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实录认识百分数_第1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实录认识百分数_第2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实录认识百分数_第3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实录认识百分数_第4页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实录认识百分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学实录认识百分数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9899页例1及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九第13题。教学目的:1、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2、让学生经历百分数意义的探究过程,体会百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络和区别,积累数学活动经历,进一步增强数感。3、让学生在用百分数描绘和解释生活现象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亲密联络,增强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谈话:课前肖老师让大家搜集了一些和百分数有关的信息。下面我来理解一下搜集情况。提问:你搜集了几条?你们搜集这些信息困难吗?你在哪儿搜集到的,和大家说说?谈话:瞧,

2、商标上有百分数,衣服标签上有百分数,瓶子的外包装上也有百分数。看来百分数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也很广泛。我们都知道数学和生活的关系是很严密的,看来我们有必要认识和研究一下百分数。今天肖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百分数。板书:认识百分数二、创设情境,感知百分数的意义。1.分析比较,感知百分数的优越性。师:首先,肖老师想请大家帮我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我们学校正在举行阳光体育月活动,六年级同学参加投篮比赛,如今每班只能派一个选手参赛。课前,老师理解到,我们班的沈耀东,沈彬浩,冯炜浩都是投篮高手。老师把它们练习的情况做了一下简单的统计。出示表格:投中次数提问:选谁呢?说说你的理由。生:假如一开场学生就说

3、选18个那个人,提问:你为什么选他?他投中最多就选他,好似有道理。有其它想法吗?假如第一个人就说不确定,提问:为什么?引导学生说说,投中18个,也许是投了100个才投中18个;投中13个,也许是投了13个投中13个。小结:看来光凭投篮次数是不能判断谁投的比较准的。还得知道。出示:投篮次数提问:如今你能一眼看出谁投篮比较准吗?看来大部分同学有难度,老师请大家先静静地想一想,可以拿出笔,在自备本上算一算。怎样才能知道谁投篮较准?老师巡视,适当点拨。提问:同学们,你们想到方法了吗?指名答复。答复一:用减法,求出投不中的次数再比较。提问:这种方法可以吗?为什么?投篮总数不同提问:你还通过什么方法来比较

4、?答复二:用16/25来求?提问:你算的是什么?说明:要求谁投篮比较准,只要算出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就可以了,好主意!加一列谈话: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也叫做投中的比率。提问:那么沈耀东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沈彬浩呢?冯炜浩呢?就是注意约分提问:你知道3/5表示什么吗?提问:你看这三个分数都是谁和谁在比?师:投中的比率知道了,如今你就能一下子看出谁投的比较准了吗?师: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出示:64/100、65/100、60/100提问:如今你知道选谁吗?为什么这么快你就知道了?谢谢大家帮老师解决了问题。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为了便于统计和比较,通常把这些分数用分母是100的分数来

5、表示。但是,虽然数字变了,可64/100还是表示什么意思?师:确实,沈耀东投中次数是投篮次数的16/25,也就是64/100。提问:那65/100表示什么?请两个同学说说60/100呢?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小结板书:在这里,64/100,65/100、60/100都表示投中次数是投篮次数的百分之几。2、感悟百分数的含义。再过几天,我们六年级要进展速算比赛。假如老师还是给你一列,瞧,你知道选谁去参赛吗?出示表格:做对的题占总题数的百分之几提问:这次你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谁来说说99/100表示什么?和同桌任选一个再说说。小结板书:这里的99/100、98/100、97/100都表示做对的题是题目总

6、数的百分之几。师: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来认识的百分数。提问: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六个分数在意义上有什么一样的地方?板书:一个数,另一个数。提问:谁能看着黑板来说一说,百分数表示什么?小结:总结的真好。百分数就是两个量在比较,像这样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就叫做百分数。齐读3、教学百分数的读写。师:刚刚我们初步认识了百分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而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看老师来写。老师边板书边讲述:64/100在原来分子64的后面加上百分号,写作64%。口述:%称为百分号,写百分号的时候要注意两个小圆圈不要太大,写在斜杠的上下。当64/100写成这样时

7、,读作百分之六十四,而不读一百分之六十四。齐读黑板上的百分数的读写。师:从黑板上任选一个百分数,把他照着老师的样子写下来,自己轻声读一读。老师巡视一周。4、信息发布会。师:同学们写的都不错。其实课前你们搜集到的百分数都是这样写的,拿出来看看。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百分数。课前大家已经搜集了许多百分数,下面我们要来一个百分数信息发布会,交流一下大家搜集到的百分数。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读一读你找到的百分数,再和小组成员说说,你搜集到的这个百分数表示什么?。1学生交流。2全班交流。师:同学们讨论的真热烈,下面请带着你们的收获走进今天的信息发布会。学生展示,老师根据学生展示,相机提问:哪个酒比较厉害?100

8、%果汁,真是原汁原味啊;73%棉,27%涤纶那么这件衣服还有其它成分吗?你怎么知道的?等小结:大家讲的都很流利,让我们再次感受到百分数都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的百分之几的数。三、稳固练习下面请大家运用今天所学到的知识,完成一些练习。1、把书翻到99页,试一试两题。根据下面每个百分数的意义填空。1学校合唱队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45%。学校合唱队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00,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100。师:百分数是一个数和另一个数在比较,所以百分数也可以叫做百分比。板书:百分比2六年级一班的近视率是20%。六年级一班学生中,的人数站全班人数的20%。那你知道有百分之几的学生不近视吗?师

9、:在我们生活中,像近视率、考试的及格率、树木的成活率等也都用百分数来表示的,说说你还知道什么率?所以百分数又可以叫做百分率。板书:百分率师:请大家继续完成练一练的题目。老师巡视,不校对。2、辨析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课上到这儿,我们已经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肖老师又要请大家帮我解决问题了。可以吗?我们已经学习过分数,那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联络和区别呢?希望大家通过下面的练习找到答案告诉我。1判断。一根绳子,用去它的23%米。一根绳子,用去它的23%。学生默读,自己判断。校对。提问:23%表示什么?根据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是两个量比较的结果,而23%米是详细的数量,所以百分数只能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

10、百分之几,而不能表示详细的数量。假如肖老师吧题目改成这样,你再判断一下。把原来题目中的23%都改成23/100提问:两题都对,说明什么?小结:分数不仅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还可以表示详细的数量。师:这题你理解了,相信下面这题你就不会错了。2下面两句话中,哪些分数可以改写成百分数,为什么?一堆煤97/100吨,运走它的75/100。23/100米相当于46/100米的50/100。小结:通过两道题目的练习,我们找到了分数和百分数的区别,那他们还有其它的区别吗?我们再来看一看。45%100%0.001%50%200%31.64%95%1.2%提问:你觉得在这些百分数中,那些百分数长得比较特殊?

11、提问: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小数,分数可以吗?这又是他们的不同。3、讨论。师:如今我们完好地来想一想,百分数和分数有什么联络和区别?同桌交流一下。小结:肖老师把你们的发现都归总到一张表格中,请你们轻轻的读一读。4、拓展应用。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百分数,知道了百分数的意义,会读和写一个百分数。下面就用你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1选择适宜的百分数填空。45%50%95%200%100%0.001%30.16%在电脑安装软件时,假如显示屏上显示出,表示软件安装成功。一辆汽车严重超载,装的货物是限载重的。师:这个驾驶员要被吊扣驾照。一本书,看了全书的,还剩55%没看。你认为大海捞针的可能性是。大海捞

12、针是个成语,用0.001%里说明它的可能性很小。小结:从这几题老师可以看出,你们确实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光理解是不够的,百分数来源于生活,又要应用到生活中去。最后老师还想请大家帮我解决一个生活中的难题。前些日子,老师到出去旅游,帮同事带回三件款式一样红色羊毛衫。可他们所含的羊毛含量有所不同。可老师一时糊涂,只记得价钱,不记得哪条是多少了,你能帮肖老师找到毛衣正确的价钱吗?出示题目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读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

13、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才能进步很快。谢谢大家帮肖老师解决这么多的难题。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锋利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程度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

14、写议论文,初中程度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根本构造: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四、全课小结。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搜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