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3年江苏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真题分解专题十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 主的潮流(旧民 主主义革 命时期)_第1页
2007-2013年江苏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真题分解专题十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 主的潮流(旧民 主主义革 命时期)_第2页
2007-2013年江苏省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真题分解专题十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 主的潮流(旧民 主主义革 命时期)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07至13年江苏学业水平真题分解)专题十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选择题:1(2007江苏1)晚清诗人张维屏有诗道:“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该诗记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答案:A。2(2007江苏2)中日马关条约与中英南京条约相比,其内容上的不同之处是A.赔款 B.割地 C.开通商口岸 D.开设工厂答案:D。3(2007江苏3)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答案:C。4(2008江苏3)台湾义士丘逢甲上奏朝廷:“万民誓不从日,割亦死,拒亦死,宁先

2、死于乱民手,不愿死于倭人之手”与这段话反映的史实有关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答案:B。5. (2008江苏5)下列文献中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的是答案:D。6(2010江苏7)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18751898)在虎丘道上写道:“愿使江涛荡寇仇,啾啾故鬼哭荒丘。”意指敌寇的魔爪使美丽的苏州在被迫开埠后出现了故鬼吼哭的荒丘。这种惨状发生在下列哪一次战争之后?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答案:C。7(2010江苏9)历史学习小组讨论题:“为什么说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谱写了古老中国发展进步的历

3、史新篇章?”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发言,其中看法既正确又全面的同学是 甲同学:辛亥革命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乙同学: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丙同学:辛亥革命使中国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大变化 丁同学:辛亥革命推进了中国民主进程和社会近代化A 甲同学 B 乙同学 C 丙同学 D 丁同学答案:D。8(2011江苏8)粱启超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粱启超所述“割台湾、偿二百兆”出自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答案:B。9(2012江苏7)近代中国,列强通过侵略手段攫取了通商、设立租界等一系列特权。右图所示城市状况是下列哪次

4、侵华战争及签订的条约所致的?A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B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北京条约C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辛丑条约答案:C10(2012江苏8)“飘飖故国迭痍疮,白骨哀鸿不忍望。志士三千凝血肉,磷烟一夜举刀枪。旌扬绿野寻民主,都建金陵废帝王。大义当时如号角,吹开晓雾现朝阳。”此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北伐战争 D挺进大别山答案:B11(2013江苏8)作为台湾附属岛屿之一的钓鱼岛,历史上很早就属于中国管辖,这一点可见之于中日史籍图志,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近代日本通过哪个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了钓鱼岛?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C。12(2013江苏12)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B是推翻清王朝并导致民国建立的起义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 D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答案: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