消费曲线的影响税收对消费曲线的影响Y政府的税收总额并非与国内生产总值无关。实际税收政府的税收总额并非与国内生产总值无关。实际税收制度往往把政府税收与经济活动密切联系在一起。制度往往把政府税收与经济活动密切联系在一起。政府通常制定不同的税率,如个人所得税和公司

52、所得政府通常制定不同的税率,如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并根据这些税率征税。这样,政府的税收就取决税,并根据这些税率征税。这样,政府的税收就取决于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高时税收收入也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高时税收收入也高,国内生产总值低时税收收入也低国内生产总值低时税收收入也低假定,用假定,用t t代表政府的税率,则政府的税收总额是代表政府的税率,则政府的税收总额是ty ty 。可支配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是:可支配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关系是:政府的税率对国民产出的直接影响是改变国内生产总值政府的税率对国民产出的直接影响是改变国内生产总值的边际消费倾向。如果税率的边际消费

53、倾向。如果税率t=0t=0,国内生产总值的边际消,国内生产总值的边际消费倾向等于可支配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税率越高,在费倾向等于可支配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税率越高,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量中,可支配收入的增量越少,消费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量中,可支配收入的增量越少,消费的增量也越少。的增量也越少。 ytyd)1 ( -E1E0Y1Y0YOCIG45税率对总支出曲线的影响税率对总支出曲线的影响CIG0CIG1从图上看,税率的增加使消费从图上看,税率的增加使消费函数的斜率减小,从而导致总函数的斜率减小,从而导致总支出曲线向下转移。支出曲线向下转移。CIG0表示税率表示税率t=0时的总支时的总支出曲线,出曲

54、线,CIG1表示税率表示税率t0时的总支出曲线。如果时的总支出曲线。如果b表示可表示可支配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则支配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则曲线曲线CIG0的斜率等于的斜率等于b,曲,曲线线CIG1的斜率等于的斜率等于b(1-t),由于由于0 t b(1-t)。这。这两条总支出曲线之间的垂直距两条总支出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表示政府税收总额。显然,离表示政府税收总额。显然,政府的税收依赖于国内生产总政府的税收依赖于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越高,税收值,国内生产总值越高,税收收入也越多。收入也越多。政府税率的增大对经济会产生两方面影响政府税率的增大对经济会产生两方面影响:一方面,税率的增大导致国内生

55、产总值的边际消费倾向减少,一方面,税率的增大导致国内生产总值的边际消费倾向减少,使经济的均衡点从使经济的均衡点从E E0 0移到移到E E1 1,均衡国民产出水平从,均衡国民产出水平从y y0 0下降到下降到y y1 1另一方面,税率的增大使得可支配收入对经济周期波动的敏另一方面,税率的增大使得可支配收入对经济周期波动的敏感性降低。在国内生产总值变动的增量(正的或负的)中,感性降低。在国内生产总值变动的增量(正的或负的)中,有较大部分为政府税收所吸收。这样,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有较大部分为政府税收所吸收。这样,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的波动,可能小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波动,从而起到稳定经出的波动,可能小

56、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波动,从而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税率的这种作用被称为财政中的自动稳定因素济的作用。税率的这种作用被称为财政中的自动稳定因素同投资同投资I I一样,政府支出一样,政府支出G G和政府税收和政府税收T T在决定国民产出在决定国民产出的过程中也具有乘数作用的过程中也具有乘数作用也就是说,由于经济中的连锁反应,因政府支出也就是说,由于经济中的连锁反应,因政府支出G G和税和税收收T T引起的国民产出变动的幅度往往几倍于政府支出引起的国民产出变动的幅度往往几倍于政府支出G G和税收和税收T T变动的幅度变动的幅度这种因政府财政政策变动而引起的国民产出变动的倍这种因政府财政政策变动而引起的国

57、民产出变动的倍数通常被称做财政政策乘数。财政政策乘数包括数通常被称做财政政策乘数。财政政策乘数包括-政府支出乘数:政府支出乘数:政府支出乘数政府支出乘数y/Gy/G-税收乘数:税收乘数:税收乘数税收乘数y/Ty/T-平衡预算乘数: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平衡预算乘数: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支出和税收的等量变动而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变动的倍数,一般等量变动而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变动的倍数,一般表示为政府支出乘数和税收之和。表示为政府支出乘数和税收之和。 由于等量的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变动不影响财政预算由于等量的政府支出和税收的变动不影响财政预算的平衡关系,这种乘数可以说明在不改变政府的预的平衡关系,这

58、种乘数可以说明在不改变政府的预算盈余或赤字的情况下,变动政府支出和税收对国算盈余或赤字的情况下,变动政府支出和税收对国民产出的影响民产出的影响-设政府支出乘数设政府支出乘数1/(11/(1b)b),税收乘数,税收乘数b/(1b/(1b)b),则,则-平衡预算乘数平衡预算乘数1/(11/(1b)+(b)+(b)/(1b)/(1b)b)(1 1b b)/(1/(1b)b)1 1政府收入最重要的来源是经济中征收的各种不同的税政府收入最重要的来源是经济中征收的各种不同的税收。这些税收可分为三大类:收。这些税收可分为三大类:-个人和公司的所得税,包括工资收入的社会保障税个人和公司的所得税,包括工资收入的

59、社会保障税-支出税,包括销售税,消费税和进口关税支出税,包括销售税,消费税和进口关税-财产税,包括对房屋建筑、农业和居住用地和遗产财产税,包括对房屋建筑、农业和居住用地和遗产所征收的各种税所征收的各种税税收也可以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税收也可以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直接直接”税通常指的是直接对个人和企业征收的税通常指的是直接对个人和企业征收的那些税,所得税和财产税属于直接税范畴那些税,所得税和财产税属于直接税范畴-间接税则是对商品和服务征收的税,销售税和贸间接税则是对商品和服务征收的税,销售税和贸易关税属于间接税范畴易关税属于间接税范畴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税收结构极为不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

60、税收结构极为不同 发达国家来自直接税的收入在政府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一发达国家来自直接税的收入在政府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一般较大般较大-例如,美国财政收入的最大税源(约占总数的例如,美国财政收入的最大税源(约占总数的8585以以上)是直接税,其中最主要部分来自于个人上)是直接税,其中最主要部分来自于个人 发展中国家的大部分收入却来自包括贸易税在内的间发展中国家的大部分收入却来自包括贸易税在内的间接税接税-比如,在阿根廷,政府总收入只有比如,在阿根廷,政府总收入只有4040来自直接税来自直接税-间接税成为发展中国家政府收入的原因是:它们比间接税成为发展中国家政府收入的原因是:它们比所得税更容易征收所得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