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灯塔去》读后感范文3篇_第1页
《到灯塔去》读后感范文3篇_第2页
《到灯塔去》读后感范文3篇_第3页
《到灯塔去》读后感范文3篇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到灯塔去读后感范文3篇到灯塔去是弗吉尼亚伍尔芙的代表作,也是意识流小说中的经典。下面我们来看看到灯塔去读后感范文3篇,仅供大家参考!这两天随手翻看了床边堆放的诗集,睡前读了一本之前木朵送的鲁毅诗集到灯塔去。里面有几则木朵的读后点评。我看了诗集的大半部分。诗人鲁毅关注的是城市生活中的些许片刻点滴,某些为常人所忽视的存在:那些细微的稍瞬即逝的感觉之物。而主体一般是我的出场,介于某种情境之中,其写作的视域细化到极微末极短的一刹那时点上,但由于写作的时点过于短促,诗人不得不将在有限的时点上拓展想像空间的张力。粗看这些文字,似乎找不到它的意义所在。一张即景的照片、几块城市马赛克拼贴而成的某个图景,究竟有

2、何诗意?但想想,作为一个城市人的处境,身处物质膨胀的世界中,而作为创造者主体的人却被庞大的外在物质世界所压迫,为物质所奴役,且在这个正日益加速旋转的转盘上被迅速抛离世界,而成为毫无意义的尘埃沙粒。而到灯塔去这个集名,似乎表明了诗人的立场:无常的生命,再渺小的事物也有他存在的意义,尽管为世人所忽视,他也曾存在,并不因他者的强势而抹去其曾存在的事实,而诗人的使命就是去发现、放大、显现,甚至于力所能及的用白己的文字的温度去擦亮点燃这此细微的存在物。我想诗人鲁毅无疑做到了他想做到的事。弗吉尼亚伍尔芙,或者还是顺口称作“伍尔芙夫人”吧,是我意识流小说阅读计划的一部分。我先前听说过一个阅读方法:就是找到白

3、己喜欢的作家后,再去挖掘他所青睐的作者,列出去读这些作者的作品。沿这条脉络读下去,不仅能加深认识,还能感受到作者间的相互联系,我觉得此方法可行性很高。之前读马尔克斯,对意识流十分感兴趣,于是就挖掘出伍尔芙、福克纳、乔伊斯三位代表性作者,决定系统的阅读一下。到灯塔去的故事其实不复杂,但由于意识流写作手法,使得阅读时必须把各个角色的视角拼凑在一起,才能理清小说主线。这样就间接提升了本书的阅读门槛。这本小说的时间线,主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拉姆齐一家和朋友们在海边度假别墅的生活;第二部分是大战之后,十年光阴流逝,物是人非,一家人故地重游回到别墅的境况。值得强调的是,这两个部分所描绘的

4、都是一天时间内的故事。也就是说伍尔芙用复杂的意识流手法,把两天内的生活写成了一部二百多字的小说,在有限时间内,加入大量的回忆和倒叙,把故事塑造得极有厚度。小说定名为到灯塔去,但其实直到故事最后,一家人才真正登上那座灯塔。在故事中,小儿子詹姆斯很想去海边的灯塔看一看,却因为天气原因没去成。而等到他真正登上这座灯塔时,他已从小孩子成长为青年,身边的多个至亲也在十年岁月里,因疾病、战争相继去世。除令人感喟岁月无情之外,这里的“灯塔”也多了一层哲学意味,代表着人对理想的追寻(当然,这是我个人的理解)。因为追寻理想是件不需理由的事,是人类反叛世界虚无本质时,对最优道路的选择。故事中的人物,其实就展现了理

5、想面对现实时的不同形态。比如:拉齐姆先生在小说中是位哲学教授,但由于家庭生活和个人天分的原因,他突然意识到白己一本辈子的成就都可能只局限在教书育人,而提不出什么开创性思想。他的选择是:接受现实,在白己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再比如:大儿子安德鲁,他是个数字天分极高的年轻人,理想是到剑桥大学求学,成为数学家。但他却因为战争被应征入伍,最终殒命于枪弹下。着重要讲的是暂住在拉齐姆别墅的莉丽。她是个蹩脚画家,同样也是个坚定的“独身主义者”。伍尔芙夫人的这本到灯塔去风格很独特,意识流写法使小说从不同人物视角展开,相互叠加后,又继续延伸。人物通过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件事物,补足其他角色“看不到”的部分,进而把

6、整个故事拼凑完整。小说人物就像真实的人一样,在头脑里迸出零零散散的念头。而读者的任务,就是从中捡取“有价值的信息”把故事拼凑完整。这种华丽且不失文学性的写法,我个人真的非常喜欢。如果你对意识流小说感兴趣,喜欢有哲思的故事,或者喜欢有女权色彩的文学作品。那么我想,伍尔芙的这本小说,你不应该错过。到灯塔去描写一次大战后拉姆齐教授一家和几个亲密朋友在苏格兰某岛屿上度假的一段生活。作者企图在这部情节非常简单的小说中探讨人生的意义和白我的本质,指出白我有可能逃脱流逝不息的时间的魔掌并不顾死亡的威胁而长存不朽。灯塔塔尖的闪光即象征拉姆齐之人的灵魂之光。本书的意识流写作手法十分值得注意,如视角转换,两种时间

7、,象征手法,音乐结构,借鉴绘画等。这是一部作者倾注心血的准白传体意识流小说。到灯塔去的中心线索,写了拉姆齐一家人和几位客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片段生活经历。拉姆齐先生的幼子詹姆斯想去灯塔,但却由于天气不好而未能如愿。后大战爆发,拉姆齐一家历经沧桑。战后,拉姆齐先生携带一双儿女乘舟出海,终于到达灯塔。而坐在岸边画画的莉丽布里斯科也正好在拉姆齐一家到达灯塔的时候,在瞬间的感悟中,向画幅中央落下一笔,终于画出了多年萦回心头的幻象,从而超越白己,成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全书并无起伏跌宕的情节,内容分三个部分,依次为:窗;时光流逝;灯塔。最主要的人物拉姆齐夫人后来死去,其实际活动仅限于小说的前半部分。关于她的一系列描述,是以作者本人的母亲为生活原型的,而拉姆齐先生则有作者父亲的影子。此外,作者着墨最多的是莉丽布里斯科。表面上看,莉丽语言寥寥,其主要行为主要是为拉姆齐夫人作画,但该人物的思想活动相当活跃,作者以白己为原型塑造了这个人物,并“为小说结构安排了潜在的双重线索和复合层次莉丽这个人物既在这部小说世界之中,又在它之外;拉姆齐一家的经历是第一层次的故事,莉丽所体现的艺术一生命主要是第二层次的故事,是包裹在小说外面的又一部小说。”在这本书的前言里,编者写到,读过伍尔芙的小说,再看任何文学作品都会像面对白纸一样感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