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数二上《12的乘法口诀》相关资料之评课稿_第1页
西师大版数二上《12的乘法口诀》相关资料之评课稿_第2页
西师大版数二上《12的乘法口诀》相关资料之评课稿_第3页
西师大版数二上《12的乘法口诀》相关资料之评课稿_第4页
西师大版数二上《12的乘法口诀》相关资料之评课稿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师大版数二上?1,2的乘法口诀?相关资料之评课稿今天我上完了?1,2的乘法口诀?,但是上完并不代表完毕。我自己在上这堂课的时候,也感觉到了诸多问题,最明显的就是,课堂走的很费力,本来二年级的课堂应该是很活泼的,尤其是我上的这一节课,口诀教学,但是为什么怎么会变得如此晦涩,学生都失去兴趣了呢?来不及考虑,师父、和王老师以及于老师就给出了我答案。首先是我师父给的我答案:第一,在处理一根竿上有2人的时候,过于啰嗦。我自己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很多学生在开场摆的时候,不是去摆2根小棒,而是把人、竿、以及竿上的人的形状都表示了出来,开场试讲的时候我并未在意这种情况,以为是我没有表达清楚,但是今天真正去

2、讲课的时候,学生还是这样,把他看到的直观的样子摆了出来,我当时就慌了,开场费力地去解释,学生也是一头雾水的样子,其实课后师父告诉我,我完全可以顺着学生摆的来,问一句,你表示的人在哪里,他们会指出,上边的两个小棒,这样就引导到我要的东西上来了。学生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这是学生仍处于低学段,还是以直观表象为主。甚至是老师可以先带着学生摆一个试试,再让学生自己去摆,这都比我当时着急地费力解释要好。第二,在一根竿上有2人的问题时,说完这是1个2,我就直接问学生应该怎样列乘法算式,学生答,12=2,这个地方讲起来总感觉不是那么流畅,但是好似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去处理,那么到底该如何处理,于老师给了我们思路

3、,可以先说后面的2根竿上的,3根竿上的,处理完之后再回过头处理1根竿上的自然就水到渠成了。第三,在处理3根竿上有几人时,师:好,这是2根竿上的人数,下面,再摆一摆3根竿上一共有多少人呢?学生摆,巡视之后,让一名学生到台上来摆,其他学生认真看。师:同学们你们跟他摆的一样吗?生:一样。师:根据我们摆的,3根竿上一共有多少人?生:6人。师:老师分别指示3组小花那一共是几个2相加?生:3个2相加。师:那么3个2相加,该怎么列?生:2+2+2=6师:那么用乘法该怎样列算式呢?生:32=6师:口诀是什么?生:二三得六。师:真棒,二三得六,所以32=6假设学生答出23=6也是可以的那如今老师问你,这里的2和

4、3分别表示什么?假设答复不出老师可强调一根竿上2个人,3根竿上6个人,引导学生说出2表示每个竿上的人数,3表示有3个竿生:2表示每个竿上的人数,3表示有3个竿。当问到3和2分别表示什么的时候,没有几个学生能答得出来,我当时很奇怪为什么会这样,师父点评之后我才知道,我放错了位置,我应该是说完乘法算式之后就接着问的,因为我问这个问题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一根竿上2人,3根竿上一共多少个人?就是把3个2相加得到的,也就可以列32=6,以后再遇到一根竿有2人,几根竿就是几,乘2,显然我当时自己也不知道到底问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第四,在陈述口诀的窍门的时候处理的特别乱,我是想通过乘法算式结果让

5、学生看出来,每一个结果都要比前面一个结果大2,但是这个程序却放在了儿歌上,后来自己觉得不对,就又在乘法算式的结果上又来了一遍,所以处理的特别乱,显然我对课堂流程目的性掌握不是很清楚。第五,在处理绿点问题时,引导错误导致许多学生列算式就列成了加法。我是告诉学生,一个线上一个2,4根线上的红灯笼,就是4个2相加,在引导到4个2相加其实就是42,但是在学生已经会的情况下,再去做过多的引导,那么会把孩子误入歧途,反而让孩子不知所措。第六,学生动笔算的时候很少。很多时间都是我在说,留给学生自己考虑的空间其实很少,那学生没有考虑的余地他就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得不到真正的进步。那这个课到底是学生在学还是我在

6、往外讲,朝学生脑子里灌,就不得而知了。其次,王老师也提了比较重要的两点:第一,在学生活动的时候,老师缺乏应有的指导。整个活动就像走过场一样,学生来了走了,来了走了,老师和学生没有交流互动,学生和学生没有交流互动,让孩子去说,老师去指导,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就出来了,学生也比较有兴趣。否那么就像在我的课堂上一样,孩子渐渐就失去了兴趣,按于老师的话说,孩子失去了配合的欲望,整个课堂只有我在说,本来应该很活泼的课堂,如此就变得非常晦涩,再加上有小棒,有些学生就自己玩起来了。第二,习题的讲解太飘了,一直往前赶,没有使学生拿笔去练。究其根本原因是我对时间不会掌控,讲解习题的时间就剩下10分钟,当时我就心

7、慌了,不知道改如何处理习题了。就一直带着往下赶,习题中甚至出现了2次课下的时候自己去解决。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假如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进步学生的程度会大有裨益。如今,不少语文老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老师费力,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为难场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假如有目的、有方案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

8、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浸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开展。这所有出现的问题,于老师给出了最根本的原因。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颖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稳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才能,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才能、思维才能等等,到达“一石多鸟的效果。作为一个老师,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如何自己去学习,

9、而不是老师代替学生去学习。老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但是我这整节课,抓学生抓得太紧,一点都没有放给学生。比方说张教导提出的板书太多问题,我自己觉得每一个地方都很重要,都去写,但是都是我自己去写,学生并没有跟着参与。假如我放开了,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老师带着着学生把2根竿、3根竿上处理完就可以了,剩下的就教给学生自己去处理,可以给学生下发表格,同桌两人一个人摆,一个人去填写,期间老师指导,然后学生到台上展示,留下学生思维的痕迹。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那作为老师其实只是引导方向而已,学生可以掌控好属于自己的舞台。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专注活动教学,给孩子足够的活动空间。这

10、里于老师讲到了吴亚萍老师的三放三收。所谓放,就是把数学问题放下去,使每个学生都可以进入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所谓收,就是把学生解决问题的不同状态和相关信息收上来。一次放和收的过程组成一个完好的教学环节。自然,较之以往教学中非常细碎的小问题而言,这里的问题是指大问题设计。一般来说,在一节数学课中设计三个左右的大问题比较适宜,这样老师在教学时间分配和教学处理上也显得比较沉着和自如。而每一个大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就是一次放和收的过程,因此也就构成了数学教学过程的三个放与收的教学环节,简称为三放三收。说到老师放下去问题,于老师说到在我的课堂中,让学生发现口诀机密的时候,提了一个问题,老师发现有些同学们非常聪明,他们没有重新摆,而是直接在原来摆的上面增加了2个小棒。来你说一说,为什么要这么摆?,提完问题后,没有学生举手,我也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后来于老师说,这个问题太长,学生抓不到重点,而且你的问题等于已经把答案说出来了,学习好的不去答复,因为他们觉得我已经把答案说出来了,学习中等的没有自信不敢去答复,学习差的根本听不懂问题另外于老师还提到,板书方面,学生已经摆完小棒,我在画圆圈其实已经没有意义,这些图像只是留于学生视觉表象,下课擦了就没有了,不会在他的头脑中留下任何东西。一般说来,“老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非常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