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链球菌检测方法及耐药研究_第1页
肺炎链球菌检测方法及耐药研究_第2页
肺炎链球菌检测方法及耐药研究_第3页
肺炎链球菌检测方法及耐药研究_第4页
肺炎链球菌检测方法及耐药研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肺炎链球菌检测方法及耐药研究     1  SP检测方法 1.1 细菌培养    在临床 实践 中,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通过应用常规的检测方法来确定病原菌仍存在许多障碍。从血液或胸腔积液培养分离获得SP仍然作为诊断的金标准,但它的阳性率仅10%30%,甚至更低2。SP可定植于健康人群的鼻咽部及不充足或不恰当的痰标本使得基于痰培养的诊断标准饱受争议。此外,近1/3的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测前已接受了抗生素治疗,这又降低了这种传统的检测手段的敏感性。若通过一些创伤性操作所获得的标本(如支气管灌洗液、肺穿刺获得的肺 组织 等)

2、培养分离得到SP,则对病原学的诊断具有决定性意义。但是,由于创伤性技术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并且有发生并发症的可能,因此不作为常规检查。虽然细菌培养所需要等待的时间较长(一般35 d),可能出现假阴性的结果(后者与标本量过少、已接受抗生素治疗或不理想的实验室条件均有关),但由于它是进行药敏试验及对流行株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的基础,因此该技术在临床上仍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1.2 免疫层析法    免疫层析法(ICT)是目前广泛用于SP诊断的快速方法。其检测的抗原为Cpolysaccharide抗原,是位于细菌细胞壁的C多糖,为SP各血清型

3、所共有。由于ICT以尿样为检测对象,故又称为尿抗原检测法。    目前世界各国采用的是美国缅因州波特兰Binax公司生产的Binax NOWICT试剂盒。这是个非常简便的方法,只需15 min便可完成。该方法推荐使用的标本为标准的非浓缩尿样。将拭子条浸入尿样后置于检测卡中,再加入6滴试剂,15 min后出现1条色带的为阴性,2条色带的为阳性结果3。该试剂盒在临床诊断中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据现有的报道敏感性为67%92%(大多为75%85%),特异性为90%100%。该试剂盒同样可用于检测胸腔积液、脑脊液和支气管灌洗液。20022006年,西班牙的Jose M

4、. Porcel等人采用该试剂盒对患者的胸水进行检测,发现敏感性为70.6%,特异性为93.3%。该方法较突出的优点是抗生素的使用并不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它不能用于评价抗生素治疗效果。在感染后1月内该试验均可阳性,这也造成了那些反复感染的病例被误诊的潜在可能性。特别在儿童中,由于SP的定植造成该试验非特异性阳性的问题已逐渐引起了关注。尽管该试验在SP感染的儿童中敏感性较高,但在尿抗原检测呈阳性的病例中仍有7%15%的病例没有SP感染的临床证据4。    ICT虽然在SP鼻咽携带者中存在假阳性结果,但由于ICT标本采集简便,不具创伤性,不受先前抗生素治疗干扰,

5、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15 min便可完成检测等优点,是快速诊断SP感染的简便方法。1.3 聚合酶链式反应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实时荧光定量PCR可对扩增产物进行可重复定量检测,在扩增的每个循环中至少收集一次荧光数据,对扩增产物进行实时监控,从而增加PC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20012004年,Alban Le Monnier等5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胸腔积液进行SP16S rDNA基因检测,发现该试验的敏感性为77%。在抗生素治疗初期,PCR不受其干扰,因此为早期诊断提供了较可靠的依据。然而,与ICT相比,PCR是一种复杂、耗时的

6、检测方法,还未完全标准化,从而妨碍其成为SP临床诊断方法,主要作为实验研究的技术方法。 2  耐药现状及耐药机制 2.1 内酰胺类抗生素    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当青霉素被应用于临床初期,SP对青霉素是相当敏感的。当时大部分菌株的青霉素MIC 0.0150.03 mg/L。上世纪60年代,在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部分SP出现了对青霉素敏感性降低的现象,分离出对青霉素耐药的SP(penicillinresistant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PRSP)。70年代末,南非报道了对青霉素高水平耐药的菌株,这些菌株的青霉素MIC高

7、达24 mg/L。在美国,SP对青霉素的耐药情况在70年代及80年代初没有显著的变化,持续保持在10%或更低。但在80年代末及整个90年代,SP对青霉素的耐药性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不敏感率显著增加。有报道称,在19932004年,耐药菌株增加了近30倍。亚洲地区耐药性病原监测网(ANSORP)的监测结果表明SP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29.4%,不敏感率为52.4%6。20002002年儿童鼻咽部分离887株SP对青霉素耐药率为6.4%,青霉素不敏感率39.9%7。    2001年美国临床实验室国家标准委员会(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

8、al Laboratory Standards, NCCLS)判断SP对青霉素耐药的标准是:MIC2 mg/L为耐药;MIC 0.121.0 mg/L为中度耐药;0.06 mg/L为敏感。    青霉素耐药的产生是由于细胞壁上一种或多种青霉素结合蛋白(PBP)的改变,这种改变同样可以影响到PBP与整个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结合8。如果抗生素在感染部位有足够浓度的话,这种耐药机制即可被克服。在呼吸道感染的情况下,只要给予适当剂量的药物,大部分的SP对内酰胺类抗生素,比如静脉滴注头孢曲松和口服阿莫西林仍然保持敏感。2.2 大环内酯类和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9、  SP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耐药率在近2030年间迅速增长。Alexander Project9研究结果显示,19982000年全球红霉素耐药率为24.6%。亚洲国家耐药程度比欧美国家严重,ANSORP的监测结果表明,19982001年亚洲地区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的SP(macrolideresistant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MRSP)占59.3%10。我国北京、上海、广州三家儿童 医院 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鼻咽部SP红霉素耐药率为84.3%6。    SP对大环内酯类的药敏试验分为三种情况:敏感(MIC<1 mg/L

10、)、低度耐药(MIC 132 mg/L)和高度耐药(MIC>64 mg/L)。低度耐药和高度耐药的临床特点即对现有的所有大环内酯类药物均出现耐药,两者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对林可霉素通常敏感。两者的耐药机制也有所不同:低度耐药常常由mefA基因介导,耐药表型为M型(即对大环内酯类耐药而对林可霉素类敏感);高度耐药常常由ermB基因介导,耐药表型为MLSB型(即对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和链阳霉素B类均耐药)。M型的耐药机制为泵出机制,即将细胞内的大环内酯类药物移至细胞外;MLSB型的耐药机制为核糖体靶位修饰机制,主要由SP产生甲基酶使核糖体亚基中的腺嘌呤发生双甲基化,从而阻止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

11、、链阳霉素B等抗生素与之结合。美国在20002004年对MRSP菌株的观察性研究中发现,在11 576株菌株中,M表型占主导地位(65.7%),而MLSB表型在研究过程中由初期的9.7%上升至18.4%11。而在全球的其它地区MLSB表型仍较为流行。 3 结束语     由于耐药SP感染大量增加,多重耐药SP感染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严峻挑战。ICT是诊断SP感染快速、可靠的方法,并可以为治疗赢得时间。因此,必须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耐药监测,在耐药株高度流行区域,对高危人群使用SP多价结合疫苗以及开发新型抗生素是解决SP耐药的有效措施。【 参考 文献 】  

12、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Pneumococcal conjugated vaccine for childhood immunizationWHO position paper J. Wkly Epidemiol Rec, 2007, 82: 93104.2Campbell SG, Marrie TJ, Anstey R, et al. The contribution of blood cultures to the clinical management of adult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with comm

13、unityacquired pneumonia: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 J. Chest, 2003, 123: 11421150.3Smith MD, Derrington P, Evans R, et al. Rapid diagnosis of bacteremic pneumococcal infections in adults by using the Binax NOW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urinary antigen test: a prospective, controlled clinical e

14、valuation J. J Clin Microbiol, 2003, 41: 28102813.4Neuman MI, Harper MB. Evaluation of a rapid urine antigen assay for detection of invasive pneumococcal disease in children J. Pediatrics, 2003, 112: 12791282.5Alban LM, Etienne C, JeanRalph Z, et al. Microbiological Diagnosis of Empyema in Children:

15、 Comparative Evaluations by Culture, Polymerase Chanin Reaction, and Pneumococcal Antigen Detection in Pleural Fluids J. Clinical Infectious Dis, 2006, 42: 11351145.6Song JH, Jung SI, Ko KS, et al. High prevalence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mong clinical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isolates in Asia J

16、.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2004, 48: 21012107.7Yao K, Shen X, Yu S, et al.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nd serotypes of nasopharyngeal strains of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in Chineses children with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s J. J Int Med Res, 2007, 35: 253267.8Hakenbeck R, Kaminski K, Konig A, et

17、al. Penicillinbinding prot Ei ns in lactamresistant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J. Microb Drug Resist, 1999, 5: 9199.9Jacobs MR, Felmingham D, Appelbaum PC, et al. The Alexander Project Group. The Alexander Project 19982000: susceptibility of pathogens isolated from communityacquired respiratory tract

18、infection to commonly used antimicrobial agents J. J Antimicrob Chemother, 2003, 52: 229246.10Song JH, Chang HH, Suh JY, et al. Macrolide resistance and genotypic characterization of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in Asian countries: a study of the Asian Network for Surv EI llance of Resistant Pathogens (ANSORP) J. J Antimicrob Chemother, 2004, 53: 457463.11Jenkins SG, Brown SD, Farrell KJ. Trends in antibacterial resista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