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3.形形色色的植物形形色色的植物 教科版六下教科版六下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单元单元地球上生活着几十万种植物地球上生活着几十万种植物 同学们在校园中开展了生物同学们在校园中开展了生物大搜索活动,大家都搜索到了哪大搜索活动,大家都搜索到了哪些植物呢?些植物呢?一、聚焦一、聚焦 通过调查,我们已经知道校园中有许多不同种的植物。那么,同种植物中的不同个体相同吗?同一“家庭”的植物完全相同吗?讨论: 如何比较同种植物中的不同个体的差异?二、探索:比较植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二、探索:比较植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亲代(桑叶)后代(桑叶)亲代(木槿花)后代(木槿花) 花的形状、颜色,花瓣的形花的形状、颜色,
2、花瓣的形状、数量,花蕊的形状、数量等状、数量,花蕊的形状、数量等都可以作为我们的观察内容。都可以作为我们的观察内容。 叶子的颜色、大小、形状、叶子的颜色、大小、形状、叶缘、叶脉等也可以作为我们叶缘、叶脉等也可以作为我们的观察内容。的观察内容。l 实验要求实验要求轻声交流轻声交流仔细观察仔细观察及时记录及时记录比较植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比较植物后代与亲代的异同亲代(木槿花)后代(木槿花)亲代(桑叶)后代(桑叶)二、探索:其他植物有类似的现象吗?二、探索:其他植物有类似的现象吗?玉米长出了不同颜色的玉米粒三叶草中会出现四叶草三叶草中会出现四叶草二、探索:认识遗传和变异二、探索:认识遗传和变异l植物的
3、后代和亲代非常相似,这种现象叫植物的后代和亲代非常相似,这种现象叫遗传遗传。l植物后代和亲代之间也会有一些细微的不同,这种现象叫植物后代和亲代之间也会有一些细微的不同,这种现象叫变异变异。三、研讨:遗传和变异的意义三、研讨:遗传和变异的意义 植物延续至今的秘密是什么? 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是生物进化的基础。正是因为有了遗传和变异,自然界才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植物。 为什么会形成形形色色的植物呢?三、研讨:遗传和变异的意义三、研讨:遗传和变异的意义 哪些事例可以说明人类利用植物遗传和变异现象改善人类生活? 还有还有无籽西瓜无籽西瓜、抗倒伏小麦等抗倒伏小麦等均是人类均是人类利用植物遗传和变异现象来改善人类生活。利用植物遗传和变异现象来改善人类生活。 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解袁隆平研究的杂交水稻解决了我国乃至世界的粮食问题,决了我国乃至世界的粮食问题,是一个巨大的贡献是一个巨大的贡献。四、拓展:孟德尔和四、拓展:孟德尔和“豌豆豌豆”实验实验 19世纪中期,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在小花园中用豌豆进行了一系列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实验。 他的第一个目标是研究豌豆植株的高度。他将矮株豌豆与矮株豌豆杂交,得到的后代也是矮株的;将高株豌豆与高株豌豆进行杂交,这一次,后代并不全是高株的。为什么会这样?他继续实验,并把他的想法、观察结果和发现一一记录下来。他花了八年时间用豌豆进行实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代为办理房产继承的委托书3篇
- 大学食堂招标项目优势3篇
- 家长走读保证书关爱孩子从承诺开始3篇
- 借款合同保证条款的修改建议3篇
- 学业逆袭保证书3篇
- 产地租赁合同的违约金2篇
- 2024生产主管工作总结5篇
- 守护家园抗疫斗争3篇
- 小学生热爱运动保证书3篇
- 幼儿园与供货商合同3篇
- 分公司负责人全权授权书3篇
- 《出师表》与《杜正献公》对比阅读训练
- 五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知识点归纳复习年级联考习题〔有答案〕
- 广州黄埔区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试真题2024
- 基金从业人员资格历年真题答案2024
-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护理
- 2025年中考英语考点单选题100道及答案
- 2025年贵州国企: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桩基行业企业宣传
- 吸痰护理操作课件
- 全球制造能力评估-深度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