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力学实验报告_第1页
固体力学实验报告_第2页
固体力学实验报告_第3页
固体力学实验报告_第4页
固体力学实验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文档固体力学试验报告试验一 电阻应变片粘贴技术一、 目的1 初步把握常温用应变片粘贴技术2 为后续试验做好贴片、接线、防潮、检查等预备工作。二、 设备与器材1 常温用应变片,每组一包约20枚;2 万用表(测量应变片电阻值用);3 502粘结剂(氰基丙烯酸酯粘结剂);4 1525W电烙铁、镊子等工具;5 等弯矩梁试件、温度补偿块;6 丙酮(或酒精)、石蜡、胶带、塑料薄膜、棉球等;7 测量导线若干;8 100V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用);3、 试验步骤 1、用万用表,选择电阻差值±0.4W以内共1213枚应变片。 2、清洗等弯矩梁,抛光后,用丙酮擦拭贴片处至棉球洁白为止。擦净后, 用划

2、针画方向线。 3、贴片。 4、用万用表检查是否断路。 5、用兆欧表检查各应变片与试件间的绝缘电阻。 6、接线,导线编号,每枚片单独引线。 7、重复4、5步骤。 8、将等弯矩梁及补偿块收存待用。4、 试验报告及要求 1、简述贴片、接线、检查等步骤。 用刀片清理弯矩梁试样表面,刮掉上面的502胶水和胶带;然后用砂布打磨试样表面(要贴片处),先粗后细的打磨,打磨方向与应变片主轴成45°;抛光后用丙酮擦拭贴片处,直到棉球洁白为止;擦净后,画线。贴片之前用棉球把贴片处擦洁净,等丙酮挥发后,把应变片带接线的那一侧黏在胶带(不是用手直接拿应变片,而是通过胶带),在画线处均匀涂抹一层502胶水,将应

3、变片上的“十字”与画线对整齐,然后将一小片保鲜膜置于应变片上,用食指挤出气泡和多余的粘结剂,然后手指按压应变片1min。接线之前,先把导线、电烙铁。焊锡预备好。接线时,先把导线固定到试样上,用镊子将应变片引线绕到上有焊锡的导线头上,然后用电烙铁焊锡,并留意导线、应变片引线与试样之间要绝缘。接好线后首先用万用表检查电阻应变片的电阻值,看是否断路,假如有问题则找出问题的缘由,知道其阻值正常。然后用兆欧表检查应变片与试验是否绝缘,它们之间的电阻应大于200M欧。2、 画布片和编号图。梁上表面布片图如下(下表面和上表面类似):试验二 电阻应变片灵敏系数测定一、 目的1 把握电阻应变片灵敏系数测定方法;

4、2 了解电阻应变片相对电阻变化与所受应变的关系。二、 测定原理 本试验接受等弯矩梁装置。电阻应变片灵敏系数K定义为:因构件受力而引起电阻片的电阻变化率与构件的最大主应变之比, (1)式中,为试件表面应变片(轴向安装)所在位置上的应变,是应变片电阻的相对变化。(2)一般取2.0,是应变仪指示值。由材料力学可知,等弯矩梁有 (3)式中,f为重点挠度计读数,h为梁的厚度,L为挠度计的跨度。从而得出(4)三、 设备与仪器1 等弯矩梁及加载装置,温度补偿块(试验一中已做预备);2 静态电阻应变仪;3 挠度计;4 其他工具。4、 试验报告及要求(一)简述试验步骤;1 测h、L。2 将等弯矩梁上纵向4枚应变

5、片按桥法接入应变仪,预调平衡。3 先预加载13kg数次,以消退机械滞后影响。4 装挠度计,调零,应变仪再次预调平衡、调零。5 按0、4、8、12kg分级加载,进行三次,记录相应f及,取三次平均值,计算每枚应变片灵敏系数Ki,i=1,2,。6 取各应变片总平均值为灵敏系数,并计算相对标准偏差 (2) 按表记录与计算各应变片灵敏系数,计算灵敏系数平均值和相对标准(表格自行设计);应变()挠度()应变增量()挠度增量()K值100误差太大,故舍去21.10.7391.34142.050.71.4785192.550.52.0706273.280.72.365平均值60.6331.971 其中, =(

6、三)争辩这种标定K的误差。a) 贴片技术不过关。粘贴时没有完全贴牢或者贴片的位置有误差等缘由造成。b) 试验装置的误差,仪器的误差。环境因素和人为操作造成的误差等。c) 不行控的随机误差试验三 电阻应变片横向效应系数的测定一、 目的1 测定电阻应变片横向效应系数。二、 测定原理若在图3所示等弯矩梁表面贴有1、2所示应变片,图3 等弯矩梁装置则有(1)(2)式中,是第i片应变片电阻的相对变化,i=1,2;一般取2.0,本试验中,;为梁材料的泊松比。应变片横向效应系数定义为:(3)其中,为正,为负。关于梁材料的泊松比,作如下争辩:由于实测不易准,且在梁上不同位置上的分布是变化的,因此实行措施设法消

7、退。做法是在8kg和12kg重复进行数次加载读数,分别代入(3)式联立求解便可消去而求得H值。三、 设备与仪器1. 等弯矩梁及加载装置,温度补偿块(试验一中已做预备);2. 静态电阻应变仪;3. 挠度计;4. 其他工具。四、 试验步骤1 将应变仪上的K仪设置为K片值。2 将等弯矩梁上、下表面共8枚应变片按半桥法接入应变仪,预调平衡,留意拉、压片的辨认。3 分别一次加载8kg和12kg,用应变仪测出(i=1,2,8),记录于表中,重复进行三次,取三次平均值。4 按公式(3)计算H值,并求平均值及相对标准偏差。5、 试验报告要求1. 简述试验步骤。 1)将应变仪上的K仪设置为K片值。 2)将等弯矩

8、梁上、下表面共8枚应变片按半桥法接入应变仪,预调平衡,注 意拉、压片的辨认。3) 分别一次加载8kg和12kg,用应变仪测出(i=1,2,8),记录于表中,重复进行三次,取三次平均值。 4)按公式(3)计算H值,并求平均值及相对标准偏差。2. 按表记录与计算各H值,计算平均值和相对标准(表格自行设计);8-24820-5-0.053(舍去)0.0500.0515.2%12-37940-70.0090.0958-24926-40.052(舍去)0.190(舍去)0.05812-381036-8-0.003(舍去)0.0608-25725-40.0600.0180.04012-36937-90.0

9、35-0.010(舍去)2. 争辩本试验方法的测定结果及测量误差。 一般电阻应变片的横向效应系数为2%左右,本试验测定在5.2%。 测量误差:a、应变仪存在系统误差,导致测量的不精确; b、由于应变片的粘贴不当而造成误差; C、梁的泊松比不均匀; d、操作不当造成。3. 试比较单向应变场法与本方法的优缺点。 单向应变法:试验装置比较简单,计算H相对便利; 单向应力法:试验装置比较简洁,而计算式相对简单。试验四 应变片在电桥中的接法一、 试验目的1 把握静载下单点应变测量方法;2 把握应变片半桥、全桥接法。二、 测定原理惠斯通电桥的四臂电桥如图所示,则有图1 惠斯通电桥式中,e1、e2、e3、e

10、4分别代表各桥臂应变片的指示应变,K为应变片灵敏系数,E为桥压。应变片布片图见图2,应变片的各种接桥方法如图3。图2 布片图补偿块等弯矩梁(c)e仪=4e1(c)e仪=2e1(b)e仪=2e1(a)e仪=e1图3 各种接桥方法三、 设备与仪器1 等弯矩梁及加载砝码;2 应变片、补偿片(已由试验一完成)。3 静态电阻应变仪。四、 试验步骤1 按图3所示各种接法结成桥路;2 初载为0,将应变仪调平衡,加载10kg测量,记录于自行设计的表中;3 分别加卸载三次进行数据处理,检查与应变值的倍数。五、 试验报告要求1 整理数据,写出报告;2 争辩各种接桥方法,比较其优缺点。试验五 应变静态多点测量一、

11、试验目的1 把握多点静态应变测量技术;2 把握用电阻应变片方法求解主应变和主方向。二、 原理与方法材料力学已经证明,平面应力状态下,只要围绕一点测得三个不同方向的线应变,就能求得该点的主应力和主方向。ABCDm-m截面图1 试验装置:弯扭组合梁因此对图1所示装置,欲基于试验求解A、B、C、D各点的主应力和主方向,只要利用应变花便可求得,试验中接受0°45°90°形式应变花,则有(1)(2)或者写成便于计算的形式:(3)(4)(5)三、 设备与仪器1 弯扭组合梁及加载砝码;2 应变片及相应工具;3 静态电阻应变仪。4 其他设备。四、 试验步骤1 自行设计接线桥路;2

12、 自行确定加卸载等级(务必留意不要超载);3 设计表格,进行记录与计算。4 分别加卸载三次进行数据处理,检查与应变值的倍数。五、 试验报告要求1 整理数据,写出报告;第一次 F单位为N,应变×10-6F-45045-45045加载20123104-48-106-994440245209-99-213-1898760367306-147-322-282130卸载60371307-139-320-28313040245205-86-215-1888820123104-39-106-9444其次次 F单位为N,应变×10-6F-45045-45045加载20124101-50-1

13、05-954340244204-100-211-1908760372306-153-321-283131卸载60370303-152-320-28412940245204-97-212-1918820125101-49-107-9743 将一二次应变取平均值:F单位为N,应变×10-6F-45045-45045加载20123.5102.5-49-105.5-9743.540244.5206.5-99.5-212-189.58760369.5306-150-321.5-282.5130.5卸载60370.5305-145.5-320-283.5129.540245204.5-91.5-

14、213.5-189.58820124102.5-44-106.5-95.543.5 =49.17 = -24.33 试验装置的,2 将电测主应力、主方向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争辩结果。电测主应力和应力方向(左边上面应变片右边是下面的应变片):F弧度2029.34135-14.3313-0.3245713.85114-26.3711-0.362624058.66333-29.2933-0.3308826.99718-52.2472-0.352146087.9298-43.5908-0.323539.92757-78.5076-0.345286085.40992-43.9458-0.3420839

15、.8463-78.6263-0.34684058.1707-27.1607-0.3246227.11348-52.4635-0.349552029.22817-13.0682-0.3197255.42198-33.432-0.37503理论计算主应力和应力方向(上端应变片):F 2028.08844-6.48844-0.337374056.17687-12.9769-0.337376084.26531-19.4653-0.33737试验结果分析:最大主应力试验值和理论计算值比较接近,应力方向很接近,最小主应力理论值和试验值相差较大,可能是测量设备的误差造成的。 试验六 动态应变测量一、 试验目

16、的1 把握动态应变测量的基本方法;2 把握动态应变仪的基本原理与使用方法;3 对动态应变曲线进行分析。二、 原理与方法动态应变测量与静态应变测量基本原理相同,但由于动态应力、应变随时间而发生变化,因此相应频率要求较高,对应变仪由更高的要求。电阻应变仪的工作原理如下图。图1 电阻应变仪的工作原理三、 试验装置动态应变测量系统如图2所示,由加载装置,动态电阻应变仪和计算机输出三部分组成。其中加载装置为一个简支梁中间安装一带偏心重块的可调速小型马达。启动马达时,由于偏心重块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使得梁在垂直方向受到按正弦规律变化的动载荷。梁受强迫振动,当马达转速接近梁的固有频率时,引起共振,可得到最大振

17、幅与变形。图2 动态应变测量系统四、 设备与仪器1 动态应变测量装置;2 DH5922动态应变测试仪;3 其他设备。五、 试验步骤1 接桥。本试验要求三种方式接桥,(a)单通道半桥;(b)单通道全桥;(c)双通道半桥;2 接通电源,检查电源,平衡调整,预备测量;3 设计表格,进行记录与计算。4 渐渐增加调压器电压,直至超过简支梁的固有频率,进行数据处理。六、 试验报告要求1 简述动态应变测量的各种方法;2 依据记录的应变曲线求出简支梁的最大应变值和应变频率;最大应变值为437.0×,应变频率 3 整理数据,写出报告;接法方式最大应变最小应变应变频率半桥420.3×10-6-

18、442.0×10-650hz4 简述动态应变测量的特点及各种测量方法的优缺点。将应变随时间变化的过程记录下来,然后利用适当的方法分析争辩试验七 动荷因数测定一、 试验目的1 进一步把握动态应变测量技术;2 用试验方法测定物体自由下落时的动荷因数;二、 原理与方法构件在动荷作用下,应力不超过材料的比例极限,虎克定律仍适用,应力、应变与载荷的线性关系仍成立。若用、分别表示构件在动荷和静荷作用下的应力;用、分别表示构件在动荷和静荷作用下的应变;用Fd、Fst分别表示构件的动荷和静荷,则动荷因数Kd。用试验方法测量冲击时的和静载时的,两者之比值即为动荷因数的试验测量值。为提高测量的灵敏度,本

19、试验用上、下对称的两片组成半桥测量桥路,应变仪读数应变值为两片的应变之差,由于上、下对称的两片应变值理论上是数值相等,符号相反,故两者之差即为一片应变值的两倍。三、 设备与仪器1 弯扭组合试验装置;2 DH5922动态应变测试仪;3 其他设备。四、 试验步骤1 半桥接桥。2 接通电源,检查电源,平衡调整,预备测量;3 设计表格,进行记录与计算。4 三次不同高度的砝码自由下落,进行数据处理。留意:突然加载时应保证砝码与砝码盘完全接触后,马上松手;砝码自由下落冲击时,其冲击高度应保持精确,严禁超过规定高度(60mm)冲击,以避开损坏装置。五、 试验报告要求1 整理数据,写出报告;下落高度h最大应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