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抚顺红透山铜锌矿床上部矿体探采对比-文档资料_第1页
辽宁抚顺红透山铜锌矿床上部矿体探采对比-文档资料_第2页
辽宁抚顺红透山铜锌矿床上部矿体探采对比-文档资料_第3页
辽宁抚顺红透山铜锌矿床上部矿体探采对比-文档资料_第4页
辽宁抚顺红透山铜锌矿床上部矿体探采对比-文档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辽宁抚顺红透山铜锌矿床上部矿体探采对比1抚顺红透山铜锌矿床概况辽宁抚顺红透山铜锌矿床位于华北断块北部缘,处于铁岭-清原隆起的南缘,横贯该区的浑河深大断裂将清原地区的太古宙基底分为南北两个部分。红透山铜锌矿床位于浑河断裂北侧的红透山-树基沟成矿带内,由混合花岗岩、花岗混合岩和太古代变质岩系组成,是国际上公认的典型花岗-绿岩区。该矿床是我国境内唯一典型的产于太古代绿岩带中的块状硫化物矿床。1.1抚顺红透山铜锌矿床探采历史1957年12月,辽宁冶金地质一。一队在清原西部地区发现了具有重大找矿价值的苍石北沟异常区。经钻探验证探获了铜(锌)工业矿体,并随即将该铜(锌)矿床产出地命名为红透山。自1958年

2、至1962年底的勘查工作共计查明大小矿体28条,其中0#、I#、h#、m#、vn#、x#、刈#等七条矿体具有可采工业价值,并进行了铜、锌、硫元素的化验和储量计算工作,并于1963年初提交了红透山铜矿地质勘探矿产储量报告(1958-1962)。截止1963年11月24日探明储量:矿石量(B+C+C1:984.48万吨;金属量:Cu+Zn:32.71万吨,初步评价红透山铜锌矿床为中型铜(锌)矿床。1985-2002年红透山矿业公司“二轮”自主找矿累计新增地质储量1300万吨,2005-2009年,中国有色集团抚顺红透山矿业XX公司承担“辽宁省抚顺红透山铜锌矿接替资源勘查”项目,累计探获(111b)

3、+(122b)+(333)资源/储量713.5万吨,Cu+Zn金属量28.07万吨。截至2010年末,红透山矿业公司累计开采矿石26097千吨。本文对红透山铜锌矿床+430m-407m之间开采后整理的矿体资料与红透山铜矿地质勘探矿产储量报告中勘探的矿体资料进行对比。1.2红透山铜锌矿床矿床成因及矿体特征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与红透山铜锌矿床成因研究有关的代表性理论观点较多,随着块状硫化物型矿床研究日益深入及成矿理论日臻成熟,80年代后许多专家学者理论观点渐趋一致,普遍将红透山铜锌矿床归属于海底火山喷发块状硫化物型矿床(VMS。红透山铜锌矿床主要受红透山同倾向斜构造所控制,主矿体分别位于

4、向形构造核部及两翼。矿体在“薄层互层带”中呈似层状、大扁豆状或不规则脉状产出。红透山铜锌矿床地表共发现矿(化)体30余条,除1、3、7号矿体规模较大外,其余矿体一般规模较小,分布较分散,且多为矿化体。1、3、7号矿体为同一主矿体不同分支,地表1号矿体规模最大,位于倾竖向斜北翼,1号矿体东延被辉绿岩墙阻断,深部与矿柱(褶皱核部)台为一体。3号与7号矿体同位于向斜南翼,在深部连为一体,延长大于2000mi走向近东西向转为北东向,倾向南东,倾角7085°,并向南东侧伏。1.3红透山铜锌矿床储量估算在红透山铜矿地质勘探矿产储量报告中有7条矿体参与储量计算。依据红透山铜锌矿床的特点,选择在+2

5、53米中段以上以坑探为主,以下则以钻探为主要勘探手段。沿矿体倾斜方向,坑道垂直距离为5070米,穿脉间距一般为25X50米,个别20或10米。对坑道下部矿体,钻孔间距布置沿矿体走向及倾向为75X100米。水平坑道勘探的矿体采用水平断面法,水平坑道以下用钻探勘探的矿体采用地质块段法计算。2探采对比结果及分析2.1探采对比项目选择及计算方式红透山铜锌矿床上部中段+430m-407m中段现已开采结束,选择该部分矿作为探采对比地段,一是该部矿体具有系统的勘查资料,矿床地质特征、矿床勘查类型、勘探控制程度、矿石质量特征、水文工程地质特征等研究程度较高;二是上部各中段矿体已经开采结束,有系统、全面的地质资

6、料和矿山经济技术指标;三是采选工艺是本矿床采选生产的主体工艺。所以采用矿体形态变化、厚度变化、底板位移、品位变化和储量误差作为矿山开采对比项目。2.1.1面积误差绝对误差:S=SnSc;相对误差:Sr=(Su/Sc)/Sux100%;式中Su为勘采后最终圈定的矿块面积,Sc为地质勘探资料所确定的矿块面积。2.1.2面积重合率Dr=Sd/SuX100%式中为Sd地质勘探资料所确定的矿块与勘采后最终圈定的矿块重合的面积。2.1.3形态歪曲率Wr互(Sn+S。/Sux100%式中己(Sn+Sp)为因生产勘探(或开采)后增加(Sn)或减少(Sp)的面积之和(不考虑正负)。2.1.4厚度误差率Mr=(M

7、u-M。/Mux100%式中Mu为勘采后最终圈定的矿体厚度,Mc为地质勘探资料所确定的矿体厚度。2.1.5底板位移在中段地质平面图上,沿矿体走向每隔50m间距量取地质勘探所圈定矿体与开采揭露矿体的底板距离表示偏移距离,以开采揭露矿体为标准,地质勘探所圈定的矿体向顶板偏移为正,向底板偏移为负,分别计算平均位移和最大、最小位移。2.1.6资源储量误差O1矿石量误差率:Qr=(Qu-Qc)/Qux100%式中Qu为开采统计的矿石量,Qc为地质勘探估算的矿石量;金属量误差率:Pr=(Pu-Pc)/Pux100%式中Pu为开采资料计算的金属量,Pc为地质勘探资料估算的金属量。2.1.7品位变化矿石中的品

8、位误差率:Cr=(Cu-Cc)/Cux100%式中Cu为开米资料计算的品位,Cc为地质勘探资料计算的品位。2.2探采对比分析2.3误差分析本次选择I、山号矿体进行误差分析,主要因为其中I号矿体消耗地质矿量占整个矿床的消耗地质矿量的48.5%,m号矿体占27.1%,能够充分的反映勘探工作对矿体总体规模和矿体局部的控制程度和工作质量,具有绝对的代表性。2.3.1 I号矿体在5862年勘探报告储量计算中,占整个矿床总储量的90础上,属主矿脉,矿体赋存形态比较复杂。通过探采对比计算结果,可以看出,矿体的总体控制程度比较高,上部钻探结台坑道工程控制精度高,矿体长度、平均厚度、底板位移等指标较好,但深部矿

9、体的圈定、预测主要依靠钻孔,而部分钻孔的测斜资料出现误差,将一部分30号脉矿体储量计入I号矿体,导致I号矿体的矿石量及金属量减少,面积重合率、矿石量等指标出现较大误差。2.3.2 m号脉矿体形态误差率比I号脉要高,通过研究分析认为,m号脉探矿方式多为钻探,矿体形态由钻孔见矿点连接圈定而成。一方面受当时钻孔施工技术条件限制,对深部矿体控制程度不足,导致资源储量估算偏少;一方面原因是钻孔在施工过程中打到夹石,便误认为已经穿透矿体而停钻,致使漏矿。在储量误差对比中锌、硫的品位及金属量变化最大,Zn品位相对误差30.99%,S品位相对误差42.99%。从5862年勘探报告中就对这两项指标出现的超差情况

10、进行解释,一时当时没能对试样进行化学分析,导致在报告中出现化学品位空白的现象,二是样品保管出现问题,副样无法复检,而部分上部中段被米空,无法重新米样。3探采对比对勘查工程合理性的检验3.1勘查工程间距综上所述,探采对比结果证明勘探使用的勘探手段、方法、工程间距基本合理,但受当时的技术条件和时间限制,未能有效的控制深部矿体形态、规模、矿石质量,尤其是各矿体的连接部(矿柱)。矿山在地质勘查中,控制工程勘查间距为(122b)150X120m推断工程勘查间距为(333)300X240m;生产探矿阶段,坑道工程控制网度为50X60m水平钻网度25X15m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这套网度对矿山是有效、可行

11、,也是十分必要的。3.2勘查类型红透山铜锌矿床矿体形态一般呈脉状、透镜状、带状、树枝状,常见膨缩分枝现象,矿体厚度变化明显,故此5862年勘探报告中确定红透山铜锌矿床为第m勘探类型,在后期的多次勘查工作中也依次为据,说明初期地质勘探时所确定的勘查类型是正确的3.3资源/储量估算方法在充分的考虑了红透山铜锌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和勘探方法后,采用水平坑道勘探的矿体选用了水平断面法,在水平坑道以下采用钻探手段的矿体采用地质块段法计算,在生产过程中采用地质块段法进行验证。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I号矿体计算过程中将一部分30号脉矿体储量计入;山号脉矿体在长度、厚度方面控制较好,但由于钻孔施工的技术条件限制,在深部控制上出现漏矿现象。4结论生产实践证明,红透山铜锌矿床的勘探方式、勘探原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