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材料题答案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4/a22d9aa9-36e3-4329-bddd-9a8e05bc08b8/a22d9aa9-36e3-4329-bddd-9a8e05bc08b81.gif)
![王安石变法材料题答案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4/a22d9aa9-36e3-4329-bddd-9a8e05bc08b8/a22d9aa9-36e3-4329-bddd-9a8e05bc08b82.gif)
![王安石变法材料题答案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3/14/a22d9aa9-36e3-4329-bddd-9a8e05bc08b8/a22d9aa9-36e3-4329-bddd-9a8e05bc08b83.gif)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解析: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评价。第(1)问依据材料一设计,考查变法的背景,应根据所学知识即课本回答。第(2)问考查变法的内容,不需要回答变法的全部措施,应根据题目要求选取出于减轻“人民疾苦”目的的措施;成效也要根据前面回答的措施分析。选择题从材料分析, 王安石重才、德,是针对科举考试重考试分数的弊端,应选A。第(4)问先要知道材料中的观点是什么,然后分层评论,并以史实说明,即题目所要求的述。答案:(1)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军费开支,造成“三冗”现象。(1分)土地兼并,高利贷和沉重赋役的盘剥,造成北宋人民生活困苦,许多人成为流民。(2分)藤鹽(2)改革:实行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
2、、市易法。(2分,任答两点即可)成 效: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政府财政收入增加;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负担。(3分)(3) A (1 分)(4)材料三完全否定王安石变法,并认为北宋火亡也是因王安石变法,是错误的。新法并 非只是“害天下”,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积弱局面;王安石并非“引用奸邪”, 只是用人不当。(3分)2、解析:第(1)问,体现王安石“不加赋而国用足”的措施有几项,但题目要求据材料一 分析回答;据材料一中“其方针乃是先用官僚资本刺激商品的生产与流通”,可以分析出是青苗法。黄仁宇肯定的原因应从实行青苗法的好处分析;认为在11世纪不合实际的原因要从当时中国的经济状况分析。第(2)问据
3、材料一、二分析,材料一中“不加赋而国用足”一句说明农民要负担赋税。第(3)问根据材料二概括回答。答案:(1)青苗法。1分)肯定原因:采用的方法是商业化的办法,不增加人民负担,却能增加财富(1分)。不合实际原因:当时中国还处在封建社会,商品经济不够发达(1 分)(2)负担:赋税、高利贷、苛捐杂税等(2分)。(3) 肯定:王安石的出发点、个人品行、青苗法的做法考虑到农民利益。(3分)失败原因:未能考虑下级官吏层层盘剥与农民的具体情况(2分)3、解析:本题考查知识为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材料解读材料信息的 能力。第(1)问从三则材料中的“免役钱”“盖免役之法”“敛免役钱”等字句能得出
4、答 案,后一问从司马光的言辞语气可得出答案是“反对”,原因可从司法光的阶级立场分析。选择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但须结合所学知识理解,两项都是正确的。第(3)问要评价的是免役法而不是整个改革。第(4)问联系当前改革的实际情况,拟订几个能够对当前改革 有借鉴作用的角度。答案:(1)免役法。(1分)反对。因为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2分)(2) C (1 分)(3)免役法能使一部分农民从劳役中解放出来,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增加政府的 财政收入;但对于贫穷的农民来说是沉重的负担。(3分)(4)王安石变法与用人;王安石变法与关注民生;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发展等。(2分)(任答两点即可)4、解析:
5、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中的市易法,考查阅读材料提取信息和运用课本知识的能力。第(1)问据材料一概括,通过阅读确定反映社会现象的主要语句:“多为兼并之家所困,往往折阅(即减价出售)失业。”措施也能据材料一得出。第(2)问“结果”首先据材料回答,从材料二可以得出“抑制了商人囤积居奇现象”,从材料三可以得出“控制了市场物价、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然后据课本知识回答“由于保守派反对,最后这些措施被废 除。”启示要从政府干预市场的角度回答。第(3)问要从总体上思考:王安石变法的理财主要是通过限制官僚地主的特权来实现,其出发点是调整国家与官僚大地主之间的财富分 配,目的是增加政府收入、缓和矛盾、稳固统治。答案
6、:(1)北宋中期大商人囤积居奇,操纵市场,哄抬物价以牟取暴利,兼并中小商贩。(1分)设市易务。(1分)(2)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商人囤积居奇现象,控制了市场物价,有利于商品交换和商品经 济发展,(2分)也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1分)但是由于保守派反对,最后这些措施被 废除。(1分)启示:政府要适时适当地干预市场,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1分)(3) D( 1 分)5、解析:第(1)问首先据材料判断出双方为王安石与司马光;然后据材料一与二概括双方 论及的共同问题;各自的主张和理由据材料一、二分别回答。第(2)问“看法”要从“民”指什么人、关心“民”的目的两方面回答。第(3)问先要概括材料三的观点是什
7、么,然后与材料二比较,从相同和区别两方面回答。答案:(1)争论是否应该实行募役法。(1分)材料一主张实行,理由是“农时不夺”、民力均矣”;(1分)材料二反对实行,理由是“宽富而困贫”、“农民失业”。(1 分)(2)王安石的“民”侧重指的是农民,(1分)他“关心疾苦”是要限制官僚地主的特权,减轻农民的负担,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2分)司马光的“民”侧重指的是官僚地主,(1分)他“关心疾苦”实际上是维护官僚地主的眼前利益。(1分)(3)相同点是都反对王安石变法。(1分)区别是材料三反对的态度更为激烈严厉。(1分)6、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中找到王安石的话即可得出答案。第(2)问要充分阅
8、读材料、提取信息:材料一中反映出司马光在理财方法上与王安石有分歧,说明统治阶级内部对王安石变法的思想不一致; 材料二中苏辙认为王安石“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明显是反对变法。第(3)问据材料三要注意提取信息的全面性。第(4)问要在材料四中找到中心语句,据中心语句回答。答案:(1不加赋而国用足。(1分)(2)统治阶级内部的司马光等人,对王安石改革思想缺乏理解;(1分)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利益集团的反对。(1分)(3)缺乏社会机制(或独立的银行、法律机构)的有效保障;(2分)地方官员在实施中片面化简单化;(2分)以及部分官吏借机勒索百姓。(2分)(4) 从根本上讲,北宋的社会、
9、经济基础远还未发展到适应这种改革的地步。(2分)7、解析:第(1)问强调农业生产(耕、织)的重要性,因而体现的是重农思想。第(2)问材料二的“主张”在“故平土之法,圣人先之”一句中,针对的“社会现象”也可以从材料中找到(“土田不均,富者日长,贪者日削”)。第(3)问论及的是市易法,回答时要结合材料,因材料反映的是粮食问题。第(4)问要回答的“新法”是与材料二、三反映出的问题相关的,而不是全部新法;“最终结果”是指整个变法的结果而不是理财措施的结果;“说明了什么”是依据前一问“最终结果”设计的,实际要回答的是你对“最终结果”有什么看法。答案:(1)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或重视农耕)。(1分)(2 )
10、平均土地。(1分)主要针对北宋中期土地兼并现象。(1分)(3)由政府买入或卖出粮食调剂粮价的做法。(1分)主要针对富商大贾控制粮价从中渔利。(1分)(4) 青苗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答出其中两点)。(2分)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 对而失败(或新法被废除)。(1分)说明靠封建统治者自身内部调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土 地兼并和人民疾苦等问题;(1分)也说明了北宋政治的腐败。(1分)&解析:第(1)既可根据材料概括,也可据司马光得出,因司马光是反对变法的,题目问 的是三则材料观点有何相似,因此司马光的观点即是材料二、三的观点。第(2 )问可以任选一种观点说明理由。第(3)问考查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要从三
11、次变法措施中选择与小农 经济的发展与巩固有关的措施。答案:(1)都站在地主阶级保守派立场上,反对青苗法。(1分)苏辙认为借贷青苗钱的农民到期不还,会给地方州县带来麻烦;韩琦认为青苗法的实施,是“官府放高利贷”,不 合情理;司马光认为青苗法会导致贫者逃亡,“富者变贫”。(3分)(2 )同意甲:青苗法使农民在耕种、收获季节不至于缺乏种子和粮食,又可以免受高利贷盘剥。(在打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抑制兼并、保障农业发展等方面对人民有利。)(2分)同意乙:青苗法增加了农民负担,变成了变相的苛政。(2分)(3)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1分)孝文帝改革:实行均田制;整顿吏治,把劝课农桑作为考核地方
12、官的内容。(2分)王安石变法:实行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3分)9、解析:第(1)问读懂材料,找到与“变法”“人心”有关的语句,然后概括出两人的主 要观点,回答时要体现出二者的关系。第(2)问从材料可以得出王安石重视用人才;据课本(史实)可以得出他“用人不当”。第(3)问是据材料二、三回答,“分歧焦点”即双方分歧最集中的一点,回答时实际上就是指出在这一问题上双方各自的观点。第(4)问首先要明确“这一问题”指什么问题(变法问题),发表看法才能有的放矢;发表看法需注意 上述材料反映出的是北宋统治阶级内部对变法的两种态度,因此看法应兼及两种态度。答案:(1)文彦博认为变法会失人心,引起士大夫们
13、的不满。(2分)王安石认为,只有通过变法选举贤才、罢免庸才,才能人心欢悦。(2分)(2)B( 1 分)(3) 司马光认为,祖宗之法不能变。(1分)王安石认为,时代不同,要根据现实进行变 革。(1分)(4) 王安石根据时势,进行变法既有利于北宋社会的经济发展,也有利于稳定北宋的统治。(1分)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墨守成规,反对变法,使北宋积贫积弱的现象更加严重, 加快了北宋灭亡的进程。(1分)10、解析:第(1 )问看清题目要求,不是回答张之洞的评价,而是要学生对张之洞的评价 发表看法,主要从是否客观公正的角度回答。第(2)问实际涉及王安石变法的内容与评价;找到“不实之处”后,回答的理由要充分(全面)、具体(以史实为据)。第(3)问应把王安石变法放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剖析,总结出超越时代和阶级, 即符合人类共同价值取向的东西。答案:(1)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价较为客观公正;对商鞅变法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铁路旅客运输服务质量监督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高端健身教练雇佣合同范本
- 税法(第5版) 课件 曹越 第13章 印花税;第14章 耕地占用税
- Unit+1+Meeting+new+people+Part+A++How+do+we+get+to+know+people【知识精研】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下册+
- 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课件)-2023-2024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
- 《风险价值观念》课件
- 《AOPP诊治进展》课件
- 1开开心心上学去+第1课时+【知识精研】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25至2031年中国吊式人形沙袋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科技改变生活》课件
-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微信小程序开发实战(第2版)全套PPT完整教学课件
- 班组建设考核制度
- 2023届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数学六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
- 产品销售保密协议书
- 收养人抚养教育被收养人能力的证明
- 机械制图习题集第6版习题及答案
- 创伤严重程度(ISS)评分表(完整版)
- 施工升降机的安装步骤
- 损伤控制性手术
- 热工仪表校验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