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方案2017届高三化学一轮教学参考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无答案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5/f4248597-eb5c-48d7-823c-24257f2d8309/f4248597-eb5c-48d7-823c-24257f2d83091.gif)
![创新方案2017届高三化学一轮教学参考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无答案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5/f4248597-eb5c-48d7-823c-24257f2d8309/f4248597-eb5c-48d7-823c-24257f2d83092.gif)
![创新方案2017届高三化学一轮教学参考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无答案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5/f4248597-eb5c-48d7-823c-24257f2d8309/f4248597-eb5c-48d7-823c-24257f2d83093.gif)
![创新方案2017届高三化学一轮教学参考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无答案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5/f4248597-eb5c-48d7-823c-24257f2d8309/f4248597-eb5c-48d7-823c-24257f2d83094.gif)
![创新方案2017届高三化学一轮教学参考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无答案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5/f4248597-eb5c-48d7-823c-24257f2d8309/f4248597-eb5c-48d7-823c-24257f2d8309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1 节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高考导航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2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3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4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作用。1表示方法用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来表示。2表达式和(1)表达式:v。注意由此计算得到的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且无论用反应物还是用生成物表示均取正值。(2):。3与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的关系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的之比。问题 1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与注意事项在 2 L 的密闭容器中
2、发生反应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1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分别是,反应方程式为 。(2) 010 s 的平均反应速率 v(H2);v(HI)。(3) 根据上述反应速率数值,分析用不同物质表示同一化学反应时,化学反应速率值是否必须相同?(4)能否用 I2 表达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为什么?化学反应速率的 2 种计算方法与 4 点注意(1)2 种计算方法c定义式法:根据“vt”进行计算。比例式法: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进行计算。(2)4 点注意事项”和“=”的准确运用。由图像书写化学反应时,要注意“计算化学反应速率时要注意题目所给的是某物质的物质的量还
3、是物质的量浓度。使用要规范,mol·L 1·s 1 容易错写成 mol/L·s 。当反应物为固体或者纯液体时,不能用来计算化学反应速率大小。问题 2化学反应速率的 3 种比较方法(1)同一物质比较法。换算成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再比较数值的大小。(2)比值比较法。比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即对于一般反应 aAbBcCv(A)v(B)v(A) v(B)dD,比较与,若>,则A 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比 B 表示的大。abab(3)归一法。当化学反应速率一致时,可用各物质的速率除以该物质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即全部“归一”,然后比较,数值大的反应速率最大。注意无
4、论采用何种方法,都要确保所比较物质的统一。2催化剂对点练已知反应 4CO2NO2 = N24CO2 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请按由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v(CO)1.5 mol·L 1·min 1v(NO2)0.7 mol·L 1·min 1v(N2)0.4 mol·L 1·min 1v(CO2)1.1 mol·L 1·min 1v(NO2)0.01 mol·L 1·S 1角度一化学反应速率的比较和计算1(2014·北京高考)一定温度下,10 mL 0.40 mol·
5、L 1 H2O2 溶液发生催化分解。不同时刻测得生成 O2 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如表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A06 min 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102 mol·L 1·min 1B610 min 的平均反应速率:v(H2O2)<3.3×102mol·L 1·min 1C反应至 6 min 时,c(H2O2)0.30 mol·L 1D反应至 6 min 时,H2O2 分解了 50%2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反应 A2(g)3B2(g)2AB3(g)来说,下列所表示的化学反应速
6、率中最大的是()Av(A2)0.8 mol·L 1·s 1 Bv(A2)40 mol·L 1·min 1 Cv(AB3)1.0 mol·L 1·s 1Dv(B2)1.2 mol·L 1·s 1角度二“三段式”模板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3NH3 和 O2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4NH3(g)3O2(g)2N2(g)6H2O(g),现向一容积不变的 2 L 密闭容器中充入 4 mol NH3 和 3 mol O2,4 min 后反应达到平衡,测得生成的 H2O 占混合气体体积的 40%,则下列表示此段时间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
7、不正确的是()3t/min0246810V(O2)/mL0.09.917.222.426.529.9Av(N2)0.125 mol·L 1·min 1 Bv(H2O)0.375 mol·L 1·min 1 Cv(O2)0.225 mol·L 1·min 1 Dv(NH3)0.250 mol·L 1·min 14(2016·北京西城调研)向体积为 2 L 的固定密闭容器中通入 3 mol X 气体,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如下反应:2X(g)Y(g)3Z(g)。经 5 min 后反应达到平衡,此时测得容器内的压强为
8、起始时的 1.2倍,则用 Y 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X 的转化率为。“三段式法”的解题模式pC(g)qD(g),开始(t1)时 A 的浓度为 a mol·L 1,B 的浓度为 b mol·L对于反应 mA(g)nB(g)1,反应进行到某一时刻(t2)时,A 消耗了 x mol·L 1,则化学反应速率可计算如下:mA(g)nB(g)pC(g)qD(g)起始/mol·L 1abnx m0px mpx m0qx mqx m转化/mol·L 1xnx某一时刻/mol·L 1axb m x 则:v(A)mol·L 1·s 1
9、,t2t1 nxv(B)mol·L 1·s 1,m(t2t1) pxv(C)mol·L 1·s 1,m(t2t1) qxv(D)mol·L 1·s 1。m(t2t1)1内因(主要因素)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如 Na、Mg、Al 与水反应的速率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2外因(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一个条件)43理论解释有效碰撞理论(1)活化、活化能、有效碰撞活化: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活化能:如图图中:E1 为,为使用催化剂时的活化能,E2 为逆反应的活化能,反应热为。有效碰撞:活化之间能够化学反应的碰撞。(2)活化、有效碰撞与反应速率的关系问题影
10、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分析(1)形状大小相同的铁、铝分别与等浓度的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铁铝(填“大于”、5“小于”或“等于”)。(2)对于 Fe2HCl=FeCl2H2,改变下列条件对生成氢气的速率有何影响?(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升高温度:;增大盐酸浓度:;增大铁的质量:;增加盐酸体积:;把铁片改成铁粉:;滴入几滴 CuSO4 溶液:;加入 NaCl 固体:;增大压强。(3)若把(2)中的稀盐酸改成“稀硝酸”或“浓硫酸”是否还产生 H2,为什么?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最主要的因素是反应物的性质。(2)升高温度,不论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化学反应速率都加
11、快。(3)改变压强,实质是通过改变体积而使浓度发生改变来实现化学反应速率的改变。若压强改变导致了反应物浓度增大或减小,则化学反应速率会增大或减小。对于没有气体参加的反应,改变体系压强,反应物的浓度不变,则化学反应速率不变。故一般意义上的增大压强是指压缩气体的体积。(4)在比较溶液中物质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时不能只看起始加入时物质的浓度,应该看加入后其在混合液的浓度。(5)不特别指明,催化剂一般是加快反应速率。(6)固体反应物量的增减,不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固体的表面积改变才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角度一浓度和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2016·陕西宝鸡质检)对反应 ABAB 来说,常
12、温下按以下情况进行反应:20 mL 溶液中含 A、B 各 0.01 mol50 mL 溶液中含 A、B 各 0.05 mol0.1 mol·L 1 的 A、B 溶液各 10 mL0.5 mol·L 1 的 A、B 溶液各 50 mL四者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是()A>>>B>>>C>>>D>>>2一定温度下,反应 N2(g)O2(g)2NO(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措施不改变化学反6应速率的是 ()A缩小体积使压强增大B恒容,充入 N2C恒容,充入 HeD恒压,充入 He惰性气体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
13、恒温恒容引起充入“惰气”总压强增大,但各物质的浓度不变(活化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2)恒温恒压引起引起引起充入“惰气”体积增大各反应物浓度减小(活化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角度二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3是硫酸的重要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催化剂 V2O5 不改变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B增大反应体系的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C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将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D在 t1、t2 时刻,SO3(g)的浓度分别是 c1、c2,则时间间隔 t1t2 内,SO3(g)生成的平均速率为c2c1v t2t14某温度下,在体积为 2 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1 mol 气体 A
14、 和 a mol 气体 B,发生如下反应:A(g)B(g)2C(g)。5 min 后反应达到平衡时 n(A)为 0.4 mol。在反应过程中体系的温度持续升高,实验测得混合气体中 C 的含量与温度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05 min,C 物质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04 mol·L 1·mi n1B图中 T1 时正反应速率等于 T3 时正反应速率C该反应 T2 时的平衡常数大于 T3 时的平衡常数7D图中 T2 时若只增大压强,则正、逆反应速率不改变角度三综合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5双选(2012·上海高考)为探究锌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用 v(H2)表示,向反应
15、混合液中加入某些物质。下列正确的是()A. 加入 NH4HSO4 固体,v(H2)不变B. 加入少量水,v(H2)减小C. 加入 CH3COONa 固体,v(H2)减小D滴加少量 CuSO4 溶液,v(H2)减小6草酸与高锰酸钾在酸性条件下能够发生如下反应:2MnO H C O H Mn CO H O(未配平)42 2 422用 4 mL 0.001 mol·L 1 KMnO4 溶液与 2 mL 0.01 mol·L 1 H2C2O4 溶液,研究不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改变的条件如表所示:(1)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如果研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
16、的影响,使用实验和(用表示,下同);如果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使用实验和。(3)对比实验和,可以研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中加入 1 mL 蒸馏水的目的是。(1)催化剂能够同等程度的改变正、逆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反应进行的程度,工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催化剂主要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2)综合比较四种条件的影响因素,影响程度依次为催化剂、温度、浓度和压强。(3)对于溶液中进行的反应,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钝化问题、原电池问题等。类型 1全程速率时间图像8组别10%硫酸体积/mL温度/其他物质22022010 滴饱和 MnSO4 溶液2301201 mL 蒸馏水如 Zn 与足量盐酸的反
17、应,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出现情况。解释:AB 段(v 增大),因反应为放热(填“放热”或“吸热”)反应,随反应的进行,温度C 段(v 减小),则主要因为随反应的进行,溶液中 c(H)逐渐减逐渐升高,化学反应速率逐渐增小,化学反应速率减小。对点练1把镁条投入到盛有盐酸的敞口容器里,产生 H2 的速率可由图表示。在下列因素中:盐酸的浓度;镁条的表面积;溶液的温度;Cl的浓度。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ABCD2 用纯净的 CaCO3 与 100 mL 稀盐酸反应CO2,实验过程(CO2 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OE 段表示的平均速率最快BEF 段,用盐酸表示该反应
18、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 mol·L 1·min 1COE、EF、FG 三段中,该反应用 CO2 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之比为 267DF 点收集到的 CO2 的量最多类型 2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浓度)时间图像例如:某温度时,在定容(V L)容器中,X、Y、Z 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9示。(1)由图像得出的信息:是反应物,是产物;t3 时反应达到平衡,X、Y 没有全部反应。(2)根据图像可进行如下计算:某物质的平均反应速率、转化率,如:n1n3v(X)mol·L 1·s 1;V·t3n2n3Y 的转化率×100%。n2确定化
19、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如 X、Y、Z 三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对点练3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 2 L 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对该反应的推断合理的是()的量变化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B4D6A2CB反应进行到 1 s 时,v(A)v(D)C反应进行到 6 s 时,B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05 mol·L 1·s 1D反应进行到 6 s 时,各物质的平均反应速率相等CH3OH(g)H2O(g)H49.0 kJ·mol 1。一定条件下,向体积4已知:CO2(g)3H2(g)为 1 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 1 mol C
20、O2 和 3 mol H2,测得 CO2 和 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1A3 min 时,用 CO2 的浓度表示的正反应速率等于用 CH3OH 的浓度表示的逆反应速率B从反应开始到平衡,H2 的平均反应速率 v(H2)0.225 mol·L 1·min 1C13 min 时,向容器中充入 2 mol 氦气,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增加D13 min 时,向容器中充入 2 mol 氦气,CO2 的转化率增加类型 3速率外界条件图像2NH3(g)H92.4 kJ·mol 1 为例。请填写变化并画出变化曲线。以 N2(g)3H2(g)(1
21、)速率浓度(c)图像(2)速率温度(T)图像(3)速率压强(p)图像1条件变化速率变化速率变化曲线升高温度降低温度条件变化速率变化速率变化曲线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增大生成物的浓度减小生成物的浓度(4)速率催化剂图像说明: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等)增强,曲线在原图像的上方;条件减弱,曲线在原图像的下方。浓度改变时,图像中一条曲线连续,一条曲线不连续;其他条件改变,图像中曲线不连续。对于反应前后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的反应,改变压强时,v 正、v 逆同等倍数增大或减小,图像如图:对点练5对于反应 2SO2(g)O2(g)2SO3(g)H<0 已达平衡,如果其他条件不变时,分
22、别改变下列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产生影响,下列条件与图像不相符的是(Ot1:v 正v 逆;t1 时改变条件,t2 时重新建立平衡)()1条件变化速率变化速率变化曲线使用催化剂v 正、v 逆条件变化速率变化速率变化曲线增大压强减小压强6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 0.3 mol A、0.1 mol C 和一定量的 B 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甲所示t0t1 阶段 c(B)未画出。图乙为 t2 时刻后改变条件平衡体系中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四个阶段都各改变一种不同的条件并且改变的条件均不同。已知,t3t4 阶段为使用催化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 t115
23、 s,生成物 C 在 t0t1 时间段的化学反应速率为 0.004 mol·L 1·s 1Bt4t5 阶段改变的条件为降低反应温度CB 的起始物质的量为 0.02 molDt5t6 阶段可能是增大压强综合练1(2013·福建高考)NaHSO3 溶液在不同温度下均可被过量 KIO3 氧化,当 NaHSO3 完全消耗即有I2 析出,根据 I2 析出所需时间可以求得 NaHSO3 的反应速率。将浓度均为 0.020 mol·L 1 的 NaHSO3溶液(含少量淀粉)10.0 mL、KIO3(过量)酸性溶液 40.0 mL 混合1055 间溶液变蓝时间,55 时
24、未观察到溶液变蓝,实验结果如图。据图分析,下列不正确的是()A40 之前与 40 之后溶液变蓝的时间随温度的变化趋势相反B图中 b、c 两点对应的 NaHSO3 反应速率相等C图中 a 点对应的 NaHSO3 反应速率为 5.0×105 mol·L 1·s 11D温度高于 40 时,淀粉不宜用作该实验的指示剂2(2015·上海高考节选)白云石的主要成分是 CaCO3·MgCO 3,在我国有大量的分布。以白云石为原料生产的钙镁系列有广泛的用途。白云石经煅烧、熔化后得到钙镁的氢氧化物,再经过碳化实现 Ca2 、Mg2 的分离。碳化反应是放热反应,
25、化学方程式如下: Ca(OH)2 Mg(OH)2 3CO2 = CaCO3Mg(HCO3)2H2O完成下列填空:(1)Ca(OH)2 的碱性比 Mg(OH)2 的碱性(填“强”或“弱”);Ca(OH)2 的溶解度比Mg(OH)2 的溶解度(填“大”或“小”)。(2) 碳化温度保持在 50 60 。温度偏高不利于碳化反应,是、 。温度偏低也不利于碳化反应,是。准确把握图像变化分析影响因素对于速率图像,关键要把握以下几点:(1)看清关键点:起点、终点和变化点。(2)看清变化趋势。(3)综合分析反应原理,的反应放热造成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有的反应生成的金属与原金属形成原电池,反应速率加快;有的反
26、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有的反应生成物中有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卷1(2015·新课标卷节选)Bodensteins 研究了下列反应:2HI(g)H2(g)I2(g)在 716 K 时,气体混合物中碘化氢的物质的量分数 x(HI)与反应时间 t 的关系如下表:(1)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的计算式为。(2)上述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为 v 正k 正 x2(HI),逆反应速率为 v 逆k 逆 x(H2)x(I2),其中 k 正、k 逆7 min1,在 t40为速率常数,则 k 逆为(以 K 和 k 正表示)。若 k 正0.002min 时,v 正 min1。1t/min
27、020406080120x(HI)10.910.850.8150.7950.784x(HI)00.600.730.7730.7800.784卷)已知分解 1 mol H2O2 放出热量 98 kJ,在含少量 I的溶液中,H2O22(2014·新课标分解的机理为H2O2IH2OIO慢H2O2IOH2OO2I快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速率与 I浓度有关BIO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反应活化能等于 98 kJ·mol 1Dv(H2O2)v(H2O)v(O2)3(2014高考节选)化合物 AX3 和单质 X2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可生成化合物 AX5。回答下列问题:反应 AX
28、3(g)X2(g)AX5(g)在容积为 10 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起始时 AX3 和X2 均为 0.2 mol。反应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反应体系总压强随时间的变化。(1) 列 式 计 算 实 验a从 反 应 开 始 至 达 到 平 衡 时 的 反 应 速 率v(AX5)。(2)用 p0 表示开始时总压强,p 表示平衡时总压强, 表示 AX3 的平衡转化率,则 的表达式为 ;实验 a 和 c 的平衡转化率:a 为、c 为。4(2012·新课标卷节选)COCl2 的分解反应为 COCl2(g)=Cl2(g)CO(g)H108kJ·mol 1。反应体系达到平衡后,各物质的浓度在不
29、同条件下的变化状况(第 10 min 到 14 min的 COCl2 浓度变化曲线未示出):1(1)比较第 2 min 反应温度 T(2)与第 8 min 反应温度 T(8) 的高低:T(2)T(8)(填“<”、“>”或“”)。(2) 比较产物CO 在23 min、56 min 和1213 min 时平均反应速率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以v(23)、v(56)、v(1213)表示的大小。(3) 比较反应物COCl2 在 56 min 和 1516 min 时平均反应速率的大小:v(56) v(1516)(填“<”、“>”或“”),是。地 方 卷5下列说法的正误(1)(2014高
30、考)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加快反应速率,因此用浓硫酸与铁反应能增大生成 H2 的速率。()(2)(2014高考)因为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所以常温下,相同的铝片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浓、稀硝酸,浓硝酸中铝片先溶解完。()6(2015·福建高考)在不同浓度(c)、温度(T)条件下,蔗糖水解的瞬时速率(v)如下表。下列不正确的是()A.a6.00B同时改变反应温度和蔗糖的浓度,v 可能不变Cb318.2D不同温度时,蔗糖浓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相同甲酸乙酯在 OH存在下发生水解反应:O2NC6H4COOC2H5OH7(2014·海南高考)O2NC6H4COOC2H5OH两种反应物的初
31、始浓度均为 0.050 mol·L 1,15 时测得 O2NC6H4COOC2H5 的转化率 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T/Kv/(mmol·L 1·min 1)c/(mol·L 1)0.6000.5000.4000.300318.23.603.002.401.80328.29.007.50a4.50b2.161.801.441.08(1)列式计算该反应在 120180 s 与 180240 s 区间的平均反应速率、;比较两者大小可得出的结论是。(2)列式计算 15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3)为提高 O2NC6H4COOC2H5 的平衡转
32、化率,除可适当反应温度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有 (要求写出两条)。(限时:45 分钟)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2(g)3H2(g)2NH3(g)H<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 v(H2)和H2 的转化率均增大B对于反应 2H2O2=2H2OO2,加入 MnO2 或升高温度都能加快 O2 的生成速率C常温下钠与足量 O2 反应生成 Na2O,随温度升高生成 Na2O 的速率逐渐加快D对于可逆反应 H2(g)I2(g)2HI(g),H2(g)的消耗速率与 HI(g)的生成速率之比为 21高温、高压2在恒温恒容的容器中进行反应 N2(g)3H2(g)2NH3(g),若氮气
33、浓度由 0.1 mol·L催化剂1 降到 0.06 mol·L 1 需 2 s,那么由 0.06 mol·L 1 降到 0.024 mol·L 1 需要的反应时间为()A等于 1.8 sB等于 1.2 sC大于 1.8 sD小于 1.8 s4NO6H2O,若反应速率分别用 v(NH3)、v(O2)、v(NO)、v(H2O)3已知反应 4NH35O2表示,则下列正确的关系是()A.4v(NH3)v(O2)5v(O2)v(H2O)B.6524C.3v(NH3)v(H2O)D.5v(O2)v(NO)4反应 C(s)H2O(g)CO(g)H2(g)在一可变容积的
34、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1t/s0120180240330530600700800/%033.041.848.858.069.070.471.071.0增加 C 的量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保持体积不变,充入 N2 使体系压强增大保持压强不变,充入 N2 使容器体积变大ABCD5(2016·烟台模拟)在四个容积为 2 L 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 1 mol N2、3 mol H2O,在催化剂条件下进行反应 2N2(g)6H2O(l)=4NH3(g)3O2(g) 3 h,实验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时间内每消耗 1 mol N2 的同时生成
35、2 mol NH3 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B若第三组反应 3 h 后已达平衡,第三组 N2 的转化率为 6×104%C第四组反应中以 NH3 表示的反应速率是 6.66×107mol·L 1·h 1D与前三组相比,第四组中 NH3 生成量最小的可能是催化剂在 80 活性减小,反应速率反而减慢6已知某化学实验的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v1>v2>v3Bv3>v2>v1Cv1>v3>v2Dv2>v3>v17(2016·枣阳市校级期中)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最主要因素是()A反应物的结构与性质B催
36、化剂C反应物的浓度D反应温度1实验序号反应物在相同温度下测得的化学反应速率v/mol·L 1·min 1大小相同的金属片酸溶液1镁条1 mol·L 1 盐酸v12铁片1 mol·L 1 盐酸v23铁片0.1 mol·L 1 盐酸v3序号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t/30405080NH3 生成量/(106 mol)4.85.96.02.08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下列各组实验中最先出现浑浊的是()9某研究小组在用三份不同初始浓度的氨基甲酸铵(NH2COONH4)溶液在不同温度
37、下进行水解实验:NH2COONH42H2ONH4HCO3NH3·H 2O,测得 c(NH2COO)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012 min,初始浓度越大的实验,水解反应速率越大Bc(NH2COO)将随反应时间的不断延长而不断减小C25 时,06 min,v(NH2COO)为 0.05 mol·L 1·min 1D15 时,第 30 min 时,c(NH2COO)为 2.0 mol·L 110(2014·重庆高考)在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 X 并发生反应:2X(g)Y(g),温度 T1、T2 下 X的物质的量浓度 c(X)
38、 随时间 t 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反应进行到 M 点放出的热量大于进行到 W 点放出的热量abmol·L1·min1BT 下,在 0t 时间内,v(Y)21t11实验反应温度/Na2S2O3 溶液稀 H2SO4H2OV/mLc/mol·L 1V/mLc/mol·L 1V/mLA2550.1100.15B2550.250.210C3550.1100.15D3550.250.210CM 点的正反应速率 v 正大于 N 点的逆反应速率 v 逆DM 点时再加入一定量 X,平衡后 X 的转化率减小二、非选择题11(2016模拟)分解水制氢气的工业之
39、一是“硫-碘循环法”,主要涉及下列反应:SO22H2OI2=H2SO42HI2HIH2I22H2SO4=2SO2O22H2O(1)分析上述反应,下列正确的是。a循环过程中产生 1 mol O2 的同时产生 1 mol H2b反应中 SO2 还原性比 HI 强c循环过程中需补充 H2Od反应易在常温下进行(2)一定温度下,向 2 L 密闭容器中加入 1 mol HI(g),发生反应,H2 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02 min 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v(HI);HI 的转化率。12. 向2.0 L 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 mol PCl5,在温度为T 时发生反应PCl5(g)PCl3(g)Cl
40、2(g)H124 kJ·mol 1。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在前 50 s 的平均速率 v(PCl5)。(2) 在 热 水 中 , 五 氯 化 磷 完 全 水 解 , 生 成 磷 酸 (H3PO4) , 该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 是 。(3)一定条件下,白磷溶于硝酸溶液产生一种氮氧化合物气体,生成该气体与消耗的白磷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0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3某实验小组以 H2O2 分解为例,研究浓度、催化剂、溶液的酸碱性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常温下按照如下方案完成实验。2编号反应物催化剂时间 t/s050150250350n(PCl3
41、)/mol00.160.190.20.2(1)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2)常温下 5% H2O2 溶液的pH 约为 6,H2O2 的电离方程式为。(3)实验和的目的是。实验时由于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而无法得出结论。资料显示,通常条件下 H2O2 稳定,不易分解。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你对原实验方案的改进是 。(4)实验、中,测得生成氧气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析图示能够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14(2015高考)用 O2 将 HCl 转化为 Cl2,可提高效益,减少污染。(1)传统上该转化通过的催化循环实现,其中,反应为 2HCl(g)CuO(s)H2O(g)CuCl2(s)H1,反应生成
42、1 mol Cl2(g)的反应热为 H2,则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热用 H1 和 H2 表示)。(2)新型 RuO2 催化剂对上述 HCl 转化为 Cl2 的总反应具有更好的催化活性。实验测得在一定压强下,总反应的 HCl 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HCl)T 曲线,则总反应的 H0(填“”、“”或“”);A、B 两点的平衡常数 K(A)与 K(B)中较大的是。在上述实验中若压缩体积使压强增大,画出相应 (HCl)T 曲线的示意图,并简要说明理由:210 mL 2%H2O2 溶液无10 mL 5%H2O2 溶液无10 mL 5%H2O2 溶液1 mL 0.1 mol·L 1 F
43、eCl3 溶液10 mL 5%H2O2 溶液少量 HCl 溶液1 mL 0.1 mol·L 1 FeCl3 溶液10 mL 5%H2O2 溶液少量 NaOH 溶液1 mL 0.1 mol·L 1 FeCl3 溶液 。下列措施中,有利于提高 (HCl)的有。A增大 n(HCl)B增大 n(O2)C使用更好的催化剂 D移去 H2O(3)一定条件下测得反应过程中 n(Cl2)的数据如下:计算 2.06.0 min 内以 HCl 的物质的量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以 mol·min 1 为,写出计算过程)。 。(4)Cl2 用途广泛,写出用 Cl2漂白粉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第
44、2 节 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的移动高考导航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2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3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1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可逆反应(1)定义在下既可以向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可以向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2)特点二同:a.相同条件下;b.正、逆反应同时进行。一小:反应物与生成物同时存在,任一组分的转化率都小于(填“大于”或“小于”)100%。(3)表示在化学方程式中用“”表示。2t/min02.04.06.08.0n(Cl2)/103 mol01.83.75.47.2 注意 碘 的 升 华 和 凝 华 不 属 于 可 逆 反
45、应 , 因 为 它 们 属 于 物 理 变 化 ;和不属于可逆反应,因为它们的反应条件不同,也不是同时进行。2化学平衡状态(1)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保持不变的状态。(2)化学平衡的建立(3)平衡特点问题化学平衡状态的“两类标志”在两个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两个可逆反应:(甲)2NO2(g)2NO(g)O2(g),(乙)H2(g)I2(g)2HI(g)。现有下列状态:反应物的消耗速率与生成物的生成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的状态反应物的消耗速率与生成物的消耗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的状态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的状态2浓度之比等于系数之比的状态百
46、分含量之比等于系数之比的状态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体系温度不再改变的状态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反应物的浓度不再改变的状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不再改变的状态其中能表明(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能表明(乙)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能表明(甲)、(乙)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关键是看给定条件下能否推出“变量”达到“不变”。常用到的两类标志:(1)本质标志v 正v 逆0。对于某一可逆反应来说,正反应消耗某反应物的速率等于逆反应生成该反应物的速率。(2)等价标志全部是气体参加的气体体积可变的反应,体系的压
47、强、平均相对质量不再随时间而变化,如反应甲。体系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体数、物质的量分数保持不变。对同一物质而言,断裂的化学键的物质的量与形成的化学键的物质的量相等。例如,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如反应 N2(g)3H2(g)2NH3(g),下列各项均可说明该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a断裂 1 mol NN 键的同时生成 1 mol NN 键;b断裂 1 mol NN 键的同时生成 3 mol HH 键;c断裂 1 mol NN 键的同时断裂 6 mol NH 键;d生成 1 mol NN 键的同时生成 6 mol NH 键。对于有有色物质参加或生成的可逆反应,体系的颜色不再随时间而变化,如反应乙。2
48、体系中某反应物的转化率或某生成物的产率达到最大值且不再随时间而变化。角度一化学平衡状态的1(2016·辽宁营口模拟)在一定条件下的密封容器中,发生反应 N2(g)O2(g)2NO(g)H180.5 kJ·mol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衡后升高温度,混合气体中 N2 的含量降低B当 v 正(O2)v 正(NO)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C改变压强,平衡不移动的是化学反应速率不变D1 mol N2(g)和 1 mol O2(g)反应,达到平衡时吸收的热量为 180.5 kJ2 偏二甲肼与 N2O4 是常用的火箭推进剂,二者发生如下化学反应:(CH3)2NNH2(l) 2N2O4
49、(g)=2CO2(g) 3N2(g) 4H2O(g) () ; 火 箭 残 骸 中 常 出 现 红 棕 色 气 体 ,为N2O4(g)2NO2(g) ()。一定温度下,反应()的焓变为 H。现将 1 mol N2O4(g)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下列示意图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物理量有很多,只要抓住“变量不变”即可如果所给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是一个变量,在某时间段内不变,就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如果该物理量始终是一个定值,就不能作为的依据。角度二极值思想在化学平衡状态中的应用3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 X(g)3Y(g)2Z(g),若 X、Y、Z 的起始
50、浓度分别为 c1、2c2、c3(均不为零),达到平衡时,X、Y、Z 的浓度分别为 0.1 mol·L 1、0.3 mol·L 1、0.08 mol·L 1,则下列正确的是()Ac1c231B平衡时,Y 和 Z 的生成速率之比为 23CX、Y 的转化率相等Dc1 的取值范围为 0<c1<0.14 mol·L 14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2(g)Y2(g)2Z(g),已知 X2、Y2、Z 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 1、0.3 mol·L 1、0.2 mol·L 1,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可能是()AZ 为 0.3 mol·L 1BY2 为 0.4 mol·L 1DZ 为 0.4 mol·L 1CX2 为 0.2 mol·L 1假设法确定可逆反应中各物质的浓度范围上述题目 4 可以采用假设法确定可逆反应中各物质的浓度范围,即假设反应正向或者逆向能够进行到底,从而求出各种物质浓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从而确定各物质的范围。X2(g)Y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五年级英语教师期末工作总结样本(2篇)
- 印刷厂装修延期合同
- 商业空间装修工程劳动合同
- 学校修缮项目用工协议
- 林业公司网点装修合同
- 教育机构装修免租期协议
- 商场电梯间瓦工改造协议
- 地下餐厅装修合同范本
- 服装辅料危险品运输协议
- 公司签股合同范例
- 二零二五年度集团公司内部项目专项借款合同范本3篇
-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题(公共基础知识试题和答案)
- 低空飞行旅游观光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 2024年版:煤矿用压力罐设计与安装合同
- 甲状腺的科普宣教
- 《算法定价垄断属性问题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4200字
- 2024年04月浙江义乌农商银行春季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浙江省五校联盟高考地理联考试卷(3月份)
- 在线心理健康咨询行业现状分析及未来三至五年行业发展报告
- 电动三轮车购销合同
- 淋巴瘤的免疫靶向治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